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渴望性別

出版社:群學
出版日期:2004年01月01日
ISBN:9789572899045
作者:吳嘉苓、傅
页数:300页

作者简介

本書與《科技渴望社會》為台灣第一套 STS讀本。 台灣 STS 研究者群策群力, 透過 精選、譯介西方 STS 文獻的菁華,引領台灣讀者進入 科技與社會這個活力十足的新興研究領域。 每篇選文都附有台灣 STS 學者所撰寫的導讀,提綱挈領,同時也點出在台灣閱讀這些 STS 經典譯文的意義。
STS經典譯叢作者群
Londa Schiebinger,Michel Foucault,Ruth Schwartz Cowan,David Edgerton, Sandra Harding,Emily Martin , Steven Epstein,Thomas P. Hughes, Bruno Latour, Langdon Winner ,N. J. Jewson ,David Arnold,Karin Garrety
台灣科技與社會網絡計畫群
吳嘉苓、成令方、傅大為、雷祥麟、吳泉源、陳恆安、李尚仁、王秀雲、蔡麗玲、林崇熙、劉士永、林宜平、林宗德、楊佳羚、周任芸、傅憲豪、方俊育、曾凡慈、蔣竹山、余曉嵐、周雅淳、顧彩璇、程雅欣為什麼哺乳動物最多只有其中一半有能力哺乳,卻要命名為 「哺乳類」,起碼也可以叫「吸奶類」啊?家用科技越來越普遍,家庭主婦居然越來越像忙不完的老媽子,科技難道不一定減輕家務勞動的負擔?精子穿透卵子,是很客觀的科學描述吧,怎會有研究把這種科學描述說成是租書店那種一本十元的羅曼史?這些女性主義 STS 研究,揭露了性別如何作為科技社會的組織原則,探索了科技如何成為性別關係的生成來源, 翻轉我們對於世界的理解。 科技與性別怎麼相互形塑,渴望性別的科技社會為什麼會更友善與民主,本書提供了一些線索。


 科技渴望性別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作者:吴嘉苓、成令方《科技渴望性别》代序如果有人渴望阅读是为着渴望惊奇,本书选文常常翻转我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很悬疑刺激。例如,为什么哺乳动物最多只有其中一半有能力哺乳,却要命名为“哺乳类”?连不哺乳的男人、雄兔、公犀牛,通通也算作哺乳类的一员。起码也可以叫作“吸奶类”啊。更何况当初还有“洞状耳类”、“有毛类”等可供选择。原来,这与18世纪生物分类大佬林奈,投入反对当时法国流行的奶妈制度有关,哺乳类的命名反映了他对于女性生理特质与母职本分的意见。这个看重女性哺乳功能、意欲让女性回归自然的命名方式,我们至今用起来也不会多想,于是悄悄成为我们看待性别化身体的文化想法。又例如,家电产品推陈出新,家务劳动八成越来越轻松吧?否则我们怎么会在母亲节老是想着要送小家电给妈妈当礼物,当然是衷心祝福她煮饭烧菜洗衣服更省时省力,不会是要她更累吧?然而,若考察历史变迁,会发现20世纪以来的美国中产阶级妇女,反而随着这些家用科技的普遍,承担越来越繁重的工作,越来越像个忙不完的老妈子。家用科技减轻人力,造福家庭主妇,不会是理所当然的。再例如,精子主动穿透卵子,是很客观的科学描述吧?居然有研究把科学描述说成是租书店那种一本十块的罗曼史?还说过去大学教科书对于精卵结合的描述,充斥着主动/被动,强健/脆弱,拯救/待救的对立图像,与人类对于男女互动的刻板印象十分相符。而即使最新的科学发现精卵穿透彼此的黏着分子作用而结合,算是互有贡献,但是在科学描述仍无法摆脱精子作为侵略者的图像,即使科学界已经发现了卵子的新贡献,但是语言描述要不仍旧维持它脆弱的形象,要不就变成了讨人厌的蜘蛛精。生物学家描述精卵相遇的语言,不仅受到了性别文化的影响,也成为性别文化的一部分。起码我们两人当初读来是吃惊连连,也搞不好“让人吃惊”还真是衡量学术成果的有用指标。这些著称的科技与社会研究(STS),都揭露了性别如何作为组织社会的重要原则。就像公共厕所要男女隔离,现今社会认可的婚姻总是得男女各一,我们对于这些社会安排与配置习以为常,已经将之视为自然秩序的一部分。女性主义研究者的任务,往往在于剖析这种性别秩序,也寻找捣乱这种秩序的可能性;当研究提供一种去理所当然化的角度,读者救很容易充满惊奇。这检视的目光近三十年来在英语世界的学术社群逐步朝向科技社会研究。无论是科学家进行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家用电器进到家门所改变的社会处境,还是在实验室观察大自然的运行方式,在这些女性主义STS的探查下,彰显了性别的运作力量,同时也探索了性别关系的生成来源。科技与性别怎么相互形塑?为什么了解这个过程很重要?这本书可以提供线索。女性主义STS研究大部分的时候我们会想象是科技改变了性别关系,有时候这个想象还蛮对的,例如认为避孕科技使得女性免除生理限制、带来性解放;但是我们也常常想错,例如以为洗衣机一定会让妈妈乐。如同本书柯望一文所提醒的,家用电器普及的同时,也界定了一种更难达成的母职——洗的衣服要能洁白如新、无菌而卫生、柔软清香、充满妈妈的爱——因此评估科技所改变的性别关系,这些改变也都受到科技研发、促销与使用的社会脉络所影响。我们较难想象的,恐怕是科技的发展,特别是科学知识的累积与突破,有可能会受到性别体制的影响。哈定在陈述美国女性主义STS研究成果的六大焦点之中,提纲挈领地介绍了女性主义研究者如何揭露科学内容与意涵的性别预设,而席宾格有关哺乳类命名的研究,以及马汀对于精卵相遇的科学文本分析,都堪称是最具代表性的研究表现之一。搞不好读者可以用这两篇严谨的研究,对照《高级迷信》一书中对于女性主义观点轻浮的嘲讽。什么才算科技,更是女性主义STS研究的基本问题。毋庸置疑,摩天大楼、反核潜艇与克隆人都是科技,但是奶瓶、胸罩与涂改液,可能就不容易算数。够不够科技的逻辑从何而来?是不是跟科技的性别化形象(高大、威猛、刚强的产品格外像科技)、甚或是与使用者的性别有关?柯望的《家庭中的工业革命》开创性地把家用科技认真当成科技来谈,逆转了过去对科技的大小眼方向,也从女人作为科技产品使用者的角度出发,仔细检视与我们家居生活相处的科技,其革命性,与蒸汽火车穿过荒野、生产装配线架设工厂、或是电脑进驻办公室,一样地轰轰烈烈。摆脱创性与发明作为科技史研究的重点,从来就是女性主义研究的一大重点,因为这也是等于摆脱以西方白人男性精英的经验作为科技研究关注的焦点。过去科技研究关注往往以发明家、研发人员、企业家、政策决策者等作为科技发展的主要行动者,女人很容易缺席。艾杰顿提醒我们将研究取向从创新转向使用,呼应了女性主义论点。哈定更反省到这些西方女性主义STS研究成果,还需要进一步摆脱欧美中心取向的科技观。台湾猛力追求高科技,强调创新,忽略代工、仿冒、抄袭可能作为台湾科技创造力的一种类型,这些后殖民女性主义的观点应该格外容易引发共鸣。这些研究成果与视野,可以让科技发展更民主、更符合公平正义的社会吗?如福柯一样,我们可以追踪知识生产机构所大量生产的论述,如何可能成为作为权力部署的方式。爱普斯坦更透过了美国社运团体介入艾滋疗法的研究案例,评估了常民实质介入科学知识生产的可能性和后果。如果妇女健康运动与同志运动从1970年代起在美国对于医学研究质疑,累积了挑战专家知识的草根能量,爱普斯坦还反思到,对挑战、揭露到针对科技发展的实质介入,科技民主化如何具体落实,还是STS方兴未艾的主题。《科技渴望性别》,是表白一种科技社会的渴望,从剖析科技的性别政治出发,透过加入搅和性别、阶级、族群、性取向等各种组织社会的因素,与科技“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一般地,建立一种友善各种社会关系的科技社会。意外的诞生女性主义STS研究的元老柯本( Cynthia Cockburn)有关印刷业性别分工的经典研究,讨论了机器更新与男女工人变动处境的关系,其中有个身体与重量的故事,很有趣。柯本提出,19世纪以来常以植字工要能搬得动重达五十磅的印刷版,来合理化早年植字工几乎全由男性担任的情况,但是柯本提出工具与机器的设计可以调整,以便配合各类型的身体能量。柯本的研究与本书诞生的方式与重量有关。是的,这里有个内幕。本来我们只想编一本STS读物的,后来只因为考量七八百页的单行本太大和太重,甚至笑称学生可能不愿意抗到学校上课,于是拆成两本。当时这个编辑设计上的决定,实在让人不禁想到柯本的这个研究:一本变两本,人造设计要友善对待身体。拆成两本的方法有很多种,试行了几个原则,很快就发现“性别”是个不错的拆法,因为译文的份量很够。所以这不是连体婴的分割,更不是男生班与女生班的分组。《科技渴望性别》的意外诞生,其实反映了台湾STS社群对于性别观点的重视。以下是来自雷祥麟、傅大为两位男性主编的观察:这次翻译读本的计划,在翻译、校订过程中,所参与的女性的数量,可能是历年来“科技、医疗”相关的翻译计划中,比例最高的,而且其中很多位都有相关专业背景,这不仅显示了台湾 STS研究的一个重要特色,也完全打破了一般女性对科技没有兴趣的刻板印象。反过来说,这或许也说明了,女性对于一个与社会大众、日常生说、人群福祉息息相关的科技,本就充满了好奇与热情。对于许多因招收不到女性学生而苦恼的理工系所言,一个有效的策略可能就是使他们的研究变得更为STS一些。在此把这本书看似不怎么冠冕堂皇的诞生理由坦白说出,有点基于女性主义强调知识生产的去神秘化的精神。同时,女性主义也蛮喜欢作梦的:如果一开始就以女性主义STS研究作为编者的规划,那也许有些文章当初会更积极招募。例如,在台湾妇运才刚开始介入科技养成教育中的男女失衡,也许英语世界有关科学社群的性别歧视文献,都还不是过时的议题。马克思女性主义是最早开发科技与社会研究的一支,而在台湾有关性别分工与劳动处境的研究中,还鲜少有把技术的社会意义,当成重要的分析面向,也许像是柯本的研究可以引介。科技与性别认同关系的研究,本书着墨也很有限。特别是消费社会,使用者如何可能参与科技发展方向。如何透过科技转变认同,甚至透过改造身体的认同科技。透过这些模糊人与机器的界限,改造性别常模,以此方向,好像女性主义的网络研究应该选一篇。当初是一群STS人投入编译工作,与兴致勃勃想要与台湾社群分享这个新兴领域所带来的惊奇,提供一些理解世界的新工具与新灵感。如果这能触发读者自己当侦探,从而挖掘更多台湾性别/科技社会的惊奇故事,那这本书就不只是在惊奇中诞生,还会有一些孕育更多惊奇的喜悦吧。附收录论文:1. 《“兽”何以称为哺乳动物》“Why mammals are called Mammals.” Londa Schiebinger2. 《煽动大家来论述》福柯,《性史》第一册第二篇第一章,桂冠图书股份有限公司3. 《家庭中的工业革命》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in the home: household technology and social change in twentieth century” Cowan, Ruth Schwartz4. 《从创新到使用:十道兼容并蓄的技术史史学提纲》 “From innovation to use: ten electric theses on the historiography of technology. ” David Edgerton5. 《多元文华与后殖民主义世界中的女性主义科技研究》 “Feminis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 in a multicultural and postcolonial world.” Sandra Harding6. 《卵子与精子》 “The egg and the sperm: how science has constructed a romance based on stereotypical male-female roles.” Emily Martin7. 《民主、专业知识、和艾滋疗法社会运动》 "Democracy, Expertise, and AIDS treatment activism " Steven Epstein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一、三、四、五、七
  •     终于读到 好好看..
  •     福柯那篇没太看明白==家务那篇之前从另本书看到过一篇类似的观点,不过不是一个人。。这书出版也10年了很多观点也不是新鲜了。不过关键是论述的过程还是很有启发。
  •     ...
  •     翻譯的意外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