24重人格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2
ISBN:9787532727360
作者:[美] 卡梅伦·韦斯特
页数:370页

作者简介

我究竟怎么了?我仿佛被恶魔缠住了,在镜子面前我说着一些莫名其妙的话,我的嘴巴里发出别人的声音。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卡梅伦·韦斯特30多岁,是一位成功的商人,拥有幸福的婚姻和可爱的孩子。这个“声音”是戴维发出来的,戴维是第一个出现在卡梅伦生命中的分身,是他的24个分身中的一个,他详细地描述了卡梅伦小时候的恐怖受虐经历;还有8岁的克莱,紧张兮兮,说话结结巴巴的;12岁的尘儿,温柔、能干,她对于自己生活在一个中年男人的身体里,感到很失望;巴特,开朗幽默,以孩子们的保护者身份自居;利夫,浑身充满精力,干劲十足,总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韦斯特。还有其他19个分身——他们的性格、习性、记忆都各不相同。
在《24重人格》一书中,韦斯特将他自己的人格分裂的令人心碎的经历,以及他治疗满是创伤的心灵的过程展现在读者的面前,在他接受治疗的过程中,他尽力维持他与妻子、儿子的关系,渴望过一种正常的生活。
而且它还是一个能令读者着迷的故事。韦斯特在书里描述了多重人格患者的各个分身们和谐相处的珍贵的和前听未有的资料,心灵扭曲的痛苦、诡秘的气氛和最终的希望……

书籍目录

我的分身
序曲
第一部 伤心旅店
第二部 绕过阴沟
第三部 打破障碍
尾声

内容概要

卡梅伦·韦斯特博士,在塞布鲁克研究生院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其毕业论文是有关自己多重人格的亲身经历。目前与妻儿住在旧金山。


 24重人格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5条)

  •     一直对心理学著作没有任何抵抗力,面对这本书,也是如此。。DID是个涉及很少的心理问题,因此知道的人也很少。看到主人公的心理,感觉就像一部科幻片,让人不可思议。但我相信,这种现象一定存在很多人的心理。只是个轻重问题。很值得一读的作品,看完本书,对心理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     三年没看小说的我居然有劲头一口气三个小时看完一位多重人格患者兼心理学博士Dr. Cameron West的自传体小说《24重人格》,原英文名是First Person Plural-My Life as a Multiple。 多重人格(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 MPD) 现学名是分离性人格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 DID)。谜一样的病症,引人入胜的情节。 感受最深的有两点,一是家人的支持对于精神病人有着巨大的作用,以前去精神病院做测验,对家属不配合很不理解。但看看才知道一个精神病人对家人是多么严重的伤害,无论是在经济还是心理上。如果没有巨大的爱支持,很少有人能够忍受一个长期得病的精神病人。其次,是对于疾病的认识和接纳对于多重人格这种疾病是很重要的,虽然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最终治愈,那些其他身份也不会消失,但至少可以找到一种和平共处的方式。世上许多不幸的事就这样发生了,情感上我们否认无法接受,但最终需要迈出最勇敢的一步,接受现实,接纳这样的自己,然后我们才有可能往前迈步。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当一个人失去自我统一性,多个身份和灵魂混住在一个身体里,每个都要求着行动的自由和灵魂的独立,绝对是件痛苦的事。书中的主人公还算幸运,他的身份们知道彼此的共存,最终还能找到和平共处的方式,他的妻子虽不十分理解却也很宽容支持。忘了说最关键的一点,多重人格的病源多属于童年受到性侵犯,尤其是亲人的乱伦,会导致害怕不安的儿童通过隔离这部分不幸的自我来忘记惨痛的经历,而让另一部自我继续过着正常的生活,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在他身上发生。他会构造一个新的身份来承担他不幸的经历(大多数是潜意识的)。在成长过程中,他逐渐遗忘自己的不幸经历,而通常当长大成人,生活中某个情景会让他压抑的身份们获得意识,需要表达也需要抚平创伤。而成人对于身份们表达的遭遇完全没有记忆,通常也很难承认。这些都将带来对人格完整性的巨大冲击。小说中主人公的其他身份通过自残和绘画等方式表达了情感上的痛苦也暗示了童年的创伤。生长在一个有着家族乱伦史的家庭,他幼年时分别多次遭受了外婆和妈妈的性侵犯。特别是和母亲的乱伦这种终极背叛使得他痛苦不堪,但母亲要求他不能说出去,潜意识里变出现了些新的身份去承担这些痛苦的遭遇,而他则似乎完全与这些无关,生活还要继续啊。当他的儿子到了他那时的年纪,闪回的痛苦情感使得潜藏多年的多个身份开始出现,这也算是故事展开的起点……更多了解多重人格(可参见wiki),这方面的书还有《24个比利》,电影名叫做《致命ID》,电影还有《三面夏娃》(老片但很典型),《蝴蝶效应》,国产片《绿茶》或许可以算上一个。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去作者Cameron West的网站看看。该评论转自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kysoar
  •     头一次听说这本书是在小A童鞋的豆瓣上,这个名字让我觉得像一本心理悬疑类的小说。看小说到一半,我翻到封面才发现主角的名字就是作者的名字~原来,他描写的全都是真实而非小说艺术杜撰,我以前从没听说的诡异的DID,原来是真实存在的。于是乎我觉得脑袋、心灵、人格是个玄妙的深渊,我们所认识的自我,只是冰山一角罢了。无怪乎老师说精神科是最复杂的学问,很多机制都没有搞清楚,它神秘的让我们畏惧。所幸还有一种力量在我们身上存在,也许只有少数病人能够利用这种力量恢复平静的生活,但足以欣慰。善待自己的内心,不要回避,正视缺点和创伤,而只有经历痛苦,才能新生。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真人真事让人共情,好看。
  •     建立连接
  •     高中时候在图书馆看过 现在开始二周目/ 给了我很多新脑洞 赞 翻译甚得我心 买了十周年纪念版收藏
  •     第一次读的时候吓一蹦 这个竟然是真实案例 竟然真的有多重人格
  •     虽然也看过一些关于人格分裂的电影,但是这部小说真心把人格分裂这个事情讲的很真实,遭受着这个痛苦的人每天在经历怎样的生活,家人在承受怎样的压力,真是的折磨并不是两个小时酷炫的电影能展现的。看的过程中,一直在想,还会怎样,最后能不能被治好,如果不被治好怎么办,如果治好,那么是怎么治好。一个接一个的问题让我几乎一口气看完。 但是看到最后,却恍然被另一层意思触动。这似乎又是一个接受自己的故事。其实我们每个人不都或多或少有不同的性格存在吗?只不过没有到了病态的一个程度。但是在那么多自己中,总是有自己喜欢的,有自己不喜欢的,有自己想要成为的,有自己极力避免的,有彼此之间的不融合,所以,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如何让自己的内心和平共处这件事儿中。接受自己才是坦然的活下去的唯一的途径。学会接受自己,全部的自己。
  •     学会跟自己相处永远是成长中重要的一步……印象最深是后记中的“狼来了”的故事,如果那个小孩真的看到了狼呢?
  •     精彩
  •     瑞琪是个好妻子,换做是我,不知道是否撑得下去。作者本身也够坚强。心理疾病越不了解越觉可怕,病情因此加重也未可知。读心理学博士,了解自己以战胜对未知的恐惧,也许真的有助作者好转。只是用小说的方式来呈现,总是让人忍不住怀疑其中的感受有刻意夸张。自残的部分读得我起鸡皮疙瘩。
  •     还是想看他的毕业论文。。。
  •     里面主人公在日记里写HELP ME,我觉得韩剧KILL ME HEAL ME的灵感很可能来自这本书。
  •     你是谁 我又是谁
  •     是不是根据《24个比利》改编的啊,看简介很是相似
  •     读到200页左右,未完全读完,可能因为是抱着读小说的期待来读的吧,所以情节上略有失望,知道这本书是因为《致命ID》这部电影,看那部电影对于DID的实际作用原理还十分好奇,而在此书的帮助下其实认为DID并没有那么神秘,人格的共存似乎成了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因此认为也没有再继续读下去的必要了。
  •     所有成年人的交往障碍和生活工作学习障碍,多数都是童年的阴影。如何去治疗病态的生活交往观念是心理学医学的难题
  •     是在24个比利之后又看了的24重人格分裂…没有24个比利好看~现状的描述是清晰了,但是感觉有点浅……
  •     作者能够一点一点的把自己的这种经历写出来也是666
  •     请不要用小说的眼光去看这本书。这是套在小说构架里的有DID临床研究得的报告文学。
  •     了解DID,心理疾病实在是太恐怖了,孩子的童年真的很重要!
  •     开头还好,读到最后感觉特别烦躁,很佩服他妻子的不离不弃!如果是我我肯定做不到
  •     当纪实小说一看,但是内心里还是对DID有很多疑问。
  •     我擦作者的麻麻和姥姥简直不是人orz恩让我对DID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恰好看完这个看的《幸福似水流年》,里面某人的所谓精神分裂完全不科学。伴侣的支持和陪伴真的好重要好重要,瑞琪太好人。男主和疾病抗争的同时还能成为心理学家好厉害orz以及为什么我觉得男主有利夫这个带着光环的牛逼分身好幸福!不想工作的时候就让分身出来搞定太爽QAQ
  •     越写越单薄
  •     纪实性文学作品。多重人格是一种病理心理现象,并不等于精神分裂。第一人称叙述,简单易懂。觉得第二部分没什么意思,第三部分看的又替他开心又替他难过。最后的演讲就都是精华。“分身负责策划,人物只会执行“。”关于24“人格”都是怎么来的没有解释很多,追根溯源的只介绍了几个,值得一提的是对“环境”的描述了,也能让读者体会出来那是一种什么感觉。丢掉”否认的靶子“,坚持不容易,信念更不易。(二十四章番外)“在爱与意志的每一个行动中,我们都同时既塑造着我们自己的生活世界,又塑造着我们自己”
  •     没有我期待的分析,太多他自己的心路历程了,我希望更专业的心理学著作。
  •     看到最后作者接纳自己,家庭和谐,幸福生活,居然哭了,作者真幸运,有这样的妻子和儿子,以及这样的好运气。
  •     之前一直以为自己有多重人格,看完之后发现我错了
  •     形象地认识了人格分裂,喜欢描述的方式和描述的重点。好书。
  •     我还以为这是一本小说,竟然是纪实的。
  •     只记得作者有鼻炎
  •     家人的支持是最大的救命绳呐
  •     2.5个致命ID
  •     敬佩主人公的妻子 没有她无以成就作者
  •     童年的遭遇成了永远的伤口,想要逃避的恐惧挥之不去。想直面,却没有勇气,发出的求救信号,在心底幻灭。当真正承认过去,不再否定事实的时候,每个人格都获得新生。
  •     原本要看《24个比利》,却阴差阳错花几个小时看完了这一本。作者本身就是DID患者,他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了自己与体内24重人格共存的经历。书中放置的他本人在发病时记的日记,画的画,写的血书,让人触目惊心。直到看完这本书,仍无法想象作者是如何度过那段分裂期的。
  •     自传性小说,更是学术性心理学著作!
  •     大一时读过的书
  •     大多数心理问题都是由童年时代的问题反射,甚至可以影响一生
  •     关于多重人格的
  •     写的很不错。多重人格描写的很棒。
  •     另一个世界,苦与难,首先是承认自己,基督会问:你认为自己有罪吗。我当时毫不犹豫说:有。现在来到北京,我也会清楚认识到自己的“病”,当然还有其他毛病,这些根本不够支撑你的美丽幻想,原来自己什么都不是,也可以什么都是
  •     其实并没有很好看。。。
  •     看的过程好像自己也人格分裂了,看到结局好感动。
  •     看Legion想起这本书,翻出来重温了下,简单又经典。
  •     故事精彩且触目惊心
  •     棒!
  •     普通心理学老师讲人格这一章推荐给大一的书,不专业就是个了解吧~
  •     看看就觉得好可怕,可以活下来已经很不容易,当然也多亏家人都陪伴支持,瑞琪真的很好的一个女人,这么久都坚持过来了,爱战胜了一切
  •     面对自己,战胜自己
  •     還好是半自傳性質的 純粹當小說來看未免略無聊。講真不太相信老婆兒子最後還是會陪在身邊。原來分身是意識不到自己並不是獨立個體的?和自己二十幾個分身同時在日記本上聊天這種事情也是奇怪 還用不同的字體 give that貌似直接腦海裡說話就可以互相聽到?假設Per和其餘23都結合在一起 只剩Cam和Per的時候 Per難道不可以直接take Cam down? 算誰的啊....
  •     “ 在爱与意志的每一个行动中 我们都同时既塑造着我们的生活世界 又塑造着我们自己 ”台湾译本实在看得心累。。。_(:з」∠)_倒是本书开头的这一句话每次看到都能给人醍醐灌顶之感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