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假日》书评

出版社:译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
ISBN:9787544735513
作者:(英)威廉·萨默塞特·毛姆
页数:268页

是没有意义但难道去死?

富裕中产阶级文青的无病呻吟,但并不令人讨厌。就像我们二十来岁的时候,即使条件没有查利这么好,但因为生活还算顺遂,见识了一点人性黑暗便也怀疑起人生的意义。不过都只是暂时的,之后该过什么样的生活,还是过什么样的生活。这种成长当然是必须的,这是毛姆惯写的主题,读者见到太多了,但结局是不一样的,本书戛然而止,恰到好处,没有写成另一个《刀锋》或《月亮和六便士》,因为查利可能并不会出走,他最多困惑一阵子,然后继续过他体面而稳定的中产阶级生活——我觉得作者好像在说这种生活也挺好的,这也是我喜欢本书的地方,毛姆终于不再写那种为了文艺或者其它形而上的东西而放弃日常生活的文青了,这种文青看多了真是要烦死了。但出去见识了一番总归是好事,特别是见识到社会的黑暗面、阶级的对立、可怕的罪恶、极端的观点以及极端的贫穷,甚至令人匪夷所思的自我牺牲,这对于一个性格温和、本性善良但见识平庸的青年来说,是一份珍贵的圣诞礼物。当查利年龄渐长,心智成熟之时,他或许会成长为一名颇有良心的社会栋梁:他虽然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但是也关心下层阶级的福祉,成为温和的社会改良派。这种人一生平庸,好像不值得歌颂,但他们偏偏运气很好,生在富裕之家,以往文艺作品中,总是抛弃富贵出走的那个人值得歌颂,固守的人被嘲笑和讽刺。难怪查利要怀疑起人生的意义:有人在受苦,我却在享受,凭什么?社会上有那么多罪恶,我自己的生活却光鲜亮丽的像杂志上的模范家庭,这难道不虚幻嘛?这时候我不是应该勇敢抛弃优裕的生活,去和工人阶级一起受苦才对嘛?但是那又有什么意义?莉迪亚的生活有意义?暴力革命有意义?共产主义有意义?像西蒙一样有意义?西蒙和莉迪亚是两种极端主义的代表,一个雄心勃勃想要奴役他人,按照自己的意志建立社会秩序,一个像耶稣一样自我牺牲,见别人受苦便不能欢乐,他们或许获得了生活的意义,但一点也不快乐呀。各安其位可能是最好的,谁也没有拯救他人的能力,谁也不能消除社会黑暗,令光明照在大街上,去受无意义的苦,也是毫无意义的。毛姆是有嘲讽中产阶级的故作姿态和平庸见识,但对查利,我觉得他还是很喜欢的,从书中对简奥斯丁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来,虽然是查利的看法,但说不定就是毛姆的看法:“查理也确实想象过灰姑娘抛弃思想禁锢而嫁给一个魅力动人、头脑机敏的坏蛋该是什么样子。但即使这样,查理还是认同简奥斯丁让明智的角色有好报,轻率之人遭恶果的处理方法。她的作品充满了温和的讽刺和辛辣的幽默,使人读起来总是沉浸在快乐之中。”能过着世俗平庸的普通日子,未必不是好事。

生活皮影戏

不仅是查利,包括读者,都有一场很奇妙的体验。在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人像那个俄罗斯舞女一样,当我们享受生活的美好的时候,他们却在过去和现实中挣扎,在睡梦中流泪。而我们这原以为幸福美满光鲜亮丽的生活,其实是那么肤浅平庸,毫无意义。

命运是无可选择

一个周末断断续续地看完这本,很毛姆,来自温室的娇嫩花朵一脚踏进荆棘丛生的现实世界,那种活生生的苦难,占领了原本温柔的感官。但凡能吃饱并且偶尔能吃撑的人类,都会止不住思考生命的意义。好像从小也没有人告诉我们标准的答案,只是冥冥中感觉,生命是有意义的,我们所做的一切为了“幸福”的奋斗,都是有意义的。然而意义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世间万年,你我短暂,放眼望去,哪一出,不是固步自封的皮影戏?查理也曾有过不切实际的理想,然而他向现实臣服。这种臣服,不是经历了血雨腥风身心俱疲后的妥协,而是自然而然的归顺,在丰衣足食的和煦温室里向往玻璃罩子外面凛冽,多半都是叶公好龙而已。他选择不了自己的命运,只是他没有意识到,他认为他经历的都是他做出的选择,其实只是身在河中随波逐流而已。舞女也是。我常常说,发着越亮的光,身后必定有越黑的影子,这是能量守恒,不会错的。可是谁都会以为命运会莫名垂青自己,她也曾想过自己何德何能,也想过这耀眼光线的身后是无底的深渊。可是怎么可能舍得放弃这巨大的诱惑,她是抱着必死的决心去的。甚至后来她回忆起当时,如果一开始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知道他并非天使,她还是会奋不顾身地投入这场婚姻。她想,不就是痛苦么,实在忍受不了还有塞纳河和煤气炉呢。结果就是,她确实没能活着回来。也没有如愿地了结,虽在现实中自我麻痹,但过去就像恶魔一般啃噬她的灵魂,让她在睡梦中止不住抽搐和流泪。我想起了前段时间看到的一句特别好的话,命运不是风来回吹,命运是大地,走在哪儿都在命中。三个年轻人,都以为自己一手选择了自己的命运,其实是命运选择了他们,造就了他们,也摧毁了他们。

圣诞假日

很吸引人,熬夜看完的,不忍放下,故事很吸引人,结局意味深长,很想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查利发现“他的人生完全没有意义”,然后呢??作者揭示了人生和痛苦、人性,却没告诉读者该怎么办,怎么解决问题?也许答案不是唯一的,但我特别希望看到解决问题的书!推荐阿兰德波顿的《身份的焦虑》!

你会变成什么样子?是生活让你变了还是自己让自己变了?

觉得书中最有趣的地方是刻画的人物性格,例如西蒙,没离开英国前性格是早熟健谈,口才非常不错,但同时又鲁莽自负,不知感恩,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假如说这些性格还都是亦正亦邪的话,那因工作去了法国之后,性格里的邪被扩大了n倍,狂妄又自负被加倍扩大,冷酷,野心膨胀,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对自己苛刻要求不仅是工作上甚至蔓延到吃住这些日常生活上,甚至最后逼迫自己对世界上唯一在乎的一个人—朋友查利的感情也彻底从自己心中挤出去,而通过报道臭名昭著的罗伯特杀人案,让人又窥见西蒙的性格里居然隐藏着让人惊恐的因子,即他居然对杀人犯罗伯特的拥有的邪恶性格着迷,这让人更无法想象西蒙性格里的邪究竟会发展到什么地步。然后到悲惨故事的女主莉迪娅,在没经过生活惨变时,是个言语不多,朴素,有点腼腆的姑娘,后面经历丈夫杀人被捕后看清丈夫的真面目,偷盗成性,残忍、自私、不择手段且邪恶,让人瞠目结舌的是莉迪娅还是保持着对丈夫的爱,这份爱已经到了病态疯狂的地步,她固执认为只有去做妓女,做最肮脏的事才能为丈夫赎罪。也让人不能想象她什么时候才能从病态的状态里恢复正常。而这两位人物的生活背景其实是有共同点的:西蒙从小被母亲抛弃,十二岁时又丧父,而只能被寄养在牧师家,也就是寄人篱下了;而莉迪娅原本有个幸福体面的家庭,却因着俄国的政局动荡,一家逃离到英国呆了十二年,而后父亲却又倔强要回国,虽明知回去生死不定,却还是不顾一家人的阻挠回去了,我想,看到莉迪娅对杀人犯丈夫的病态爱的坚持和父亲对病态的祖国爱的坚持,即使不能理解,但也或多或少可以接受一点了,回国之后的父亲被杀,从此莉迪娅家境一落千丈,最后也是寄人篱下。而主人公查利,身上具有所有好人的品质,乐观,开朗,包容,有素养,这和他所在的良好健康的家庭是分不开的。分别两年后去会老友西蒙,西蒙的极大变化更突显了不同家庭环境所对人的影响之大,查利有多好,就突显了西蒙变得有多坏。而这样的好人,接连经历好友的绝交,接触到自己所在的阶级所在的生活环境不可能接触到陌生女子莉迪娅的悲惨故事,内心又产生迷茫?我想这种迷茫觉得人生无意义也只是暂时的,过一段时间之后还是会继续热爱着自己的生活,保持生活的正常轨道,发现毛姆的小说里表达了最多是就是对生活迷茫的这个主题。悲惨故事里的男主罗伯特,杀人没败露前,在众人面前伪装的形象温柔有教养,谈吐文雅,直至事情败露后,被流放在某岛十五年,然后听说他在那岛上混得不错,是啊,男主曾说过要是父亲还在,就不用像顾及母亲,他就可以过他想过的生活,而他想过的生活是想追求刺激有力量的生活,这种生活竟是通过犯罪实现,不懂这病态的追求是不是又和家庭环境有关系,因为同样是幼年丧父,生活拮据。所以被流放后,或许正合罗伯特意,因为可以过他所追求不同常人的生活了,混迹在监狱圈里,他会过得如鱼得水,正如没出事之前混迹于流氓人渣圈一样,很享受在圈子里受到的崇拜。生活可以使人变成各种样子,如西蒙,莉迪娅;生活也可以让人保持不变,如查利,罗伯特。

我并不想真的了解人生有多少苦难

毛姆的《圣诞假日》阅读至1/3处时,我几乎以为这又是类似于《刀锋》或者《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一个中产如何从庸常中幡然醒悟,踏上了朝圣之旅,结果并不是的。这个从英国来巴黎度过圣诞假期的中产小孩,只是借助巴黎舞娘的眼睛,看了一段人世风光之后,又回归自己安逸平稳缺乏意义的生活。其中最让我震憾的是查利带着莉迪亚去卢浮宫的一幕,他沾沾自喜,准备为这个贫苦而孤独的俄罗期舞娘好好上一堂关于艺术与心灵的课程,但结果那些无关痛痒的艺术史完全被莉迪亚无视,反而是她关于夏尔丹那幅无名小画的点评让人动容。从小生长于艺术之家的查利迷惑地说:“虽然我对艺术花费了这么大的心血,而且拥有这么多有利条件,但实际上我对艺术的领悟似乎还赶不上你。”而莉迪亚回答他:“尽管这个世界存在无尽的恐怖、苦难和残忍,但我感悟到一种能够忍受这一切的东西,它更加强大,更加重要。这就是人的精神和人创造的美。”因为这一幕,我几乎都要认为《圣诞假日》简直是毛姆最棒的小说,他曾经为朝圣者的灵魂与顿悟著书撰文,的确让人动容;但深切理解平庸者的迷惑,岂不是更加难得?查利几乎是毛姆下笔最宽容的一个平庸者,他被写成一个真正纯良的男孩,这让我这类资质平庸的毛姆粉大大松了一口气,毛姆终究给我们留了一条生路。莉迪亚才更符合毛姆惯常的主角,她世事洞明,但决意行走在崎岖艰难的道路上,而且她并没有决意要表达和创造,从某个角度而言,和拉里与兰德无异,只是她更加柔弱而无为,如果让她来点评,查利最后“无意义”的领悟,也完全是无意义的吧。我相信绝大多数艺术爱好者们,决不会想要莉迪亚对于美的感悟,不论那感悟有多纯粹多震憾,都是历经苦难与孤独后的一点甘甜,与安好的现世完全不具可比性。同样是一口甜点,你愿意它只是做为安逸下午茶的点缀?还是在饥饿求生的时刻救你一命?艺术爱好者都是彻头彻尾的伪君子?也许吧,毛姆终究还是把大家都嘲讽了,一个也不原谅。

毛姆的世故是有限度的

毛姆曾经自嘲只是个“二流作家”,这样的自嘲,一定令当时对他颇有微词的评论家无可奈何。一些喜欢毛姆的读者倒没有毛姆这样的坦率胸襟和自信力,在称赞毛姆的小说有多伟大时,非要把现代派小说说成是“故弄玄虚、无病呻吟”,这未免有些不厚道了。毛姆是个“持久性”很强的作家,他的写作生涯几乎占了大半生。作品题材花样之多,数量之大,即使是天才小说家,有些主题重复、无聊乏味的作品出现也令人理解,值得原谅。以我自己的阅读经验来看,读毛姆的大部分小说,不要抱有过高的期待,别指望他会像陀思妥耶夫斯基或司汤达那样屡出“惊艳之作”,但同时也不用担心读他的小说是在浪费时间,因为作为一个具有精明商业头脑的小说家,毛姆有足够能力平衡小说质量和市场需求,他够通俗,却绝不流俗。《圣诞假日》就是这么一本小说,该书在创作年谱上,算得上毛姆中期的作品。这时候的毛姆,讲故事的技巧已经非常成熟。故事概括起来很简单,富家公子哥查利在圣诞假日期间,从伦敦去往巴黎度假。在巴黎期间,经朋友西蒙引荐,结识了一位俄罗斯妓女,在与她相处的几天时间里,他慢慢得知了她背后那心酸的遭遇,回到家后,他突然觉得他的生活失去了意义。这大概就是故事的主线,如果以“通俗小说”的创作模式来看,这个小说在故事情节上其实一点都不“通俗”,因为这个故事并没有令富家公子查利爱上这位俄罗斯妓女莉迪亚,他甚至到最后因为不理解她的自毁自虐行为,还对她带着点厌恶的情绪,遑论与她交欢了。查利无法理解,自己的丈夫犯了谋杀罪,为何莉迪亚要去妓院卖身帮他丈夫赎罪。尽管莉迪亚解释了很多,可查利还是听得一头雾水。他同情她,却不能够理解她。而当他看到西蒙对她丈夫的谋杀案所作出的“揣测”——认为莉迪亚迟早会暗中帮助丈夫从监狱中逃脱,她的整个形象在他心中彻底模糊起来,他弄不清楚她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昆德拉在《小说的艺术》中说:小说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就在于呈现世界本来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小说并不提供答案,也不存在答案。毛姆通过莉迪亚这个人物,完美的呈现出小说叙事的不确定性。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小说还带着鲜明的“观点”性,毛姆虽然不是一个“思想性”作家,但在这本小说里,自我救赎、受难、反民主、共产主义等观念都恰到好处地融入到人物性格中,为了强化一个人物的观点,毛姆甚至像陀思妥耶夫斯基那样借助主人公之口对某个观念长篇大论起来。小说中西蒙这一角色,就是一个典型的“观点式”人物,他出身寒微,从小与查利友好,起初是个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徒,但在派驻巴黎后(他是个记者),他的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他认为“杀”掉大部分人毫无问题,他觉得共产主义只是那些革命者为吸引劳苦大众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的一个幌子而已。尽管他羡慕独裁者手中的权力,他却能理性认识到,自己并不适合做一个独裁者,因为人们对他的印象更多是一种厌恶感。他更想成为独裁者身边的智囊团。故事最后,查利在离开巴黎时,西蒙已经彻底为自己所信仰的观念所俘获,他告诉查利友情已尽,希望永远不要再见面。这个人物的最终结局如何,毛姆并未告知读者。不过在工业化资本主义初期,那些激进的狂热分子结局如何,自不必多说。当然,这个人物的塑造手法以及他自身的观念,并非是毛姆的原创,《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伊凡、《群魔》中的斯塔夫罗金等早已提出过与此相似的观点,而对于群众心理的尖锐剖析,在勒庞已经写完《乌合之众》的年代,也算不得太新鲜了。尽管有这么多的借鉴,这本书仍然有着鲜明的毛姆特色。语言平铺直叙、娓娓道来,故事节奏四平八稳,毫无突兀之感,故事干净利落,绝不会引起“作者在骗稿费吧”的猜忌。毛姆是一个在地上(原谅我不用“接地气”这个在我看来有点恶俗的词儿)的世故作家,所以他能博得世界各地读者的喜爱,但他的世故是有限度的世故,有时候他的刻薄或嘲讽无意间掩藏了他的真诚。他的故事其实都能让我们和主人公一样,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

不轻松的故事

以前看到的毛姆的书更多的是对人性和社会的品评,而这是个不轻松的故事,情节引人入胜,一旦开始看了就会停不下来,我用了几个小时读完的,跟随毛姆的描写走进一个女人的故事,读完感觉有些像做了个梦,梦中的感情和记忆却非常清晰。

我不认为没有意义,我只是觉得愚蠢

我记得《千与千寻》里那个好的那个钱婆婆,说龙都是种温柔又愚蠢的动物,我估计在幸福里呆久了的人,都是幸福又愚蠢的。小说有三个人物,都是年轻人,但却表现出三种状态:从小衣食无忧,获得丰富爱和教育的;从小受到不公正待遇的(虽然没有写明,但 "妓女和酒鬼的儿子" 这种认知显然是别人灌输给他的),还有一个穷苦无依、淡定地疯狂着的获得爱和教育丰沛洗礼所呈现的温柔和愚蠢,显然受到另两个人的轻蔑和羡慕,但,那又怎样呢?为什么要觉得幸福没意义。退一万步来说,让这个世界少了一份愁苦,就是反向的增加一份美好。这个美好,可以给愤青面包,容忍他的任性,可以给破坏性的疯狂一个安宁的假期,一个转变的可能。这种美好才是社会不知崩溃最稳定的存在。稳定的东西总是乏味又愚蠢的,一直都是。无可否认,幸福容易让滋生愚蠢、固步自封、自大盲目。其实长期沉浸在一种思维、一种情绪里都会这样。三个人物都是这种盲目又自大的状态,都觉得自己是对的,其他人是二逼,或者说这是人类的巴别塔。那么让我们来探讨更好的办法,更合适的交流,让人从烂泥潭走出来的方法。让我们做好手头的工作,别失业,教育好子女。别去质疑爱的意义了,这才没意义。


 圣诞假日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