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

出版社:明報
ISBN:9789622200425
作者:衛斯理

作者简介

一名日本游客像是因为见到一名美丽的导游小姐,面上流露出惊悸欲绝的神情。卫斯理好奇心大发,在那名日本游客面前多次提到导游小姐,证实他确实对那名导游小姐感到恐惧,并要即刻返回日本。究竟日本游客和美丽的导游小姐有什么关系呢?

书籍目录

第一部:日本遊客態度怪異
第二部:上天無門入地無路
第三部:黑暗之中奇事發生
第四部:調查鈴木的過去
第五部:慘絕人寰的大屠殺


 鬼子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记得初高中时学校图书馆借出最多的书就是倪匡-卫斯理系列,《鬼子》拿到手翻开前都没想到写的会是日本侵略罪行的故事,倪匡总喜欢夸耀“自己”的武术造诣,没想到也认真了一回。自习课吵闹的时候拿出来看看,看到战犯暴行的时候很激动。虽然从小就看了很多此类报道、资料、电影,但还是看一次激动一次,这也许还证明我的血液里有爱国感吧。特别那时候还小,愤慨因子更多,情绪容易波动。看到结尾,很微妙的一句话,先是凉凉的再就很伤感,再来就是愤怒。情绪波动的很顺畅。大概是这样的话“一定会有很多人奇怪这应该是科幻小说,可看到结尾也没有发现哪里有科幻的成分。其实,那个日本战犯对自己的罪行深感悔悟,焚香忏悔,这还不够科幻么?”我愣了几秒钟,“这还不够科幻么?”多悲凉的一句调侃,我们是柔弱细腻富有善感的中国人,我们对于外人的攻击性几乎为0,我们不会要求他们割地,赔款,或是宁可亡国也要让他们先亡。这句话几乎可以代表我们的切实感受,很无奈的愤怒,无奈。当时我顺手拽了本课本,在封底就大笔一挥,洋洋洒洒的写了一气。就我当时的文字功底来说算是我个人的惊世奇作了。可惜我的读者只有名不经意翻倒我课本的同学,当时他对我投来的那种敬佩的目光仍有印象,不过现在我再也找不到被我撕下来藏在某处那一通无奈的愤慨了。
  •       评论转移自http://www.douban.com/review/2025567/  我得说,推荐是给《环》这个故事的。《鬼子》这个故事虽然是批判了日本鬼子,不过并不能算得上精彩,属于那种看开头就知道结局的。《环》反而更有意思些,有小点点人性恶的宿命感觉。  其实感觉基督教的人心本恶的说法还是有道理的,人本身确实是充满了欲望的,是需要引导的。中国传统概念的人之初,性本善的想法也许还有更多的理想主义的成分在里面。
  •     一提到“鬼子”这个词,中国人第一个想到的一定是“日本鬼子”。随后,大屠杀,细菌战,慰安妇这些敏感的字眼就会一下子跃入我们的脑海,让我们沉浸在那段痛苦的回忆之中。近几年来电视上播了不少抗战题材的电视剧,观众在看得入了戏,大都会情不自禁地骂两句“小日本儿”、“小鬼子”什么的,对其仇恨之深由此可见一斑。近些年来,中日关系曾出现过较为紧张的局面,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日本右翼分子否认侵华史实,在日本历史教科书上篡改历史,致使日本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对那场战争的了解遥远而淡漠。那么,日本鬼子是否会对自己当初犯下的罪行进行忏悔呢?这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香港科幻作家倪匡先生在他的名作《鬼子》中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故事从一个日本赴香港的旅游团讲起。日本铃木电子组合的总裁铃木正直在香港被一位原籍江苏南京的导游小姐吓得半死,并且躲在宾馆里迟迟不敢出来,还提前结束了旅游,匆匆回国。这个举动引起了好奇心极强却又爱管闲事的卫斯理的注意。于是他也与这位铃木总裁同机抵达了日本,并且在暗中调查原因。在经历几番周折之后才知道,原来铃木曾经是一名二战时期的参加日本侵华战争的军官,本名菊井太郎,在令全世界都瞠目结舌的南京大屠杀中,他亲手将一个刚刚产下婴儿的妇女折磨致死。当这位不幸的母亲在经历了三天三夜的残酷后,终于能够以停止呼吸的方式来进行反抗时,已经无法在她身上找到一块完整的皮肤了……战后,他改名换姓,开创了铃木电子组合。但是在他的内心深处,却充满了恐惧。他在家中为那位不幸的妇女设立了灵堂,每夜都在忏悔自己的过错,祈祷她的亡魂不要来找他报仇。故事说到了这里,谁都会明白,他在香港遇到的导游小姐长相酷似那位妇女,但在铃木的眼中,她就是那几十年前被他残忍杀害,现在来找他索命的亡魂……关于《鬼子》是否为科幻小说,历来都有争论。说它不是科幻的理由是小说中没有丝毫科幻的成分。然而,倪匡却很肯定地说它是科幻小说无疑,“谁说不是幻想小说?我在小说中,写一个日本军人因为曾参加南京大屠杀而感内疚,而感到恐惧,甚至终日跪在供桌之前,受痛苦的煎熬,可是事实上,你们见过这样有良心的日本鬼子么?”。他的理由再明显不过啦:因为鬼子是不会忏悔的。无独有偶,知名女性科幻作家赵海虹女士也曾写过一篇让自己事后怀疑是否为科幻小说的小说——《相聚在一九三七》(《世界科幻博览》2006年第3期)。如果说这是一篇科幻小说的话,那也只是因为《相聚在一九三七》中提到了主人公通过时间旅行的方式进行穿越回到了过去。中国人夏芬芳利用在中国的时空实验室回到1937年12月15日的中国南京,想要取得当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证据。而日本人山口彰则派自己17岁的儿子山口真夫也回到1937年并杀死夏芬芳。然而令夏芬芳没想到的是,本来要取她性命的山口真夫却在最危险的时刻用生命救了自己。也许,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即使参加侵华战争的当事人不会忏悔,但他们的子孙后辈在得知了历史真相以后,也会以自己的先辈的所作所为为耻,甚至有可能代替他们忏悔。70年过去了,这篇作品也许是科幻文学界对那段历史的最好纪念。后来发生的一些事情使我们客观地认识到,其实“鬼子”也是会忏悔的。在“鬼子”忏悔之前,他们有良知的同胞已经先替他们“忏悔”了。作为当年侵华日军“笔部队”成员之一的作家石川达三在他的纪实小说《活着的士兵》描写了几个日本士兵在南下进攻南京的途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种种野蛮罪行:他们仅仅怀疑一个中国年轻女子是“间谍”,就当众剥光她的衣服,近藤一等兵用匕首刺透了她的乳房;平尾一等兵因为一个中国小女孩儿趴在被日军杀死的母亲身边哭泣而影响了他们休息,便扑上去,用刺刀一阵乱捅;随军僧片山玄澄,一手拿着念珠,一手拿着军用铁锹,一连砍死几十个已经放下武器并失去抵抗能力的中国士兵;他们占领上海后,强迫中国妇女作“慰安妇”,成群结队到“慰安所”发泄兽欲。“比较地看,石川达三的《活着的士兵》是日本‘战争文学’中罕见的、甚至可以说是绝无仅有具有高度真实性的作品。”身为中国抗战史学会理事的北京师范大学的王向远教授说。然而,正是由于作品揭示了侵华士兵人性的畸变,石川达三被日本法庭以“记述皇军士兵掠夺、杀戮非战斗人员,表现军纪松懈状况,扰乱安定秩序”罪名,判处四个月徒刑,缓期三年执行。这是日本全面发动侵华战争后发生的第一起、也是仅有的一起作家“笔祸事件”。1981年,作为“社会派推理”作家的森村诚一创作了长篇纪实小说《恶魔的饱食》。这部纪实文学以大量的事实揭露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朝鲜和俄罗斯南部,用活人为生物实验对象来试验细菌生化武器的罪行。作者潜心于事件发生地和那个年代的调查研究,力求广泛而全面地占有原典性材料,尽可能史料放在它形成和演变的整个历史进程中动态地考察,缜密和严谨的论证,特别是图文并茂大量鲜为人知的第一手原始资料,除却珍贵的文献价值之外,更具有更高层次的人文价值与生命内涵,有力地否定和反驳了半个世纪来日本某些右翼政客,特别是加害者至今也没有真正忏悔,不承认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罪行的错误历史观。作品在《赤旗报》上连载,引起轰动,出书300万册一销而空。由于此书的出版,日本右翼团体视森村诚一为眼中钉。一些好心人劝说森村诚一不要冒政治风险,不要招惹是非,因为森村诚一此时已功成名就,不如写点纯技巧性的推理小说安稳度日。但森村诚一毫不惧怕,他以无畏的精神表达了自己文学创作的目的:“当一个只知版税与稿酬的作家,我是无法容忍的。”“当一个作家应当关注社会问题,以反省历史来揭露社会弊端,追求人生的真谛,这才是我写作的目的,是我生存的意义。”八十年代中期,《恶魔的饱食》在森村诚一修订下出版了第二版与第三版。之后,他又以推理小说的形式,写出了《新人性的证明》,以一个中国女翻译被谋杀,再次揭露日本七三一部队当年犯下的杀人事实,使日本右翼人士哑口无言。更难能可贵的是,森村诚一为了写作《恶魔的饱食》一书,不惜工本,花了近2000万日元作私下调查。在作品发表后,因为误用照片,日本军国主义者和右翼团体借机大做文章,恶意攻击森村诚一。森村诚一在受到围攻与恐吓之后,泰然自若,他说:“如果我就此退缩,以后我还有何面目以作家自居?”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援引日本宪法条文据理作出反驳,辑为《日本国宪法的证明》一书,由德间文库出版发行,这更表明森村诚一是一个具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作家。2008年3月,《恶魔的饱食——日本731细菌战部队揭秘》全三集,已由学苑出版社出版,并将免费赠送给学校图书馆、各抗日战争遗址、纪念馆和有关机构,以期记住历史,不让历史重演。而真正忏悔的“鬼子”并为中国人所熟知的就只有东史郎了。东史郎曾是侵华日军第16师团步兵第20联队上等兵,曾参加攻占上海、南京、武汉等大战役,在侵华战争期间,受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东史郎亲身参加了南京大屠杀,双手也曾沾上了中国同胞的鲜血。但在半个世纪后,东史郎幡然醒悟,站出来对侵略战争进行反省。1987年,他把在中国期间写的日记整理为《阵中日记》、《手记》。同年12月,日本青木书店以其日记为蓝本,出版了《我们的南京步兵联队——一个召集兵体验的南京大屠杀》,即著名的《东史郎日记》,向中国人民谢罪,无情地揭露日军当年的残暴行径。日记出版后,引起很大反响。日本右翼攻击他是叛徒、旧军人的耻辱,攻击东史郎日记中有捏造和诬陷,面对日本右翼的围攻、责问、恐吓、谩骂还有威胁,东史郎并不害怕,他一直顽强地活着。他数次走上法庭,而多家日本法院竟都判他败诉!可怜可敬的老人在临终前嘴里仍喃喃自语说:“我写的和说的都是事实,法庭为什么要判我败诉。以败诉来结束人生,我不服。”中国有句古话:“知耻者,近乎勇。”让一个“鬼子”变成“人”。这需要相当的觉悟和勇气,是一个值得称道的正义行动。所以,东史郎逝世后,南京市政府在给他家人的唁电这样写道:“东史郎先生曾作为一名侵华日军士兵,参加了侵略中国的战争和南京大屠杀。但是,在事隔半个世纪后,东史郎先生敢于站出来反省历史,维护历史事实,真诚地向受害国人民谢罪,并无情地揭露侵华日军当年在中国犯下的暴行,赢得了中国人民特别是南京人民的谅解,赢得了世界上主持正义与爱好和平的人们的尊重。”我想,现在倪匡先生应该可以欣慰了,其实有良知和正义感的“鬼子”也是会忏悔的!

精彩短评 (总计37条)

  •     哈哈,结局哈搞笑
  •     结论太搞笑了!
  •     结尾倪匡的调侃真悲凉
  •     真鬼子不忏悔。
  •     超不像卫斯理风格的“科幻小说”,但作为一个中国人,看看也深有感触。
  •     仇日!
  •     最后恶搞了
  •     c
  •     被<鬼子>烦死了...追在人家屁股后面逼着人家讲人家不想讲的事情真是烦到爆...好吧.我没很强的民族意识.<环>还不错.讲人性劣根?总之后面一篇比较好看...嗯.
  •     失却了往日的科幻意味,情节铺垫有点太过了。
  •     天啊,这堆书居然与《2001太空漫游》并称为“科幻小说”。
  •     大学里看的
  •     “谁说不是幻想小说?我在小说中,写一个日本军人因为曾参加南京大屠杀而感内疚,而感到恐惧,甚至终日跪在供桌之前,受痛苦的煎熬,可是事实上,你们见过这样有良心的日本鬼子么?”
  •     确实很科幻,狗 日 没一个好东西
  •     虎头蛇尾系列
  •     卫斯理开始进行人性的探讨,而且他是一个悲观主义者
  •     71年。想起当年去南京的时候,半个小时就匆匆走完了那样大一个纪念馆,因为是在不忍看。论小说本身,在卫斯理系列里算是情节最不曲折的了吧,一开始就猜得到后头,是先生为一抒心内愤懑而作。
  •     最后一段写的不错,不过老套还是老套了
  •     很短的故事,很妙的结局
  •     (T)
  •     这个系列里最差的……
  •     感觉一般,一个与抗日战争的南京大屠杀有关的故事,没什么科幻成分.不过,日本仔残害中国人的手段真的骇人听闻!
  •     念轻声才对。。。可惜当初的我念成了三声。。。害我不敢看 纠结犹豫了N久。。。
  •     日本战犯对自己的罪行深感悔悟,焚香忏悔,这还不够科幻么? ……
  •     這本是獻給南京大屠殺 R.I.P. 最後的幾段寫得好,鬼子懺愧,不是也挺科幻的嗎?
  •     不喜欢
  •     混蛋JAPANESE
  •     这篇,怎么说呢,不好看,但精神上支持一下吧
  •     这本让窝很失望。
  •     这本卫斯理最难看的书.让图书馆扣下了我的初中毕业证!
  •     在我读过的卫斯理里面,这算最差的一部了。原因有二,第一,卫斯理长于对氛围的渲染和对悬念的构架,描写。烂尾不怕,用倪匡先生的话说,就怕故事不好看。这个故事,显然属于那种故事不好看的类型,结尾很容易猜得到,悬念铺设的也很一般。第二,卫斯理这个英雄很可爱的一点就是固执地追求思想的自由自在,不喜欢任何形式的压迫和束缚。但是倪匡先生写这部故事的时候,脑子里就萦绕着对日本人深深地恨。书中甚至否定了日本大多数人也是战争受害者这一观点。这显然是不客观的。而且,对整个民族的认识,做了决定性判断,其实日本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文艺工作者和政客,是深刻的反省,道歉的。极右势力不能代表全部。总之,倪匡先生的这个故事,立意也不能接受,故事也缺乏亮点,不是很喜欢。
  •     高中时看的全套,全都是蹭别人的OTL(最近在重温)
  •     记得最后一句大意为:这部不是科幻小说,但鬼子良心发现,也算是一种科幻现象
  •     不属于倪匡先生的上品系列,在略显激烈的立场上,行文过于随意,情节苍白空洞,一开始就容易让人猜到结局。
  •     无耻的日本鬼子
  •     鬼子内疚认错,出书为止,是一个科幻故事
  •     第一部:日本游客态度怪异;第二部:上天无门入地无路;第三部:黑暗之中奇事发生;第四部:调查铃木的过去;第五部: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諂媚之作。)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