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看到的世界

出版日期:2014-11
ISBN:9787505734199
作者:珍妮•苏克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亚洲首位获得哈佛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称号的女性——珍妮•苏克娓娓道来,关于人生,关于艺术,关于法律以及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本书是一本满载珍妮•苏克教授的人生历程、思绪与热情的随笔集。
苏克征服了耶鲁、牛津、哈佛三大名校,这个原本沉默的女孩,如何一步一个脚印塑造了自己的人生,成为哈佛法学院优秀的教授,她在人生的每个阶段又看到了怎样的风景?
6岁和家人一起移民,苏克曾经是课堂上最沉默的小孩,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世界。她的天赋终于在艺术的世界绽放,芭蕾和钢琴为她赢得了掌声,让她找到了自信。随后,苏克在耶鲁大学获得本科学位,毕业时拿到马歇尔奖学金远赴牛津大学获得文学博士学位。
此后,人生再一次逆转——珍妮•苏克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继续深造,毕业后她曾先后在美国最高法院和纽约曼哈顿地方检察院任职,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现实的法律世界,而后重返哈佛任教。经过4年的讲坛生涯,她的课程被评为“卓越而具有创意”的课程,被教授委员会选为哈佛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成为亚洲首位获得此殊荣的女性。
从那个在课堂上一句话不敢说的少女,到世界最高学府的终身教授,她的人生,带给了我们很多启迪与思考。

书籍目录

序言 活出生命的所有可能001
01 流放的移民
去美国, 全速驶向未来 003
作为一个韩裔, 竟然不能吃泡菜020
努力一次, 就会获得多一点勇气032
在书籍中漫游是最美妙的冒险040
充好电, 才能和焦虑这个魔鬼对峙 047
02 成长的烦恼
从回忆中创造自己 055
学会用沉默表达意见 064
但愿你也曾经倾尽全力068
上不了耶鲁也不要紧? 083
将自己的爱好和游戏融合在一起 093
自由是人生的基石107
03 通往自由
感受全心投入的强烈愉悦感115
完成论文的诀窍: 每天只写一页半130
找到命中注定要去做的事145
认知不完美, 不要有过高的期待 151
不要让直觉阻碍你前进155
支配工作, 不是让他支配你的生活164
04 在哈佛
完美靠恐惧而活171
过想要的人生, 就是最终极的礼物187
没有正确答案, 只有独立思考207
学习那些让你感到不适的事情213
后记 做你真正喜欢的事情 232
致谢239

内容概要

珍妮•苏克(Jeannie Suk),韩裔美国人,1973年生于首尔,6岁全家移民美国。她曾在美国芭蕾舞学校学芭蕾,梦想成为一名职业芭蕾舞者,后来因为家庭的原因被迫放弃,转而在朱利亚德音乐学院专攻钢琴。1991年,苏克凭借自身的艺术天赋和努力,成功考入耶鲁大学。她在毕业当年获得马歇尔奖学金,转战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博士学位。
拿到文学博士学位,出版了第一本著作之后,苏克发现法律才是自己愿意终身奋斗的事业,于是她考入哈佛大学法学院,获得了法学博士学位。苏克曾先后供职于美国最高法院、纽约曼哈顿地方检察院。怀着对法律的无限热情,苏克申请回到哈佛大学法学院任教,4年后,因其独特而创意的教学方法,教授团投票通过,苏克当选为哈佛法学院终身教授。


 我想看到的世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0条)

  •     非专业译者,纯读者角度吐槽。因为看过Jeannie Suk的简历惊为天人,所以卓越赠书了这本自传就赶紧收了。结果一翻很心塞,不好说是译者态度还是水平问题,但翻译质量能把从来不写书评的我拱出来吐槽也是drunk le hah。随手来一个吧。156页第二段,“法律办事员”是个什么鬼?同一段又来了一个“实习法律助理”。在翻这种书之前是不是该准备一本英美法词典?来来来,law字最少有四种翻法,法、法则、法律、法学;Clerk,在书记员或者法官助理里面挑一个呗?同排的大卫·苏塔一眼扫过去没明白,后来反应过来是最高院苏特大法官,2012年中国法制出版社就已经引进了他的传记,何远律师翻译,译为戴维·苏特。何帆法官翻译的《大法官说了算》也沿用了这个译名。不知道用几次才算约定俗成,但随手百度一下David Souter,第二条就是“必应词典为您提供souter,david的释义,网络释义: 戴维·苏特”,第五条就是豆瓣David Heckett Souter词条“书评:2009年4月,戴维·苏特向奥巴马总统提出了辞去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大法官一职的请求。了解苏特行事作风的人,大都认为这一举动符合他的个性。”至于这一段之中,“我延续了我的幸运”“在那大理石铸就的皇宫里的一年"就不说了,"我在最高法院聆听了……案件审讯过程”,"案件的紧迫性和重要性连绵不绝“这种语法让我不得不怀疑译者的中文是体育老师教的。至于“挑战了宪法的合理性”这种专业错误,想来译者不是法律出身,合宪性、违宪审查可能没听说过,也就不强求了。第211页,”我的校长,玛莎·米诺校长“,不是所有的president都是校长…不信请百度。好吧,刚想结束这篇吐槽又翻到了第191页更绝更拗口的一段:”我是在哈佛大学第一位女性院长德鲁·浮士德在任期间,同时也是哈佛法学院第二位女院长玛莎·米诺在任期间,获得哈佛终身教授职位的。“——到底能不能分清president和dean有几种用法?——到底能不能回答玛莎·米诺是校长还是院长?德鲁·浮士德是校长还是院长?给个确定的名分?——百度人名翻译的时候能不能百度全名Drew Faust而不是懒懒的Faust?——女性院长和女院长一起用是为了显示用词多样化吗?"我是哈佛终身教职员中第一个东亚人,也是亚洲和韩国第一位哈佛法学院终身教授。”——哈佛终身教职员中第一个东亚人?真的吗?出现于2010年?——亚洲和韩国在这里怎么那么别扭?有些场合下Asian和Korean是不是该翻作亚裔和韩裔?这信息量不一样的好吗?整个人都不好了,不写了不写了。牛津大学文学博士和哈佛大学法学院终身教授的自传就这样被破坏了,如果译者没有水平和态度方面的问题,那一定确定以及肯定是——不—喜—欢—韩—果—仁,不,韩—裔—霉—果—仁。
  •     这本书中的一句话:“当有一件事,你曾倾尽全力地做过,它就会变成你的日常习惯。当你全心全意投入,怀着渴望去磨练自己,你就永远无法带有半点敷衍、将就地再做这件事了。”是作者个人自传的精神写照,热爱芭蕾热爱艺术最后热爱法律,这是一个勇敢追求自己所爱的人的故事。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一生确实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父母是韩国最高学府毕业,自己和妹妹都出自哈佛大学,怎么好事情都让他们占了。。。另外书中的珍妮苏克大学、研究生转专业怎么那么容易啊
  •     P41:图书馆中无拘无束的自由,简直是最美妙的冒险。我像发现新大陆似的,一本一本地打开图书馆里的书,如饥似渴地阅读,贪婪地要把那些内容都占为己有。我简直不敢相信,如此令人享受、带着点罪恶感般的冒险活动,竟然能够得到父母的完全允许。P50:当我了解到,如果我的练习哪怕有一丁点儿的不足,都会使我更为担心自己在表演中出现卡壳,而这种担心往往很有可能会真的发生。为了应对我那虚弱无力的恐舞台症,我想出了两条不太完美的策略。首先,我会努力不断练习,一直练习到即使有人在凌晨三点时把我叫醒,让我弹奏,我都能熟练地弹出来;其次,我会非常生动地通过想象,将我自己幻化成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人走上舞台。当我坐在钢琴面前时,我就试着想象自己已经变成了另外一个人,这个人信心十足、掌控自如、踌躇满志,可以把所有的顾虑和担忧都抛之脑后。……看到这里,觉得有共鸣,那种上舞台的恐惧感,焦虑感会在上台之前袭来。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和班级同学一起表演,我是开场白,当时在台上还算能够完整讲下来,结束后到台下的妈妈怀里就哭得稀里哗啦。我想那是一种焦虑过后的释放,也是一种恐惧的释怀。那之后也有大大小小的“舞台”需要去展示,我一直在和这种心虚紧张抗争,前一晚是难熬的,我也试着想去改变这种状况,就如作者所说,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哪怕有一丁点儿的马虎,也许第二天的表现就会下滑。出现过紧张的状况,如:短路,一会儿接不上话;口吃,一下卡壳了;脸红耳赤……之后,还为此恨自己,然后又重新出发。我想过出现这样情况的原因,有家庭环境、性格、父母的沟通方式等,当然,我没有后悔,没有责怪,我只是想通过我的努力做一些改变。我接纳现在的自己,想不断完善自己。……讲到爱好,我同样学过钢琴,不同的是,我是被逼的,没有兴趣。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各种反抗,含泪弹完一首接一首曲目,可想而知,最终结果肯定是半途而废。我现在好后悔,我没有一项特长。哭。……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在慢慢成长,喜欢沉下心去做一些事情,比如定期阅读、玩魔方、写书评等。我想是在奔四的道路上给自己一份满意的答卷吧。但是现在令人分心的事儿太多,有家庭、工作、手机等,必须给自己做一个规划,合理地处理好这些我们的生活,也是让我们充实的事情。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这本花了三天完成阅读的图书,我也没想过在那么短时间内完成了阅读,毕竟我是拖拖拉拉的人,在完成阅读的前一天,我曾发表了朋友圈“有意识似无意识的煽动、渲染,如果你懂,她就是一本好书”,我也不知道我说的是她还是这本书。依稀记得书本175页有这么一句话:努力变得完美,会让人受伤,而且痛的要命。这句话给了我无数的猜想,为什么努力完美,还会让人受伤,还要痛的要命,我应该解释为:1、过分的执着追求;2、过分的在意他人眼光。嗯,也许这两个都是解释,毕竟作者是从她为了不迟到赶教室时摔倒领悟出来的。冥冥之中我们也不知道自己为了达到他人的理想而勉强了多少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只为了他人的一句“完美”,为了他人的一句“赞美”。反而作者那自由的不讨好他人只求不辜负自己的心里和心态让我憧憬及向往。人本该如此,只是周围身边
  •     花了半天时间一气儿看完。我很喜欢这个人,字里行间可以感受到她的谦虚、自信和内心的力量!
  •     不是成功学的鸡汤,看了序决定看下去,事实证明很受益
  •     一早起来灌完一大碗鸡汤。还是有很多启发,尤其是关于阅读与人生的关联。童年醉心于阅读的人,怎么能够不去做学术呢?跟她一样,即使是现在,我最大的爱好还是窝在家里看书。自己的人生有太多遗憾,虽然不可抗的因素很多,家庭、教育体系、性格都有原因,但是不是就该抱憾终身了呢?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有时候,我觉得自己又懒又一点儿都不酷,因为我真正想做的事情就只是坐在家里读书而已。”我还是应该抓紧时间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看自己真正想看的世界。
  •     感染力稍弱,但想必作者的初心也并非要将故事讲得多么荡气回肠,从讲述人生故事的角度来看是成功的。尽管作者并未强调自身的优秀,但这种成功不易复制,但仍有许多亮点值得借鉴。自由,初心,学习,思考,努力,这些品质永远是通往成功的门票。最后还是想说一句,做你真正喜欢的事。
  •     我觉得对我来说我并没有被所影响所代入 并且她的文笔一般 可是她的成功还是离不开她的努力的
  •     成功有很多因素,但自身努力很关键!珍妮的自传写的是其成长的历程与感悟,车上简单的看完了,也许当自己也为人父母时,也会有自身感悟,确切的说对生活会有更多地感悟。
  •     很好的完成了解释怎样拥有如此近乎完美的履历。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天才的一路过关斩将水到渠成,而是在各种环境和因素下客服了周遭的不适,找到自己兴趣所在,并持续不断向优秀靠拢的平凡故事。这样的第一人称叙述让每一人都觉得美好的生活是触手可及的,确实给了年轻人们希望。阅读让她找到了自己兴趣的所在,也发掘了她的天赋,让这三所顶尖学府接纳了她。这是一个积极的少数裔族的美国梦,让想了解三大名校的人清楚她并非天生完美,是沿着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持之以恒的努力与选择成就了这样一个亚洲首位哈佛法学院终身女教授。她分享所看到的世界给予了正面的能量,三大名校是让人向往的,这当然也是最大的卖点。找到兴趣很容易,但持之以恒的不断挖掘并成长很难。鼓励所有的年轻人去冒险,去征服那些不舒适。三大名校不是密不透风等级森严的墙。
  •     母亲有远见魄力,自己天资聪颖,又很努力
  •     付出就会有所回报,钢琴曲目哦
  •     冲着哈佛教授买的,只能说这本自传些的太浅显,更要命的是翻译的真的不是很好,有的语句看起来特别的别扭!
  •     跟随自己内心。“你必须充好电,才能与魔鬼对峙”
  •     所以华裔还没有一个在哈佛法学院取得终身教职的人嘛…40来岁就出了自传,这本书的风格也因而很年轻,富有活力
  •     听过很多道理,我们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是什么原因呢?至少我该找到自己的原因吧!至少该听听去做你真正热爱的事这句话吧!
  •     无意中拿到本书,很真实,没有成功学,实实在在写作者的成长故事。不是成绩好的学霸,热爱艺术,追求卓越,不完美,好奇,伯乐相助
  •     很久没看一夜书了,看了一夜书就不想拿起手机了
  •     被封面吸引而看,喜欢开头那句话“长大之后的人生真的难以言喻” 我以前看过很多心用来打鸡血的,励志的人写的书,但是这本是唯一让我想找原著看的,我想看她用英文写出来的,自己表达的意思。她让我知道,一个人的一生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这个年纪,不要总是悲观的看着世界。
  •     成长史。她充分过自己的生活,做不同的尝试,不断磨练自己每天做些让自己不舒服的事情直到做的满意,非常有想法的女性。
  •     两年前看的,当时深深感动于书中所写追求知识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教授。
  •     内容还行,就是有些翻译让人吐槽。例如书中45页中,应该是‘了不起的盖茨比’,而这里却被翻译成“伟大的盖茨比”。
  •     知性女性
  •     给了我很多启发的书
  •     对其中讲述移民生活的部分很有兴趣。很佩服她的父母能抛下一切移民,才给了她更自由的成长机会和更多的可能性。
  •     苏克的成功是家族及个人积累的必然成果。努力要趁早!
  •     准3。文字朴实无华。不过从小能接触文学、音乐、芭蕾,确实是幸福的
  •     为热爱而活,尊重生命的无限可能!
  •     美籍韩裔的奋斗史,奋斗固然重要,少了帮助她的人,也没有今天的她
  •     有力量的鸡汤
  •     #2017/02 努力,去活出生命的所有可能性,不断探索自己的人生,而不是被“预设期待的轨道”所限制。生活中的“点”会在将来某一天连接起来,你所有的付出都不会是白费。
  •     感觉内容和题目没有多大关系,难道是我没有读出来?作者真的是非常非常牛逼
  •     书本是给在澳洲留学的妹妹买的,希望能够对她有一点启发和激励。记得自己是进了大二以后就不怎么读人物传记了,总觉得每个人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这种个体经历的激励也很难让我心生激荡。这两日看了这本书,珍妮的人生是让人羡慕也是让人尊敬的,羡慕是因为一路走来其实算是一帆风顺,值得尊敬是因为这种顺利是因为发现并且坚持自己的热爱争取而来。那些—怀有渴望去做自己想要努力争取的事情便不会有一点点敷衍;年轻人就是要试着去做一些让自己不难么舒服的事情;在每一次小小的目标实现后要学会给自己明确的奖励……话语依然可以让我认可并为之所动。当她说每天早上醒来想到自己要做的事情就会充满力量,想到科比说:现在我醒来的时候还没有沉湎在过去的荣耀中,还依旧对胜利充满渴望,所以我还能在赛场上飞奔。 鸡汤喝多了不行,但是不喝也不行。
  •     我想看到的世界,与别人不一样。
  •     感触1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与栽培影响之深 2美国的教育比东方要成功 3父母,老师的正确引导加之留给自由得思考是成功的很大因素 4多方面发展意味着投入大量金钱,而这种权益不是所有人都能享有的
  •     五星给作者的真诚与坦白,这是自传性作品最为重要的一点。与 其他网友观感不同,我倒是觉得作者的文笔还是很不错的,翻译出来的效果也能接受。诚如苏克自己所说,她的成功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她较早地融入了美国的教育体系和社会环境,也正是美国的教育和社会给了她诸多的机会和历练。这是一本正能量满满的书,希望苏克在她的世界中更加幸福和成功。
  •     1.同样都是怀有巨大遗憾放弃曾经最爱的舞蹈,让我开始相信未来的路能走的更精彩。 2.第一次感觉法律是一门美妙的学科及语言。 3.作者在哈佛创办新课程的经历启发了我为什么不做一件把所有热爱的事物结合起来的事情呢?
  •     翻译扣一星。
  •     成功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当然,作者的成功的确是一个很不错的分析案例。阅读,写作,热爱,自己的节奏。我的启发。
  •     看的停不下来呀~
  •     病中特别喜欢的书,在病床上一口气读完。励志,同时也记录成功背后的真实心理状态,焦虑,不安,紧张。。。
  •     没有惊喜,看到作者的成长,大学之前甚至是让老师担忧的学生,也没看到更好的世界
  •     韩国的教育思想和中国很像,包括家长的期待和“妈妈朋友家的女儿”带个孩子们的压力。对于美国式的自由,我们内心向往却不敢轻易尝试。
  •     这个人的成功的确是取决于各方面的因素,不得不说,美国的教育体系和环境是重要因素之一。作者娓娓道来,你感受到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会想到很多东西,包括对子女的教育,我未来的人生选择等等。这本书我不认为是成功学的书,它仅仅是作者简单的心路历程。
  •     (111)努力一次,就会获得多一点的勇气!
  •     才看到40多页,目前感觉没有特别想读下去的欲望,由于自己的强迫症,一本书不读完就不会开始另外一本书。。。已读完,成就感油然而生……
  •     一个二代女性的成长史
  •     从书里看到作者的不凡,同时还有家庭的不凡
  •     大学的时候特别喜欢看这样的传记。 没有特别击中我,但是觉得可以一看。
  •     值得一看,看看成功人士的成长轨迹,有挫折,但更多的是努力和坚持,客服自己的弱点,成功路上少不了伯乐和贵人,但是积极的人会抓住并依靠他们走向成功,也让人反思美国式教育和中国式教育的利弊.
  •     全书写的有点零散,看着看着就感觉漫无目的,一个韩裔美国人的成长回忆录,不带什么目的性的阅读觉得还挺有趣。但事实上内容远没有书名吸引人。
  •     哪怕是一锅心灵鸡汤,这碗也挺香。可以看到女性成长、教育以及对技艺的磨练,还有哈佛法学院的加持,纸页留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