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初年的政党

出版社:岳麓书社
出版日期:2004-10
ISBN:9787806654873
作者:张玉法
页数:607页

书籍目录

原序
第一章民初对政党移植问题的争论

第一节民主先进国家的政党制度
第二节清末民初国人的政党观念
第三节民初的反对移植论和赞成移植论
第四节赞成移植论者的努力方向

第二章民初政党的勃兴及其派别
第一节民初政党的统计与分析
第二节国会中的激进派政党
第三节国会中的保守派政党

第三章国民党与进步党的比较
第一节政党领袖
第二节组织与运动
第三节地方势力

第四章 政党竞争与国会政治
第一节 各省都督府代表联合会时期
第二节 临时参议院时期
第三节 正式国会选举与议员背景分析
第四节 正式国会组织与政党对峙大势
第五节 正式国会停闭及其善后

第五章 政党对内阁及制宪问题的态度
第一节 政党态度与内阁演变
第二节 政党对制宪问题的争论

第六章 结论
附录一 民初党会调查表
附录二 两院议员表
征引书目

内容概要

张玉法,1935年2月1日生,山东泽县人。1959年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史地系,获学士学位。后又分别毕业于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研究所及关国哥伦比亚大学历史研究所,均获硕士学位。主要著作有:《先秦时代的传播活动及其对文化与政治的影响》、《清季的立宪团体》、《清季的革命团体》、《中国现代史》、《历史学的新领域》、《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山东省(1860--1916)》、《民国初年的政党》、《中国现代政治史论》、《历史讲演集》、《近代中国工业发展史》、《辛亥革命史论》。《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史》等。


 民国初年的政党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书我还没看,转网上看到的读书笔记一则。原文地址:http://ishare.iask.sina.com.cn/f/13181880.html?from=douban张玉法先生有着新闻学和历史学的硕士背景,此书在其《清季立宪团体》和《清季革命团体》的基础上写就,将1912年武昌起义之后一年内的政党变迁条分缕析的十分详尽,作者以专业的素质考察了当时各党派报纸和其他刊物,校对各项时人笔记和回忆录,将繁复多变的民初政局以政党的发展形式展现在读者面前。此书暗含的两条背景在于,一则民初的政党建构没有经过太多的讨论,各部门和官职的设立自然而成,显然收到英美德日四国政党制度的影响;二则在旧中国,有党便有党争,便有党祸,小人必然党而不群,政党的建立必然其背后有着各式复杂的原因。这两条背景引发了此后议会政治和内阁政治中的无数争执。研究民初政党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一方面,民初的政党并非完全意义上的新政党,诸如旧官僚和立宪派之类的晚清势力广泛的涌入民初政党,并且凭借其声望、权威和专业能力成为政党的中流砥柱,因此,对民初政党的研究要与晚清政局的变迁联系起来,并能关注重要人物的价值观的变化;另一方面,由于民初的政党属于自发而立,只有极少数的政党有完备的党章和党纲,甚至为了提高政党声誉,极力拉拢各界名人加入,这就在政党构建的初期造成了派系的起源。此后在议会中一度出现国民党与进步党两党平分秋色的情况,除了两党各自的壮大之外,在共同利益和人情世故基础上谋求与其他小政党的联合也是其蓬勃发展的原因。因此,对于党派内关键人物的思维模式和价值判断要有很好的揣摩。  阅毕此书,首先让我对于几个关键人物的党派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袁世凯以篡国的面貌居于历史舞台,反观1912年至1913年的政党发展,国民党的积极进取,毫不妥协的党派特征没有给袁世凯任何台阶,作者曾经提到,在北京议会晚期和国会初期,本来存在两党执政的可能,但是由于宋案的爆发和国民党对中央处理态度不满导致二次革命的传闻和现实,袁世凯因此对国民党采取清党的态度,收回国民党藉议员的代表证,并最终解散国会。当然,即便没有二次革命,国民党的很多要求在无法达到的情况下,两党执政也无法稳定,尤其是唐绍仪、陆徵祥、赵秉钧和熊希龄四任内阁都无法支撑较长的时间,一方面受害于党争,另一方面,内阁成员虽属名流,但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不能达到议员的认可,尤其在宋案、借款等问题上无法发挥实质性的作用,袁世凯本人也并非愿意实行内阁制度,即便是君主立宪也无法为其所接受,因此,徒劳了一帮对西方政治制度有着不少见识的议员。  孙中山在这个阶段中的作用一直不是很明显,甚至其对于政党建设的活跃性不如黄兴和宋教仁,当然,作者已经交代,在民族、民权和民生问题上,武昌起义尤其是让位于袁世凯之后,孙中山更愿意去积极从事民生建设。但是很明显,孙中山除了能够提出城市间建造铁路的规划、去海外筹集革命所需的资本等等之外,甚至无力深入推行民生主义的重点——平均地权。其对于政党建设的漠不关心值得深思,或许是因为退位于袁世凯之后不干国政的君子所为,但可能更多的是热心于政党建设的黄兴与宋教仁都同孙中山有着不小的隔阂,两人另成立华兴会或可说明一二。孙中山的让位构建了其神话的地位,这种地位在二次革命中才开始有所变化,并最终再次成为国民革命的领袖。  黄兴和宋教仁,两者都是同盟会和国民党的元老,但两者的政治态度却迥然不同。黄兴发迹于行伍,对于政党理论并不熟悉,北京临时政府建立之后,虽然宋教仁极力谋求同盟会的扩大,并在某些与袁世凯抵触的时候主张改选总统。但黄兴多主张与中央政府妥协,认为时局颇艰,议会政治和内阁制度要循序渐进。而宋教仁更趋于激进,尤其是宋在国会选举中获胜之后,演说不断,袁世凯深为忌恨。当然,时人评价宋教仁有过于革命浪漫主义的说法,也有认为其争取内阁负责制是为了排挤旧官僚,尽力安插革命党人的说法,还有的认为宋教仁对国会选举的热心在于进可以参与政府决策,退可以监督当局施政。究竟宋教仁为何如此尽心于议会政治和内阁制度,甚至在袁世凯请其就任总理的情况下,非但不答应,反而更加积极从事国会选举活动。两者与孙中山虽有隔阂,但黄兴一直推崇追随孙中山,并不论其政治思想如何;宋教仁虽对孙中山的某些妥协行为不满,却也以孙中山为革命领袖。三人虽颇有不和,但宋案的发生导致国民党与袁世凯的直接决裂,孙中山与黄兴也终于突破了忍无可忍的境地。  北京临时政府的四任内阁总理——唐绍仪、陆徵祥、赵秉钧和熊希龄相对于总统袁世凯而言,都是弱势内阁,一方面是内阁成员大多经过袁世凯挑选或举荐,行为稳健保守,另一方面,四任总理都与袁世凯有着无尽的渊薮。唐绍仪是袁世凯老部下,虽与革命党人交从甚密,但仍然举袁世凯为政策方向。其他三位以此是唐内阁的外交总长、内务总长和财政总长,此后的陆内阁和赵内阁虽然选举均当选,但无力理清议会内的派系斗争,坚持不久即辞职,后熊内阁虽然意欲整顿议会,但此时袁世凯已经笃定要解散议会,因此,不仅熊内阁的大臣均由袁世凯决定,袁世凯提出的政令政务也希望熊希龄能够只行签署之责而已。内阁制度无法深入实行,就更不用提宪政了,立宪一直是诸多政党的意向,但是一直没有机会提上议程,反观四届内阁和议会、国会提出的议题,大多是乱世中的自保问题和袁世凯政府提出的政治动向而已,由议会提出的少之又少。  政党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作者把时人态度分了四种看法:一为对抗政府,认为我国政府,往往不顾舆论,与旧制度和旧阶级联系过于密切,政策纷乱,没有积极进去的精神。国会的成立,在于督促政府的进步。因此,必须纠集政党,以舆论为后援,与政府对抗。这种观点一开始就已经把议会和政府对立起来,最容易为激进的政客所认可,往往国会建成之后与政府产生诸多磨合。一则持政党政治说,认为政党的目的,在于实行政党政治,以议会之多数政党,组织内阁,实施政党政策。直接跳过政府,以党代政府,这就需要坚固的两党制基础(中国多党的不可行在于党争的传统思想过于严重,当然,现行的政党体制也是值得玩味的),存在在野党能够监督执政党的可能。国民党与进步党所保持的两党格局是这种学说的昙花一现,而且尤为重要的是,时内阁并不是由获胜的国民党来组建,起码不是由国民党党纲思想的中坚分子来组建。因此,这一说并没有得以施行。三则认为政党的目的,在于统一舆论,使党员求同存异,这在分裂的民初中国无异于童话。四则认为政党应该调查政务,研究政策,指导国民。这一说法没有明确的指出政党的政治特色,只是士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所应从事的时务。  对于政党的种类问题,作者也归纳了时人的三方面意见:一是民吏两党之说,认为民智开化,民权改善之后,民与吏之间的关系就要上升为两党的关系,颇有执政与在野的意味。但这样的政党学说与其说是时人的政党理论,毋宁说是时人的政治抨击,并且民吏之间的不平衡关系一直贯穿整个近现代史。二是南北两党说,认为南北两方,风物人情皆有不同,时间一久,必然形成两党。这其实是对于时局南北分治的一种妥协说法,南北和谈虽然成功进行并取得成果,但袁世凯北京就任与南京为国都的矛盾存在于南北的诸多方面,即便是后来国会昙花一现的国民党与进步党对峙,也是南北的矛盾体现,南北对于革命和政治的不同看法,并不完全取决于南北的风物人情。因此,南北两党其实是当时南北方不同政见的反映。三是保守进步两党说,这种说法的不现实性在于,并没有给保守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在革命横行的年代,任何一个政党都不愿充当保守的代名词,时民主共和各党认为国民党过于激进,带有贼匪的特点,并不认为那是应当的革命,从这个角度而言,到底什么是合适的进步和保守,就很难界定了。  1912年前后,关于政党的讨论和实践都充斥着中国,尤其是武昌起义之后,伴随着权力的释放,各类团会组织都改称政党,盖因千百年来政治从未有如此大范围的向时人开放过。其实仔细考虑,在四亿人口的当时中国,有选举和被选举资格的人数只有十分之一,已经是限定了政治的广泛性和普遍性。这也是中国的资本主义民主政治一直没有深入到最底层,最终只能是各城市合力努力维持的国家政治均衡而已。而在民初能够风云于政坛的就只能是或脱胎于旧制度或对立于旧制度的上层精英了——张先生统计的数据表明,参众议员的旧功名从谘议局时期占九成以上下降到四成左右,而有四成左右有着各类的西方留学经验。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功力深厚
  •     張玉法,如雷貫耳。
  •     good book .
  •     居然有两个信仰共产主义的
  •     1.
  •     可以看看,当年集中看的一批民国初年 政党国会体制的书
  •     很不错的政治史研究材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