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书评

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9-01
ISBN:9787538258646
作者:[捷克] 米兰·昆德拉
页数:102页

没有记忆,没有退路

赶在去大马前,读完了米兰·昆德拉的《认》。薄薄一册,典型的爱情悲剧。故事很简单,讲述一对相爱男女,珊达尔与马克。珊达尔因为惊恐青春不在而失去魅力。马克为了安抚她,匿名写情书,冒充仰慕者。珊达尔在反复猜测中,推断出信出于男方之手。她认定男方因她年华老去心生厌弃而设下圈套,诱她出轨。因而愤而离家出走,最后真相大白时,珊达尔客死他乡在马克的怀抱中。年少时对爱情有众多崇敬和注解。似乎是绞尽脑汁的证明爱情无穷尽。岁月增长,躁动的心变得迟钝,生活的一切都很难让人去感触,只是不悲不喜的存活着。爱情也只是锦上添花之用。《认》让我喜欢上米兰·昆德拉。我所认识的男文青大多喜欢《生命不能承受之重》。我这人比较浅薄,所以只喜欢浅薄的东西,比如男欢女爱,锦衣美食。而浅薄的文字更能让我耐得心下来细读:“一个朋友能为你做什么?——如果有人决定在你的窗户前建设一个飞机场或者当人家把你解雇的时候?如果有人帮助你,发地也是个看不见的人和匿名的人,一个讨债协助的组织,一个保护消费者的协会,一个律师事务所。友谊不可能在任何考验面前经受验证。不再有机会到战场上寻找他的受伤的朋友,不再有机会在强盗面前为保护朋友而无视刀剑。…”米兰·昆德拉的文字没有一丝一毫的拖泥带水,字字到位,句句恰到好处。“前一分钟,让—马克还想跟她解释那些事情,承认他搞的秘密,但是这四句来回的对话使任何交谈都不再可能。他再没有什么可说的,因为的的确确这套公寓是她的而不是他的,她对他说他安居在奢侈的边缘不用他花一分钱这也是真的;他挣的钱只是她挣的五分之一,他们俩的全部关系都建立在这种默契上;这种不平等,他们永远不会谈。”“他跟自己说她远比自己想象的脆弱要好得到多。也许,他过去把她当做最弱的而自己是最强的,这是搞错了。事实上,谁是最强的?当他们两人都在爱情的土地上,也许他真是强的。但是一旦爱情的土地在他们脚下消失,她就是强的而他则是弱的。”生活留给我们的只有记忆,也许这些记忆也带有自动筛选功能。那些我努力忘切的,那些曾让我潸然泪下的往事,都在光阴里淡忘。曾经以为是刻骨铭心,今日也不过是往事如烟了无痕。记得曾经“闭上眼,看见了那片海”,记得曾经“站在十字路口,触摸到了幸福。” 记得曾经“晚间的航班,永远辨不清的道路”只是,这些“曾经”都被删除了。强制的,迫不得已的。早上去世贸,离家咫尺我却迷了路。终于我们告别了爱情。

重读”认“以前,它差不多对我成了一本陌生的书。事实当然不是,读着读着发现那些感动(撼动)过我的句子还在原来的地方等我,仿佛一家遗落在记忆里的小店还是挂着它的风铃等着一些坏记性的客人再次撞进来。昆德拉的小说长于心理分析,尤其是那些微细的无理性的情绪,比如突然的倦怠和毫没来由的恶意,当然也有突然的爱的时刻,发光的以爱战胜怀疑的时刻——但微妙的是,前者和后者通常正好相遇。

确认,监视还有梦境

identity,是身份也是确认,它像一个隐喻,那些在爱情中确认对方与自己的男人和女人们。当让在海滩上错将一个陌生女人认成了珊达拉时,他第一次感到了惶恐,因陌生而带来的惶恐,一个他不熟悉却又真实存在的珊达拉栖居于那个惶恐中。他曾以为,她于自己而言是独一无二,鲜明存在并可以轻易识别的,而事实却略带戏虐地摆出无数个珊达拉,甚至是任自己编织的傀儡操控的女人。而珊达拉,她也许是在被监视与反监视中确认自己的身份。她似乎是在拒绝没有自我的生活,在她的儿子死去以前,她屈从于强势且粗暴的监视,所以会逃避她的小姑子,包括之前的生活;可是,当她被一个匿名的爱慕者监视时,她又不由自主地去追随他的偷窥。她接受了对方塑造的自己,没有明确对象,甚至是没有明确缘由的取悦。最后的那个梦,就像《笑忘录》里,塔米娜的死亡,珊达拉突然觉得自己也许是死了,于是她大声呼喊,不同的是,塔米娜确实是死了,而珊达拉只是做了一个梦。这个梦,刻意模糊了现实与幻觉的边界。她要在亮光中,不停息地看着他。而他们,又一次地,在爱与死亡的对峙中,去辨认彼此。“认”是一种过程与渴望,“身份”则是过程中无法抵达的悖论。那个弄假成真的匿名信,很像《好笑的爱》中的《搭车游戏》。

一个转身的方向

早上,推开家门上班,空气晦涩而潮湿,吸一口,清新和冰冷带进肺里,于是清醒了。一直有在罅隙里思考的习惯,没有目的的,发散,触目所及,会想到很多有趣的东西。窄窄的甬道上迎面走过一个男孩,看得出,十几岁吧,嫩生生的脸上还藏不住清秀,脚步轻快得让人羡慕,扮酷 却只显出可爱。年轻的小孩做老成,都喜欢黑黑的上衣,对比着我身上一件翠翠绿的夹克,突然觉得有点可笑。抬起头,迎面对视他的眼睛, 细细长长的,闪着微微的光,很快就埋下去,看着路面,于是可以看见一头蓬蓬的头发,好像发尖都带着活力的跳动着。男色时代阿,女人喜欢看男人,男人还不好意思呵呵。打开车门,转回头,小男孩儿只剩下了背影.“男人们不再朝我转身了...”突然想起这句话来.当提起米兰昆德拉,这位法国籍的喜欢拿小说开玩笑的捷克严肃作家,这个我打心眼儿里喜欢的充满冷幽默的人,这是脑子里蹦出的第一句话。甚至想不出是那部作品里面的了,特地查了一下,是《认》,想起来了,一本非常薄的小说,里面有为衰老而忧伤的珊达尔。很早以前读过的书了,我打算不再为太久以前读过的书写评论了,以前的事情都过去了,连同我可怜的思想一起,而非要给豆瓣加上几个数字也并没有什么意思,是吧很显然,昆德拉不是一位女性主义作家,但在他的文字里,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最先注意到的,不会忘记的,毫无疑问是女性的形象。女人总是注意到女人,这时候是不是只是为了思考自己。一种细腻而深触的笔调,他的文字总是带着议论和调侃似的抒情,而真正的感情,又全都藏在人物微妙的行为举止里,慢慢渗出来,整部作品都会被染上一种静静的意念的色彩,这似乎和很多日本作家有相似的地方,但可爱的昆德拉无疑有趣生动的多,甚至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带着浓重的法国情感方式。对于他的女人们,那些女主人公,总让我感同身受,有一种想把自己和她们的影子帖合的一处的欲望,或许这样,拉开一个虚幻的距离,我也会更清楚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了吧。对于萨宾娜,塔米娜,珊达尔,我看不出丝毫情感上的偏颇和刻意,仿佛写她们的人是一个中性人,他像男人一样不了解女人,也像女人一样不了解自己,是不是,男人再看他笔下的男人的时候也有这个感觉呢,这个问题还真是没和人讨论过。“所有女人都以男人们对她们身体表现出的有兴趣或无兴趣来衡量她们衰老的程度。它在成千上万的身体中被淹没直到有一天一个充满欲望的目光落在它的上面把它从混沌的人群中拉了出来;然后,目光越来越把这个身体燃烧起来使它从此像一把火炬穿越世间;这是荣耀辉煌的时期,但是,很快,目光开始越来越少,火光开始渐渐熄灭到了有一天,这个身体半透明了,然后透明了,然后看不见了,犹如一个游动的小小虚无在街巷里漫步”,把这段简介中的话贴上了,呵呵,喜欢。这就是我喜欢他的原因,有人说他媚俗,因为他永远在开政治和性的玩笑,其实没什么能离开这两样东西呵呵。对于我,他的那些具像和抽象夹杂着的思维就像是我自己的一样,我读它们,顺畅毫无顾忌,从未体验过的头脑中隐秘的印证让我总在兴奋的最高点,然后我就融化了,变成纸一样透明,就把自己交给了他。男人们不再朝你转身了,对于珊达尔,一个男人的背影,意味着她的衰老,吸引力的丧失和一种彻头彻尾的沮丧。只一个转身的方向,留给珊达尔的缺失感,是无法逾越的宇宙一样广阔而有不知所以,幸福的让雅克无法给她这一点,因为这是一个女人对无艳遇状态的恐惧,这种恐惧,来源于她对自身价值的男性化趋同认识,只有在大街上值得男人吹口哨儿的女人才是有价值的,这是男性化理论的基本判断,而这种意识,潜意识的移植到了珊达尔的头脑里,所以,“她所需要的,不是爱情的目光,而是要不相识的,粗野的,充满淫欲的目光淹没她,这些目光没有好感,没有选择,没有温柔和礼貌,宿命般地,不可避免地落在她身上。它们把她维持在人群的社会中。爱情的目光则把她从中夺将出来。”想到这儿,突然对Identity这个名字有了一点理解,一种女性身份的自我认同,或者不说的那么激进,一种个人价值的自我认同。可以不将男性与女性对立起来,至少在昆德拉这里,他们同样自我困惑自我嘲笑。但是,当珊达尔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判断仍然是无力的依附于男性的标准时,显然她更加地失落了。这或许就是敏感的女人薄弱的地方,好像确实是这样,敏感而让自己不够自信,这听起来多么愚蠢,可女人总是这样,呵呵,世界就是这样。

相比起身份 我更在乎自由

在5°阴雨的广州,无所事事的报社中,开始翻阅这本仅100页的米兰 昆德拉。读的是辽宁教育出版社,孟湄译的版本,从外观上似乎劣于译文出版,董强译的较为广泛流传的版本;但简约明了的表达和译注抖落了阅读的赘述,一如装帧精简。笔记本上,关键词有"L'IDENTITE""F""让-马克""珊达尔""前夫""死去的儿子"以及"身份X"。由于儿子的逝去,珊达尔离开了前夫,告别了从前大家庭的生活,处在与情人让-马克生活的当下。一封封来自陌生人"跟踪"的信件让珊达尔平闷的内心泛起涟漪,她甚至附和着神秘人,投其所好波澜起伏。然而随着不停地筛选判断和分析,珊达尔渐渐发现甜言蜜语的真相与自己的想象出入很大,这个真相入侵了她的生活,威胁到了她的身份...身份,由书章可看,珊达尔很重视自己在一些关系中所处的独立的身份。在从前的婚姻关系中,儿子的离开让她失去了母亲的身份,回归到妻子或家庭成员的简单角色,但是大家庭却想再次把母亲的身份强加于她,导致了她的离婚与出走;在与让-马克的关系中,本处于"女朋友/情人"位置的珊达尔,被马克出于"爱或鼓励的目的"的臆想设定成"对陌生异性有极大吸引的女神",发现真相的珊达尔难以接受这种角色的被动变换,决定逃离马克。在其他的身份臆想中,乞丐和"杜巴罗"都是珊达尔涌动内心中的欲求,无论具体的身份是什么,那封神秘来信都填充了珊达尔的渴望,言语的真实与内容仅成为象征。其实,关于珊达尔在第三封信过后所产生的恐惧与疑虑,只不过是她在达到了满足和幸福之后被诡异的敏感与卑虑所侵蚀的后果,她已经收获了在年龄的胜利与自豪,何苦又责怪于热爱她的让-马克,当然在他的阿谀奉承中,肯定是有那些控制欲的存在,谓之珊达尔的不尊重。在关系的平衡方面,书章的失衡在于年龄和金钱/社会地位,这是分属于珊达尔和让-马克的自负。珊达尔想"男人们永远不再朝她转身了",让-马克面对的是"他挣的钱只是她的五分之一"而他"安居在一个奢侈的边缘而不需要花一分钱"。但这段关系最终决定者是珊达尔,是否受社会地位影响不得而知,至少让-马克所作为的能够给书章一个"真爱至上"的套路。是珊达尔关于年龄的忧虑,让他成为陌生跟踪者;是他明白"他在这个世界的边缘,而珊达尔在这中心",于是,倾尽所有追随至伦敦,最后拯救珊达尔于脆弱崩溃之中,这也就是爱的倾斜或是力量的失衡才会导致的绝对包容。当然之余珊达尔最重要的是自由。逃离前夫,逃离大家庭对孩子病态的渴望,逃离让-马克,不愿囿于某种身份。这种自由追寻自然是有一定限度和反逆的。所以在书章最末,珊达尔回归了怀抱,这定是短暂的,可预见的又一个循环的开始。而自由又是下一个身份溯回的理由。ps简单地用间隔着的两个小时看被零碎成50个章节的文字,买这本书的初衷也是easy come easy go ~希望下次阅读董强版本时,会有更多的感悟。

认与认知

一个完整的梦.由于对自已的梦也异常关注,我很兴奋的看到结尾部分的珊达尔从梦中被马克的呼声唤醒了,以及"我"在镜头外面所看到的床头小灯下的头部侧影:两人的......爱情大概是人类永志不渝的话题,我们心中的爱情,是藏在意识最深处还是无意识状态下,也许我们自身也没有搞清楚.但是我们在梦中可以经历一切事物,脸红的感觉、抽泣的悲伤、一种欲语还休、一种欲罢不能......体验着一段戏剧或一出阴谋的庄重。在其中疑惑真实的虚假,虚假的真境.这本来也就是爱情的轮廓.爱情对于自已,曾经做为一个休止符号,隔划着人生阶段.每一次梦中醒来,都能听到不同的圆舞曲.

我来总结思想

曾经有看过对昆德拉的评述,将其小说划归为哲学小说,也就是小说的趣味性不强,为的是传达作者的哲学思想。读昆德拉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有的人都读不懂,归纳一下他的一些哲学思想,让大家更加了解昆德拉。死亡死亡是一场噩梦,没有结束掉任何事情,死对生是无能为力的。死是消失,失去,在恐惧中想象,拒绝死亡。但在死亡中自我陶醉。生前死后的被主宰感,无处可逃。过去过去和记忆历史有关,过去是厌恶的,还有梦,需要的只是现在,现时性。存在存在是模糊的,真实性缺乏,存在是可替代的,对存在的陌生感。友谊淡漠基调,功利的理解。更深一步,“背叛”根本不存在,无从有背叛的对象。社会面具,扮演他者,商业文化男性和女性男性衰退,性欲凸显存在。寻求完整不可分割的爱情。总的说来,大体基调就是存在主义的虚无和马克思主义中人的异化及商业文化的批判。

《认》讲的是一对情侣的故事,女主角叫珊达拉,年龄不详(根据小说的描述,她有过三次婚姻,一个儿子在5岁时死去,最后一次婚姻也随之瓦解)。男主角,让-马克,比珊达拉年青(估计5-7岁或更多)。两人在一次酒会上一见中情,故事开始时他们已同居了好几年。珊达拉在一家海边的酒店打算独自进餐,这时候店员被一个叫没有踪迹的电视节目吸引,这个节目追踪报道了一些本来生活正常的人突然从生活中消失的事情,最长的有十几年,没有任何消息。店员相当关注这个节目,以至于忽视了珊达拉的存在,珊达拉走近提醒他们的同时,也被电视吸引。她的内心被一种巨大的失落控制,她想到了她的曾经失去的爱情,以及有可能即将失去的让-马克的爱情,为此她整夜未眠。与此同时,让-马克正在探望他病中的朋友,一个即将死去的儿时同学。病人用残存的生命力量向他叙述他曾经经历的死亡,所有人都把他当成了植物人,认为他无知无觉,而只有他自已知道他对周围发生的一切都清触,包括他们的讲话及对他身体的触碰,但他就是说不出来,动弹不得。他没有看见天堂,以及任何景象,只是感觉自已象是身处在一个没有尽头的铁桶中。 他深情款款地对着让马克回忆了很多童年往事,但让马克却在他的叙述中变得冰冷和厌烦,他自已也奇怪自已为何如此,他迅速地逃离了他的濒临死亡的朋友,并不打算再来看他。但死亡却让他改变了,他发现自已是如此依恋爱情,他向珊达拉奔去,他生怕这眼前的爱会在忽然间离他而去,在奔向珊达拉的路途中他甚至发生了好几次幻觉,恐惧的感觉使他禁不住哭出声来。当让马克在珊达拉的寓所里见到她时,却为她的憔悴和衰老而镇惊。他问她为何如此,她说“男人们都不向我转身了。”这本来是个故作轻松的玩笑,却由于异常沉重的表述引起了让-马克的重视。面对他所炽爱的女人,他做了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海滨旅行回到寓所后,珊德拉每天都会收到一封不知来自何方的情书,最初只是一行字,到后来内容逐渐丰富,信的措词优美,象煽情的舞蹈,完全是夸奖和赞美,令人飘然,却又没有丝毫勾引的意思。珊德拉起初有些烦恼,觉得自已有每时每刻都被人入侵窥探的感觉,她想毁掉这些信,但又终未能够,这些信写得太美了,它们激发了她的想象,她在想象中重新或得热烈的激情---一个女人最神往的不是某个已知的爱情,而是充满诱惑的感觉以及对爱的无数可能性的想象。珊德拉把那些信秘密地藏了起来,并不与她的爱人分享,让-马克不能不认为这是一种情感上的背叛。珊德拉甚至按照情书的提示衣装打扮,变得性感妖绕,魅力四射。让-马克一面享受着自已创造的果实,一面又要品尝因为妒忌而产生的痛苦。然而假戏终于被戳穿了,珊德拉愤怒无比,她认为这是让-马跟她开的一个恶意的玩笑。误解发生,甚至无法也没有机会解释,两个人的思考走向了相反的方向。珊德拉选择离家出走,重归自由。故事的结尾是超现实的,珊德拉来到伦敦,给一个被称做寻欢作乐俱乐部的成员打了电话,然后去那里寻找他。她没找到要找的人,却陷入动物一般裸露着欲望的人群,她赤身裸体,被同样赤裸的男人女人挑逗追逐无处可逃,她想到让-马克可以拯救,她想听到他的一声呼喊,只有他才可以不顾一切的把她从这里打捞出来。最后她真的听到了让-马克的叫声,追逐而至的让-马克把她从梦魇中叫醒。重归于好的情侣依偎在一起,珊德拉对让-马克说:“我的眼睛再也不放过你,我要不间断地瞧着你,我要让灯亮一整夜。所有的夜。昆德拉的任何一本书都不是浅显的,它总是充满思考,充满隐喻。相对于其它一些具有政治意义的作品,这本书由于描写的仅只是一段爱情故事,它在某些部份显得更为美妙精粹。所有的情节都是在思维之上的发展,作者以艺术的手法描画了一棵枝叶丰茂的精神之树。它是文字的绘画,绘画的文字。

喜欢这个版本~

相比于现在的那本译名为《身份》的书,更喜欢这个更早一点的版本。不管是翻译上~还是拿在手里给人的感觉上。这本书异常的薄~好像是读过的书里面最薄的一本,买的时候定价6元,有点不大明白后来的《身份》为啥会整那么厚~价格也跟着翻了几番。喜欢孟湄的翻译,不知道她还翻译过什么作品。


 认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