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的历史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6
ISBN:9787511708304
作者:[英] 凯瑟琳·伊格尔顿,乔纳森·威廉姆斯
页数:277页

作者简介

“有钱能使鬼推磨。”无论是否如此,人类历史上没有什么像金钱一样受到经久不衰的关注,激发众多道德与宗教的谴责,乃至成为个人、机构与国家之间冲突的源头。
http://www.douban.com/photos/album/49241673/
本书仔细考查了世界范围内的货币历史,远及人类所知最早的支付记录,近到当今的无现钞货币,并且将视野置于广阔的经济与社会背景下,例如,涉及了金钱在不同文化中引起的各种道德、政治与宗教态度等。
大英博物馆的专家们首先追溯了始于美索不达米亚与埃及的货币系统,继而探讨了希腊与罗马世界币制的建立。其他章节地域视角广阔,涵盖了欧洲中世纪、伊斯兰世界、印度与中国。本书最后部分聚焦于货币成为全球现象的过程,探索了现代早期欧洲与美洲货币功能的扩展、欧洲与非洲及大洋洲地方支付系统的联系,以及过去两个世纪的经济思想对货币事务与日俱增的影响。
本书作者是大英博物馆的各专业馆长,书中配有500多幅硬币、钞票图样及地图等。延续图文馆丛书的初版体例,全书铜版纸彩色印刷,精装,尤其适合收藏与馈赠。

书籍目录

前言
致谢
前言
1.美索不达米亚、埃及与希腊
美索不达米亚与埃及
铸币与金银
白银时期
铸币与城邦
货币与信用
希腊肖像
结论
2.罗马世界
早期罗马
罗马早期货币制度的发展
罗马世界的货币
财富与腐败
帝国
货币与通货膨胀
3世纪晚期至4世纪早期的货币改革
罗马帝国后期
结论:改变与延续
3.中世纪的欧洲
罗马之后的货币:约450—约750年
货币应用
便士时代:约750—1150年
维京人
拜占庭
西欧中世纪晚期:约1150—1450年
4.伊斯兰地区
宗教与货币的力量
伊斯兰币制度的起源
硬币与早期伊斯兰
书法与装饰
伊斯兰世界的货币原材料
日常生活与贸易中的硬币与金钱
帝国的世界
5.印度与东南亚
詹姆斯•普林塞普与印度货币
印度铸币溯源
印度硬币的早期发展
来自西北地区的进一步影响
货币与国家
货币与宗教
货币与市场
东南亚的铸块通货
印度货币系统的传播结论
结论
6.中国与东方
货币的起源与硬币的发展
东亚地区铜币的发展
硬币设计
货币的使用
纸币
护身符与非使用货币
货币的讨论
现代货币
中国第一张银元钞票
7.现代早期
新金银,新世界
国家、硬币与通货膨胀
硬币的铸造
钞票与纸币
殖民地美洲通货
结论
8.非洲与大洋洲
非洲的现代货币
食盐与货币文化
非洲的铜币
“千奇百怪的钱”
货币与人种学
转型中的货币
作为社会现象的货币
9.现代时期
纸币与可兑换性
不列颠限制时期:1797—1821
现代世界的革命与战争
革命与战争时期的货币
19世纪的美洲
理性的变化
世界大战与凯恩斯经济学
战后的世界与货币主义
现代钞票设计
东方与西方,北方与南方
塑料卡片支付
口袋中的货币
结论
年代表

前言

  1997年1月30日,本书第一版与大英博物馆汇丰银行货币展览馆同时面世。此次修订已历时十载。汇丰银行货币展览馆接待的访客数以千万计,并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吸引游人参观大英博物馆。  货币展览馆追溯了世界各地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直到当代的货币现象,为研究人类历史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展览馆的结构设计可以整体展现世界各地的货币历史,它将同一时期的展品并列陈放以便于比较,比如,将希腊、印度与中国的早期铸币放在同一展柜中。本书描绘了相对独立的传统中货币的演化与文化背景,例如,展示了中国自公元前2000年早期直至21世纪初的货币沿革。本书与展览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人们对货币的态度随着货币形态和功能的演变而变化。本次修订增补了最新的货币历史,补充了货币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展览馆和本书的共同目的是促使业余的访问者与读者了解日常生活中重要方面——货币的历史。货币在生活中至关重要。它让人们在日益复杂的社会中游刃有余。最简单的交易也要使用货币。在社会上,金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本书旨在通过人们熟悉的金钱打开一扇通往过去的大门。货币史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人类历史纵横交织,使我们能够见证历史上人们是如何对待货币的。  现代社会中通常将货币视为纯粹的经济现象,这一现象也反映在日常生活的其他方面,但是,本书的角度不同。美索不达米亚、中国、印度和地中海的早期证据表明,货币的早期发展植根于文化背景中。非洲与大洋洲的近现代货币同样体现了货币的社会工具性。历史动态促使我们重新评估现代社会中货币的地位。展览馆与本书都力图展现与货币相关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与宗教的交互作用。货币甚至超越尘世,成为人们与精神世界联结的纽带,中国人为阴间的鬼魂焚烧冥币的悠久传统即是明证。  货币的历史揭示了当代世界的状况及其形成过程。或许这一历史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一幕,也是我们今天尤为关注的,那就是全球化过程中货币的角色与金融制度。货币在从雅典帝国四德拉克马银币发展到美元通兑的过程中至关重要。  本书展现的货币全球史与汇丰控股有限公司的发展交相辉映。汇丰控股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服务机构之一。大英博物馆仰仗汇丰资助成立了汇丰货币展览馆。大英博物馆对展览馆的持续发展仍将获得的更多支持深表谢忱。  乔·克里布  大英博物馆货币勋章部长

内容概要

凯瑟琳•伊格尔顿与乔纳森•威廉姆斯是大英博物馆的专业馆长,分别精通现代货币以及罗马与铁器时代硬币。

章节摘录

  便士时代:约750-1150年  卡洛林王朝来临之际,欧洲货币处于转型时期:在南方,罗马铸币与税收系统的残留垂死挣扎,然而在西北部,它的中世纪继承者的框架已经就位。尽管在当时只是暂时的,但面向中心化特征的新秩序即将延续。这一发展始于西班牙711年至715年败给阿拉伯。整个半岛成为伊斯兰世界的一部分,采用了倭马亚王朝哈里发在其他地区使用的货币系统,这一系统横贯印度河到大西洋(见图134C)。之前西哥特时期大约八十座铸币厂只剩下科尔多瓦一家为全国服务。后罗马时代西部蛮族与伊斯兰世界的货币系统明显不同。  卡洛林王朝的缔造者们的事业如日中天,推翻了日薄西山的梅罗文加王朝统治者,这是法国变革的信号。约755年时,其首任国王矮子丕平推行了激烈的货币改革,由此恢复了较重的、白银的原始便士。中世纪后期欧洲新钱币的构造比以前的更宽、更薄,保留了标准白银面值。改革也加强了皇家对货币铸造的控制,表现是所有硬币上都具有统治者的姓氏、名字或称号。铸币厂数量大大缩减,统一设计的硬币很快通过国王或帝王的统治铸造,包括从阿拉伯恢复的西班牙北部及意大利前伦巴第王国。卡洛林王朝硬币数量庞大,受到财政与商业成功尤其是法国西部梅勒铸币厂的有效开发支持(图96)。  英格兰南部的政治状况也促进了日益增长的中央集权和明显的法定货币。加罗林王朝的便士取代了大量无名的西塔斯,恢复了重量与纯度,这些便士以麦西亚*国王奥发(公元757-796年)的名义铸造,奥发本人成为亨伯地区以南英格兰的统治者。宽便士发行少于西塔斯的全盛时期,流通中银币的数量更少,即使考虑到大量新硬币的内在价值也是如此。这一下滑从改革伊始就持续不断,可能用贸易逆差与缺少白银弥补赤字。英格兰北部的当地货币匮乏银块的现象更为明显,那里硬币含银量下降但是仍然不能满足活跃的国内经济的需要。需要优质金属货币时使用英国南部与卡洛林硬币,但是,867年,斯堪的纳维亚入侵者征服了北逊布里亚王国,结束了该地区整整持续了一代的铸造。  ……

图书封面


 钱的历史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发起战争要求铸造货币和建立货币制度,战争要动员的人力物力太过庞大。铸币时代的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就是通过减少贵金属含量,说白了就是掺假。生产和消费发达时造不出相应价值的贵金属货币也是相当困扰的。这时出现了假币,其实假币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官方不就是权威的假币铸造者么,罗马也发行镀银的银币,银币含银量不断减少,最后到了不足千分之五的地步,可以说这和纸币也没什么区别了吧。战争消耗钱币,战争就要为掠夺金银币和金银铜矿服务。罗马帝国最终为了挽救自己改革币制,只能在银币上标明分量了,这就是回归金本位、银本位了。结果当然是通货紧缩,城市凋敝,大家都回村立自给自足去了。希腊和罗马的货币明显的区别,罗马就是战车、战士、放射状王冠、君主、堡垒、橄榄王冠(橄榄枝是征服和胜利写炫耀和象征,伸出橄榄枝的说法真是不知所谓),希腊更多是文化倾向,神话人物。令人惊讶的是宗教机构、寺庙竟然是放高利贷的,富有的基督徒宁愿捐资建教堂也不远施舍给底层穷人。很多人看来本书的翻译没救了,这属于少见多怪,这都属于垃圾翻译中比较令人欣慰的了,不至于句句语病。这就像掺假的银币一样,是整个国家信用缺失、通货膨胀和统治者为所欲为的写照。但也不必太伤心,人类历史不是从来就是这样在威权与欺骗中罔顾现实无法自我约束么。----------汇率操纵下的贸易顺差国和逆差国国民是双输的,逆差国损失流动性经济活力和产品生活质量,央行无奈金融刺激反过来又损害其货币信用。顺差国国民无法自由使用外汇导致本国产业升级受阻、产品竞争力无法提升,影响国民生活质量,同时操纵汇率总是使自己的货币过分贬值,国民就还要承受人为的通货膨胀,当通胀和泡沫反噬经济竞争力和活跃度,使贸易顺差不可持续时,又会不可避免地堕入盲目保持币值,枉费辛苦赚取外汇的深渊。逆差国的受益者是金融投机和创业投机者,顺差国的受益者还要加上权贵。91页引用的《货币起源与改铸论》:使用货币有三种方法可以获利,而非用于自然目的:一是货币兑换商、银行与交易所的技术;二是放高利贷;其三足改铸。第一种办法受鄙视,第二种很糟糕,第三种更恶劣然而意大利人仍然发展了储蓄银行业和可交换的纸币,银行交易可以异地进行。币值不可维持时继续扭曲汇率无异于货币改铸。意大利的银行和银行家历史悠久,意大利人对货币的认识也比较清晰。不能说现代比那时对货币的认识更好更坏道德更高尚还是低劣,这是金融系统越来越复杂,任何通行的观念复杂到了常人难以轻易识破看穿的地步就已经不是什么主意那么简单幼稚了,那就是真正淹没人心的最高超的意识形态了。----------贵霜国即我国所谓大月,挺有意思,还挨过班超一顿揍。喜欢做买卖,东西方交流的桥梁。佛教和佛教艺术的传入也基本借步此国。这国家的金币造型喜感,还有点自命不凡。佛陀教育年轻人做买卖自力更生。耆那教徒成了印度的银行家,新闻中常见的印度苦行僧似乎就是耆那教徒吧?---不同地区和时期的金银铜币看起来制造工艺真是没有质的飞跃的,和其间各国文明创造出的艺术品工艺品相比,也太粗糙了。其实是不是可以这么认为,货币其实是最早的工业化大众消费品,大量生产的东西总是比较粗糙的。现代纸币的制造成本外,币值多余的附加价值是什么?这就是所谓的铸币税吧?税是什么?其实是政府收入吧,减去行政支出,加上国企盈利,那就是政府运行的利润了。按马克思说利润投入再生产来扩大生产产生更多的利润。现实状况中恐怕没有几个国家是没有财政赤字的吧,岂不是要破产?国家破产在中国叫改朝换代。国家怎么会因为债务轻易破产呢。可以变卖资产抵债啊,可惜,你卖个泡沫啊!政府的核心资产是什么?是人,是国民。卖国民不会有问题吗?又不是没卖过,只要不是剜心取胆,善良的人民难道不会忍么?所以勤劳善良成了民族美德。平常细水长流慢慢卖,神经粗了感觉就钝化了。但人不是猪,终归不会任人宰割,图财尚可若到了害命的地步就很麻烦,弒君其实是自弑。再复杂的经营管理和运作绝对的底线都不会变,连奴隶制都可以废掉,社会还不会前进小小几步了?信用是什么,稳定的流通价值,这里蕴含了流通能力和技术,整个银行和金融系统的储蓄、支付、结算能力,最基本的纸币的成本、防伪和真假识别简易度的平衡,这些最直观的使用者的感受,这其实是最没有技术含量的部分,纸币信用纸币真正成本的大头其实是在央行代表的国家集权通过对自身扩张的约束不足(故意,那是肯定的。行政约束上的不作为)来给地方银行金融系统输送利益对其收买,当然直接输送这样简单明了的无耻行径本应是很罕见的(在封建、集权、帝国中这反倒是仪式性的炫耀式馈赠,现代国家会在关键时刻以金融和国家安全为名代表全民来对个债国有化公有化,美其名曰救市,还包括为银行不良债兜底,这样的借口往往没能向责任人充分说明其回报就匆匆施行。这类支出救市真正影响货币信用的东西,因为经济和金融系统的良好运行时作为货币铸币税收取的基础也即默许其为纸币成本和价值的内涵的,这样的作为经济血脉的实体还不时需要被纾困,最终会让社会和经济全身失血。社会发展快就是因为除铸币物料和直接相关成本外,金融系统加权太过严重,印钞成了最赚钱的生意被中央政府掌控,金融系统次之,反问金融系统对政府国家的忠诚度和作为公仆的服务意识,就能发现这中间是极其不对等的,因为凡是金钱收买的关系,关系人最终只认钱,这种关系是极其脆弱的。以直接成本来衡量赢利能力永远是最有效的,赢利能力最强最轻松的永远是产品流通范围最广并且附加高端服务业的业态,其终极形式就是中央政府经营的央行,其声称或暗含的不可替代性为其一切从普通到荒谬不可理喻的的赢利行为背书,制造百元大钞的成本撑死就是其面值的百分之一左右,据说一张1000元瑞士法郎的生产成本需3.4元人民币,制造成本不足千分之一,看起来RMB已经比较实惠了,这是事实,人民币发行千元钞的需求不是一年两年了,但央行认为时机不到,这么好的买卖还不早点做?原因是这会损害所谓的货币信用,所以央行还是要节制,保留点负责任政府的面子,明面上说怕造成额外的通胀预期。说白了就是赚钱赚到自己都怕了,仔细回味一下这场景……预期听起来很中性,其实为什么心里预期这么可怕,因为大众心理一旦形成就难以逆转,你以为这就能挡住一颗赚钱的心?现代经济系统正式利用了大众心理的这个弱点来造成发展和通胀的预期来时时刻刻给所有人民抽小皮鞭,驱使人拼命赚钱,利国利民利己这春秋大义想是不必各各去讲人人那都是刻骨铭心的。这是个危险的平衡游戏,一不小心就容易玩过了,两百年来世界大势汹汹无不与此相关。而冷战结束更是让全世界对此肆无忌惮。现代的野蛮和民主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才是真正成立的,亡国不再需要战火,不能再金融上自我约束的野蛮钟会自取灭亡,但这个演进过程中最可怕的是野蛮是没有底线的,如果被逼到内外交困,其实完全是咎由自取,但仍然,那个意识形态编织的假想敌会成为野蛮征伐的靶子,这种情势下,不知道冷战胜者的经验和冷战败者的前车之鉴哪个会发生更大作用。我估计美国会休养生息两三个总统任期,卖军械支持地方纷争渔利,同时继续提升军备科技实力,先以退为进,十数年后开始备战真正大危机的轮回。二十年的世界大势在有识者眼中会是清晰明了的,像两次世界大战一样,许多人和某些政府能提前一两个时代运筹帷幄。但你无法改变治乱的大局,能自保全身而退的都了不起了,再能从中渔利的,看看是不是还是它。),这个目标是通过整个金融经济系统的设计来系统性地散金币的,想拿到金币当然也需要能力和地位等等条件和禀赋。凝结在纸币上的信用稍不注意管理不善就会变得非常随意的吧,毕竟诱惑太大。其实制造超额货币进行流通实质上与造假币意义无二,但是造假币者历史上在西方可是会被剁手的,在中国会受到黥刑的侮辱,相比大仲马写到的女贼会被在脸上还是脖子上还是肩膀上打上梅花的烙印,大国古代此类处罚确实轻了点。-----------什么是最通行的价值?安身立命最紧要吧。粮食和金条哪个更重要,哪个能救命?通行即要跨越一定的时空。粮食历时太久会陈腐。金银流通太广太久也会折旧损耗。其价值突出都有其特定情境。乱世肯定先糊口最重要。治世要多赚钱,赚好了还要保管好,防流失。世界上真的存在所谓金本位?看看西方世界的历史其实是银本位吧。近东阿拉伯世界靠金本位凶悍地立足。汉文化圈其实一直是铜板的世界。中国似乎是个缺金少银的世界,匮乏就能造就其本身最鉴定和强大的价值?信用的基础是共通的认可。货币的文化和实用价值影响了什么?难道不是东西方的沟通造就了贵金属的共同认可?货币的价值凝结和其化身:放眼世界,不论古希腊还是中国历代都发生过造像和毁像的运动,对应着治乱的变更。希腊用白银造女神像,中国用青铜黄铜造佛像。货币流通太多时会自然而然被清理出流通渠道塑成造像,似乎其中有深意。货币发行太多的地方储蓄率也会出奇地高的吧。坏在金属可以制成工艺品,而纸张易腐蠹撕扯烧毁这些恐怖的品质真是让人一筹莫展。这是不是也是工艺水平和手工业必然凋敝的原因之一?现代建筑工艺文化等等都是必须拯救的,这是不是反而说明的现代金融社会的毁灭性作用?文化符号的不可复原和不可替代性会让它成为稀有品,保护历史文化和物质资源就是在保存一个消费的宝库。哪怕已经灭失的仿古再造也可惜堂而皇之地作为旅游文化资源来牟利。日本人真的是发现了文化符号和所谓工业设计的价值。这给我们建造假文物和修旧如新的愚蠢破坏开了道,没办法,以前破坏殆尽了,假的也总比没有好。什么是平面设计和工业设计?它的必要性?设计就像银币上的嶔刻,是标示性的附加,而功能上的设计恐怕相对要粗糙多了。所谓设计流俗为装饰,为广泛的用户所见,最终其真正价值不过在于特定语境中的说服或者安慰。利润率越高的行业约会标榜所谓设计和工业设计,设计成了补足或者吹嘘价值的硬通货,因为一单通行就难以被普遍地颠覆。设计成了消费话语的金科玉律,撇除宣传性的说辞,不知所谓设计到底创造出了什么新的境界,值得人去倾倒,值得去付出真金白银。而这种蹩脚的审美和实用的捏合,如果对比下历代的工艺品就知道其埋藏地下被重新发掘出后还能有什么价值了。贩卖新颖的消费经济产品和货币过剩自然造就的工艺美术其功力高下是不可弥合的鸿沟。-----------------大清朝显然不是因为闭关锁国而灭亡的,被英国人打开国门后天朝算是赚足了西方人的白银,最终大英帝国恼羞成怒,而导火索就围绕鸦片,林则徐虎门销烟最后的结果是让老佛爷鼠窜到塞外晋北大地小旮旯立吃那硬邦邦的锅盔去了。这就是巨额贸易顺差带来的恶果。其后五十年凭着那白花花的外汇清庭应该蛮滋润的吧,张之洞用日本的印刷技术算是骗到不少子民的银元,兴修事业有了白来的本,何等方便。至于购置那些个西洋坚船利炮推行洋务运动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花这些个洋人的银子花得手都发烫吧,最后换来了甲午战争被全灭,你说他们有多失败。这些银子最后还埋下了日后军阀割据的恶果。清庭也不例外,印钞作死了。袁世凯上来发行了硬家伙,不稳定币值上硬通货,怎么能有脸复辟称帝?80年代哪怕村里的爷爷奶奶也都会给后代存着那么几个袁大头。战争和通胀是双生姐妹。清庭和洋人和天国、军阀之间、抗日、内战哪个不花钱,谁能阻止这些战争或者在外战中获胜获利谁才是中国的救世主。至于那些不断撺掇国人打这两场战争的俄国人、美国人,才是法币、金圆券的真正催命鬼。谁发动了内战谁就是历史的罪人,这没错,但这就像打架斗殴你能说谁先动手就是谁的全责,最可怕的是这斗殴斗得死了上千万人。还是回到历史中问问谁最想发动那两场战争谁最想从中牟利吧,他们才是最大的罪人,才是发战争财的恶魔。1840年后的中国历史不是什么近现代史,就是现代史,时时镜鉴当代,不见得就会因为没收了枪支土地私产历史就进步了,社会问题就一劳永逸了。一些人也意识到了,改革开放能成功就是因为那个湮灭一切私人领域的时代,社会的发展就是权力分散,责任和危机分散的过程,你阻止了它,达不到世界主流的水准,就会遭遇危机,作为货币发行者的政府是一方故土上的孤家寡人,但竞争无处不在,是根本避不开的。
  •     一部图文并茂的钱币史,纵贯古今,精彩纷呈。《钱的历史》描述了从古到今的硬币和纸币史,由大英博物馆的诸位馆长精心合作完成,该馆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钱币收藏馆之一。与545副珍贵历史彩图相得益彰,《钱的历史》展现了从古老的物物交易到现代的在线电子货币系统的发展历程。《钱的历史》权威翔实,图示丰富,探究了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货币史,包括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和古埃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伊斯兰国家、印度与东南亚、中国和远东、非洲及大洋洲,包括欧元和电子货币等最新进展。这本书不仅仔细考查了世界范围内的货币历史,远及人类所知最早的支付记录,近到当今的无现钞货币,并且将视野置于广阔的经济与社会背景下,例如,涉及了金钱在不同文化中引起的各种道德、政治与宗教态度等。大英博物馆的专家们首先追溯了始于美索不达米亚与埃及的货币系统,继而探讨了希腊与罗马世界币制的建立。其他章节地域视角广阔,涵盖了欧洲中世纪、伊斯兰世界、印度与中国。《钱的历史》最后部分聚焦于货币成为全球现象的过程,探索了现代早期欧洲与美洲货币功能的扩展、欧洲与非洲及大洋洲地方支付系统的联系,以及过去两个世纪的经济思想对货币事务与日俱增的影响。《钱的历史》与时俱进,生动形象,是历史爱好者、经济学家、银行家和广大读者的兴趣所在,美丽的插图是收藏家不可多得的珍品。全书铜版纸彩色印刷,精装,尤其适合收藏与馈赠。
  •     在这部讲述货币史的作品——《钱的历史》里,远及人类所知最早的支付记录,近到当今的无现钞货币。它带我们穿越历史长河,看到人类对货币的态度随着货币形态和功能的演变是如何变化的,让我们理解“货币的真实历史其实不在统计数字和货币学中,而是在人们的态度与行为中”。  人人都能读懂的货币史  1997年1月30日,大英博物馆汇丰银行货币展览馆向世人开放,展现全世界的货币历史,与此同时面世的还有由大英博物馆出版的《钱的历史》英文版第一版。时隔十载后,大英博物馆对本书修订后再次出版。本次修订增补了最新的货币历史,补充了货币史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大英博物馆货币勋章部长乔·克里布说:“本书与展览馆互为补充,相得益彰。”  为了能让国内的读者不越洋跨海就欣赏到这些独一无二的历史遗产,中央编译出版社购得了该书中文简体版权。经过长达3年的翻译、编辑工作,终于在今年出版。(书评人:徐廷军2012-04-23 )

精彩短评 (总计40条)

  •     是一本从考古视角撰写的非常好的一本货币史方面的书,但是翻译质量有待提高!
  •     极精美的书,令人爱不释手。精良的纸张、印刷、装帧,全彩精美的文物图片。内容还没细读。制作应是不凡!
  •     内容并不详细 没有介绍那么的想看
  •     还可以吧,感觉不够清晰,看起来有点模糊,抓不住重点~
  •     人人都爱钱
  •     书里所讲述的钱币历史,是我们在其他历史上看不到的,尤其是讲述了东西方货币历史差异,很有见地,让我们钱币爱好者学到不少东西。装帧也很不错。
  •     我想送给他
  •       当初,5折,50元买来,打开一看的时候真他妈开心坏了,,竟然全彩页,500百多幅关于钱的图。再看看书的整体内容框架,也觉得挺靠谱。心想,不愧是大英博物馆出的啊。
      再看看前言,觉得还挺新颖啊,不从经济学,也不从人类学的角度,而是从历史学的角度来描述钱的历史。他说,货币决不仅仅是买卖的工具,这有点让我意想不到了。他说,他即将说当时的历史人物都用货币来做什么,他们的金钱观念以及金钱对他们的影响都要被写出来。于是,我好激动的开始看了,把我要写的PAPER晾在一边。
      
      刚开始看,觉得还行,确实感受到,货币不仅是纯粹的买卖工具,可就是觉得哪里怪怪的。比如说那个本章小结,看到的竟然是跟前一part的结尾接上了,但不是要点总结,而是延续!!心想,这作者风格·#¥5
      
      。果然看到第三章 罗马之后的货币时,尼玛,悲剧来了,我看不懂他在说什么!我看不出他的中心思想在说什么!我看不出本章的系统性在哪!甚至时间轴都让我感到些许错乱了啊。
      我不能清楚的肯定是原著还差,还是翻译太菜,还是我这研究生的理解力弱爆了,纠结错乱中。再加上刚吃完午饭,例假刚来肚子痛,空调太冷人虚弱,于是,老子怒了,,拍书,就不看了,捧着书坐公车回家了。休息妥当之后,我还不死心,就想,挑个东亚及中国的来看吧,看顺不顺。毕竟,他在开头还特别提起特意加了中国这一章。
      
      然后,还是一场灾难。不过庆幸的是,我基本看明白了。依然没有系统性,我也不大清楚想表达的重点是什么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系。不过时间轴是清楚了,但各种衔接也太他妈接不上了吧。总体来说写得不够详细,用一章从周朝写到民国。欧洲的一个罗马就写了一章,还不算前一章的铺垫和后一章延续. 然后,看着看着,老子竟然睡着了。然后,一不小心醒了,继续看,又在我看得出神入化的时候,本章结束了,结束了,,,我操,这次连小结都没有啊,,我足足愣了1分钟。。默默的把书扔在床上,走了。。
      
      我不负责任的建议,如果不是钱币爱好者,看着那彩图印出来的钱都想流口水,还是不要买了。不靠谱,真的。
      
      mark下,以防我再看剩下的半本书又改变意见了。。
      
      
  •     大英博物馆出品,本书唯一看点就是各种各样的古币大图。
  •     翻译得不算很流畅,阅读时间长了会有种头疼感。
  •       一部图文并茂的钱币史,纵贯古今,精彩纷呈。
      《钱》描述了从古到今的硬币和纸币史,由大英博物馆的诸位馆长精心合作完成,该馆是世界上最优秀的钱币收藏馆之一。与545副珍贵历史彩图相得益彰,《钱》展现了从古老的物物交易到现代的在线电子货币系统的发展历程。
      《钱》权威翔实,图示丰富,探究了古往今来世界各地的货币史,包括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和古埃及、古罗马、中世纪欧洲、伊斯兰国家、印度与东南亚、中国和远东、非洲及大洋洲。
      包括欧元和电子货币等最新进展,《钱》与时俱进,生动形象,是历史爱好者、经济学家、银行家和广大读者的兴趣所在,美丽的插图是收藏家不可多得的珍品。
      从经济学的学术论文到各式各样的图文书,再到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思的名著《钱:古往今来》(1975),关于钱的历史书籍汗牛充栋。本书的视角介于古代货币体系的产生发展和硬币的起源两者之间。乔纳森•威廉姆斯是大英博物馆货币和纪念章分馆馆长、罗马和铁器时代硬币专家。“无现金社会”日益显现,了解钱的来龙去脉、货币与交换的概念与演化非常有趣。威廉姆斯探寻了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和埃及、罗马、中世纪欧洲、伊斯兰、以及亚洲、非洲和大洋洲交易媒介的起源和变化。500多幅插图(彩色200余幅)增加了正文的吸引力。
      从早期简单的货币制度,到当代无现金社会的趋势,本书介绍权威,通俗易懂,引人入胜。在广阔的社会和经济背景中,借助500多幅插图,探讨了钱的起源、传播及世界各地的文化多样性。本书首先介绍了货币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涵盖了古代的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文明再到希腊与罗马的铸币制度。其后视角更加开阔,遍历了欧洲中世纪、伊斯兰世界、印度和中国的货币体系。最后几章着重于货币全球化现象的过程、近代早期欧洲和美洲货币作用的不断扩大、纸币和银行、欧洲对非洲和大洋洲支付系统的影响等等,最后介绍了经济思想对金融业不断增强的影响。
      大英博物馆的专家们合作完成本书,第二版增补了欧元和电子货币等近况及40余幅新插图。
  •     封面设计的不错,版本挺好的,很喜欢此书。
  •     我看的是繁体版~~繁体版名叫金钱的历史~~多出来的这个金字儿,真是十分的画蛇添足且误导群众呢!然后翻译很台湾腔有没有!然后明明充满各种西方文字注释还非得搞成我最讨厌的竖排版!不但要用尺子比着看而且还要不时将头部右倾90度,是要促进颈椎增生么!
  •     恭喜!
  •     图很漂亮,但是翻译奇差。后来在铜锣湾诚品书店见到了台版~~~
  •     人类历史上没有什么像金钱一样受到经久不衰的关注,激发众多道德与宗教的谴责,乃至成为个人、机构与国家之间冲突的源头。
  •     绝对的经典,只可惜有关中国钱币的内容太单薄。
  •     翻译有够烂!
  •     如果这也算经济类。这本书的装帧印刷相当精美,里面的图片简直无与伦比。不管从收藏的角度或是金融史的角度都有一读的价值。
  •     因为喜欢读书,也喜欢收集硬币,所以就特别关注关于硬币的书,在当当上,有很多关于中国古代钱币的书,都是介绍中国的大钱的,关于外国硬币的书就非常少了。近年出版的几种,我都买了收藏,比如《世界硬币分类鉴赏辞典》、《克劳斯目录》、《硬币外传》、《世界铸币百科全书》、《世界硬币趣谈》、《世界硬币图鉴》等等,这些书里除了图鉴目录能用上外,太专业的都看不太懂。

    这本书看封面还以为是关于中国钱币的,其实是世界钱币的历史,不过里面还有一部分中国的内容,这已经很不错了。书很专业,本书第一版1997年1月30日与大英博物馆货币展览馆同时面世,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大英博物馆货币展览馆是有汇丰银行资助的,汇丰银行本身也收藏了大量的货币实物。这本书的作者都是大英博物馆的专家,还配上了精美的插图,挺棒的。

    不过想要买这本书的人要有一个心理准备,毕竟我们熟悉的只是我们东方国家的钱币历史,古希腊古罗马的内容,对我们还是挺枯燥的挺专业的,如果不是非常喜欢外国硬币,普通的读者没必要买这么专业的书,也很难看下去。不过要是真的想了解西方的硬币知识,这本书的确是最好的一本入门书了。

    书最精彩的是配了大量的插图,看着赏心悦目,铜版纸彩印,书的质量也没的说,即使不详读,翻翻看看也是一种享受,作为工具书也是喜欢外币的收藏者所必备的资料。
  •     由于价格较贵,等了很久才从图书馆里借了来。非常辜负我的期待。本身叙述很散,尤有可观之处,可惜错误较多,如某处图片下注释短了一句,如戴克里先好几处成了戴里克先。
  •     留作以后心情好闲来无事参考参考
  •     翻译太烂了
  •     这个……我译的,腆着脸加个五星吧:)
  •     翻译得很生涩|||没注意,这本书竟然定价100大元!(在诚品书店看到繁体字版了^ ^)
  •     是本好书,了解钱币历史的入门读本!比国内低劣的拼凑货好多了!
  •     发起战争要求铸造货币和建立货币制度,战争要动员的人力物力太过庞大。铸币时代的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就是通过减少贵金属含量,说白了就是掺假。生产和消费发达时造不出相应价值的贵金属货币也是相当困扰的。这时出现了假币,其实假币还能促进经济发展,官方不就是权威的假币铸造者么,罗马也发行镀银的银币,银币含银量不断减少,最后到了不足千分之五的地步,可以说这和纸币也没什么区别了吧。战争消耗钱币,战争就要为掠夺金银币和金银铜矿服务。罗马帝国最终为了挽救自己改革币制,只能在银币上标明分量了,这就是回归金本位、银本位了。很多人看来本书的翻译没救了,这属于少见多怪,这都属于垃圾翻译中比较令人欣慰的了。这就像掺假的银币一样,是整个国家信用缺失、通货膨胀和统治者为所欲为的写照。
  •     了解了钱的历史 也就了解了人类的历史
  •     这本书跨越人类久远的支付历史——从两河流域最早的货币直到现今,尽管不可能面面俱到,确实能够丰富视野的作用。书中最吸引人的莫过于各式各样金属币和货币照片,相比之下本书的文字和言语就显得过于直率而生硬了。
  •     : F821.9/2242
  •     还是非洲的钱长得最奇怪了。
  •     译者?
  •     钱的历史
  •     有不少錯誤
  •     钱币史,大英博物馆版本,值得收藏。
  •     此书从世界范围的宽广视角以及世纪的时间跨度,向我们呈现了从货币诞生至今东西方之间的不同精彩和相互影响,让我们不单单为钱的历史而历史,除了历史尚有更多的社会和政治原因。值得一读!书中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地图尤其珍贵难得!
  •     写的太无聊了。
  •     漂亮的书,要和钱搞好关系。
  •     价格虽然高一点,但是物有所值,装帧精美内容丰富,值得收藏
  •     2011年8月,名人大酒店,许知远问马策:「你焦虑吗?」马策装出一句:「没有。」许知远听后:「你活得真是没心没肺……」马策补上一句:「对钱的焦虑算吗?」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