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异教徒到基督徒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561337615
作者:林语堂
页数:278页

作者简介

本书是个人探求宗教经验的记录,记载自身在信仰上的探险、疑难及迷惘,与其他哲学和宗教的磋研,以及对往圣先哲最珍贵的所言、所诲的省求。当然,这是一次兴奋的旅程,但愿我能叙述明简。深信这种对崇高真理的探求,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循他自己的途径,每一途径人人各异。哥伦布是否曾在美洲登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确实曾去探险,且历经探险途中所有的兴奋、焦虑和快乐。
本书以林博士的真诚、反叛、不愿人云亦云,做一个应声虫,他要自己寻找探讨是必然的途径。因为他自小生长在牧师的家庭里,他小时候就读经、祈祷、参加崇拜,就连他在自称是异教徒的一段时期,他仍是以基督徒的原则处世为人。他自称是异教徒,因为他不想做一个挂名的基督徒,他的名字没有记录在任何一个教会的教友名册上。他不甘心接受“装在箱子里”的信仰,当他拋弃“箱子”的时候,连“信仰”也一起拋弃了。然而他的基本人生观仍是基督徒的,也许他像齐克果一样,是一位“存在的”基督徒。

书籍目录

绪言第一章 童年及少年时代第二章 大旅行的开始第三章 孔子的堂奥一、孔子那个人二、沉默的革命三、子思:内在的道德律四、孟子:求其放心五、以家庭为社会单位六、统治阶级第四章 道山的高峰一、老子二、庄子第五章 澄清佛教的迷雾一、禅二、罪与业第六章 理性在宗教一、方法在宗教二、现在的姿态三、可理解的止境四、知识所不及的剩余区域第七章 物质主义的挑战一、死巷二、虚无第八章 大光的威严第二部 林语堂自传第三部 八十自叙

编辑推荐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不是为那些没有时间谈论宗教,且永远不可能加入追寻行列的人而写,……也不是为那些完全满意于他所了解的,自觉已有可靠的寄托,那些永不会有任何疑虑且自满自足的基督徒而写……我只对那些会问“在这次旅行中我们到哪里去”的人说话。

内容概要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

媒体关注与评论

书评作自传者不必一定是夜郎自大的自我主义者,也不一定是自尊过甚的。写自传的意义只是作者对于自己的诚实计而已。如果他恪守这一原则,当能常令他人觉得有趣,而不至于感到作者的生命是比他人较为重要的了。  我获得宗教走的是一条险路,我认为它是唯一的路;……这决不是平凡无奇的发现,而是一次性灵上充满震惊与探险的旅程。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不是为那些没有时间谈论宗教,且永远不可能加入追寻行列的人而写,……也不是为那些完全满意于他所了解的,自觉已有可靠的寄托,那些永远不会有任何疑虑且满自足的基督徒而写……我只对那些会问“在这次旅行中我们到哪里去”的人说话。

图书封面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本书也可看作作者传记,前面篇幅大多讲中国传统文化,有点做中西文化比较的意思,后面才讲基督教,其实看看序言,作者的大意都在那里了,真是真理半张纸闲言万卷书。附序言那段话:......第六章讨论“理性在宗教”,林先生认为现代人想到宗教时的迷惑,大部份是由于一种方法上的错误。现代西方人喜欢用笛卡儿以“认识理性为首要”的逻辑来接近上帝,事实上“在物质知识科学知识的范围里,用时间、空间、活动,及因果关系等种种推理的工具是最好的,也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宗教、爱、人与人的关系上面,这种方法是奇怪地和目的不合,而是完全不相同的”。“因为宗教是赞赏、惊异,及心灵崇敬的一种基本态度;是一种由于个人全意识直觉了解的天赋才能;一种由于他的道德的天性对宇宙的全身反应;这种直觉的赞赏及了解,是一种比数字的推理精妙得多、高尚得多的天赋才能,属于一种较高级的了解。”“科学方法并没有错,但它完全不适用于宗教的范围。”“科学的武器是显微镜;宗教知识的武器是人心的低沉轻柔的声音及热忱,用一种直觉的能力来猜测真理的微妙的警觉。但近代人所缺乏的,刚好就是这种技巧及机警。”林先生说:“人的道德性对宇宙的总反应,我们没有适当的可理解的名称,有人称它为信仰,有人称它为直觉。总之,这是人类知识所不可及的剩余区域,它不是理性的对比,它是高级的理性。”他说:“这种知识所不可及的剩余区域,偶尔会成为人类知识及道德意识的最有意义的区域,上帝、灵魂、永生及人的整个道身,都包孕在其中。”这一章林先生讨论宗教信仰的心灵活动,至为精密,读者需要以会心的微笑去体味和理解......
  •     先生是真正的文人,之前读他的书看他的原著改编的电视话剧,却不知道他是基督徒.我不是个有才能足够表达自己的人,读过先生的这本书后,终于可以极力推荐身边的朋友和同事来了解文化背景差异下信仰的形成,先生讲得很生动,快来读一读.
  •     我是从一个基督徒的角度来看这本书。以前偶然在教会图书馆翻到(海外版本书名译为“信仰之旅”),看到些只言片语,很开心,甚至还推荐给一位老阿伯看;回头想想,还是应该更谨慎啊。这次在国内看到,就买了一本,从头到尾地读完。感觉,是很为老先生惋惜。林语堂学贯中西,人品应该也是响当当,我辈只有仰视而已。但是,我还是要说,林老对于基督信仰,言之差矣!这本书的可取之处,在于它剖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宗教(如果我们姑且把佛教也当作中国传统),然后指出了基督智慧、道德的超越性(虽然他对老庄的喜爱溢于言表)。他说,太阳已经出来,蜡烛可以吹灭了,这个引语实在是点睛之笔。对于基督信仰中“爱”的吸引力,也有非常中肯的评价。但,基督信仰中爱的真意,是上帝与人之间的爱,不是人与人之间的爱。后者总是第二位的。当耶稣总结律法的总纲的时候,他先说“要爱主你的神”,其次才是“要爱人如己”;约翰福音十四章,耶稣说,“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彼此相爱。”约翰一书,“我们爱,因为神先爱了我们。”爱是一种关系:首先是神与人直接的关系,其次才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真正的爱,完全无私、宽容、忍耐及饶恕的爱--是多么困难啊,但是如果我们先是被(上帝)爱的,先是被(上帝)饶恕的,上帝的爱就激励我们去活出祂的样式。所以耶稣基督不是一个道德的鼓吹家,他体现的是上帝对人的爱的极致:为了拯救世人,甘愿道成肉身,而且死在十字架上--为罪人而死。这就是耶稣所做的。对我们来说,这一切能够真正感动我们的唯一条件,就是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是个罪人,需要神的拯救;而耶稣,这个为羊舍命的好牧人,他的爱,在我们信祂、接受祂而有的主观经历中,才能得以体验;那时,我们将与历世历代的圣徒们一起高歌颂赞。所以撇开救赎来谈论上帝的道,论说登山宝训的美好,平等博爱的原则等等,不是陷入律法主义,就是自以为义。真正的基督徒,乃是看到自己不过是蒙上帝拣选之恩的罪人;他的生活,完全仰赖上帝的恩典;他人生的目的,就是要“举起救恩的杯”。我在教会里认识一位慕道友,他也喜欢耶稣的教训,但是,他唱不出赞美诗。没有被救赎,由罪恶的死境转回,就发不出赞美。对于神学教义,我们大可不必像林老那么排斥。倘若我们真的认识到上帝的启示何等丰富何等奇妙,就会津津乐道,提出这样或那样的诠释,继而发展出教义系统。在理性的层面上,信仰的原则应该展示的,依然是上帝的美妙,上帝的伟大。神学,应该是我们悟性的歌唱。所以,不是教条,而应该是能够影响我们生命的实际。或许,是那些自由派的教师们谈论自己也不相信的教条,让林老先生产生对神学的误解甚至敌对?圣经早已警告我们:“不要多人作师傅,因为晓得我们要受更重的判断。”“绊倒人的事是免不了的,但那绊倒人的有祸了。”是的,林老先生说得很对,基督徒应该更谦逊、更宽容、更有义行(但靠的是上帝的恩典),但是我们第一要宣讲的,就是上帝对人的爱,就是救恩。感谢主,虽然戴德生、Eric Little,还有很多很多忠心的宣教士,虽然很多人唾弃他们、逼迫他们,甚至像林老先生所说,觉得他们应该“滚”回家,他们留在中国,死在中国,他们的信心现在还在说话(这不,中央电视台都播了一个专题片)。林老生在牧师之家,必定蒙了上帝不少的恩赐(喏,历史上很多牧师后代都成就非凡),不知他年老的时候、生命的最后关头有否重拾信心和感恩的心?现在我们生逢“盛世”,能否在信仰之路上走得更好更远,唱出真正伟大的生命赞歌,还得努力啊!“看哪,现在正是悦纳的时候,现在正是拯救的日子”!

精彩短评 (总计71条)

  •     1314
  •     林老的自传,不拘泥记叙而旁征众论,坦诚动人。以和睦之爱和山峦童年为河床,他的人生河流善且悠远。自然与宗教的伟大力量。
  •     从此我知道了基督教!
  •     整套书都非常好,要慢慢读。
  •     语堂大师,一个人的信仰决定他的高度!
  •     道教……《京华烟云》木兰的父亲姚老先生、《风声鹤唳》中的老彭,《红牡丹》的梁翰林
  •     希伯来与希腊不可得兼?二者似乎总是此消彼长。
  •     看完作者的喃喃自语,觉得实际上林骨子里还是一个中国人,他的信仰更像是实用主义出发,合自己心意的便拿来用,无非是从佛道儒基督教里挑一个最适合自己的。他不是一个修道者,更像是一个随性的快意恩仇者。然而他并不算豁达,从文字点滴中能看出他对世俗之事的在意,对自己名声的骄傲。
  •     从这本书来看,这人不是基督徒。此书充分显示了林语堂对基督教的无知和曲解。
  •     不错,包装的好,而且是正版的哦~
  •     林语堂果真是脚踩中西文化的两条大船。对中国古代的哲学,尤其是老子,庄子和孔子的见解非常的独特。根据林语堂的分析,我更喜欢老子的哲学。看着就好,但是我个人的风格可能偏向于孔子,大棒槌式的说教。把老子的境界当成自己追求的境界吧,至于基督教。我自己现在的状态也比较喜欢林语堂最终的这个状态,当人因为信基督而上天堂而信。这才是伪信。
  •     其实买来还没看 已经拆了质量是好的
  •     哲学类的书,我很难理解
  •     找了很久的一本书,以前翻译的版本叫《信仰之旅》,现在好像已经没有这个版本了。此书是新进翻译的,我猜测啊,因为好多文字比较贴合现代人的语气。我是基督徒,所以买几本来,送给我周围的朋友,很具有说服力的啊。只有我们的神,救主耶稣基督,从天上走下来,谦卑的,全然的担当了我们的过犯,为我们死在十字架上,所以,让我们把福音广传,为我们的民族祷告!
  •     林氏风格。既不像鲁迅那样尖锐,也不像徐志摩那样浪漫。每词每句都恰到好处,既不尖锐也不柔软。读起来很是舒服。不愧是语言大师。
  •     林语堂在书中这样写到:我是守旧的。——我对此表示同意。
  •     给四星是因为我更看重见证,林语堂对基督教信仰的理解比较合我的心意,虽然未必符合上帝的心意。写思想史林语堂是外行,至少三流之外,少不了人云亦云的东西。虽然见证是第一位的,但是如果这见证出自一个浅薄的头脑,那价值也自然打了折扣。
  •     书很好,内容也很好,快递也给力
  •     真正的大家不是动不动就“我认识谁谁谁”,“某个外国名人说过”,抛一连串那个年代的国外网红名字,以及大段大段的引经据典,就好比所谓的文艺青年,抛出一个东西也许只是因为说喜欢会让自己显得逼格很高。真正的大家应该是可以仅仅用民族的东西就能表达所有的意境,这也许是为什么莫言得了诺贝尔而村上春树一世陪跑吧。没看完,味同嚼蜡,我相信不是因为我的理解能力,而是因为他的叙述能力。看不到作者自己的思想体系,拉拉杂杂,东拉西扯,感觉他只是因为在那个年代因为父亲是神父而赶上了稀缺资源,因此成了为数不多的能翻译的人之一而已,就像他自己说的,学校不重视中文课程,难怪他写的东西经常语句不通顺。话说,有多少人对名家趋之若鹜,但那些所谓的名家本人在那个时代也许只是个loser。
  •     值得一读,解开迷茫很久的问题
  •     林语堂的作品。
  •     走向基督徒。。
  •     睿智
  •     再次借出~~有思想的图书~~
  •     好书。 对信仰的反思 或许当代缺失的东西这里有不少。 这本书有强烈的代入性。 可以品到林语堂的思想变迁。
  •     这本书少说也买了有一年多了,但一直没看下去,后来看了前边关于辜鸿铭的介绍和孔子的阐述,就直接跳到后面林语堂自传和自叙了,一口气就看完了,但是前面关于孔老庄和宗教的内容,是隔了一个月后重新看的。关于孔子的堂奥和道家智慧的高峰我多少还能理解点,毕竟接触过,对老庄的思想还蛮感兴趣,也许是因为那份浪漫,孔孟教人修身,老庄教人养性。但佛教的迷雾和基督的大光威严,我就云里雾里不知所云了。不过我总算明白,林语堂因为大学的神学教义的框框而不确定信仰而开始探索信仰,把儒道佛研究了透,实在佩服。不过让我最迷惑的莫过于“异教徒”这个词,网页上搜到的解释和书中不符,我只好自己理解为不信仰任何一个宗教但仍信仰上帝的人。虽然很多看不懂的地方,但熏陶一下感觉很好,心灵是人类最复杂最难懂的部分。
  •     内容上有很多民国往事
  •     让我想到最多的不是中西文化,而是中国教育的缺陷.作为一名古文还算不错的文科生我表示看到书中大段大段引用原文的古文,特别是道家的著作让我真的看的很纠结...中西文化底蕴的不足也极大地阻碍了我对此书的理解
  •     一般,没特别的精彩。
  •     一个长于中国,生于教会家庭,接受西方科学教育的国学大师,能不断自我深省信仰之路,让吾辈人生为之震震启迪。译版,还是期待找到英文原版,于是,四星。
  •     121006-121112
  •     儒家道家的内容依旧读不下去,文学素养拙计。
  •     shaidanshaidan
  •     林先生讲述个人信仰历程的一本书。读罢此书,我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一个人如果要做一件事情,是不需要问为什么的。当你开始问Why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在潜意识里抛弃了它,找理由是让你自己强行接受这个结果而已。林先生的信仰之路也是如此,从基督徒到一个泛神论再最终回到基督徒,应该是比较正确的路。托陀斯陀耶夫斯的《卡尔马佐夫兄弟》中伊凡说,我相信上帝是存在的,我只是不接受他创造的世界。是的,仔细想想看,上帝,他应当存在。
  •     谦逊可爱的大师~
  •     2014-6-2 有点看不大懂。林先生从自身得来的经验之谈,关于信仰。但可触类旁通,就像涟漪。
  •     最早知道林语堂是从那部由赵雅芝主演的《京华烟云》开始的,后来又读了他的《吾国吾民》、《生活的艺术》,再有便是由他二女儿林太乙写的《林语堂传》。觉得其文风风趣幽默,其人也应豁达开朗吧。与同时代众多的文人不同,从小深受西学影响的林语堂只有一位结发妻子“翠凤”,他们共同养育了三个女儿,恩爱有加,白发偕老,且除了早年间爱慕同学的妹妹未果,并无绯闻,这在深得“五四”后反封建浪潮影响至深的文人中,实属罕见。买这本书,实在是希望从中找寻一条通往心灵的路。在家庭的影响下,自然而然地对佛教接触较多,直到看了那套《了凡四训》的光碟,我成了一名百分之五十虔诚的佛教徒,大年初一的进庙理佛是我前些年不变的功课。 但今年,我对自己一直以来的信仰产生了置疑,这一次并不象多年前随同学赶时髦进教堂一样,我希望再多了解基督教的真谛,只有这样我才能真正地说服自己,以真诚的心面对宗教和我自己的人生。但我一直认为,无论哪个宗教都是教导我们向善的,以良善之心活着,无论经历多少困难,我希望等我老了的时候,能够象一位勇敢的女人Daisy所庆幸的“我并没有变成一个心灵恶毒的老人”。这便足够了。
  •     没读完,原因是,没学会爬的人怎么可能知道跑,自身修为没跟上,所以没读懂。留着以后再读
  •     快递很快,书的包装也很好,喜欢林语堂的作品风格
  •     最有诚意的中国基督徒
  •     很深刻的一本书,让我们更加清晰的认识耶稣基督的伟大
  •     没想到瞬间删掉的账号没来得及腾记录。之前两个月内的精神食粮之一,很好。还不错,3.8
  •     首先在文字上就很喜欢林先生轻松的语调,虽然前半部分有时翻译比较艰涩。 留下触动的大概是林先生提到最后重回基督教的原因是因为耶稣的教导最光明最直接,是因为所接触的基督徒的善与美。基督教不像佛教不像儒家,有关佛陀有关孔子的记录都真实确凿。正是因为难以相信圣经里的诸多神迹,因此一直觉得难以亲近基督教。不过读到这里,再联系起在美国看到摩门教的胜地,其实想来大概基督教的创始无非也只是一个更有说服力和人格魅力,能使人追随的师者吧。也许今日看来觉得难以相信的“凭空而生”的摩门教,2000年后也会如今日的基督教/佛教般枝繁叶茂。 把宗教看着一种师者与人生教条,于是也便更易亲近些了。
  •     质量好,价格合理。好评!
  •     2012-02-28 一本回答了我关于宗教最初的困惑 真正让我踏踏实实开始成为基督徒的书
  •     一定要看的书,非常真实地展开作者的思想,生命之路.
  •     我是基督徒。
  •     平实质朴的文本,跨越了时空的约束。要是能出 中英对照版本 或 中英合集 就更好了。
  •     没想到,但又很「对」啊。总之,林语堂就是这样的。开小差的时候又在想他的学历和英文水平了(。
  •     以为自己需要的是宗教的时期看的
  •     快递实在太慢了,书很好还没有看呢
  •     封面、纸张都不错。书已经在看中了。
  •     比较了众多宗教或者说思想,林先生最终还是皈依回基督徒,是作家里很钦佩的一位。
  •     给了我很大的冲击
  •     宗教哲学
  •     语堂先生云:不懂得脚趾在冰凉溪水中的快活切不能认识上帝。世界上没几个人能够在著书立传时以做人为傲,而他却能在做人之矛盾中找到活泼趣味,其幽默不刻薄也不失了市民的荤俗,十分有趣。林语堂对儒释道基督之论值得一读,读过以后再不必要去读这种二手呕吐物,先生之高明犹如教科书,无人出其右,若是要读,真就得走进去耐心品读了。
  •     弗洛伊德认为相信上帝及上帝的永生承诺,只是一种为了帮助我们摆脱死亡恐惧的文化童话…当宗教信仰陷入偏执,必然造成无知,很欣赏林语堂能从自己的经历和哲学领域来思考到底要不要持有信仰
  •     提前没看过林语堂的书 不知道他其他的观念 这本书给我的印象是 他比较活泼像个吐槽帝一样在分析道德伦理价值信仰 但是都很浅显 而且他对基督教的了解也比较偏面 试图在文化上找一条与中国传统儒家道家佛教融合之路 但是很遗憾我没看出这个融合点来 虽然他从小就是在基督家庭长大 信仰却比较偏 不适合做个牧师 但是是个有内视力有怀疑精神的学者 具体是怎么样一个学问涵养 我还得通过看更多他的书去了解他
  •     我信,因为我也信自己。
  •     伟大的思想跋涉!
  •     很好,有启发,林先生的东西,还是很有味道的。
  •     妙人
  •     本书的主体部分是林语堂对宗教问题的实际思考,但我不太能读得进去。附录的林语堂自传以及八十自叙倒是有意思的自传材料。
  •     对书印象不深对林语堂这人很是欣赏。谈吐幽默,行事潇洒,多情之人
  •     在学校图书馆偶尔找到的一本书。很好。但是这个版本的封面,是否有注明翻译者是谢绮霞?十分讨厌在封面上不注明译者的书。
  •     书挺好,需要对基督教,佛教有了解的人
  •     走不进信仰,却很想走近。很适合当下的状态。
  •     在网上看完的全部 也是好久以前的事了 这本书改变了我很多的人生观 毕竟我对道教 佛教都有研究 最后跟随者林语堂一起重归了基督的家庭. 对于有多种宗教信仰的人来说值得一看.
  •     灵动地转变于信仰,却始终忠实于自我,不易。
  •     林语堂的人生信仰之过程和自传.可能是灵魂的共鸣,尽管我的中文底蕴不足以能看懂这本书的内容,仍旧越看越起劲和欢喜.惟有爱和宽恕才是把人引到基督信仰面前! can not agree more!!! 我就是这样信世界上是有神的,不然怎么会有这样的爱呢?人有吗?人只能像!因为人不是神,人在宇宙中的位子真的要放放准.这也是为什么此书从中国和外国的所有哲学家争论都论不出结果的原因, 这个家和那个家只能研究出某一方面!!! 当然在如今这个物质时代,或许不需要信仰了吧!!!!
  •     “辜鸿铭是块硬肉,不是软弱的胃所能吸收。对于西方人,他的作品尤其像是充满硬毛的豪猪。但他有深度及卓识,这使人宽恕他的许多过失,因为真正有卓识的人是很少的。古代经典的光透过一种深的了然的哲学的注入。它实际上扮演东方观念与西方观念的电镀匠。”不由得让人想找辜鸿铭的《论语》,找林语堂的英文原版书来看。这本书只有后面一小部分是林语堂的自传和自序,前面都是他关于孔孟儒学,老庄思想,佛学等的见解,摘录部分很多都枯燥不易懂,虽尤其欣赏他写庄子的部分(也是因为林语堂先生的偏爱),但是总结起来发现自己要了解,学习的还有好多。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