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端的权利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日期:1986-12
ISBN:SH11002-668
作者:[奥] 斯·茨威格
页数:244页

作者简介

三联文化生活译丛
7.75印张
123千字

内容概要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1881~1942年),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象棋的故事》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
他出身于富裕的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异端的权利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7条)

  •     无意中从二手书市淘来的这个小册子。关于加尔文,在一般的宗教论著中可以找到无数的介绍,然而从中所能得到的不过是宏大叙事下的逻辑联结,似乎思想的历史总是朝着我们的现在演进,而加尔文的就是这个巨大链条的自然一环,他既是必然地,又是合理的,加尔文也就成了抽象的符号,思想的玩偶。然而,事实的丰富毕竟才是真正动人心魄的力量之源。加尔文这副冷酷,偏执的面孔,在这本书每一页泛黄的铅印中,隐隐透射过来,真切地与那些对他有所期待的好奇者照面。卡斯特利奥,恰好是加尔文的阴冷相反,仿佛是一道和煦的阳光,看似柔软,却不可褫夺。书中特别的提到,加尔文虽然对塞维利特痛恨无比,利用阴谋,得偿所愿地把他送上了火刑柱,但是加尔文拒绝亲临现场,观看这个他企盼已久的伟大时刻。如此看来,加尔文的偏执与坚硬,背后则是虚弱的陪衬。当他把自己的所有力量都交付给信仰,或者说交付给对权力,对整齐划一的新世界的筹划时,他作为一个感受着的人,已经透支了宝贵的良心。伟大的人物常常不择手段,因为他们根本不把自己看作一般人,而是看作神圣秩序的缔造者与守卫者,他们会不断强化这一信念,在蔑视所有的同时,逃避所有可能的一般人类的温情脉脉。可是,他们终归还是人,这样的强力意志,一方面要求别人都想自己一样,向奴才一般马首是瞻;另一方面又惟恐别人真的和自己一致,因为,伟人总是需要敌人,权威总是遴选异端。斗争总是需要双方,即便只是出于一方的需求。温良的美德稀释革命的痛苦,就算你哭泣着,它也能让你坚强。
  •     什么是信仰什么是勇气我们该过什么样的生活弄懂了这三个问题,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了。确实,如果不读这本书的话,我还真的不知道加尔文先生是如此残暴可怕的一个人物。高高在上的加尔文,总是和神圣挂钩,他是宗教界的英雄,推进宗教改革,和马丁路德等人平起平坐。这本书让我对中世纪的宗教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这要感谢茨威格先生。记得当年在苏丹的时候跟一个德国观察员专门聊起来ZWEIG先生。我曾有过学德语的热情,就是因为他。在我看,茨威格先生和安德森一样,都是非常伟大的作家。他们洞悉人类的灵魂,洞悉人的想法,并且能用自己的方式将它表达出来。只是表达方式不同——安德森倾向于抽象,茨威格先生更倾向于具象表达,生怕一点点的遗漏。
  •     不可否认的是,本书具有感情上的偏向性。从古至今一直未变的是,当权者大多知道,最易产生依赖的顺从方式是盲从。所以任何的独立的理论体系都不能存在,因为依赖会因此而瓦解。所以说,具独立思想的人是一切独裁永无休止的敌手。让头脑清醒的人被统治,无疑要奉献出更多的时间精力抑或下放更多的权力。从古至今真正的伟大斗士很少,大多数个人往往是很沉默很从众的。倒不一定是因为他们自己多么软弱,而是上位者对权力的使用即使造成了伤害,只要身边的人和他们一起承受着伤害,只要这些伤害还在他们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就很少有人愿意为了更大的利益第一个出头反抗。不愿意打破既定的规则,也许可以视作沉默螺旋的另一个表现方式。即使有人第一个站出来,这个人很有可能是孤独地为理想战斗的。没有人站在他的身边,因为理解他的人没有勇气与他并肩,更多的人不理解他,鄙视他,孤立他。这些人对于独裁的感觉是麻木的,其他人的悲惨并不在他们的考虑范围内,甚至有人可以通过依附权力把自己的悲惨同等地转加于他人身上。其实更进一步来说,人大多时候都被自己的趋利性所统治着。加尔文铲除卡斯特里奥是为了既得的权力,人民的沉默是不愿意为了他人的利益或自己已经失去的东西而放弃更多的东西。法国大革命时候法学家因为利益的需要而帮助人民,而当他们得到所需时就站在了统治者的一边。甚至我们可以说所谓民主也是一种集体性统一的利益需求,民主的方式是用多数人的需求来压制少数人的需求,从而获得少数人所拥有的东西。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的社会中多数人的需求是合乎道德的。而当需求和道德相悖时,往往就形成了多数人的暴政。然而不论是在黑暗的专制,或是被异化的民主中,卡斯特里奥们总是茕茕孑立地在无可逾越的沉默里抗争。他们也许成为时代的异端,承受精神丰富和现实孤独的反差,但他们竭力追求,给只看到加尔文的人打开新的窗口。而且,在多年以后,茨威格们会为他们写下动人的篇章。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读了不止三遍,推荐给很多朋友。
  •     故事内核简单纯粹,真正打动人心的是茨威格大师的行文…雄辩流畅,文采飞扬,气势磅礴…读着读着就想给他跪了,根本停不下来…
  •     书写的有点极端吧大概。文字似乎并不太晦涩但对我来说有点难读。另外,越来越不喜欢基督教了。
  •     茨威格巨巨简直写什么都一副标准的语文教科书范儿,内容不展开港了,感觉巨巨就是把对希特勒的仇恨转移到日内瓦邪皇身上指桑骂槐了一番
  •     高烧。果实胀裂,自由流淌出来。
  •     对当时的历史文化状况进行了很好的还原。
  •     想起道士山下里的一句话:不择手段是人杰,不忘初心是英雄。
  •     来自中世纪的“少数派报告”,卡斯特利奥和茨威格在400年的时空相隔中交相辉映,共同拟就这一颂歌“宽容比自由更重要”的宏文巨篇。然我堂堂兲#朝子民,既不需要施舍“异端的权利”,也不知“恐惧之自由”(遑论免于恐惧之自由),我们只需要在审判法庭上,按照编排好的剧目,沉痛悔恨和感恩戴德。
  •     不错呀
  •     我们在那些与我们观点不同的人眼里都是异端。专制的舞台,一次次上演良知对抗暴力的戏码,讽刺的结局往往是两极相通的调转,只有人性和自由长存。
  •     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有思想的喷,都不得不多次确定自由和权利间的界标。因为,如果缺乏权利,自由就会退化为放纵,混乱随之发生;另一方面,除非济以自由,权利就会成为暴政。在人的本性里深埋着一种渴望被社会吸收的神秘感情,根深蒂固。
  •     正如尼采說的【要求禁慾的從來不是陽痿的人,而是無能禁慾者】,一個人無法承受自己的脆弱點,就會無法容忍【犯有此罪的人】,當這種人握有權力的時候就會強制將這種罪抹殺。要學會寬容,首先要寬容自己
  •     对约翰加尔文的最初好感就来自于这本书,虽然这本书一直在黑加尔文,但我惊讶地发现即使是抹黑他的书籍也只不过能把他描述成这样了。一种文明的震动。
  •     本来就是借古讽今,黑一下加尔文又怎么了,还有那个打一星的什么心态
  •     要不是上学老师谈到,都不敢想象茨威格还写过这种类型的书。感觉传教的人,个个都是心平气和云淡风轻的诡辩嘴炮小能手,一套一套的无法反驳。不错,学习学习这种思辨方式,对阅读也有好处。
  •     大多数人其实并不需要平添惶恐的自由。
  •     加尔文说这是我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     卡斯特里奥和加尔文死后两个世纪,前者的要求和后者的要求:一方面是兄弟般的宽容,另一方面是宗教,肩并肩地、和平地在荷兰、英国和美国共处。
  •     http://www.ximalaya.com/17756636/album/3340977
  •     真不应该点进来看书评,真不知道那些打一星是因为看见四五星多的人是什么心态,真像一些人说的,现在豆瓣的水平被拉低了,什么牛鬼蛇神都有。
  •     读过了《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狂热份子》后读的此书,感觉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三者完美搭配。我们可以有自己的思想,但不代表因此有抹杀不同思想的权利,每种思想都值得同等被对待,“把一个人活活烧死不是保卫一个教义,而是屠杀一个人。我们不应用火烧别人来证明我们自己的信仰,只因为了我们的信仰随时被烧死”,热泪盈眶。
  •     出乎意料顺畅的控诉。“异端”某种意义上也是历史的推动者,虽然留名后仍少有人效仿,但极权和处于劣势的宗教宽容下需要的不就是这种人吗?
  •     关于宗教信仰与自由
  •     我是从两本书里知道这起1553年发生在日内瓦的悲剧事件。分别是阿克顿的自由与权利和房龙的宽容。可是读完这本书说不上来的感觉,似乎三观正的有点无云乌云密布而掩盖了历史本身的复杂性。主旋律口号太多了,都还没有阿克顿的几句短短评语给我的启发大。纠结一下给大作家三颗星,不好意思啦。
  •     甚至有牵强附会的人身攻击,感觉不够客观~~
  •     人道长存
  •     思想对抗威权的经典之作,注定不朽。
  •     看来从古至今,暴君的手段大抵相同
  •     小学课文感
  •     宗教,权利的游戏
  •     如此好书!
  •     卡斯特利奥和加尔文,一对好基友
  •     向卡斯特利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他永远活着| “当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异端时,我只能发现一个标准:我们在那些和我们观点不同的人们的跟里都是异端。” —在上千个同样的火把从查佩尔高台上引燃之前的关键时刻,难道没有必要高声宣称:凡在精神事务上持有和有权力者不同观点的人,绝对不能象野兽一般地加以追猎,或他们象强盗和杀人犯那样残酷地处决。即使已经晚了一点,但全世界一定要明确地懂得,不宽容是非基督教的,而实行恐怖政治是不人造的。为了被迫害者和反对迫害者,我们必须直言不讳。—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时代,每一个有思想的人,都不得不多次确定自由和权力间的界标。因为,如果缺乏权力,自由就会退化为放纵,混乱发生;另一方面,除非济以自由,权力就会成为暴政。—不仅在独裁政体下要谈异端的权利,民主之下更需要。
  •     超级喜欢斯台芬·茨威格 的书,
  •     最后一章转折太突然,像被战时的流亡猛然打断,遗憾。法里尔能毁灭却无才创造,受求助的加尔文,从犹豫、著书迅速转为恐怖统治;一转身,曾在流亡中呼吁宗教宽容的革命者,变成不容任何异议的掌权人。宗教改革从路德“基督徒的自由”的理想开始,蜕变为加尔文的绝对专政。告密、审查制度、流放、火刑,肆意生长。最初在市政会议纪要中甚至没留姓名的圣经宣讲员变成上帝的唯一代言,日内瓦人拥抱加尔文也许正与奥地利人欢迎纳粹相同。卡斯特利奥就这样跟加尔文进行了聋子式的争论:掌握实权的人是否有权杀掉仅持不同意见的人。蚂蚁撼大象。异端论掷地有声,把一个人烧死不是保卫一个教义,而是杀死一个人。我们在和我们意见相左的人眼中都是异端。每个时代都有一群新的倒霉鬼,成为倾注集体仇恨的怨府。有时由于宗教信仰,有时由于肤色、种族、血统、哲学
  •     终于把异端的权利看完了,还记得这大概是初中的时候老师让暑假里看的吧,这么小的孩子看得懂么,我都怀疑老师有没有看过。看完了的感觉是这是茨威格单人感情色彩极浓的一本宣传册。单方面的批判加尔文而褒奖卡斯特里奥。可能是因为我是无神论者,一直觉得宗教领域的互相争斗很无聊,新教也好,天主教什么的都是思想互相争斗的结果,当初十字军东征及对无神论者的残忍不也是罪恶么,仅仅停留在教内冲突的驳斥还是太局限了。 此外,加尔文也不一定都如书里一样的面目可憎,应该也有原因吧,要给看似强势者一个辩解的机会啊。
  •     加尔文的黑历史。
  •     都忘了自己曾经读过这些书,茨威格的传记故事性很强,作者站的队很明显,感觉自己学会了一种思维观点。。。至于是否公正,好像已经没那么重要
  •     最后一章写得挺好。其实,抛开加尔文宗教迫害案例,评论分析都写得很好。这里就抛出一个问题:为了“真理”我们可以忽略基本事实不顾,断章取义、凭空捏造甚至撒谎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所以三星是挺矛盾的评分。
  •     因为是茨威格多一颗星,我读了很久才终于读完,实话说,翻译太差了并且作者主观情绪非常强烈,以至于我读的时候就能感觉到有的人没有那么优秀有的人并非如此恶毒,不过基于作者所处的年代,我倒是能理解作者的控诉,好了,不管怎样我终于看完了。
  •     惭愧 没能看完 mark一下
  •     茨威格对卡斯特利奥的推崇,是他对本世纪流血屠杀的痛心忧愤。
  •     宗教裁判错在于教会与世俗权力的合谋,以肉体的强制去对付灵魂及教义问题,而不错在教会的裁判权本身。任何一个教会,都应当按着圣经的教导对信徒施行惩戒,直至“从你们中间赶出去”
  •     最后一段点睛之笔
  •     卡斯特里奥和加尔文在茨威格的笔下是两个极端却又最终融合。一个是为自由和真理而战的斗士,一个是自负专制的天才独裁者,他们都以宗教的名义寻找自身的立足之地。喜欢茨威格说故事的方式,一点都不晦涩,阅读体验很棒。
  •     宗教太奇妙了
  •     还是想更清楚地知道加尔文的政治遗产,怎么就从反个人自由到了政治自由的?不过作者真是热情似火
  •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禁欲主义者往往是那种最危险的暴君。一个人如不全面地愉快地分享他伙伴的生活乐趣,就必将对他们毫不宽容。
  •     有人评价茨威格写得太不客观。可是,这不才是茨的文风么?他写的传记有哪本不是这么情感饱满的?况且,打低分的人,你们真有认真看这本书吗?你们真的觉得茨只是要讲个加尔文和卡斯特立奥之间的故事吗?看看茨的故乡,看看茨的写作背景,或许你们就不会那么幼稚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