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里的男孩》书评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
ISBN:9787532126484
作者:余华
页数:172页

黄昏里的男孩

这本书是我远方的好友送给我的,我如获至宝。这里每个短篇我都认真读过,并铭记在心。在此之前,我只读过《许三观卖血记》。他用幽默、哀伤体恤着人性。在这个短篇小说集里,他的细腻,他的回忆,他对现实的关怀,都让我深切的感受到他毫无修饰的诗意。这也让我想起了另外两位我非常喜欢的导演和画家:贾樟柯和刘小东。

另一个时代

写实的手法让我们贴近了另一个刚刚离开不久的时代。它和我们现今的时代有着一种荒诞的反差和奇异的吻合,感觉微妙,正如作者所言,亲切又不安。

"喂,你有香烟吗?"

1  再后来,他们开始平静下来,像以往一样生活,于是几年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到了这一年的冬天,一个剃头匠挑着铺子来到了他们的门外,他的妻子就走了出去,坐在了剃头匠带来的椅子里,在阳光里闭上了眼睛,让剃头匠为她洗发、剪发,又让剃头匠为她掏去耳屎,还让剃失匠给她按摩了肩膀和手臂。她感到自己的身体从来没有像那天那样舒展,如同正在消失之中。因此她收拾起了自己的衣服,在天黑以后,离开了孙福,追随剃头匠而去了。2  他说着把脸转过来,阳光在黑色的眼镜架上跳跃着闪亮。她感到他的目光像一把梯子似的架在她的头发上,如同越过了一个草坡,他的眼睛眺望了过去。她的身体离升了桥的栏杆,等着他说:3  这时候他们的儿子可能听到了一首喜欢的流行歌曲,晃着脑袋也唱了起来。看着儿子摇头晃脑的模样,他们相视而笑了。以后的日子也许会越来越艰难,他们并不为此忧心忡忡,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已经长大了。 4他说:"给我一个面包。"  林德顺给了他一个面包,接过他手中的钱以后,林德顺问了他一句:  "孩子好吗?"  这时候他已经转过身去了,听到林德顺的话后,他一下子转回脸来,看着林德顺:  "孩子?"  他把林德顺看了一会后,轻声:  "孩子死了。"  然后他走到妻子面前,将面包给她:  "你吃一口。"  他的妻子低着头,像是看头自己的脚,披散下来的头发遮住了她的脸,她摇摇头说:  "我不想吃。"  "你还是吃一口吧。"她的丈夫继续这样说。  "我不吃。"她还是摇头,她说:"你吃吧。"  他犹豫了一会后,笨拙地咬了一口面包,然后他向妻子伸过去了手,他的妻子顺从地将头靠到了他的肩上,他搂住了她的肩膀,两个人很慢很安静地向西走去。  林德顺看不到他们了,小店里的食品挡住了他的视线,他就继续看着对面医院的大门,他感到天空有些暗下来了,他抬了抬头,他知道快要下雨了。他不喜欢下雨,他就是在一个下雨的日子里倒楣的。一个很多年以前的晚上,在滴滴答答的雨声里,他抱着一件大衣,上楼去关上窗户,走到楼梯中间时突然腿一软,接着就是永久地瘫痪了。现在,他坐在轮椅上。5  "喂,你有香烟吗?"  石刚没有回答,而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他盯着昆山。昆山的手开始拍打起石刚的衣袋,然后他的手伸进了石刚的口袋,摸出了石刚的香烟。我知道昆山是在挑衅,可是石刚仍然一动不动。昆山从石刚的香烟里抽出了一根,我心想昆山会将这一根香烟递给石刚,会将剩下的放进自己的口袋。然而我看到的情景却是昆山将那一根香烟叼在了自己嘴上,昆山看着石则,将剩下的还给了石刚。石刚接过自己的香烟,也从里面抽出一根叼在嘴上。接下去让我吃惊的情形出现了,石刚将剩下的香烟放进了昆山的口袋。我看到昆山笑了起来,他摸出了火柴,先给石刚点燃了香烟,又给自己点燃了。  这一天傍晚,他们两个人靠在了桥栏上,他们不断地说着什么,同时不断地笑着。我看到晚霞映红了他们的身体,一直看到黑暗笼罩了他们。他们一直靠在桥栏上,他们手里夹着的香烟不时地闪亮起来。这天晚上,我一直站在那里听着他们的声音,可是我什么话都没有听进去。在后来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始终在回忆当初他们吸的是什么牌子的香烟,可是我总是同时回忆出四种牌子的香烟--前门、飞马、利群和西湖。----------------------------------------------------------------------他的文字依然很有亲临感,新奇的想象力让人往往感到惊喜这本书像发黄的相籍,敲打着我的心房,回到过去的童年,那个时代的一切充斥着简陋和不发达,但是却仍能感受到每一次呼吸中空气的清新。。。最后一篇很有意思了,今天的流氓是不会选择这么体面的决斗的,盗亦有道算是吧,那个时代的人愚昧、无知,但是也纯朴,我们怀念的就是这种纯朴。虽然说是已经远去的年代,很多东西已经流失了,但是很多东西还是没有改变,婚姻生活、父母与孩子,中国社会在不断注入新的东西,但是老东西依然部分存在,随着时间,在底层沉淀的越来越厚实。一个黄昏后,一个汉子问另一个汉子“喂,你有香烟吗?”相逢一笑泯恩仇,一切仅在一句话中

当儿子成为父亲后

最喜欢《他们的儿子》这一篇。作者用了大笔墨来形容父母挤公交车的辛苦,读来很亲切,因为我们每一天就是这样挤着车上班下班的。步入社会后,也体会到了当年父母的艰辛与生活的不容易……

就像着力描写的平庸生活般平庸

余华的文字没有阅读障碍,这通常是职业小说家的一个冒险。你的文字到底是白居易般千锤百炼后老妪幼童皆懂,还是疏于锤炼的懒散状态,这一点,只有挑剔的读者,职业的评论家,同行和自己明白了。至少,在这个短文集里,我没有看到我眼中的“好文字”:“精准”或者其反面“画面感/想象力”。所以对语言,没有想多说的。《我没有自己的名字》仍然是首屈一指的好故事,也几乎是这里唯一的好故事。结构精巧,多重寓意,高潮迭起,打破现实和幻想的界限,疯狂和正常的界限,值得一读再读。原谅我的浅见,一直以为余华写农村题材,这本集子更多是在描写小镇生活,小镇生活中的婚姻生活。几个故事,只有他着力描写的平庸生活般平庸,缺乏他着力塑造的平庸生活中的荒谬感。而这种缺乏,窃以为这些短篇还是没有真正抓到日常生活的荒谬感,只是为了荒谬而荒谬,比如说《我为什么结婚》,《在桥上》,或许他在一开始交代的“这是习作”,可以作为开脱的借口吧。是为了中外交流的慈善组织一月一度的读书会去读的这本书,选它的理由就是“好读”,这本书也有英译本。结果昨天聚会,来的人没有一个看过,遑论交流。或许这才是这个世界大部分阅读,以及大部分社交的真相,society is commonly too cheap,卢梭说着,毕竟还是一个人在瓦尔登湖更好些。

亲切却让人不安的文字

在一个下午把余华的《黄昏里的男孩》看完,下午有点压抑的氛围与这本书所描述的世界很契合,下午忙碌庸常的人们在过着象书中那些人的生活,一切如常。第一次接触余华的短篇小说,感觉是与其他中长篇是不同的,中长篇描绘的是有点超于现实的沉重的生命体验,一个个不一样的生命在不同环境不同时期的状态,而这本短篇小说集却着重体现了小人物的日常生活,以及婚姻家庭中压抑的个体的生活和精神状态,这些人或许就是你,我,他,也或许就是现在的生活,是我们将来要面对的生活。余华说这十二篇作品是他所有中短篇小说中与显示最为接近的作品,可能是令人亲切的,不过也是令人不安的,现实生活给予我们最基本的感受就是亲切同时又让人不安的。亲切又让人不安,这些小人物的思想与行为与我们如此接近,他们的困难与迷惑,就是我们的困难与迷惑,小事中的焦灼与不安贯穿全书,余氏写法让这些短篇小说拥有着穿透人心看透世俗的力量。印象最深的是《阑尾》和《他们的儿子》,笔触随意而深刻,把家庭中父母与儿女中的矛盾体现得淋漓尽致,《阑尾》中最后外科医生父亲埋怨母亲,生了两个儿子,其实就是生了两条没有用的阑尾,平时什么用也没有,到紧要关头就害得他差点丢了命。父辈对子辈的认识从一件看来是有点戏谑的小事中得到深化。《他们的儿子》围绕父母为省钱而挤拥挤的公共汽车,而儿子则舍得把钱花在坐出租车上,父母与儿子的矛盾最终在儿子的一句“我们班很多同学经常坐出租车”得到表面的和解,父母想给儿女好的生活,却没有能力,只能背地里自己吃苦节省来维持孩子表面的风光,很多家庭都这样地生活着,子女似乎永远是父母的债务。另外余华主要还是把目光集中在婚姻中丈夫与妻子的关系上,围城中的矛盾各自不同,又趋于相同。《黄昏里的男孩》在余华所有的作品中并不算著名,不如《活着》与《许三观卖血记》等等,但是却让我们看到余华的另一面,真诚的生活观察家。曾经看《现实一种》为之崩溃,今天看《黄昏里的男孩》同样为之崩溃。

黄昏里的男孩

好像很多人对这篇文章有很多疑问。一开始,虽然小男孩只是偷走孙福的一颗苹果,之后就被孙福各种虐待,包括当中侮辱,折断他的中指,并将他绑起来并要求他说自己是小偷。前文塑造的是一个可怜的小男孩,一个可恨的孙福。但是到后面,笔锋一转,孙福居然有儿子,他的儿子被淹死了,他的妻子跟着剃头匠跑了,作者似乎要让读者从痛恨的心态转出去,变成同情。但,同时也让人疑惑,作为一个父亲,不应该更去爱恋和他儿子一样的儿童吗,不应该无条件地为那个小男孩提供水果吗,为什么无情地置男孩于死地,为什么那时候表现得残忍和没有人道。是否因为他也恨,恨上天偷走他的孩子,剃头匠偷走他的妻子,小男孩作为“小偷”不可避免被孙福痛恨了

我为什么要恋爱

情人节那天我正和王伦有一搭没一搭闲扯的时候,老板打来电话了。我说,你一定要送她玫瑰花。至少要九朵。王伦说,九朵得多少钱啊。我说,至少要一百块吧。王伦说,靠,一星期伙食了。王伦说,还是买一盒巧克力算了。还能吃吃。这时候,老板来电话了。老板在电话中让我去师妹那儿拿点资料。我说,王伦,老板找我有点事,我先出去了。我说,你要是送巧克力的话,说不定你们就吹了。师妹是一个脸蛋还行,胸部也不错的女孩。我24岁的时候还没谈过恋爱,更为要命的是,校园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我已经呆了六年了。在这个六年中的后两年,我的诸多日常生活片断都与这个小我一岁的师妹连接在了一起。当她像一个忘记关的水龙头一样向我喋喋不休地诉说生活琐事时,我就想像,如果和这样一个女孩过一辈子将是一个无比冗长的刑罚。就这样,在那两年里,我一直在充当那个失禁的水龙头下的水缸。我最常能回忆的一个场景是这样的。师妹说,我和刘东又吵架了。这个时候,我的脑袋瞬间就塞满了一大团棉花。我说,你又提分手啦。师妹说,他太过分了。他...在接下的时间里,我把脑袋里的棉花揉了又揉搓了又搓,然后再把棉花扔给师妹。我说,你们还是分手吧。我说,还是不分的好,都五六年了,多不容易啊。师妹说,你到底在说什么啊。我说,你自己看着办吧。在研二下学期行将开始的时候,由于上课不方便,我决定搬到校外去住。在我满校园找电线杆子贴广告招合租的时候接到了王伦的电话。他的简单和朴实让我们的合租协议达成得十分顺利。一直以来,这个和女生说两句话就脸红的“实验室男”的生活都像一部黑白默片。而李小溪让这部电影出现了一些丰富的色彩,同时也发出了一些悦耳的立体声。事实上,自从师妹听从了我的建议,坚决和刘东分手后,我充当水缸的频率就成倍放大了。师妹说,你知道吗,刘东小气得要命。有一次我们一起吃饭...师妹说,你知道吗,刘东很会装。有一次我叫他一起去逛街...师妹说,你知道吗,刘东很粗心。有一次我参加英语培训回来,都很晚了...我说,恩。恩。恩。我说,师妹,你赶快恋爱吧。还没走到十二号楼门口的时候,看楼的阿姨就已经朝我笑了。阿姨说,又找你师妹啊。我说,恩。阿姨说,正好你把这束花带给她。刚才一个小伙子送过来的,他说花里的纸条上写着他的名字。我正准备打电话让你师妹下来取的,你正好顺手带给她吧。我说,好。就这样,我捧着一朵别人送给别人的玫瑰花穿梭在女生宿舍的楼梯间。走到二楼拐角处的时候,我把那个纸条打开看了看。上面写着“你知道我是谁”。我知道你妈的头,我心里想,到底是哪个啊。来到师妹宿舍门口的时候,我仍没想出会是哪个。接下来,我显然能猜得出师妹打开门后的表情。在看到她面部表情及眼神的复杂组合后,我决心把这个迷底推迟揭晓。我说,哈哈,没想到吧。师妹还在那儿发愣,一句话不说。我说,不至于吧,不就一束花嘛。这时师妹说话了,确切来说是两个字,你们...我疑惑了,我们?还有谁?我下意识地扭过头,发现果然是我们:我和王伦。王伦拿着一盒巧克力站在我后面。面对王伦奇怪的表情,我马上意识到这个捉迷藏的游戏应该打住了。我说王伦你误会了,我是来找师妹拿资料的,这花不是我送的。我说,你不信问一下小溪。小溪看着我们一句话不说。显然,她表现出一幅极其无辜的样子。我忽然意识到问小溪是不对的。因为她根本不知道。这时我想起纸条来了,我说,王伦,不信你看纸条。把纸条递给他之后,我意识到纸条起不到什么作用。王伦看了纸条后,说了第一句话,我早就知道。我说,你知道什么啊,你知道是谁啊。王伦说,我知道是你。我说,王伦你误会了。我是她师兄,怎么会是我呢?王伦说,怎么会你是?当初你把小溪介绍给我的时候,我就很疑惑。现在我终于明白了。王伦说,你真无耻。我说,没有的事。王伦说,你们太过分了。我知道这个时候已经没有办法解释了。我也不可能说我不喜欢小溪,小溪也不会爱上我。反正都这样了,就错下去吧。我说,好吧,是我。我说,王伦你丫到底喜欢不喜欢小溪?你丫到底会不会谈恋爱啊?你们谈了也快半年了吧,你从来就不约她看看电影,出去走走什么的,你就知道打打电话,吃吃食堂。你说你好意思吗,约人家女孩子吃饭老往食堂跑,再说你每个月的实验室津贴也有几大百。再说,她喜欢什么你到底知不知道啊?我给你说过几次了,你丫从来都记不住。她喜欢喝百事,你每次买回来的都是可口,她喜欢嚼益达,而你每次买回来的都是绿箭。她过马路时希望你能牵着她的手,你丫从来都是一个人慢吞吞地走在后面。她说最近要减肥,不想吃太多甜食。你说说,今天情人节,你只带一盒巧克力来小溪心里怎么想?我说完了。这时,小溪脸上的表情就进一步的复杂了。听了我的话,她显然有些激动,我注意她脸上开始有些潮红了。我真的不知道为什么我能一口气说出关于小溪那么多的嗜好及细节。那一瞬间,在我脑海里小溪所有婆婆妈妈的场景都遁去无踪了。王伦沉默了许久,最后,终于挤出来几个字,你们谈吧,祝你们幸福。然后就转身走开了。过了许久,小溪终于说了那天下午完整的一句话:我就猜到你会送花来的,还打电话骗我说来拿资料。2005年的情人节,我猜到了王伦和李小溪可能会分手,但是我怎么也猜不到我为什么要恋爱。

充斥着束缚、虚伪和欺骗的婚姻

余华的短篇小说集,收录12篇,都是写日常生活的,比较接地气。12篇中,《空中爆炸》《为什么没有音乐》《我为什么要结婚》《在桥上》《女人的胜利》5篇写到了婚姻,还有《炎热的夏天》写到了男女之情。这些小说里的婚姻和感情都充斥着束缚、虚伪和欺骗,似乎作者对于婚姻是不信任的。其他的,《蹦蹦跳跳的游戏》写了人世无常,《阑尾》写了迷信之害人,《我没有自己的名字》充满了人性的丑恶,《他们的儿子》是关于为人父母的辛酸,《黄昏里的男孩》则是典型的余华式的残酷。上面这些都是负面的,读过之后让人心情沉重。作者的几篇著名的长篇作品给人的感觉也大抵如此。唯一一个有些喜剧色彩的是最后一篇《朋友》,写到了两个男人之间的不打不相识。编辑把唯一有些温情的故事放在最后,让全书不至于沉重到底,许是刻意为之吧。

午后的生活也许真实到让你产生幻觉

好像大多数描写生活的情节都会从午后开始,不管是哪个季节,午后总是给人一种慵懒混沌的感觉。让人觉得无力却又如此真实。我们不愿看到生活的琐碎和平庸,于是我们拼命的说话和行走。可总有一些人会通过文字或画面把真实的生活呈现在我们面前,或残酷,或温情,或无奈。当一切不可避免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只有硬着头皮承认,接受。当众人逼来发的时候,我多么希望来发没有说话;当偷苹果的小孩被发现时,我多么希望孙福会产生怜悯之情;当丈夫关心妻子例假时,我多么希望他是想要小孩。。。。当作者把另一面展现给我们的时候,让我们措手不及的时候,他又开始心疼我们,给我们几颗糖,爱情会有,婚姻也有,亲情也有,他没有残忍到底。这就是生活,他不是童话,不会一味的圆满,也不会一直苦情让你绝望到底。这就好像午后的我们,慵懒迷糊,由于来工作了,未完待续。。。


 黄昏里的男孩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