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历史

出版日期:2015-3
ISBN:9787510832489
作者:黄仁宇
页数:336页

作者简介

作者以二十余万字的篇幅,从夏商周开始,阐述了中国两千年的文明史,勾画了中国历史数千年的全貌。其中涉及政治经济体制、军事战役、艺术思想等方面,而作者更为重点着眼的则是——政治经济体制的发展。他认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体制是以中央集权为特征,继而形成百年不变的官僚体系,而维系上下级的管理规则,则是一种以儒家为基础、几经修正的道德伦理的意识形态。此种统治形态,历经千秋的朝代更迭未曾改变。此种统治形态,产生于夏,基本形成于宋,而极致于明。在本书中,作者改变了以往历史学家的著述方式,主张用综合与归纳之法,将现有史料高度压缩,先构成一个简明、连贯的纲领,进而思考各历史事件的积极性格及前后连贯的出处。

书籍目录

为什么称为“中国大历史”?
——中文版自序
第一章 西安与黄土地带
第二章 亚圣与始皇
第三章 土壤、风向和雨量
第四章 兵马俑的幕后
第五章 第一帝国:树立楷模
第六章 名士成为军阀
第七章 长期分裂的局面
第八章 历史向侧面进出
第九章 统一的途径
第十章 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
第十一章 北宋:大胆的试验
第十二章 西湖与南宋
第十三章 蒙古人的插曲`
第十四章 明朝:一个内向和非竞争性的国家
第十五章 晚明: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
第十六章 满洲人的作为
第十七章 1800年:一个瞻前顾后的基点
第十八章 从鸦片战争到自强运动
第十九章 百日维新、民国成立和“五四运动”
第二十章 现代中国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第二十一章 台湾、香港与澳门
附 录
中国社会的特质
站在历史的前端
我们的问题,我们的思考

内容概要

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退伍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1954)、硕士1957)、博士(1964)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1967)、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1970)、纽约州立大学New Paltz分校教授(1968-1980)。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1979年他离开教学岗位,专心写作,先后出版了《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以“大历史观”享誉华人学界。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纽约上州的医院中,享年82岁。


 中国大历史下载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21条)

  •     黄仁宇先生以大历史的视角阐释中国自古以来历史走向的必然性,特别是对经济结构、政治组织方式的分析,批判了以道德视角解释历史造成的迷雾,不过,作者认为中国无法发育出现代国家模式的主要原因在于地缘政治。我个人觉得中国历史确实很是沉闷,几千年来基本上维持着一个极为简单的社会结构,历史人物在这基础上的作为也殊少趣味。黄先生的阐释不失为一个很好的答案。
  •     除了天才,应该没有人可以论述整个历史,何况为大历史。黄老先生写就此书明显力不从心,甚至有些无法自圆其说,此书的范围明显超过了他的能力。
  •     对于时代中的人而言,即便人事已尽也逃不出地缘框架下的宿命。“潜水艇夹肉面包”的窘境放在历史的惯性里难以突破。历史总是不可复制地循环往复。
  •     黄是只刺猬,语言教我印象深刻
  •     不是很感兴趣,未读完
  •     黄老的文体真的,带了太多文言体在其中,不是很好读,对于历史,因为是大历史,故而也失在各段历史的简单略过。不过从书名来说也算文对题!
  •     备课读的
  •     第一次读黄仁宇的作品,刚开始自然有些不太适应,但是慢慢发现这或许是一种“全新”的解史模式,甚至是极为重要的一种方式。
  •     自看了《万历十五年》以来,还是对黄先生存了几分好感的。可惜,在看《中国大历史》的同时也在看张荫麟的《中国通史》,顿时高下立见。黄先生最多只是个用西方研究方法钻故纸堆的刻苦好学生,而张荫麟是天才!看《中国大历史》,最烦的就是“数目字管理”这五个字,说来说去,中国落后就源于这五个字,这种结论未免太简单粗暴了!!!而且我怀疑这本书是不是英译中啊,很多词汇拗口得很,洋腔洋调的,邯郸学步了哈。
  •     果然是写给外国人看的中国史。很多地方尤其是和西方做对比是完全看的一头雾水,很多地方的文句读好几遍也看不懂。但是里面的好多观点的确有别于中国主流历史教学,新颖独特,有趣,也发人深省。
  •     大历史虽好,细节太少。15重读
  •     此书不重在讲述历史细节,而是给出一个脉络,并结合“大历史观”(文化、地理、税收等方面)加以联系。 就具体行文说,欧式与文言交杂,莫非是作者亲译?有些用字颇古,译名也不是大陆通用的。另有几处似脱字。P.166页帖木儿年代写错
  •     一种角度而已。
  •     黄老先生洋洋洒洒,一气呵成的勾勒出了中国的历史轮廓,他的观点未必正确,但总能给人以启发。
  •     宏观的历史更能看清一些东西
  •     总的来讲作者还是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中国从一个制度和科技都远远领先欧洲数个世纪到近代被既有的制度束缚而裹足不前,签订各种割地赔款条约是有其内在逻辑的。即出于水患防治,救灾,边疆防御等因素,中国早在公元前就有了中央集权的诉求。中央集权和官僚主义也的确在宏观因素上起到积极作用,但是庞大的帝国在巩固中央集权的同时追求的是通过道德教化来取得内在平衡,任何妨碍政治稳定的不确定因素一概被否定,不需要科技进步,商业发展被限制,私人财产得不到承认,无从有效调动农村资源。闭关锁国是必然,在皇权体制下无法走向现代国家也是必然。
  •     大而泛泛,且无新观点
  •     因著述较早(70-80s),有些观念、看法不免陈旧(既是再版何不补充近些年之论述?)。在梳理历史脉络方面给予普通读者很大帮助,部分论点、细节值得复读、推敲。
  •     读起来有一种学者的严谨,非常有意思,可正三观
  •     把资本主义/现代化的特征概括为”数目字管理“,这和《万历十五年》是一致的。从中国广袤的土地和过早的统一/政治成熟讲起,确实天下的分分合合似乎是必然的,无法从自身当中孕育出资本主义/现代化,必要等西方冲击以后才可能,这一个半世纪的路似乎也没有那么长。
  •     主要从经济结构上和官僚体制上,做了一个中国古代史简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