怨女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03-01
ISBN:9787536023888
作者:张爱玲 著
页数:196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张爱玲1966年写的一部十万字的长篇小说。写的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中被扭曲畸形人的“爱情”。银娣自幼失去双亲,由哥嫂抚养,被嫁给又聋又瞎的姚家二少。在姚家既受虐待,风流的三叔还总寻机占她的便宜。她心中的恋人——药店小刘虽近在咫尺却如隔重山。唯一的命根是儿子玉熹,心里盼望能找一门又漂亮又富有的媳妇,谁想到媒婆照片中美女竟如此丑陋,于是,历史的悲剧又循环上演着……


 怨女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7条)

  •     银娣与七巧比他是幸福的,《金锁记》中把七巧的尖酸刻薄发挥到了极致。而《怨女》却有所保留。怨女更注重的是别人将怎么看“银娣”,而金锁记写的则是他们就是这样想我。怨女更客观,金锁更主观。
  •     小说《怨女》第四章中主要介绍主角银娣一开始嫁到姚家的处境。张爱玲在此建构了许多精彩场景,其中个个都起到了刻画人物性格和介绍人物之间关系的作用。一来姚家,银娣就开始施展自己少奶奶的权利;这刻画了银娣努力融入姚家却又注定疏远的窘境。张爱玲并没有上来就进行直接描写,而是用佣人——老夏妈和腊梅——之间的对话进行了银娣骂佣人的介绍:  "大奶奶等着洗脸呢,耽误了要骂。"  "二奶奶不骂?"  "还是新娘子,好意思骂人?"  "吓!你没听见她。"在佣人之间,新进家门的银娣应该没有资格对谁耍威风,就算是佣人也不例外。然而,这个权利是银娣用爱的权利换来的,她迫不及待地要“测试”一下。等老夏妈回屋后,银娣也不住责骂:"谁叫你饭桶,为什么让她拿去,你是死人哪?"银娣不由自主提高了声音。银娣心里就算不觉得这份骂佣人的权利理所应当,她也会希望通过这份权利予以自慰。张爱玲用使唤佣人的小情景刻画了一个没有安全感的银娣。这也是银娣开始融入姚家这个封建大家庭的起点:她再也不是在小弄堂口卖麻油的普通女人了。银娣不会因为钱而任人使唤,她是个有身份、有权利骂人的二少奶奶。然而,现实的确如银娣担心的一样,牺牲了爱情也不代表得到了世界:她可以使唤佣人,却还是会比老太太、大奶奶和三奶奶低人一等。不仅因为她是刚嫁进来的小媳妇,她还是是一个嫁给二爷的小媳妇。二爷是个软骨病的瞎子,虽不至于被人奚落,倒是经常被人有意地忽略,因此在家人中不得势。这也就让银娣,一个出身贫苦、又站过柜台的女人注定得不到尊重。在第四章中,另一介绍人物之间关系的场景就是她“心慌忘了用抹布”、去请安迟到这两件事。因为还不习惯大家庭,银娣的所作所为正好成了老太太的把柄。老太太心里想,“媳妇不比儿子女儿,不便当面骂。”随后联合妯娌们对银娣的冷嘲热讽:“(老太太)别过脸来,将下巴对准大奶奶。‘人家一定当我们乡下人,天一亮就起来。’大奶奶三奶奶都用手绢子捂着嘴微笑。”银娣不知如何是好与羞愤的心情读者们可想而知。这不仅介绍了银娣在姚家的处境,也为之后心眼多、处事圆滑的二奶奶做了铺垫。妯娌们不仅仅是老太太在场的时候陪着笑话银娣,老太太不在的时候大奶奶和三奶奶也会和银娣划清界限:“(银娣)说句笑话她们就脸上很僵,仿佛她说的有点不上品。”这让初来乍到的银娣更是提心吊胆、夹着尾巴做人。而银娣心想所谓的“不上品”不仅仅可以算是姚家对银娣的评价,银娣也觉得姚家没有品位、瞎讲究。比如,银娣观察他们家的女人,“亲戚里面有些中年女人也搽得猴子屁股似的,她猜是北边规矩,在上海人看来觉得乡气,衣服也红红绿绿,所有时行的素淡的颜色都不许穿,说像穿孝,老太太忌讳。脸上不够红,也说像戴孝。”可是为了相处,她也只好自己也抹得像“猴子屁股”一样。第四章中,张爱玲还侧面介绍了一个主要配角,三少爷。小说中,他是张爱玲笔下遗少的典型:一天到晚在外面混,去“堂子”(妓院)、吃烟、混吃等死;而被冷落的三奶奶却还要替他向老太太圆滑、谨慎地禀报。第四章中侧面描写了他回家拿衣服,二奶奶看着不顺眼,就说“嗳,我这回就是要打个抱不平,我实在看不过去,他欺负你们小姐”;这是描写银娣心地善良,也是二奶奶和三少爷的第一次间接接触。第四章介绍了初来乍到的银娣的处境,并正面、侧面重地描绘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     前一段时间读了这篇小说,非常非常的喜欢。是一九六六年写的,距写《金锁记》已经过去二十多年。《金锁记》是一目了然的,一清二楚,所有的东西,被作者剥离出来晒在明晃晃的日光下,而作者对于其中人物的褒贬,亦是清清楚楚,如泾水渭水,清浊分明。《怨女》则是含蓄的,影影绰绰,一切的一切,都在薄薄的面纱之下,都得由读者本人去抽丝剥茧,一层一层的深入,方得明白其中的悲与怨。二十多年的岁月,不仅仅是作品的成熟,张爱玲自身亦或许获得了更加成熟的内心,于是整部小说之中都可窥见一种叫做悲悯的情怀,太多事情都远非一句爱恨可以说得清楚。这便是《怨女》相较于《金锁记》所特有的圆滑与圆润,是一种经流水长期冲刷的不硌手的质感。银娣是多么的可怜和可悲。她只是想求衣食安暖,有一个爱她的人而已。可这又是多么奢侈,漫漫人生,长长地过完,终究是无人爱她。父母早亡,哥哥嫂嫂不疼,嫁入豪门,更是入了虎口,苦苦熬至分家,唯一的儿子也与她形同陌路。哪怕是药店的伙计,不成器的老流氓,甚至她差点就为他死的姚三爷,亦是未曾爱过她一毫。她只能抓住她唯一的儿子,只有抓住他,她是溺水的人,他是她唯一的稻草。她让他抽上了鸦片,也如她一样终年离不了烟炕。她为他娶妻,然后再一点一点把那女子折磨死,就如他们当年折磨她。便是如此的可怜可悯,却让人难以彻底的恨。《金锁记.》结尾有这样一句话,她戴着金枷锁过了一生,又用这枷锁的角撞死了几个年轻的生命。其实这句话用在《怨女》中亦是再贴切不过。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相比之下,我还是喜欢黄金锁。
  •     银娣从来没有得到别人的爱,身体和心灵都没有,所以她的人生一直在枯竭下去,直到耗尽了她的那一点点青春时建立起来的爱情观。
  •     如此,怨女。
  •     经过了那些各种事儿,成为另外一个人,成为一个自己会不喜欢的人。时间把女人的美好,傲气都抹去了,或许有一天回想起年少,无限感慨。怨女还是痴女?
  •     为人心,为世情,本该哀毁逾恒。
  •     不情不愿过完了一生又回到了起点。结尾想起了《你一生的故事》,发生的一切究竟是过去还是未来。
  •     看过金锁记,再看这本细细描写银娣所行所想,总觉得过了。银娣和三叔也有了真正的接触,不再是心头得不到的朱砂痣,借钱不再是以为有情,变成了半步威胁,不好。
  •     15夏重读 时代不一样地域不一样 权当消夏
  •     封建女性的悲剧
  •     金锁记拉长柔化版
  •     这篇是没有金锁那么冷了。幸好幸好。虽然一生糊涂,连把自己像盆水似的漫天泼出去的劲头都没有了,我觉得也许这就是回忆,回忆中总是悔的,宁可枯坐一生,也好过匍匐在人脚下等他走过去后咬碎银牙。
  •     七巧的悲剧是一个喜剧
  •     不能再连着读张爱玲了
  •     没有《金锁记》好看。其实这两部作品都差不多。但个人更喜欢《金锁记》
  •     怨气很浓,可是相较于金锁记来讲,显得拖沓
  •     人世间 离不开的衣食男女,带不走的痴情怨恨 伴着鸦片烟的吞云吐雾 回头看 恍恍惚惚 已是一生,再开始 又是一个轮回。
  •     漫不经心地...一辈子也就这样过去了...
  •     我们常怨人怨生活,时至今日都是无可奈何。其实路都是自己走出来的,选择也是自己做的。而幽怨的人生,恍然间已经数十年。 小说最后的结尾,迷了我的眼,好像一场梦,梦醒了,不再怨。
  •     不该抱怨命运的不公平待遇嘛?不该抱怨一次又一次的希望最后都落空嘛?
  •     她认识的人都在这里——闹哄哄的都在她窗户底下,在日常下午的阳光里。她恨不得浇桶滚水下去,统统烫死他们。怨气大概是憋屈的升级,内伤一千;被记恨的那人未必“领情” 。
  •     [2014-1-10]在全集的某一本中看过,昨天随机抽到就又看了一遍
  •     怨女
  •     文笔依旧好,只是看多了这种压抑扭曲变态,加之生活中多是阴暗,少些阳光的话,难免会有些倒胃恶心。
  •     没啥感觉,文字也像怨妇一样,罗里吧嗦的,本身的文字美都看不出来了。那个时代就有PS了么,照片和真人差这么多哦。细节描写很出彩。
  •     银娣其实也是很痴情的,曾经向往过一段美好的爱情,和对门药店的小刘。终于嫁到姚家,也曾爱过三爷,那天晚上的歌声,寺庙,年终躲债进银娣家,三个交集,银娣的情意似乎未断,但时光将这一切淡化,回首过去,从少女到老人,整部书就是一个人生啊,时光证明上天站在她这边,但又有何意义呢。
  •     还是倾城之恋比较惊艳
  •     一柄短刀 闪耀着光芒的刀锋 一次次的落下 不急不缓 平静的面容隐约藏着一丝冷笑 不多时 一件雕刻好的物件已在眼前 那么栩栩如生还散发着绝望的味道 一瞬间恍惚间伸出了手去触摸 不想正落在那泛光的刀锋之上 溅出的血还带着温度 在那绝望的物件上永远的留存了
  •     这已经是张爱中后期的作品所以可以从里头看出很多其他的书和人。那时候她也离开上海十五年了 可是写上海的一句一行都好像刻在皮肤里 有恨又有不忿。有时候会想她书里应该很多角色的原型都活到了建国后 不知道他们会过上怎样的新生活。别的不说 银娣收不着乡下的租子该怎么活?
  •     前半截简直和金锁记一毛一样了。张爱玲的词句现如今看来有些还是新的,美的,有嚼劲的
  •     千年媳妇熬成婆,逃不过一世苍凉
  •     年轻时写金锁记写得那样辣,年老了改写写得这样轻
  •     代入感很强,我周围就有这样
  •     怨女说归怨,从开始的怨哥嫂、夫君、小叔子、调笑她的嫂妹们、儿子等到怨这个混乱的时代,她在时代的变化中,渐渐变成了她讨厌的样子,也许这是她最怨的地方。
  •     把23年前的巅峰之作扩一下,改一下,真的不是为了圈钱?比起曹七巧的变态,二太太有所收敛,反而没有那么吸引人了!
  •     回味无穷,意犹未尽
  •     张爱玲的书一如既往没让人失望,只是如果当时嫁给刘家先生会是怎么样呢,感觉张爱玲这本书其实是在讽刺自己的父亲与继母,腐朽的也该消除了
  •     去年读不懂祖师奶奶 今年稍微好点了
  •     一辈子就这样过了
  •     他爱的就是海” 有点像金锁记
  •     犀利但不好玩儿
  •     日前寻得一个《张爱玲全集》的资源,首先看的是这一篇〈怨女〉,排版极差,没有目录,人物对话没有双引号,细节又多,简直看瞎我。强迫症犯,只能借图书馆书读完最后几章,而对金宏达的序言〈旧作“变脸”〉颇为喜欢。原来《怨女》是由《金锁记》改编扩充而成,《金锁记》在学界认可度颇高(傅雷、夏志清),而张爱玲自己却不喜欢壮烈,而喜欢苍凉,遂把《怨女》写得“平淡而近自然”。犹记得看《金锁记》给我的震憾,而《怨女》是实在留不下什么深刻印象,这么说来,读者还是更希望从作品中寻求刺激,强烈的冲突更引人入胜。最后,大把大把的张爱玲选集,选哪些作品,他妈的有规律有原则吗!!!(我看的中国华侨出版社的把《金锁记》和《怨女》选在一起,个人认为,还是不错的)
  •     日子是越过越快。
  •     第一次看得那个惊心
  •      可惜《金锁记》珠玉在前。
  •     放大的金锁记。
  •     从雨下读到雨停,两个上午搞定。为爱玲细腻的笔触倾倒。
  •     由《金锁记》改的长篇,但更平和,书名起的恰如其分,却都是旧社会吃人的骨头。
  •     非常非常好看!很张爱玲!
  •     不如金锁记多矣。太琐碎太黏腻
  •     与金锁记同读,好一个对照记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