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07 年 05 月 24 日
ISBN:9789867059888
作者:Bohumil Hrabal
页数:128页

作者简介

受傷的牛隻、孱弱的小羊,還有一車車坦克與炸藥,都在列車上。他決定,這次他一定要做點什麼事才行……
鄰近布拉格的這個小鎮,向來不太惹人注意。鎮上的人,似乎也沒受到戰爭影響,依然安安靜靜過日子。天上掉下來一架戰鬥機,他們可以在五分鐘內把殘骸清空,各自帶回戰利品,然後發揮想像力,把廢鐵變成令人吃驚的生活用品。能夠佔據他們心思的事情,反而是鐵路實習生米洛什的爺爺想要用催眠術抵禦德國坦克那樣的愚蠢行徑,或者像火車調度員胡比奇卡在女發報員身上蓋戳印這類的浪漫誹聞。
實習生米洛什好不容易有了女朋友,在重要的那一夜竟然發現自己有嚴重的問題……萬念俱灰之下,他想結束自己的性命,不過老天不從他所願。休養三個月之後他回到工作崗位,他又想起那如唐吉訶德般勇敢的爺爺。所以,當帝國軍列車依舊匆匆穿越車站,他看到上面載滿受傷的牛隻、孱弱的小羊,還有一車車坦克與炸藥,他決定,這次他一定要做點什麼事才行……
小鎮的人文風光在赫拉巴爾輕靈的筆下躍然紙上,在紛亂動盪的世局下,小小的凡人終究會反應出一套屬於自己的生存方式,其中或許有些無奈,卻是人生最真實的寫照。赫拉巴爾每一篇故事中的主角,平凡無奇地像佈滿斑點、毫不起眼的葡萄串梗子,可是,在這根梗子上串起了一顆顆晶瑩剔透、酸中帶甜的葡萄,就如同環繞主角周圍那一群也許無名無姓卻生鮮活蹦的人們,織就這一讓人讀著發酸,卻同時會笑出眼淚的精采故事。

内容概要

赫拉巴爾(Bohumil Hrabal)
捷克作家,被米蘭?昆德拉譽為我們這個時代最了不起的作家,四十九歲才出第一本小說,擁有法學博士的學位,先後從事過倉庫管理員、鐵路工人、列車調度員、廢紙收購站打包工等十多種不同的工作。多種工作經驗為他的小說創作累積了豐富的素材,也由於長期生活在一般勞動人民中,他的小說充滿了濃厚的土味,被認為是最有捷克味的捷克作家。
《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是赫拉巴爾最廣為人知的一部作品,曾經由他自己參與編劇,將此書改編為電影,導演則是捷克國際級導演伊利?曼佐,一舉奪下一九六七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本書譯自Ceskolovensky spisovatel(1987)的版本。
他的另一部小說《售屋廣告:我已不願居住的房子》也改編為電影《失翼靈雀》,於一九六九年拍攝完成,卻在捷克冰封了二十年,解禁後,隨即獲得一九九○年柏林影展最佳影片金熊獎。《過於喧囂的孤獨》命運亦與《失翼靈雀》相仿,這部小說於一九七六年完稿,但遲至一九八九年才由捷克斯洛伐克作家出版社正式出版。《我曾伺候過英國國王》也於二○○六年由捷克大導演伊利曼佐改拍為電影。他最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說集則是《中魔的人們》。


 沒能準時離站的列車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卓别麟式的幽默与左派气味的说故事者现在「小资」的作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周遭,小资的雅痞,小资的做作,都让我渐渐不耐。带点左派色彩的作品,有时反而觉得有生命力,他们总是企图在作品里戳穿上层假象,拨开人的面具,脱掉人的外衣,不暴力却很赤裸,唠叨不已却又让人发笑。如果这几年没有赫拉巴尔的中文版来到台湾,或许我们对于捷克将只停留在卡夫卡式的沉重里,直到赫拉巴尔才把我们的阅读轻盈了起来,我们读的同时心里既被人性血肉钩住,却也同时对人性发出笑来。「捷克人是会笑的畜生。」赫拉巴尔在书中这样地讽刺着。捷克赫拉巴尔是近几年我书架上不断增加其书的作家,读他(喧嚣的孤独)和(我曾伺候过英国国王)(底层的珍珠)印象深刻,被他笔下的人事物发生的怪诞趣味情节发出笑来,这回这一本(没能准时离站的列车)一样非常的赫拉巴尔,小说背景依然是他喜欢的火车站,站长、站长夫人、调度员、工人、女报务员。「车站怎么会尽出你们这号人?」赫拉巴尔的作品其实是带着浓浓社会主义的情调,他同情一切的弱者,赋予这些人同情的目光,因此每个平凡角色出场虽短,但却让人记忆深刻,因为赫拉巴尔以戏谑幽默的语言编织了这些人在非常时代的「偶然」命运。其实每回读赫拉巴尔的作品都有种「持续性」的相同感受,持续性的感受源自于赫拉巴尔写作以来从来没有「变节」过他所写的世界,不论作品叫好叫坏,不论时代口味的演变,他一直都是他自己,他自己所代表的是那个劳动阶层里的一份子,他爱那些人,他和他们穿着同样的鞋子走同样的路。赫拉巴尔曾说:「我宁可做粗犷豪放的汉子和逗笑的小丑,也不愿以一种腼腆而端庄的姿态去表达他们,我就是心甘情愿同这样的一道劳动和生活。」于是他故事多发生在劳动场域,车站、旅馆、废纸回收站、舞台、酒吧 …… ,赫拉巴尔藉由这些市井小民描绘了动人的捷克战后众生浮沈录。他似乎特别喜欢荒废掉的世界,人在荒废的世界里表面忙碌其实是内心如荒原之无所事事。(没能准时离站的列车)再次发生在车站,时间是一九四五年,又是个非常时代,那么人如何在战争的阴影下发笑?以幽默包装残酷,以诙谐涂抹暴力,以轻松装扮严肃 …… ,赫拉巴尔的底层其实是残酷暴力与严肃的世界,但通过他的戏谑笔调,于是所有的叙述都被「转化」成人性之堪可「同情」。赫拉巴尔的叙述一向充满视觉感,(没能准时离站的列车)小说一开始就是视觉感极为强烈的叙述,永远慢时的火车站,准时来的班次却是前一天发出的车,接着小镇上空有飞机机翼冒火坠落,村民陆续奔向广场,捡光了残块断片,这些战利品化成了村民的兔棚盖、护脚板 …… ,叙述者「我」的家里成了废品站,「父亲算是个破烂司令。」父亲上场后,家族的男性成员跟着上演,光是读到这里就可以知晓荒谬怪诞的事将发生在这些父系血统身上了,赫拉巴尔总是笑中带泪地讽刺老祖宗,不做批判,直接让故事的戏剧性高潮带引我们来到家族剧场的光晕下。赫拉巴尔的写作永远有个元素是「非常时代的偶然命运」,叙述者我的曾祖父「一八四八年在军队当鼓手,有回随军到布拉格查理大桥执行任务,大学生向士兵扔石头,其中一块击中了曾祖父的膝盖,他成了终生残废,从那时候起,他每天领一个金币,用那个金币买瓶兰姆酒和两袋烟叶 ……. 」这曾祖父总是到街上狂饮猛抽,遂每年都挨顿揍,祖父推着小车把他接回家。最后在领了七十年抚恤金后,仍被活活打死。叙述至此,我们会想这该是多么悲惨的命运与暴力的年代,但赫拉巴尔的语气却总是让人读来毫无此感,反而读来嘴角上扬发笑。这是为什么?原因无他,完全拜赫拉巴尔说故事的戏谑腔调:「医生说,他本来还能活二十年,所以除了我们,在镇上如此讨人嫌的再无第二家。」这个家族的男性性格都有遗传,叙述者我的爷爷在马戏团表演催眠术,结果他竟跑去阻挡德国坦克,催眠术当然失效,坦克开动,从他身上辗过去,脑袋压进了履带,叙述者我的爸爸还得去请吊车才能把爷爷卷进去的脑袋取下来。本该是惊悚暴力的画面,却因荒谬的诙谐腔调,使得一切的发生都平淡,彷佛这些小人物总是不断对着死神发笑,既然命运如此多舛,既然性格难改,那就好好作自己吧。故事走到了叙述者「我」,他的生活则陷进对女人的怀想,但他没有经验,于是有很多让人发噘的剧情衍生,赫拉巴尔运用对白所写下的浪漫场景,最后都成了搞笑之所。「发车员呀,你要去哪?」「您第一次的目光所向,就是我要去的地方。」结果那个卖票的小姐就笑说:「第一次的目光所向,是什么意思?我的眼睛一直看着车票呀。」借着对白来写人物的内心,拉出诙谐的距离空间,一向是赫拉巴尔擅长之处,也是当今许多小说家所无法比拟的独特腔调与叙述观点。赫拉巴尔在(没能准时离站的列车)里尤其让我读来有「卓别麟式的喜剧感」,诸如:「我看着橱窗里的人,几乎贴着鼻子,心里还是觉得那不是我,可是我一抬起一只手,橱窗里也同样抬起一只手,我举起另一只手,橱窗里又出现同样的动作,我这么看了好半天。」人物在面对生命转折点时,他们在最短时间所呼之欲出的言语常是赫拉巴尔关注的「荒谬剎那」,人生是由无数的荒谬剎那所组成的荒谬时刻。一个女孩穿着新靴,搭上列车,列车和客车相撞,女孩腿夹伤了,送去医院从麻醉醒来女孩喊的却是:「把毡靴放进柜里去,把毡靴 …… 」言下之意是腿都没了,还关心靴子。但赫拉巴尔从来不这样使用语言,他使用的是对白,因为他要让「人物自己说话」,而不是用写作者过度操作的诠释权。「我很惊讶,那两名档卫队士兵都长得很英俊,外表更像是诗人或者网球运动员,可是他们却和一起站在列车上。」有着诗人长相的士兵,光是如此书写就道尽了战争的残酷,残酷不需要直接拨开伤口凝视,更多的残酷是美丽的失去。关注无人所及的小地方,侧写出生命的对照组,痛恨德国却也悲悯战争。在赫拉巴尔的作品里,我总是感受到他的小人物内心世界的单纯,他们不问上帝,不问法律和自由是否还存在,他们问的是我有生活的热情吗?饮酒作乐嫖妓把欢,穷也得穷得有骨气。他们若选择活下去,那就得面对生活,面对性与暴力。赫拉巴尔的书写总是在幽默下有种说不出的悲悯与伤感。但这不意味着赫拉巴尔的人生是不受苦、不受激情支配,他只是将这些曾经发生在他那个非常时代的痛苦泪水转化成发笑的向上力量,将戏剧化的命运以「舞台式」的写法使之抽离,减少回忆的苦痛。如何将现实的素材「转化」成小说可用的素材,「转化能力」一直考验着小说家的功力。赫拉巴尔转化能力之好,可以说是一个小说家拥有的技艺奇迹。赫拉巴尔讽刺资本主义吗?我不知道,但我知道他的确是带点左派高度理想色彩的写作者,也是在小资充斥的今天,他显得如此地难能可贵,不同时代的人物堕落,各有不同的生命难题。其作品如此地充满着捷克味,在阅读时,我几乎听闻了那些车站的机油味、铁轨的齿轮转动声、戳印味 ……轰隆开来的列车,晃动出的是一幕幕表面诙谐内心淌血的孤独小夜曲;扑鼻而来的机油味,刺鼻却可喜。没能准时离站的列车才是正常,一旦准时,那就不正常了。少掉这层荒谬,赫拉巴尔的小人物就少了精彩。在废墟中,赫拉巴尔以叙事的微火,烧向垃圾堆上的人,将他们的生命之蕊燃烧殆尽,进而使之发光发亮。于是我记得了劳苦发笑的脸孔,七情六欲的怪诞行径..... ,他们被赫拉巴尔的独特叙事包围,从而形象再现。
  •     在台北,这是我买的第一本书, 然后在飞机上一口气读完。一句话,“咦嘘呜呼”,太精彩了。以前看过改编的电影,《严密监视的列车》。印象最深的就是列车调度员晚上给女电报员的屁股上盖章的细节,还有就是小伙子最后准备搞掉德国人军列的细节。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原來是《我曾侍侯過英國國王》 原著作者,風格很明顯,淡淡的哀傷。
  •     赫拉巴尔的东西有些土,不够精巧,倒是曼佐的电影改编极显诗意的逼格。值得一提的是这书的排版实在太棒太棒了!
  •     一口气读完了。典型的赫拉巴尔式轻盈忧伤与欢愉痛苦,改天要把曼佐的电影也看掉~
  •     喜欢这种轻松随意的写法,虽然结局有点失策,有点做作,但过程很美,不拖泥带水,不纠结,开了头的事情可以不了了之,很好,随念而去,就好!
  •     我乘坐的火車最終按時按點的離開了那裡,而赫拉巴爾的這本小說并沒有帶來像《底層的喧囂》那般產生的刺激。
  •     捷克人真有意思啊
  •     昨天才拿到书,今天就花了三节课时间看完,作为一个赫拉巴尔脑残粉,我圆满了。
  •     结尾时,呼吸都屏住了
  •     把那个无聊的序言砍掉就更好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