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小說史

出版社: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1-11
ISBN:9789629960223
作者:夏志清
页数:562页

作者简介

《中国现代小说史》是夏志清的名著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的中文译本。在中国现代小说的研究上,这部小说史可谓划时代的经典之作。作者夏志清论述了中国自五·四运动至1960年代初小说的发展;他更超越政治立场及门户之见,致力于“优美作品之发现和评审”(夏志清语),并深入探求文学的内在道德情操,同时对许多现代小说家作了重新评价。其中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发掘”了不少当时并未受论者注意的作家,如张爱玲和钱锺书。
A History of Modern Chinese Fiction的学术地位历久不衰,至今仍是有关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权威著作。原著英文版初刊于1961年,面世三十多年后,第三版1999年由印第安纳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文翻译本自从于1979年出版后,随即成为港台大专院校中文系师生案头必备的参考书。此中文大学出版社重新印行之版本,乃在1979年香港友联版的基础上,增收王德威教授《重读夏志清教授〈中国现代小说史〉》一文及刘绍铭教授的新序而成。


 中國現代小說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在中国古代,小说一直是为主流文坛所不耻的小道,至清末,经由梁启超氏的大力提倡,始成为一种广泛流传的文体。为小说作史自然也就是更为晚近的事情。因此,鲁迅先生在其开创性的《中国小说史略》的序言中说“中国之小说自来无史;有之,则先见于外国人所作之中国文学史中,而后中国人所做者中亦有之,然其量皆不及全书之什一,故于小说仍不详。” 如今,不仅独立的小说史写作已不再寂寞,即使综合性的文学史中,小说也占有很重要的比例,现当代文学尤其突出。走过了无史可读的时代,如今更让我们困扰的恐怕是无暇分辨优劣了。夏志清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是第一部为现代小说所做的史,由于作者迥异于大陆学者的知识背景和思想立场,往往能发人所未发,在新时期的大陆学界引起重大反响。尽管夏氏之小说史由于反左立场,持论有时未免偏激,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现代小说研究中一部绕不开的作品。这主要得益于他以文学价值为准则的标准和敏锐的艺术感受力。读夏志清的小说史,在具体作品的分析上,往往能感受到古人评点的影子(当然对夏氏影响更为直接的是“新批评”的方法),论者个性鲜明,而不是如在很多通行文学史中看到的中规中矩的调和之论和罗列史料。此种文学史写作方式一方面能给人以自由施展拳脚的空间,另一方面也需要非凡的鉴赏力。以才力写作,常能独出机杼、横生妙笔,但也因此会导致作者话语太明显,而流于偏颇。《中国现代小说史》自发表以来受到的赞誉和非议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当然,受过严格西方学术训练的夏氏,并不是如古人评点任意挥洒性情,行文中可以看到明显而统一的批评标准。夏志清用感时忧愤来概括现代文学的特点。这也是在近代建立民族国家、追求现代化过程中产生的现代文学尤其是小说所秉持的原则。梁启超之最初大力提倡小说,并不是因其认同小说的艺术价值,而是取其唤醒国民的功用,“欲新一国之民,不得不先新一国之小说”。 这种民族国家意识到建国后发展到极端。美国新历史主义学者詹姆森认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小说与第三世界的小说的区别在于:前者把“公与私”、“诗学与政治”、“性欲和潜意识领域与阶级、经济、世俗政治权力的公共世界”明显分裂开来,政治在小说中极不协调;而后者带有“民族寓言”的性质,即使那些讲述个人命运的故事,也“包含第三世界的大众文化和社会受到冲击的寓言”。 以此,他对《狂人日记》进行了详细的民族寓言式的解读。而这种思路一直以来也是我国批评界的主流思路。夏志清先生却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这种特点表示出不满。在结论部分,他直接点明了其文学史写作的立场:“一部文学史,如果要写得有价值,得有其独到之处,不能因政治或宗教的立场而有任何偏差”,他提倡文学批评要“以文学价值为准则”,优秀的作家要能抗拒“拿文学来做宣传和改造社会的诱惑。” 他最为推崇的是“讽刺和人道的写实主义传统”。至于这些标准的来源,诸多评者早已指出,即李维斯的大传统和新批评理论。以此为标准,他作出这样大胆的论断:“中国现代小说家中,大概只有四个人凭着自己特有的性格和对封建道德问题的热情,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他们是张爱玲、张天翼、钱钟书、沈从文”。 而这四位作家在此前文学史中并不是处于主流地位的作家。夏还开辟单章论述作品极少的吴组缃,并把他的成就置于茅盾、张天翼之上,眼光独到可见一斑。即使面对成名作家的成名作品时,他也能发人所未发。他认为鲁迅的《肥皂》是运用讽刺技巧最为成熟的一篇,而《伤逝》、《孤独者》充满感伤的说教,一向被认为其代表作的《阿Q正传》则被夏氏批评为“结构机械,格调近似插科打诨” ;茅盾的《子夜》在技巧上不如《蚀》与《虹》,“作者同情心范围缩小” ,人物被漫画化;巴金的最为成功的作品是《憩园》,而早期的成名作《家》只是青春期写作,充满了温情主义。此种与当时大陆批评界迥异的论断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随处可见。在具体分析方法上,夏氏除运用新批评的文本细读外,还进行了大量的比较批评,行文中外国文学作品信手拈来,充分体现了其西方文学背景的优势。继承五四以来一直秉持的学习西方的理念,夏志清指出,“现代中国小说源于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期的写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的传统。其主要的导师有狄更斯、屠格涅夫、托尔斯泰、莫泊桑、左拉、罗曼罗兰、契诃夫、高尔基以及在十月革命前后,发表过一些作品的二三流作家。” 但他认为,因中国作家过于注重社会国家问题,多关注于这些作家的思想和说教而少对写作技巧的借鉴。且由于中国人无宗教的原罪意识,小说往往缺乏心理开掘的深度。批评夏氏锋芒毕露的反左立场,质疑其在比较批评中的西方本位意识,这些都很容易,但我认为大可不必。因为夏氏为自己确立的批评标准在那里,它是时代的产物,必然要受到时代的制约。他在批评中国的作品因没有宗教信仰而缺乏心理深度的同时,不也同时流露出对西方现代作品中宗教感的消失而不满吗?我认为一部著作的好坏不在于他能否给我们提供圆满的解答,而在于它能否给我们以启发。纵观夏氏之小说史,其主要价值不在爬梳史料,而在以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发掘那些被埋没了的优秀作品。如果说很多通行文学史是从文学史意义来梳理作品的话,那么夏氏之小说史则更注重从作品的艺术价值、经典性角度进行选择,独具选家的眼光。夏氏之小说史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仅从其对大陆重写文学史的重要影响这一点上,它就足称一部绕不开的经典之作。
  •     如果在我的阅读范围内,要拣选一本书以为最具观念冲击的话,夏的《中国现代小说史》无疑会有最优势的地位。夏这本小说史的任务是要剔除意识形态设定的框框,只是从纯粹文学的角度,来重新厘定文学史,是要“濯去旧见,以来新意”。在大陆通行的教科书中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被尊为大师级的现代作家。而在夏书中,夏以为,“中国现代小说家中,大概只有四个人凭着自己特有的性格和对道德问题的热情,创造出一个与众不同的世界。他们是张爱玲、张天翼、钱钟书、沈从文。”而其他的优秀作家,贡献不可埋没,“但他们对中国的看法,对现实素材的汲取,实在是大同小异的。”夏对鲁迅的地位评价无疑是有保留的。而对另一个争议人物郭沫若,“究其实际,他的生涯无非是一代文人的活悲剧,以浪漫主义的反抗始,以屈服于自己参与创立的暴政终。”除了有几首诗以外,其文名所系的创作,实在不过尔尔。在整体上,夏以为中国文学本身不够好,“中国的现代小说不够伟大,它处理人世道德问题比较粗卤,也状不出多少人的精神面貌来。”在对许地山的《玉官》的评价中,夏点明了这种差距所在。这段文字也可作为小说史的中心要义。“大部份现代中国作家把他们的同情只保留给贫困者和被压迫者;他们完全不知道,任何一个人,不管他的阶级与地位如何,都值得我们去同情和了解。这一个缺点说明了中国现代文学在道德意识上的肤浅:由于它只顾及国家的与思想上的问题,它便无暇以慈悲的精神去检讨个人的命运。”而造成这种状况的基础,大概可以从两方面来考量。第一个当然是直接的现实政治的影响。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内忧外患,民不聊生,知识分子圈子内笼罩的是感时忧国的时代精神,醉心各种问题与主义,而较少对人心的探讨。三十年代成立的左翼联盟,背后受着党派的操纵,无疑会多多少少影响内部作家的创作倾向。四十年代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更是规定了文艺的发展方向。而解放后经过胡风冤案以及一系列反右运动,文学已经完全堕落为党的宣传工具。另外从一个更宽广的视角着眼,宗教的态度不可以不注意。夏以为,西方作家普遍地带有一种宗教感,在他们看来人生之谜,仅凭人的一己之力,是猜不破的。而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弥漫的却是相对乐观的情绪,普遍信奉的是内在的超越,在中国的现代作家里,经常看到的是于对社会问题开出的各种处方,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就是这样的演进套路。所以在结论里,夏直言,“现代中国文学的肤浅,归根究底说来,实由于其对‘原罪’之说,或者阐释罪恶的其它宗教论说,不感兴趣,无意认识。”这跟张灏在《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有关宗教传统与政制展开的理路是一致的。再絮絮叨叨几句,也算是推荐本书。我们习惯的语文考试经常会有给定一段文字,要求归纳其作者寓意的考题。题目虽然是主观题,但是答案言之成理往往还是不够的,必须稍稍接近出题者给出的所谓标准答案。我实在很怀疑,原作者很多已不在人世,出题者又是如何套到标准答案的。很多时候我们这些学生并不是努力同情地去理解原作者,而是要去揣摩迎合出题者的意图。本来最能培养一个学生对真善美印象的语文及兼带的文学就这样变了味。我们竭力要向一个虚无缥缈抽象的标准框框靠拢,而恰恰忘了幸福生活的首要任务,就是了解你自己,而这个任务原本是教育要协助完成的,现在它却在设置重重障碍。所以不仅是文学研究者,文学爱好者应该翻翻这本书。就是你我一样只是对自身成长轨迹感兴趣的人,想看看历史加予我们的种种扭曲的滑稽的误会,也会发现这本书不可估量之价值,会心之余,你一定会大呼“原来如此”。
  •     夏教授当然是有偏见的,但是如果这句话“一个批评家如果没有偏见就等于没有文学上的趣味”还有一定道理,那么我觉得正是因为“有偏见”才有见地。整书读完会觉得某些偶像已经走下神坛了。比如说鲁迅,就文学成就和文采而言,的确是同时代的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但他也不是那样的神乎其技,他的狂傲和情绪有时候是比文学本身要多。夏认为“鲁迅的杂文非常有娱乐性,但是他基本的观点不多——即使是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杂文给人的总印象是搬弄是非、啰啰嗦嗦”——这样的一个评价,如果我不说是鲁迅,也许某些人就会把当下的某些80后作家对号入座了吧?可是鲁迅对文学的态度是非常令人激赏的,他在黄埔军校的演讲中说利用文学宣传革命不是好的文艺作品。好的文艺作品“向来多是不受别人命令,不顾厉害,自然而然地从心中流露的东西”,鲁迅对待文学的态度是严谨,认真,用心的,令人肃然起敬。写到矛盾,虽然我觉得他文采不咋的,但是在那个风起云涌的时代,矛盾说:一个作家应忠于他自己所见的现实,这是不可剥夺的权利,而且文学作品里任务的思想和感情状况,绝对不能和作者的思想和感情混为一谈。这一点是难能可贵。谈到冰心,小学就觉得她的文章太肉麻,太敏感,那么多爱,那么多日月星辰要歌颂,这种近乎神经质的感伤式说教实在不适。郭沫若,无语。郁达夫,阴郁。胡风,肃然起敬。沈从文,田园牧歌。张爱玲,人情练达,笔锋老辣,观察精当,不过感觉夏有点过誉她了。钱钟书,我始终认为他的文字近代以来是最绝妙的,夏的评价也很高。此书实在是文学批评类的杰作。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现代文学史开山之作
  •     新文化运动是要干掉古典主义的现代主义,一中国不开眼的二逼土鳖在美国用莎士比亚的文学标准妄议五四之后的新文学,就如同一美国不开眼的二逼非要在中国用汤显祖批判意大利未来主义一样。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算客气的,换意大利未来主义早就高喊直接拿炸药炸你丫儿的了。
  •     读过一次复旦大学出版社版本,后读了香港中文大学这版,确实是开创一个时代的书
  •     似乎有据政治立场判高低。
  •     感时忧国的老爷爷
  •     书是好书,只是立场决定观点未免也太明显,所以全书不如改名小说评论更合适,也省了从序言开始就各种自我洗白了,根本没必要啊~
  •     说什么中国的古诗太短,不能完全反映作者的思想,我去!谁让你光读绝句和律诗了?
  •     一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也不过时,尽管略显偏颇。
  •     高中和大学读过一些现代文学作品,极少有能提起兴趣的;夏志清先生洋洋洒洒而又开阔深刻犀利独到的论述,印证了我当初的审美直觉,尤其是对张爱玲的论述,简直感觉像是找到了知音。
  •     顺着时间看过来才发现,一些作家当初都是人云亦云的,只会听随着周围的环境,不独立,也做不出自己。当时代的浪潮过后,当年那些敢于做自己的作家,张爱玲,沈从文,钱钟书...不听主旋律,而听艺术良心,只凭自己对人性真实的洞见,悲剧命运与性格的关系,还有对道德的理解与同情去写作,才真正超越了时代,投射到现在和更远的将来,历久弥新,读起来,让人依然心存戚戚焉。卓越定当如此。而不是那些拿阶级当口号的文学或者只会简单的、傻乎乎的写些浅薄的、说教的文字。迎合了一时,文学成了大环境利用的工具,而不是作为一个目的本身对待,所以流行文学,时间一过,销声匿迹。今天到书店,仍然见到张爱玲书里那些男女苍凉的命运,沈从文的湘西牧歌,还有鼎鼎大名的《围城》。
  •     角度
  •     看完心情很复杂,算是另一种角度吧
  •     看某些评论,如果仅仅是看到书中反共反左倾的一面,那我觉得读这本书也没有什么必要。在大陆很少能见到这样对政治如此深恶痛绝,对自然的张力与美如此推崇的文学评论。对于听惯了一个声音的我们,此书为我们展开了文学评论的全新世界。
  •     还好能看香港出版的,不然肯定又要看个阉割了的。很敢说很敢想,没有萧红甚是可惜。
  •     作者只在国外接触了有限的一些中国作家的作品而写出。并不能客观的评价,对左派作家全是贬义,而象周作人这样即使用国民党观点看也是汉奸的人,用语却是在华北傀儡政权出任教育部长。只是因为作者的反共立场而被一些炒的很高的一本书。
  •     对沈等人做了更深入、客观,较全面的评价。
  •     另,复旦版附录回应普实克一文可一并读。http://tieba.baidu.com/p/4154470773
  •     最好的中国现代小说史
  •     个人思想色彩太浓了
  •     反共學者寫的中國現代小說史是有些新東西和獨到觀點值得參考。讀完覺得中國的現代文學還是比較貧瘠,多種嘗試,可是看不到重大突破。加上政治打壓,中國到現在還是沒有一流的作家。張愛玲,錢鍾書,巴金,老舍,沈從文,值得去再讀讀。
  •     如今来看,此书发掘了一批现代文学史上曾经被忽略的优秀作家,如沈从文、张天翼、吴组缃、张爱玲、钱钟书等,对另外一批公认的作家重新做了评判。成就也就仅限于此了,很多问题触及到了皮毛,却并不能深入其中,一是材料占有的问题,一是作者一贯的反共立场。
  •     可以说极为优秀的一本书,如果说要给大一的自己推荐书必然有这本,可以我已经老了。对中国现代小说开辟一个视角和时代的书,近年的张爱玲热更是开始验证此书的一个个观点。
  •     神作。应该把自己洗干净跪着读。必须要买纸质本。
  •     好像是从比文作业之郁达夫开始断断续续看的
  •     逢共必反、注重道德困境和人性发掘、偏好宗教元素、立足于西方文学评价体系:另一种立场下的文学史。
  •     尚没看完,已很喜欢
  •     完全是胡说八道!他喜欢的张爱玲就吹成从古到今最伟大的作家,金锁记是从古到今最伟大的中篇小说。他痛恨的鲁迅就贬成他不配成为小说家、他非常自以为是、他没资格和谁谁并列、他不过是中共的产物巴拉巴拉的。这该死的夏老头子脑子有问题吧,本身人品很烂。
  •     夏院士的理论水平一直停留在新批评那个时代,擅自以为他专攻西学就好了,没必要跨界来做汉学,中国作家他又瞧不上。
  •     夏志清對華語文壇的貢獻,主要在於將華語小說推向世界文壇,以及挖掘了諸如沈從文,張愛玲,錢鍾書等優秀作家。這本書的確有很鮮明的個人偏好,但不乏為一本優秀的文學理論著作。
  •     这本书我想背出来…
  •     有才华,但也任性。
  •     对鲁迅和老舍评价过低,对张天翼与师陀又过分重视。
  •     口味雷同。读《儿童时代》的年纪,张天翼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钱锺书,沈从文,林语堂,汪曾祺,张爱玲,鲁迅自不必说了。对凌淑华很好奇,会找来读。
  •     尽管不免掺杂私货,在大部分篇幅中夏志清先生还是以其犀利幽默的笔触恳切地对作家作品做出了评价。沈从文钱钟书张爱玲张天翼的伯乐呢。然后,我还没了解过新批评的文本细读法,在此书中可窥知一二。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受益匪浅。
  •     为了写论文重读。作为批评家,夏是有洞见的,很多评论一针见血。但是意识形态先行,眼光未免狭窄,很多地方反共心之切,甚至让人莞尔。对具体作品的点评很多也只与欧美小说家的作品做简单攀附对比,今天读来失之疏浅。
  •     历史就在身边,不少故事看转述就很动人,然而很快就会埋藏在阿赖耶识的深渊之中。对张爱玲路人转好感。
  •     PDF。作家头像封面版。间隔很久方读完,但作为一本“学术”书,并非不好读,尽管哥也未必能读出个所以然。真正难读的部分在“批胡风”。一个“感时忧国”,提纲挈领,辅以艺术上的修行。不过真是给老外写的书,拿来比拟的很多西人例子,太生冷。除了张爱玲略熟悉,诸大家都没正经读过,且夏志清所推重的张爱玲两部长篇,也兴趣缺缺。看了《玉官》的介绍,许地山完全不想拿起,感谢夏教授。终于读到讲姜贵,哥境界较低端,想不到《重阳》竟是这样的《重阳》;洪桐叶和柳少樵之间基情描写写到什么程度,哥最操心,但也是白操心,况且夏教授对此一点也不操心。发现时间交给《三家巷》,“长得很俊的傻孩子”,谁会不喜欢?
  •     很多观点都是不错的,只是不很喜欢其中对老舍的评价。不过我决定重读围城了。
  •     1.了解到的政治與文藝變遷歷史,至少可以彌補一些教育殘缺 2. 認識到審美與大眾趣味的差別;另外在社會變革之時代並非一心一計就能改變國民大方向,故而其所闡述者只能說是一般治世之時的審美趣味。 3. 文藝之公用在於開啟民智,然而大眾只會相信極致和美好,精英才會可能被開啟和去欣賞。這種矛盾需要在小心求證之漸變中才能一點點獲得;這也就解釋了當時時代所需要的實用社會寫實和諷刺風格的必然性 4. 藝術欣賞應該客觀,不是一廂情願之臆想,這是一個文人的良心。 5.被推薦到的是 張天翼、師陀、吳、還有蕭紅,對沈從文和巴金之嘗試與探索精神所感動。
  •     两次了,阅读感受都不怎么样·········
  •     虽稍有瑕疵,但夏先生的文学评论功力和视域之深透实在让人赞叹,大部分内容本着文学标准力图评价之公允也实为难得,对沈从文和张爱玲的评论更是字字珠玑,力透纸背,相对而言附录中对姜贵的评论就有失水准了。受益匪浅。
  •     1979版的台版,夏志清写小说史有趣,犀利。经典之作。“大体上来讲,鲁迅为其时代所摆布,而不能算是他那个时代的尊师和讽刺家。”非常客观理性,鲁迅加入左联的时候,我就知道一个优秀的讽刺小说家开始消失了。另外,看了未删节版终于知道为什么大陆出版要阉割了哈哈哈哈
  •     2017.02.09读毕,视野开阔,立场坚定。
  •     体例不错,着重时代群像,一个人不一气写完,而在他的时代见整体。对巴金老舍真的是黑的彻底,给俩枣吃反过来再黑一波。对共党的极端嘲弄也很得我胃口,在后世看来黑得还不够。唯一的缺憾可能就是夏公可以公允评价茅盾、张天翼,而对迅翁小说有太多偏见。孔乙己伤逝铸剑你都不吹一吹还谈啥大先生啊。
  •     如此忠于小说本身:以小说窥史,以史论小说,围绕的始终是小说的创作与本身的价值。没有理论负担的文论,第一次觉得文论这么好看!
  •     拿人手短吃人嘴软
  •     最大收获就是张天翼和师陀吧。写文学评论肯定不讨好,何况言辞还挺激烈的。
  •     去火清毒,正本清源。
  •     前半部评的挺好,甚至鲁迅的一部分也评得到位,但是从对张爱玲的吹捧开始就看不下去了啊……
  •     Obsession with China.爱你这句爱到骨子里。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