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精装版)

出版日期:2016-5
ISBN:9787550274940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页数:280页

作者简介

全书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通过大量实例,从教育、家庭、社交、伦理、婚姻等多个领域阐明了人生道路的方向和人生意义的真谛,帮助人们正确面对自卑感和缺陷,正确对待职业、融入社会、理解生活、探究潜意识,所以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巨大的学术价值。
翻译来自完整英文译本,具有原创性。翻译精准、流畅,读来毫不晦涩。译者为心理学专业译者,更好地把握阿德勒的理论与思想,精辟地体现了本书在指导读者寻找生命意义方面的定位。
同款平装版年销量破100000册,多次修订,文本质量有保证。
版式简洁明晰,重要语句加粗显示;精装套封设计,圆形脊背装帧大方;黑色烫金设计书名,尽显经典大气;黑天鹅象征重生,诠释生命之“超越”,与内文相得益彰。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我们对于意义的追寻
1 生活于你的意义
2 生命中的三大问题
3 真正的生命意义
4 童年对人生的影响
5 童年记忆的重要价值
6 合作的重要性
第二章 心灵和身体
1 心灵和身体的联系与冲突
2 情感影响发展
3 身型、性格与心智
第三章 自卑与超越
1 自卑情结
2 追求优越感
3 设立有意义目标
第四章 童年记忆
1 理解记忆
2 关于早期记忆的六个案例
3 行为的根源——早期记忆
第五章 梦
1 关于梦
2 弗洛伊德学派与梦
3 个体心理学派与梦
4 梦的构成
5 典型的梦
第六章 家庭的影响
1 母亲的影响
2 父亲的角色和责任
3 为人父母
第七章 学校的影响
1 教育的变革
2 教师的角色
3 学校里的合作与竞争
4 天赋与习得
5 区分孩子的个性
第八章 青春期
1 青春期心理及生理特征
2 青春期的挣扎
3 青春期的性意识萌芽
4 正视青春期
第九章 犯罪及预防
1 犯罪心理
2 罪犯的类型
3 合作的重要性
4 如何矫治犯罪行为
第十章 职业问题
1 平衡生活的三条纽带
2 职业的早期训练
3 影响职业选择的其他因素
4 对待职业的态度
第十一章 个体与社会
1 宗教信仰
2 政治活动和社会活动
3 利己主义
4 过失犯罪
5 社交兴趣与社会平等
第十二章 爱与婚姻
1 爱、合作与社会兴趣的重要性
2 夫妻是平等的伙伴关系
3 不适合结婚的人
4 婚姻观与人生观

内容概要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 Adler, 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弗洛伊德的学生之一。
阿德勒有《自卑与超越》《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等著作,他将精神分析由生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自卑与超越(精装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提起自卑这个话题,估计很多人多经历过吧,不管你社会地位高还是低可能都无法逃避它。在看到本书《自卑与超越》时,前言中提到‘正是由于人类会有自卑感,才会有不断取得发展和进步的不竭动力。’这让我想到了自己刚上高中那会,英语成绩基本处于垫底的水平,这时候母亲帮我找了一位在我所处学校附近小有名气的英语家教来教我英语,当时辅导时我记得这位老师确实讲的不错,但是偏向重心却针对的试验班同学,我很边缘化,后来一气之下自己开始自己自学,最后自己的英语水平还上升了。这个实力确实说明了自卑有的时候反而还会成为我们发展前进的动力。本书作者用了十二章节的篇幅来从心理学的角度由浅入深,从根源从童年出发来探寻生命的意义,例如第一章里面的“童年对人生的影响”一文中就详细讨论了儿童情境阶段的不同方式对人的影响,例如通过举例部分父母想到自己小时候的经历,然后对自己的孩子也施加同样的做法而得出结论-‘经验并非成功或失败之母。我们的生活经验对我们没有太大用处,起决定作用的是我们赋予经验的认知和意义。’看到这里我觉得作者的安排比较巧妙,不是在一开始就提出这样的观点,因为这样会很难使人信服,相反在做出适当的铺垫之后再提出更能使读者容易接受。不过这个观点还是有颠覆性,因为我们一直相信的就是经验,例如日常生活中我们对那些工作多年的老师傅们推崇备至,因为他们经验丰富,处理事务问题比我们更好。但是生活中我们也会发现并不是每个经验丰富的人都能做得很好,也并不是每个经验不丰富的人都会把事情做糟,对于这一现象我认为作者的这一观点可以比较好的解释这一点。作者提出这一观点之后紧接着对成年失败者的各类型的童年情境进行了分析,本文就从‘先天残缺、被父母溺爱、被忽视儿童’三方面来渗入探讨其成年之后为什么更容易形成错误认知信念。当然在这本书中我重点阅读的部分是第三章“自卑与超越”,这一章节中从自卑情结这一概念入手,先解释了其概念,然后具体描述分析神经症患者的行为模式,然后给出具体的建议。虽然不管神经症患者还是其他人都在追求属于自己独有的一种优越感,但如果这种优越感是不恰当的话,反而无助于我们解决真正的问题,所以作者在这里的建议是‘设立有意义的目标’,给出这条建议之后通过具体案例来支撑这一建议。本书从始至终的逻辑性很强,类容可能会在阅读起来稍显枯燥一点,但是不妨我们在其中寻找帮助指导。对于相关专业人士来说本书是一本很有实用性的书籍,‘干货’很多;对于其他对心理学有兴趣的读者来说也可以阅读。
  •     用了近五个小时陆陆续续把这本书看完了,作者阿德勒认为人的意义与价值在于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也即一个人活在这世上必须要与人合作,为他人贡献才有了个人的价值,这对我是一个极大的冲击。在我高中的时候,接触到一些浅显的哲学思想,也懵懂的想过,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活着是为了什么等所有人到了一定年纪都会疑惑的问题。当然,随着琐碎的日常生活,这些问题渐渐被我抛在身后,但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又开始思考起这些曾经困扰我的问题。这本《自卑与超越》是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个体心理学创始人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经典之作,出版以来已再版多次。阿德勒是著名的弗洛伊德的学生,不过两人在很多理念上有所不同。阿德勒对个体的研究以个体为开始,更关注个体本身的成长发展与人生历程。全书的核心观点在我看来即,人生下来因为种种缺陷(身体或心理)有了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此每个人都想弥补自己的缺陷,超越自己的缺陷,这又会让我们陷入了不同的优越感上。如果一个人能认识到我们生存的价值在于为社会贡献,学会与他人良好合作,那么这优越感会让他对社会有益,反之则可能走向歧途。阿德勒也在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讲了一个人的家庭生活和受教育程度对他的影响,这些分析并不复杂,文字也非常的朴素易懂,很值得认真看看。这本书对我的认知有很大的冲击,在于人生价值的评判,家庭教育的影响,以及良好婚姻的本质概述这三点的尤为突出。很多问题其实如果不去想,过去了也就过去了。看这本书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原来我对如何过好这一生毫无头绪,难怪我总是觉得迷茫了。我承认,我是个挺自私的人,我有时候的不快乐大概也跟此有一定关系。虽然我不能完全同意作者人的价值在于为社会做贡献这一评判标准,但我觉得我的不同意只是因为不想承认。其实我也隐隐发现,如果一个人只是向外界索要而不贡献的话,他将难以取得真正的快乐和圆满。我也听过很多优秀的匠人说,别去过度索要,做好你该做的事,你想要的自会来。所以,当我意识到如果一味的追求个人的价值,而不去想有没有给社会做贡献,其实是无用的追求,我想我已经同意了作者对于人生价值的评判标准了。在家庭教育这里,作者对受忽视和被溺爱的孩子的特点都写的非常翔实,仔细联想我周围的朋友们,他们身上的一些特质的确跟父母的教育有很大关系。作者认为一个优秀的母亲既不过度溺爱孩子,也不会忽视孩子的需求,积极恰当的鼓励孩子,帮助孩子学会重视与他人的关系,友好的与他人合作,遇到问题积极解决而不是就此颓废。这些观点对于想要处理好和孩子的关系的父母真的是非常有帮助啊。而在婚姻生活这里,也让我深刻认识到,原来幸福的婚姻在于夫妻双方彼此尊重,彼此付出,夫妻关系就是合作关系,所以合作双方一定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上,有了互相爱护互相付出的努力,才会有幸福的婚姻生活。结婚的目的应该是一起努力谋求幸福,让彼此过的更快乐,给自己的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婚姻实质上是两个平等的人在人生路上的陪伴和结合,在家庭地位上没有高低之分。家庭中所有的事情没有控制或权威可言。无论父亲或母亲任何一方的地位在家中比对方高,都是不利的。这些观点我都深深认同,了解这些也让我更好的分析我自己的家庭问题,对我非常有帮助。在书中可以看到个体心理学把人类所有的问题分为职业,交际,两性这三大类。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在于对他人有意义,学会合作,努力向着为他人贡献的方向,他的人生自然会朝着最能体现生命价值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该如何过好这一生?首先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明白自己活着在于对他人有意义,才会取得自己的真正价值。努力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不断努力,不断超越自己,也许我们的价值就在其中慢慢被寻找到。
  •     # 一这本书自然是经典,无论从何种角度说,它在心理学史上都占有一席之地,都是需要阅读,需要学习的文献之一。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这本著作的经典性,在出版了近百年后的今天来看,已经大打折扣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书中在当时看来石破天惊醍醐灌顶的观点,对今天的人来说,早就是街知巷闻的老生常谈,失去了给人的新鲜感。阅读的时候,也就是重新过了一遍早就熟悉到不行的常识而已。不过,这种熟悉感仅仅是这本书丧失其魅力的原因之一。毕竟许许多多的早期的学术经典,都难免会遭遇到这种窘境。它另外一个人失去魅力的问题,就是它所提出的问题的背景早就是时过境迁,所以这种隔阂让这本书的价值也是大打折扣。# 二这本书的中文名字是《自卑与超越》,似乎是暗示一个自卑的人如何成功。但是它的英文名字是《What Life could Mean to You》,强调的是生命的意义。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指南,告诉普通人在生活中如何活得有意义,怎么样获得痛快。如果这么说,似乎和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鸡汤书没有二致,可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牛逼哄哄的心理学家,理论是建立在丰富翔实的案例上面,所以给出的结论也是有很强的可信度和可操作性。不过即便这样,因为当下读者面临的问题和书中的不完全一致,这本书作为一本指南书,很多地方都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三这本书要解决的是如何获得**人生的意义**,首先要明确的就是**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在书中,作者给出的是**可以与他人分享,且得到绝大多数人的认可。**(008)接下来,他就用一本书的篇幅详述,人生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通过合作如何能解决问题,梦是如何解决人生的问题,家庭学校如何影响个人的心智……但是从阿德勒对于”人生的意义“可以看出,它对人的评价的标准是放在社会价值上面。一个人,如果脱离了社会,也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而反过来,人生的意义必须通过他人的评价才能够确定。考虑到这本书是1932年出版的,一战时候整个欧洲在战火蹂躏下的惨况,彻底的将人性撕裂。因此,阿德勒将**合作**视为人生意义的最终追求,试图弥合人与人之间的裂痕的想法,也就可以理解,也就是理所当然。但是在今天呢?这种丝毫不考虑个人追求的“人生意义”是否就是意义的全部呢?当然不是这样了。人生的意义已经突破了阿德勒的定义,已经变得更加的多元化。自我的认可也同样能够赋予人生的意义。人生变得多姿多彩。# 四当然,如果人生观恰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希望自己的子女家人的意义在于得到他人的认可。这本书还是需要拿来读一读。###更多请关注:https://basin42.wordpress.com/

精彩短评 (总计31条)

  •     很精美的一本书,也是阿德勒的代表作。不同于老师弗洛伊德的生物学取向,阿德勒的理论是社会学定位的,充满指导和实践意义。
  •     专业性较强的一本书
  •     关键词:自卑、超越、合作。阿德勒认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但自卑感能激励自己去超越从而激发潜能;对于生命的意义,阿德勒认为在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不管是婚姻、家庭还是教育,对他人的兴趣和奉献合作的精神十分重要,也就是合作。第一次通读本书,让我对自己的性格有了新的具体深刻的认识,相信对我未来的职业、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会有积极正面的影响,感谢作者!
  •     从外包装来说非常符合我这种颜控,专业书籍我非常作排版,排的不好我看着就犯困,这书完全符合我的排版要求
  •     奉献是生命的真谛!!!
  •     文艺青年都还读一读
  •     很快可以读完的书,勾出类似自己的案例,然后说 ' 哦,原来如此。' :)
  •     真诚的对他人发生兴趣
  •     特别提一下这本书的排版,行距宽适合做笔记。具体介绍了个体心理学的几个观点:人最基本的是有对社会的兴趣和合作精神,人平衡生活的三大纽带(职业、人际关系、性别),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要习得各种能力,以应对长大后的生活困难和人生难题,从小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至关重要,培养孩子对社会的兴趣也是至关重要。这部书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让我得到成长,让我在懦弱时悬崖勒马。适时让自己缓下来,适时让自己多翻翻书。受益匪浅!
  •     这本书是阿尔弗雷德阿德勒的成名作。阿德勒享年67岁,一生著作不超过10部,而尤以《自卑与超越》这本书成名。很多人会对这个书名产生排斥,其实阿德勒曾给本书起得德文原名是:生命对你意味着什么。这是一本行文通俗易懂,但是给人深刻启发的心理学图书。不像精神分析其他学家的书那么晦涩难懂,身为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在本书中阐述的出生排序、优越感、社会兴趣等问题对于今天的家庭咨询都有很多的借鉴意义。很喜欢。
  •     早有耳闻,一直未读,决定读这本,希望有所助力!
  •     可学之处
  •     这本书我给5星,解决了我自身很多的问题。
  •     人生来自卑,但是也有超越的力量,跟阿德勒大师一起寻找生活的意义~精装的那只天鹅好好看!
  •     人生意义在于奉献,奉献在于与他人合作。
  •     wuli爱豆是个有文化的爱豆,超绝可爱冯薪朵
  •     与其说这是心理学著作不如说是正三观求合作宇宙大爱倡议书
  •     最好的就是书名的翻译了。个人感觉是把一篇学术论文给朴素化了,有鸡汤嫌疑。也总结出我不太喜欢看心理学的书。(看了前三章而已)
  •     说教 满篇贡献
  •     经典从来不难读,这本书再次证明这一点。作者非常平易近人,文字也很朴素,但是关于人生的思考,婚姻与家庭的分析,还是让我觉得非常受益。16.7.17
  •     标签里有个深刻 其实 并不深刻 关键词有 。。。。
  •     个体心理学阿德勒的代表作,告诉我们人都有追求优越感的需求,而正确的方法是通过合作实现
  •     最后一章完全不认同 剩下都好 各种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对心理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
  •     一个非常正统的心理学家分析儿童的成长过程
  •     有些观点已经相对过时了。就像他说婚前性行为的观点。最大的要点就是人要学会合作,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     心理学比鸡汤更滋养思想。
  •     封面不错~!
  •     总体还行,有些观点可笑,有些观点可取
  •     浓浓的说教意味 却不乏真理闪现 个人生存意义建立于对他人与社会的贡献 实则非常马列 被社会接受与认可的正常人多择此道路 而被社会排斥与疏远的边缘人 连融入的机会都不见得有 十八岁前我也曾抱着「为他人服务」的信念 面对现实却知这并非适合每个人 由此转变为个人主义的拥趸 (反正我的自卑是根深蒂固超越不了了 爱咋咋吧)
  •     为了封面那只鹅买的书,对我而言太积极向上了。
  •     阿德勒认为人的生命和精神活动都具有一定目标性,人是未来定向的。他觉得由于人们为精神生活确定一个目标,他们就会更好地适应现实。他把一切心理现象都看作反映某种统一的生活计划,而生活计划的总目标就是优越。心理活动都是围绕着优越性这一目标进行的。 阿德勒理论的最后落脚点是人的优越和完善。他把为优越而奋力称作生命的实质,为优越而奋力是阿德勒人格理论的基本动力。行为的动机出于人的社会性,而不是生物因素起主要作用。后来,阿德勒又把个人优越而奋力的观点改变成个人为完善的社会而奋力。他同时还认为个人优越而奋力可能有益,也可能有害。如果一个人不顾别人和社会的需要,只专心于个人的优越,就可能产生优越情结,而具有优越情结的人可能成为一个专横跋扈、自吹自擂、傲慢之人,这种人不太受社会欢迎。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