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第一辑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7
ISBN:9787537829014
作者:司马光 撰,柏杨 译

作者简介

《资治通鉴》是一部浓缩了中国古代政治动作、权力游戏的历史巨著,是古代帝王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的必读史书。
柏杨耗时十年(1983-1993)将《资治通鉴》译写成现代语言,亲手增绘地图,并注入自己的历史观点,谈论历史成败因果。
该系列图书做了大量修订,一方面对原书的人名、地名进行了全面校订,改正了大量疏漏与差错,另一方面对不适合内地读者阅读习惯和现代汉语规范的语词、叙说方式做了相应变通。另外,历史地图、图表均参照《中国历史地图集》及最新研究成果重新绘制而成。

书籍目录

1
《战国时代》
352页
记载年份:前403年-前291年。
2
《吞并六国》
304页
记载年份:前290年-前211年。
3
《楚汉相争》
240页
记载年份:前210年-前201年。
4
《匈奴崛起》
288页
记载年份:前200年-前161年。
5
《黄老之治》
240页
记载年份:前160年-前121年。
6
《开疆拓土》
272页
记载年份:前120年-前91年。
7
《宫廷斗争》
288页
记载年份:前90年-前61年。
8
《万里诛杀》
320页
记载年份:前60年-前21年。

内容概要

柏杨,台湾著名作家、人文大师,1920年生于河南,1949年去台湾,1951年开始创作;一生传奇经历,一世著述颇丰。代表作品:《柏杨版资治通鉴》、《丑陋的中国人》、《中国人史纲》、《酱缸,千年难醒的噩梦》等。

章节摘录

  第一辑:秦风汉雨  (一).战国时代 吞并六国  战国时代(前403-前291年)  《资治通鉴》起于纪元前五世纪九○年代的前四○三年,止于纪元后十世纪五○年代的九五九年,共记载一千三百六十二年史迹。  在本(前五)世纪中,只有三年篇幅,但却发生晋国被赵、魏、韩三大家族瓜分的大事。司马光先生认为那是一个巨变,《资治通鉴》即从该年开始。  吞并六国(前290-前211年)  这里包括80年,战国时代在本册结束,秦王朝也在本册结束时统一了当时的世界。六国自相残杀,宁死也不团结的史迹,使人震动。  (二).楚汉相争 匈奴崛起  楚汉相争(前210-前201年)  本册恰恰包括公元前三世纪九○年代的整整十年,在这十年中,战火烧到全国每个角落。有史以来,中国人还从没有遭受过这么大的灾难。一个接一个使人目瞪口呆的大事接连发生。  中国历史上最短的一次改朝换代式的战乱,十年之间,即行结束。以后,中国人就再没有这种好运,每次改朝换代,杀戮惨剧,都会超过十年。  匈奴崛起 (前200-前161年)  似乎是上帝注定的,每一个强大的国家,都会有一个同样强大的敌人。中国也不能例外,西汉时中国的敌人是匈奴,唐朝时是突厥跟吐蕃,宋朝时是辽国和金国,明朝时是女真,清朝时中国的敌人犹如倾盆大雨,更不得了:英法美德俄日,以及小如绿豆的比利时、荷兰。  然而,比“匈奴崛起”更重要的一件事,也同时发生,那就是儒家思想定于一尊。无论什么思想,只要定于一尊,不准批判,灾难就无穷无尽。留意以后史迹发展,就可看出这种毒素,在中国人身上,逐渐发作。  (三).黄老之治 开疆拓土  黄老之治(前160-前121年)  资治通鉴在进入西汉王朝后,开始出现一种烦人的现象,那就是:不断刊出当事人的奏章,诸如“上书”、“对策”之类,长篇累牍。当时社会的和政治的形态,以及人民的痛苦——时代的整个横断面,都在这些文件上历历呈现,像董仲舒先生五千余字的“对策”,竟使中国人的思想,被统一两千余年。  开疆拓土(前120-前91年)  因为西汉的强大,所以也就在公元前二世纪时,中国人开始被称为“汉民”、“汉人”。  在通鉴上,可看出中国人为开疆拓土付出的代价,同时也可看出中国跟罗马帝国许多不同之点。其中之一是,中国人的凝固力,比较强。所以罗马帝国瓦解后,不能全,而中国虽经过“大分裂时代”和“小分裂时代”,却始终完整如初。  (四).宫廷斗争 万里诛杀  宫廷斗争(前90-前61年)  古今中外,有宫廷就有宫廷斗争,但西方的宫廷斗争,没有中国宫廷斗争来得残酷。  发生在公元前一世纪初期的西汉王朝的宫廷剧变,属于另一类型,是宫廷跟政府之间的“夺权斗争”,一个皇帝(刘贺)被罢黜,一个大臣(霍光)家族全部被屠杀。  万里诛杀(前60-前21年)  中国进入公元前一世纪四○年代之后,强敌全被征服,不再向外发展。像一个已经饱食,但却搏斗得筋疲力尽的巨兽,回归洞穴,舐伤休养。盖世英雄陈汤击斩匈奴郅支单于时,指出:“胆敢冒犯强大中国的,距离再远,也要诛杀!”豪气上干霄汉。千年之下,我们仍听到这个声音,为之热血沸腾。  第二辑:后汉兴亡  (一).昏君辈出 王莽篡夺  昏君辈出 (前20-前1年)  本册已叙述到汉王朝的末年。在专制封建时代,政府好像猴儿,当权派好像玩猴戏的。创业君王对猴儿百般珍惜,喂它、养它、爱它,为了它不惜杀人千万。  谋杀汉王朝死刑的凶手,最初是十一任帝刘奭,磨刀霍霍。接着是十二任帝刘骜,万刀齐下。最后一位是十三任帝刘欣先生,投出铁矛,直刺心窝,神仙都不能救。  王莽篡夺(公元1-23年)  王莽用和平手段取得汉王朝政权,可惜的是,王莽在正常的官场操作中,是第一把好手。一旦掌握专制大权,便没有能力运转。他到死都不了解,或拒绝了解失败的真正原因。  而且,它还带给儒家学派一种难堪,以致迫使儒家学派的一些知识分子们,必须用一种一提起他就得咬牙切齿的表态,来保护自己的饭碗。  (二).全国混战 马援之死  全国混战 (24-34年)  改朝换代型战事,是中国五千年历史中特有产物。一个王朝覆灭,或任何一个政府崩溃,野心家们风起云涌,就像一群疯狗一样,抢夺那块政权骨头。在激烈的抢骨厮杀中,每个野心家的口号,千篇一律是:“为了人民!”结果千篇一律的,都是为了野心家。人民悲哀的发现,自己不过是棋子。  马援之死 (35-79年)  中国历代元首懂得官场的人多,懂得政治的人少。有政治艺术修养的,更屈指可数。仅就不杀亲密战友这一点,我们真不明白,以后的一些君王,为什么不能以刘秀作为榜样?再一次证明,历史的教训在政治运作中,功用甚微。就连刘秀先生自己,也把不稳舵,不久就又任命马援先生南征交趾(越南北),结果被小报告挑拨得天翻地覆,虽然没有大开杀戒,但破坏了他的初衷。  (三).燕然勒石 跋扈将军  燕然勒石(80-119年)  东汉王朝的“燕然勒石”战役,北匈奴已残破不堪,东汉中央政府虽开始腐烂,但武装部队的战斗力,仍然保持。——政治腐败都是先从中央政府开始,军队最后才受到影响,一旦病毒侵入军队,腐败就到了谷底。  但是,燕然勒石,仍是中国战争史上最重要的一页,它的影响,三百年后在欧洲发作,引起罗马帝国瓦解。罗马帝国从不知道燕然山,更从不知道窦宪,但这两个名字却给他们带来改变历史的灾难。  跋扈将军 (120-159年)  两汉王朝皇后娘家——“外戚”,出现政治舞台,好像一个简陋而又单调的走马灯;演员有变化,剧情无变化。四十年中,邓皇后娘家人在血腥中结束;阎皇后娘家人欢呼登场,也在血腥中结束;梁皇后娘家人欢呼登场,也在血腥中结束。  本册末年,另一位邓皇后娘家人欢呼登场,将在下一册血腥中结束。  “跋扈将军”不过是一个代表性角色,梁冀固是跋扈将军,但又哪一位皇后家族,不是跋扈将军?  (四).黄巾民变 东汉瓦解  黄巾民变 (160-189年)  任何一个王朝或一个政权的覆亡,都覆亡于高阶层的先行腐败。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每一个王朝或政权,全坚如铁石,如果该君王、该领袖不亲自猛下毒手,他的王朝或他的政权,就会永远屹立,安如泰山。  扼杀东汉王朝的主凶是十一任皇帝刘志、十二任皇帝刘宏。《资治通鉴》把他们的恶行细节,绘影绘声,一一记载。  东汉瓦解 (190-203年)  本册叙述东汉王朝末叶黄巾民变引起的变化,权力中心瓦解,平常尊严如神,高不可攀的权力魔杖——皇帝,被军阀像玩弄家畜一样的,玩来玩去。无论是英雄或是狗熊,没有一个人不杀人如麻。  本册结束时,袁曹两大集团的决斗,已经结束,但中国人的苦难,却不过刚刚开始。  第三辑:魏晋纷争  (一).赤壁之战 三国鼎立  赤壁之战 (204-220年)  东汉王朝从一六○年起,三十年间,中央政府在宦官群跟皇后家族长期斗争之下,已经瘫痪。不过政治功能仍随着堕力运转。然而,到一八九年,宦官消灭,高级将领董卓先生杀一个皇帝,换一个皇帝,中央政府遂成了植物人,虽有气息,已无神智。  三世纪○○年代之后,二十年间,中国内战更烈,人民更苦,割据的军阀互相攻击,终于爆发两次决定性战役,一是官渡之战,一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尤其重要,四十万人的尸体和鲜血,奠定天下三分的基础。  三国鼎立 (221-235年)  本册包括三国时代的高潮,英雄人物诸如刘备、诸葛亮、张飞,以及魏延,相继死亡。但本册最大的贡献,是对家喻户晓的诸葛亮“六出祁山”,作一精密的厘清,事实是:  诸葛亮一共有过五次北伐——在这五次北伐中,二出祁山。只有《资治通鉴》能为我们作出这种明确的叙述。  (二).寿春三叛 司马夺权  寿春三叛 (236-259年)  本册叙述二十四年史迹,三个帝国的分裂局势,已经稳定,而内斗转趋惨烈。  每次政变,都引起屠灭三族的惨剧;每次兵变,更死人山积──寿春一连发生三次叛乱,几乎空城。诡诈、残忍、勾心斗角,遍地是血。然而,那些不成才的野心家,只看到荣华富贵,却看不到血;只看到自己前程如锦,却看不到人民苦难。  司马夺权 (260-288年)  三世纪进入六○年代,历时六十一年的“三国时代”结束,蜀汉、曹魏、东吴,分别被司马家族建立的晋王朝消灭。三个帝国建立时艰难困苦的情景,犹在眼前,想不到崩溃得却如此迅速,几乎只听见轰然一声,即行倒塌。在某一个角度上,我们可以说:《通鉴》是一部王朝或政权兴亡的诊断书,从患病到死亡,以及拒绝服药的景况,历历如绘,不仅仅供后人凭吊,也供后人沉思。  (三).八王之乱 大分裂  八王之乱 (289-309年)  “八王之乱”实际上并不只有八个亲王,卷进这场内斗,并被屠杀的,至少有六十个亲王之多。因为也只有这八位亲王,曾经完全控制过中央政府,烜赫一时才这样称呼。  “八王之乱”的前奏曲是皇后贾南风发动的诛杀杨骏的政变。贾南风不属于“八王”,但她却是 “八王”的导师。“八王”踏着她走向死亡的脚迹,一个一个,坚决无畏,前仆后继,直奔屠场,连上帝都阻挡不住。  大分裂 (310-319年)  本册只容纳四世纪一○年代的十年史迹,在这十年中,神圣不可侵犯的皇帝,一个被不明不白毒死,两个被敌人生擒活捉,虽然甘愿受辱,仍免不了诛杀。一些大义凛然,口口声声忠君爱国之辈,除了表演慷慨外,没有行动。而努力挣扎,想报效国家的真正英雄豪杰,如刘琨等,纵欲任性,奢侈糜烂,也不过是想用别人的血,作为他的红毯。清谈(穷嚼蛆)误国,事实俱在,谁都无法改革,一种无力感,跃然纸上,扼腕不止。  (四).五胡乱华 石虎肆暴  五胡乱华(320-336年)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代,没有几个中国人能把这个时代弄得清楚。  感谢司马光先生和他的编辑群,把这个最混乱的时代,整理出一个纲要,在浩如烟海的史籍中,《资治通鉴》是惟一的一部,使人对五胡乱华留下深刻印象的巨著。  石虎肆暴(337-354年)  大分裂时代的特征之一是,短命王国不断兴起,也不断覆亡。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暴君的缘故,促使王国短命?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王国短命的缘故,产生暴君?  三世纪七○年代孙皓先生的暴行,曾造成震撼,而石虎先生的暴行,要超过孙皓先生百倍。不同的是,孙皓的暴行孙皓自己知道,而石虎的暴行石虎自己不知道,他像一头禽兽一样,靠本能活命,没有人告诉他人的价值,所以他的那些贵为帝王的儿子们,事实上不过一群小禽兽而已。  史书上一行一字,背后都有千万惨绝人寰的生离死别,不忍卒读!  第四辑:南北分立  (一).苻坚大帝 淝水之战  苻坚大帝(355-376年)  中国历史上最多的是所谓圣人,最缺乏的是真正英明的政治领袖。万万想不到,就在大分裂时代中,苻坚大帝以超时代的睿智之姿,出现舞台,为苦难的北中国(他所统治的版图)人民,带来一个太平盛世。  淝水之战 (377-393年)  淝水战役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可比之于西方的莫斯科战役,而苻坚大帝,也可比之于拿破仑大帝,无论战争形势、程序,以及最后引起土崩瓦解的结局,几乎完全相同。不相同的是,苻坚大帝受中国传统史学家的轻视,拿破仑大帝受全世界(包括敌人)的尊敬。  (二).参合杀俘 王始帝国  参合杀俘(394-402年)  参合陂,又见杀俘。  杀俘不过是暴行之一,大分裂时代中,人命不如猪狗。为了保护自己,政治上充满了诈欺;诈欺胜利,称王称侯,享受荣华富贵;诈欺失败,全家一死。什么都代替不了胜利,手段遂愈来愈卑鄙无情。“大义”永远站在胜利的这一边——犹如拿破仑先生所说:“上帝永远站在大炮更多的这一边。”  王始帝国 (403-414年)  中国历史上没有王始帝国,但事实上却有王始帝国,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兴起,只知道它于四○三年灭亡。首领人物以王始先生的大无畏精神,在一块豆腐干一般小的地方上,拳打脚踢,既去笑人,又被人笑。而另一特征是结局血腥,因为王始先生的结局,正是下台君王的模式,这模式直到二十世纪中华民国崛起,对待清王朝皇族时,才被破坏,这要归功于西方近代文明。  (三).统万碑文 自毁长城  统万碑文(415-428年)  统万碑文使我们终于发现,五胡乱华十九国之一的胡夏帝国,竟是如此美好。没有刑罚,没有战争,没有痛苦,没有不公平。即令在一千五百年后拜读,眼前仍浮出一望绿油油的流奶与蜜之地,耳畔仍听到人民出自内心深处的感恩欢呼。  自毁长城(429-449年)  大分裂时代前期“五胡乱华十九国时代”,在本册结束;后期“南北朝时代”,同时在本册开始。  再一次的感谢司马光先生,假使没有《资治通鉴》,时到今天,恐怕全世界没有一个人能提供一个轮廓。问题是,读史者的幸运,不一定是造史者的幸运,甚至往往是造史者的悲哀。五胡乱华十九国时代人民如此,南北朝时代人民也如此。我们听到太多官员的假话谎言,和太多人民的哭声喊声。  (四).南北朝 刘彧诏书  南北朝(450-465年)  南北朝,比五胡乱华,更为恶劣。  大分裂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大黑暗时代,而五世纪五○年代,更是大黑暗时代中的大黑暗时代(东西相映,西方的罗马帝国,也同样正陷黑暗)。  面对暴君的暴行,我们如果沉思,会忽然间汗流浃背。因为,如果换一下位置,我们真的可能就是他!这是多么可怕,权力能改变人性、扭曲人性、消灭人性,喝了不受制衡的权力的毒酒,美女都会变成青面獠牙!  刘彧诏书(466-479年)  南宋九个皇帝中,暴君就有六个之多,六个暴君中知识程度最高、几乎能把儒家学派经典从头背诵到尾的,是七任帝(明帝)刘彧先生。  刘彧先生奇异之处是,他在每次诛杀他的对手之后,都要下一道诏书,誓言自己是如何的善良,和对方是如何的罪恶滔天。  盖本书所涵盖的年代──四六六年至四七九年,正是暴君群在南宋帝国密集安打时代,刘彧先生的诏书横飞,罪恶的妙文应共同欣赏。  第五辑:乱世烽烟  (一).全盘汉化 萧鸾眼泪  全盘汉化(480-494年)  五世纪九○年代,一件大事发生:北魏帝国全盘汉化。拓拔宏先生,这位非常类似二十世纪凯末尔先生的君王,以无与伦比的魄力,把鲜卑文化拋弃,对于汉文化,以充满敬慕的心情,毫发不遗的,全部接受。  然而,可惜的是,拓拔宏先生时代,汉文化正处于衰落的周期,而拓拔宏所选择的又是汉文化中最腐烂的部份,从四八六年,他第一次穿上衮龙袍,戴上有九个穗的帽子,以后在丧葬仪式上以及门第上,纠缠不休,我们就可看出,他汉化的方向,跟凯末尔先生的洋化方向,大不相同。  萧鸾眼泪(495-502年)  南齐帝国五任帝萧鸾,每逢诛杀他恩主的子孙时,都痛哭流涕,有些人遂认为他本性并不是不善良,只是为了保护子孙,不得不杀。我们承认形势比人强,却不一定非杀不可。世纪在萧鸾眼泪和暴君萧宝卷疯狂行动中结束,但人民灾难却没有结束,下世纪(六)将是更大更惨的世纪。  (二).洛阳暴动 河阴屠杀  洛阳暴动(503-522年)  六世纪初叶的若干年,在大分裂时代中,除了第九次南北大战,其它时候,无论南北,大致上还算平静,北朝由一位少妇胡太后统治,南朝则由一位壮汉萧衍先生统治。他们都心情忠厚,待人有无尽的热情。然而,这种性格在政治上如果不知道节制,一定产生赏罚不公的罪恶,导致再忠心的人都不再忠心。  南梁的大坝崩溃,北魏的洛阳暴动,都是划时代的历史事件,在本册中出现。  河阴屠杀 (523-531年)  从某一个角度评估河阴屠杀,包括把现任皇太后和现任皇帝,投到河里活活淹死,诚是一项惊天地而泣鬼神的壮举,这是对腐败凶暴统治阶层的大反扑和大报复。  河阴屠杀是一个企图用军事手段解决政治问题的案例,启示是多方面的,每一方面都使人警惕。  (三).遍地血腥 饿死宫城  遍地血腥 (532-547年)  五三四年,北魏帝国分裂为二:东魏及西魏。中国历史上,没有和平的分裂,任何分裂,都会造成长期杀伐。因为,分裂后的政府,都以正统自居,自己是“真”,对方是“伪”,真伪不并立;自己是“忠”,对方是“奸”,忠奸不并存。我们称这个分裂前后的世界“遍地血腥”,只是为千万在毫无意义的内战中死去的中国人哀悼。  饥死宫城 (548-554年)  古今中外,历史上多的是混世魔王,但没有一个比中国六世纪五○年代的侯景,更为离奇可怖。他不是一个君王,他也没有政治号召,他赤裸裸的用暴力给大多数中国人──包括他自己,带来祸患。  激起他背叛东魏的是高澄,高澄那种少不更事的暴戾气势,使靠血汗起家的侯景,怒血沸腾。激起他背叛南梁的则是身患沉重老昏病的萧衍,在信誓旦旦之后,立刻就出卖侯景,使侯景除了背叛外,没有别的选择。  侯景应该诛杀,但是促使侯景疯狂的原因,更应该检讨。  (四).禽兽王朝 黄龙汤  禽兽王朝 (555-562年)  大分裂时代就是大黑暗时代,这个时代中,前后有二十七个疆土面积大小不等,立国寿命长短不一的帝国王国,但是,没有一个政权,比北齐帝国,更使人震恐。高姓家族组成的这个禽兽王朝,虽然只有二十八年,但却拥有六个皇帝,其中只有一个——三任帝高演,还像一个正常人类,而六任帝高,不过是一个八岁的小娃;其它四个君王的凶暴淫虐,截至六世纪为止,在中国历史上可谓空前。  黄龙汤(563-575年)  中国官场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一部份,官场文化谄媚术,到“黄龙汤”而达到仙境,一个国家的品质,由政府中谄媚行为的多寡和深浅而定,一群野生动物组成的政府,连谄媚也是禽兽型的,那就是:无耻而大胆,而且把无耻当作光荣。随“黄龙汤”而来的,一连发生两次最大的千古奇冤,斛律光先生和崔季舒先生等的被屠杀,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禽兽王朝必然的产物。  第六辑:贞观之治  (一).突厥可汗 南北统一  突厥可汗 (576-588年)  六世纪进入末期的两个年代──七○年代、八○年代,中国大分裂已接近尾声。如果统一是可庆幸的话,我们就必须感谢层出不穷的昏君暴君,由于他们的昏暴,才产生“拯救同胞”和国土复合的后果。  而也就在同时,突厥像一个巨人一样,在北方崛起。在六世纪末期,它的影响还不过刚刚开始。  南北统一 (589-608年)  中国长达二百八十六年之久的大分裂时代,于六世纪八○年代最后一年(五八九)结束,重归统一。  隋王朝一任帝杨坚是一个好皇帝,虽然他心胸狭窄,不过中人之姿,但用帝王标准评估,他是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然而他的儿子杨广,却是历史上最残暴,和出丑最多的君王之一。  (二).官逼民反 江都政变  官逼民反 (609-617年)  中国历史上的民变,有一项最大的特质,就是:  绝大多数都是被暴君、暴官逼反。在这方面,杨广先生应是最杰出的暴君、暴官之一,他能在短短十三年间,把全国人民逼反,把正蒸蒸日上的隋王朝帝国,砸得粉碎。  江都政变 (618-621年)  六一八年的江都政变,有划时代的意义。  杨广在被逮捕后,仍不认为自己有罪;在承认自己有罪后,曾困惑的问:  “我虽对人民有罪,但对你们却恩重如山!”这是一种显明的“养狗政策”,暴君们都喜欢这一套,认为全国人民反对我都没有关系,只要我的看门狗肥而且壮,你们就束手无策。问题在于,一旦人民的愤怒超过临界点,再肥再壮的狗都挡不住人民闯进大门。更危险的是,最忠实可靠的狗,到时候都会反扑过来,咬断领袖的咽喉。  (三).玄武门 贞观之治  玄武门 (622-629年)  唐王朝瓶颈时代的夺嫡斗争,跟隋王朝瓶颈时代的夺嫡斗争,其相似的程度,几乎是从一个模子浇出来的,全国刚刚开始安定时,突然爆发玄武门政变,李世民先生的演出,比杨广先生当年,更为狠毒暴烈。  感谢上帝,夺权胜利的李世民先生的贡献是正面的,他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英明伟大的君王之一,使我们简直很感慨的想:幸亏有这场玄武门政变。  贞观之治 (630-643年)  “贞观之治”终于来临。  贞观,这极为短暂的二十三年,却被视为太平盛世的典范,成为以后一千余年所有政治领袖羡慕、模仿的对象。  ──然而,使人叹息的是:直到二十世纪一九八○年,没有一个时代能赶上“贞观之治”的水准。  (四).黄金时代 武曌夺权  黄金时代 (644-664年)  “贞观之治”为中国带来第二个黄金时代。  黄金时代的经济现象是一年复一年的大丰收,中国人特别强烈的复兴潜力,完全发挥。其次是政治清明,最初全国死刑犯每年不过二十九人,后来也不过增加到二百九十人。士卒受到政府优厚的照顾,官员大多清廉,和具有高度的行政效率,中国人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一个进步的文明社会。  武曌夺权 (665-688年)  中国第二个黄金时代,在唐王朝三任帝李治当权中期,开始衰退。李治真是一个玩具人物。天可汗之尊的李世民大帝,怎么竟生出李治?李治先生的智商和遭遇,似乎跟司马衷先生一样,都受制于一个畸形女人——贾南风的容貌丑、武曌的年龄大。这两个白痴皇帝,举起双手,恭恭敬敬,把他们的帝国和骨肉,呈献在她们之前,由她们想怎样宰割,就怎么宰割。  第七辑:安史之乱  (一).恐怖世界 恶妻恶女  恐怖世界(689-705年)  武曌登极,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皇帝,当时,李姓皇族、文武百官全都反对,为巩固权力,武曌遂大量任用特务,大规模屠杀,李姓皇族及忠贞大臣,灭绝殆尽,特务来俊臣,更著有《罗织经》一书,成为网罗罪状,制造冤狱的经典,人人震怖,中国成恐怖世界。  恶妻恶女(706-718年)  八世纪○○年代,一对母女强人,登上中国权力高峰,母是韦皇后,女是安乐公主李裹儿,她们根本不懂政治是什么,却自认为对政治了如指掌,最后更兴起杀机,母女联手,把丈夫、父亲谋害。  八世纪一○年代,另一位女强人以另一种方式出击,这位出身尊贵的太平公主,手无寸铁,只集结了一批官场马屁精,就想发动政变,罢黜跟武装部队有深厚感情的现任皇帝。  三个女强人死后,长达四十余年之久的武曌时代的恶梦,才告结束,中国终于喘一口气,开始复原。  (二).开元盛世 范阳兵变  开元盛世 (719-744年)  自“贞观之治”之后,经过两个疯狂女野心家──武曌和她的儿媳妇韦皇后,折腾了四十年之久,而终于出现“开元盛世”。不仅因为盛世之难以出现而显得可贵,而且在这个盛世中,中国除了政治安定、社会治安良好、人民生活富裕外,教育也很发达,文学、音乐、绘画、雕刻、宗教,都臻巅峰,或正臻向巅峰。

图书封面


 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 第一辑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5条)

  •     8年前我就看过这套书了 中国友谊出版的 1块5一本 便宜啊 呵呵 当时看的真是很爽 因为8年前还是信息封闭的时代 我等普通老百姓正被。。【此处删除3个字】愚弄洗脑的时候 出现了这本书真是豁然开朗 醍醐灌顶 但是现在电脑时代了 信息爆炸 我们可以从不通的渠道获得我们想吸取的能量 这个时候 这套书就有点跟不上了 因为柏杨坐过政治大牢 当权派他不能乱写 就只能退而求其次返回历史找原因 发怨气 看这套书你会发现 每当政治冤狱一出来 柏杨就火大 每当不把知识分子当人的时候 他就开骂 呵呵 他是把自己的经历带进去了 从这个角度说柏杨是个愤青 不可避免的带入了太多的主观色彩这里的评论说 只能看他了 毕竟资治通鉴没有评的比他更好的了 以前我也是这么想 现在只能说未必了 大家可以看看这套 我可不是打广告的 我是真觉的写的不错 现在天涯里最大的坑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那么多人捧场 应该可以试试看吧http://book.douban.com/subject/4201408/ 这个是豆瓣里这书的简介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no05/1/51326.shtml这个是这本书在天涯连载的帖子
  •     最近翻《韩非子》,对照着《战国时代·吞并六国》看,真想为这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公元纪年击节而赞。但对于这颇有特色的“柏杨曰”我却有话要说。我入行浅,柏杨版资治通鉴算是我的历史启蒙。这个主观色彩强烈的柏杨曰确实有助于历史菜鸟不被司马光洗脑,但多看几遍,(战国这本看了3遍),就会觉得有些实在是可曰可不曰,这也是他常常被人诟病的“满腹牢骚到处发”。除此之外,还是有些谬误。例如P462,韩非见秦王嬴政,上书保证如用我计,不能一举成功,赵不投降,韩不灭亡……就把我诛杀示众。柏杨认为,韩非口吃,不会要求会面自曝其短。而这段幼稚言论也不可能出自韩非。就像江湖郎中卖狗皮膏药,声称包治百病,没用不要钱。这段话《史记》《战国策》都没有刊载,所以是司马光为了诋毁王安石的革新派,而蓄意编造的法家卖国贼形象。仔细看看,书上明明写着“上书”,哪来“会面”之说?事实上,韩非的这段话,并非什么狗皮膏药,而是出自《韩非子·初见秦》的最后一段。至于一口咬定司马光是出于政治目的故意篡改历史,那就真有点冤了。因为关于《初见秦》的争论古来有之,最大的分歧就在于《初》是否出自韩非之手。不为别的,仅为其中的“亡韩”二字,这也是柏杨误认为司马光有意把韩非塑造成卖国贼来诋毁法家的原因。有人认为,这篇作者应该是张仪。比如《战国策》、梁启超、胡适等等;也有人认为是范雎所作;一会儿是蔡泽所作;一会儿又是吕不韦所作;还有人认为是韩非的老师荀子所作。总之是众说纷纭。首先,肯定不是张仪所作。因为张仪死于前309年,而文中提到的穰侯治秦发生在前300年,长平发生在前260年;显然,张仪不可能知道。其次,这篇《初见秦》很有可能不是指前234年献给秦王嬴政,而是献给秦昭王的。虽然史书未记载韩非在秦昭王时期入过秦,但也不能由此断定前234年之前就从来没有去过秦国。他很可能在入楚就学于荀子时到过秦国。也就是在荀子入楚的前255年到秦昭王去世的前251年之间。文中的历史事件,最晚到前257年,也符合这个时间。这样看来,就很有可能只是司马光误认为《初见秦》是写给嬴政,所以摘取最后一段来概括此次入秦事件。至于“亡韩”论,读过一遍就知道,这根本不是本文的主旨,只是一言带过。韩非初见秦昭王,要取得信任,必言统一天下的大业,不可能单单保韩。而紧接着的一篇《存韩》才是对秦王嬴政的上书。隔了这么长的时间,有“亡韩”“存韩”两种相反的论调,也是情势不同所致。话说回来,瑕不掩瑜,柏杨先生耗时十年,译成白话,比起随处可见的山寨版通鉴,已属功不可没。不然我等文言白痴只好今生今世与这巨著无缘了。
  •     这本书是柏杨十年时间翻译而成,最大的特点在于活泼的语言和丰富的地图,但也正因为语言太过活泼,有时候又失于严谨。尤其是柏杨曰部分。有网友说黄仁宇是大历史的眼光,而柏杨则是拿着放大镜看历史,我觉得甚是恰当。柏杨往往挖掘的是历史人物的阴暗面。还有有时候仅凭一点小地方就做出全盘否定的结论,如书中对于少数民族的姓名是用的汉语音译,柏杨就凭此就说汉语多么不如西文。柏杨把历史放在西方的民主上加以拷问,苛求古人,人所共见。但他却又机遇自己的民族偏见(柏杨是满族人,在所见的历史我们可以知道,在民国之前满族人从来没有认为自己是中国人),极力在评论中贬低明朝,比如在第六册书中竟然说朱元璋是最最大的无赖,又说什么最最英明之一的玄烨大帝(之一估计柏杨也想去掉,只是没那个胆量。清朝是中国历史最黑暗最无生气的朝代已经为国人越来越认清)。感谢柏杨给我们一个通读资治通鉴的机会,但是我们却最好睁大眼睛,仔细辨别。不要被柏杨不成熟的政治思想和狭隘的民族偏见所蒙蔽。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这本书害我补交了近50元的拖欠费,但是我还是想说这本书对于我们来说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但是不是完全的学习。
  •     读史使人明智,对于现在不爱看文言的我来说,这本书甚好。
  •     不错
  •     虽说柏杨是一代大师,但我看完这本书,对单纯这种编年体史书竟然生出一种厌恶感,喜欢历史,还是喜欢史记一点,尤其是我这种个人崇拜色彩比较弄的,对本纪这种类型更是喜欢
  •     柏杨先生不仅翻译得好,点评得也中肯,更难得是按照公元纪年和现代县市民称对历史事件重新编订,非得费大工夫考订不可!柏杨先生用心良苦。另外,儒家思想在中国的流传并非理所当然,很大程度上被统治者视为思想统治的手段,限制了中国人在人权和自由平等上的追求。乱世用法家,虽然刻薄寡恩,但是确实实用且有效率。10.09.14
  •     我还是喜欢不带任何个人主观色彩的讲历史。
  •     还是自己直接看古文的比较好。
  •     柏杨的翻译很到位,书中的一大亮点是很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战役给出了地图,方便查阅。缺点是书中的评论主观色彩非常浓厚,观点非常偏激,作者对儒家和封建地主阶级抱有极大的偏见。
  •     敲门砖吧 以史为镜
  •     柏杨真是罗嗦死了,不过有他注释,看起来总是快一些~
  •     司马光关注于王侯将相,于是血雨腥风不绝于眼,况王子九死一生,更毋论将相平民。看得不忍驻足。柏杨的白话版文字尚可,最可贵的是他画了好多地图,功德无量。
  •     读历史的人不得不读的一本好书!!!!!!!!!!!!!!
  •     1.精心数年的全译本(很少有专家的全译版,有的也是粗制滥造骗稿费的多)2.没原文,纯白话挺好的,喜欢研究可以另去买原版(文白对照很难看的,费劲)3.那么长篇幅对的历史,读者自己应该有个价值观 4.自成一体,感觉不错。一年一年记叙像历史的“年纪”
  •     编年史是亮点,柏杨是个专业喷子
  •     楚汉相争最好看
  •     资治通鉴的启蒙是从柏杨开始。。。
  •     柏杨老先生谈史实在是手到拈来,好书,必须推荐!
  •     将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汉语,但依旧不失古籍的魅力,虽然柏杨大师的某些观点,我是不太认同的,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他的敬佩。
  •       对应柏杨原书8册:战国时代,吞并六国,楚汉相争,匈奴崛起,黄老之治,开疆拓土,宫廷斗争,万里诛杀。公元前403年~前21年。   柏杨的翻译没得说(虽然把御史大夫、太守等古官职用最高检察长、州长之类现代官职代替读起来有点别扭),但点评很多时候有些不够“与时俱退”——老是拿现代人的民主平等人权观要求古人,并且貌似对儒家体系深恶痛绝。
  •     第一册开了个头
  •     好看
  •     总是司马光说什么,柏杨就是要骂什么,时间不同,价值观是不同的,没必要这样,真的
  •     本来一分也不想给,貌似必须打一星,好无奈
  •     柏杨晚年心血之作,简单读懂中国历史
  •     柏杨还是挺有墨水的
  •     读太快,古书要慢读
  •     因为寻秦记而感兴趣的战国时期历史
  •     白话文的翻译实在不习惯,尤其是人名和官衔,而地图是个亮点。柏杨点评痛斥儒家,虽然大多有同感,但未免太偏激。
  •     翻译和点评都很不错!这些书感觉要到了一定年纪才能读起来有意思!
  •     真是鸿篇巨制,看这么久才读完九分之一。算是历史普及型读物,适合我这种文言文功底不行的。结尾的柏杨曰有些部分显得过于偏激,为此减一星
  •     读一本书,如果能找到一句让你沸腾的话,就值得。
  •     就像看小说
  •     发现在地铁上读史书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有一定的故事性,所以在地铁糟糕的阅读环境下能读的进去;同时每一段史实篇幅又短,随时可以停下随时可以继续,不影响阅读的连续性;最后也不是太让人欲罢不能,不会到公司还想着继续读,不影响工作。
  •     第一辑不错
  •     满纸的斗争和杀戮,几无人得善终
  •     追求效率的看白话文,信息的丢失量自不必说,还掺杂了作者的点评,很容易被影响。但如果仅仅为了了解历史,品味历史人物的不得已,拓展自己的历史话题,此书足矣。
  •     对照着看的,还好,看了一个多月才看到汉武帝,毛泽东看十七遍是挑着看的吧?
  •     通俗易懂
  •     柏杨的史论,过于义愤。故而锋力有余而湿润不足。读起来每觉有戾气,多偏激。但毕竟痛快。仲尼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说得就是这个意思把。
  •     五颗星,送给翻译通俗,图文并茂的柏杨,也送给坚持把它看完的自己。
  •     言有尽味有穷
  •     超好看!算了一下,一共有九辑,一辑四本,一个月读一辑,呵呵,接下去的半年都用来读史了~~
  •     最不该翻译的是诗经里面的诗,柏杨的评论也过于偏激,其它还好,至少做为一个新手来说,是一个不错的入门。
  •     结构清晰,翻译信达雅,观点犀利,分析一针见血。
  •     司马光从容谨慎地叙着故国往事,柏杨追着他屁股后面吵架。
  •     大家视觉
  •     历史普及读物,看编年史的乐趣在于看到一个历史事件,哦,原来你在这里啊。
  •     嗯,还是看看原版吧
  •     读原文太费力气,这个翻译的白话本其实还不错。
  •     翻译不准确,评价不客观。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