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斯替宗教

出版社:上海三联
出版日期:2006-6
ISBN:9787542623003
作者:汉斯·约纳斯
页数:346页

作者简介

中译木导读 
初版前言
再版前言
第三次印刷按语
第一章 导论:希腊文化的东方与西方
第一部分 诺斯替文献——主要教义与象征性语言
第二章 诺斯的含义与诺斯替运动的范围
第三章 诺斯替意象与象征性语言
第二部分 诺斯替思想体系
第四章 西门·马古
第五章 《珍珠之歌》
第六章 创造世界的天使;《马克安福音》
第七章 赫尔墨斯的《波依曼德拉》
第八章 瓦伦廷派的思辨
第九章 摩尼论创造、世界历史与拯救
第三部分 诺斯替主义与古典精神
第十章 希腊与诺斯替评价中的宇宙
第十一章 希腊与诺斯替学说中的美德与灵魂
第十二章 诺斯替主义领域的最新发现
第十三章 跋:诺斯替主义、虚无主义与存在主义
订正与补充
文献书目
补充文献书目
索引

书籍目录

中译木导读
初版前言
再版前言
第三次印刷按语
第一章 导论:希腊文化的东方与西方
第一部分 诺斯替文献——主要教义与象征性语言
第二章 诺斯的含义与诺斯替运动的范围
第三章 诺斯替意象与象征性语言
第二部分 诺斯替思想体系
第四章 西门·马古
第五章 《珍珠之歌》
第六章 创造世界的天使;《马克安福音》
第七章 赫尔墨斯的《波依曼德拉》
第八章 瓦伦廷派的思辨
第九章 摩尼论创造、世界历史与拯救
第三部分 诺斯替主义与古典精神
第十章 希腊与诺斯替评价中的宇宙
第十一章 希腊与诺斯替学说中的美德与灵魂
第十二章 诺斯替主义领域的最新发现
第十三章 跋:诺斯替主义、虚无主义与存在主义
订正与补充
文献书目
补充文献书目
索引

编辑推荐

  《诺斯替宗教:异乡神的信息与基督教的开端》研究和论述了异乡神的信息与基督教的开端——诺斯替宗教的一些哲学性内容。全书包括三个部分:诺斯替文献——主要教义与象征性语言,诺斯替体系,诺斯替主义与古典精神。

图书封面


 诺斯替宗教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Gnosticism,其意为真知派,在国内也音译为诺斯替教派。Gnostic源于希腊词汇Gnosis,意为“真知”。在基督教的早期诸教派中,是最值得一提的。它迫使早期基督教会为了反对它而汇编成《圣经》。 基督教真知派主要盛行于公元二世纪,在135年到160年间达到高峰,余波还持续了很长的时间。在其鼎盛期,它的影响几乎有压倒历史上的基督教信仰之势,它对教会内部造成了巨大的打击。真知派在第一个千年初期的教派斗争中败北,被后来成为“正统”的基督教定为异端而遭到打压,但是真知派之火一直在零星地燃烧着。 1945年,埃及尼罗河流域的西岸,可能邻近于古代城邦旧址的纳克•罕玛狄 (Nag Hammadi也译为纳基•哈马迪、哈马地)地区,一个阿拉伯农民到荒山里采肥料,无意中挖出一些用沥青封口的瓦罐。他以为是有人藏的偷来的金子,打开一看,不过是些蒲草纸残片。他把这事告诉了人,蒲草纸残篇几经转折进了埃及国家博物馆,经专家鉴定,这些残片竟然是近两千年前受迫害的基督教真知派人用的经书。“纳克•罕玛狄书卷”(Nag Hammadi Library)堪称二十世纪最重大的地下发现之一。这些真知派经书主要是基督教的。从此,人们对真知派的认识有了第一手文献。《艾赛尼和平福音》等发现于死海古卷,现存于梵蒂冈图书馆和皇家哈布斯堡王朝图书馆,被认为是耶稣·基督的原始教义, 属于GNOSIS(真知)派。 这些草纸福音书经卷集的成书日期是公元2世纪,早于为基督教编撰《新约》而搜选纳定的众书名单。起先有过许多不同的福音书章,基督主教挑选了其中的一部分,在公元393年希波教廷大会上批准了入选的内容。该名单后来又受到删减,最终获准的只有马太、马可、路加和约翰四部福音书。 基督教正典的形成是教派之间政治冲突的结果,基督教的真知派在与教父们的激烈斗争中败北,被判为“异端”逐出教会。二世纪中叶,是基督教形成的决定性转折时期。其时,基督教会还相当不稳定,派别众多,基督教派群体之间出现激烈纷争是自然而然的事。所谓“正统”意味着某一教派在政治上压倒了其它教派的信仰理解,其对手也就被称为“异端”。后来的历史一社会学的早期基督教史研究证明,当时基督徒群体正在形成,谁是“真正”的基督教,完全是一个由谁来界定的问题。“正统”教义实际上是后来的两次订立“信经”的大公会议来确定的。 真知派是当时相当重要、而且有影响的一个基督教教派,其《真知派福音书》一直被称为“秘传”。所谓“秘传”,就是仅仅为极少数人,而不是为大众写的书。“秘传”是那些才、学、识都极其高超,且德性超迈的人所写下的。《真知派福音书》引发的问题首先是:何谓“真正”的基督信仰,何谓“真正”的教会,何为“异端”,何谓“正统”?如果真知派成为“主流”教会,这些《真知派经书》就可能成为犹太—基督教的正典,其中不少篇章构思之精巧、识见之高超、希腊文之典雅,都不亚于新约书卷,就神学教义之系统性和理论性而言,更不亚于教父们的护教论著。真知派是在希腊晚期发出了这样的呼号:“能获致我们的解放的是这种知识:即我们本来是谁,现在成了什么;我们本来在何方,现在被扔到了何方;我们要奔向何方,从何处被解放出来;什么是生,什么是重生。” 真知派在追问恶的起源时,不仅仅是指道德上的恶,而是指一切“坏的东西”,即人力图躲避的不适,如身体上的疼痛、疾病、痛苦、噩运等一切有害之物,尤其是指情感上的不安——恐惧、忧虑、疑惑、悲伤,而这一切都是由于灵(spirit)通过魂(psyche)受缚于物(包括肉体)的结果,也就是说,恶来源于心与物的二元对立状态,是精神在物质之中的不安,其实质是灵受魂的蒙蔽所致的“无明”。真知主义者也承认伦理上的恶,但是一般把伦理上的恶归因于“无明”状态,人之所以无法解决伦理上的恶,其原因在于自身的灵性状态,正如《多马福音》中所说:“你看见弟兄眼中的刺,却看不到自己眼中的梁木。你只有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才能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 人是由肉体、魂(人的欲望与情感)和灵(与神同质,也是人的本质)组成的,肉体和魂把来自神的世界的灵囚禁在这个黑暗的世界中,使其丧失对神的认识,处于一种无知的状态,这是人在此世受苦的原因。人为了获得拯救,就必须脱去来自世界、肉体和魂的束缚,剩下纯粹的灵,进入神的世界,与神合一。这个过程也就是获得“真知”的过程,真知就是对神的认识,这不是一种理智上的认识,而是一种神秘的个人体验。 真知派的主要教义的特点:它们的思想以知识为基础,这里的“知识”与现代意义上的知识不同,它是指神秘的、超乎自然的智能。真知派一个最基本思想认为:现象的世界完全是邪恶的,精神世界是善的,是人奋力追求的归宿;而物质世界完全是恶的,是囚禁人的牢笼。真知派提出,凡是入其教者,籍知识了解宇宙,并能得以拯救。基督把崇高的、全善的,迄今人们不能认识的上帝启示给人,由于这种启示的照耀,一切有能力接受的“属灵的人”,就将到上帝的国中。
  •     “我是一根藤,一根孤独的藤,留在这个世界中。没有高贵的种植者,没有照料者,也没有温柔的帮助者来到,来指教我各种事。”(曼达派密藏 346)来自疏离——诺斯替的发端在浩渺的历史中,孤独与疏离感将人引入绝望不在少数,其中渊面至极者,就走向了诺斯替宗教这一极端二元论的诉求,以被世界的抛弃为由,与这个世界处于深深的敌对之中。在诺斯替宗教前的原始时代,这个宇宙(cosmos),作为希腊观念中最高的宗教理念,并不仅仅只是最广阔的一个对象,它被认为是秩序的最完美样本,同时也是具体事事物中一切秩序的原因。但随着古典时代的凋零,西方世界陷入持续的混乱,马其顿东征又将这种西方命运播植到东方的腹地,在整个欧亚大陆上,对于秩序的信仰在衰弱。以此,在欧亚大陆的许多角落,开始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宇宙运动,它们被冠以诺斯替宗教的名字,在诺斯替主义者那里,“宇宙”成了一个明显的否定性概念,诺斯替的神不仅仅是世界之外的(extra-mundane),以及超乎世界之上的(supra-mundane),而且在终极意义上是反世界的(contra-mundane)。诺斯替主义者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是如此抗拒,乃至敌视,如约纳斯所言,诺斯替表现出一种虚无主义的处境。这是对时代所赋予的孤独感的报复,帕斯卡阐述了人在现代宇宙论的物理宇宙中的孤独感,“扔进这个无尽浩瀚的空间之中,我对它无知,而它也不认识我,我被吓坏了。”作为万物总和的一部分,作为自然的一个例子,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随时随刻可能被巨大而盲目的宇宙力量压碎,他在这宇宙之中的存在只是偶然,其毁灭亦如此。这种后世的感觉,与诺斯替所感到的处境是相同的,一根会思考的芦苇,一个孤独的藤。诺斯替的宇宙论“诺斯替主义”被定义为一种宗教,它的教义特征是:神不是这个世界的创造者,他不是“德穆革”(Demiurge,即创造神)或耶和华(YHWH);世界的产生纯属一场错误,是由于神性世界的分裂和堕落的结果;人——或灵性的人——是从神性的世界流落到这个世界的异乡人,当他听到启示的道以后,就会认识到自己最深层的自我;恶的来源不是罪,而是“无明”或“无意识”(unconsciousness)。由此诺斯替主义的外延大规模扩张,不仅古代晚期有诺斯替主义精神与诺斯替派,而且现代的许多哲学与宗教运动也可以归于其范畴中。宇宙是由掌权者统辖的领域,它就像一所巨大的监狱,而地球则是他最里层的牢房,是人类生活的场所。宇宙的各个层面就像围绕着共同核心的密封的壳层,一层一层的排列在地球的周围与之上。通常有七个行星层面,第八个层面是不动的恒星层,围绕着里面的七个行星层。然而也存在着把这个结构复杂化的倾向,巴西里德算出了有不少于三百六十五重“天”。这一切都是为了隔离人与神,不仅仅是通过空间的距离,而且还通过积极的邪灵的力量。因此,宇宙体系的广袤性与多重性表达了人神之间距离的遥远程度。这些层面是掌权者的宝座,掌权者集体统治着世界,而各自又在它们的层面里做宇宙监狱的监守者。它们对宇宙的专制性统治被称为“黑玛门尼”(heimarmene),即“普遍命运”。从物理方面看,这种统治是自然规律;从心理的方面来看,它包括诸如摩西律法的制度与实施,它的目的是要奴役人。作为各层面的监守者,每一个掌权者都阻挡着灵魂死后的上升之路,以阻碍他们逃离世界回到神那里去。掌权者还是世界的创造者,但在有些地方这一角色则留给它们的头领,“德穆革”,就是柏拉图《蒂迈欧篇》(Timaeus)中的世界创造者,并且常常把它描绘成耶和华的歪曲了的形象,这是诺斯替主义把整个古代传统——尤其是犹太教传统——置于贬抑性重新估价下的一个范例。诺斯替的意象——异乡者“以来自于光明世界的第一位伟大的异乡生命,利于一切事物之上的崇高者的名义”,没有比异乡者能够更好的概括诺斯特主义者对自身在这个世界中所处的位置做出的评价。因为对于诺斯替教众而言,由于它的灵魂(soul)中的灵(spirit),即普纽玛,是上界堕落至宇宙的神圣质料,是他们来自光明国度的证明,藉由对诺斯(gnosis,希腊语,知识)的掌握,解放堕落肉体中的灵,重新回到光明的国度。诺斯替的人类学中,人由肉体(flesh)、灵魂与灵组成,对他们而言,不仅这个宇宙与普纽玛是异质的,就人的肉体和灵魂而言,也只是来自于这个堕落世界的产物,它们的目的同样只是为了禁锢普纽玛,阻止其向上飞升,回到真正神的国度。“异乡”这个观念,同时具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表达,作为一个异乡人,既优越同时又痛苦,拥有来自光明国度的无上纯净的灵,同时又不得不卷入这个黑暗压抑的命运漩涡之中。从每个人的本质上讲,我们可以最终脱离“黑玛门尼”的掌控,真正的我们并不属于痛苦和孤独,而来自于融合的整体,我们的本质是“彼岸的”,“在世界之上的”,“在绚丽的果实中,在光明的宫殿里,在完美的房子里”。可我们同时又清晰无误的居寓在马克安所鄙夷的“创造小屋”之中,光明(light)从光明(Light)中被流放出来,生命(life)从生命(Life)中流放出来,卷进这个世界——它的流落异乡与回归,它堕落,经历于低级的世界中,努力上升的过程,构成了诺斯替主义中个体形而上的历史。“我异乡的灵魂”,“我怀念世界的心灵”,“孤独的藤”,从最初起一直伴随着人类的真实生命状态,在历史现实的流变中显得愈发强烈而难耐。诺斯替主义的极端二元论通过对世界痛苦的反思,诺斯替宗教回溯出一条关于从光明世界“堕落”,进而不断“下沉”,并最终被“囚禁”的历程。显然,光明世界的设想,并不是凌空楼阁般设计出的,与其说是通过对彼岸的体知,获得关于异乡者的确证,倒不如说是由于此在世界的孤独与疏离,令诺斯替主义者产生对世界格格不入之感,进一步发出对于世界与自我一致性的怀疑。生命本身难以融入这个世界的处境,当与所谓的同类擦肩而过,被忽略的感觉一旦被注意到,便会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惶恐,如同阴霾伴随着我们的思索。个体间通过对话,成为朋友、成为恋人、成为彼此联系的共同体,每一刻我们都如此想进入别人的世界,但事实上,别人的世界总是疏远的,对话本身扭转不了每个人身为客体被排斥的局面。无论如何努力,事实上一旦目睹别人完好的生存在自己的世界中,会发现,所有接触仅限于本人,而远离本人的世界。既然此岸与我们是不一致的,那么必然有一个一致的所在,那就是彼岸。诺斯替的体系可以想象,是从孤独的底部而非辉煌的顶部,由下向上建立起来的。反抗这个宇宙的极端二元论也由此构成,确立了这个世界的面目可憎,也就有另一个完美无暇的世界,诺斯提主义者通过此试图消解此世的痛苦与孤独感。诺斯替主义不只是宇宙与自我的极端对立,同样也是灵与肉的极端对立,而后者,催生出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禁欲与纵欲。前者从对于诺斯的拥有中推导出一种责任感,要避免进一步受世界的污染,因而把与世界的联系减少到最低限度;后者也可以从同样的对于诺斯的拥有众推出绝对自由的特权。创造主所颁布的“你应该如何”和“不应该如何”的律法,只是“宇宙”专制的又一行是而已,由于违反这种律法而遭致的惩罚只能影响肉体与灵魂。由于属灵的人超越了黑玛门尼,因而他也就超脱了道德律的约束,对他来说,他可以做任何事,因为普纽玛“从本性上已得到拯救”。他的这种行为,更可以表现与掌权者的对抗,这反而更能体现出诺斯替宗教的极端反宇宙倾向。诺斯替主义对于孤独的消解诺斯替主义者发现自己孤苦伶仃,它的孤单寂寞爆发在一阵恐惧感之中。恐惧作为灵魂对他的世间存在的回应,乃是诺斯替文献中一再出现的主题。这是自我发现了自己的处境之后的反应,实际上它本身既是这个发现的一个因素:它标志着内在自我从这个世界的麻木与沉醉中苏醒过来。由于意识到自我,这个自我还发现,它其实并不是真的自己,而是宇宙设计的不由自主地执行者。知识——“诺斯”——可以把人从这种奴役状态中解放出来;但是由于宇宙是对抗生命与灵的,拯救的知识不能够致力于与宇宙整体之融合,不是像斯多亚的智慧那样,要在对世界规律的自觉遵循适应中追寻自由。相反,对于诺斯替派来说,人与世界之间的这种疏离感要加深并达到极点,才能解放内在自我,如此才能使内在自我重获自己。这个世界(而并不是这种疏离状态)是必须克服的,但是这个低级的能量体系的世界只能通过能量才能克服。一方面,借助外面闯入到这个封闭体系的救世主的能量,另一方面也是通过他带来的“知识”的能量,作为神秘武器击败了行星的力量,为灵魂开启一条穿越他们的阻碍性秩序的道路。在这个孤独的世界上,从外部去瓦解这样一种痛苦,几乎无可能达到,因为他孳生于内部的异化,难以磨灭,只有诉诸于内部的普纽玛,从而超越外部世界。普纽玛将我们从这个世界得以解救的知识究竟是什么呢?瓦伦廷学派一个著名的公式这样概括诺斯的内容:“是我们自由的知识是知道我们本来是谁,现在成为什么;我们本来在何处,现在则被扔到何处;我们奔向何方,又从何处被拯救;什么是生,什么是重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从诺斯替的思辨中获得解脱,但他仍然不失为一种迷人的解释,可以作为基督教等一切肯定性宗教的参照,对我们的哲学做出启示。归根结底,我们关注的是,幸福的自我。
  •     我们走了一条在我们启程之先就已经完了的旅程。--Xenos Clark几年前,我想是2001年,我在深圳图书馆读《存在与时间》,为生在这样美的哲学思想诞生之后而高兴,并悄悄在书眉上写了许多批注,现在我能记得的只有这么一条,因为这一想法至今仍使我沉迷不已:一切都是已然,不存在不存在,而且不存在不存在。前几天刚刚看完约纳斯的《诺斯替宗教》,里面有这样一句:缺乏永恒,是缺乏真正的当下的原因;还有另一个版本:正是永恒的丧失导致了真正的当下丧失。这样一种丧失乃是理想与理念世界的彻底丧失,这也正是诺斯替纷纭流派的共同心病。此外还有一句博尔赫斯的诗:我要畅饮它清澈的遗忘,永远存在,但决不曾经存在。也许是我误读了这句诗,以及约纳斯和海德格尔的整本书,也许是人类误读了整个宇宙及其神意,但词语已经写下,笔墨已经凝固,门被凿出,灵已敞开,无论是真神或恶鬼,都无法让已经发生的变为未曾发生,末日带来的只是审判,不是抹杀。诺斯替派心爱的可能性也不敢涉足此种可能。真理未必是一定是积渐的劳获,也可以是刹那的影照,瞬间的流溢,幡然的降临,真正引领我们生活的,是这样一些顿悟式的,命定式的知识,即“诺斯”,其他种种都是对它的猜度,旁批和脚注而已。哲学究竟是什么?如果这些神一样的伟大教师肯屈尊垂顾,也许会首肯这条定义:“哲学是人生的保姆,她能关照我们,但不是给我们哺乳。”每一种宗教都有自己的创世神话,就算没有,也应该有,哪怕抄袭借鉴。而人类的这些基本神话本就神话般地互相渗透互相参照,伊斯兰教里有孤独的耶稣,摩尼教里也有夏娃与蛇,然而,没有哪一套宗教神话有如诺斯替的几个主要流派的那般深沉圆贯,华美流丽,同时又空灵缥缈,埋于其中的精神和意愿却仿佛与信徒横亘着一道深渊。谁知道希腊理念与诺斯替思潮之间的渊源,谁也就同样知道他们之间的刻骨仇恨。举例说来,如普罗提诺所言:没有真正的美德,神只是一句空谈。这本就是针对诺斯替而刺。在西门·马古,马克安们看来,美德,包括整个宇宙和人生,其律则之整饬,其况味之美满,而且其越整饬,越美满,就越能见得其为一场骗局,一条诡计,真正的神独立于你眼前和你心中的一切之外,真正的神界是你的异乡,你曾是其中一员。你应该憎恨这个宇宙,这些星辰,你应该重升到神的光明中去。这就是曾经风魔数代,席卷欧亚的反宇宙思潮的大致。什么是反宇宙?这个宇宙及其万有是由罪恶[黑暗]所生,包括夏娃与亚当,包括我们都是罪恶之子,是邪灵泄愤的土偶,猎神的陷阱,因为禀性正义的神注定要来解救我们。这就是反宇宙,你喜欢上它了吗?在主要由现代科学培养起来的现代人身上,有一个主要的奇特的矛盾,就是既于不自觉中,几乎是潜意识地自命为坚定的无神论者,又认定人类的整个生存图景存在着某种崇高的神圣的,只能设想为出自神授的目的与使命。现代人无须神话,除非是为了解闷,现代人自身就是一个神话,根基于自身的伟大梦想,亚里士多德揭示的宗教的两大根源包括布满繁星的天空,另一个就是梦,终于得到了稳稳当当的印证。现代人的宇宙观既不是希腊人的融洽的一元观,或看似背反,事实上在同一道门槛内是泛神论,也不是诺斯替主义的冷漠和憎恨,没有希腊式的真挚的沉浸和我与荣焉的亲切,也没有多数秘教共通的虚无与诋毁,禁欲与放荡,现代人的放纵是可怜的放纵,现代人的虚无是更可怕的虚无,因此现代人悲伤地说:“人孤独地与他自己在一起,”“那些没有家乡的人有祸了!”除了厘清头绪,拨开雾瘴,使诺斯替主义的来龙去脉清晰地呈现在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面前,约纳斯作为一个哲学家还做了什么呢?他的工作正是要建立在这一现代性的废墟之上,他的敌手包括这些变得肤浅了的虚无和放荡,也包括政治上的粗俗和道德上的疯狂,他的体系建构的基地上矗立着这些新楼:哲学生物学,理性形而上学,他将为在人间游荡已久的冷冰冰的“存在”呵上一口“生活”的热气,他将让饱受质疑的“善”与“意义”重涣光彩,比过去更优雅,更富生机,可是他用的仍是旧砖石,尽管有一个新标签,他自己称之为:责任的命令。他也无法原谅那种蔑视宇宙的狂妄,鄙夷,至少摒弃了那种毫没来由的身处异乡的孤独伶仃之感,比起眼前实实在在的自然来,那遥远的真神明显地只不过是没来由的幻想症和白日梦。可惜的是,日渐发达的科学发现再多,也弥合不了这一类历史悠久的幻想带给人心的流离感和疏远感,正如科学总有一天会发现自己也扼杀不了宗教所残存的神性。宗教也好,科学也好,正统也好,异端也好,最要命的其实是源远流长的噩梦般的人类中心论。汉斯 约纳斯[1903-1993],是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的弟子,也是神学家布尔特曼的高足,德国犹太人,像维特根斯坦一样,在其身历的数次大战中都积极地投身于战阵的最前沿,仿佛死亡的贴近能促进生命的思索一般。1955年,他来到美国,加盟新成立的纽约新社会科学研究院,像往年在前线一样,他又置身于美国人的核弹般的实用主义,实证主义,功利主义的包围之中,直至1976年退休,直至1993年去世。

精彩短评 (总计48条)

  •     看了三四年总算看完了。。影视作品里跟诺斯替世界观最像的也就是黑客帝国了吧。
  •     “那些没有家乡的人有祸了!” 简单谈一点:为什么诺斯替派比佩拉纠派在思想体系更加完备,在宗教传播上也更成功?因为佩拉纠派对于此在宇宙自由主义(甚至实用主义)的态度和对每个个体重荷般罪孽的褫夺,极其容易沦为世界的同谋者和苦难信众的叛徒。而诺斯替派通过对此在宇宙的弃绝,对宗教本质的反动,以及对属灵知识的狂热,获得了稳定而不惧迫害的精英群体支持。
  •     一开始讲述诺斯替概念的时候非常有冲击性,然而随后讲述各诺斯替宗派以及相关神话时便觉得有不甚严密的地方了。
  •     あああああああああ……きれいな!
  •     2013年所读所观所想过中的最爱,没有之一
  •     译者是大学时候的马原老师,也是我最喜欢的通识课老师之一。终于在毕业后的第3年看完了第二遍,勉强可以窥一斑。
  •     欲爱而不能,都是这个世界的错。孤独。
  •     alas!Logos!Gnostism!//这次是真的怀了普纽玛…(x
  •     西方两千年前的脑洞,从现在回望思想谱系来看,似乎堪与雅典、耶路撒冷的传统并立,和我之前听说的灵知主义(沃格林)有点差别。
  •     5星+
  •     太震撼了。
  •     有点儿恍惚
  •     一开始是真心啥都不懂,后来越来越明朗。
  •     虚无主义的远亲
  •     这才是真正的世界啊!
  •     为了写作参考来看的,叫我说什么好…没受过基础哲学训练,并不能看出什么花儿来,然而居然真的对在写的东西有些用,感觉脑袋要崩溃了,原谅我文盲(。)
  •     译者张新樟后来写的书好多都“取”自这里面的。真把译文当自己的东西了。
  •     我本来觉得自己已经分清摩尼教和琐罗亚斯德教了,看完这本之后又像浆糊一样混在了一起……心好累。
  •     抄袭可耻
  •     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它多么地引诱人,同时又多么让人厌恶。虽则如此,诺斯替还是很重要的思想潮流;两个时间上相距遥远的时代,却拥有相似的精神性格。
  •     对某而言,诺斯替宗教之萌点有三。由众多术语与抽象化的概念体系拼凑成的宏大世界观设定再次表明设定党之渊源由来已久。其次是对此界的疏离和孤独感所衍生的对彼岸的渴望。唯美的诗歌和祷文将哀伤的乡愁以沉静的气质表达出来。最后是对于宇宙和诸神的反动,极端二元论流溢出对善与正义命题的思考,对既定秩序的质疑,对人类生命异在性的认知,对于颠沛流离之生命本身的抗拒。
  •     有点难懂。。但是我觉得对圣经的见解很独到,虽然被视为异端教派,但是我觉得很适应现在的时代
  •     译文不错。对诺斯替主义有个大体的认识。
  •     我居然读了这么厚一本书然后忘了记录
  •     憎恨着被迫饮下鸩酒的处境,也许恰恰是因为贪恋美酒,甚至也谈不上恨毒药,只是恨那将二者混合的手。而若将眼前的美酒视作虚幻,又该凭何爱上全然陌生的真实?这比想象得更艰难啊……
  •     最后有似懂非懂
  •     Jonas的经典作品,奠基性的杰作,跋很重要也很漂亮。生命哲学的关切是亮点。(我承认我懒没认真读英法文本……德文本是全本,可惜不会德文以后再说吧)译笔偶有蹩脚但整体尚可。我不深入灵知派,不敢多加评述。其他问题嘛,参考《抄袭的狂欢》一文。
  •     那些没有家乡的人。
  •     其实这些对早期教会威胁极大的异端/异教的学说真的很动人,不过想想他们的后裔若流传至今,只怕比现在的白左还low。
  •     这才是做学问。注意与沃格林的区别与联系
  •     要被诺斯替整成反贵球人格了( ´◔ ‸◔')
  •     2014-03-29
  •     对诺斯替的基本教义说得挺清楚的,还有多种源流的细致对比分析,应该算得上了解诺斯替的经典教材吧。
  •     在诺斯替主义中的,正是西方失败了的宗教,正是在那里,出现了一种与希腊和基督教式经验根本对立的时间经验。与希腊的循环经验和基督教的直线式经验相反,这种经验提出了这样一种概念,其空间模型可被再现为一条断裂的线(破碎的线条)。诺斯替主义的时间,是一种不连贯的、非同质的时间,其真理,在于突然中断的时刻,此时,人,在一种突然的意识活动中,占据了自己被复活的条件
  •     多么令人厌恶
  •     怀念那个有宗教热忱的时候啊,现在只是游荡在无尽的逻辑抽象之中看不到亮光
  •     多么...美好
  •     对斯宾格勒是个补充。
  •     “你是唯一不可言喻者,而你却生出了一切可思想之物……”诺斯替教派的真神这种既阻挠又邀请(p.264)的傲娇之态,不管你萌不萌,反正我是萌到了;“属灵的人在他的知识的自由中可以漠不关心地运用一切事物”(p.308)序跋呼应,但我还是没有从虚无主义走出来OTZ
  •     前半本好于后半本 缺少诺斯替对中世纪乃至现代思想的影响的介绍 总体不错
  •     从前以为,全部的诺斯替主义就是一种以极端的善恶对立为预设前提的二元论,而诺斯替主义者就是一群彻底抵制物质世界、而仅仅追求灵性生活的反宇宙论者。这种认识是在太浅薄了。诺斯替宗教真正的核心,居然是一位对人类而言全然陌生的异乡神。而基督教的伟大教父们,他们对诺斯替派的批判也并非简单的对异端的驳斥,而是在与这位本质上不同于基督教上帝的异乡神在教会内部的追随者们艰苦地战斗,并在此过程中逐步完善了独属于基督教的正统神学。又有多少人能想到,歌德与马洛笔下那位与魔鬼签下契约的魔术师、其传说的来源中也有一位乃是诺斯替派的后裔;而通过他的伟大艺术召唤出来的美丽海伦,曾经被视为异乡神坠落凡间的圣念,而所有的人类都要通过她的回归方得拯救。
  •     需要解释吗?
  •     异乡,无尽的愁苦与过分的爱。太过深情动人,一气读至午夜三点的慰籍。
  •     棒极
  •     愉悦了~
  •     被拯救的拯救者。
  •     为最后一章加一星,指出诺斯替教与存在主义的关联,并揭示出现代虚无主义的症候,还是值得一读的。只是其一对海德格尔的形而上学背景的认识仍旧不够犀利,其二就是作者后期的思想仍旧不免将希望寄托于伦理学的形而上体系建构方面,显得后劲不足,说教意味浓厚。不过这都还好了,起码节操还是在的。
  •     几乎无以名状。我所爱之物,犹如溪流并入江海,风烟俱净。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