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出真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1
ISBN:9787802309739
作者:海力波
页数:296页页

作者简介

认同如何建构?“自我/他者”的二元对立如何在生活世界中确立并发生改变?对“他性”的界定如何影响到对自我的寻找?这正是本书力图加以探讨的问题。在民族-国家的建设、现代化、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黑衣壮人不断对本族群文化传统加以改造、再阐释甚至重新发明,以确立文化自我的核心,划分“我群/他群”的认同边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差序格局”的自我意识和族群认同观念。
目  录
序 言…………………………………………………………………………………王建民/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1
第二节 族群认同理论探讨………………………………………………………………5
一 族群认同现有理论范式的缺陷…………………………………………………5
二 中国少数民族族群认同研究的已有成果………………………………………8
三 壮族认同研究回顾………………………………………………………………21
第三节 视角与方法………………………………………………………………………28
一 理论视角的选择…………………………………………………………………28
二 新概念的引用……………………………………………………………………31
三 研究方法上的创新………………………………………………………………34
第四节 内容与结构………………………………………………………………………36
第二章 现代性的边缘:黑衣壮族群的民族志考察…………………………………………39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生态环境……………………………………………………………39
一 地理背景…………………………………………………………………………39
二 历史沿革…………………………………………………………………………40
三 生态环境…………………………………………………………………………42
第二节 族群边界的划分与互动…………………………………………………………44
一 各族群人口与地理分布…………………………………………………………44
二 空间的道德地理学………………………………………………………………46
第三节 民族志背景:“文寨”的生活世界……………………………………………48
一 “文寨”概况与日常生活周期…………………………………………………48
二 现代性的渗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56
第三章 三界之内:黑衣壮族群的自我与人观表述…………………………………………61
第一节 自我与人观的建构理论…………………………………………………………61
第二节 生活世界的文化建构……………………………………………………………65
一 “三界”宇宙观的表述…………………………………………………………66
二 房屋建筑的象征意义……………………………………………………………69
三 时空观念及其象征意义…………………………………………………………78
第三节 自我与人观的地方性表述………………………………………………………82
一 “好功德”——自我的核心观念………………………………………………82
二 “阴阳同一理”——黑衣壮人的仪式生活与“善好生活”观………………87
三 “传魂”——黑衣壮人的灵魂观………………………………………………93
四 “魂、名、骨”——黑衣壮人三位一体的身体观……………………………101
五 “做人道理”——黑衣壮人可逆的人观………………………………………117
第四章 另类“差序格局”:黑衣壮族群认同的发展与变迁………………………………123
第一节 文化资本与族群等级的“差序格局”…………………………………………124
一 从通婚范围看族群等级…………………………………………………………124
二 吃大米的与吃玉米的——族群特征与生存状态的主观想象…………………126
第二节 从“黑壮人”到“黑衣壮”:想象背后的宏大叙事与话语—权力关系……134
一 “黑壮人”:民国时期民族—国家现代化话语下的黑衣壮…………………134
二 “富有光辉的革命传统的民族”:民族团结—平等话语观照下的黑衣壮…153
三 “壮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全球化语境多元文化话语观照下的黑衣壮…159
第三节 另类“差序格局”:从文化自我与人观出发的认同建构……………………173
一 “刻板印象”的建构:黑衣壮人对其他族群的文化想象……………………174
二 刻板印象的由来:从“好功德”观出发的认同建构…………………………181
三 “吾祖吾海”与“变成黑衣壮的瑶人”:族群边界的维系与破坏…………193
四 谁是“真正的黑衣壮”:黑衣壮族群认同的…………………………………200
第五章 记忆、表征与能动性:黑衣壮人的文化—政治实践………………………………203
第一节 寻找“英明的祖先”:塑造历史记忆的基础与动力…………………………203
一 从神话到现实的历史记忆:“文寨”的黑衣壮历史表达……………………204
二 从“家族史”到“族群史”:族群历史记忆的建构与基础…………………212
第二节 消费与被消费:文化表征过程中的能动性……………………………………220
一 大众文化中的消费品:作为表征对象的黑衣壮传统文化……………………220
二 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作为大众文化消费者的黑衣壮人…………………230
三 “安花”:仪式中的文化—政治与社会能动性………………………………243
第三节 面对现代性的女性:文化开发与社会性别观的变迁…………………………250
一 “女性=受害者?”:对人类学族群认同与社会性别研究的反思与质疑 …251
二 “阳男阴女、左白右红”:黑衣壮人传统的社会性别观与性别区隔………253
三 车窗内外:旅游开发进程中的黑衣壮女性……………………………………259
第六章 结 论…………………………………………………………………………………268
一 时代话语与人的分类…………………………………………………………………269
二 认同、自我与表征……………………………………………………………………273
参考文献…………………………………………………………………………………………279
后 记……………………………………………………………………………………………295

书籍目录

序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族群认同理论探讨
一 族群认同现有理论范式的缺陷
二 中国少数民族族群认同研究的已有成果
三 壮族认同研究回顾
第三节 视角与方法
一 理论视角的选择
二 新概念的引用
三 研究方法上的创新
第四节 内容与结构
第二章 现代性的边缘:黑衣壮族群的民族志考察
第一节 历史沿革与生态环境
一 地理背景
二 历史沿革
三 生态环境
第二节 族群边界的划分与互动
一 各族群人口与地理分布
二 空间的道德地理学
第三节 民族志背景:“文寨”的生活世界
一 “文寨”概况与日常生活周期
二 现代性的渗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
第三章 三界之内:黑衣壮族群的自我与人观表述
第一节 自我与人观的建构理论
第二节 生活世界的文化建构
一 “三界”宇宙观的表述
二 房屋建筑的象征意义
三 时空观念及其象征意义
第三节 自我与人观的地方性表述
一 “好功德”——自我的核心观念
二 “阴阳同一理”——黑衣壮人的仪式生活与“善好生活”观
三 “传魂”——黑衣壮人的灵魂观
四 “魂、名、骨”——黑衣壮人三位一体的身体观
五 “做人道理”——黑衣壮人可逆的人观
第四章 另类“差序格局”:黑衣壮族群认同的发展与变迁
第一节 文化资本与族群等级的“差序格局”
一 从通婚范围看族群等级
二 吃大米的与吃玉米的——族群特征与生存状态的主观想象
第二节 从“黑壮人”到“黑衣壮”:想象背后的宏大叙事与话语一权力关系
一 “黑壮人”:民国时期民族一国家现代化话语下的黑衣壮
二 “富有光辉的革命传统的民族”:民族团结一平等话语观照下的黑衣壮
三 “壮族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全球化语境多元文化话语观照下的黑衣壮
第三节 另类“差序格局”:从文化自我与人观出发的认同建构
一 “刻板印象”的建构:黑衣壮人对其他族群的文化想象
二 刻板印象的由来:从“好功德”观出发的认同建构
三 “吾祖吾海”与“变成黑衣壮的瑶人”:族群边界的维系与破坏
四 谁是“真正的黑衣壮”:黑衣壮族群认同的新发展
第五章 记忆、表征与能动性:黑衣壮人的文化一政治实践
第一节 寻找“英明的祖先”:塑造历史记忆的基础与动力
一 从神话到现实的历史记忆:“文寨”的黑衣壮历史表达
二 从“家族史”到“族群史”:族群历史记忆的建构与基础
第二节 消费与被消费:文化表征过程中的能动性
一 大众文化中的消费品:作为表征对象的黑衣壮传统文化
二 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作为大众文化消费者的黑衣壮人
三 “安花”:仪式中的文化一政治与社会能动性
第三节 面对现代性的女性:文化开发与社会性别观的变迁
一 “女性=受害者?”:对人类学族群认同与社会性别研究的反思与质疑
二 “阳男阴女、左白右红”:黑衣壮人传统的社会性别观与性别区隔
三 车窗内外:旅游开发进程中的黑衣壮女性
第六章 结论
一 时代话语与人的分类
二 认同、自我与表征
参考文献
后记

内容概要

海力波,中央民族大学人类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图书封面


 道出真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我常常遭遇到这样的尴尬:别人问我是什么学校?我便说是民族大学,别人又继续追问那你是少数民族吗?我便说是的。别人又问是什么民族?我便答壮族。别人马上就会追问那你们有什么特别的风俗习惯吗?问题一到这里我就语塞。可以说这个问题太宽泛了,实话说我也没有太多所谓与众不同的神秘的原始的风俗习惯能够告诉他们。这要是碰上个别人对少数民族有个稍微深入了解,我就越发觉得无知。前段时间就碰上了一个,问我是壮族哪个支系的。我还真不知道是哪个支系,后来马上查资料恶补,方才了解到壮族有12个支系。但是即使查阅了资料我还是不知道我是属于哪个支系的,所以我跟他说等我暑假回去问我爷爷看看能不能问出点什么来。其实,我也真打算暑假的时候回去跟些老人聊些怪力乱神的东西。说是怪力乱神,是因为我以前一直都是祖国的好花朵好少年,坚决抵制封建迷信。直到当我开始从一些民族志、地理志当中了解了越多,才越来越把它们当成文化的东西来看。越是长大就越是发现,以前的教科书教给的态度,越看越像思想钳制。壮族里近些年来炒得比较热的是“黑衣壮”,热得似乎都成了壮族的典型代表。于是对外说起文化表征的时候几乎都以其为代表,外人们了解起少数民族也都是通过电视上的科教节目比较多,其实人们所了解到的,就是一个地方政府精心包装和媒体运作的效果。带来的是旅游开发的经济利益。然而“黑衣壮”作为一种大众化的文化符号的出现,却仅是10年前的事情。1999年首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之后,地方政府和媒体开始有规划的把“黑衣壮”人“原生态的歌声、原始的舞蹈、原汁原味的风土人情和延绵千年的生活方式”带到了国人世界的眼前。作为55个少数民族里人口最大的民族,壮族却是被汉化得最彻底的。除了世代生活在那坡、武鸣、平果一带山区某些村落。别人说起少数民族,有着千般想象万般奇幻。都是“异邦式”的想象,仿佛那是一个世外桃源,异度空间,不在生活之内。接受了大众传播给出的数字化影像后,再提起“黑衣壮”,人们的脑海里就会闪现出“能歌善舞的、靓丽的黑衣壮少女与孤僻、寡闻、少欢、封闭的黑衣壮少年”,这些都是主流媒体中“黑衣壮”文化的典型代表。对于少数民族的“异邦式”想象,在这本书中,作者认为会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后果。在浪漫主义“原生态”的话语当中,黑衣壮人及其文化作为“世外桃源”般的存在恰好可以弥补主流社会中已经缺失的美好品质,而在启蒙主义的“原始”话语中,黑衣壮人及其文化则恰恰承载着主流社会力图摆脱自身所具有的负面性。这段话我不全懂,但是可以意会部分。某些学术文章就是这样,既要骂人,又不能直接骂,所以创造了一堆学术词汇。我的理解是,少数民族是被美好的幻想着的,同时也是被嘲讽着落后的。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从族群研究的角度讲,做得还是可以的,但是,我们为什么要做族群研究呢?——其实族群研究在70s以后差不多就过时了。
  •     这是广西百色黑衣壮人的真正道出真我。
  •     虽然是概要地浏览,但觉得不错。
  •     : K281.8/3143
  •     嘿嘿嘿嘿嘿嘿嘿嘿···可帮了我许多大忙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