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

出版社:万卷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3-7-1
ISBN:9787547007013
作者:林语堂
页数:320页

作者简介

苏东坡以其天纵之资,纵横于儒、释、道之间,在诗、词、文、书、画方面皆登峰造极,另辟新界。他政绩卓著、爱民如子、文韬武略兼备,在慈善事业和公立医院领域首开世界先河,堪比和煦春阳,带给世界无尽生机和温暖。只因襟怀苍生,而使其生活寄于风雨,岁月失于道路,命运困于党争。他波澜壮阔的一生早已没入历史的尘埃,而他所代表的伟大人格与社会良心,直至今天仍熠熠生辉。
林语堂笔下的苏东坡,性格鲜明,形象饱满,可亲可敬,跃然纸上,堪称人世间最完美的理想人格。

书籍目录

"译序   001
自序 003
卷一
童年与青年 |001
宋仁宗景祐三年至嘉祐六年
(公元一○三六年——一○六一年)
002 | 第一章  文忠公
012 | 第二章  眉山
018 | 第三章  童年与少年
026 | 第四章  赶考
033 | 第五章  父子行
卷二
壮 年 |043
宋仁宗嘉祐七年至神宗元丰二年
(公元一○六二年——一○七九年)
044 | 第六章  神、鬼、人
057 | 第七章  国家资本主义
073 | 第八章  拗相公
092 | 第九章  人为恶行
099 | 第十章  手足情深
105 | 第十一章 诗人、名妓与和尚
125 | 第十二章 抗议诗
135 | 第十三章 黄楼
142 | 第十四章  逮捕与审讯
卷三
老 练 |155
神宗元丰三年至哲宗元祐八年
(公元一○八○年——一○九三年)
156 | 第十五章  东坡居士
167 | 第十六章  赤壁赋
175 | 第十七章  瑜伽与炼丹
185 | 第十八章  东飘西荡
194 | 第十九章  太后恩宠
205 | 第二十章 绘画艺术
213 | 第二十一章 自退之道
223 | 第二十二章 工程与赈灾
234 | 第二十三章 百姓之友
卷四
流放岁月 |241
哲宗绍圣元年至徽宗建中靖国元年
(公元一○九四年——一一○一年)
242 | 第二十四章 二度迫害
251 | 第二十五章 岭南谪居
262 | 第二十六章 仙居伴朝云
269 | 第二十七章 海外
280 | 第二十八章 终了
附录一 年 谱 |289
附录二 参考书目及资料来源 |292
附录三 书 目 |302"

编辑推荐

首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国际笔会首任华人副会长林语堂先生最满意的作品完美呈现!    畅销台湾的《百年孤独》《老人与海》中文版译者,宋碧云女士历经四十载五番修订,打造华语世界公认的最权威版本!    享誉国际文坛的一代大师,全面呈现他最钟爱的英才,尽显“五绝”天才苏东坡的理想人格!    苏东坡已在历史长河中渐行渐远,而他所代表的伟大人格和社会良心直至今天仍熠熠生辉!这正是《苏东坡传》的魅力和活力所在!

前言

自 序    我写苏东坡的一生其实并没有别的理由,只是想写罢了。多年来,为他作传之事一直挂在我心上。1936年,我携家赴美,随身除了带着一套精选精刊的国学基本丛书,还带了几本苏东坡所著及与他有关的古刊善本书,完全没有顾虑到它们要占很大空间。那时候,我就希望能写一本有关他的书,或者翻译他的一些诗文,就算做不到这些,在我出国期间,也希望有他陪在身边。书架上有这样一位魅力无边、创意无限、廉正不阿、百无禁忌且卓尔不群的人所写的作品,会让人觉得有无比丰富的精神食粮。现在,我终于可以全心来为他写传,实在是一大乐事。    生动活泼的人物个性始终是个谜。世上有了一个苏东坡,以后再难有第二个像他这样富有个性的人。对这种人下定义,通常只是徒劳而已。对于一个多才多艺、生活又多姿多彩的人物,要从他的生平和性格中挑出一些让读者钟爱的特质并不难。我们可以说苏东坡是无可救药的乐天派,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亲民的官员,大文豪,新派画家,大书法家,造酒实验者,工程师,假道学的反对者,静坐冥想者,佛教徒,儒学政治家,皇帝的秘书,酒鬼,厚道的法官,坚持自己政见的人,月夜游荡者,诗人,或者谐谑的人。然而,这些恐怕都无法构成苏东坡的全貌。或许我可以这么作个总结——在中国,一提到苏东坡,总会让人露出真挚而钦佩的笑容。比起其他的中国诗人,苏东坡的人格特质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丰富、广博和幽默感,具有超绝的智力和无邪的赤子之心,犹如耶稣所描述的,兼具了蛇的智慧与鸽子的温顺。不可否认,这种罕见的结合,世间少有,而苏东坡正是其中之一,他终其一生都让自己保持全然的自然与真诚。政治上的钩心斗角、权谋巧诈与他的品格格格不入;他灵光乍现时写下的,或者为了批评他厌恶的事情而作的诗文,都是他心灵自然的流露,顺乎天性,正如他写过的“春鸟秋虫声”;也可以比拟为“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他一直深陷政治斗争之中,却始终超越于钩心斗角之上。他不忮不求,一路吟咏、作文、评论,纯粹只是为了表达心中的感受,从未考虑可能会对自己造成不良后果。也因此,在今天读者仍以欣赏他的作品为乐。他始终关心时事,直抒己见。他的作品散发着生动活泼的个性,语言或戏谑或庄重,视场合而定,但永远真挚、恳切、忠于自我。他写作没有别的理由,只因爱写;今天我们欣赏他的作品,也没有别的理由,只因他写得如此优美、如此豪爽,且字字出自他纯真的内心。    分析中国一千年来为什么历代都有许许多多苏东坡的热情仰慕者,我得到了第二个理由,与第一个理由相同,只是换个说法罢了——苏东坡有魅力。正如女人的风韵、花朵的美丽芬芳,容易感受却很难说出其中的成分。苏东坡的主要魅力在于,他是一个经常让他妻子或者最爱他的人操心的奇才,不知道是该敬佩他大无畏的勇气,还是该阻止他免受他人的伤害。显然,他性格中有一股力量,谁也挡不住,这种力量从他出生的那一刻开始,直到死亡合上他的嘴巴不再让他谈笑才停止。这种力量即我行我素。他挥洒自如,他可以古怪或威严,戏谑或庄重,我们从他的笔尖就能听到人类情感的心声,有欢乐、欣喜,有幻灭、觉醒,有顺从、忍受。他喜好欢聚宴饮。他说自己性不耐烦,遇到厌恶的事物就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他不喜欢某位诗人的诗句,就品评道:“正是京东学究饮私酒、食瘴死牛肉,醉饱后所发者也。”    他开玩笑不分敌友。在一次盛大的朝廷盛典上,他当着所有大臣的面嘲弄某位道学家,刺痛了对方,也因此尝到苦果。然而,别人不能理解的是,他会因为一件事情生气,却绝不会憎恨别人。他恨罪恶之事,对作恶之人却不记在心上,只是不喜欢而已。怨恨是无能的表现,他从未才不如人,因此他从来不知何谓怨恨。大体说来,我们得到一个印象,他一生优游吟咏,怡然自得,悲伤和不幸降临时,他也能一笑置之。在下一支拙笔想要描写的就是这种风骨。他能成为众多中国读书人所钟爱的诗人,原因也在于此。    这本书是关于一个诗人、画家、百姓之友的故事。他感触深刻,思想清晰,文采华美,行动果敢,从来不因自己的利益或变动的时势而见风转舵。他不懂得顾及自己的利益,对同胞的福祉却异常关注。他仁慈慷慨,虽攒不下一文钱,却自觉富比帝王。他固执,多言而妙语如珠,口无遮拦,是光明磊落之人;他多才多艺,好奇,有深度,玩世不恭,举止浪漫,文字却优美典雅。他为人父兄、丈夫俨然是一钝儒,骨子里却是道家风范,讨厌一切欺瞒和伪善。他的文采为其他文人学者所望尘莫及,因此他根本用不着嫉妒别人;他的伟大,已达到温柔敦厚的地步。他单纯真挚,向来不会装腔作势;公事缠身时,他会自比为套上缰索的野鹿。他活在乱世,自然就成为政治风暴中的风向标,对颟顸自私的官僚来说,他是敌人,在反压迫的人民心目中,他则是斗士。虽然历任皇帝私底下崇拜他,连皇后也成了他的朋友,但他却落得被贬谪和逮捕的下场,一直活在屈辱中。    苏东坡的最佳名言,是他对弟弟子由所说的话,也是他自己最好的写照:    吾上可以陪玉皇大帝,下可以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苏东坡一生行事都关乎心灵。难怪他快活无比,无忧无惧,一生如一阵清风拂过。    在玄学方面他是佛教徒,知道生命是某物暂时的形态,是短暂躯壳里的永恒灵魂,但是他不能接受生命是负累和苦难的理论,他认为并不全然如此。至少,他自己时时刻刻都过得很快活。他有印度佛教的思想,性情却是地地道道中国的。由佛家的否定人生,儒家的正视人生和道家的简化人生,这位诗人在思想观念中冶炼出一种新的混合人生观。人的一生充其量只有“百年”,但也够长了,纵使他寻找长生不老仙丹失败,只要还活着,生命中的每一刻依然美好。他的肉身难免要死,但是他的灵魂在来世则可能化成天上的星辰或地面的河川,照耀、滋润、供养所有的生命。在这一世,他只是永恒无常中出现的一粒微尘,至于是哪一粒则无关紧要。生命毕竟是永恒的、美好的,他活得很开心。这就是这位乐天才子的部分奥秘。    我不想给本书正文附加太多注,不过我的描述必有出处可循,而且尽可能引用原文,只是不明显罢了。因为所有资料都是中文,脚注对大多数美国读者并不实用。在附录二中的参考书目中可以找到对资料来源的概括说明。为了避免读者被中国名字搞昏头,不太重要的人物,我已省略其名,有时只提姓氏。在古代,中国文人常有四五个名号,所以提及一个人,也有必要首尾一贯,只用一个名字。音译中国人名,我舍恶劣的“hs”,改用“sh”,这样才合乎常理。有些诗词我将之译成英文诗,有些则因用典之故,译起来十分古怪,诗意尽失,不加长注又怕意义含糊,索性改写成英文散文。

内容概要

林语堂(1895—1976)
文化大师,作家,以英文书写而扬名海内外,四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曾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会长。
林语堂旅居美国数十年,骨子里仍是传统的中国文人,其作品无不体现着儒释道三者的结合,传达着中国人特有的智慧、气质和情怀。他一生笔耕不辍,著作等身,代表作品有 《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京华烟云》《风声鹤唳》《苏东坡传》《武则天正传》等。

媒体关注与评论

中国古代赞誉文人有三绝之说。三绝者,诗书画三个方面皆能达到极高水平之谓也,苏轼至少可以说已达到了五绝:诗、书、画、文、词。因此,我们可以说,苏轼是中国文学史和艺术史上最全面的伟大天才。论诗,他为宋代一大家。论文,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论画,笔墨凝重,大气磅礴。论书,他是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之首。论词,它摆脱了婉约派的传统,创豪放派,与辛弃疾并称。                                                              ——季羡林    谁都有年少轻狂的时候,我30岁前第一次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虽然惊叹于林语堂的笔力,却觉得这本书只能打70分,要我自己写,至少可以写到80、90分,可二十多年过去了,市面上最受认可的还是林语堂版,张炜版的一个字都没写。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张炜        我深深敬仰林语堂。他既能很严谨地写出中文的大辞典,又能用流利的英文写《苏东坡传》。林语堂自称自己有着“西洋人的头脑、中国人的心灵”。拥有西洋人的头脑,就能够做好一个国际公民;但中国人的心灵,使他始终带着自己不折不扣、毫不含糊的文化符号,把中国人的气度挥洒在世界之上。                                                              ——于丹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要认识一个死去千年的人其实并不难。想想我们对同市的居民或市长的私生活,所知是多么有限,有时候反觉得死人比活人更容易了解。至少有一点,活人的一生还没有过完,谁也不知道他遇到危机会做出什么事来。酒鬼会改过,圣人会堕落,牧师也许会和唱诗班的少女私奔,活人总有太多太多的“可能性”,而且活人有隐私,某些隐私往往在他死后很久才真相大白。因此,对同时代的人往往很难进行评判,他的一生和我们太接近了。但像苏东坡这样的古诗人就不同了。我读过他的杂记、一千七百首诗词和八百封私人信件。认不认识一个人不在于是否和他同一时代,这只是“同情的理解”的问题,即站在当时理解当时的情况。毕竟我们只认识自己真正了解的人,而且只对自己真正喜欢的人才能充分了解。我想我认识苏东坡是因为我了解他,而我了解他又因为我喜欢他。喜欢一位诗人向来是个人口味的问题。以诗词的伟大标准——清新、自然、工巧和“同情的理解”来说,我认为李白已取得更卓越的成就,而杜甫更能给人大诗圣的印象。但是毫无理由地,我最喜爱的诗人却是苏东坡。 我认为苏东坡的伟大人格,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比任何一位中国作家来得更为鲜明突出,也更完整地刻在了他的生命和作品中。苏东坡的精神在我心中会如此清晰,原因有二。首先,苏东坡本人才气纵横,遍布于作品的字里行间,就像我见过的那两幅东坡墨竹原作一般,墨迹灿然,仿佛一小时前才下笔似的。这是一种奇特的现象,莎士比亚的情形亦是如此。莎翁文字的活力直接发自他善感而丰富的内心,到今天仍然生动无比。尽管经过历代专家学者的努力之后,我们对莎翁的生活仍然所知不多。但是,在他死后四百年,我们却借着他注入作品中的情感,了解了他心灵的奥秘。 第二个原因是,与中国其他诗人相比,记载苏东坡一生的资料要完整些,包括各种记载他漫长多彩政治生涯的史籍、他本人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将近一百万字)、杂记、遗墨和私人信函以及由他同时代的人以杂记和传略的方式留存到今天的许多随笔。他死后一百年间,没有一本重要的传略不提到这位诗人。宋朝的文人都善于写日记,著名的有司马光、王安石、刘挚、曾布等人;也有人不屈不挠地写传略,王明清和邵伯温就是最好的例子。由于王安石国家资本主义所造成的复杂形势,以及苏东坡时代政治斗争的炽热和激烈,这个时期作家所保存的资料,包括对话在内,特别丰富。苏东坡本人不写日记,他不是那种爱写日记的人——那样对他来说太有条理、太忸怩了。但是他写过一本杂记,是他对各项旅程、思想、人物、地点和事件按日期或不按日期的记载。别人也忙着记下他所说所做的一切,他的信件和题跋都由崇拜他的人仔细保存了下来。身为大家争相寻访的书法家,他习惯在酒宴后作诗来描述当时场面,或者写些表达自己思想见解的杂感评论送给朋友。这些诗作都被人妥善保存,传给后代,有时也高价出售。这些即兴杂记题跋包含了不少苏东坡优秀的作品。他有八百封书信和六百则著名的亲笔小记和题跋流传到今天。因为苏东坡太受欢迎了,黄庭坚等后辈才争相收集他的墨迹书简,集成一册出版。苏东坡死后,成都有一位收藏家马上开始收集他的墨迹书简,刻在石头上,把拓印本当作书法作品来卖。一次,苏东坡有感于时事,作诗一篇,立刻被众多文人争相传阅和背诵。苏东坡这些作品发乎真情,但内容却是对朝廷表示异议,再加上当时忠臣文人都被逐出京师,统治者的怒气便集中到了他一个人身上,几乎害他送命。他到底后不后悔呢?表面上,他在放逐期间对不太亲密的朋友说后悔了,但是对至交好友却坦露说毫无悔意,并且说遇到此类事情,如“食中有蝇,吐之乃已”,仍会做同样的选择。由于这种至诚的流露,他也以身居高士之首而自伤,在与身居要职的心地狭隘小人徒然斗争一番后遭到第二次流放,远走当时中国域外的海南小岛。他坦荡处之,有几分相信是命运使然。 因此,苏东坡成为文学闲话的中心,死后尤其受到深广的敬重也是很自然的。与西方作家相较,李白可以媲美雪莱或拜伦,他是一颗燃烧自己展现瞬间壮景的文学流星;杜甫就像弥尔顿,是一个热心的哲学家和老好人,以贴切、渊博、古朴的笔墨写出丰厚的作品;而苏东坡永远充满活力,他性格比较像萨克雷,在政坛和诗词上的盛名则像雨果,同时又具有约翰生博士那份动人的本质。不知怎么,约翰生博士的痛风病直到今天仍令我们不安,弥尔顿的盲眼却不尽然。如果约翰生同时又兼有画家庚斯博罗的特色,且像蒲柏用诗词批评政治,又像斯威夫特吃过那么多苦而没有斯威夫特的尖酸味儿,我们就能找出一个英国的类比对象了。苏东坡的人道精神并没有因遭受许多困难而变得尖酸刻薄,而是更加醇美。今天我们喜爱他,也是因为他饱受了人生之苦。


 苏东坡传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发布书评

 
 


精彩短评 (总计65条)

  •     ●苏东坡,骨子里都是道家的人,任凭生如飞蓬,心也如飞蓬般浪迹。 ●能明显感觉到,苏东坡的笔触,比其他人多了种仙气。只恨自己读不太懂文言,只能勉强感受真意,却不可继续发展。可惜可惜,书内引用良多古诗与原籍,都难以读明白意思。 ●感觉宋碧云确实译出了那种“天才戏语”的文风,很棒!记得之前读林语堂的《优游人间》,不知谁译的,生硬死板,读不下去了都。 ●汉语古文是难以被翻译的,但该书的原文却是英语——The Gay Genius。 ●索引资料列出来都数页之多,着实佩服,大师是能沉住气的。
  •     作为传记,并不是十分理想!
  •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聘怀,足以极视所之娱,信可乐也。
  •     和我想象中的一样,很不错
  •     运送比较快,东西质量也不错
  •     并不能静下心来看里面引用的古文…
  •     【2015.6.6-6.20】在端午节当天读完了这本书。以前一直对苏东坡不太了解,对他的全部印象都来源于他写的各种有名的词以及“东坡肉”,如今跟着林语堂先生的文字从一个侧面读完了他的一生,开始欣赏他的处世态度,大概无论是经历入狱或者擢升,无论是在天子脚下位极人臣还是被流放到彼时荒凉落后的海南岛,东坡先生始终能保持心中的宁静,还能把周围的恶劣环境开辟成一片乐土,在乡野间与平民交流往来不亦乐乎。就算到了最后病重大限将至,也是保持着豁达的人生态度。东坡先生的处世哲学以及林语堂先生书中所暗示的一些政治哲学,放到如今也依旧值得我们学习和警醒。
  •     “真是不可救药。”
  •     看了三分之二终于看不下去了,直接看了结局(话说又不是推理剧我为什么要去看结局…)
  •     身不能至,心向往之。 令人宁静的语言和人物。
  •     很适合不了解东坡的人去观看
  •     过于溢美
  •     满大街的张译本,连电子书都是张译本,您说应该买哪本?宋译文风清雅,朗朗上口,比较符合汉语表达方式,读起来自然流畅;张译忠实原文,字句必追,读来七弯八拐,需要转换思维。如果英文功底够好,可看张译,毕竟对英文文法也还是熟悉的。否则,就宋译。当然,宋译个人也只能给4星,好像是台湾人?在说说本书装帧,封面设计、用纸都不错,内页字体较小,排版还算清新自然。不介意字体者,这个版本无疑是不错的。
  •     原本担心宋的这个版本翻译的有点生硬,但习惯之后反而能更直接的感受作者原本的表达;传记本身不用多说,非常写实细腻和全面,而且不同时期的分类也很科学,时代背景结合的也很出色,是一部了解苏轼生平与诗词观感的好作品。
  •     比较合胃口。
  •     观东坡一生,有好酒,有好肉,有好诗,更兼好友良妻,不羁于俗事,放旷豪迈,纵使一生颠簸流离困苦几何,得饮酒处且畅怀,有好笑处必大声,竟好似不是这红尘中人,想来世上再无二人。叹一声,红尘难度人,杯酒饮浮生。世无东坡,我辈何依?
  •     铭经典不愧是大师之作
  •     这仿佛是林语堂一个人对苏东坡的意淫。
  •     就个人感情来说,我很想打一星。= =个人偏见太重
  •     林先生好不喜欢王安石啊
  •     林语堂先生的名气来源于给外国人讲中国,他的英文散文可能很好,但中国人了解中国更可读另几位先生的。
  •     林语堂到底是文人,这本传记的主观表达是如此明显,对王安石可谓极尽笔诛,偏偏他对苏东坡毕生的书写又是以政治为脉络的,以致于我一度在阅读时始终保持距离。老实说,读起来没什么快感,林先生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有的地方也占了太大篇幅。。此书应为改名——东坡:我挚爱的精神领袖与杰出文人
  •     之前所读
  •     惊叹于中国“文人”文化的诸多弊病
  •     书中对话不翻译成白话更佳。当然,译者很辛苦了
  •     每读一次,心宽一分。
  •     开始读到第一页感觉不好,因为作者对于一个历史史实的看法我不敢苟同,因为各种原因中途只看到一半,又看到作者写的另外一本书,生活的艺术。发现作者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很灵动,然后对一些事情有深刻,但是,很诚心的表达出来的一个人,然后今天把这本书看完了。
  •     喜欢林语堂的原著,喜欢宋碧云的翻译,喜欢苏东坡的词,喜欢苏东坡的为人,最喜欢还是苏东坡的故事!
  •     人生如逆旅 ,我亦是行人。
  •     无意中打开的一本书,打开了就不愿意放下
  •     古文部分有些难读。作者对苏轼有点溢美。不过他提供了西方文化视角来解读一个中国宋朝诗人。
  •     诗意的人生
  •     可能因为原文是英文,翻译过来总是缺些什么。而且感觉个人情感还是强烈一些
  •     百度百科说,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但传记本身却无可避免的带有执笔或口述者的感情偏颇,或褒或贬,或爱或怜。这本书整体都不错,唯两点存疑:一是林语堂先生对苏东坡的褒扬赞誉,甚至“仙化“,其中讲到宋朝文人才子皆近歌妓,独东坡近而不染;讲到"元佑系"被迫害,多人郁郁寡欢,唯东坡逍遥自在不放心上。林先生对苏东坡的极度崇拜之情溢于言表,多少会影响到传记的客观性。二是,对王安石的极度贬低,令人惊异,将北宋灭亡的原因直接归咎于变法所致,宋朝的党政是双方面的,文中说“王安石迫害文人”这样的用词,带有明显的阶级倾向。总得来说,整体可读性还不错,看起来不会觉得闷,适合逍遥享乐派,哈哈!
  •     简洁大方,纸张很厚实,不像某些版本,加一大堆无聊的插图。总之,爱不释手了。哇哈哈……
  •     对王安石的评论,略有偏颇。
  •     文笔流畅,翻译到位,就是封面质量较差,易烂
  •     经典啊。 才子的一生。 林先生写得非常好,偶尔加入一些现代的比拟。 描写苏东坡过三峡的那段印象很深
  •     其实没读完,还在读,临近期末考了就先置了。(高中生),之前老师也有推荐,有意思的是最近看到一篇文章站在王安石的立场写到了东坡,然后回头在这书里看到了写王安石的语句,哈哈一笑。
  •     之前看的是张振玉译的此书,但好像这个版本的更好看些。林语堂的书,值得细读。
  •     也是读过林语堂的 都不敢相信此书出自他笔 也许是翻译的问题吧 看完都影响苏东坡在我心里的形象了
  •     因为一段话认识了这本书,“有时我们爱上一个人,将之视为偶像,是因为我们心里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知道,这样的人是我们穷极一生也无法成为的,无论是先天的天赋,还是后天的风骨气韵,或者是大时代给与的波澜壮阔。我们挣扎在自己的人生里,一不留神就变成了尘埃,那么渺小,那么为现实所迫,一切都是有理由的不得已。”
  •     作者是有多不喜欢王安石啊( ⊙ o ⊙ )
  •     写得很白话,易看。
  •     并没有想象中的打动人。林语堂的京华烟云充满了东方意境,这本传记却是西方思维落下的文笔。我感兴趣的是东坡一生走过的那么多的地方,是不是他豁达性格的一部分。杭州、惠州、湖州、扬州、海南__
  •     于我而言,苏东坡不只是一个文人,更是黯然心伤时不离不弃的陪伴者。读他的词句, 即刻就能被他乐观的情绪感染。一见“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烦忧就如浮云般散开。当然,肤浅的阅历并不能让我完全领悟苏轼文章, 思想的精髓。对于本书的评价也是一己之见。不过喜欢东坡的朋友,不妨尝试一下阅读本书。
  •     读东坡传,不仅了解作者生平,更了解了作者身处同时代的官场、人物,也看出一个朝代在党争中由盛转衰,呜呼。好书,开阔眼界。
  •     翻译不喜欢
  •     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厨艺尤佳还健气乐天,这样的人设挺苏的,脑补苏轼用川普吟《卜算子》>0<中国文人精神领袖苏轼在王安石的映衬对比下愈发高大,王安石在这本书里俨然成反派。少年时代是蠢,现在看《赤壁赋》简直泪奔。
  •     特别棒的书 喜欢苏东坡
  •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文人被政治消耗了太多精力,但是反过来说,也许也正因此而催生了好的诗词。看得出林先生非常喜欢苏东坡,一件件一桩桩,写的都很生动有趣,特别爱看林先生讲苏东坡的趣闻,很有一种作者的宠溺在里面。宋碧云翻译的恰到好处,不过也没看过其他版本,只知道读起来不费力,很享受。
  •     试就不对了......
  •     本来以为林语堂没什么真才实学,看来是我自己道听途说浅薄了。写得好且翻译棒。
  •     非常棒的一本书。被写的人很有魅力,写书的人也很有魅力!
  •     看得出,林语堂先生十分推崇东坡先生,把王安石贬的大恶人。
  •     不可置否,作者太喜爱苏轼了,几乎到了偏执的地步,可以将书当做宋朝历史来看(宋仁宗至宋哲宗),苏轼的一些贡献当然不可磨灭,比如前阵子去的西湖苏堤,还有杭州的西湖醋鱼东坡肘子,至于桂酒,我也有酿琼酒(葡萄酒),然而作为一个旁观者,看到对于一个极度富有才华的人遭到周围恶俗庸俗之辈的迫害实在是痛彻心扉,恨不能立刻发帖将章惇等一概人骂个狗血淋头,然并卵,历史就是如此。向来是天才少数而庸人太多,以至于社会发展这么慢,或许等到外星人攻打地球的那天,人类还在自相残杀,为了五斗米而争得你死我活。这本书标记做了也不少,算是下了功夫,而其中许多地方也可以作为今后的游览目的地呢,例如南京半山园,惠州放生池。自然,东坡之类精神是最为可嘉,虽同在朝廷为小吏,切不可恶小而为之,当思之又思,念及阳明先生等大儒之魂。
  •     北宋的时代,似乎是文人的世界,但往往这种政治上的斗争消耗了文人们大量的精力,幸而东坡淡泊明志,随遇而安,成就不朽。我最喜欢的诗人。
  •     书好。配送快。没折皱,没重印。
  •     很好看 深层次剖析了苏东坡这个人物 是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
  •     近期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人物传记。一来是红烧肉君(我知道东坡肉和红烧肉在细节上有区别啦,然并卵)的确牛逼,二来这种汉人传记被翻译后再翻译回来…出口转内销的感觉……真是为难译者了。
  •     还是看中国学者写的苏东坡传比较好吧……这版是林语堂针对外国读者英文写的,再翻译回来不是很好看
  •     题材好,作者好,译者好。慢吞吞的竟然读了快两个月。苏东坡的一生,传奇在特殊时代背景下的特殊际遇,他太美好了,却不至于耀眼,而是充满质朴气质,这和他性格有关。好喜欢这样的人,有才情、乐观、幽默、爱生活、敬畏自然,好像能化解所有遭遇,只不过仙逝之前的两三个月,太过折磨,心疼。由林语堂来写这本传记,是再合适不过了。
  •     浩然之气
  •     生平脉络很清晰,从这点上来说,长了知识。不过,林语堂先生的主观偏向性一望即知,搞得我不敢拿它当做具有历史严肃性的传记来看,即便是后面列出了长长的书单,同样如此。还有一点,本书的目标读者是外国人,所以很多地方写得有些怪怪的。老实说,本来想轻松悠闲的看完这本书的,结果一面要防止落入笔者主观性的大坑,一面要把翻译腔的段落翻成古文,一面还要把间杂其中的古文段落和上下文联系起来(有些地方实在从逻辑上连不起来),倒是读得很吃力了。当休闲读物的话,略深;当正经史书的话,太主观。嗯,好吧,其实就是一个粉丝为偶像写的生平,不去计较太多就是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