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饭

出版社:南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02-1
ISBN:9787544220477
作者:余华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收有“流行音乐”、“消费的儿子”、“最初的岁月”、“午门广场之夜”、“别人的城市”、“我的写作经历”、“文学和民族”、“妥协的语言”等散文。

书籍目录

一 两个童年
1 流行音乐
2 可乐和酒
3 恐惧与成长
二 生活、阅读和写作
1 灵魂饭
2 韩国的眼睛
3 结束
三 前言和后记
1 回忆之门
2 关于平等的书
3 另外一个故事

内容概要

余华,当代作家。1960年4月3日出生,浙江海盐人。文革时期读完小学和中学,此后作了五年牙医。1983年开始写作,至今已出版长篇小说3卷、中短篇小说集6卷、随笔集3卷。其中《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同时入选百位批评家和文学编辑评选的“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十部作品”。作品被翻译成英文、法文、德文、俄文、意大利文、荷兰文、挪威文、韩文和日文等在国外出版。曾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1998年)、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2002年)、美国巴恩斯-诺贝尔新发现图书奖(2004年)、法国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2004年)。


 灵魂饭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我一直记得几年前在一次文学研讨会上见到余华的情景。那年我和同学去北师大旁听一个“中外作家论坛”。余华是下午才到的,据他说是从飞机上下来时差还没调整过来,并且手中也没有现成的发言稿就走上了讲台。我第一次见到我从十几岁就一直喜欢的作家,激动的发狂,以至于当时余华讲了些什么我现在全然没有了印象。从前,我对某些作家的痴迷程度,自诩完全可以和一个神经质的影迷相媲美。第一次见余华,他完全是没睡醒的表现。头发乱糟糟的,大大的眼袋,一幅心不在焉的感觉。会议间歇,突然冲进来一大票人,手里举着崭新的《兄弟》或者《活着》等等,冲到他面前让他签名。那个时候,坐在会议桌中间的莫言,倒略显寂寞了。从上午到我走,这是唯一的一个类似于明星出现的混乱小场面,可见,余华,不仅是我一个人的菜。比之其他同时代的作家们,他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可是非比寻常。我向来脸小,不习惯和人争抢,但是那天我最终也和余华合影了。照片上我发出了红光满面的笑容,而余华,依旧,是一幅没睡醒的表情,好像在说:你们这是干嘛呢?懵懂未知的表情,却写出了辛辣犀利的文字。我再一次坚信:文和人,有时不但不吻合,甚至还能背道而驰。第一次看《活着》,是压抑着泪水的微笑,是爆笑之后却倍感心酸。第一次看《兄弟》,彻夜不睡,在余华构建的小说中,我的体悟是:笑比哭更痛苦,更深刻。有一篇评论说,余华的血管中流淌的不是血,是冰碴。我甚以为意。优秀的作家都有点小鬼魅,就是那种躲在人群背后看着你为他的笔哭你为他的笔笑,你为他构筑的人生唏嘘不已,他却微笑的沉默着。说起来,我已经好几年没有看过余华的文章了。这部随笔集子也是在图书馆偶遇的。作家写随笔,怎么也和小说是不一样的,不过,我认为,随笔更真实,更能反映一个有血有肉的作家和他的所思所想。虽然之前看评论说,这随笔让人失望作家拼命的在遣词造句。对于阅读体验这种东西来说,真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我从不会因为有人对喜爱的文字的诋毁而感到愤怒,我唯一感到愤怒的是,自己喜爱的作家接受不了别人对自己作品的批评。好在,余华不是这样的作家,越是包容的作家,作品能够包含的思想境界也越宏大。我深爱他的小说,但是对不是他经典的文字,我一样喜欢。余华在随笔中反复的提到自己是当了五年的牙医才最终走向文学这条路的,而初衷仅仅是,想和县文化局的人一样,每天在街上溜达,但是事实往往难料,又过了几年,笔做媒介,带着他走出浙江走出北京走到了全世界各地。余华这样的作家,在海外的影响力要大于国内。N年以前的电影《活着》,曾经园里开花园外香,甚至,在消息闭塞的时代,园里有什么样的花我们自己都不清楚。凡是一个作家,走的越远,接触的思想越繁杂,也就越能放开文学的形式来写作。余华说,他的文学培养更多来自于国外,他所处的年代和他的文学积淀以及自己生活的经历,我妄自揣摩,也许正是这些东西混搭,才能酝酿出像李光头、富贵一样的形色人物。对《兄弟》中的牙医印象深刻,殊不知原来作者就曾经是牙医。一个人的生活经验往往能在自己的文字中有着直白的反应,越是感同身受越是写出来的栩栩如生。如果当年,他没有站在“牙齿店”的窗户前思索:自己的生活是否就要在这里止步不前,周而复始。也许,就没有这些让人欲罢不能的文字。一些人,用文字来挣脱现实桎梏。昔日小镇牙医变成满誉海外的作家,伍尔夫也籍它得到属于自己的一间屋子。虽然我们都知道,写作是个苦功夫,但是能够在苦中寻找人生的真谛,思索现实的可能,也不失为一件幸事啊。灵魂饭。一种是红薯,一种是绿。无限宽旷的心灵,需要饱食灵魂餐,不忘记过去,不悲悯于现在,不窠臼于现实。还是且行且思考吧。作家真实的情感,就是要告诉我们心灵的天地无限宽广,放心去行走。
  •     看了以上那几位对该书的看法 说说我的感觉 我感觉这本书更能让读者从作者的另一面去了解作者的内心以及他对做人、写作的态度我喜欢看其中他描写小时候如何装病及导致的可笑后果、想吃肉想出的把戏.......最好的是最后面对写作的阐述.....让我明白了,在写作中的种种..
  •     印象最深的是关于韩国的文章。除了哈韩的小孩,国人多不喜“高丽棒子”。匆匆的韩国之行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美味的人参鸡。但余华的描述让我们了解了邻居的另一面。自焚的爱国青年,刚烈的民族性格。2008年11月,OBAMA当选美国总统,再去看《灵魂饭》,就有了别样的意义。2008年12月,第一次听说刘晓原。他的粉丝梁文道写了《大家一起来》。打印出零八宪章,看到其中一些句子心说:这是不可能的啊。也许应该象ADDIDAS一样乐观才对。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细腻地描述,似乎与作者一同经历过一般。。。
  •     这个散文随笔集大多数笔墨都在描写作者和他的儿子的事儿,也有描写儿时的经历,这些都是余华笔下人物的写作素材。从生活中找寻爱恨的源泉。
  •     有些篇已经看过了
  •     一个作为个体而非作家的余华。 突然发现无论是谁,平时拥有着多么尖锐的笔触,只要笔下出现自己的儿女时,立马变得温柔善良。
  •     最近看随笔越看越觉得索然无味。就好比饥饿中的人嚼着一片口香糖,完全无法应付饥肠辘辘的感觉。余华是个好作家,毋庸置疑,他的散文和小说写的都不错。第一本接触的是《十个词汇》,里面的片段在《灵魂饭》里也找到了一些影子,似曾相识。或许接触一本散文也就能够囊括了他要记叙的很多事情,几本看下来,总有一遍遍炒冷饭的感觉。
  •     小故事,小时候的故事
  •     一段时间很喜欢他的书
  •     其实就是炒冷饭的书
  •     经典作品对于我们意味着什么?我想就像的父亲的经历对于儿子,母亲的经历对于女儿·这样作品对于我们并不是意味着完美,而是意味颐着忠诚这里面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种种偏见和缺点,但是,里面绝对没有欺骗,骗,无论是它的荣耀还是它的耻辱它都会和我们坦诚相见,让我们体验到了思维的美好和感受的亲切,我想经典作品应该是我们经历的榜样 我的心得: 是的。多读经典,少读杂志。年少读经典,少年时期就会被经典中最为真实的思想和情感带走,当他成年以后就会发现人类共有的智慧和灵魂在自己身上得到了延续。
  •     能够看出此为「十个词汇里的中国」的铺垫
  •     前半部写了余华和儿子之间的点点,舐犊情深,有童趣;中部写了自己的经历,让人看了感慨生命的曲折与柳暗花明;最后一部分是余华为自己作品写的序言,那些序单看有点怪,还是要和小说一起看的。
  •     音乐的那篇不错啊
  •     想起一句鼓励:读书这件事坚持几年之后,想没有收获都是很难的。而且更为关键的是,同龄人里读书的人真的不多,结婚生子之后就更少。所以即使你像我一样怀疑自己资质平庸也没关系,因为参赛的人太少了,你胜出的几率很大。 所以请坚持
  •     读到后面不想看了。
  •     高中时候读的。不太记得内容了。只记得他描述他儿子被自己吓哭那段。挺有意思。
  •     黑人灵歌
  •     弃医从文,有点意思。余华啊,写得了小说,也写得了随笔。
  •     随笔中有几篇亮点。喜欢灵魂饭和韩国的眼睛两篇
  •     用写小说的笔触回忆往事,一件件事被罗列纸上,就像在八十年代的北方四合院拍最最简单的纪录片,意外的有味道。
  •     难逃中国作家的宿命,文笔和见解都抵不过外国的作家。没什么好看的!
  •     从这本书开始,字里行间不再那么寒冷,有了很多的温暖。不管是灵魂饭,还是余海果,都让余华的生命里,增添了微笑和生活。
  •     这不是一本很好编辑过的书,太多随笔的内容重复,比祥林嫂还烦
  •     成长、阅读、写作的历程,
  •     没有之前的书好看了。
  •     非常奇怪的一点是,读开篇就能知道是余华的文字。
  •     相对于“灵魂饭”这个名字来讲,内容略失望…
  •     可爱的父亲和儿子
  •     曾经,很喜欢余华的作品。余华在中国文字的地位是不能否定的,只是我的阅读方向发生变化了。
  •     完全表现出一个父亲希望孩子继承自己的各种爱好与希冀的心情,最后却又无奈的接受孩子并不是第二个自己的现实。
  •     比较官方了
  •     幽默而真实!
  •     曾读到战栗的《土地》就是出自于这里
  •     他是用听摇滚的姿态,来听我们伟大的巴赫的
  •     关于老余和小余深得人心。穷也乐呵呵,有钱出国了更加乐呵呵。
  •     这本小集收录着余华大多数生活经历。喜欢余华的文字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文字朴实,更多地是贴近生活。或许没有《骑桶者》那样的虚构,但许多故事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这样在文学创作中柔进自己的理解,才能写出更好的作品。从牙科医生到文学作家,余华用最朴实的语言让我们了解现实,了解社会。
  •     小说序言好于短篇随笔
  •     完全不记得写了什么,原来是一本散文集
  •     一本回忆录,两种关于童年的回忆,一段奇妙的旅程。 随笔文集读起来很轻松,也没指望能有什么感触。倒是发现了余华的儿子和自己一样大,而余华比我父亲大上许多,身边没有这代人会讲在文革时期的苦日子,唯有这些仅存的作家以童年的记忆翻开那段不堪的历史。 所以余华最好看的小说里都有文革时代的影子。
  •     随性随笔
  •     有趣的一本散文集
  •     杂文集,我想到了另外一个喜欢音乐的写字的人。
  •     最近看随笔越看越觉得索然无味。就好比饥饿中的人嚼着一片口香糖,完全无法应付饥肠辘辘的感觉。余华是个好作家,毋庸置疑,他的散文和小说写的都不错。第一本接触的是《十个词汇》,里面的片段在《灵魂饭》里也找到了一些影子,似曾相识。或许接触一本散文也就能够囊括了他要记叙的很多事情,几本看下来,总有一遍遍炒冷饭的感觉。
  •     不写小说的余华充满温情 但好多内容都是重复的啊
  •     第一部分里余华分享了从自己初为人父到孩子成长的点滴,对比了自己的童年和自己眼中儿子的童年,成为父亲对于一个男人太重要了,他的确开始变得柔软,从生活到书写!散文吧,真有够散的
  •     余华的儿子被自己拉的屎吓哭了。
  •     厕所与名著
  •     很简单。不过不知道出这本书干啥?
  •     啊哈 我的id和这个并没有关系
  •     不是很喜欢
  •     余华说,儿子是奋斗的动力。也在该书中说到,要认真读经典。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