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型社群

出版日期:2015-3-1
ISBN:9787111490797
作者:李善友
页数:248页

作者简介

传统模式企业正在直面一场空前的“降维战争”,
结局惨烈,或生或死。
传统模式很难避免悲惨下场,
诺基亚等昔日庞然大物轰然倒塌,
柯达发明了数码成像技术却依然破产,
新商业的兴起到底遵循的是什么模式?
微信轻而易举干掉了运营商的短信业务,
“好未来”为何让传统教育不明觉厉?
花间堂为什么不是酒店,而是入口?
将来不会有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之分,
只有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思维的较量。
这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
一个企业凭一款产品就可以一战成名,
一个产品一出生就可以风华正茂,
产品对产品的颠覆将成为常态。
这是一个降维化生存的时代,
方生方死的时代,
颠覆式生存的时代,
超越时空获取资源的时代,
这是一个审美的时代,
灵性回归的时代。

书籍目录

引言 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方式:产品型社群
第一部分 两种思维之争
01 思维是案例背后的逻辑体系
你用手指月亮,你到底是看月亮,还是看手指头?任何案例、任何技巧、任何推导过程都只不过是这个“手指头”而已,我们希望引导大家看到的是“月亮”,是案例背后的逻辑体系,所以请大家千万不要计较案例里的是是非非。
02从10亿元赌局说起
互联网时代充满了不确定性。王石说:“你不是输给了互联网,是输给了不信互联网。”赢你的根本不是互联网企业或者技术,而是你是否相信有互联网思维。
03从小米模式看互联网思维
雷军说:“互联网是一种观念,互联网核心是‘七字诀’——专注、极致、口碑、快,用互联网思想做任何事都会事半功倍。”
第二部分 互联网思维之产品篇
04降至一维,唯剩产品
今天,如果我们不能对这个时代有深刻的理解,就不能理解为什么产品是王道。颠覆,以
产品为颠覆将成为今天这个时代的常态。
营销和产品,哪个更重要?
技术和产品,哪个更重要?
战略和产品,哪个更重要?
颠覆,以产品为颠覆
产品是怦然的“心动感”
05产品的审美主义时代:极致、简洁和情怀
产品=功能×情感,情感体验超过功能体验,产品进入审美主义时代的核心关键:极致、简洁和情怀。
审美与极致: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
审美与简洁:至繁归于至简
审美与情怀:一切品牌都将人格化
第三部分 互联网思维之社群篇
06小米盈利的秘密——小米社群
小米模式的核心是“小米社群”:别人先做硬件,小米先做软件;别人先做产品,小米先聚用户。
定义核心人群:寻找100个天使用户
020社群运营:抢占意识空间的制高点
参与感游戏:小米销售的是参与感
07 社群商业模式(上):中间成本为零,如何实现营收
如何实现零广告费、零库存、零渠道费的神话?当一个企业能够不需要广告费、库存和渠道费就能生存的时候,它转身去攻击那些需要这些东西才能生存的企业,这件事令人惊恐。
零广告费的营销神话
零库存的商业模式
零渠道费就在一戳之间
降维化:中间成本为零
产品就是广告,社群就是渠道
08 社群商业模式(下):毛利率为零,如何实现盈利
如何在毛利率为零的情况下实现盈利?产品是入口,用户是资产,必须有价值链的递延,具备第二次、第三次打击能力。
降维化:毛利率为零
价值链递延,实现二次打击
手机是入口,用户是资产
新社群商业模式:用户估值是王道
第四部分 产品是入口,社群是商业模式
09互联网时代的二向箔
什么是互联网时代的二向箔?第一是产品,第二是社群,两者共同构成了互联网时代的二向箔。
10社群势能方程式
社群势能=产品质量×连接系数。这是一个世界观的升级,或者换句话说,产品和社群之间可以互相转换,而我们具有传统思维的人只能从原子世界里来看产品,无法从比特世界里来看社群,理解不了这件事儿,你就只能从一个角度着手。
11今天,人就是商业模式
互联网时代,我们从商品为中心转为以用户为中心,从经营实物到经营用户。实物是手段,用户才是资产,人就是商业模式。
12互联网思维七字诀——产品、社群、自组织
我的互联思维“七字诀”——产品、社群、自组织,就像江湖里有武当派、有少林派一样,我们这个派别叫产品型社群,或者叫产品社群派。
附录 学员感言
李善友的异端学说与恐怖裂变(节选)
一生悬命,谨致匠心(节选)

内容概要

李善友: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创业学兼职教授,中欧创业与投资中心主任、中欧创业营(中欧新生代创业领袖成长营)发起人。
李善友教授毕业于南开大学数学系,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先后在摩托罗拉、美国铝业集团、博士伦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工作,2001任搜狐网高级副总裁、总编辑。2006年创建视频网站酷6网,并于2010年成为全球第一个在纳斯达克独立挂牌的视频网站。
李善有教授于2011年加入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投入创业教育工作,并创办了中欧创业与投资中心,开创了中欧首个系列创业课程“中欧新生代创业领袖成长营”,旨在发现并助推中国最具潜力的创业人才,打造中国最具影响力的创业课程。


 产品型社群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传统模式企业正在直面一场空前的“降维战争”。传统模式很难避免悲惨下场,诺基亚等昔日庞然大物轰然倒塌,柯达发明了数码成像技术却依然破产。主要分享书中李善友教授提到的互联网思维三大法则:互联网思维之一:中间成本为零,利润递延小米与特斯拉,通过社会化媒体接触用户,在自有电商销售产品,根据用户预订量分批生产产品,从而实现“零营销费、零渠道费与零库存费”的成本结构,这对于传统厂商来说则不可想象。离开成本结构谈互联网思维必定是伪互联网思维。互联网价值网中的企业能够去除中间成本,消除营销、渠道、库存这些对于传统厂商来说天经地义的维度,发动“降维式攻击”。而企业往往把这部分省出来的成本让利给消费者与用户,以后续递延利润的方式获得盈利。换言之,“一次打击”已经不行了,企业要生存,必须获取多次打击的能力。再以智能手机行业举例,传统手机厂商卖手机以销售硬件为核心,把硬件卖给客户,卖完即关系两清,考量的是出货量与市场占有率。而小米卖手机,是跟用户建立长期关系,以经营用户为核心,除了硬件销售,从游戏联运、内容服务、配件销售都可以再获得利润,因而小米追求的是粉丝数、MIUI用户数、版本更迭次数以及软件应用量。互联网思维之二,功能成为必需,情感成为强需进入互联网时代,产品生命周期“快进”,产品的辉煌期大大缩短,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竞争优势和品牌优势都在速朽。对很多企业来说,根本来不及从产品积累到品牌,就如流星划过。在位企业的既有优势“速朽”,在野企业则凭借一款产品就可以横空出世,一出生就可以风华正茂,小米、微信、余额宝就是例证。颠覆式生存成为这个时代的常态,而企业需要具备的是不断颠覆自我,快速刷新的能力。在一款产品可以颠覆一个巨头的时代,产品的重要性前所未有,但产品优秀并不等同于技术领先。如罗振宇所说,“工业时代承载的是具体功能,互联网时代承载的是趣味和情感。”亦如乔布斯所言“我们正处于技术和人文的交叉点”,功能属性自然是产品的必须属性,但情感属性上升为一个优秀产品的标配。当我们心甘情愿为iPhone付出高溢价,并非因为它比其他手机有更多功能,而是在为出色的设计与体验带来的美感买单。被赋予情感的产品会具有人格化特征,形成“魅力人格体”。互联网品牌则是创始人、产品与粉丝之间的合谋,CEO成为代言人,只需有极致的产品体验,粉丝就会去传播。当营销与产品合一,也就又一次实现了降维。我们看到一方面是中国最知名的广告人叶茂中在微博上发表忏悔,另一方面则是小米手机不做广告投放,将这部分费用用于采购顶配部件、使用高端供应商以提高品质。雷军说:“我过去20年都在跟微软学习,强调营销,其实好公司不需要营销,好产品就是最大的营销”。互联网思维模式之三,个人异端化,组织社群化逃逸到移动互联网时代,最难改变是观念革新,以及组织、管理的创新。人与人冗合度为零,个人要生存,需要将才能发挥到极致,甚至成为异端。何谓异端?乔布斯在1997年重返苹果后,推出“Think Different”这则广告,为当时已经趋于平庸的苹果重新找到了灵魂。异端自然是格格不入的,但是没有人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推动了人类的进程。引领世界的几家公司Facebook、Google、苹果乃至小米,在选才、用人的标准和方法上都秉承追寻极致人才的精神,正极速趋向二维化:要么杰作,要么狗屎,不杰出必须走人。当个人走向异端化,就会吸引追随者,从而形成组织的社群化。在Netflix流传甚广的一份人才管理文件中,最为核心的观念是:“你能为员工提供的最佳福利,不是请客吃饭和团队活动,而是招募优秀的员工,让他们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优秀的互联网公司相信,所需要的不是一群庸才,而是几个甚至一个顶尖的人才。因为一个顶尖的人,会吸引一群志同道合、精神投契、水平相当的人。人与人之间的冗合度为零,终有一日会达到“人即公司化”,在这一趋势中,公司的边界被打破,公司变轻,团队变小,层级变少,管理变淡。比如苹果极度强调会议效率,无关的人不允许参与会议;小米以米聊群代替组织架构,实施内部项目管理;黄太吉用微信群处理工作,这些互联网公司的管理都已经“异化”了。“异化”的管理有三大特点:广义化、外部化与游戏化。首先,管理广义化,小米用快节奏的工作氛围来影响员工的行为,让业务管理来驱动员工管理;其次,管理外部化,让用户广泛参与,以用户的吐槽或赞扬来驱动员工进步;再次,管理游戏化,人人都是游戏一份子,小米的创业难道不就是一场真人秀吗?“管理与业务谁更重要”的问题不复存在,将员工管理嵌入业务管理,把内部沟通融于外部沟通,把所有的管理、文化、价值观、愿景融于一件事:做出让用户尖叫的产品。产品成了引领、激励和衡量一切的风向标。麦当劳与Twitter都已经取消了COO岗位,未来将会消失的岗位还会有人事、财务、总裁办……通常意义上的管理与产品合一,管理也被“降维”了。参考:http://www.adminso.com/articles/view/58386
  •     产品型社群--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方式1.在产品部分提出功能为标配,情感成强需;在社群部分提出中间成本趋零,二次打击盈利;在自组织部分提出个人异端化,组织社群化。 互联网思维之一:功能成为标配,情感成为强需 互联网思维之二:中间成本趋零,=次打击盈利 互联网思维之三:个人异端化,组织社群化 2.产品是怦然的“心动感” 3.产品的审美主义时代:极致、简洁和情怀 --审美与极致:把自己逼疯,把别人逼死。永远不厌其烦地改,越改越有温度感,越改就越知道下一步往哪里走,这本来就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一生悬命”。我现在的人生哲学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到极致,下一步的美好自然就会呈现。 -- “爽”胜过功能;“酷”是未来的体验方向。 --简洁并不是把现象层面的东西变少,而是从现象层面深挖下去。--不要强求不喜欢你的人喜欢你,让喜欢你的人更喜欢你。 3.定位核心人群:寻找100个天使用户小米先从手机论坛上找到了1 000个人,这100个人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手机操作系统刷成小米的MIU操作系统。小米的7个创始人都有这100个人的联系电话。 这个时代最大的成本红利是“认知流通成本下降”。互联网时代,产品信息到达用户的成本为零,用户和用户之间影响的成本为零,产品本身就是广告。 用户=读者=粉丝,内容营销就是“讲故事”。:你的工作是故事,你的生活也是故事,对一家创业公司而言,你的一切都是故事 4. 产品是入口,社群是商业模式 --社群势能=产品质量×连接系数。--连接系数=lg(铁粉) 当忠诚粉丝数等于100时,连接系数为2,社群状态为社群雏形。 当忠诚粉丝数等于1000时,连接系数为3,社群状态为中等社群。
  •     什么叫产品型社群,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解读这本书。产品,从古至今所有的交易活动都是伴随产品进行的,工业时代以产品为核心,以技术、工艺、质量为依托进行市场角逐。那个时代只要有最优秀的产品就基本奠定了胜局;而进入了互联网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支付方式、生活理念都发生了巨变,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主的第三方支付几乎贯穿了整个互联网时代的交易市场,形形色色的电商平台,不经商品种类繁多而且还有的小而美,而编制这张巨网的不是企业而是用户。这里书中不再称之为消费者而是用户,而最有价值的用户企业会粉丝。粉丝经济是近些年兴起的新的消费模式,区别与传统消费者的是,粉丝和企业之间的情感联系加深。根据情感程度的强烈,最高级的粉丝叫做铁杆粉丝。书中主要是以小米的发展为例,大谈小米脑残粉、死忠粉、铁杆粉对小米发展起到的巨大作用,而当初小米并不是先做产品,而是先聚合用户,获得第一批忠实粉丝,并开创预售模式,零广告费、零库存、零渠道的降维化处理,使中间成本无限接近于零,以低攻高打破了传统的手机格局,成为中国第一大手机厂商,同时小米也是一个互联网公司的佼佼者。虽然进入2016年后小米创新不足的颓势已经日渐显露,但是并不妨碍他成为这个时代现象级的企业。今后的社群商家模式将尽可能将毛利率化为零,通过软件和附加服务和周边衍生品来盈利,而目前很多企业已经探索这种模式了,就算是目前的美大外卖的合并、滴滴快滴的合并,前期不断烧钱的目的也是为了圈海量用户,培养用户习惯,后期通过交叉补贴等方式盈利回来。人始终是这个世界的中心,而互联网竞争的首先就是需要获取海量用户,不单单是通过烧钱补贴就能发展壮大的,更重要的是和用户形成思想上、价值上、情感上的认同,和用户维系情感交流,培养用户成为铁粉,一批永远不会离开的铁粉,形成永不消逝的资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大败局》分析了工业时代的企业是怎么死的;《产品型社群》分析了互联网时代的企业如何生存。
  •     作者典型的小米粉丝,这书写得有点尴尬,有好有坏,ppt式的写作有点虚。
  •     一半是上课的ppt,很草率的书。半个小时翻完。用了小米、苹果、黄太吉、马佳佳、京东、罗辑思维等成功圈钱的很多案例,但没有一个谈得很深,只是皮毛似的语录收集。总结的东西貌似很有道理,比如产品等于功能乘以情感,但情感要具体怎么做却一个字不提。作者身为酷6网的创始人一句话都没提酷6,做得不好就不能反思吗?
  •     互联网
  •     不喜欢这种充斥着互联网思维讲师般断言、俚语和比喻的互联网鸡汤书。
  •     第一本产品书。喜欢前两章,只摆出观点和例子,有力度。至于周遭因素、观点联结等背后的内涵全留给读者去开拓。作为门外汉,不由感受到自己过往观点的浅薄和狭隘。而后对小米做了细致入微的剖析,很受用,个人认为可以再精炼。可惜之处是分析完毕没有更高的升华,画龙无睛。这一笔我以后来填吧!
  •     【核心观点】互联网思维七字诀:产品、社群、自组织。产品是入口,产品=功能×情感,情感体验超过功能体验,力争产品极致、简洁与情怀;社群是商业模式,中间成本为零(产品为广告,社群为渠道,以单品、微利、海量赢得用户资产),毛利率为零(积累用户,以价值链递延,实现二次打击)。
  •     略不喜欢过度的主观色彩。
  •     好像在讲解一份PPT,《三体》的流行使降维攻击貌似有些泛滥了,不过也挺有道理,比如产品与广告,好的产品本身就是广告;再比如产品与营销,产品做到用户满意了,用户自然就会推荐你的产品。你看,产品、广告、营销,降维成只有产品了。
  •     论述的边线模糊,驶过了。
  •     产品依然很重要,但社群真的可遇不可求,自组织在中国这么没有契约精神和信仰的地方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个joke。但这一切是真的很美好。打一针做一个好产品的强心针非常有效。
  •     很快就看完了,很一般。看到最后入社门票1000元/年,唉,你的酷6网都这个这样子,真不想说太多。
  •     2017
  •     产品是互联网时期最好的广告。
  •     单单解释小米营销模式就占了全书的百分之四十,但是对于解读动态尖叫值、互联网时代和工业时代的根本区别、制造和产品的不同维度,在成本为零的情况下产品营收的3个战术的这些硬货,有力挽狂澜之势。
  •     
  •     又是一本以小米为案例的互联网商业思维的普及读本,中心产品成本价销售,圈定授予自己的脑残粉,提高社交传播系数,如此发展周边产品,产生巨大盈利。想一下也是小米周边既然能够产生几十亿的利润,又何必非要强迫去用手机赚钱,就让它去在这片红海中扩大米粉的规模吧,因为米粉所以小米;零渠道、零推广、零库存成本,多以小米敢以BOM(材料成本价)去跟传统巨头斗争。而现如今,对企业的估值已经不再是你有多少硬资产,而是你有多少 脑残粉,就像脸书的估值、小米的估值如此之高,高就高在它强大的粉丝用户~
  •     刚开始读的时候就跟朋友说… “读了一会,目前的感觉一般。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列举些鸡汤般毫无营养的案例” 读完不禁悔恨竟然浪费时间读这些…
  •     以小米为主要案例,主要说了两件事,第一产品要做到极致来获取用户情感认同,第二社群使中间成本趋零并掌握二次盈利的主动,观点有些老生常谈了,内容有不少跟颠覆性创新重叠的,商学院讲课嘛,来来去去都是那些个案例和名言,随便翻翻还可以。
  •     小米简史;20160604读了part1和2【19:00-22:40】;20160605上午读完。
  •     不像传销的社群不是好产品
  •     提供了世界观,方法论需我们自己寻找并且很难。
  •     比前两本略强,不要广告要产品,产品做的极致,简洁,就能吸引人。利用一切吸引人炒作自己建立铁粉,就有了销量,就有了一切。不留库存现做现卖,空手套白狼。越看越像教人传销。让他说的好像传销组织借互联网死灰复燃
  •     如今社群太重要了,产品是入口,社群是商业模式。核心产品不赚钱,其他产品赚钱,构成了小米的盈利模式,这个模式的前提就是社群。罗振宇也说了没有粉丝就没有未来。完全不能用传统眼光去看现在的网红效应,光有产品而不懂得养成粉丝是极其危险的。先积累小社群再裂变,继而形成大社群,你要做的是让喜欢你的人更喜欢你。这也是行动派在做的事,积累的大量的追随者后面的产品就更加顺势而为了。强烈推荐大家读李善友老师的这本书。
  •     冠冕堂皇的废话太多,案例没有很深刻的启发性,像是事后诸葛亮基于表面的简单归纳,感觉不到太多洞见。
  •     事业-产品经理
  •     2016.8.19 读毕。
  •     术层面分析多,有收获,但还可以提高改进...
  •     记得大一的我年轻人傻,去听口译的讲座,被那种对演讲的激情,控制和把握深深折服,继而头脑发热…噢这事可能真得感谢我妈让我去查了查那老师的公司,嗯,事后得知不只我一个,还有更心动的同学,他们没有查但是问了我。所以不管说什么,怎么说是精髓,让人信是神髓。做到内容新奇,充满力量感与激情。
  •     从这本书认识到李善友,发现他是个非常善于学习和观察的人。他对小米研究非常深入透彻,虽然小米现在发展看不到什么前景,但是在那个特殊时代,小米的案例仍不乏为经典。商业的性质有些时候是共通的,小米品牌和产品的构建,对我当时做牛奶不乏有很多影响力,譬如,我后来做出来的鹿晗京东众筹就是受到小米粉丝集群的启发,当然活动效果非常好。哈哈哈哈
  •     战略:产品,社群,自组织;以核心产品带来社群,以自组织带来用户的,数量,连接,频率;构造二次打击机会。作者又是一味的研究小米,当然小米也够资格,可以说是现象级但还谈不上经典,小米有社群,不要忘了IT圈有大量的华为的粉丝,铁粉更是很多,只是华为没有专门提而已。个人觉得小米在2015年的困境,主要原因有两,做为链接的产品没有了超预期的效果,做为平台的OS承载了太多的广告,粉丝的审美疲劳,专利问题对海外战略的影响,在大环境不利的情况下,资本估值泡沫就和江浙的游资一样,自拉自唱,还是快点上市套现吧,这本身就是击鼓传花的游戏。作者把书中的思路搬到了现实中践行,希望能看到再次创业。总体是一本有启发的书
  •     速朽的时代,公司各个环节中产品最重要,而产品中传递情感和趣味最重要。功能x情感=产品。铁粉最重要,用户和你的链接数,链接质量,链接频率决定了社群能量。
  •     火过 终于退潮了;后一半更没法看
  •     首先,这本书真的挺不环保的,用了太多配图和留白;其次,整本书的观点基本上都是在套用凯文凯利的《失控》,把小米的模式用《失控》的观点解释了一遍;不过一本书能够引起不小的关注,只能说作者对于自己所写的社群理论应用的很不错,算是一个亮点吧。
  •     用了速读法半小时读完这本书,与原先自己这本书将如何运营社群完全出入,而是讲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将产品的运营模式走出工业的传统模式,融入互联网的思维模式去运营,将营销融于产品,而变的有价值的关键在于产品的质量
  •     小米有代言人...心好累。不过手机丑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另外,原来屌丝在精神上很有追求...一直误会了屌丝。最后,新出的笔记本也让人无法嗨起来。
  •     里面很清晰,互联网思维三要素:产品、社群、自组织
  •     分析了小米成功地原因,论坛制度,联系原因。
  •     有些落伍了,看看即可
  •     不像是书,是演讲稿的文字版。内容不多,观点重复。不过大的概念上有点启发。
  •     有点以偏概全的意味,说服力不强,仅供参考
  •     非常好的解释了网红效应以及现在延伸开的公众号和网店。“社群”的概念。
  •     书摘拼凑+名人名言拼凑的一本书
  •     读起来不费劲,至少我是读完了。也在思考一些问题,互联网思维就是关注情感,做到极致,有粉丝。
  •     一切产品媒体化一切媒体产品化。
  •     小米,产品,社群
  •     虽然和参与感有点像,都是揭示营销模式的变化,什么才是真正的互联网思维?如何才能利用好互联网思维?可以在这里找到一种解释。
  •     写的好差,所有的论调都是换汤不换药,没有亮点可言,不建议看,浪费时间。
  •     小米简史+1
  •     小米的篇幅实在有点多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