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中尉的女人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12
ISBN:9787532728466
作者:[英] 约翰·福尔斯
页数:501页

作者简介

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1867年的英国。富家子弟、化石学业余爱好者查尔斯·斯密森在小镇莱姆会见已经与他订婚的欧内斯蒂娜·弗里曼小姐,在海边,他遇见被人们称为“法国中尉的女人”的萨拉·伍德拉夫。据说这个女子“很堕落”,然而她身上那种极富女性魅力的特殊气质使查尔斯倾倒;他热烈追求萨拉,导致他与欧内斯蒂娜·弗里曼的婚约被解除……
约翰·福尔斯在小说中批评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发展不平衡、科技进步没有造福于大多数人民等种种弊端,尤其猛烈抨击了当时社会道德意识上的守旧和虚伪,人们没有自由,相互之间缺乏理解,因此这部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小说在创作手法上有两大特点引人注目:一是在叙述过程中作者插入各种议论;二是作者为故事设计了三个不同的结尾,他认为这样更接近生活的真实。

内容概要

约翰·福尔斯(John Fowles, 1926-2005),英国小说家,毕业于牛津大学,曾当过教师,后来成为专业作家。他的作品以思想深刻和手法创新而著称。


 法国中尉的女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底线,就是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吧。一个女人,一个被社会唾弃、被人们看成荡妇、随时都会饿死或是病死的女人,她有底线吗?她可以有底线吗?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一个小镇上,一个披着长长斗篷的神秘女人,每天都出现在海堤上,眺望大海,不管是风吹雨打,还是惊涛骇浪。那个时代,深锁深闺,足不出户,才是本分的女人。这个女人叫莎拉,但当地的人都叫她“法国中尉的女人”,原因是曾经有个法国中尉在海上遇到意外受伤,曾在她家住过、养伤。后来法国人伤好后搬至旅馆住,人们也都看见莎拉到旅馆跟他幽会。再后来法国人离开了,莎拉就老到海堤上眺望大海。于是大家都认定莎拉是被法国人玩弄后抛弃了,但她还是对他念念不忘。所以大家都认为她是个不知羞耻的荡妇,居然那么明目张胆地彰显着自己那段不光彩的恋情。年轻的绅士查尔斯来到小镇上,很快,他就被气质独特的莎拉所吸引,并且深爱上了莎拉。两人接触后他才发现,莎拉并不是人们所说荡妇,她还是个处女,她早就看出了法国人不是一个值得她爱的人。她所向往的,只是法国中尉曾经向她描述的外面精彩的世界。奇怪的是,她并不想向人们证明自己的清白,不肯出卖自己的尊严来换取世俗的尊重,宁愿用一个轻蔑的称呼来表达她对这个压抑的社会的不满。莎拉的遗世独立,深深地吸引了查尔斯,他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她:资助她离开小镇、撕毁自己的婚约。而这一切,使得他名誉扫地。但他所做的这一切,并没有换来莎拉的百依百顺,很快,莎拉失踪了。离开了查尔斯的资助,莎拉会沦落吧?她怎么谋生?去做妓女?去做工厂苦工?这些都是当时所有年轻女性的选择。但一如以前,这一切,仅仅是人们和查尔斯的猜想而已。当查尔斯再找到莎拉时,发现她已经在一富有的家庭里当家庭教师,自食其力,并且发挥着自己的绘画天分。接着下来,莎拉的结局该如何?她会跟不顾一切爱着她的查尔斯结婚吗?会从此为人妇、为人母吗?还是会继续过着独立自由的生活?……莎拉的一切还是跟谜一样,任人猜测。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莎拉还是自己的主人,谁都不能左右她的命运,哪怕是深爱着她的男人。因为片尾处萨拉说了:“我现在才找到自己的生命,寻获自由。”“任何一种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自己。”小说原作者约翰-福尔斯把马克思的这句名言作为扉页题记。 而这,也正是这部作品的灵魂吧。不为生活而失去自己的女人不多,不为爱情失而去自己的女人更少。这也使得《法国中尉的女人》这部作品比《简爱》更具独特的魅力。
  •     不会再使用什么更好的文字来评论了呀,因为楼上两位说的已经很好了。它的深刻需要用心去领悟,而非语言的性质去表述。
  •     据说,这本著名小说的最迷人之处在于从20世纪的高度来观照19世纪的社会和人,对维多利亚时代进行了有趣的戏拟。可惜,通读全篇,这也正是使我微微生厌的地方。作者跳出隐匿的幕后,走到读者的身边,喋喋不休地发表自己的议论,这对我而言,是无法顺畅阅读的最大障碍。我习惯阅读结构简单不需大量思考的小说,比如维多利亚时代的小说,而不是这样的戏拟。从文学史上读到小说的简介,大概是:小镇上有一堕落的女人,是法国中尉遗弃的情妇。伦敦来的贵族青年查尔斯出于人道主义和好奇,想帮助她走出困境,在这过程中为之倾倒,不惜毁弃原先的婚约,欲与她厮守。不料女人悄悄离开,在随后几年的寻找中,查尔斯渐渐得知,一切都是这女人的暗中操纵,包括他的“一见钟情”和“法国中尉”。女人在故事的结尾已成为独立自由的女艺术家。我为这简介着迷。以后每次在书店或是图书馆,都有意寻找这本书。但是最终的阅读并没有带给我预期的愉悦。查尔斯是个有钱又有闲的贵族青年,但是按照19世纪的标准和他在该书前200页表现的性格,他是绝不会弃绅士地位和充满财富的婚约于不顾,去和一个名声败坏的且不那么漂亮的女人私奔,但结果是,他的确这样做了。这是令我不解的地方。他究竟爱她什么?她在码头荒凉地眺望寂寥的大海,风涨满了衣裳。这样浓郁的神秘感的确与当时上层社会精致病态的仕女迥然不同,那么,是这种与时代格格不入的特性吸引了他?使他最终踏上千里寻人不怨不悔的路途?或者,她的眼泪和若即若离对男性有着天然地吸引?我很难接受他莫名其妙地变成了痴情汉,更有趣的是到最后也无法说服莎拉成为Mrs斯密森,而且意外地发现自己不过是莎拉亲手创造的一件“不纯净的艺术品”,这样的发现实在讽刺,这也意味着他这几年天涯海角的奔波和日夜孤独憔悴都是多余的,对于一个曾经有钱有未婚妻的青年贵族来说,真是挫败。莎拉则让人无论如何也喜欢不起来。从查尔斯的视角来看,她满身神秘而浪漫的气息,使他萌生了保护欲并进而发展成了不可自拔的迷恋。然而从读者视角(尤其是预先知道故事梗概的读者)来看,她只是一个富有心计的普通家庭女教师。从某种程度说来,她和夏泼有着惊人的相似,除了卑微出身,她的眼泪及艰难处境和夏泼的无赖习气都同样是满腹心计的外化。当然,夏泼的成效更明显,征服了上至王公爵爷下至贩夫走卒的各个阶层人物;而莎拉自始至终都在征服同一个人。至于目的,夏泼很明显是为了摆脱下层挤入上流社会,那么,莎拉的目的是什么?究竟是要骗取查尔斯的爱情,还是想要戏弄他进而达到报复整个社会的目的?或者,单纯地在自虐?然而,换一个角度来说,处在她那样的位置,我们未必有能力做得比她更好。出身低微,这是压在她身上的永远大石。假如她没有受过教育也就算了,那就一辈子也能平平和和地过去了。可惜她不仅受过教育,平日还酷爱小说和诗歌。(照今天的话来说,是典型的文艺女青年。但是19世纪没有豆瓣,她作为仅有的文艺女青年,无法和身边的任何女仆或是管家分享自己的心事。)她自知是一个“出生后将来要作农夫的妻子但后来又受过一定程度教育”的女人,“生来就向往和追求智慧、美与学识”。但是教育无法改变贫困而低下的处境,教育使她了解上流社会,却悲哀地无法享有。她满心沉醉在奥斯丁和司各特的文学世界里,一旦合上书,眼前依旧是下层社会。这样的处境使她不自觉地蔑视身边人群的庸俗无知,但同时,她无法为上流社会所承认接纳——不管她的行为举止多么优雅,学识见闻如何高于上层人。这种尴尬窘迫又不甘,不管是莎拉、简爱,还是更早以前的于连、裘德,都在痛苦地煎熬。她并非没有选择,她也有富裕的农场主求婚者,能解救她出下层庸俗的泥潭,但心里始终有更高更智慧的追求,是以无法停下来接受这样的馈赠;于是她在耻辱面前,极好地利用了这种时代和社会加诸其身的“荡妇”谴责,以柔弱无助的处境向“来自伦敦开明又有学识的”查尔斯伸出了求援的手;接着又使用了“欲擒故纵”“苦肉计”等方法,成功地使查尔斯深深爱上了她。并从穷人家的牛棚走进了艺术家的沙龙,大功告成。她虽然没有得到简爱的幸福,但也没有落到包法利的不幸地步,对于今天的众多文艺女青年来说,也算光明而美好的范例。本不该用这种刻薄的笔调来写她,奈何压制不了先入为主的偏见,也许是不喜欢她轻易地戏弄了男主角。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也就是结局让这部小说不致沦为二流作品。
  •     看完电影阅读书本就容易的多。开放式结尾写作是一个里程碑。打破维多利亚时代的传统写作。
  •     喜欢作者夹杂在书里的各种吐槽,对于谜一样的萨拉,还是选最后一个结局吧。扣掉一星,因为略感罗嗦~
  •     旧小说的腔调,新小说的表达。讨论的是自由的主题,作为核心的女主,性格和思想没怎么看懂。这算是从内到外的先锋。
  •     一本让人每次读来都开启另一次自省的佳作
  •     结构精妙!开始可能感觉类似于简奥斯汀或者简爱,然而女主非常复杂
  •     
  •     喜欢萨拉那份对于“堕落”的痴迷
  •     战后英国小说
  •     一直忘不了那个凝视大海、形单影只的女人。
  •     对于三个结尾的设置都不太喜欢,但是这种新奇的写作模式确实为后现代小说创作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
  •     为戏中戏改编手法点四星。
  •     补记
  •     杰作。
  •     在写法上真是杰出。
  •     讲了一种奇怪又难以言明的感情,这比大多数爱情片都细腻真实的多
  •     小时候看的书,不记得情节啦,只是真的很喜欢这个书名
  •     只能说凑合吧,写作手法有些新意,但女主角也是 No Zuo No Die的。男主角被害的好惨啊
  •     在名著系列中实属平庸,印象不深。
  •     旧瓶新酒还是新瓶旧酒呢,戏拟维多利亚小说,英国人搞反讽都这么不温不火的,喂。”元小说“并不是个新鲜玩意儿啊~结构方面完全没有惊喜感啊0-0
  •     不好看!!相比之下电影拍得好!“约翰·福尔斯在小说中批评了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社会的发展不平衡、科技进步没有造福于大多数人民等种种弊端,尤其猛烈抨击了当时社会道德意识上的守旧和虚伪,因此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小说的要点是好好讲故事!!!故事都讲不好抨击这个抨击那个,还什么深刻社会意义,你怎么不去当时事评论员???“小说在创作手法上有两大特点引人注目:一是在叙述过程中作者插入各种议论;二是作者为故事设计了三个不同的结尾,他认为这样更接近生活的真实。”神经病!!!你丫选择困难症是吧三个结尾?自己选不出来就一股脑儿全扔给读者?你好好刻画一下人物形象把情节写完整一点会死啊?搞到最后我都不知道你要表达个什么玩意儿!女主人公前前后后那莫名其妙的行为到底几个意思啊?
  •     萨拉的所作所为到底是出于对查尔斯的爱情还是对这俗世的嘲弄和挑衅呢
  •     一见钟情的暴风雨搬的激情,没落贵族最后的骄傲,作者强行给主人公一个按部就班回头是岸的结局,却反被挣脱……真是奇妙的故事
  •     第十三章是神作!
  •     吸引人的故事。前面做了足够铺垫中部以后才徐徐展开。可是最终不明白她为何做出那样的选择
  •     小的时候,看电影看文学作品,每每遇到相爱却不愿在一起的情节,我都会骂一声傻逼。后来才明白,原来这世上除了爱情,还有更崇高的东西值得我们追寻
  •     仔细读读,那个时候的人写得东西还是挺经典的,但是真的要认真的挖掘才行。
  •     一个drama queen矫情绿茶碧池如何勾引已婚游手好闲下层乡村贵族贱男的故事,扯什么高尚灵魂。
  •     元小说。
  •     唉,对于精神世界远比物质生活丰富的低阶层的女子,命运待她多尴尬!
  •     女权主义表征下的纯粹男性叙事:暗恋萨拉是因为其“妓女”身份,毕竟她是“法国中尉的女人”,偷偷干点什么也无妨,反正她的肮脏不是我造成的;萨拉的处女身份暴露后,查尔斯的痴情不过是占有欲,仿佛占有一个处女就要终身为伴,今夜过后你永远得是我的女人。
  •     给三颗星纯属仁慈。 讨厌莎拉。
  •     萨拉仿佛是作者安排在维多利亚背景之下的一颗现代子弹。简直就是福柯思想的文学诠释。
  •     三结局,曾惊艳
  •     早年的盗版书,印刷质量很差,纸很薄,但好在没有错别字,并不影响阅读感受。现在的中国与那时的英国颇有异曲同工之妙,总有着似曾相识的亲切。很喜欢福尔斯夹叙夹议的风格。
  •     终于看完啦!对比电影完整了很多很多,特别是维多利亚时期的背景和人物的心理。作者文笔不错,铺垫得也足够多。最有特色的是有一种书里的人物有自己的思考,能自己做决定进而采取行动,而不是作者永远上帝视角,所以有了三个结局,蛮有意思的!因为大家有一起讨论过这本书,所以能get到作者在很多细节想表达的东西,的确是本值得深挖的书,真的是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     好看。
  •     很经典的一本书,忘不掉那个楚楚可怜的女人,也无法忘怀这个男主,当时的社会背景真的让人触目惊心,其实内心很欣赏那个 法国中尉的女人
  •     多糟糕的故事,多高明的小说啊~
  •     请让我死在你的眼神里
  •     电影更具魅力
  •     福尔斯完败福楼拜
  •     有趣的对比:《包法利夫人》讲了一个文艺女青年无法认清现实、耽于幻想,最终殒命的故事;而《法国中尉的女人》讲了一个聪明女人认清现实本质、“把玩”人心,最终彻底掌控自己生活的故事。
  •     三个结局
  •     对萨拉,既有看到自己影子的怜悯,又有站在道德高地的厌烦,还有对其旺盛自我意识的嫉妒……唉
  •     一部小三成功挤掉原配,让男主为其倾倒一生还得不到她的励志元小说么?于是白玫瑰依然是床前明月光,红玫瑰依然扎手……
  •     中间哲学性话题讨论有些看不到 内涵不够(哭)
  •     查尔市和萨拉谁指引谁呢
  •     就是突然想起来,觉得这个女主角是我见过最神经病的女主角之一吧
  •     此女有点神叨叨。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