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章节试读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1959-8-1
ISBN:9787100018715
作者:黑格尔
页数:428页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第1页 - 开讲辞

#开讲辞
`世界精神太忙碌于现实,所以它不能转向内心,回复到自身
时代的艰苦使人对于日常生活中平凡的琐屑兴趣予以太大的重视,现实上很高的利益和为了这些利益而作的斗争,曾经大大地占据了精神上一切的能力和力量以及外在的手段,因而使得人们「没有自由的心情」去理会那「较高」的内心生活和「较纯洁」的精神活动,以致许多较优秀的人才都为这种艰苦环境所束缚,并且部分地被牺牲在里面。
`文化传统(精神财产)是什么?就是哲学!
在其他欧洲国家内,科学和理智的教养都有人以热烈和敬重的态度在从事钻研,惟有哲学,除了空名字外,却衰落了,甚至到了没有人记起,没有人想到的情况,只有在日尔曼民族里,哲学才被当作特殊的财产保持着。
`浅薄空疏就支配了哲学
像前面所提到的时代的艰苦和对于重大的世界事变的兴趣也曾经阻遏了我们深澈地和热
诚地去从事哲学工作,分散了我们对于哲学的普遍注意。这样一来坚强的人才都转向实践方面,而浅薄空疏就支配了哲学,并在哲学里盛行一时。
`哲学是真的、永恒和和神圣的最高的东西
为了反对这种浅薄思想而工作,把哲学从它所陷入的孤寂境地中拯救出来,为它自己固有的王国赢得空间和基地,在那里人的性灵将超脱日常的兴趣,而虚心接受那真的、永恒的和神圣的事物,并以虚心接受的态度去观察并把握那最高的东西。
`信赖科学,信仰精神是研究哲学的第一条件
我希望我能够值得并赢得诸君的信赖。但我首先要求诸君只须信赖科学,信赖自己。追求真理的勇气和对于精神力量的信仰是研究哲学的第一个条件。人既然是精神,则他必须而且应该自视为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切不可低估或小视他本身精神的伟大和力量。
#哲学史讲演录
`历史真实性是基本要求,但对发掘「哲学发展规律」还要对史料有目的的甄选
我们必须承认这是一个正当的要求,即对于一种历史,不论它的题材是什么,都应该毫无偏见地陈述事实,不要把它作为工具去达到任何特殊的利益或目的。但是像这样一种空
泛的要求对我们并没有多大帮助。因为一门学问的历史必然与我们对于它的概念密切地联系着。根据这概念就可以决定那些对它是最重要最适合目的的材料,并且根据事变对于这
概念的关系就可以选择那必须记述的事实,以及把握这些事实的方式和处理这些事实的观点。
`没有一个甄选史料的标准,我们读到哲学史料的都不是讲述哲学
很可能一个读者依据他所形成的什么是一个真正国家的观念去读某一个国家的政治
史,会在这历史里面找不到他所要寻找的东西。在哲学史里尤其是这样,我们可以举出许多哲学史的著述,在那里面我们什么东西都可以找得到,就是找不到我们所了解的哲学。
`哲学史(史料选择的)任务的分歧,源于对哲学的本质缺乏了解
在别种历史里,我们对于它们的题材是有「确定」的概念……知道它们是关于一个国家、民族或人类的一般的历史……但是哲学有一个显著的特点(与别的科学比较起来),可说是一个缺点,就是我们对于的它本质、应该完成的和能够完成的任务,有许多大不相同的看法。这导致对于历史题材的看法,「没能确立」起来,那么历史本身就必然会成为一个「游移不定」的东西。
`思辨最大危险,是谬论越滚越大,一开始错步步错
`哲学思辨性是本性
`史料很多,但是关于哲学本质的不多
这个缺点只是由于从外面去考察历史的叙述才产生的。但是却「另有一个较大的缺点」与它相联结。如果对于哲学有了不同的概念,那就只有真的哲学概念,才能使我们理解那些
根据哲学的真概念从事工作的哲学家的著作。因为在思想里,特别在思辨的思想里,把握哲学内容是与仅仅了解文字的文法意义,和仅仅了解它们在表象或感性范围里的意义很不相同的。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许多哲学家的论断、命题或意见,我们可以很辛勤地去寻求这些意见的根据,或是去推究这些意见的后果,然而我们这样辛勤地所做的一切也许还没有得到主要之点——没有透澈理解那些命题的哲学意义。因此我们并不缺乏卷帙繁多、甚至学问广博的哲学史,在这些哲学史里,他们所费力寻求的关于哲学实质的知识反而没有。
`哲学本质的隐晦,导致哲学史的混乱,哲学史更需一个导言,澄清哲学史观
上面所说的这些情况,使得在哲学史里,比在任何别的科学里,更必须先有一个导言,把需要讲述的哲学史的对象首先正确地加以规定。因为假如我们对于一个对象的名字虽很熟悉,但还不知道它的性质,我们怎能开始去研究它呢?像这样搞不清楚哲学的性质就来研究哲学史,除了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凡是遇着有哲学这个名字的东西就去寻求并采取
材料外,便没有别的指导原则了。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哲学研究的精神需要在历史上的起始 - 哲学研究的精神需要在历史上的起始

“当一个民族脱离了它的具体生活,当阶级地位发生了分化和区别,而整个民族快要接近于没落,内心的要求与外在的现实发生了裂痕,而旧有的宗教形式已不复令人满足,精神对它的现实生活表示漠不关心,或表示厌烦与不满,共同的伦理生活因而解体时,—— 哲学思想就会开始出现。精神逃避在思想的空旷领域里,它建立一个思想的王国以反抗现实的世界。”
物不平则鸣。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导言 - 导言

“我们在现世界所具有的自觉的理性,并不是一下子得来的,也不只是从现在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而是本质上原来就具有的一种遗产,确切点说,乃是一种工作的成果,——人类所有过去各时代工作的成果。一如外在生活的技术、技巧与发明的积累,社会团结和政治生活的组织与习惯,乃是思想、发明、需要、困难、不幸、聪明、意志的成果,和过去历史上走在我们前面的先驱者所创造的成果,所以同样在科学里,特别在哲学里,我们必须感谢过去的传统,这传统有如赫尔德所说,通过一切变化的因而过去了的东西,结成一条神圣的链子,把前代的创获给我们保存下来,并传给我们。”
传承,无论愿意或不愿意,总是在路上。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第40页 - #关于哲学史的普通观念

#关于哲学史的普通观念
`哲学的目的是真理,真理永恒不变,没有历史,哲学史另有所指
一提到哲学史,我们首先就会想到,这个对象本身就包含着一个内在的矛盾。因为哲学的目的在于认识那不变的、永恒的、自在自为的。它的目的是真理。但是历史所讲述的,乃是在一个时代存在,而到另一时代就消逝了,就为别的东西所代替了的事物。如果我们以“真理是永恒的”为出发点,则真理就不会落到变化无常的范围,也就不会有历史。但是如果哲学有一个历史,而且这历史只是一系列过去了的知识形态的陈述,那末在这历史里就不能够发现真理,因为真理并不是消逝了的东西。
`真理以外历史——外在历史,学科体制的史不是哲学史,哲学史是内在的、内容的对象的历史
为了对这种矛盾的意义加以较细密的考察,我们必须分别开一种宗教或一门科学的「外在命运的历史」与这种「对象自身的历史」。所以我们必须考虑到:哲学史由于它的题材的特殊性质,是与别种科学的历史不同的。我们立刻就可以明白看到,刚才所提到的这种矛盾,「不能涉及外在的历史」,而「只能涉及内在的亦即内容自身的」历史。譬如基督教便有它的传播史或它的信徒之命运的历史;因为它曾经把它的存在建筑在教会上面,而教会本身便是这一类的外在的存在,这种外在存在与多样的时间性的事物相接触,有了多样不同的命运,所以本质上具有一个历史。即就基督教教义本身而论,它诚然还是具有它的历史,但是它必然地不久便送到它的充分发展,而获得它的确定的解释。
`就内在内容而言,宗教固定真理就没有历史,不许有矛盾与冲突
但是我们试把宗教史和哲学史的内在内容比较一下,便可以知道,在哲学里并不像在宗教里那样,自始就承认一个固定的基本的真理作为内容,这真理由于是不变的,因而就是独立于历史之外的。基督教的内容就是真理,它本身是保持不变的,因此它就没有或者等于没有历史。因此在宗教里面,由于基督教的基本性质,刚才所提到的那种冲突是没有的。后人的附加和错误,并没有引起什么困难。因为它们是变化无常的,而且性质完全是历史性的。
`与宗教不同,科学就是找到了真理,故内容演化的历史就比较少(如数学),由此可推得,「某学」的历史产生的动力——求真理而不可得
别的科学,依内容而论,诚然也有历史。这历史诚然也有一部分是关于内容的改变和前此所公认为有效准的原则的放弃,但另一部分,也许是它的内容的较大部分,则是关于有永久性的成分;而新兴的成分并不是从前所赢得的原则的改变,而只是对于固有的原则的增加或补充。这些科学通过一种增补过程而进步。诚然,植物学、矿物学之类的进步有许多地方是基于校正前此的成就,但绝大部分是保持原状的,这些科学只是由于新材料的增加而丰富其自身,却没有引起内在的变化。像数学这种科学,它的历史在内容方面大体上只是一种记载或列举新贡献的愉快工作而已。例如初等几何学自欧几里德创立以来,可以说是没有历史。
#哲学史作为纷歧意见之堆积
`两种历史种类——时间次序的偶然性,和内容的偶然性;
历史初看起来似乎只应该叙述各个时代、民族和个人的偶然事件,——这些事件是偶然的,一部分是就时间的次序
来说,而一部分是就它们的内容来说。关于时间次序的偶然性,将在以后讨认。现在我们首先要讨论的乃是关于内容的偶然性的观念,亦即关于偶然的行为的观念。
`哲学的历史内容不是行为,而是思想(就是指知识真理),关于上帝、自然和精神的思想
但是,哲学所有的内容不是行为,也不是外在的快乐和悲痛的事情,而是思想。偶然的思想不是别的,只是意见,而哲学意见也就是关于较为特殊的内容和哲学特有的对象的意见,——关于上帝、自然和精神的意见。
`哲学史,不只是不同意见(单纯在思想和概念中所犯的许多错误的展览)的展览
对于哲学史的很普通的看法,认为它应当是对于一大堆在时间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哲学意见的罗列和陈述。而
在那些自信可以下比较彻底的判断的人,也许会干脆叫这种哲学史为无意识的东西的展览,或者至少是单纯沉溺在思想和概念中的人们所犯的许多错误的展览。哲学史照这样说来,既是各式各样的意见的罗列,那么,它将变成一个无聊的好奇的东西,或者我们也可以说只是一种博学的兴趣。因为所谓博学,主要地只是知道一大堆无用的东西,这就是说,除了对那些无用的东西具有一些知识之外,本身没有任何别的内在意义和价值。
EM:真理起于意见,怎样看待意见,处理意见,将其转为可靠知识,是哲学任务之一
`意见的实质是任意的想像,意见能产生知识,但不一定是知识
一个意见是一个主观的观念,一个任意的思想,一个想像,我可以这样想,别人可以那样想;——一个意见是我私
有的,它本身不是一个有普遍性的自在自为地存在着的思想。但哲学是不包含竟见的,——所谓哲学的意见是没有的。一个人即使他本人是个哲学史的作家,当他说哲学的意见时,我们立刻就可以看得出,他缺乏对于哲学的基本修养。哲学是关于真理的客观科学,是对于真理之必然性的科学,是概念式的认识;它不是意见,也不是意见的产物。
`哲学对象困难性,导致了哲学史里意见纷杂,而遭受「急于将意见实用化的非理性教徒」面对历史现实所发生的责难
在真理面前,一切意见都褪色了。但是,只在哲学史里面去寻求意见或以为在哲学史里面只能发现意见的人们,对于真理这个字是会掉头不顾的。哲学在这里曾经受到从两方面来的反对。一方面,如所熟知,注重虔诚信仰的人会公开宣称,理性或思维不能够认识真理:正相反,理性只会引导到怀疑的深渊,于是我们必须放弃理性和独立思想,必须使理性和思想屈服于盲目信仰的权威之下,才能达到真理。
另一方面,也是人所熟知的,所谓“理性”又只图坚持其自身的效准,否认信仰的权威,努力使基督教合理化;所以它认为要承认任何东西,只有完全信赖个人自己的见解和个人的信念。但这种对于理性的权利的肯定,却得出这样令人惊异的结果:理性不能认识真理。
如果一个人从这种观点出发来研究哲学史,则它的全部意义只在于知道别人的特殊意见,而每一个意见又不同于另
一意见。但这些个别的特殊的意见,对于我是生疏外在的,在这里面,我的思维理性是不自由的,也是没有活动于其中的:它们对于我只是一堆外在的僵死的历史材料,一堆本身空疏的内容。只有自己主观空疏的人,才会满足于这些空疏的东西。
EM:面对这种对哲学(理论思辨)内意见多变,根基不稳的责难,哲学作为一类信仰之学问基础能承得住吗?这是一个问题吗?其实这个问题在黑格尔以前,F培根就思考过。或许在旧时代理性自由不足时是的,人们的感性恐惧过大,需要快捷的安顿;但在当代,我们说我们信仰不需要一个绝对的坚硬的基础,它有一定的对意见的容忍度。这种对于信仰的部分(最困难解释的部分,例如上帝存与否,人死后会怎样)的意见的不准确甚至是错误是不十分重要的(我们要理解真理信仰的终极意义——生命的持存),这种的对「部分困难问题的错误意见」的暂时的容忍所带来的生命伤害,常常是远小于对感性的绝对服从。这就是我们选择合理相信理性和哲学的重要原因。
Describe your new note here.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哲学史的概念所产生的后果 - 哲学史的概念所产生的后果

"意识在本质上包含着这样的意义:我是自为的,我是我自己的对象。根据这一绝对的判断,“我的”与我自身有了区别,精神使自身成为定在(或译“限有”——译者),把自身当作自身以外的东西;它建立其自身于外在性里,而外在性正是自然的、一般的有区别的存在方式。但是外在性的一种形式就是时间,这种“定在”(Dasein)因此亦即在时间中的存在,不只是一般个人意识的一个环节(个人意识本质上是有限的),而且也是哲学理念在思维领域内的发展。"
Dasein,在时间中的存在,海德格尔笔下的“此在”是同一个词。
“理念是自身区别,因而是自身发展的,它实现它自身,外在化它自身于思维领域内。因此纯粹哲学表现其自身于思维中作为在时间中进展着的存在。”
哲学史的定义。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第179页 - 伊奥尼亚学派 泰利士

他在仰望和注视星时,曾经跌倒在一个坑里,因此人们嘲笑他说,当哲学家能够认识天上的事物时,他就再也看不见脚下的大地了。但人们不知道,哲学家也在嘲笑他们不能自由跌入坑内,因为他们已经永远躺在坑里出不来了,——因为他们不能自由观看那更高远的东西。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导言 - 导言

一提到哲学史,我们首先就会想到,这个对象本身就包含着一个内在的矛盾。
因为哲学的目的在于认识那不变的、永恒的、自在自为的。
它的目的是真理。
但是历史所讲述的,乃是在一个时代存在,而到另一时代就消逝了,就为别的东西所代替了的事物。
如果我们以“真理是永恒的”
为出发点,则真理就不会落到变化无常的范围,也就不会有历史。但是如果哲学有一个历史,而且这历史只是一系列过去了的知识形态的陈述,那末在这历史里就不能够发现真理,因为真理并不是消逝了的东西。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哲学是认识具体事物发展的科学 - 哲学是认识具体事物发展的科学

“哲学的发展并不是向外追逐,失掉其自身于外界,而它之向外发展同样也是向内深入。这就是说,普遍的理念始终是内在的根本,是无所不包的和永恒不变的。”
或曰: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虽广博而不失其心。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第123页

复活节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关于别尔嘉耶夫所推崇的雅各布 伯麦 - 关于别尔嘉耶夫所推崇的雅各布 伯麦

雅各•波墨(Jakob Boehme)于1575年生于上劳西茨地区戈尔利茨城附近的旧赛登贝格村,家庭贫穷,少年时在农村中当过牧童。他的著作集(阿姆斯特丹和汉堡出版)起首载有一篇传记,是一位同他很熟的教士根据他的口述写成的。我们发现其中大量叙述了他如何获得深刻认识的过程。他是在路德教会中教养出来的,终身留在路德教会里。他一生中经历过许多次激动。他谈到自己当牧童的时候就见到过奇异的景象。第一次奇异的觉醒是他放牧时得到的;那时他就已经在灌木丛中看到了一个洞穴和一大桶黄金。他为这种灿烂的景象所震惊,心灵就从阴暗的鲁钝状态里觉醒了;这种景象他以后不再看到。
后来他跟一个鞋匠学手艺去了。在走方缝鞋的旅途中,“他想到《圣经》上的一句话(《路加福音》):‘天父将把圣灵赐给那些向他祈求的人,’心中受到莫大的鼓舞,因此为了认识真理,他就专心一志,热忱地不断祈祷、探索和叩问,终于在一次伴同师傅走方的旅途中凭着圣父在圣子身上的指引,随着圣灵进入神圣的安息,灵魂得到愉快的宁静,他的祈求获准了;那时(根据他的自白)他为神圣的光明所围绕,处在至高无上的神圣静观和欢乐之中,达七天之久。”
后来, “在1600年他二十五岁的时候,”光明“再度”降临到他身上,他第二次看到这类景象。他说他看见一个擦得雪亮的锡器在房间里,“由于”这种金属的“令人喜悦的可爱形象突然出现在眼前”,他的心灵就闪闪发光,静观一切,进入禅悦境界, “洞察到神秘本性的中心,”神圣实体的光辉。“他走出大门跑到野外,想把这种幻觉赶出头脑,”可是心里“仍旧感觉到原来看到的那种景象,而且越来越清楚;因此他凭借心中形成的那些征象或形象、线条和色调,仿佛可以洞见一切创造物的核心和内在本性(在他所著的《论物的征象》〕一书中,就充分推崇和描述了这种印在他心中的根据),这样,他就充满极大的喜悦,感谢上帝,安安静静地搞他的家务了。”后来他写了好几部著作。他在戈尔利茨从事他的手工业,一直当鞋匠,1624年在那里以鞋匠师傅的身分去世。
他的第一部著作叫Aurora,即《曙光》,后来又写了多种著作;《论三个原则》和另一部《论人的三重生活》是他最值得注意的作品,——此外还有几部别的著作。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关于哲学史的定义的解释 - 关于哲学史的定义的解释

“说理念是发展的,并且说它首先必须使它自己成为它自身。”
咋看,颇有些“存在先于本质”的味道,不过,想来这里的“成为”,不过是指充分的展开罢了。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哲学作为时代的思想 - 哲学作为时代的思想

“那在基督教内必然出现的哲学是不能在罗马找到的,因为全体的各方面都只是同一特性的表现。因此政治史、国家的法制、艺术、宗教对于哲学的关系,并不在于它们是哲学的原因,也不在于相反地哲学是它们存在的根据。毋宁应该这样说,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根源——时代精神。”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导言 - 导言

“惟有当思想不去追寻别的东西而只是以它自己——也就是最高尚的东西——为思考的对象时,即当它寻求并发现它自身时,那才是它的最优秀的活动。我们目前所研究的这种历史,就是思想自己发现自己的历史;而思想的情形是这样,即:它只能于产生自己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也可以说,只有当它发现它自己时,它才存在并且才是真实的。这样的产物就是各种哲学系统。”
如此热情洋溢的信心,思想发现它自身,是贪吃蛇吗? 还是追赶自己尾巴的小猫,不过,若是把“思想”改成“人”,同时作为主体和客体的人,或许确实是哲学的起源,而作为这样一个兼任主客体的“人”,与“思想”或许确实就是同义词。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关于哲学史的普通概念 - 关于哲学史的普通概念

“一个意见是一个主观的观念,一个任意的思想,一个想像,我可以这样想,别人可以那样想;—— 一个意见是我私有的,它本身不是一个有普遍性的自在自为地存在着的思想。但哲学是不包含意见的,—— 所谓哲学的意见是没有的。一个人即使他本人是个哲学史的作家,当他说哲学的意见时,我们立刻就可以看得出,他缺乏对于哲学的基本修养。哲学是关于真理的客观科学,是对于真理之必然性的科学,是概念式的认识;它不是意见,也不是意见的产物。”
意见,也并非是任意的主观的想象,若是一副真理在手的样子,反倒更像是宗教而不是哲学了。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第190页 - 希腊哲学

泰利士 水作为形式一般量与同一存在量的差别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第20页 - 导言

#导言
`哲学史的意义(发现方法)——比较过去现在哲学的成果
关于哲学史的意义,可以有多方面的看法。如果我们要想把握哲学史的中心意义,我们必须在似乎是过去了的哲学与哲学所达到的现阶段之间的本质上的联系里去寻求。这种联系并不是哲学史里面需要加以考虑的一种外在的观点,而
真正是表示了它的内在本性。
`怎么写好哲学史?
因此,哲学史上的事实和活动有这样的特点,即:人格和个人的性格并不十分渗入它的内容和实质。与此相反,在政治的历史中,个人凭藉他的性情、才能、情感的特点,性格的坚强或软弱,概括点说,凭藉他个人之所以为个人的条件,就成为行为和事件的主体。在哲学史里,它归给特殊个人的优点和功绩愈少,而归功于自由的思想或人之所以为人的普遍性格愈多,这种没有特异性的思想本身愈是创造的主体,则哲学史就写得愈好。
`(历史)文化(文明)遗产的传承特性
我们之所以是我们,乃是由于我们有历史,或者说得更确切些,正如在思想史的领域里,过去的东西只是一方面,所以构成我们现在的,那个有共同性和永久性的成分。我们在现世界所具有的「自觉的理性」,并不是一下子得来的,也不只是从现在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而是本质上原来就具有的一种遗产,确切点说,乃是一种工作的成果,——人类所有过去各时代工作的成果。一如外在生活的技术、技巧与发明的积累,社会团结和政治生活的组织与习惯,乃是思想、发明、需要、困难、不幸、聪明、意志的成果,和过去历史上走在我们前面的先驱者所创获的成果,我们必须感谢过去的传统,这传统有有如赫尔德所说,通过一切变化的因而过去了的东西,结成一条神圣的链子,把前代的创获给我们保存下来,并传给我们。
`(历史)文化(文明)演进特性,像一生命的洪流
但这种传统并不仅仅是一个管家婆,只是把她所接受过来的忠实地保存着,然后毫不改变地保持着并传给后代。它也不像自然的过程那样,在它的形态和形式的无限变化与活动里,仍然永远保持其原始的规律,没有进步。这种传统并不是一尊不动的石像,而是生命洋溢的,有如一道洪流,离开它的源头愈远,它就膨胀得愈大。这个传统的内容是精神的世界所产生出来的,而这普遍的精神并不是老站着不动的。但我们这里所须研究的,主要的也正是这普遍的精神。
`中国文化有停滞过
在个别的国家里,确乎有这样的情形,即:它的文化、艺术、科学,简言之,它的整个理智的活动是停滞不进的;譬如中国人也许就是这样,他们两千年以前在各方面就已达到和现在一样的水平。但世界精神并不沉陷在这种没有进展的静止中。单就它的本质看来,它就不是静止的。它的生命就是活动。
`每一世代对科学和对精神方面的创造所产生的,所积累起来的遗产——一个神圣的庙宇
它的活动以一个现成的材料为前提,它针对着这材料而活动,并且它并不仅是增加一些琐碎的材料,而主要地是予以加工和改造。所以每一世代对科学和对精神方面的创造所产生的成绩,都是全部过去的世代所积累起来的遗产——一个神圣的庙宇。接受这份遗产,同时就是掌握这份遗产。它就构成了每个下一代的灵魂,亦即构成下一代习以为常的实质、原则、成见和财产。同时这样接受来的传统,复被降为一种现成的材料,由精神加以转化。那接受过来的遗产就这样地改变了,而且那经过加工的材料因而就更为丰富,同时也就保存下来了。
`我们使命是吸引文化遗产,哲学史的任务是昭示我们,我们自身文化的生成,我们是文化生成的一部分
这是我们时代的使命和工作,同样也是每一个时代的使命和工作:对于已有的科学加以把握,使它成为我们自己所有,然后进一步予以发展,并提高到一个更高的水平。当我们去吸收它、并使它成为我们所有时,我们就使它有了某种不同于它从前所有的特性。在这种吸收转化的过程里,我们假定一个已有的精神世界,并把它转变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因此足见:我们的哲学,只有在本质上与前此的哲学有了联系,才能够有其存在,而且必然地从前此的哲学产生出
来。因此,哲学史的过程并不昭示给我们外在于我们的事物的生成(Werden),而乃是昭示「我们自身的生成」和「我们的知识或科学的生成」。
`文化传承、演化和生成规律,就是哲学史观?就是用来筛选史料的原则?
对于哲学史的任务所存在的一些观念和问题的解答,皆依赖于刚才所揭示的这种关系的性质(EM:什么关系?文化传承、演化与生成的关系?)。明了这个关系,就足以更确切的说明这样的一个主观目的,即通过哲学史的研究以便引导我们了解哲学的本身。明了这种关系,更可以给我们以处理哲学史的一些原则,因此对于这种关系的更详细的讨论,就是本篇导言的主要目的。
`哲学史是自由思想活动的记录!人的文化就是思想的活动!
而在哲学史里,我们所了解的运动乃是自由思想的活动,它是思想世界理智世界如何兴起如何产生的历史。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在于人能思想,乃是一个古老的看法,我们赞成这种看法。人之所以比禽兽高尚的地方,在于他有思想。由此看来,人的一切文化之所以是人的文化,乃是由于思想在里面活动并曾经活动。
`思想追寻自己时——寻求并发现它自身时,是最高尚最优秀的活动
但是思想虽说是那样基本的、实质的和有实效的东西,它却具有多方面的活动。我们必须认为,惟有当思想不去追寻别的东西而只是以它自己——也就
是最高尚的东西——为思考的对象时,即当它寻求并发现它自身时,那才是它的最优秀的活动。我们目前所研究的这种历史,就是思想自己发现自己的历史;而思想的情形是这样,即:它只能于产生自己的过程中发现自己;也可以说,只有当它发现它自己时,它才存在并且才是真实的。这样的产物就是各种哲学系统。思想藉以出发去发现它自己的这一系列的产生或发现,乃是一种有二千五百年历史的工作。
#三个重要问题
`1. 自在自为的永恒的思想,是真的,不随历史变化消逝,然而为何思想有历史呢
思想本质上既是思想,它就是自在自为和永恒的。凡是真的,只包含在思想里面,它并不仅今天或明天为真,而乃是超出一切时间之外,即就它在时间之内来说,它也是永远真,无时不真的。然而思想的世界如何会有一个历史呢?在历史里所叙述的都是变化的,消逝了的,消失在过去之黑夜中,已经不复存在了的。但是真的、必然的思想——只有这才是我们这里所要研究的对象——是不能有变化的。
EM:黑格尔所指的“思想”就是“知识”,知识有历史的原因是,知识不是真理,只是真理逼近
`2. 宗教和科学的思想,如何与哲学思想所区别呢?
其次,哲学之外还有很多重要的产物,这些产物也是思想的作品,但我们却必须排斥在我们的考察之外。这些作品就是宗教、政治史、法制、艺术、与科学。问题是:这些作品如何区别于作为我们研究的对象的这种作品?同时也是:它们彼此间在历史中的关系是怎样?就这两个观点而论,为了使得我们获得一个正
确的出发点起见,指出我们这里所说的哲学史是什么意义,是对我们有益的。
`3. 哲学的最一般的形式——相对个别的哲学系统,是怎样的?
第二,在进入个别的事实以前,我们首先必须有一个一般的概观,不然,我们就会只见部分不见全体,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见许多「个别的哲学系统」,而不见哲学本身。我们若是知道个别哲学与普遍哲学联系,对于全体的性质和目的一个概括的观念,我们可以知道,我们所期待的是什么。
#导言的几个主要内容
` 哲学史的性质和意义,和哲学的密切关系
第一,将考察哲学史的性质:它的意义、概念、和目的,从这里面就可以推究出如何处理哲学史。我们将要特别藉此对于哲学史同哲学这门科学本身的关系有所认识,这将是最有兴趣的一点。这就是说,哲学史将不只是表示它内容的外在的偶然的事实,而乃是昭示这内容——那看来好像只属于历史的内容——本身就属于哲学这门科学。换言之,哲学史的本身就是科学的,因而本质上它就是哲学这门科学。
EM: 哲学史和哲学关系密切是对的,哲学史可以独立于哲学成为学科部门是可以的,但是说哲学史就是哲学则不恰当的。老黑在这里没有看到哲学史与哲学之间的知识协作关系,不知在具体阐述时怎样。
`哲学的(本质)定义的严密规定——通过划定范围(排除很像是哲学的内容),是哲学史的起点
第二,哲学的概念必须加以严密规定,从哲学概念里,就可以规定各个民族精神文明的无限材料和诸多方面中什么是必须排斥于哲学史之外的。例如宗教与宗教中所包含的思想和关于宗教的思想,特别是神话形式的宗教思想,由于它们的内容这样地接近哲学,又如别的科学(如关于国家、义务、法律的思想),由于它们的形式,也这样地接近哲学,以致哲学的历史显得似乎完全没有确定的范围。
也许有人会以为,哲学史对于所有这些思想都必须加以考虑;——人们不是把任何东西都称为哲学和哲学思想了吗?一方面必须详细考察哲学和与它相关的领域,如宗教、艺术和别的科学以及政治史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当哲学的领域已予以明确的规定时,我们就达到了什么是哲学的定义,和什么属于哲学的范围,这也就是哲学史的起始点,这个起始点必须与宗教观念和有思想意味的预感的起始区别开来。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哲學史講演錄 - 哲學史講演錄

我們必須承認這是一個正當的要求,即對於一種歷史,不論它的題材是什麽,都應該毫無偏見地陳述事實,不要把它作為工具去達到任何特殊的利益或目的。但是像這樣一種空泛的要求對我們並沒有多大幫助。因為一門學問的歷史必然與我們對於它的概念密切地聯繫著。根據這概念就可以決定那些對它是最重要最適合目的的材料,並且根據事變對於這概念的關係就可以選擇那必須記述的事實,以及把握這些事實的方式和處理這些事實的觀點。很可能一個讀者依據他所形成的什麽是一個真正國家的概念去讀某一個國家的政治史,會在這歷史裏面找不到他所要尋找的東西。在哲學史里尤其是這樣,我們可以舉出許多哲學史的著述,在那裏面我們什麼東西都可以找得到,就是找不到我們所瞭解的哲學。如果對於哲學有了不同的概念,那就只有真的哲學概念,才能使我們理解那些根據哲學的真概念從事工作的哲學家的著作。因為在思想里,特別在思辨的思想里,把握哲學內容是與僅僅瞭解文字的文法意義,和僅僅瞭解它們在表像或感性範圍里的意義很不相同的。但是事實上如果我們不採取武斷的方式,而採取科學的方式去規定哲學的概念,那麼,這樣一種研究也就是哲學這門科學本身了。因為哲學有這樣一種特性,即它的概念只在表面上形成它的開端,只有對於這門科學的整個研究才是它的概念的證明,我們甚至可以說,才是它的概念的發現,而這概念本質上乃是哲學研究的整個過程的結果。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哲学史的概念所产生的后果 - 哲学史的概念所产生的后果

“但须知形式是很关重要的。因为这些形式不是别的,只是理念自身的原始的区别。理念之所以为理念,只是因它在它的区别中;区别对于理念仍是本质的,并构成理念的内容。内容展开出来成为多,它就有了形式。但这种形式或范畴的多样性却并不是无规定的,而是有必然性的。这些多样的形式结合起来构成一个总的形式。”
若形式是无意义的、偶然的,则历史亦是无意义的、偶然的,也就无所谓理念在时间之中回到自身,也就不可能有自在与自为的分别。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第189页 - 希腊哲学

物理存在变化与概念变化的不同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第30页


理智是抽象的,寻求消除区别的普遍性。没有实践性,不是真的。
理念是具体的,也是自在的。哲学(理念之自为化)通过发现特殊性之间的共性,去把握理念。理念是一种有限的真理,真正的真理不可认识。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关于哲学史的定义的解释 - 关于哲学史的定义的解释

“这种具体的运动,乃是一系列的发展,并非像一条直线抽象地向着无穷发展,必须认作像一个圆圈那样,乃是回复到自身的发展,这个圆圈又是许多圆圈所构成;而那整体乃是许多自己回复到自己的发展过程所构成的。”
多么熟悉的声音,不过,若是已经由“自在”成为了“自为”,下一个发展又由什么来发起呢? 或许,这种问法本身就是割裂的吧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第158页

因为希腊精神的发展只需要外来的东西当做材料,当做刺激。他们在这些材料中自己认识到自己是自由的,并且有了自由的活动。他们加在外来的材料基础上的形式,是一种特有的精神气息 自由与美的精神
很普通的一句话,我却很感伤,中国一直强调自己兼容并蓄,具有包容性 。然而中国有一句话叫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带着浓厚的排外气息 。
我一直觉得我们对外国文化吸收不够,方式也不对 。
自身保存着浓厚的中国特色 ,对外来的东西了解不够 ,有时又把外来的东西看的太大,失去了平常心。

昔时的希腊 ,过去的盛唐 ,现在的美国 。
懂得借助别人的力量 ,别人的智慧 ,有时候忘记身上的标签,友善的对待朋友 ,凶猛的对待敌人。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第195页 - 希腊哲学

物质就是无限与物质的无限性的性质的区别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的笔记-导言之前 - 导言之前

“因此我们并不缺乏卷帙繁多、甚至学问广博的哲学史,在这些哲学史里,他们所费力寻求的关于哲学实质的知识反而没有。这样的哲学史家有点像某些动物,它们听见了音乐中一切的音调,但这些音调的一致性与谐和性,却没有透进它们的头脑。”
关于音乐,恰巧我就是这样的动物,希望对于哲学乃至生活,不会也是如此。
“为假如我们对于一个对象的名字虽很熟悉,但还不知道它的性质,我们怎能开始去研究它呢?”
听起来不错,应该是一个好的开始。


 哲学史讲演录(第一卷)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