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快意恩仇录

出版社: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1999年1月1日
ISBN:9787505715202
作者:李敖
页数:467页

作者简介

人人都说李敖狂傲,然而他也有其快意恩仇、侠骨柔情之处,《李敖快意恩仇录》让你全面了解这位传奇式的人物。


 李敖快意恩仇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豆瓣对这书的介绍有误 这书应该是1999年1月出的这个封面的《快意恩仇录》 还真不像友谊的死板风格我在地摊买了一本差不多一样封面的《快意恩仇录》却写着陕西旅游出版社似乎是盗版 但是平心而论 这书质量并不比友谊出的李敖作品更差而且 这本书没有删节……1999年友谊的正版书对书中的性描写反应过激 于是又造成一部洁本李敖作品我对之不以为然这书 可以体现李敖第一流白话文水平单这个理由 就值得一看了其他无须赘言--------------------------本报讯 《李敖回忆录》和《李敖快意恩仇录》内地版是经李敖授权由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独家出版,预计在今年元月8日全国春季图书订货会上向读者隆重推出。谁曾料到,1998年岁末《李敖快意恩仇录》一书已在全国各地热销起来,两种非法翻印版本公然在全国大小书市批发和零售,抢占市场,并分别盗用“青海人民出版社”和“陕西旅游出版社”的名义出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在惊愕和愤慨之余,只有无奈。1999年01月07日 《生活时报》—《李敖自传又被抢盗 非法出版太猖獗》

精彩短评 (总计90条)

  •     当年很崇拜
  •     大三
  •     越老越偏执
  •       有李敖的地方就有争议,但是有李敖的地方还揭露了中国社会的黑暗.我们可以不喜欢他,不理解他,但是我们要支持他做的那些正义的事,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刻,让世界更美好一点.
  •       欢迎关注微信:alloflove
      
      
      
      李敖向来都是一个有争议的人。不过,这并不影响我读他的书。记得初中有一阵子班上很流行李敖先生写的一本书,叫《上山上山爱》。当然,还有另外一本书也是非常流行的,那本书是贾平凹先生的《废都》。在那个时间里,这两本书无疑是班上每位男生都争相阅读的两本书。把这两本书称之为我们性启蒙的读物,我想也不足为过。说起性启蒙的读物,不得不提到另外一本书:村上春树先生的《挪威的森林》。不过,读村上先生的书的时侯已经是高中了。
      
      
      
      说实话,《上山上山爱》这本书到底是在讲什么,我早已忘记的八九不离十了。事隔多年的某一天,忽然心血来潮的想在卓越网上买一本回来再研究一番,却发现压根搜索不到这本书。后来,就慢慢的忘记了这本书。
      
      
      
      上大学的时侯,闲着没事便去图书馆借书,图书馆里有不少李敖先生的书,包括《北京法源寺》以及其它一些杂文集,于是就借回来看。或许是长大的关系,再看他写的书时已经没有了初中时的那份兴奋和担心,心境平和。书中所写到的性、妓女、哲学以及其它的一些东西,似乎已经失去了对于我吸引的魅力。所以看了几本后,便也没有看下去的心情了。虽然如此,但对于他写的一首诗,我到现在却依旧能够完整无缺的背下来。诗是这样写的: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眉来又眼去,我只偷看你一眼。
      
      
      
      第一次看到这首诗的时侯有些不屑,因为相比于戴望舒或者徐志摩先生的诗,这首诗也太俗了点。在我依旧青春并且渴望浪漫的时侯,读到这样的诗,无疑有些失望。试想,这样的诗怎么可能写进给喜欢的女孩的信里呢。这诗写的着实太一般了,一般的完全失去了诗的意境和韵律。
      
      
      
      不过,事隔多年再想到这首诗,反倒觉得写的很棒。或许是因为我已经不再年轻的关系吧,所以把关注的目光从诗的意境和韵律中跳出来,转移到诗本身所想要表达的内容上来。在这里不得不再次提一下我非常喜欢的王家卫先生《东邪西毒》里的一段对白:每个人都会经过这个阶段,见到一座山,就想知道山后面是什么。我很想告诉他,可能翻过山后面,你会发现没什么特别。回望之下,可能会觉得这一边更好。每个人都会坚持自己的信念,在别人看来,是浪费时间,她却觉得很重要。人生总是会经历这么三个阶段,看山就是山、看山不是山和看山还是山。
      
      
      
      从前面的话里转回来,说一说李敖先生的这首诗。这首诗写得易懂,所想要表达的意义也很明白,那就是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对于这句话每个人的理解可能都会有所不同,在这里我大概说一下我的理解。
      
      一、对于爱情,着实是令无数人向往并不断的拼尽全力去争取和追求着的一件事情。可是爱情绝非你生命中的全部,而仅仅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我想这一点是需要每个人都要去理解和慢慢体会的。因为在年少的校园时光里,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爱情无疑就是生命的全部了。沉溺于爱情中的痴情小伙子每天都早早的起来,站在自己喜欢的女孩的楼下等待着她下楼。而那些沉溺于爱情中的纯情小女生也一样,躺在床上却久久无法睡着,因为那个男生刚刚给自己写了一封信,信已经读完了,可那个男生却一直在自己的心头跳来跳去。这着实是一个恋爱大过于的时期,为了爱,可以放弃一切。为了爱,可以去做任何事情。于是,当我们失恋的时侯,我们甚至于会选择轻生。爱情是如此的轻重,将我们全部的身心都统统的占据,我们压根看不到除了爱情之外的其它的事情。
      
      二、人的感情本来是可再生的资源,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却也是有限的。爱情也一样,它并非是绝对的无止境的可以去支配可以去付出的。如果你无止境的使用它,在某一天你势必将面临它耗尽的情况。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要学着做许多事情。比如不要轻易的就去告白,如果你并不能真正的确定你爱上了对方;不要把自己的爱变成爆发的火山,因为很多火山爆发过一次以后便死去了;不要为了寂寞而不断的去爱,因为寂寞会让爱变得寂寞,而不会化解掉寂寞。
      
      三、爱有属于自己的生命期,当彼此的爱到达了终点时,放掉爱。当两个人已经没有感情的时侯,切记要尽快的微笑着分开,而不要一个劲的去纠缠。纠缠只会让原本那份美丽而令人回味的爱变得厌烦和肮脏。如果你真的爱过,就应该放爱一条生路。否则,你根本就不曾真的爱过。
  •     先斩后奏,把这个评论转到我的挺敖同盟去了,如果你不同意我再删啊:)
    这里:
    http://www.yongran.com/club/Announce/Announce.asp?BoardID=91&ID=943
  •     中学时看的
  •     我可喜欢李敖了,他的杂文犀利,通俗,透彻。真正的文笔如刀。李敖有很强的爱国心,我觉得他更像一个真正的共产党人。他反国民党,反民进党,反对一切对中国统一有负面影响的东西。他的书适合像我这样的有严重民族主义倾向的人读。那才真的是过瘾。
  •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海深,我的爱情浅。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的爱情像天长,我的爱情短。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别人眉来又眼去,我只偷看一眼。 李敖和胡因梦真绝配,两个都不消停,李敖习惯性引诱幼女,胡因梦习惯性当小三,不过男人对情爱的幻想还是比女人对爱情的憧憬在层次上低了。
  •     看过了这本书,天底下就没有别的书可看了。 唯大英雄能本色,是真名士自风流!
  •     鲁豫的官方用语:
    真的?
    太逗了!!
    搞得我都不想看了。
    李敖之女貌似在打官司上和她老爸有的一比。
    敬佩李敖
  •     李敖,很彪悍
  •     李敖是真男人嘛。敢作敢当。值得爱。难以相处。
  •       二零零五年,李敖重返大陆。在这次名为“神州文化之旅”的十二天里,李敖分别在北大、清华和复旦三所大学做了三场演讲。用李敖的话说,这三场演讲的基调分别是金刚怒目、菩萨低眉以及尼姑思凡。毫无疑问,这三场演讲之中最精彩的要数北大这场。二零零五年我正在上初二,饱受制式教育的荼毒。当时并未对这场演讲报以关注。在这两年以后我对李敖的关注不断增加,虽然随着阅历的增长我对他的看法也有所改变。但是直到今天我仍然很关注这位七十六岁依旧笔耕不辍,四处开炮的思想家。昨天重看了李敖在北大演讲的视频,有一些感触值得写下来。
      
      李敖在这场演讲中的整体风格是大陆三场演讲之中最激烈的。其中李敖放谈自由主义、政府与人民的关系以及如何争取自由等敏感话题。虽然有论者认为李敖虽言辞犀利,但一些话题则始终没有提及。这是大陆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大体意见。在我看来,虽然李敖的确在一些真正敏感的话题上有所保留,但是如果考虑到他与凤凰传媒的合作关系以及凤凰在媒体中的特殊位置,不能不说这已经很为大胆了。同时,这场演讲的精彩程度绝对冠及李敖有生以来其他演讲之上。我想这也是它富有魅力,人皆怀念,并且惹得大陆媒体大加删减的原因所在。
      
      演讲开场李敖先赞美了北洋军阀,认为这些大老粗们把北京大学等教育机构交给其对立阶级——资产阶级革命派,是一种胸怀。这是一段开场白,没有什么特别的意思。紧接着李敖指出克林顿来华演讲中援引胡适名言的一处错误——克林顿只说了:你要为国家牺牲你的自由。但没有说下半句:争取你个人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一个真正的开明进步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造成的。(胡适的原话是:“争取你自己的权利,就是争取国家的权利;争取你自己的自由,就是争取国家的自由。一个自由民主的国家,从来不是一帮奴才建成的。”)李敖由这个引子开始谈自由主义,但其间又穿插指出了连战在大陆演讲时的一个错误:胡适把自由主义带到了台湾。李敖认为并没有这回事。何谓?胡适晚年越来越趋于保守,慑于蒋介石的威权而不敢说话,可以说胡适在晚年已成为台湾当局标榜自由主义的模板。而实质上是不存在的。李敖的潜台词是:自由主义传统是四九年以后到台湾的仁人志士开创的,是用血和泪凝筑的,绝非如同连战讲得那样简单。当然这些原因是我的推断。李敖在演讲中否决了连战的观点后并未明说因为什么。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后来的演讲中李敖竟公然宣布自己放弃了自由主义。
      
      在前天所写的《我看李敖》一文中我曾指出此举近于作秀,政治意味大于实际意义。何为政治意义?我想还是一种“给块糖再打一巴掌”的心理。但是前天写完那篇文章待我重看北大演讲的录像后,我觉得并不似我写得那样浅薄。李敖自己给出的两点原因是:一,自由主义的个人实现要依靠“反求诸己”;二,自由主义的社会实现要依靠“反求诸宪法”。这两点值得讨论。
      
      
      
      在第一条原因中,李敖举出的例子是郑成功为了挽回被清军轮奸的母亲的清白,竟然把死掉的母亲身体切开,用水洗净。李敖认为郑成功之所以这样做,是知识上的欠缺导致心灵被禁锢的缘故。所以李敖希望每一个自由主义者在追求自由前首先要实现心灵的自由。所以要“反求诸己”。一九七一年李敖因叛乱罪被判十年。在狱中他看了大学老师吴俊才写的《甘地与现代印度》这本书,大受感动。李敖十分敬佩甘地的那样自强不息,绝处逢生的意志,特别是甘地“以牢为家,甚至家不如牢”的精神。在《由不自由的自由到自由的不自由》一文中,李敖写道:
      
      “我由‘大作家’变成‘大坐牢家’的时候,看书无算。其中一部大书,就是看了又看的吴老师名著——《甘地与现代印度》。这部大书功力极深,有志之士,人人该看,只可惜交由一家不太会搞宣传的书局出版,并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
      
      因为我在牢里读这部书,最引起我注意的,是甘地的监狱生活。据我统计,甘地共坐了两千三百三十八天的牢,他失掉身体自由的时间,从广义说,比我要短。但他是先进,先进的坐牢哲学,闲来无事,倒也不妨研究研究。
      
      不料一研究之下,使我得到了新境界。
      
      甘地有着伟大的精神力量,爱因斯坦说:‘后代子孙很难相信这世界上曾经走过这样一位血肉之躯。’(Generations toome will scarce belive that such a one as thisver in flesh and bloodwalked upon this earth )这是对甘地最高明的描绘。甘地思想的精华是他的‘不合作主义’(satyagraha),不合作主义的形成,部分来自《湖滨散记》(正按:现译为《瓦尔登湖》)的作者梭罗。梭罗坐牢的时候,他说他‘从不曾想到我是给关起来了,高墙实在等于浪费材料。他们根本不知道如何对付我。他们总以为我唯一目的是想站到墙外面。每在我沉思的时候,看守那种紧张样子,真叫人好笑。他们那里知道才一转身,我就毫无阻挡的跟著出去了。’
      
      梭罗当然不会小说中穿墙透壁的功夫,他这种来去自如,是指观念上的解脱,观念上‘从不曾想到我是给关起来了’。他虽然身在两坪之内,但却心在六合之外,神游四海,志驰八方,就像拉夫瑞斯(Richard Lovelace)在牢里写诗给情人一样。
      
      甘地师承了梭罗的不合作主义,也师承了梭罗的坐牢哲学。甘地说志士仁人——‘在狱中,他所受到的苦,实比平日受的苦要少得多;在狱中,他也只需要听狱吏一人的命令,而不像平日要受许多人的支配;在那里,他更不必担心一日三餐,也用不着自己烧饭,政府会照顾一切,如果有病,更可免费治疗;在那里,他有足够的操作,藉以锻炼体格,许多坏的习惯也可以改过。他的灵魂是自由的。他可有充分的时间祈祷。肉体虽被拘禁,灵魂并未桎梏。反而他的日常生活也可以训练成更有规律,因为自有人来督促。这样来体验狱中生活,他会感觉自己是自由的。假如有任何不幸遭遇或被狱囚虐待,那他正可学习坚忍,让他得到一个乐于自制的机会。持这种看法的人,当然会将入狱的事看为幸运。因此问题的关键,还在一个人自己和他所持的心理状态,来决定是否入狱乃系幸运。’(《甘地与现代印度》上册页九一)这段话的关键是强烈的唯心论,它告诉人们,所谓的自由与不自由,‘问题的关键,还在一个人自己和他所持的心理状态’,你心里觉得自由,自由就在;你心里觉得不自由,桎梏就在。甘地本人前后入狱五次,他这种观念,也一再宣示,例如他说:‘我现在成了自由的人了,我的身体已被他们看管。一天诺拉迭法案没有撤销,我一天不得自由,可是现在他们逮捕了我,却给了我自由。现在轮到该是你们采取行动的时候。’(同上。页二六四)他又说:“朋友们不需要惦挂著我。我觉得自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在这儿所能做的并不比外间少。我留居在此,对我有如入校。’(同上。中册页一四三--一四四)甘地这些坐牢哲学,基础都在他的伟大的精神力量,有这种力量的人,他会感到‘逮捕了我,却给了我自由。’这种自由,我把它叫做‘不自由的自由’。这种自由的炉火纯青,就‘觉得自己像一只快乐的小鸟’,若不到火候,就只像骆宾王那样‘在狱咏蝉’了,——鸟在外面的人,是不会快乐的。”
      
      在演讲中李敖举出“反求诸己”的另一个例子是俄国妓女的故事:
      
      “俄国有一个著名小说家,叫库布林,他写过一本书,叫做《雅玛》。《雅玛》是一个什么故事呢?是一个俄国的妓院里面都在接客,忽然来了一个女孩子,如花似玉,漂亮得要死,当然很多人愿意跟他上床,她赚了很多钱,红得不得了!一代名妓。有一天,她跟其他的妓女聊天。她说:‘姐妹们你们知道吗?我是处女,我是处女啊!’那些姐妹们,大家都笑起来了,咯咯笑起来了,说你怎么是处女啊?整天卖的是什么啊?这个女孩子说:‘你们知道我是干什么的?我是共产党,为了我们的党,为了我们的主义,我需要来卖!赚的这个钱来帮助我们的党,我们俄国要革命!我是在做一件伟大的卖身!可是我的精神上是处女,你们不了解我。’”
      
      李敖承认这是一种强烈的唯心主义。也就是说,他认为自由主义的个人实现有赖于心灵的解放,即自由主义个人实现的本质是一种唯心主义。这个观点,短长兼有。其长在于使个人获得一份幸福,这幸福是自我给予的。其短也正在于这份自我给予掩盖了求取物质自由、身体自由的强烈渴望,从而造成一种“自我蒙蔽”,降低了生命的高度。也就是说这都出于“心灵自由的获得”之上。所以李敖忘了说如此重要的一句话:
      
      “身体上的自由并不贱于心灵的自由。它们同样是宝贵的。”
      
      这种“自我蒙蔽”也可以认为是阿Q精神的一种变体。但却是值得警惕的。
      
      李敖不喜欢的一位哲学家——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曾指出这种“心灵自由”背后的,“精神掩盖物质”的悖谬。
      
      见《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第一部第四章《肉体之蔑视者》中有云:
      
      
      
      “肉体是一个大理智,一个具备某种意义的复合体,一个战争和一个和平,一个羊群和一个牧人。
      
      我的兄弟,你的小理智也是肉体的某种工具,就是你所谓的‘精神’——是你那大理智的一件小工具和小玩意儿。
      
      你说着‘自我’,并未这话而骄傲。但更伟大的事物——你所不愿相信的——是具备大理智的肉体:它不言说‘自我’,但实行它。
      
      官能所感的,精神所识的,自身永无止境。但官能和精神却乐于使你相信它们是所有事物的重点:他们是如此的虚妄。
      
      官能和精神是工具与玩物:在它们后面的,仍然是自身。自身用官能的眼睛寻找着,用精神的耳朵聆听着。
      
      自身不断寻找地聆听和寻找;它较量,掌控,征服并摧毁着。它统治着,并且也是自我的统治者。
      
      在你的思想和感情后面,我的兄弟,有一个强有力的主宰,一个不为人知的圣贤——它叫做自身;它栖居于你的肉体中,它便是你的肉体。”
      
      
      
      尼采对于“肉体之蔑视者”的批判归根于软弱无能的个人放弃对物质的寻索而过分重视精神(尼采此处指基督教信仰)。这精神亦反过来构成了对肉体的,即物质的大蔑视。尼采教导个人要超越自己,也正是着眼于对自身潜能的开发而非在形而上信仰的麻醉上。我援引尼采的这段话与基督教无涉,只是想指出在“反求诸己”之中存在着一个这样的危害——安于精神而迟钝物质。因而,若要提出“反求诸己”,必须存在着一个这样的前提:虽然心灵与物质的自由无法同时获得,但它们是同样宝贵的。
      
      
      
      李敖认为心灵的开放是自由主义的一个层面。真正的自由主义者即是一个唯心主义着。李敖给出的第二条原因是“反求诸宪法”。这是对人民与政府发生关系,即走出个人生活之后要面对问题的回答。
      
      人民与政府关系通常有五种:嗝(儿)了,颠(儿)了,得(儿)了,怂了,翻(儿)了。“嗝”代表自杀。“颠”与“得”皆指归隐。“怂”指屈服。“翻”指闹翻,有革命之意。在李敖看来,这五种关系都是消极的表示。通常表现出来的第五种,也就是革命争取自由的“革命式自由主义”,对于现代政权来说过于渺茫。李敖举出古代起义者项羽,李自成的例子来说明那时起义者与统治者的力量是基本相同的。而反观现代政权与人民之间的力量对比则是显而易见的。
      
      这是李敖对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劝诫。随后李敖举出北欧丹麦开放A片造成强奸率下降的例子,来说明开放言论自由没有什么坏事。也许这比拟不伦,但这是李敖对中共的劝告。李敖说:“我在台湾搞了这么多年的言论自由,结果怎么,整天查禁我的书,说你李敖闯祸,影响民心士气,现在看到什么?我的书不禁了,可是也没事了。我拿张照片给大家看,我手指着一个老头子,这老头子前一阵子来到北京,他是国民党的上将叫做许历农,当年做总政治部主任,干吗?专门查禁我的书!老相好,后来变成好朋友。我手指着他,好笑贫农在清算地主一样,指着他,骂他。后来他在公开场合向我道歉,他说我们发现不查禁你这么多书,也不会亡党亡国。所以今天大家聪明地知道了,有些言论开放了以后,是火山一样的喷火口,让它喷出去,言论自由就好像看A片、看小电影一样,让他讲了,让他骂了,让他说了,老虎屁股让他摸了,没什么了不起。我认为这是今天我们国家领导人最应该知道的一点。”
      
      
      
      总而言之,李敖的意思是言论自由的实现是人民与政府合作的结果。人民不轻举革命大旗,也不消极地躲避,而代之以关注。政府则对人民放开言论自由的限制。彼此协商,彼此退让,使言论自由在宽容与理解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实现。
      
      
      
      之所以要“反求诸宪法”,李敖看重的是宪法里面已经包含了自由主义所要争取的一些东西。人民与政府合作的基础是宪法,合作的目的是宪法中明文的权利得以实现。合作的结果在李看来同革命式自由主义最终争取到的并无太大差别,并且这种合作要付出的代价比革命要小得多。李敖不反对革命,但认为新时代的人民应该有新时代的觉悟,而不该再发生诸如“郑成功杀母”那样的错误了。不该继续蛮干了。
      
      我在李敖身上看到许多矛盾,但这些矛盾或许都能在合理的诠释下消解。但是对于促成人民与政府合作以及现实里政府权力过度膨胀的矛盾,李敖并未给出答案。因此这更近于一份愿景。我们在心底问自己:人民如何能不卑不亢地与政府合作呢?人民能否与政府合作至“实现宪法”的地步?如果不能,又该如何?亨利·梭罗(Henry David Thoreau)在《瓦尔登湖》(Walden)一书结尾处这样写道:
      
      “使我们失去视觉的那种光明,对于我们来说如同黑暗。只有我们睁开眼睛醒过来的那一天,天才亮了。天亮的日子多着呢。太阳不过是一个晓星。”
      
      指出一条大的道路,是知识分子的责任。但过多的涉入则只会让知识分子与人民对立起来。既使知识分子迷失在指导的快感狂热中,也让人民对这早已安排好的道路感到束手无措。所以,李敖或许是对的。大道之途的曲路需要人民去探索,也只能由人民自己去探索得来。
      
      李敖在年少时饱受战乱流离之苦,所以能够理解他盼望国家稳定强大的心情。这是年老人所独有的落叶归根之感,人皆有之。无论李敖如何掩饰他的乡思,我们都看到了他在镜头前,墨镜后强掩的泪水。但李敖又是一位自由主义者。看到祖国不自由,他必然无法沉默。因此他给出的两条建议:反求诸己,反求诸宪法,都是十二分坦诚的建议。而他公然宣布放弃自由主义则更像是他的一场秀。或者是他对革命式自由主义的一场告别。
      
      由于是态度的泾然改变(不是信仰上的),李敖的这场演讲无论言辞多么犀利,场面如何火爆,我终于能够理解为何大陆的一些论者(多是自由派知识分子),会表现出那样强烈的无法接受的感情。前天写《我看李敖》中我已指出李敖与大陆自由派在追求民主时方法的不同。——李敖在吸收民主思想时是不放弃对民主制度弊端的批判的,而大陆的一些自由派则可以说是近于全盘地肯定美国式的民主,无限放低中国到民主之路上的困难所在,简单地归结于某一原因。我们看李敖在北大的这次演讲也不难得出另一条不同。李敖不鼓励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实行革命式的自由主义,即通过革命来争取自由,而大陆的自由派则仍然对革命抱有幻想。虽然他们平日多以理性温和见之,但在面对国外发生茉莉花革命的时候,没能表现出独立思考的特点。以之今日利比亚革命为例,自由派多是赞扬多国的军事干涉是出于正义,出于人权,但缺乏另一面的思考:即对利比亚石油等资源的觊觎。当思维进入一种不加判断即选择的地步,便是它陷于桎梏的时候。李敖在二零零五年北大的演讲中,所表现出来的正是这种独立思考与怀疑精神。我们常以为怀疑这个词不好,其实并非那么简单。思维上的怀疑乃是独立的根源,怀疑别人,但更要怀疑自己。怀疑偶像,但更要怀疑崇拜。只有怀疑,才有独立。当然,这只限于思想与学问上的事情。胡适有一句话说的最好:做学问当于不疑处有疑,做人当于有疑处不疑。
      
      
      
      以上所举仅是两处不同而已,事实上还有太多。但它们已经决定了李敖与大陆多数自由主义者的互不见容。这几年我看到了更多对李敖持否定态度的论调,于今始知何以至此。
      
      
      
      事情在不同角度往往有多种解释。如果仅仅是出于对李敖的喜爱,可以把他这种看法的改变归于知识的积累与眼界的开阔。但如果出于对李敖的厌恶,那自然也不妨视他的此种改变为乡愿之举,甚至等而下之。但我相信事情在宽容各种见解的氛围中与只信奉全部事实的前提下可以得出更接近真相的一份诠释。评价李敖,若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感情,那李敖至多只是彼此心目中的李敖。正如李敖在《胡适评传》序中所说的那样:
      
      “我所以发愤由我来写这部传记,另外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看到别人迟迟不肯动手,或做得实在令人不满意。在胡适生前,我读过胡不归的《胡适之先生传》;在胡适死后,我看过毛子水的《胡适传》。这些简陋的传记都出于胡适的学生之手,基本的姿态都是维护他的,或是只有颂扬没有批评的,同时在史料处理方面又过於粗疏,难免有很多错误。
      
      十多年来,我遍读有关胡适的一切着作,深觉不过是两类而已:一类是近于酷评的(diatribe);一类是过度颂扬的(eulogy)。 两类共有的毛病 ,是不能用严格的方法训练去接触史料、解释史料。于是,旌旗开处,胡适一出场,喊打与叫好之声此起彼落,胡适一方面被骂得天诛地灭,一方面又被捧得缩地戡天。结果呢,双方的感情因素是满足了,可惜被搬弄的却不是真正的胡适之!
      
      英国的大政治家克伦威尔曾骂给他画像的人说:‘画我须是我。’(Paint me as I am) 这句话,可以给任何想给别人‘画像’的人做为警戒。胡适之不是轻易被了解的人,所以他也不容易被论断,没有受过严格的方法训练和史学训练的人,没有学会呼吸新时代空气的人,是没有办法给他‘画像’的。”
      
      我想这段写于四十七年前的文字用来形容对李敖的评价也未尝不宜。以今日之中国看,李敖身上确有迟暮之气,亦有滑头一面。但是如果可以选择一条平缓和平的道路,即便曲折,最终致得民主与自由。又何乐而不为呢?
      
      只是,这如果是否有可能?我不敢轻易说李敖做了太好的梦,但这至少这是他的愿景。且让我们参与其中,拭目以待。
      
  •     北邮图书馆借的
  •     曾经一度左右我的状态~
  •       这本书看了一大半了,在图书馆借的,友谊版。作为一名文化青年,并且李敖大师是我哈尔滨老乡,况且他的作品还那么有批判性,我当然爱上了。就像序里写的,《李敖回忆录》是编年体,而《恩仇录》则是纪传体。大师的本领,的确值得我们学习。
  •     国中烙印。
  •     我想我已经达到你说的对于爱情的境界了哈哈,虽然我才大一哈哈。也许这让我骄傲,因为我淡定
  •     建议楼主去看一下李大师自己对这首诗的解读,会发现,评论还是未到点。
  •     李敖,这是大师的故事。
  •     作家阁下 我何曾说不是呢
    只是说友谊的阉割版还不如盗版罢了
  •     除了讲他的鸡巴怎么怎么能干 别的一点印象都没有
  •       李敖身上还有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痕迹,这是难能可贵的
      有威武不屈的铁骨,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有天地独行的坚毅,在他的身上同样看得到洒脱,看得到的浪漫,看得的到中国式的俏皮和幽默,还看得到些许的哀叹和宿命
  •     我觉得随着阅历的增长 更想着“简单” 把事情弄简单 “不愛那么多 只愛一点点” 是想保存着 最初爱情甜蜜美好的状态 把这美好永远保留在心里。
  •     狂者有所为,狷者有所守。李敖是狂者,我是狷者。
  •       关于李敖的文字已经有太多太多,不多说了,喜欢这种文风的可以找找《三剑楼随笔》,只是这本书出的比较早了,也许不太好找
  •     李敖從不鼓勵他人做烈士,因為付出的代價太大.
    這是由李敖做為一個自由主義的實行者,付出代價後說的話.
    因為他知道要連哄帶騙趴著政府,使其實行憲法中的自由..
    因為李敖從來都是拿個憲法跟政府拚搏的,他知道憲法是武器,主義是口號,難道自由主義就是最高的主義,自由的缺點太多了,這種單向的主義(各種詮釋都有),並非是一個成熟的思想,但是自由的底線在憲法,他保障了每個人的權利,不是於被對方的自由踐踏,回歸憲法,討論憲法才是一個可以實行的方式。
    大陸的自由主義者,如果敢如李敖這般去衝撞政府,或許可以因實踐而得出心得,該如何調整步調,如何"軟硬兼施",或許代價少了,"個人"的權利與自由才能保障,每一個"個人"都是全體的一部份,"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減少"(李敖譯)

    理解李敖的用意後看"反求諸己"這句話.
    李敖舉鄭成功的例子,說母被姦污死而鄭要幫母清洗,鄭心靈意識得不到自由.他認為母親唯有用水刷才能清白。這反說明心靈的自由,可以退去既有的意識與觀念,污穢的不是身體,而是你怎麼去理解,鄭的母親是不因被姦污而有損其高貴,當心自由了,自然能掙脫思想的束縛。
    能不被一種意識綑綁,一種主義綑綁,這才是真自由,才是"反求諸己"的涵意。
    心靈的自由,可以在各種處境下的都有充滿力量。
  •     写得很好~~~~~~~~~~~~~~~~~~~
  •     一个另类的知识分子。
  •     得罪别人不怕,千万别得罪了李大师喔。
  •     看的时候太年轻,很多东西没理解,只看到书上有很多的『此处略』
  •     翻翻书架,添加几本很久以前看的李敖的老书。
  •     的确恩仇很分明。。。。
  •     还是那句,李敖自传式的书都太爱吹嘘,掉书袋
  •     我给当年的李敖打5分,不要问我今天给他几分
  •     to i m fine 那你说应该怎么称呼才是高级阶段
  •     他入狱这件事,造就了他,也阻碍了他。我觉得。
    我喜欢这种人。
  •     李敖。
  •     超过五分之三骂人龟孙子,不足五分之一回忆,约五分之一谈情说爱。
  •     高一在旧书店买到,居然有这么流畅文字的回忆录,我当时感慨。倘若一直到大学之前,我只是受到他的影响,我该是多么稳定地度过高中,虽然被遮蔽一些东西。
  •     以敖为师!当下大陆即缺李敖式“野狐”、“疯狗”、狂人 伟人
  •     李敖是战士,不是烈士,他要活着活着才能看到胜利得到胜利
  •     是友谊出版的。
    http://auction.kongfz.com/auction/show_pics.php?itemId=2341452&tb=his
  •     或许再等一个十年...
  •     第一本认真读李敖的书,虽然手里还有一本盗版的《李敖有话要说》,但没有拿起来的兴致,也没看过。第一本就读一个人的传记不是 一个很好的方法。况且,这一本又是《李敖回忆录》的狗尾续貂,又较专业,读起来真的佶屈聱牙,很费事。我只读了前几纪,从开始讲“文星”的始末,就放下了,但后面又看了他的“风流史”。 这本书刚开始吸引我的地方是书刚开始几页的图片,其中“最漂亮的H ”和“李敖的老婆与儿子”的照片,打动了我。想能和如此漂亮的女人交往的,定有些许本事了。但就我看完的那几纪来说,我才发现他是如此“傲”的一个人。自诩英雄还吧,还声称整个台大出一个“李敖”是多么多么难得的事情。可就英雄的评论来说,英雄的豪言正好同壮举相比高,也无可厚非。 “傲”气是与他从小到大的“辗转各地”有关吧。但他在为人方面,真的挺喜欢的
  •     叫他 李 敖(第四声)
  •     李大师的情爱
  •     不爱那么多,只爱一点点。
  •       台湾作家李敖,今年六十四岁了。我读李敖,也已有十年的历史。
      高中时读《千秋评论丛书》、《万岁评论丛书》、《独白下的传统》,痛快淋漓,拍案称奇;大学时读《蒋介石研究》、《国民党研究》、《冷眼看台独》,纵横捭阖,启智开愚;间中再看看《李敖情书》、《李敖情诗》什么的,更是非笑骂“这个流氓!”不足以大快人心。
       而今读到《李敖快意恩仇录》,其感想为何如?
       近几年台湾党禁洞开,言路渐通,很多台湾人都以他们的“民主进程”为自豪。我曾经断言,在这样的情势下,李敖不会再有往日的风光矣!因为养成李敖的土壤已经没有了,像他这样的战士,要的是敌人,是挑战,是压迫,是“敌强愈强”,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可是现在谁来挑战、压迫、敌视李敖呢?李敖又去和谁战斗、奋斗、缠斗呢?一个失去风车的堂吉诃德还算什么堂吉诃德?所以我觉得现在的李敖是英雄末路的李敖,是明日黄花的李敖,是廉颇老矣的李敖。李敖曾经强调他不看电视,可是前两年居然跑去为某电视台开了专栏节目叫“李敖笑傲江湖”,在我看来,这是沦为了传媒的工具,今之李敖,已无足观。
       可是李敖是何等聪明的人!“别人下海,我们上山”,李敖失去了现实中的敌人,但他还有一生的帐要好好算算。李敖一生,足不出“台”,但在华人文化圈中影响之大,却决不可低估。他对国民党,对台湾社会的批评,或许和我们关系不太,他对传统文化,对中国历史的批判,姑且囿于专业范围内讨论,但李敖一生中坚守信念,不屈不挠,与专制权力恶斗缠斗,“如怨鬼蛇蝎,二六时中,无时或已”,这样的姿态,绝对是中国知识分子入世的一种范式,值得借鉴。而且李敖和别人不一样,其他名人喜欢“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等着大家去学习,这个“李”敖却偏要自己来“言”,金针度人,自撰教材曰《李敖快意恩仇录》。
       四九年后,台湾孤悬海外,中国社会和中国文化在其中的发展,走的是和大陆迥然不同的一条路子。李敖成名极早,身体康健,所以几乎参与了这种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五十年来台湾大大小小的社会、文化事件,我们往往都能从《李敖快意恩仇录》中读出一种“在场感”。我们看李敖骂国民党,骂民进党,骂海外学人,为胡适辨,为雷震辨,为殷海光辨,与胡秋原战,与徐复观战,与台北高雄台中市政府战,兼及一些亦友亦敌、先友后敌、非友非敌的名人,如柏杨、梁实秋、彭明敏、许倬云等等,大小七十余次法庭诉讼,煌煌百余本论战著作,人称“文化太保”,真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个异数!这本书能风靡台岛,侵袭大陆,绝非偶然,而且不管算不算“五百年来白话文第一”,李敖的文字肯定是一流,顺,又不滥,好看。
       李敖当然不可能讨好每一个读者,最近不是还有人为了某书上印了“不喜欢李敖,你是弱智”而要起诉作者么?但是很多人不喜欢李敖,和有时老太太罚随地吐痰款一样,不是因为李敖的东西不好,而是由于他“态度不好”。这里我没有必要为李敖辩护,因为李敖自己在书里对此有“李敖式”的认识。他说:
      
       “多少年来,在国民党堵塞每一种渠道的暴政下,大丈夫“没有正常的用武之地”,要想出头,难免要有一些世俗眼中的“花招”、个性、新闻性,但这些招数使出来,你就不可能有“正人君子”的“清望”形象了。……视正常为反常,这种代价,是我们志士仁人不得不付出的。”
      
      这就是“求仁得仁又何怨”,狂,还是狂,但狂得何其坦诚,何其清醒!回头看海峡这边,也是狂士辈出,可有一个“狂”出半点气度来的?
      
      (原载《新快报》99/5/29)
      
  •     感一生不得彼之狂气
  •        第一本看的他的书竟然是那本黄色小说《上山,下山,爱》。里面的性爱描写真是大胆露骨,而且几乎整本书都是。当时在想这个老头子为什么要写这样的一本书出来,直到现在也没有找到答案。
      
       他说政治我不感兴趣,他说性我也觉得别扭,倒是他的综艺访谈非常好看,从他只言片语里,真的觉到满满的智慧。看过他在《康熙来了》里的恣意放旷,晚上在电脑上看完《鲁豫有约》对他的采访。
      
       鲁豫的节目越来越疲软,很多人看不惯她格格爆发的笑声和经常重复的问题,觉得她没有深度。我当然也是更喜欢蔡康永些,蔡康永比较知道怎么逗观众开心。但这期的节目很好看,因为有大师在啊,这么能说会道的大师注定要让这期节目精彩有趣。
      
       通过节目,看见李敖的书房,满满的堆着全都是书。墙上挂着《花花公子》里美女裸体照片。冰箱里放着当饭吃的速冻水饺。李大师沾沾自喜的介绍他收罗来的小玩意,他自己也说,自己只有一个缺点,就是爱显摆。他既说自己是中国最后一个文人,也说自己文学造诣非常深厚,得意洋洋,却名副其实。
      
       他在墙上随意贴了许多张字条,写一些计划和想到的话。其中有一张写:“平静不是幸福,欢乐才是。”你真的看不清他,他一生追逐美女,与胡茵梦反目为仇,一恨就是几十年。怕坐飞机,几乎没有出过国,在台北也不出门却通晓天下事。又恃才放旷,不惧权威,到处告与被告,在连战还在做墙头草之际第一个提出拥护一个中国一国两制制度。你说他是智慧还是小气,是勇敢还是懦弱?
      
       李大师在节目中时而讽刺,时而说笑话,时而讲故事,时而抛典故,时而吹大牛,都能让我和鲁豫一样“格格”笑半天。我觉得我们的社会和政治太需要这样的人了,会调侃,敢说真话,才华横溢,激情四射,永远在准备战斗。否则,真的太无趣了。
      
       节目最后节录了大师在某次演讲中的话:“樽前作剧莫相笑,我死诸君思我狂。我站在你们面前恶作剧你们不要笑我,我死了你们就会想我想的发狂。”下面笑声一片。李大师,我不会笑你,哪天你若西去,中国的最后一个文人,真的就消失了。
  •     锋芒毕露,不过书中的李敖与现在判若两人,感谢闵琳娜和周樾同学在高中推荐了此书
  •     写得好,“人生总是会经历这么三个阶段,看山就是山、看山不是山和看山还是山。 ” 环境会影响人,环境也造就人的成长。
  •     我所理解的这首诗,却是另外一种意思 ,或许不同的人看待这首诗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以我自己的心理来看,我相反觉得是在表达对爱情的期许,怕受到伤害只能选择远离甚至逃避,得不到的爱只能远远看着,把爱藏在心底,偷偷看一眼也心满意足了。
  •        李敖又露面了,小S那句“李敖暗恋张兰”把李敖惹毛了。李敖很生气:“小S这是在诽谤我的人格标准和审美标准。她说我追不到张兰才说张兰没文化,那我算什么人格!我的审美标准一辈子都很高,从过去的老婆们、情妇们、女朋友们都看得出来,每一个都是瘦、高、白、秀、幼,我从来没喜欢过老太婆。”
      
       熟悉李敖的人对李敖此举应该不感到意外。李敖可是出了名的诉讼大王,在台湾人见人怕鬼见愁。惹上他,小S只能自认倒霉了。对于这件事我唯一的感想是:就冲李敖对“瘦、高、白、秀、幼”这五个字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足以使我敬佩。
       我是在去年暑假才开始看李敖的书。那时的我正琢磨着转型,刚好遇到李敖高调复出.他这么宣传自己的新书《虚拟的十七岁》:“十八岁以下不能看,八十岁以上也不能看。”太是时候了,我正愁找不到黄书看呢。第一次看黄书,我兴奋而紧张。我满怀期待地翻开《虚拟》,从第一页翻到了最后一页,才确信自己上当了。我操,里面什么都没有。《虚拟》号称色情小说,就我看到的只是67岁时的李敖的性幻想和自我吹嘘。这么一本破书,十岁以下不能看,一百岁以上不能看还差不多。还好我有李敖另外一本黄书《上山,上山,爱》。这本书真的不错,直看得我内心蠢蠢欲动、春心荡漾。达到这种效果才叫黄书嘛!
       直到最近我才开始看李敖的那几本代表作:《传统下的独白》,《李敖有话说》《李敖回忆录》,《李敖快意恩仇录》,《北京法源寺》。
      
       想了解李敖,可以从《传统下的独白》、《李敖回忆录》、《李敖快意恩仇录》看起。《传统》是李敖的第一本书,那是他27岁。此时的李敖年轻地如此彻底,他说:“苟能使整个国家年轻活泼到处充满朝气,其中有一些青年发几句狂言,道几句壮语,做一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傻事,这又算得了什么呢?”他还说不管流言和棒子多么猛烈,他还会坚持地走下去。他找到自己的人生哲理:“能少做一分懦夫,就多做一份勇士;能表白一下真我,就少戴一次假面;如果覆巢之下,希望自己是不要太狼狈的坏蛋;如果置身釜底,希望自己不是俎肉而是一条活生生的游魂。”《李敖快意恩仇录》和《李敖快意恩仇录》则向我们展示李敖是怎么炼成的:因为不满教育制度李敖两度退学,给父亲送葬时李敖当着两三千人的面拒不戴孝,入狱两次依然和台湾政府对抗……这就李敖,一个始终特立独行坚守自己信念的勇士。
       我对《李敖有话说》这本书没什么话说。在我看来,里面也就是李敖在卖弄学问。而我对那些学问不感兴趣。我最不满意的就是李敖在这本书所表现出对GCD的态度。他骂国民党我很佩服,可是他竟赞起GCD来。要知道国民党干的那些破事跟GCD比起来简直叫小儿科。有人也跟他谈过这个问题,他解释说什么GCD的纲领很先进,文化大革命只是年轻的GCD犯的一个错误,可以理解……我靠,你也太狡猾了吧!避重就轻、闪烁其词,两个党两个ZF你却用两个标准评判。我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北法》这真的是一本不错的小说,讲了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在戊戌变法前后为拯救中国作出的努力。我才意识到康、梁、谭他们三人是多么地帅。可是我有听说有人想用这本《北法》去冲击诺贝尔文学奖——这就有点过了。搞错没?这本书就茅盾文学奖这个水平。
       李敖说狂气、流氓气(或者称痞子气)、义气和勇气形成完整的李敖综合体。义气和流氓气我不多说,这两种气很多人都有。李敖在台湾几十年里单枪匹马与台湾政府及虚伪的知识分子战斗,两入监狱、四面树敌却依然威风八面——这份勇气不得不让人惊叹和震撼。狂气嘛,估计是李敖最为人所知的。大家可能或多或少的听说过他的一些经典语录,什么“让我找敬佩的人,我就照镜子”、“我太伟大了,伟大得要分裂”、“圣人作我,也不过如此吧”。他还自诩为中国白话文第一人。你可以想象,他有多自大。不过李敖说他的自大其实是一种自我肯定:“当你觉得自己是第一时,为什么要说在自己是第二?当然你觉得自己是第一,别人也许不这么想。那是因为你的伟大别人不知道百分之百,他们只知道百分之几。”另一方面,有时当李敖说自己是第一时,很清楚自己是在自吹自擂。他这么做,演戏作秀而已。目的无他:“鼓动风潮,造成时事。”说白了,就是炒作,保持人气。
       除了自大外,李敖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的多情好色了。我不知道李敖到现在共有多少个女人,我只知道他的女人一个换一个。李敖的爱情观是这样的:“第一流的爱情是短暂的,当两个人相处太久太熟,爱情就会褪色。恋爱到一定程度就应该及时把它断掉。不论爱情来、去、有、无,都是甜蜜而没有苦涩。”在这种爱情公式里,他珍惜每一次相遇,体会和品尝与他相遇的女人们身上的大同小异。李敖承认自己是肉体上的野兽派,但是这些是以精神上的相恋为前提,没有爱情的买卖性关系(如嫖妓)自己是不来的。他坚持灵肉一体。:“我们不能形而上有灵无肉,形而下有肉无灵,而应该将灵肉结合在一起。但很多人认为灵魂是纯洁的,肉体是肮脏的——典型的崇灵贬肉。”为了矫正这种错误和虚伪,李敖有意在言论书籍中增加“性”的比例。他有这样的经典语录“国民党在意淫大陆,手淫台湾”,也可以把书名取为“阳痿美国”,或者把裸女图片直接散布在自己的杂志上。
       当我翻看李敖的回忆录和快意恩仇录时,我有那么一种感觉,他把自己写成了一个完人。在这本两本书里,李敖反复重复乃至喋喋不休地讲自己的博学,自己的伟大,还有自己干的那些“惊天地”的事。可是我就是记不起李敖有写到自己在哪件事上作出了错误的判断。一个人一生中难道真的可以不犯错误,对不起某些人,或者没有任何缺点吗?反正我是不相信有这种人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我未曾发现李敖写到过自己的迷茫和挣扎。我觉得一个人总该有这么一段或几段时期,他怀疑自己正在走的路,怀疑自己以前和现在做的那些事是否真的有意义,怀疑自己所追求的人生哲理或价值观是否正确。只有怀疑、否定、推到、重建,人的思想里面才会有新的东西,人才会有进步。也许他的一生中真的没有这么一段时期,所以他才会一直炒自己的冷饭。细心一点,你会发现单就这几本书里面很多内容都是重复的。他甚至会把自己二十几岁写的东西一路重复地写到70岁。有意思吗?你不嫌写着累我都嫌读着烦。他还可以读更多的书,也将有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学问也更大。但是更博学不代表更有智慧。所以,我觉得我看了《北京法源寺》《传统下的独白》,《李敖回忆录》,《李敖快意恩仇录》,加上那本黄书《上山,上山,爱》足够了。我不准备再看李敖其他书了。如果你问我为什么,我会说:“他其余的书里写的东西我在这几本书里都可以找到,没必要再去看。至于他以后写的书,还不是新品装旧酒,书名换一下、内容重新整理一下而已。”
      
  •     哎呀,除了钱钟书谁能赶上你的文字啊
  •     留下您对这本书的简短评论吧
  •       傲者,李也,这本《快意恩仇录》算是看李敖的第四本书了,对作者最熟悉的是政治新闻里他身着大红色外套,带着浅蓝色眼镜在台立法院大会上,严厉地质询官员,大骂其无耻、混蛋,亦或是在娱乐八卦里这个色老头左拥右抱还色咪咪地盯着美女,顺便宣传下他那有名的“黄”色理论。
      
      李敖学惯中西,而骨子却里是“打着红旗反红旗”,从父亲葬礼上不批麻带孝到对他的国民党亲戚也恶语相向可见一般,他“离经叛道”对那些标榜传统道德的伪君子言必骂之,想起了一句名言“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记得他在大陆三大高校演讲时说到“全盘西化”乃必由之路,台上的校长们是如坐针毡,台下的听众是听地句句有理、字字真切。
      
      李敖是个异类,他喜欢财富、女人、荣誉,但有一个前提条件就是他的独行作风不改,改骂的还是要骂,该批的还是要批,当然他最快意的事莫过于骂了敌人,还能花敌人的钱,痛快哉。对女人,李熬的“风流史”自然不必说了,而之后和大明星胡茵梦的婚变更是让无数人八卦,他在书里爱美女品美女睡美女可见其与女人间的复杂关系。对荣誉和随之而来的财富,李先生向来来者不拒,即便是大陆哪个狗屁大学要他做名誉教授他也欣然答应,至于李敖在不在乎,且看他说:“要找佩服的人时,我就照镜子”便可知一二了。
      
      李敖骂人非同凡响,在他口下不留情的从死人到活人可以排成长队了,从古代的王阳明到近代的蒋氏父子;从虚幻的菩萨道士到不知名的英雄娼妓无所不及。说到“以骂为生”不失为一好谋生之法,一来不费钱二来不伤身,死人可拉出来“鞭尸”快人心,活人可以被气得少活几年,且看李先生对那些被其鄙视的“野鬼孤魂、混蛋走狗”露出得意的笑。说到李敖的骂人,颇有点做数学证明题的味道,列出问题,引出“定理”,举出“实例”,最后证明某某人是王八蛋,这一过程无懈可击,而那些王八蛋也只能面色铁青,回家撞墙去了。
      
      谈谈这本《快意恩仇录》,书中大篇幅的是朋友亲戚的回忆录或信件原文,这一点我倒要对李先生抱怨下,不过此书的最大特点是李敖写的够坦诚,一直不明白他那么不在乎他人的恶语,原来他老人家把所有都脱光了给大家看,连“内裤”也不剩,这就是李敖,唯一不被人深知的只是他的思想,想找茬的人也难想在他身上爆点猛料批评下。个人认为对李敖,无非两种,爱之真切,恨之入骨,不存在什么中间派别冷静看待,这类人要么没读过李先生的书要么对政治历史毫无兴趣。
      书的封面上写着“人人都说李敖狂傲,请看其自负;人人都说李熬爱美女,请看美女如何爱李敖;人人都说李敖是讼神,请看刁民闹衙;人人都说做你自己,惟李敖一人耳。”,李敖独行,非纸上谈兵,在这孤岛上的五十多年中,有过憧憬,有过牢狱,有过意气,有过胜利,但唯一不变的是李先生的嬉笑怒骂,玩世不恭。下面以书中的几个章节来评述下李先生的大作。
      
      李敖者,陆根也;李敖在书中写下自己的童年,很多都是亲戚的回忆录的片段,这位怪才的童年有趣且活泼,但绝不会让人觉得这个喜欢舞刀弄枪的北京胡同里的小屁孩将来能在一个小岛上成为“语出惊人”的大师,李敖的大陆情节原自于其童年,而他却自嘲道:“生为白山黑水之民,死为草山(阳明山)浊水(浊溪水)之鬼,这种既立足台湾有心系大陆的性格也是其50多年的真实写照。
      
      李敖者,投笔也;李敖以笔墨作为武器和独裁专制作斗争,争取自由,在很大程度上是受了胡适先生的影响,作为中国自由主义的倡导者,李敖对胡适一直很推崇,也是他一生为自由主义义无返顾的动力,书中写到了胡适思想的真精神:“争你们个人的自由,便是为国家争自由!争你们自己的人格,便是为国家争人格!自由平等的国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来的!”李敖可惜胡适先生没有把中国自由主义者的精神继续下去,但这个台大的青衣怪书生李敖却坚守胡适精神,哪怕对薄公堂、哪怕入狱坐牢,哪怕遭人非议。
      
      李敖者,彭尸也;很奇怪的一个现象,李敖身边总是有朋友成为敌人,当然敌人还是敌人,即便是李敖的那次婚变也成了他和胡茵梦公开论战的开始,且不论熟是熟非,李敖总是以自负的心态来看待那些再他看来“虚伪”的朋友,爱憎分明,从萧孟能到杨伯、余光中,带着点个人主观情感该批的还是批。李敖鄙视中庸之道,决不趋炎附势,憎恶见风使舵,性格决定李先生不能为“官”,只能成为“官”的敌人。
      
      李敖者,闹衙也;李敖以爱打官司闻名,这一点也得益于其“三寸不烂之舌”,这种非暴力的手段来打击敌人的方法,让李敖“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罚敌人的钱开心,花敌人的钱更开心,李敖深信这种斗争哲学,以做衙门常客“刁民”为荣。
      
      李敖者,宣淫也;李敖爱美女,关心“性”的问题,也难怪他会写一本《中国性研究》,书中历史“性”结合政治“性”让人看得捧腹,李敖曾经把《金瓶梅》里王婆的五字真言加了个下联:“潘驴邓小闲,瘦高白秀幼”作为对美女标准的态度,但对爱与欲坚持灵肉和一,因而李敖能有“见了美女,坐怀不乱”的定力。李敖不但爱脱光女人也爱脱光自己,坦然自己军中性事、收集裸照等等,李敖不仅管“大头”论政,也不忘其“小头”议政。
      
      在书的最后一章,李敖写到自己生不逢时,但在我看来李敖正是生得逢时,正因为黑暗才要执起明灯,正因为混乱才要据理力争,对于李敖没有国民党独裁专制也不能成就其民主自由的大事,没有台湾政治乱象也不能出现这样一位痛打阿扁之流的“打狗英雄”。书的最后写了李敖准备把自己的遗体捐给台大医学院,解剖后做成骨骼标本悬挂在台大骨科,让那些恨之入骨的人骷髅相见,我却在脑中想象这一副骨架在台大医院对那些“恨之入骨”者发出得意的笑。
      
      PS:感谢各位抽空看我这篇怪文,这本中国友谊出版社的《李敖快意回忆录》的确做的够精装,封面两个李敖大字也够醒目的,读完为止只查出其中一个“太”字被印成了“大”字。
      
  •     还可以口口声称“爱情”这一事情的本身就属于第一阶段。
  •     如此豁达的爱情观敬佩呀
  •     哈哈,没问题:)
  •     有才的老头。
  •       李敖说过这样的一句话:五十年来和五百年内,中国人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
      看过他的大学时代的日记,我相信他有这样的潜力。
      看过《李敖快意恩仇录》。我相信这只是一种自我膨胀和自我梦幻。
      在各种斗争中,李敖把自己放在越来越高的地位上。殊不知,没有真正的留名青史的作品,他会从“神像”中摔下来的。
      如果有人说《传统下的独白》《胡适评传》。那么我想,这就是李敖的最高水平了。
  •     真是很期待小S上鲁豫有约,看她怎么招架!!
    晕,我怎么这么邪恶,想看人家出糗~
  •     李敖大师..影响过我的人。
  •     以证据骂人,骂的别人哑口无言,李敖开创了骂人新玩法。其人不仅是文字上的大师,更是泡妞的大湿级人物,所交的数十个女友个个貌美如花,大湿双绝!不可否认,年轻时的李敖是个谁人都怕的[斗士],年老了却[思想阳痿]了。
  •     李敖
  •     哈哈
    然后就是“咯咯咯咯”的笑半天,搞得冷场。
    不喜欢他女儿,只继承了他的好斗,没有继承他的才气。
    敬佩李敖,too
  •        这本书——《李敖快意恩仇录》——严格上说,不能算是一本自传,而更接近于李敖对其前半生中所遇之事所爱所恨之人的写意评价。李敖,他会快乐地夸赞了一些人,他会痛快地揭露了一些事。事实上,认识李敖也亦是快乐并痛苦的,他没有羁绊,因而你自在;他没有束缚,而你又不自在了。李敖会是你的朋友,也会同时是你的仇人,他对事来骂人,口下不留情,不看看是谁。
      
       这本书,是李敖“含血喷人”的仇家录。李敖对人要求比对他自己高,虽然他常把自己当成圣人。做李敖的朋友必要心无旁骛两袖清风,李敖不要世俗的朋友,但是,李敖欣赏好色的友人。
      
       这本书,是李敖的忆往昔情的风流史。他不忌讳他的花心,反之认为每段爱情都有其可贵之处。李敖的女人们,不知是以怎样的心态,争艳般地弹跳在文字上。
      
       这本书,亦可称作李敖价值观的呈现。李敖目空一切,他没有礼教的束缚,甚至没有世情的凯旋余地。比如友情,他可以不顾一切奋不顾身地帮你,也会恶狠狠地踩你,不取决于你是谁,而在于你是不是轧到他心中的那根弦。骄傲的李敖啊,自称17岁就是史学家,自嘲监狱是其最好的阅读地,“自吹”是蒋家天敌....
  •     1、中华民国在台湾的诸多故事;2、李敖的东西都是以史料为依托的;3、有趣
  •     无语
  •     郑南榕也印成了郑甫榕
  •     多年后,惊觉,言语在不经意中仍会流露出那股李敖式的快意恩仇。(2008-2-4)
  •     读了一半。对再不可考的路人大发才子柔情,对公知的恋情却强撑潇洒太过自保。凡事讲证据到后来,变成凡事过程中都处处注意留证,又有什么尽兴可言。可能是读过很多书吧,政治的事光看名字就头痛,至于诗还没有到酸腐,但也只是押韵而已,要狂傲这个并不明智
  •     敢爱敢恨的老爷子!文化人的骨气!
  •     还行啊
  •     最爱这本了
  •     在话多的男人中我比较喜欢抡枪打炮的。。。 循循善诱男给我退散!
  •        他的生活是一个传奇,值得每个想要变得坚强和有责任感的人一读.不太喜欢他写的小说,但喜欢他的为人,活生生的快意恩仇,一个坚韧的智者.
  •     读过的最后一部李敖的书,后来没兴趣再看他其它的作品了,惨不忍睹。
  •     侠骨柔情 快意恩仇
  •     这人真逗
  •       
      在读“快意恩仇录”。中间停顿过一段时间。此书为“回忆录”的补充本。对于没看过李敖文字没读过回忆录的人来说,任何的停顿都是可以原谅的。重要的是随后新大陆的发现随着文字或笑或摇头,忍不住地佩服,这样的读书状态确实是一种享受。
      
      李敖很会骂人。而且,往死里骂。揭人家老底,什么私生活之类的也能搬出来说上两句。有人对这样的8卦很不屑,其实,这些个也是有价值的佐证,譬如可以通过某某某事来论证做此事的人的品格。
      
      骂人要骂出水平,就要求开骂的人本身要有水平。李敖提到自己是西方舆论称之的“最出色的评论家”。评论二字,确实有得担当。
      
      李敖服兵役期间,某领导握其手,私下询问,此人是否小时候生过什么病以至于如此言行显现出的有神经病的异象。的确,从正常人的角度来看,李敖是有毛病。叛经逆道,实际上是换了另一种思维方式,并付诸于行动。
      
      李敖是个战斗士。抨击当局,豪不畏惧。进出监狱,反倒更增加了他战斗的力度。当然,不可否认,李敖的某些言论的确过于偏激。而且说白了,他还是有点小心眼,小家子气。比如,别人弄个台湾当代作家名录200多个人,没李敖两字,他也要议论一番。但凡有谁说李敖如何如何,他也必定会撰文回应一下。倘若说他小气,他肯定会说那是因为他注重的是事实,不能任由他人的随意扭曲。所以,他的顶真劲,真的让他的激烈劲儿坚持了下来。
      
      李敖说胡适。胡适对于他的影响他自己也承认是大的。他本人也甚是敬佩胡适,即便如此,他还会指出胡适到了台湾之后并没有五四时期的尖锐,急流也勇退了。李敖爱恨分明,属于侠客型。说到梁实秋说到柏杨,然后就很喜欢看到从前认识的名字从书架上从那些个美化的字里行间走下来,趋近于一个平常人,明哲保身地大行中庸之道,趋炎附势地见风使舵。文人的责任就是要写出当局的不足以得改进,如此才对得住自己握着的笔也对得住看字的民众。
      
      李敖极其自负。李敖做人坦荡,要做就做男子汉之类型。是自己做的全都承认,包括两次同有夫之妇私通。不是自己做的认为自己有理的,哪怕对薄公堂蹲监狱死不承认,而且更要让对手输下去。花敌人的钱是最惬意的。
      
      李敖有情有义。把情书搬到回忆录里,只是奇怪当年他写情书的当口竟也想着留着COPY件?不管如何保存下来,现在读来,肉麻得让人不好意思。怎么也想不到骂人如此不留余地的堂堂男儿竟会也缠绵如此,难怪女人爱李敖。女人心底里总有英雄大侠情结。像李敖这般举笔做战无恐无惧,任是再强的势力也无妥协之时的姿态,足以让万千女子甘愿伏在脚下,更何况他又是那么地懂得欣赏女子的美态笔下的字如此的多情,难怪即便作为他的号外也宁愿就从他身上死去。
      
      李敖带来另一种思维方式。主流的思考实在遍地都是,并无多少新意。不买帐的,说到点子上的,其实更多看头,却并不多见。
      
      李敖应当十分庆幸他所在的为台湾,即便国民党被他骂得如何的无一是处,当他毕竟直到现在还有骂的自由。但此一点,便已是足够。
      
      L问我李敖的书读完了否,我说还正在读,觉得很有意思。她说她觉得李敖8卦感情事件和某些总结还是很有趣的其他的则一般般,对于他自己提到曾有某部作品入围诺贝尔而大笑。她还说她弟弟推崇老舍。对于书对于作者,总是见仁见智的。老舍和李敖,不处于同一类型,如何比?都是老舍又有何用?百家争鸣才会缤纷灿烂。
      
      李敖不是文学家。
      看李敖,有那种口渴时灌下大杯凉白开爽快的感觉。
      
      随想乱说。以此为记。
      李敖惯用的四个大字“由此可见”。随笑一通。
      
  •     李敖极尽巧辩之能,临到老来,真正对社会、文化、学术作出的贡献并不丰厚,很难称的上传统之“士”,最大的贡献倒在娱乐之上,娱乐了学术圈内外的一众看客吧。年轻时的斗争精神也显得有些没着落。
  •     当时,当小说,黄色小说看的
  •     文章快意恩仇,其文字功力让人读之极有快感。2007.2
  •     锋利的李敖
  •     我是通过李敖大师了解台湾的,作为我们80后一代,在网络不发达的初中时代,只能通过书本来了解几十年前的台湾。蒋介石时代、蒋经国时代、李登辉时代.......
  •     被李敖誉为“小老婆”的书,读得也颇有滋味。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