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 > > 黄帝内经

出版社:中医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11
ISBN:9787801742049
作者:(唐)王冰 注
页数:316页

忽然感觉像是在看集合论

这次看,在画书中的结构脑图,昨天突然感觉用集合方式表示应该更清楚。不知道最终效果是什么?但好像很系统,只是多个“长夏”?嘻嘻,画完再评论吧!;->

国学经典

书一直在书架上没时间读,既然彻底变更了环境,那就彻底变更生活方式。百病必始于喜怒哀乐阴阳饮食,关注身体本身比关注其他一切都重要。好好爱自己和家人。

清代光绪年间的排版

当当买的,清代光绪年间的排版,和想象的有些区别,字迹不是最清楚,注释太小,太暗。不过喜欢古书排版的可能会喜欢。我还想去买别的版本看看。

听国学堂,读黄帝内经

对于我这种古文功力比较差的人,让我从头到尾读完黄帝内经想想也觉得不可能。基本上是读完第一页就放弃。但是听梁冬徐文兵先生的《国学堂》讲黄帝内经,妙趣横生,绝对引人入胜,一气呵成。推荐久仰皇帝内经,但是一直没坚持看下去的筒子们,可以边听边看,相辅相成。

生命之源

中医认为,对人最重要最重要的东西——精液(生命之源啊!!)认为精液如果不能生儿育女的话,是严重的损失。《黄帝内经》第一章就阐明纵欲,醉酒行房对人的危害,药王孙思邈也有“精少则病”的警戒。人应该清心寡欲。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理论和我之前的一点想法相同。所有东西应顺应自热规律,不强行逆转。吃东西应该适度,不过度。否则再好的东西都会变成毒药。这样,现代西医和中医就几乎是对立的了,我现在的话,可能受高一老师的影响,支持中医。我认为西医只看到其表面,治标不治本,甚至标都会变得越发严重。书里认为风是最大的恶人啊。(明明我最喜欢了)我很诧异在战国的时候,人们的医学知识竟然如此丰富,竟然与自然气候,天文学,梦境都一一联系。我甚至认为,如果有人能钻研透中医的话,华佗再世什么的都不是问题。书里针灸的部分,貌似我就难以掌控了。就算掌握了,也不敢试。。。。。。

黄帝内经是给专业人看的,建议爱好者别买。

黄帝内经不是养生书,不是道教书,不是扯淡书,这是一本中医书!其一半是讲中医内科理论,另一半是讲针灸理论以及使用。现在的中医多不懂汉字,故多不读内经,某些熟背病机十九条的都是考试派,大概也就知道这十九条,强烈要求每个中医生通读这本书。现在出去说中医的都不是中医,所谓文化学者都是对中医一知半解的外行,他们拿点中医的皮毛来说事,然后忽悠点热心听众,整天说内经,他们知道个什么内经!让他们别看内经,根本就不是给文化学者看的东西。再说一遍,这是医书,是最深层次的医书,爱好者请不要买,买了也多半看不懂。让初中生去看高数书他能看懂么?就是这个道理。

“盛神中有五气”的“五气”

开始读《鬼谷子》时,一直以为“盛神中有五气”的“五气”是仅仅指“五脏之气”,但今天在背“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时,突然想到,这“五气”是一个在体的映射,其实广义上来讲就像y=k(x)一样,如果x的范围取值改变,那么k的规则依然适用。依然是“神为之长,心为之舍,德为之人”,只是在其他映射范围内,这“神”“心”“德”又是什么吗?比如“在天”,在“声”。。。。还要看这个“神”“心”“德”的含义去寻找。。。。。。:-》还可以用这个函数转换吗?又有点儿晕,在看看吧。。。。。。

影印质量不佳,建议择他本研读

此版本非入门阅读用,要收藏,装帧又差了点,封面形式过于陈旧,简直像盗版。印刷像蒙了一层纱,不是那么真切,墨色问题,还是版型太旧,或者是原书缩放过大?内容倒是没的说,《素问》部分有王冰注解,《灵枢》部分则是无注解的。无标点,无古文功底者请慎重。入门级别的推荐《黄帝内经素问》(标点本)、《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标点注释本)人民卫生出版社,都是六七十年代的版本。内容和本版无甚差别,排版与阅读效果相对好得多。如果要深入研究《素问》,有《黄帝内经素问校注》(郭霭春)、《黄帝内经素问译释》(南京中医学院),人民卫生出版社近两年又将《黄帝内经素问校释》重版,非常值得一读。关于《灵枢》,鲜有佳本,人卫社重版的《灵枢经校释》不错,另外学苑出版社有马莳的注本,但排版、印刷和装帧均极差,不在意的,可供参考。

中华国粹

黄帝内经是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它是多少代医师总结出来的经验.我们应该把它发扬光大.我很喜欢这部书在哪能读到啊、?

浅谈《黄帝内经》中的养生之道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专著。其中包含生理学、病理学、诊断学、治疗原则和病理学的理论,是中国医药学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源泉。足见《黄帝内经》内容精妙丰富,影响深远,在中医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全书共分两卷:上卷《素问》偏重人体生理、病理、疾病治疗原则原理,以及人与自然的相应关系,譬如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与四时(春、夏、秋、冬)、五色(白、赤、青、黄、黑)、五味(酸、咸、甘、苦、辛)及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对应关系,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中心思想;下卷《灵枢》则偏重于人体解剖、脏腑经络、腧穴针灸等内容。《黄帝内经》中都是有关问题的理论论述,并不涉及疾病治疗具体的药方与技术,而且古文与如今语言习惯相差甚大,理解起来难免晦涩难懂。我通读之后,也是一知半解,所以也只能浅谈其中的养生之道了。所谓养生,就是保养身体,使人延年益寿,常葆青春活力,通俗一点,就是长生不老。这是许多人所追求的,也是现今社会所提倡的,但却是极少数人能够做到的。养生的“养”字正体现出养生是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没有捷径,并非一朝一夕所能达到。当年秦始皇命徐罘携八百童男童女出海寻求长生不老药,相传徐罘只是编造了一个谎言,骗取秦始皇的金银财宝,然后去海岛上建立自己的国家。所以秦始皇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的长生不老药只不过是个不可能实现的梦而已。虽说秦始皇想要凭借一颗丹药长生不老只是无稽之谈,但通过养生之道来突破人类寿命极限的则是确有其人。清末民国初年的中医药学者李青云先生,享年256岁,他是一位素食主义者,是世界上著名的长寿老人。这也仅仅是我们所知道的人类寿命极限,而那些已经超出中华五千年历史范畴,现以无法考证的传说呢?那些传说又为养生之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毫无疑问,长寿的人之所以长寿,并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某一个好的生活习惯,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许他们并不懂得什么养生之道,只是恰巧他们的生活方式顺应了自然,达到了天人合一,所以自然回报给他们无穷的生命力。如果把他们的这些生活方式总结起来,自然就形成了养生之道。养生之道,大体分为四个方面:饮食起居的调节、精神上的修养、环境气候的适应以及体格的锻炼。书中以黄帝与岐伯的对话来阐明各个问题,开篇黄帝就提出了“上古之人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的疑问。岐伯则指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而今时之人却是以酒为水,滥饮无度,把反常的生活当成习惯,只图一时的快感,违逆人生的乐趣,起居作息毫无规律,所以到半百之年就衰老了。这是从饮食起居来说养生之道。而精神上,心情要清净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精神守持于内。如此方能“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皆得所愿”。也就是始终要保持心情的平和,切记不可大喜大悲。过度的喜悦、悲伤、愤怒都会引发一些突发病,书中的这一观点也正与这一现象相吻合。乐极生悲和急火攻心想必也是这个道理吧。环境气候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在书中《四气调神大论篇》也有详细的阐述。该篇指出违反四时气候的变化规律,是导致疾病发生的因素,而适应气候变化,是养生之道的关键。一年有四时,它们气候各有不同,交替变化,想要保持身体健康,就要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生活方式随四时而变。春生三月是推陈出新,生命萌发的时令,万物复苏,欣欣向荣。这时应该入夜即睡,早些起身,“广步于庭,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如若违逆则伤肝,会使提供给夏长之气的条件不足,到夏季就会发生寒性病变。其他三个季节也是如此,要适应季节特点(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来改变生活方式,否则“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逆东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另外体格的锻炼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免疫力,强化骨骼,使肌肉有力,身体强健。常言道生命在于运动,因为运动可以让生命充满活力。然而就是这一人人知晓的养生方法却不是人人都在实施。也许是城市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人们被另外一些事情占据着时间,已经没有空隙来留给锻炼了。不过时间总是挤出来的,如果每天都用少量的时间来锻炼而换取生命的怒放由何乐而不为呢?养生之道,道本不难,难在坚持。所以长寿的人总是占少数的。道者,圣人行之,愚人佩之。养生之道不过是《黄帝内经》中的一部分,我在里面看到的,对我更加有用的或许是其中蕴含的做人处事的道理。内经中说道:“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由治病而引发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凡事未雨绸缪,防范于未然,做到心中有数,事到临头方能泰然自若,不乱方寸。

有关中医 转载~~徐文兵

同样是得了癌症,约旦国王侯赛因选择了去美国做手术、放化疗,结果不到半年就死了。柬埔寨国王西哈努克选择到中国接受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存活了10多年。凤凰卫视的刘海若在英国被西医判定为植物人,她的父母选择了回国接受以中医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结果大家都看到了。中医一样能够治疗急性病,而且痛苦小,效果好,花费少。但是在社会价值取向以西医为标准的情况下,西医没治好,大家认为得了该死的病,中医没治好就是治死了。在这种环境氛围中,中医治疗得不到机会施展,也得不到法律支持保护,只能越来越萎缩。      比如说急性阑尾炎,西医就得手术,手术之前患者必须签字,认同如果出现了麻醉意外、失血感染等等问题,医生不负任何责任。中医不用手术,服用汤药就能解决问题,我自己用大黄牡丹皮汤治疗过3例病人,都是一副药治愈。但是没有任何保障,万一出现一例失败,那么我的职业生涯就得结束,即便患者绝对信任,但是有几个大夫会冒险呢?只好随大流,让病人去挨刀受苦。      将来社会价值观改变了,相应的法律法规健全了,中医也就有了施展才华的机会,中医也就能更快发展,患者也会从中受益。古人说:“为人父母者,不知医为不慈;为人儿女者,不知医为不孝。”科学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美国绝大多数州都立法承认针灸或中医,设立了学校,颁行了执照。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也接受针灸投保,并不是他们理解了中医理论,而是民众的身体力行的呼声,以及由此带来的商业利益。比如痛症,病人以前做10次理疗不解决问题,而接受针灸几次治疗就好了,保险公司当然愿意省钱的治疗。中医的根本在于疗效,这是千百年来中医得以生存延续的原因,也是中医在国外逐渐发展壮大的原因。病人可以不了解中医的理论,他的要求就是解除痛苦,且无害。美国绝大多数州都立法承认针灸或中医,设立了学校,颁行了执照。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也接受针灸投保,并不是他们理解了中医理论,而是民众的身体力行的呼声,以及由此带来的商业利益。比如痛症,病人以前做10次理疗不解决问题,而接受针灸几次治疗就好了,保险公司当然愿意省钱的治疗。    目前所谓中医是否科学的讨论,背后其实是权力和利益的争夺。有些人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自封为真理的代言人,去掌握裁判权、话语权,去谋求自身的利益。“两害相权取其轻”的道理。粪尿是不干净,可是日本鬼子释放毒气的时候,八路军战士没有防毒面具,不就是用尿蘸湿了毛巾捂在口鼻上吗?红军后继部队过草地的时候,不能是从先头部队的粪便中,拔拉出来青稞吃吗?想必这位张某人是届时是不会这么做的。      古代犯人受了枪棒伤,都会索要童便服用,活血化瘀,排出瘀毒。现代医学用来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尿激酶,不就是从尿液中提取出来的吗?中医用尿就是愚昧落后,西医用精品尿就是先进科学?这是什么逻辑?强盗逻辑。


 黄帝内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