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与绅权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8-10
ISBN:9787201002019
作者:吴晗,费孝通 等
页数:150页

作者简介

《论绅权》之后删除胡庆钧《两种权力夹缝中的保长》、《从保长到乡约》两篇。

书籍目录

论绅士
论“知识阶级”
论师儒(以上费孝通)
论皇权
论绅权
再论绅权
论士大夫(以上吴晗)
论天高皇帝远
皇权下的商贾(以上袁方)
论王权与兵
论“家天下”(以上全慰天)
论绅权(以上胡庆钧)
绅权的本质
绅权的继替(以上史靖)
后记


 皇权与绅权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皇权构成了专制集权官僚体制的国家象征,绅权与乡村自治构成了社会象征,后者由一个个互相隔离的封闭的自治小团体构成了社群的景象,跟现代小团队为基础的企业制度很象。儒家文化从董仲舒起成了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而不是克服家产官僚体制局限,增强管理效率的有益补充,这种代表士大夫知识分子阶层的道统服务于皇权的政统,这样的儒家落入了下乘。吴晗的《论绅权》,从魏晋门阀制度到北宋考试制度,再到元朝之后的军法治臣,吴晗一步一步将绅权与皇权从共存、共治到降而为奴役的过程剥丝抽茧揭露无遗。
  •     可以看出,虽然儒家并未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被单独谈论,但却是费孝通整个研究框架里一个重要的环节。儒学不仅作为士绅阶层与绅权形成的起点被提出,更是解读皇权与绅权之间关系的关键。儒学的发展与绅权的发展并行为研究的脉络。费老的文章视野开阔,清晰明了,字里行间充满真知灼见,不愧为一代大师。但是,诚如他在后记中所说,这本书是“不成熟的”。的确,我觉得书中也不乏值得商榷和发展之处。作为一代大师,费孝通有其独立的历史哲学主张。“我并不愿意把一种社会意识的形成归原于一二思想家的言行。在我看来,一个时代的思想家,他们的言行能被社会所接受,主要的是因为他们反映了社会上一般的观点,他们不过把已经由客观的社会事实所造成的用比较明白和肯定的言行表达出来罢了。” 社会事实决定社会存在的唯物史观主张使得道统与政统的关系问题迎刃而解,但是在这里,“为什么士绅不选择攻占皇权?”这是一个费孝通不知有意或是无意回避了的问题。西洋的历史,先有教权压制皇权,后有民权推翻皇权,在中国,却是士绅阶级作为皇权的工具稳定地存在了千余年。这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吴晗先生直接对之解释为皇权从来就是绝对,绅权只能从属,且不说正确与否,下面的论述的确是顺理成章了。费孝通却认为政道分离后,皇权与绅权原是可以分庭抗礼的。《论绅士》一文中的“政治老虎”,是绅权最初逃避皇权的结果,本身并不是原因。这样看来费孝通是无法在社会事实中找到依据自圆其说的。而在解释道统的消极等待时,费孝通只能依赖对孔子言论的解读,而单单一个“孔子很固执”,却搬不出更多的社会事实的支持,也是稍显牵强。我以为,承认孔子等一二思想家的言行对社会意识的影响,这对于费先生的分析,还是必要的。士绅阶层最初能立于天下,得益于儒家孔孟之言。孔孟之言之兴起,是与孔孟之时的社会事实相符的。如萧公权所言,春秋之时,封建宗法制衰落,政权无所,若听任群雄逐鹿,则天下秩序无存。因而孔子言君子,提规范,“一以救宗法世卿之衰” ,是为了维持秩序的稳定,而无改弦更张之意,只为改进政治。“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孔子本来的思想,就是道统有余,政统不足的。到了后世师儒的时代,社会事实是有所变化的,主要是秦之后皇权已经开始了对士绅的压制。但士绅不图积极地去侵占或压制皇权。这首先是因为师儒的自身局限。士绅自身能够对儒学加以改进,但绝不能跳出儒学的圈子对儒学的根本思想进行改变。譬如说,董仲舒可以对儒学加以改造以制约皇权,但是绝不能提出一个道统在政统之上的理论,因为董仲舒自身也是苦读十年书的儒者,儒家对其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他自不能设想道统凌驾于政统之上,因为这是对孔子思想全然的背叛。另外,既然士绅最初的权力源于孔孟之言,每一次背离了孔孟之道,士绅的权力来源实则是更岌岌可危的。公孙弘乃至后世的韩愈等等,提倡完全的忠君而非“不可而止”,虽也是叛离了孔子,但其权力的来源已发生改变,而依附皇权与政统了。因而,道统之所以不能凌驾于政统之上,绅权之所以最终沦落,都主要缘于儒家自身的思想缺陷。这个缺陷始于孔孟,而非后世社会事实所肇。或者也可以说,孔孟之道本无过,因为它们是与那个时代相适的,但是时过境迁思想内在的固守最终始得它成为一种消极的力量。西洋的民权之兴起,得益于革新。然而儒家支撑着士绅阶层在中国绵延千余年,最终成为社会进步的阻碍力量。这内里儒家与士绅孰是孰非,又是谁影响了谁,这是值得深思的。
  •     1.以今天的水平来看,本书略显粗糙,从行文到论证都很业余。完全不能和同时代的民国其它大作齐平。2.40年代的作品写出了60年代的味道,但又保持着典型的30、40年代二流史学大、空、泛的特征。你可以说这是一本好书,但如果把它捧到“宗师级”,我就觉得可笑了。3.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社会学一直到今天,其合法性还是要遭人质疑的原因,肇事之初就略显鄙陋,毫无学科自律性。看看就好,每次听到有人把这本书捧到天上,我就想笑。

精彩短评 (总计47条)

  •     读的是竖排的……
  •     关于中国社会的文化根基,尤其是乡土,很是经典,最近在整理过去读过的书
  •     有意思。
  •     有这么一个阶层,他们并不贪图政权,却依附政权维护和扩张他们的利益;也是这样的一个阶层,让政权在不正确的时候,依然能够无所顾及,甚至没有自我察觉的能力。这个阶层,阻碍着无论自上而下或者自下而上的社会变革。而在今天,他们卷土重来,带着面具,让我们连分辨都很困难。这当是目前最大的症结所在。
  •     做官是得到安全和保障的必要手段。皇权与绅权是朵双生花。
  •     吴晗缺了费孝通对“社会”的体察
  •     这才是中国的历史
  •     关于士绅阶层的新认识
  •     图书馆的书
  •     这个版本,比民国版少了一些内容
  •     周公的第一重可能性。刘邦提出可取而代之。士大夫,权力的第二层。为了自身安全,分皇恩。果然还是土地决定的,不流动。王道=政统+道统。道理存于真迹,不一定存于实际。孔子素王,后裔师儒。董仲舒的春秋大义,天,皇,儒,民。灾异论成改统的根据,没有改变皇权的性质。阴阳家公孙弘开揣摩上意的官僚路线。韩愈自承道统,已成皇权的依附。司马家新时代的献祭,第一个军阀式。
  •     费老笔下的绅士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思考的阶级,他们是连接权力体制和真实社会间的桥梁
  •     刚刚读大学时看的,迷迷糊糊,当时就只知道吴晗和费孝通的名字比较响亮
  •     像《沒有皇帝的中國》這樣彙集多位學者以一個話題進行辯論的形式,大半個世紀之前的《皇權與紳權》已經採用,一書之中,他們各抒己見,讀者也如臨其境,似乎在觀看他們坐在一起滔滔不絕。全書並未對皇權、紳權的關係下定論,但有一點我很認同,中國與君主立憲國家的差異,便是在英國,每殺掉一個皇帝,皇權便減少一分,在中國,每殺掉一個皇帝,就會有一個新的皇帝上臺,4顆星
  •     费孝通给中国社会学(Sociology in China)打的底子是如此之差,讲真就算没有取消社会学系(非以讹传讹中的取消社会学),低水平重复建设的弯路该走还要走
  •     筆力那麼大 寫得那麼透 費孝通什麽境界? 字字珠璣 所以不再重版
  •     越看越觉得社会的进步实在是太渺小了,不过幸好还能看到一丝希望
  •     大部分评论如今仍然适用……
  •     49后这些筒子都转移廖
  •       社会是何以可能的?这是社会学大师齐美尔追问的问题。
      而这本书无疑是回答“中国社会是何以可能的”一本经典。
      不在于答案的可信与否,关键是给人诸多启发。
      此书,值得一读再读。
  •     论知识分子与社会部分:在变动很少的农业社会中,从实际经验里累积得来的规范时常是社会共同生活的有效指导。规范与文字结合后,产生了掌握规范的特殊人群,即知识分子。他们作为既得利益者为巩固特权,倾向于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技术发展,造成了技术知识和规范知识的分离,这也是知识分子在现代化过程中的困境。论知识分子与政权部分:从孔子开始,道统从政统中分离出来,在皇权日渐扩大的过程中,道统试图制约政统,但失败了,此后知识分子只能执行权力而不能分享权力。未必如作者所说,不想夺取政权为己所用即为政治上的失败,有所不为比革命更适合历史的多数时刻。以及中央集权的加强不是由于道统的衰落,而是制度的破坏。
  •     通达晓畅,P12《论知识阶级》说到自然知识和规范知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士绅与技术、劳动的脱离,P21页说到理论与技术的配合产生工业革命,而中国以士为中坚阶层的结构正把知识与技术分化。以周公为依托的道统与政统的分离,董仲舒起道统对政统的干预,而道统“并不是实际政治的主张,而是由士大夫阶层所维护的政治规范的体系”;P42“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士绅通过在政治、经济、教育、舆论特权及对知识的独占把握了再生产。P93,政权即地权;在前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们由权力得财富,资本主义社会里,由财富得权力(桑巴特);P117,绅权为地方威权,双层轨道,生产规范,包税制代理人;P146,“养子等于无”的城乡关系脱节,绅权式微。
  •     上学的时候不看这些专业书 现在干着不相干的工作反而看起来了 只想越活越回去
  •     皇权构成了专制集权官僚体制的国家象征,绅权与乡村自治构成了社会象征,后者由一个个封闭的自治小团体构成了社群的景象,跟现代小团队为基础的企业制度很象 儒家成了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而不克服官僚制局限,增强管理效率的有益补充,这样的儒家落入了下乘,最后官僚制无法克服集权和腐败的倾向。
  •     吴晗、费孝通的部分值4星,后面那帮人写的拉低了水准
  •     作为近代学者的多人集子,多是对传统中国与现代社会科学的联接性探讨,很适合社会科学类专业学习入门的样子
  •     关于士绅的研究
  •     借书单后面分别是景军、周皓、赵旭东、刘能。。。。也就是说在北大社会学系借书单时代,据说看过这书的人后来都成了教授。#对不起我们这的教授名额都满了##时代不等人##谁叫你们用电脑借书系统#
  •        可以看出,虽然儒家并未作为一个完整的概念被单独谈论,但却是费孝通整个研究框架里一个重要的环节。儒学不仅作为士绅阶层与绅权形成的起点被提出,更是解读皇权与绅权之间关系的关键。儒学的发展与绅权的发展并行为研究的脉络。费老的文章视野开阔,清晰明了,字里行间充满真知灼见,不愧为一代大师。但是,诚如他在后记中所说,这本书是“不成熟的”。的确,我觉得书中也不乏值得商榷和发展之处。
       作为一代大师,费孝通有其独立的历史哲学主张。“我并不愿意把一种社会意识的形成归原于一二思想家的言行。在我看来,一个时代的思想家,他们的言行能被社会所接受,主要的是因为他们反映了社会上一般的观点,他们不过把已经由客观的社会事实所造成的用比较明白和肯定的言行表达出来罢了。” 社会事实决定社会存在的唯物史观主张使得道统与政统的关系问题迎刃而解,但是在这里,“为什么士绅不选择攻占皇权?”这是一个费孝通不知有意或是无意回避了的问题。
      西洋的历史,先有教权压制皇权,后有民权推翻皇权,在中国,却是士绅阶级作为皇权的工具稳定地存在了千余年。这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吴晗先生直接对之解释为皇权从来就是绝对,绅权只能从属,且不说正确与否,下面的论述的确是顺理成章了。费孝通却认为政道分离后,皇权与绅权原是可以分庭抗礼的。《论绅士》一文中的“政治老虎”,是绅权最初逃避皇权的结果,本身并不是原因。这样看来费孝通是无法在社会事实中找到依据自圆其说的。而在解释道统的消极等待时,费孝通只能依赖对孔子言论的解读,而单单一个“孔子很固执”,却搬不出更多的社会事实的支持,也是稍显牵强。
       我以为,承认孔子等一二思想家的言行对社会意识的影响,这对于费先生的分析,还是必要的。士绅阶层最初能立于天下,得益于儒家孔孟之言。孔孟之言之兴起,是与孔孟之时的社会事实相符的。如萧公权所言,春秋之时,封建宗法制衰落,政权无所,若听任群雄逐鹿,则天下秩序无存。因而孔子言君子,提规范,“一以救宗法世卿之衰” ,是为了维持秩序的稳定,而无改弦更张之意,只为改进政治。“以道事君,不可则止”。孔子本来的思想,就是道统有余,政统不足的。
       到了后世师儒的时代,社会事实是有所变化的,主要是秦之后皇权已经开始了对士绅的压制。但士绅不图积极地去侵占或压制皇权。这首先是因为师儒的自身局限。士绅自身能够对儒学加以改进,但绝不能跳出儒学的圈子对儒学的根本思想进行改变。譬如说,董仲舒可以对儒学加以改造以制约皇权,但是绝不能提出一个道统在政统之上的理论,因为董仲舒自身也是苦读十年书的儒者,儒家对其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他自不能设想道统凌驾于政统之上,因为这是对孔子思想全然的背叛。另外,既然士绅最初的权力源于孔孟之言,每一次背离了孔孟之道,士绅的权力来源实则是更岌岌可危的。公孙弘乃至后世的韩愈等等,提倡完全的忠君而非“不可而止”,虽也是叛离了孔子,但其权力的来源已发生改变,而依附皇权与政统了。
       因而,道统之所以不能凌驾于政统之上,绅权之所以最终沦落,都主要缘于儒家自身的思想缺陷。这个缺陷始于孔孟,而非后世社会事实所肇。或者也可以说,孔孟之道本无过,因为它们是与那个时代相适的,但是时过境迁思想内在的固守最终始得它成为一种消极的力量。西洋的民权之兴起,得益于革新。然而儒家支撑着士绅阶层在中国绵延千余年,最终成为社会进步的阻碍力量。这内里儒家与士绅孰是孰非,又是谁影响了谁,这是值得深思的。
      
  •     开头几篇真不错
  •     乡土中国历史的社会学剖析
  •     吴晗费孝通等 皇权与绅权 很早以前读过复印件
  •     还是费老写的几篇好,别的看头不大。中国政治,自三代以来便很消极。作为敌对合作者的士大夫阶层,想到的不是要如何控制皇权,将皇权关在笼子里,而是建个笼子将自己关起来。
  •     以大框架式的讨论为主。结构。话说回来,几千年的历史绝不是这么简单
  •     怎么说呢,其中有几篇真的不咋地
  •     费老48年与吴晗关于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及知识分子的关注已然成为绝响!
  •     经典就是经典,没有废话,全是干货,虽只有薄薄一百余页,但读过收获甚大!
  •     透彻
  •     虽然有些无甚高论,但是民国文风比较有爱
  •       1.以今天的水平来看,本书略显粗糙,从行文到论证都很业余。完全不能和同时代的民国其它大作齐平。
      2.40年代的作品写出了60年代的味道,但又保持着典型的30、40年代二流史学大、空、泛的特征。你可以说这是一本好书,但如果把它捧到“宗师级”,我就觉得可笑了。
      3.这可能就是为什么社会学一直到今天,其合法性还是要遭人质疑的原因,肇事之初就略显鄙陋,毫无学科自律性。
      看看就好,每次听到有人把这本书捧到天上,我就想笑。
  •     商权非常值得探讨。历史上,为什么商人对政权构成了威胁?绅和商的关系如何?商人对政权的影响力要靠钱,士大夫也影响了政权。究竟谁是政权的代理人?
  •     费吴二先生的争论倒是有意思。不过“士大夫对国家民族没有义务,不对任何人负责”这话说的…
  •     儒家支撑着士绅阶层在中国绵延千余年,最终成为社会进步的阻碍力量。这内里儒家与士绅孰是孰非,又是谁影响了谁,这是值得深思的。
  •     今天刚重读完 算是更加系统的理清楚了为何道统没有发展成西方教会般的存在 当然在看到最后讲到公孙弘、韩愈之时有点不是滋味 有点像读书不再为了读书 反而卖货帝王家的味道
  •     (1948年观察社初版) 费孝通《论师儒》最佳,和他的其他作品呼应着更有味。吴晗的态度很明确。88版没有的胡庆钧论乡约虽然有可商榷之处,还是完爆今年新出的(吃知网吃撑了的)乡约论文。并无对本系师姐/兄不敬的意思。
  •     1948上海观察社初版,后删掉数篇文章:“乡里组织领袖”、“两种权力夹缝中的保长”、“从保长到乡约”
  •     钱锺书抖的是才華,費孝通做的是學問。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