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9
ISBN:9787544745192
作者:(意)翁贝托·艾柯
页数:293页

作者简介

博尔赫斯笔下博闻强识的富内斯和部落老人篝火旁的娓娓道来,我们称之为肉身的记忆;石洞壁上的楔形文字和哥特教堂矗立的尖顶,我们称之为矿石的记忆;然而散发出最浓郁的知识芬芳和铭刻下最隽永的历史选择的,却是纸张书籍上的文字,我们把这种最美好的形态称作植物的记忆。
该书是艾柯关于爱书藏书的总结,横跨历史、文学、美学与科学的多元向度,畅谈奇书逸事,关于书的意义与价值,关于阅读的必要,关于爱书人无可自拔的执迷。从对纸质书籍本真的热爱到对电子书自我认同的奇想,从对藏书世界奇闻异事的精彩讲述到对一本古书扑朔迷离的起源的细致考察,艾柯对于书籍的热爱有着一种传教士的热忱,相信爱书教的虔诚信徒们定可以在他的这本书中找到真义。

书籍目录

导读
关于爱书
植物的记忆
关于爱书癖的思考
一位收藏家的整理
历史
关于《林迪斯芳福音书》
关于《豪华时祷书》
关于岛屿志
为什么是基歇尔?
我的米尼和真实的米尼
哈瑙1609年版奇事
文学(科学)狂人
其他及珍品书
一个陌生人的杰作
异位与臆造
碎布瘟疫
灭绝之前
一本电子书的内心独白
莎士比亚成为莎士比亚纯属偶然?
关于书目的改革
腾斯法密码
里卡多·蒙特内格罗的藏书拍卖
“门”问题:类人类学随笔

内容概要

翁贝托·艾柯(Umberto Eco),1932年出生于意大利皮埃蒙特大区,年轻时遵从父愿进入都灵大学修习法律,随后辍学,不顾父亲的反对改修中世纪哲学与文学。博士毕业后他成为了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文化部的编辑,同时在都灵大学任教。如今的艾柯是一位享誉世界的意大利学者、中世纪学家、符号学家、作家与藏书家,学术研究纵横古今,小说随笔睿智幽默。艾柯个人藏书超过三万册,散布在各地的家中,其中有超过一千两百册珍本。
《剑桥意大利文学史》将艾柯誉为20世纪后半叶最为耀眼的意大利作家,并盛赞他那“贯穿于职业生涯的‘调停者’和‘综合者’意识”。艾柯有着轻松游走于多个世界的才能,既不保守也不偏激,正是这种能力使得他的作品辽阔繁复,又富有趣味,令读者在跟随他的头脑风暴中,也品尝到多重世界的魅力。


 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文_未孩孩 “你带着这么一本书离去/里面有几年的悲欢忧喜/高兴你带着它辗转途中/不晓得会遇上什么/飘流随水还是零落沾尘/你们已不是我可担心的了……”当已故香港诗人也斯送别友人、以及一本书时,想到即将辗转异地的友人,也斯牵系于心的不是明月或垂柳,而是一本与友人共同辗转的书。随着电子书的普及,一度以标准化面目示人的印刷术似乎日渐摆脱了机械感,而日益私人化。艾柯在《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中为印刷术赋予最诗意的名目:一本书,从古埃及的莎草纸时代,到眼下平均寿命只有70年的书籍,都是关于植物的记忆。没有印刷术的发明,妄论人类记忆的大规模承续,因此当我们谈论书籍,其实是在谈论记忆术。图书馆是爱书成精者们的最佳意淫场所,其中有位神秘兮兮的阿根廷书精名叫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他扬言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样子。图书馆,几乎就是人类记忆的全部。博尔赫斯并未止步于此,在《博闻强记的富内斯》中,他创造出富内斯这个拥有骇人记忆力的人物,富内斯就是活生生的图书馆。但凡书精就像是记忆术狂人,贪婪地摩挲人类文明的版图、鉴识大地与星辰,任何细节都不甘放过。书精与普通阅读达人的区别在于,对阅读达人来说,焦点永远只是内容,以满足对知识的探索,或者虚荣;书精则不仅关注内容,书的材质、版本、插画的次序、扉页的位置等,皆是轻忽不得的细节,甚至一些阅读达人看来莫名其妙的怪书,却能叫书精如拾珍宝。艾柯先生向来以百科全书式小说家、符号学家为人所知,而在新近出版的《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中,读者将发现他还是一名书精。艾柯作为藏书家的“功力”在《哈瑙1609年版奇事》中彰显无遗。首先,海因里希.库拉斯的《永恒的智慧剧场》(下简称《剧场》)绝对算得上是一本奇书,据艾柯的描述,《剧场》融汇了基督教——犹太神秘哲学、巫术、物理、医学、化学……如果要勉强给此书归类,也许只能贴上“神秘学”的标签,真正是一本天马行空的百科全书式作品。艾柯对古书、奇书的知识让人钦服,而他对《剧场》版本的鉴定与分析实在体现出书精的专业素养。艾柯最后总结道,1609年版本是以完整形式问世的第一版本,其他如1602年版本、1608年版本等则为幽灵版本。如果对真伪版本的鉴别显得过于专业与“小众”,那么即使你我未修炼成书精,亦会喜闻乐见艾柯列举的奇书。有奇书必有狂人,无论是科学狂人还是文学狂人,书与人毕竟是二位一体的。在科学狂人的范畴中,有一位菲利普.福特于1913年在他的《宇宙冰》中提出:“整个宇宙就是冰与火永恒斗争的舞台,这种斗争产生的并非进化,而是各种循环或者说时期的更替”,“月亮、火星、木星、土星,它们都由冰体构成,另外的一个由冰体构成的圆环形成了银河”;又有一位埃德蒙.哈雷在1692年提出地球空洞理论,认为地球由四个球体组成,“每一个嵌入另一个内部,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如此想像力已经让人搞不懂福特先生与哈雷先生到底在写科学著作还是奇幻小说。罗马诺.皮奇戈尼的《安静之人的反抗》显得很愤怒,皮奇戈尼反抗了老布什,劝他不要参加选举;反抗了萨达姆.侯赛因,给他一些关于世界平衡的建议;还反抗了霍金,指责霍金抄袭了自己的作品……最后,皮奇戈尼要求人们选他为“独裁者”,任期一年,执政观点包括取消退休金与令母乳喂养成为义务。我们大概会不加思虑地将皮奇戈尼的书斥为狂人狂语,《安静之人的反抗》将被我们当废纸卖掉,或者在一开始就根本不会买下来,但艾柯不会放过这些混乱之书。在艾柯看来,“发掘‘其他及珍品书’栏目能够让我们体会混乱的魅力——刺激我们的超现实主义神经”。就书精所能到达的境界而言,艾柯是“博闻强记的富内斯”的继承者,富内斯的大脑中没有抽象与归类,我们看到的是一串葡萄,富内斯“看到一株葡萄藤所有的枝条、一串串的果实和每一颗葡萄”,“他说:我的记忆正如垃圾倾倒场”。相似地,艾柯被那些混乱归类的书籍所吸引,我们不能说这是单纯的猎奇心理,而是一种对人类记忆宝库的偏执之爱。因为无论是智者还是狂人,众所周知还是闻所未闻,书籍保存了人类大部分记忆。通过阅读,我们的记忆从自己的一生延展至无限的阈值,我们快速地从天真懵懂变得老成世故,仿佛早已活过数个轮回。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中认为印刷术这种媒介锻炼了视觉,同时,我们的听觉、触觉却变得迟钝,印刷术还孵化了专业分工、流水线文明。麦克卢汉认为电力时代已经到来,印刷术的时代日薄西山,艾柯却对印刷术保有恋物癖般的留恋。《碎布瘟疫》构想2080年的碎布瘟疫给图书收藏界带来的灾难性剧变;《一本电子书的内心独白》描述了电子书内心因精神分裂所感受到的错乱,电子书不禁羡慕起那些“一书一世界”的纸质书,因为纸质书由此至终只需要沉湎在单一的世界里,而无须从一个故事跳到另一个故事。最后,阅读还关乎我们的身体,正如艾柯所言,“人类用了几千年的时间来适应阅读。眼睛用来阅读,整个身体都进入状态。阅读也意味着找到一个正确的姿势,一个对脖子、脊椎、臀肌都有好处的方式”。如此说来,若想摆脱阅读,将比我们想象中困难得多,单单要改变根深蒂固的阅读姿势,便不知要经历几个世纪。也许艾柯才是对的,即使迎来电力时代,但阅读却远远没有结束,它还将如幽灵缠绕我们恒久。(本文刊载于2014年12月3日《中华读书报》,转载请注明出处。)
  •     看到艾柯的名头,就隐约觉得此书应该可能消化不了。但是冲着“植物的记忆”这个不凡的书名,以及试读中一段精妙的开篇(“自从亚当时代开始,人类就表现出两个弱点,一个是肉体上的,一个是精神上的;肉体方面,人迟早会死去;精神方面,他们面对着必会到来的死亡感到痛苦。”),还是毫不犹豫买下了这本书。当然,这份毫不犹豫还要感谢“双11”的好价钱。读书的过程也验证了之前的猜测,大师的博学和奇思妙想令人难以望其项背,这一趟阅读之旅在最初的三篇过后就步履蹒跚,大量篇幅只能“不甚求解”的读完。不过仅是前三篇,也值回票价了。全书分为四部分:关于爱书,历史,文学(科学)狂人,异位和臆造。前三篇,“植物的记忆”、“关于爱书癖的思考”和“一位收藏家的整理”即是第一部分。三篇文章中发表时间最近的也在十几年前,但读起来风趣幽默,闪烁慧黠的光芒,回味绵长。第一部分可以看做是理论研究,剩下的文章多涉及具体的古籍或著者。事实上,如果没有第一部分提纲契领,本书完全可以视为一个版本目录学的集子,篇幅最长的“哈瑙1609年奇事”更抽丝剥茧般考据了古书《永恒的智慧剧场》的版本源流。版本目录学本是高端学问,更遑论西洋古书。书中提到的古籍如《寻爱绮梦》、《林迪斯芳福音书》、《永恒的智慧剧场》等对于吾等非专业人士来说太过生僻,兴趣有限,自然也读不出什么心得体会。除了论述古籍的篇目,几篇零散的小文章倒是显露艾柯戏谑的一面和吐槽功力。“碎布瘟疫”虚构一场始于2080年的书灾,讽刺泛滥的签名送书现象;“一本电子书的内心独白”借电子书之口控诉文本爆炸带来选择压力和崩溃;“‘门’的问题:类人类学随笔”则把矛头指向了当前的“经济”社会。罗列的书目和犀利的吐槽,不仅展现了艾柯的博学慎思,更展现了他对书籍——确切说是——纸质印刷书籍的热爱。不过,艾柯也指出,仅仅热爱书籍(“藏书癖”)是不够的,还要阅读书籍(“爱书癖”)。他也在书中引用理查德•德•布里的论述,苦口婆心的劝我们要作“爱书狂”,别作“藏书狂”:“没有文字的闲暇时光对于有生命的人来说就是死亡和坟墓,因此只有跟书籍和文字的交流才是人类生命的所在。”
  •     第一部分“关于爱书”颇有趣,把书比作“植物的记忆”。之后的章节,我就有些读不懂了,是对部分藏书的学术性研究文章,如果没有看过或读过,都不知道文章究竟在讲些什么。1.“但是面对书籍,我们则在寻找一个人,一种看待事物的个性化的方式。我们并不仅仅要解析,而且还要探究一种思想,一种意图。在探寻某种意图的时候,人们会对文字发出询问,可能就会产生不同种类的阅读方式。”2.“而在今天,书记就是我们的长者,尽管我们都知道他们也经常有错误,但是我们还是很严肃地对待它们。我们向它们索取更多的记忆,这些记忆仅凭我们短暂的一生是不可能积累起来的。跟那些不识字的人(或者是识字但从来不看书的人)相比,我们的财富就是,他们活了一次,而我们则经历了好几次生命,然而这种人生的单薄是我们无法体会的。”3.”藏书癖与爱书癖的差别就在于,虽然他们都收藏珍本并完好保存,但藏书者却拒绝阅读。我认为藏书者与毁书者是没有区别的,也就是说保存书籍而不去阅读它跟毁坏它们是没有差别的。书籍诞生出来就是用来被阅读的。“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看看
  •     自己一直没有资格看艾柯大神,更没有资格说免疫了。艾柯的历史宗教恶搞长篇,相信就有,其实艾柯整过多出学术宗教型《达芬奇密码》,但对他的冷僻控排列控望而却步,至今都只看过开头。
  •     没期待的那么有意思
  •     抱歉我是用kindle读完的,而且我真的感觉不到你的记忆啊!我也知道被你忽悠了,差距实在太大了!
  •     作者爱书已经爱得走火入魔了,我只能仰望。 不过这本书装帧挺独特别致的。
  •     艾柯这个讨厌的掉书袋炫技狂,哈哈,但是这个版本的装订太好看了,手感也超好
  •     书封设计精美,偶然发现才买来读的,只是内容一半极富乐趣,一半枯索无味。也许藏书爱好者,会读得懂。粗读了一下,回头再重读。
  •     关于藏书的那些见解很棒,我喜欢读艾柯,可惜自己对很多知识的缺乏,导致乐趣降低了不少,有些隔阂。
  •     讲真,跟不上,根本不在一个文化层次上,这逼想装也装不了....心疼这么好的装帧
  •     中间部分有点无聊…或者说读下来觉得自己简直文盲,他说的那些书大部分都从未听说,这人真成精了
  •     前面和最后一篇很有意思,中间有些太过专业
  •     内容先不说,翻了两页,书脊整个掉了是什么鬼,这是对书名的嘲讽么?
  •     习惯埃科的幽默了,哈哈哈
  •     三星到四星之间。作者在赤裸裸的炫耀,但又不得不服。除了个别几篇我觉得有点意思以外,大多数关于作者炫耀的书的知识没什么感觉,比如只花了几十块钱就从什么地方淘到了书,估计是我知识储备不够。另外,此书我是用 Kindle 读的。
  •     反常,太反常了。如果你热爱一个东西,那给人讲出来必然是个有激情的故事。这本书算什么玩意儿?被稿费催的?
  •     第一次见到它是在高中附近的小书店,多年后读依然喜欢。
  •     一直都更偏爱于纸质书 也很喜欢藏书 冲这个多给两星吧
  •     一星给装帧。
  •     个别章节不错,对于自己来说,最后那个故事,哲学思索导致种族灭绝,有意思,但作者显然不是在贬低哲学。
  •     类文本,内文本和外文本,第四范畴作家。
  •     一直对他写的奶丽塔深有感触,后来再看电影版洛丽塔一直出戏且非常反感。。。 《整理的艺术》教我们用现代方法看书,就是准备一个裁纸器,把书脊去掉,用扫描机将内容扫进电脑,之后你就不用担心你的书架太拥挤。对于日本这样超现代、空间又有限的国家,这样的方法确实很好,既节约空间又环保,文化泛滥的时代,一些书确实没有仔细保存的必要。但许多书对不同人毕竟有不一样的存在价值,纸质的《红楼梦》和电子版,相信读起来感觉完全不同。所以我宁愿书柜拥挤些,也还是想保存着书本中不一样的世界。 但不得不说,他的书就是想告诉你,我超厉害,我藏了好多书,看了好多书,写了好多书。。不过就是喜欢这种骄傲,有什么办法。
  •     书的记忆
  •     不如《别想摆脱书》活泼生动。第一部分谈“爱书”还可以,后面三部分比较枯燥。他说藏书癖在晚上偷偷翻阅书籍“就像唐老鸭在它成堆的美元里泡澡一样。”拉屎与阅读的快感共振也有点意思,阅读与人的身体感觉的关系其实材料不少,需要收集下。
  •     一个爱书狂的藏书乐,前半和最后还行,中间那段……
  •     我想说这理应是一本很好的书——作者对书籍收藏,对古书和文化有着很全面以及独特的见解。但是我只花费了半个小时阅读完这本书——草草翻过,里面的西方文明史以及西方的作品是我所不了解的,阅读中总觉得有种“隔阂”在那里。所以只能说这“理应”是一本好书,只是超出我的能力范围罢了。只能给个中间的评分
  •     装帧可以,排版就ry…有趣的篇目还是有的,第一部分很好第四部分算有些意思,中间两个除了让人感叹您老真是知识渊博之外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就很想睡觉(
  •     我决定虚心接受艾柯关于读书的教诲,如果不止一次觉得这个作家在装逼,以后读书就应该把他排除在选择之外了。白眼.jpg
  •     依旧好看极了,就是这版设计有点雷
  •     老爷子日常炫技这次收敛了一点。装帧太丑减一分。
  •     这本书买来后装订很好,之后发现也就是第一部分能看懂,老爷子完全在炫技啊,第一次读他的书,啊这个真是高端。
  •     对于我来说本书仅具有知识的增量而没有很大智慧的提升。大多数书籍所展现的样态并非我们生活中的样式,其制作和保存的方法和心态也与我不同。比较有趣的在于最后几篇中关于门的类人类学,对地球人认识,电子书自白。之前两篇都提及了培根与莎士比亚身份的公案。当然本书的主线在于藏书过程中的种种经历与推断,可惜极少能激起我最大的兴趣。
  •     原来藏书狂和爱书狂有区别的啊~~ 读了大半本,挑选了些感兴趣的读了。最后一章倒给了我很多疑问。我发现关注的点总是很奇怪啊~哲学出现之前伦理不存在吗? 伦理和哲学的关系?人呼出最后一口气便成为食物了,那他的家人,尤其是他的母亲难道也能忍心把尸体当食物吗?
  •     太多水分,不过打开了一扇窗。
  •     艾柯真是爱书狂,纸书之于阅读,是一种存置思想的空间提供的仪式感,正如教堂之于信仰。
  •     大概感受到艾柯小说里那些奇妙情节的来历了,能跟这么多神奇书籍打交道真幸福啊。中间有掺了陌生化手法创作的短篇小说(含一点哲学捏他),但读起来没太大新鲜感。说标题翻错是什么情况,植物不是在说纸张(纸质书籍)么。
  •     艾柯好萌。
  •     “图书馆不仅仅是保存你读过的书,从而保留你自己回忆的地方,它更是保存全世界所有记忆的地方,某一天,在你需要的时候,你也可以找到那些在你之前的人们的记忆。” 并且,我也是一个相比于电子书,更热衷于纸质书籍的书虫啦~ ~以后也要在自己的房子建一个小图书馆哈哈~ 作者翁贝托艾柯被誉为是“当代达芬奇”。然后,特别喜欢这本书的装帧!——精美又上档次!
  •     各种奇妙的事情
  •     同样是爱书狂,艾柯显得高级多了,珍本善本——居然还有幽灵版本皆是信手拈来,好几篇读的几乎一脸懵逼,作为百科全书式学者,书中内容之广博根本到了炫耀程度,读到连艾柯这种级别都能常被问到“书真多啊!您全部读过了吗?”瞬间暗搓搓的释怀了,后半部几篇诸如“地球毁灭之后通过捕获宇宙太空的信息来揭示地球二十世纪的谜团”之类恶作剧般的游戏之作很有意思,植物记忆之说、图书考古、电子书自白等等妙笔真多
  •     书呆子的书,不如《得书记》《失书记》好看。大概此中人才能解真味。最不能接受的是经常摸书也能了解这本书,艾科好像没有在开玩笑……
  •     不算他最高水平。。。
  •     #一本电子书的内心独白# 我是一本分裂的书,拥有很多生命、很多灵魂就如同没有任何生命和灵魂。此外我还要小心不要爱上任何一篇文章,因为第二天我的使用者就很可能将其删除。
  •     可能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花上大概五万里拉就可能买到一些十六世纪的书籍,这点钱少去两次饭店,或者少抽两包烟就能够节省出来(1991)
  •     讲藏书的…不感兴趣 被封面欺骗 不对 被心理预期欺骗 所以不能一上来就下定义
  •     对于非藏书爱好者来说,挺无趣的
  •     装帧的确是好的,有几篇也写得不错,但是整体来讲还是比较平庸
  •     静读2017-20#开头还能看懂,以为是普通的书话,后来就一脸懵B了…
  •     读了第一篇买的,读完整本后我......
  •     一本神奇的书~~~最初是被装帧吸引,太美,绿线条勾勒的小叶子一片又一片,烫金书名别致有趣:植物的记忆与藏书乐。植物的记忆就是我们人类记忆的载体。然而内容嘛,我只能看得懂“关于爱书”、“文学(科学)狂人”和“异位与臆造”三个篇章,“历史”篇章里的东西,于我而言,味同嚼蜡。感叹于作者博览群书,还能有这么有趣的观点,显然,他是一枚趣多多书虫,而非寡味的书橱了。虽然没太懂,但这本书,也算是我书柜里很漂亮很漂亮的书了~~~
  •     在雨天和好朋友一起分享了此書,很美啊。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