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装箱改变世界(修订版)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
ISBN:9787111449966
作者:(美) 马克莱文森
页数:292页

作者简介

本书从集装箱的发明史娓娓道来,将一个看似平凡的主题衍变成一个个非同寻常的有趣故事,展现了一项技术的进步是如何改变世界经济形态的。它的价值不在于是什么,而在于怎样使用。在集装箱出现之前,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成衣绝对不会遍地开花。而在集装箱出现之后,货运变得如此便宜,以至于某件产品产自东半球,运至纽约销售,远比在纽约近郊生产该产品来得划算。中国也从此登上国际集装箱海运和世界工厂的舞台。读者在享受阅读的同时,还会有趣地发现,即便是一个简单的创新,也会彻底改变我们的生活。

书籍目录

推荐序
致谢
第1章 集装箱造就的世界 // 1
第2章 码头上的拥堵 // 15
第3章 卡车司机 // 34
第4章 系统 // 53
第5章 纽约的港口保卫战 // 75
第6章 工会的分裂 // 98
第7 章 制定标准 // 122
第8章 起飞 // 144
第9章 越南 // 164
第10章 暴风雨中的港口 // 181
第11章 繁荣与萧条 // 203
第12章 “大规模”情结 // 222
第13章 发货人的反击 // 236
第14章 及时生产 // 254
附录A 国际集装箱行业发展方兴未艾 // 268
附录B 机构公司名称中英文对照 // 274
译者后记 // 279
注释
参考文献

内容概要

马克•莱文森
(Marc Levinson)
《华尔街日报》畅销书作者、知名经济学家、历史学家,他长期从事经济与商业类写作和演讲,擅长把握经济、贸易、国际金融等方向的话题,在很多国家做过学术与商业演讲。他的作品已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集装箱改变世界(修订版)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1.如果你想要了解:为什么体力工人会排斥文明,相反,他们(码头工人)更珍惜“好喝酒、好打架”的名声。这本书,会给出一定的原因与现象描述——这说明:“粗人”现象是全球化的,而非中国特有的。2.如果你读《第五项修炼》读不太明白,那么,先读这一本,而后,想想,为什么我们需要系统思考了。3.多式联运,在中国仍然任重而道远,而国外的资本家们是以长远利益为导向,反而更容易高效率;中国各省之间的地方保护主义、短期利益导向、任期内的懒政思维,导致“标准化”在中国非常之困难,而知识产权保护的不力,增加了零和的结果。而缺乏共赢。4.中集集团(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是个有意思的组织。时代造就了集装箱,时代也造就了中集集团。==============================话说,已经很久没有在豆瓣上写书评了。一方面,自己的时间被微信占用了不少,工作与生活的微信。另一方面,豆瓣网,作为我的人生当中的一个部分,暂时实现了我的部分目标,它逐渐退居二线。我的人生,依然是现实生活中的管理与教学。这本书,英文原名《The Box:How the Shipping Container Made the World Smaller and the World Economy Bigger》,我是学医出身,喜欢读史,业余爱好之一就是读书、大量阅读、广泛阅读。这本书将集装箱的历史说得一清二楚,同时,可能你都没有意识到:美国人的玩具公司美泰,将工厂设在中国广东省,而通过海运/集装箱运至美国洛杉矶,运费摊至每一个玩具上,远低于将一箱玩具通过公路零担运输从中国广东运至中国上海(当然,时间方面,我们不能要求太高,毕竟,加急件与平件是有区别的)。同样,集装箱由于大大减少了偷盗行为,也使得工厂的设立,不再依赖水运或公路或铁路,所以说,中国制造近些年的发展,也得益于集装箱的发明,同时也促进了中集集团的大力发展,最终,中集击败韩国企业成为全球第一大供应商。换句话说,没有集装箱——不存在“集装箱标准化”——不存在极低成本的远洋运输——工厂仍然要建造在美国本土——没必要跑到中国去建厂——香港台湾不会到大陆设立企业——中国改革成果不明显——中国经济建设/GDP上升不明显—— ……
  •     马克麦克莱恩首先创建的是自己家族掌管的卡车运输公司。在经营卡车公司时,麦克莱恩便通过多种方式试图绕开政府机构对价格的管控,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运输价格。卡车运输的发展使得高速公路的交通拥堵情况日益严重,从而降低了卡车运输的效率。为了突破陆基运输的基础设施瓶颈,麦克莱恩第一次提出了卡车运输与船运相结合的海陆联运的新形式。通过与纽约港务局合作,麦克莱恩的公司以融资收购的方式收购了泛大西洋公司及其母公司沃特曼轮船公司。麦克莱恩公司的船运业务在一开始就采用了还处在萌芽状态的集装箱技术。采购集装箱、改装传统货船、发明船上的回转起重机以及装卸集装箱的箱体结构与设备,通过以上步骤,集装箱货运具有了第一个可以顺利运转的硬件系统。麦克莱恩并没有发明“集装箱”这一概念,但是同之前其他尝试使用集装箱运输的公司和决策者不同的是,麦克莱恩意识到航运业的本质是货物而不是通航,即航运业关注的不应当仅仅是把货物从一个地方运输到另外一个地方,而在于能够以货物为中心,尝试降低货物的平均处理成本。因此,单独集装箱本身对货物运输拥有的优势并不足以真正降低航运业的成本,但是同轮船、港口、起重机、仓储设施、卡车、火车、发货人的装货预处理等环节结合,以集装箱为核心的新航运系统可以发挥更大的优势,并带来真正的变革。基于这样的理念,麦克莱恩的公司对集装箱货运系统进行了持续的优化,集装箱中的格槽、重新设计的集装箱以及起重机等等。一切都围绕着能够在单艘船中装载尽量多的集装箱,同时尽量减少集装箱船在港口中停驶的货物装卸时间与人力使用来进行。同时期的麦特森公司也第一次引入了高级计算设备,通过精密计算来决定其运输资源配置并设计运输方案;同时,开发了陆基的起重机,进一步提高了港口的集装箱处理效率。随着集装箱业务的发展,这一全新的运输方式终于开始影响港口。以纽约港为代表的传统码头面对这一变化出现了不适,并逐渐暴露出了诸多的先天区位缺陷。同时码头工人工会的强势使得码头出现了劳方垄断,人力成本高具不下,工人频繁罢工,从而使港口经常陷入停摆的状态。同时,纽约市政府并没有预见到集装箱运输即将给传统码头带来的巨变,因此并不支持新式码头的建设。在这一背景下,纽约港务局开始寻求与新泽西政府合作,在纽约港另一侧的新泽西周地界上建设新式现代码头。新建设的纽华克港和伊丽莎白港迅速获得了船运公司的集装箱业务,其货运量迅速增长,而这些货运量的增长通常是通过侵蚀纽约港原有业务的方式获得的。在新式的运输方式面前,纽约港毫无竞争力可言。随着伊丽莎白港对纽约港业务的侵蚀,纽约港的货运量不断萎缩,并进一步影响到了依附于纽约港的其他就业机会(如批发业)和本地制造业。由于不再具有交通优势,布鲁克林区的制造业企业不断迁出,布鲁克林制造业遭到重创。码头工人协会终于开始意识到依靠自动化与机械化的集装箱业务最终一定会严重影响到其会员的就业市场,因此天然的对集装箱业务带有敌意。并要求船运公司如果通过集装箱业务获得了新的利益,则这部分通过牺牲码头工人工作机会而得来的利益应当同码头工人进行分享。而资方的要求则非常自然,他们希望能够有更具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同时逐步减少其集装箱业务中过剩的人力。由此劳方与资方之间便形成了高度紧张的局面,谈判异常艰难。然而大势所趋,东西海岸的码头工人协会最终还是与航运协会达成了新的协议,这些协议基本建立在这样的共识之上:航运公司要充分保障目前已经就业的码头工人的福利待遇,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工作,并在他们退休后支付更高的退休金。作为交换,资方可以减少集装箱业务中的人力使用。这样的协议总体上依然削弱了码头工人的影响力,他们工作中以往的自由性和团结度都逐渐消失。排除了码头工人对集装箱业务发展的阻碍,同时通过统一美国国内以及国际的集装箱业务标准,集装箱业务的影响力终于可以抵达全球的各个角落。美国军方在越南战争中问题重重的后勤补给问题最终通过刚刚具有全球规模的集装箱业务得到解决,从此军方成为集装箱技术的坚定支持者,这在一定程度上为集装箱业务的前景做了背书。集装箱业务对港口的影响力逐渐超越了基础设施搭建这一初级阶段。不同港口对待集装箱业务的态度决定了它们在这一波革命性浪潮中的命运。大量固守传统航运业务的历史大港陷入了衰落,与此同时美国西海岸的诸港口、鹿特丹、新加坡、香港等积极迎合集装箱业务的港口获得了充足的货源和运输资源,发展迅速,逐渐成为贸易大港。在这时,集装箱业务的前景已无人质疑,航运业巨头纷纷挤进这一市场,不断开发运量更大、航速更快的新型船只。新技术带来更多的成本节省和效率提升,使得运输业逐渐从制造业的一个环节成为一个独立的行业,并开始影响经济结构本身。运力的爆炸性增长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运费管控机制的全面崩溃。同时由于这种高资本密集度的发展方式,航运业的现金流收到了严峻的考验,原油价格波动之类的因素对航运公司的经营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增加了其运营的不可控性。航运业也开始意识到“规模经济”的要义。轮船变得越来越大,港口也越来越大。更大的轮船和更大的港口同时带来了更低的单个集装箱运输成本。港口的地理位置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同时大量的制造业也不再依附于港口而生。货物资源与运输资源越来越集中与少数港口,这也就以为着有大量的其他港口的基础设施投资被浪费。航运业的规模经济意味着相当高的资本密集度,这对航运公司的经营能力提出了艰巨的挑战。麦克莱恩的公司便在这样的挑战中破产了。在航运公司、码头工人、港口之后,发货人也开始意识到集装箱业务的影响。集装箱货运革命的真正意义并不在于他对轮船公司以及码头工人的影响,而是在于集装箱运输对成千上万有货物要运送的工厂、批发商、贸易商以及政府机构的影响。对大多数的发货人来说,货物的运输成本是一个决定性因素,将决定他们生产什么产品,在什么地方生产和销售、进口和出口是否值得等。因此集装箱业务对发货人的影响也就决定了集装箱业务对全球经济结构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之后,发货人开始组织起来,试图打破航运工会对航运价格的定价权。独立于航运工会之外的独立航运公司开始逐渐得到发货人的业务。在诸多的大背景之下,联邦政府开始解除实施在货运行业已久的管制措施。首先被解除的是对卡车运输公司和铁路货运公司的价格管制,在此之后,发货人的利益集团开始把注意力转向了航运业。最终得以通过的《航运法案》大幅削弱了航运工会的权力,轮船公司可以随时离开工会或者与发货人签订自由定价的长期合同,航运工会曾经神圣的指导定价变得形同虚设。航运界的价格管制体系最终崩溃。至此,集装箱技术巨大的成本节约和效率提升所带来的经济利益开始向发货人转移。货运价格的大幅下降以及高度可依赖的航班周期催生了供应链的全球化。这意味着制造商在考虑其供应链构成时,货运成本的重要性降到了最低,这时,人力成本、市场规模等因素成为了供应链布局的主要考量因素。也就是说,货运成本的高低不再决定一个地区的国际贸易比较优势,这也就意味着全球贸易格局与经济结构的重构,而这也是集装箱技术带来的最深刻的变革。环球供应链的最终形成又最终将集装箱技术产生了经济利益让渡给了消费者,改变了每一个消费者的消费决策,甚至他们的生活。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极度失望
  •     只想说,东方海外是香港的,不是台湾的!
  •     书以麦克莱恩为线索,详述了这个资本家为了利益的最大化而最终推动了集装箱的发展. 任何新生事物要普及总要经过重重斗争.集装箱的发展前期,与工会,工人,政府进行了长期的拉锯战,最终没有站在集装箱这边的都输了. 除了与外界的斗争,集装箱公司间的标准化争论也是花费了很长时间,万幸的是,当时的ISO在存有争议的情况下依然艰难地订制出了标准,让集装箱的发展不至于停滞. 全球化的发展与集装箱的发展也是息息相关的,有了集装箱,原料与加工成本不会再被局限于某几个地点. 书的内容十分详细,引用的标注也十分齐全.不过精彩性不足,并不是一本“讲故事”的书,看完需要一定的耐心,但并不影响这是一本好书的评价.
  •     新事物的出现,总有一堆人反对。 书比较系统地介绍集装箱的出现、发展、成熟 传统码头和工会的各种阻挠……
  •     在读,总感觉和软件行业很像,新技术带来规模化的变革,各种势力斗争,但挡不住滚滚巨轮,有很多数字来量化成就,刚读了一章,还能帮助了解纽约的历史。出版社SB,注释要去网站看。。。。
  •     新技术带来规模化的变革,利益各方的斗争,终究挡不住必将到来的未来。
  •     奇妙之作
  •     不知道什么时候有了从书本里摘取知识作PPT,然后分享给别人的习惯。其实我幻想的是,讲给相关专业的同学听。我应该会是一个比较有趣的老师哦~
  •     从历史角度介绍了集装箱运输的历程,中间穿插了工会的阻碍,让我对资本主义国家工会组织有了深刻的理解,这倒是例外的收获。从回溯来看集装箱是很容易提升效率的产物,但是正向的历程那么艰难,而且真正开展起来以后,运输方其实获益也不多,或者说不够长久,真正获益的反而是出资方和消费者,其中的利益关系很难通过逻辑推倒出来。
  •      逻辑思维里看到的,买来看了一大半了吧……在公交上看着很舒服。不怎么需要思考,顺着读下去就好了……印象深刻的就是那些码头工人和工会。有点罗嗦。
  •     怎么就变集装箱发展史了呢,怎么个改变世界啊,说好的标准化呢
  •     以前看《乔家大院》,我是很被晋商乔致庸的汇通天下的理想而感动的,集装箱改变整个物流体系,使得物流畅通,中国这30年的快速崛起是很受益于全球贸易体系的分工的。但愿中国有一天能够取消高速公路收费,建成廉价的高铁网络,人民币实现自由汇兑,真正做到物流畅通,汇通天下
  •     统一度量衡的结果
  •     集装箱的发展与影响并非依照人们的预想。他的发展经历了多方的博弈。与码头工人和工会的争斗,实现了最初的航行;在越南战争中运输军资得到认可并推广;在发货人与轮船航运公司的博弈中,借助油价与造船价下跌进入的非工会公司,并结合公路与铁路解除管制,实现了整体运费的下降。其中也受到70年代石油上涨冲击导致成本上市和贸易变化,以及集装箱业务过度发展恶性竞价等负面影响。其最终发展带来的运输成本大幅降低使得运输成本不再是厂商决策时的决定性因素,改变了传统垂直生产的生产模式,使得一个产品的全球加工链的形成和及时生产成为可能。
  •     其实这本书的主题是非常能给人启发的,即一项技术是如何改变世界的,可惜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问题,内容有些冗长,可以适当浓缩。
  •     从需求提出,到标准制定,中间历经了多少波折。
  •     改变世界哦耶!
  •     读了50%,长知识
  •     三星,給这唯一一部的集装箱史。 寫的有些亂,這本書也的確解釋了集裝箱对商业运输的巨大作用。
  •     琐碎。
  •     集装箱,是个聪明人都能想得到,只有码头工人抗拒;但谁也意识不到集装箱最终带来的影响力有多大。标准化运输,运输成本降低,全球化生产,起起伏伏,40年来变化太快。
  •     最容易被忽略的小众好书之一,,能引发一系列思考,值得一读。(请忽略啰嗦的翻译)
  •     虽然你们都说好。 作者也是一本正经的嘴脸。 但是,写的确实很难看嘛。为什么写的这么难看!
  •     前半本有几章讲诉码头工人工会的略无趣,后半本很精彩。各个国家和城市贸易的兴衰令人唏嘘。
  •     无聊!
  •     这书实在是写的太细了,可以说是海运物流简史。集装箱说白了就是模块化,一点点改进推动全球化的旗帜就是集装箱的出现,物流管理安排生产、储存、运输和交货的任务已经变成一项常规的商业职能。缩短运输成本,带动港口贸易,这样看来在物流行业里海运是占有最高话语权的,只有它能保障制造业的「及时生产」。在国际生产分工的布局中,处在链条顶端的制造商或零售商将为整个流程的各个部分找到最经济的场所。运输的壁垒消失了,这也让北美、欧洲和日本的制造业就业大规模地消失了。劳动密集型的组装将在那些低工资的国家里完成。各种零部件以及原材料来自于任何一个最便宜的供应地。
  •     这是一个不会讲故事的人讲的发人深思的好故事。
  •     比较枯燥,内容相对好理解
  •     小发明成就的大历史
  •     经济学的书只读过两本,另一本是《牛奶可乐经济学》没有做笔记内容已经忘了…本书开拓了我一下思维:1.成本,任何时候控制成本的要求都不能忘记。2.规模经济,集装箱的最大特点,规模化是降低成本的一个重要条件。
  •     前半部分感觉很不错,后面有点啰嗦了,有的地方读起来比较拗口。
  •     本书英文原版的书名是「盒子」(The Box)。集装箱这个神奇的盒子,60年前由美国天才的、逐利的企业家创造性的用于海陆联运业务,从此深刻改变了世界——不仅集约了运输成本,让全球化成为可能,并且让旧有的城市码头和码头工人成为历史。在集装箱改变世界的历史中,集装箱也因各利益相关方的博弈而改变,不过操纵一切的最高力量是经济力量,正是使后者最大化的诉求让集装箱的标准得以确定和推广至全球。利益为目标、创新为手段、竞争为加速器、标准化为保障,这一切不仅是「盒子」的胜利,也是资本主义持续创造的伟大胜利。2016年8月读,「得到」APP版。
  •     感受很深,很值得阅读。
  •     琐碎
  •     内容很不错,不过感觉翻译的质量一般
  •     【Kindle】一项技术逐步从产生到主导的历史;重点是20th中期各种奇葩的规制与工会组织对于新技术的阻碍;不过视角过于局限于集装箱,有些集装箱发展的因和国值得考虑
  •     一部产品史,一部企业家史,一部经济史
  •     想试试英文版的,可惜看不懂,于是~唉
  •     当变革来临时,不要因为它与眼前的利益相冲突就抗拒甚至打压它,要试着接纳它、理解它,最后利用它。
  •     降低运输成本时间,如果没有集装箱,我们的世界将会大不相同。
  •     本书几乎有三分之二的内容是讲了美国集装箱行业的发展历程,二十世纪中期这一发明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本以为美国又会主导世界,没想到,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的集装箱行业成为一匹黑马,飞速发展,不论是现代化港口,还是集装箱的生产,把美国都甩在了身后,为祖国自豪!
  •     了解了集装箱的发展过程及对其的影响
  •     莫名其名读了这本书,却把全球化的故事通过集装箱讲了出来,很棒
  •     很繁琐的介绍了集装箱发展的历史,以及政府,工会等力量在其中的作用。前后两章的论述很有启发。总体上来说是一本合格的科普服读物。
  •     集装箱改变世界。
  •     观点颇有新意。
  •     了解货运全球化历史方面一本很有意思的书。
  •     集装箱确实改变了世界,但改变世界的并不是那些20或者是40英尺的金属货柜,而是伴随它们的一整套供应链的革命,以及各国政府、港口、船公司、工会和发货人之间的种种博弈和妥协。
  •     对集装箱的历史概述,物流业的前身。 每个行业的兴起除了顺应时代还要有伟大的创始人,集装箱这行则是麦克莱恩。 航运业的业务是运货而不是通航,而运货就要考虑成本,涉及商业,涉及经济角度,这样来说,它不仅仅是看得见的人力物力,而是一套系统的方法论,其中还包括了对要想富先修路的认识。
  •     信息流、物流是推动世界的重大动力,物流对于商业格局某种程度上发挥了决定性作用。缺憾是全书在全球大背景下的宏观阐述为重,对马尔科姆的个人非凡成就和魄力着墨较少,另行成书,应该十分精彩,可谓彪悍。变革的发起者,最终被自己掀起的巨浪吞没。变革的最大受益者并不是运输业自身,而是发货人,也就是贸易商,制造者,消费者。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