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林中

出版日期:2015-10
ISBN:978754957118X
作者:周嘉宁
页数:256页

作者简介

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再期望在荒原、巨山,或者无法泅渡之河中遇见另一位伙伴。
人生更像是漫游在大海里的哥伦布,甚至不抱有遇见一块大陆的希望。
只有抛却失望的人,才能继续穿行在黑漆漆的密林中。
——周嘉宁
21世纪初的上海,二十岁的阳阳觉得自己与周围的一切格格不入,她在地下文学论坛、里弄咖啡馆与边缘音乐会中寻找着同类。十年过去,大部分的文艺青年被无益的幻觉耗干,生活一路走向沉闷,也有少部分人获得了命运的垂青,获得了世俗的成功。从什么时候开始,人生于阳阳而言更像是漫游在黑漆漆的密林,不再期望能遇见另一位伙伴。
她曾深刻地爱过一个浑然天成的天才,也在最迷惘失落时陷入与一个已成名中年作家的关系。然而她并不想成为谁的女友,她想成为的是艺术家本人——单独地,直接地,以正面强攻的姿态,面对整个外部世界……
在这部小说中,周嘉宁以冷峻穿透的笔触,勾画出一整代文学青年的精神流浪简史,独具一种忧郁气质。

内容概要

周嘉宁,1982年生于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硕士,当代中国最具影响力的青年作家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作家协会签约作家、英语文学翻译。现任《鲤》书系文字总监。
著有短篇小说集《我是如何一步步毁掉我的生活的》,长篇小说《荒芜城》等。
译著包括《红丝带》(Emma Donoghue著)、《没有人比你更属于这里》(Miranda July著)、《写在身体上》(Jeanette Winterson 著)《美好的事物无法久存》(Ron Rash著)等。


 密林中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8条)

  •     小说的很大部分我看的缺乏耐心,我没有过那个年纪,我可以跟大学刚毕业的阳阳和大澎一样,还有资本肆意妄为,可能性格和心智的不同,让我始终对于小说中"年轻"的这一部分看不下去。分享给好朋友我的感受"为什么明明看起来很傻逼的东西,有人能觉得很酷",他回答说"你觉得他不酷,他觉得他酷,那你说他酷不酷"。只觉得尾的第三部分是出彩的,太后知后觉,并没有在前面看出小说想要表达的主题。全书都在围绕"写小说",而挣脱男人绕过男人,可以独自去面对世界的任何的女人,大概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对爱人嫉妒得发狂,最终毁了自己的生活。其实本来,就没有太多公平的事情,成功有必然,也会有偶然,总还生活在一个固执追问为何世界的大大小小不是完全按照自己的价值观运行的小宇宙里,大概永远也无法理解和面对这个世界的严苛。长大吧。
  •     《密林中》序 张新颖 好多年以前,周嘉宁问过我对她小说的看法,我说,好。具体怎么说呢?没有下文。她大概觉得我这样回答太空洞,甚至是敷衍吧,至少很无趣。2008年,她送我《天空晴朗晴朗》,扉页上附了一句话:“真希望你看完以后,除了‘好’,还能说些别的!” 这次《密林中》要出书,她让我写篇短序,仿佛怕为难我似的,邮件里做了些解释。其实,她不知道,我很高兴写几句话,也趁机“能说些别的”。这些年我远远地看着她往前走,真是觉得,她比我当初说好的时候,写得更好了。 嘉宁当然不需要廉价的称赞,我也不必随口乱说。 说起来,周嘉宁写作的时间也不短了,似乎一直深陷在她这一代人的经验里面,这一代人的经验当然首先是个人的经验,想象和虚构也是基于这样的经验。读她的文字,会强烈地感受到文字和个人之间的关系。这种关系,才是写作发生、进行和持续的理由。我之所以要提出这一点,是因为有大量的写作,我们看不到和写作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看不到写作的必要性和启动点。倒不是说作品里面要有“我”,而是说,写作者和写作之间,不能不有或显或隐的连接,哪怕你写的是外星球。 也正是从这里,我理解了周嘉宁的深陷,沉溺,滞重,她不可能轻松地打发——或者换成被认为是正面的词,克服,超越,突破,也一样。沈从文曾经说,我一生写作,不知道什么叫突破。周嘉宁明显不是沈从文类型的作家,这意思却是相通的;只是这意思不容易明白,很多的写作都在追求突破,突破倒是大家都明白的。文字、语言、叙述,和生命经验之间的关系越是深切,越是不能轻快地飞起来。 但是,什么是经验呢?什么是这一代人的经验呢?什么是成长和变化过程中的个人的经验呢?却不是想写就写得出来的,即便在意识里,也远未到清晰明确的程度。文字、语言、叙述的吃力,就在这样的地方。阻碍,吃力,摩擦系数大,反过来也使得文字、语言、叙述露出它的筋骨,显出它的质地,锻炼了它的弹性,写作者无须表明她的不苟且,她的诚恳,她的烦恼和折磨,却都包含在语言和叙述中了。要说周嘉宁与很多同龄写作者不一样的地方,其中重要的方面,是她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文学品质。也不是保持,似乎一开始是这样,就一直会这样,这样的一个写作者。 《密林中》这部长篇,在恋爱、成长、迷茫的生活等等这些经常出现在以往作品中的叙述之外,多出了一个年轻写作者的文学的自我意识和野心。这个叫阳阳的女性,置身于姑且称之为文艺生活的圈子,摄影师、作家、诗人、艺术家和艺术混混、热衷于艺术生活形式的男女,她与他们有或深或浅的交往和关系,问题是,她既置身/侧身其中,又神出其外。这样的生活方式或许能够帮助逃离对庸常生活的厌恶,从窒息的气氛中抽身出来大口呼吸,在放肆中表达愤怒、激情、执着,自我满足于与众不同,可是她又分明犀利地感受到了这种生活方式和圈子的空洞、无趣、粗暴背后的自私、激情过后的疲惫、才华消耗之时的难以为继,诸如此类。这还不是问题的核心,核心是,她自己——而不是她交往的那些男性艺术家——要成为她这一代人的表达者。她和共同起步写作的女性朋友讨论时说,她们要写出她们这未被写出的一代。她老是觉得自己这里那里有问题,可是不清楚自己的困境到底在哪。最后,才逐渐明白,她的巨大野心要求她直接面对世界,可是这个性别和世界之间,横亘着一个中介——当然就是男性这个中介。 跳出这个作品,我们自然容易有疑问,一个女性写作者为什么一定要男性这个中介才能面对世界?不过阳阳是一步一步走到这里,一点一点明白到这一层的,也许当她清楚了这个困境,这个困境就不再是困境了;也许,还仍然是。重要的是,这个作品描述出这么一个女性写作者孤立、敏感、任性、又羞怯又勇敢、又脆弱又坚韧的精神历程。 我想起《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读到阳阳最初萌生要写出未被写出的一代这种自我要求的时候,就想起乔伊斯小说的主人公在作品结束的地方,仿佛喷薄而出的渴望:“欢迎,哦,生活!我将百万次地去迎接现实的经验,在我的灵魂的作坊里去煅冶我这一类人尚未被创造出来的良知。”这是同一类型的野心,然而阳阳“灵魂的作坊”受困于“密林中”,“密林中”的生活当然也是生活,“密林中”的经验当然也是经验,不过“密林”也还是有走出来的通道,走出来之后也可能发现,“密林”之外更天宽地阔,“灵魂的作坊”可以敞开接受更天宽地阔的生活和经验,“锻冶”的资源更丰富而且源源不断。 周嘉宁送给我她新的短篇集《我是如何一步步毁掉我的生活的》,我很喜欢这里面的小说,简洁,冷峻,有力,力量被压抑在里面;她又附上了一句话:“但是生活最伟大。”没有跟嘉宁交流过,不知道她写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愿意认为,写出这句话的周嘉宁,已经不同于这个短篇集的作者,也不同于“密林中”的阳阳。这个变化艰难地发生在“密林中”左冲右突之后,“密林中”的困境经验也就有了意义,不是白费的。帕慕克在一次访谈中说,他二十岁开始写作的时候,长辈作家会跟他谈生活,他反驳说,文学不是关于生活的,文学是关于文学的;四十年之后,他说,他们说的是对的,文学是关于生活的,好作家要经历很多——是的,生活最伟大。 2015年9月9日
  •     买了这本书有段时间了,断断续续地翻看。白天睡得有点多,辗转无法入睡,便拿了书看,便也看完了。个人觉得一本书或者一部电影,总会有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变觉得是没白读。“我的困境是什么?大概就是,无法变成一个男人,却也无法感知普通女人所能感知到的幸福。”这句话点明了阳阳的挣扎和困惑,也是这书的重要看点,且原谅我作为一个女性视角的偏见。说得普通一点,就是不愿将就而心有不甘,陷入一种焦灼,黏腻的状态。然后心有不安,有不甘,心便乱,乱即困。这样的状态让人恐慌,要么埋首眼前的事,麻痹自己(也未必不好,相比于困境中的挣扎,也不失为一种保全的方式),要么破而立,当然二者不冲突。若做不到大破而立,那就慢慢来,总有想清楚的一天,或者生活总会让你做出选择。书的结尾很开放,每个人领悟到的东西不同,所能想到的结果便不同,各自心中的阳阳都在生活的池塘里游。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比较喜欢第一个故事,周嘉宁的描写真是细腻尖锐啊,看了让人有种钻心的痛,对后面和成年男子的交往则感到很失望。
  •     波拉尼奥的自传小说给没有任何原创力的中年女文青打开了一条终南捷径~~~
  •     2014秋冬
  •     迷茫的后青春。
  •     晕晕乎乎,看不懂。
  •     很好读,电影画面感很强烈。
  •     「你跟一個快要被消耗一空的人談什麼愛情呢?」
  •     女主角的呈现有一种突兀的矛盾感,整体却非常符合现在的我的口味,急于找寻人生方向但求之不得的人总是需要找到同类。
  •     谁在乎阳阳是不是有名字的主角呢,从一开始我就想知道她身上的故事
  •     结尾硬把阳阳的性格问题拗成了两性问题。不甘于写爱情故事但是格局就那样。当然还是有一些不错的句子的。
  •     读前巨大的期望造成合上书本时难以言喻的失落。周嘉宁想要结合故事和思想始终无法放开自己。情节很单薄,似乎未经雕琢。但读后始终能感觉到一种抽象而具体的感受存在,就像无法流回河道的河流,她的坦诚和决心令人震撼。我们每天都前行在密林中,追逐着被遮住的阳光和希望,无论如何——生活最伟大。
  •     文学青年精神史
  •     第一部分比较喜欢 越到后来越无聊 才华配不上野心的故事吧 残酷青春类型 消耗精力堆砌忧伤 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才华 没有同情心和耐心 冷酷傲慢 不好看
  •     喜欢她的杂文和评论多于小说
  •     有一些荒芜。
  •     恍恍惚惚没有什么情节可言 可看完又觉得似乎就应该是这样 没什么情节 一片荒芜 焦灼又仓皇 年轻人总是在追求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渴望成为另一种人 他们为此特别忧伤 却又因为这些忧伤而兴高采烈
  •     简直无法忍受这种女主角是个文艺青年遭遇几位艺术中人恋爱成长的故事,不看作者栏还以为是二零零二年的安妮宝贝。女主角爱得死去活来天天想些不是凡人的东西工作随随便便找世上的男人都对她好,拜托了,别觉得这种梗就能提炼出文学的本质。另外文风真是矫情得受不住。
  •     处于成熟和稚嫩之间,时而露怯。
  •     成年人的青春,青春的人不感兴趣,过了青春的人觉得乏味
  •     翻译腔让人有点受不了。后半段比前半段好。
  •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一种与性别不匹配的野心勃勃”
  •     这本书好像已经脱去了她原来作品的涩和说不出哪里具体在哪里的小别扭,顺滑自然起来。全半部分感觉是一种久违的熟悉,后四分之一就有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也没有浮出来,但你知道它有。一直没有买这本书,心里不知有个什么隐坎,这次帮公司买了,看完了。觉得做完一件只有自己知道的隐秘的终究要做完的事。喜欢作者ins上的照片。
  •     人呢,太把自己当回事,就没办法正常的生活了。深知自己在被同化,被磨平的同时,丧失了敏感与才华。可人生不就是这么回事嘛,总要付出代价。
  •     比较艰涩,不好读。感觉像是自负女作家的小传。
  •     不能感同身受是总体评价。作者似乎很喜欢村上,几次出现。零碎,混乱,远离实体。编辑是很卖力,封面做得也挺好看,签名本确实吸引人,否则我压根儿不会买。
  •     因为这本书,见到了周嘉宁。问了一个问题:“赵长天老师在你心里,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嘉宁说:“他是发光体”。
  •     喜欢看人用克制冷静的笔触写这样一份诚意浓郁、渐入佳境的故事——读时会有低叹不认同,会有牵扯到心底的神经的脆弱,会有像是被作者偷窥到曾经的恼羞成怒。啊,原来时代里真有这么多个不计后果的“阳阳”和我。 「写作者无须表明她的不苟且,她的诚恳,她的烦恼和折磨,却都包含在语言和叙述中了」。
  •     两个夜晚读完 顺畅 熟悉这类语境 和自己的文风类似 读来似乎完全在写我 又似乎是我笔下的文字
  •     非常喜欢十几年来一直在阅读同一个作者时,才能信手捉到的时光碎片,以及一些未曾改变。这件事是穿过极其庞大的无可奈何与最终都会被轻描淡写的跌跌撞撞而尤为动人的。以及少年JUMP始终贯穿人生。真好
  •     还行
  •     开头很不错,后来就衰败下去。
  •     我根本不是你的人生问题
  •     外国小说看太多症候群
  •     别再翻译腔了
  •     完全搞不懂作者想表达什么。莫名其妙的开始,莫名其妙的结束。
  •     熟悉的感觉 在深夜或荒无人烟的大街 在异乡活在呼啸而过的地铁 我们都曾是阳阳 太阳的阳 也都一直一直看着大澍吧
  •     还真是有青春的感觉
  •     工作之后就很少读小说了,一直到今年,太多情绪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宣泄。至少是一种安慰吧,我知道她想表达什么。
  •     任性又克制
  •     生活最伟大
  •     写作者看了更有感触吧,我更爱看故事书
  •     专注抛出一个问题,精神可嘉。
  •     在回来的飞机上一路读完,同龄人都已经三十好几,感觉已经老练如中年人了。 文艺圈的故事,向来矫情。
  •     一个文艺女青年的写作困惑。第一部分还像小说,后面就越来越自我,完全是借助第三人称在做自我剖析。总体,很喜欢,周嘉宁真是一位真诚勇敢又富有思考力的作者!她并不是轻飘飘地在讨生活,而是野心勃勃想成为伟大的作家。密林中,是极大的困惑,很多人不是没有,而是懒得发现、探寻。
  •     因为封面好看,名字有点深度,才开始读:一个女人把自己20-30岁之间过得一塌糊涂,遇到两个男人,自己对什么都无所谓还特么去参加什么写作比赛,还得了第一名。看得出来绿茶婊的味道。浪费了我好久的时间才读完,因为一本书再烂,都强迫自己看完的病到底要不要治!!!
  •      整本书不像是小说 像是作者对现今文学和女性作者出路的探讨 过分极端的自身人格 抛弃了所有世俗的圆滑和相处 不能说写法不对 只是观点太多了 批判太多了 情节反而显得钝钝的 我能在书中的某个观点找到认同感 可是整本书的情节走向始终不明朗
  •     周嘉宁有同辈作家里少有的冷静,是把自己从人群中摘出来的姿态,冷眼旁观又带着思索的痛苦。主人公阳阳难免带着作家的个人痕迹,她野心太大然而无法突围人生,无所事事,却总要生活下去。3星半。
  •     还行吧 比较喜欢这本书的封面 结尾有点匆匆
  •     很久没有一天看完一本书了,也许久没有看这样的小说了,可能是试读时的文字就已经将我带进了一个二个的情境中无法停下来。相比张悦然的《茧》(并没有可比性,但我总想把这两个作家放一起),格局没有那么深的历史性,当然个人总是有历史,言语中还是那个独居冻米饭的作家,有温度不炙热,有情感又理智。但是终究还是有种喃喃自语自说自话的腔调,不过这也本来就是私人的…
  •     每个人年轻的时候都爱过一个诗人 我猜作者可能想表达阳阳这个人始终存在于一个密林一样的圈子中无法呼吸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