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

出版日期:2014-3
ISBN:9787530213601
作者:徐则臣
页数:509页

作者简介

少年时代,初平阳和小伙伴们在运河边一座摇摇欲坠的斜教堂外,听见一个文盲老太太独自在里面一遍遍地念叨:耶路撒冷。初平阳一直以为是这个词的汉语发音足够动听和神秘,才让他多年来念念不忘。直到博士毕业前夕,在一个从以色列来的犹太教授的追问下,他才发现,自己对耶路撒冷的想往,不仅源于汉语发音的诱惑,更是内心里隐秘多年的忏悔和赎罪之结……

书籍目录

初平阳                 001
到世界去 025
舒袖 034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064
易长安 072
这么早就开始回忆了 103
秦福小 112
夜归 140
杨杰 153
第三十九个平安夜 183
景天赐 193
我看见的脸 248
杨杰 257
凤凰男 301
秦福小 310
恐惧 356
易长安 368
时间简史 419
舒袖 430
你不是你 461
初平阳 471

内容概要

徐则臣
1978年生于江苏东海,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现居北京。
著有《午夜之门》《夜火车》《跑步穿过中关村》《居延》《把大师挂在嘴上》《到世界去》等。
部分作品被翻译成德、英、日、韩、意、蒙、荷等多种语言。
曾获庄重文文学奖、春天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
2009年赴美国克瑞顿大学(Creighton University)做驻校作家。
2010年参加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计划(IWP)。


 耶路撒冷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1条)

  •     耶路撒冷,多么高贵圣洁的字眼、多么特殊的符号,简直就只能在内心深处默默地、默默地念想。多少人日思夜想的圣地!在此,它是作为小说的名字,作为主人公即将出国留学的目的地,除此之外,是不是更多地暗示着它就是人类心灵的归属,多么地诱惑,多么地令人向往,又是多少代人为之奋斗的梦圆之地。作者似乎也许是在使劲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着。可是,书中却又隐隐飘着对这一目的一丝丝的嘲弄。作者纠结着。其实,是我自己纠结着,其实是,我读不读此书一直都纠结着。小说如实反映了现实,生活感强烈,对小老百姓顽强生存的状态流露出深深的同情和细微的体恤。有些许余华小说《活着》的味道。小说完成的好像有些仓促,文字糙,缺乏推敲。
  •     “她没有任何理由非得嫁给易培卿。任何所谓的爱情其实都是偶然,任何婚姻皆非天生地牢靠。……一切皆有可能意味着一切皆不可信。”(第379页)“信仰制度化以后才成为宗教。信仰可以是私人的选择,而宗教具有集体性和公共性。我只相信一个人可以自由选择的那部分。”(第502页)有一定的可取之处,只不过难成大作。结构和叙事人称早已不足为奇,看多了倒让人觉得东施效颦。宽度和深度远远配不上它的长度。对于现有的内容,没必要写成这么长的篇幅,白白浪费纸张和油墨;拿在手里,还浪费读者的力气。
  •     七月份收到朋友送的书,徐则臣老师签名本的《耶路撒冷》,看到封面上一系列的获奖列举,心中生了一丝丝的反感,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大肆宣传的东西总有抵触,封面的一句话是“70后的成长史,一代人的心灵史”,这个抬头太大了,吓到宝宝了。对“耶路撒冷”这个名字有隐隐的感觉,但具体不知其意,后来重温王志文主演的天道,说耶路撒冷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天启宗教的圣地,遂对这个名字肃然起敬。我想,宗教的一大用处在于赎罪吧。《耶路撒冷》这本书讲了童年一起生活的几个小伙伴,长大后各自的成长历程,真实直接丰富,但这几小伙伴都是有同一个心结,就是天赐的死。天赐在夏天的一次游泳中被雷电击倒,精神出了问题,而怂恿他游泳的就是易长安。秦福小是天赐的姐姐,在她目睹天赐自杀的时候,出于复杂的心理并没有及时施救,背负这个沉重的负担,独自在外生活十六年,最后收养了酷像天赐的天送,才得以还家。天赐自杀的时候,初平阳也在场,当时福小“嘘”了一声,平阳就没有施救跑开了,后来得知如果当时施救的话,天赐就不会死。这个场景经常在他的梦中出现,最后不得不选择逃到耶路撒冷选择被救赎。杨杰,天赐自杀的手术刀就是杨杰给的,当时杨杰也知道这样有风险,但为了显示自己有面子,还是给了天赐,他没想到天赐会一直珍藏着。福小,初平阳,易长安,杨杰都选择了离开家乡去外面打拼,各自有各自不同的人生经历,这些经历那么真实,有时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在天赐死后,福小跟吕东约定私奔,但阴差阳错,吕东没来,福小自己走了,福小辗转了很多城市,做了很多工作,一直单身,最后在北京收留了天送(一个孤儿),即使有一个看起来条件很好的男人想娶她,福小依然选择了回到老家,为了天送的稳定生活,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更为了自己的心里的平静,回到了从小生长的地方,勇敢面对自己面对天赐死亡时的自己的反应,作为姐姐,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一个人,一生经历这种事,就已经足够的够够了。初平阳后来考上了博士后,但如命中注定般的女朋友舒袖却在考中前夕选择了离开他,回到了家乡的小城,因为她实在坚持不下去了,后来嫁给了当地的一个企业家。平阳在回到小城后与舒袖又发生了两次关系,我不知道作者做这样的安排时候是出于哪种心理,毕竟这是现代价值观所不允许的,这样写需要极大的勇气,是对爱情的歌颂和无奈吧。杨杰成了水晶企业家,娶了北京户口的崔晓萱,完成了母亲那么多年的夙愿,因为母亲不是北京人却一直装作是北京人。年长后的杨杰,心情变得越来越平静,面对水晶碎料的丢弃,开始制作水晶小挂件,他是一个真正对水晶有感情的人,而不是纯粹的商人。易长安是一个异类,一辈子都在跟父亲对抗,从另一方面来说,也是一辈子都没能逃脱父亲的深暗影响,不去爱,只是玩,虽然在做爱的时候也是全力付出,但不敢爱,职业也很偏门,做假证,最后被抓。但这也是个契机,关个几年出来,没准就走上正道了,他从来都不缺做事情的专注和魄力。几个小伙伴,这些年一直都生活在外,为了各自的人生而努力,但在心底深处,始终没有逃脱如影随形的愧疚。童年时的一个巨大事件,会在我们以后的生活中产生巨大影响,有时候你都根本意识不到这个影响有多大,但就是被它影响着。想起了《追风筝的人》,作者也是因为童年犯的一个大错误而耿耿于怀,直到最后有了机会来弥补这个错误才过的心安。其实,我特别羡慕他们四个的友情和默契理解,那是一种比血缘关系还要亲的友情,即使出门在外这么多年,即使平时不会联系,但他就是懂你,他心里就是装着你,在你需要的时候,他会尽其所能帮你。这种友情,真的是可遇而不可。人的成长,其实也是慢慢丢弃朋友的过程,你上大学了,高中的朋友就慢慢疏远了,你来到一个新的城市,原来城市的朋友也就慢慢失去了联系,是的,你在慢慢认识新的人,但你知道,那总归是不贴心的,人心渐长,哪那么容易无所缝隙的接受一个陌生人直至成为朋友。在异乡生活的你,会觉得越来越孤独,你不愿意回老家,因为童年的小伙伴已然没有了共同话题,你在新的城市,飞速的生活节奏和压力让你们很难有那种感人的关心,大家都很忙,大家都很累,不但是朋友,生活在不同城市的亲姐妹也会觉得很疏远了,我们无力改变这些,眼睁睁看着疏远成为了生活的主旋律,眼睁睁看着都成为了亲爱的陌生人。文摘:1.沉默正在被像纸页那样翻过去.沉默的消失和沉默本身一样,让人心安。2. 初平阳告诉他,老兄,这是说话和作文的技巧,你想兜圈子,最好的办法不是一轮一轮地讲道理,而是说故事.没有任何一个道理可以用道理本身来说清楚.所以你要天马行空地扯,故事是多解的,总有一种解释会把你引到想要的那条道上去.3. 把酱油,醋,八角和花椒用热锅煮沸,凉透,倒进瓷坛里;再将事先洗净晾干的青椒,在肚子上划一个口子,也放入坛内浸泡,以便入味;辣椒最好是细长的尖椒,肥胖的菜椒和灯笼椒吃起来像瓜,没劲儿;一周后捞出,其味清新鲜美,该辣的辣,该酸的酸,该麻的麻,该香的香;4. 有一天早上洗脸,离开盥洗池的一瞬间,我在镜子里看见了我爸的脸。吓我一跳。我走回去看,是我自己的脸;准确地说,我在我的脸上看见了我爸的表情。平阳你知道的,所以熟悉的人都说我长得像我妈。但那天早上我在我的脸上看见了我爸。所以我想,有些东西是任你怎么掩藏和篡改都抹不掉的,那就顺其自然。我们脸上有个父亲,心里一定也有,身上一定也有。我们身体里都装着一个父亲,走到哪儿带到哪儿,直到有一天他跳出来;然后我们可能会发现,我们最后也是那个父亲5. 关于鲁迅先生遗产的纠纷 石破天惊地冒出来朱安女士的一句话,年迈的朱安说“我也是鲁迅的遗物。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初平阳不如路小路深得我心
  •     参加了宁波首届阅读马拉松,是场轻轻松松的全马嘛~~~~
  •     我们需要为过往犯下的错付出代价。
  •     给人亲切感的江北童年气息,此外加上北大西门等地点让人更是熟悉
  •     好
  •     等着2019年的《2019》。
  •     太拖沓了。
  •     这本书中读到了许多深有感触的话题,父与子,凤凰男,北京与故乡,过错与忏悔,信仰和追求,不曾褪色的过往和伴随着一起成长各自安好的伙伴们……
  •     一本长篇小说去没做到一气呵成,每个人物到都是挺有趣的,比较喜欢秦福小的作劲儿,我可以说舒袖和初平阳这俩太狗了……搞破鞋能不能离婴幼儿远一点……
  •     每一代人的原罪都是不同的,承继自上一代,言传至下一代。不被自己原谅,就会被时间遗忘。你希望它出现,得到解释,获得肯定,可是不行。只有一无所知的时候,才会觉得自己无所不知。
  •     书很厚,是近几年读得最厚的一本书了,作者的叙事方式很特别,读到后三分之一的时候,很有一下子要把书读完的冲动。关于乡愁,关于信仰,关于离乡奋斗的故事,永远都讲不完。信仰,不是一代人的事情,是几代人的事情,贯穿血脉,植入脊髓。 文章章节挺多,每个人物两个章节,除了死去的那个发小,全书看的很压抑,最后一张算是让我放松下来了。作者的文字功底真不是一般的。对性的描写,对人性的描写很细腻,又很深入。
  •     喜欢这个属于70后的故事,罪与救赎,亲情与压抑,爱情与纵欲,一代人无法磨灭的记忆,无法逃避,只能拾起。
  •     背影那段已可见功力了,最不满的是里面对于女性的描写,过于脸谱化
  •     前半本书有些部分很打动到了我,比如铜钱说要“到世界去”,比如老姜教儿时的顾教授俄语。书的结构明显借鉴了略萨的《胡丽娅姨妈与作家》,有些情节也确实有点魔幻现实主义的意思,但是讲到几个人之间的感情,还是越写越矫情了。
  •     这本书是一个朋友推荐我看的,因为他知道长篇是我的菜。如果光看书名,会被它迷惑,其实它与宗教、民族无关。讲述的内容或许与作者的成长有一定的关联。刚开始平淡无奇,但随后的两篇随笔专栏文章吸引了我,一篇是《到世界去》,一篇《这么早就开始回忆了》,它们应该刺到了许多读者内心深处的痒点。而立之年应该是到世界去的最佳时机,但我却已经开始回忆了。回忆是对逝去过去美好的惋惜,也能让我安静下来,深情地对待过去,回忆一帧帧逐渐模糊的画面,完了好像那一切与自己无关,因为回忆无法改变现状了。我不会到世界去了,现在安逸的生活完全让我丧失了到世界去的动力,只想找个更适宜精神飞翔的东西,那就到另一个世界去吧。做个理想主义者很痛苦。
  •     冲着名字来的可以散了。本书中的耶路撒冷只是一个符号,它可以是北京,可以是一本《圣经》,甚至可以是运河上的一艘船。只要和天赐的死相关的,都可以是“耶路撒冷”。 作者的野心很大,想写70年代人的成长和困惑,可是作者想写的东西太多,就变成了一部面面俱到却面面平庸之作。读来70年代人的困惑并不独属于70年代生人,而是属于所有35-40岁的人,属于所有即将跨入中年的人。
  •     印象不深,号称70年代心灵史,没有太多共鸣,期待有人好好写出90代的故事。
  •     大三学生。当初买这本书是因为封面上写着是茅盾文学奖获奖小说,就随便买来看看。私心觉得整个小说的架构很巧妙,越看到后面越喜欢。看到了不同的人生因为同一件事情被联系在一起。这是今年目前为止读到的最喜欢的小说。喜欢嘛,都有个人喜好的情感在里面,于是我就私心打个满分啦,顺便做个标记。
  •     冗长,除了开头吸引我一些,后面实在琐碎得读不下,或许他就是想表达一种现实社会的无措感,但没什么理数,让人觉得乱。
  •     我度过为数不多的不知所云有故事冗长情节无聊的作品。而且书还挺贵唉想死的心都有了,个人观点,水平有限。
  •     本以为是同代人的作家,应该支持一把,才买的图书,硬着头皮读到三分之二处放弃了,感觉作者底子不错,但总有种模仿的痕迹如鲠在喉,人物刻画得不够鲜活,也谈不上深刻,叙述的方式倒是比较灵活,但依旧没有继续读下去的兴趣。
  •     语言流畅自然。
  •     我们总想跑得离家乡越远越好,然后却回过头来在异乡缅怀故乡。它打上了一个永久的烙印在我们内心深处,逃不掉,躲不开。
  •     读毕之后并无多大波澜,甚至觉得前面的内容已经忘了大半。小说的内容不免平淡了些,虽然能认真的看完,但也能感受到一种宽泛无力。人物的刻画很难说突出,那种亲近的感觉淡了些。当然,小说勾起了我对自己这一时代的思考,这也是难得的,不论怎样,它使我思考,回忆,这已经足够了。
  •     废话太多
  •     有很多细节之处提现生活阅历的丰富。可以学到点东西。
  •     20150809,台风掀翻卫生队家属楼屋瓦,体能考核腿疼,停电,往家打凉皮。
  •     虽然看到很多豆友的批判,但是就我个人还是很习惯这本书的,那种淡淡的压抑。队故乡的留恋以及故乡的玩伴。
  •     有没有才华是另一回事,但是最受不了徐这种贫、做作的语言,如今几乎已发展成自恋
  •     第一遍读,不是特别懂,我最在意的还是其中各个人物的经历,至少可能是我以后要经历的。
  •     时光一去永不回
  •     这是严肃文学,读的慢,需要思考审视自己。在我看,这是一部写兄弟情的小说。5个出生于70年代在淮海运河边花街石码头长大的青年的故事。初平阳,北大社会学博士向往去耶路撒冷,回到家乡买房子。易长安,和父亲对着干到乡里教书,发现小地方更黑暗,到北京卖假证件,做大倒车牌被抓。杨杰,为了母亲的希望要杰出,当兵开车贩卖水晶,成为企业家。吕冬,懦弱的他背叛了初恋女友秦福小,没有一同离家出走,长大后被母亲妻子的期盼逼疯。秦福小,几个男生都心仪的女生,离开家乡四处打工,最后收养了长相酷似死去弟弟的孤儿,回到家乡生活。秦天赐,幼时的伙伴,被雷劈变疯自杀。除吕冬外的几个人都在心里背负着沉重的包袱,觉得天赐的死和自己脱不掉关系。为了赎罪和心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方式。初平阳的就是去耶路撒冷。时代变化城市变化人心变化。
  •     原罪在何处
  •     三星半吧,讲真的我总是觉得这里面写什么问题都是在外面绕,非常的让我感觉不适
  •     因为书名买了这本书,但是内容远不如书名。
  •      写与自己生活接近的题材,但是想追求比较大的东西,态度很严肃,但作品并不是。毕竟中关村不是耶路撒冷。这种二手感觉,让徐则臣传递的救赎变得非常牵强,而回乡式的朝圣,成为一次无人听的冗长忏悔。
  •     说实在的,真的够不上7.6分,冗长。
  •     开年第一本,作为长篇小说却没有一气呵成,分解每个人物倒是挺有趣的。喜欢秦福小那股作劲儿。
  •     有点意思
  •     Kindle读物。原谅我是80后,比70多一后,没有太多代入感。顺,篇幅过长,减一星。
  •     掉在地上的都要捡起来、傻子也要到世界去、故乡可以改变但不能篡改。想为差点渗出的眼泪给个五分,其他评论都是四分以下,所以还是要装着读了很多书的样子。
  •     代入感不强 比较喜欢易长安的篇
  •     在讲座中见过徐则臣,作家与编辑的双重身份使得他对待文学十分认真严谨。我在耶路撒冷这部小说中看到的始终贯穿全篇的主线是人性的救赎。无论是罪,还是爱。只不过在处理旁逸斜出的支线时,由于小说宏大的叙事会各种支线难以统一起来。总的来说,他是70后中最值得期待的几位之一。
  •     絮絮叨叨,没有能一口气读完,读了三分之二,get up
  •     媽的,你們就不能把這本小說一次性讀完嗎
  •     不堪入目。
  •     “掉在地上的都要捡起来。”
  •     写成中篇或短篇会更好
  •     结构很惊喜。可惜冗长了些,前半本非常喜欢,后半本没了多少耐心。可惜了
  •     不怎么样 不吸引人 宣传的倒是不错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