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书评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
ISBN:9787208025066
作者:[法]罗兰.巴特
页数:260页

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

前两天读一篇文章,提到了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想起藏书中有一本罗兰·巴特的《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前几天的博文《一定要活到八十岁》,说到当代法国似乎已经不生产思想,其实是有失偏颇的,带有明显的民族主义情绪,事实上法国的存在主义、结构主义、解构主义都很有影响。特别是那个拒领诺贝尔文学奖的萨特,八十年代曾经在中国风靡一时。不过,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只是渗透在文学艺术等领域,没有造成存在主义那样的轰动。说实话,至今也没搞清楚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只是约略知道其要旨。《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是巴特晚年的作品。1975年,巴特在巴黎举办了一个研讨班,选择的文本是歌德的《少年维特的烦恼》,初衷是探讨拆解语言,研究情话的特性。讨论班聚焦点不是这部文学名著本身,而是其中恋人的倾吐方式和絮语的载体。可能是爱情的魅力,讨论脱离了初衷,参与讨论班的才子们在发言中倾注了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这样最后形成的文本不是预想的科学研究论文,而是一种新的文体。在我读起来,就象是书呆子的情人絮语。把这本书买下,基于三个原因。第一,它是关于爱情的,而且是剖析情话的,在一个渴望爱情并被爱情所折磨的年龄,是有足够的冲动的。第二,对解构主义的神秘感,在求学的年代,对一个新鲜的思想,首先是积极了解而不是批判,现在有些倒过来了。第三,它研究的文本是《少年维特的烦恼》,这本书是儿时仅有的三本藏书之一,另外两本是《毛泽东选集》和《共产党宣言》。《少年维特的烦恼》本身写的就絮絮叨叨,情节很少但情话很多,在一个不谙风情的年龄,读起来没有任何快感,还不如《共产党宣言》。可惜等能读懂时,已经被老鼠啃了小半。解构主义本身就挑战传统的单元化秩序,这种秩序不仅仅指社会秩序,还包括个人意识上的秩序,比如创作习惯、接受习惯、思维习惯。《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在编排上体现了这一思想。巴特将一个个场景、一句句情话斩为片段,却无意雕凿拼凑一个有头有尾的爱情故事。在他看来,爱情不可能构成故事,它只能是一番感受,几段思绪,诸般情境。为此,此书的编排不是依常人所理解的爱情发展顺序,而是将诸般情境按字母排列。正因为如此,我阅读的时候也没按照书的页码顺序,翻到哪页读哪页,所以书读了十多年,却搞不清楚是否真正读完。怎么评价这本书呢?巴特和他的研讨班所做的事情,其实每个恋爱中的人都在做。例如,恋人在心里说了一句“我爱你”,可能马上就在内心分析这句话,我为什么要说这句话?我说这句话有意义吗?我希望得到什么样的回应?什么样的回应最无法接受?什么样的回答最不能令人满意?巴特所做的,就是用解构主义的语言模式做了一个剖析,掺杂了心理学、逻辑学、哲学的东西。当然,这样的理解在解构主义看来是十分浅薄的。这本书对我的影响是,当年尝试写一篇《一个解构爱情的文本》,当时构思了四十个章节,想探讨四十个爱情问题,与解构主义不相符的是,有情节,而且情节是连贯的。这部未竟的作品曾在网上连载过,严格意义上讲,是我第一次写博文。文字十分稚嫩,再加上无恒心,无动力,写到二十几个章节,最终不了了之。老话说,先做人再做文章,阅历丰富了,文章也会跟着丰富。没准哪一天,也会向罗兰·巴特学习,在晚年搞出一部风情之作。

泛黃的回憶。。。

高中時,省常中對面的市立圖書館,底層租給一家書店,店名已經忘卻。這本影響我甚深的書便是在此購得,當時已經被曬得有些發黃,陳舊的氣味也一直保留至今。那家書店早已關門,唯一的模糊記憶便是其局促空間內的一方布局。這部書,倒是一直陪著我除外旅游、念完大學,如今又隨同飄洋過海。上海人民出版社當年這套「東方書林俱樂部叢書」實力頗強。大魚吃小魚之后的上海世紀集團,也不復這種簡樸而有意趣的圖書裝幀與封面設計了。


 一个解构主义的文本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