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的藝術

出版社:小倉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9-7
ISBN:9789863163800
作者:林語堂
页数:224页

作者简介

(此為十月二十六日為約翰大學講稿。後得光華大學之邀,為時匆促,無以應之,即將此篇於十一月四日在光華重講一次。)
諸位,兄弟今日重遊舊地,以前學生生活苦樂酸甜的滋味,都一一湧上心頭。不但諸位所享弦誦的快樂,我能了解,就是諸位有時所受教員的委曲磨折,註冊部的挑剔為難,我也能表同情。
兄弟今日仍在讀書時期,所不同者,不怕教員的考試,無慮分數之高低,更無註冊部來定我的及格不及格,升級不升級而已。現就個人所認為理想的方法,與諸位學友通常的讀書方法比較研究一下。
余積二十年讀書治學的經驗,深知大半的學生對於讀書一事,已經走入錯路,失了讀書的本意。
讀書本來是至樂之事,杜威說,讀書是一種探險,如探新大陸,如征新土壤;佛蘭西也已說過,讀書是「魂靈的壯游」,隨時可以發見名山巨川,古蹟名勝,深林幽谷,奇花異卉。
到了現下,讀書已變成僅求幸免扣分數留班級一種苦役而已。而且讀書本來是個人自由的事,與任何人不相干,現下你們讀書,已經不是你們的私事,而處處要受一些不相干的人的干涉,如註冊部及你們的父母妻室之類。有人手裡拿一書本,心裡想我將何以贍養父母,俯給妻子,這實在是一樁罪過。
試想你們看《紅樓夢》,《水滸》,《三國志》,《鏡花緣》,是否你們一己的私事,何嘗受人的干涉,何嘗想到何以贍養父母,俯給妻子的問題?但是學問之事,是與看《紅樓夢》,《水滸》相同。完全是個人享樂的一件事。
你們若不能用看《紅樓夢》,《水滸》的方法去看《哲學史》,《經濟學大綱》,你們就是不懂得讀書之樂,不配讀書,失了讀書之本意,而終讀不成書。你們能真用看《紅樓夢》,《水滸》的方法去看哲學,史學,科學的書,讀書才能「成名」。若用註冊部的方法讀書,你們最多成了一個「秀士」「博士」,成了吳稚暉先生所謂「洋紳士」,「洋八股」。
我認為最理想的讀書方法,最懂得讀書之樂者,莫如中國第一女詩人李清照及其夫趙明誠。我們想像到他們夫婦典當衣服,買碑文水果,回來夫妻相對展玩咀嚼的情景,真使我們嚮往不已。你想他們兩人一面剝水果,一面賞碑帖,或者一面品佳茗,一面校經籍,這是如何的清雅,如何得了讀書的真味。
易安居士於《金石錄後序》自敘他們夫婦的讀書生活,有一段極逼真極活躍的寫照;她說「余性偶強記,每飯罷坐歸來堂,烹茶指堆積書史,言某事在某書某卷第幾頁第幾行,以中否角勝負,為飲茶先後。中即舉杯大笑,至茶傾覆懷中,反不得飲而起,甘心老是鄉矣!故雖處憂患困窮,而志不屈,……收藏既富,於是幾案羅列,枕席枕藉,意會心謀,日往神授,樂在聲色狗馬之上。……」
你們能用李清照讀書的方法來讀書,能感到李清照讀書的快樂,你們大概也就可以讀書成名,可以感覺讀書一事,比巴黎跳舞場的「聲色」,逸園的賽「狗」,江灣的賽「馬」有趣。不然,還是看逸園賽狗,江灣賽馬比讀書開心。
什麼才叫做真正讀書呢?這個問題很簡單,一句話說,興味到時,拿起書本來就讀,這才叫做真正的讀書,這才是不失讀書之本意。這就是李清照的讀書法。
你們讀書時,須放開心胸,仰視浮雲,無酒且過,有煙更佳。
現下課堂上讀書連煙都不許你抽,這還能算為讀書的正軌嗎?或在暮春之夕,與你們的愛人,攜手同行,共到野外讀《離騷經》,或在風雪之夜,靠爐圍坐,佳茗一壺,淡巴菰一盒,哲學經濟詩文,史籍十數本野狼藉橫陳於沙發之上,然後隨意所之,取而讀之,這才得了讀書的興味。
現下你們手裡拿一書本,心裡計算及格不及格,升級不升級,註冊部對你態度如何,如何靠這書本騙一只較好的飯碗,娶一位較漂亮的老婆──這還能算為讀書,還配稱為「讀書種子」嗎?還不是淪為「讀書謬種」嗎?
有人說,如林先生這樣讀書方法,簡單固然簡單,但是讀不懂如何,而且成效如何?須知世上絕無看不懂的書,有之便是作者文筆艱澀,字句不通,不然便是讀者的程度不合,見識未到。各人如能就興味與程度相近的書選讀,未有不可無師自通,或事偶有疑難,未能遽然了解,涉獵既久,自可融會貫通。
試問諸位少時看《紅樓夢》,《水滸》何嘗有人教,何嘗翻字典,你們的侄兒少輩現下看《紅樓夢》,《西廂記》,又何嘗須要你們去教?
許多人今日中文很好,都是由看小說《史記》得來的,而且都是背著師長,偷偷摸摸硬看下去,那些書中不懂的字,不懂的句,看慣了就自然明白。
學問的書也是一樣,常看下去,自然會明白,遇有專門名詞,一次不懂,二次不懂,三次就懂了。只怕諸位不得讀書之樂,沒有耐心看下去。
所以我的假定是班聯會看書,肯看書,現下教育制度是假定學生不會看書,不肯看書。說學生書看不懂,在國小時可以說,在中學還可以說,但是在聰明學生,已經是一種誣蔑了。至於已進大學還要說書看不懂,這真有點不好意思吧!大約一人的臉面要緊,年紀一大,即使不能自己餵飯,也得兩手搿一只飯碗硬塞到口裡去,似乎不便把你們的奶媽乾娘一齊都帶到學校來給你們餵飯,又不便把大學教授看做你們的奶媽乾娘。
至於「成效」,我的方法可以包管比現下大學的方法強。現下大學教育的成效如何,大家是很明瞭的。一人從六歲一直讀到二十六歲大學畢業,共讀過幾本書?老實說,有限得很。普通大約總不會超過四五十本以上。這還不是跟以前的秀才舉人相等?
從前有一位中了舉人,還沒聽見過《公羊傳》的書名,傳為笑話。現下大學畢業生就有許多近代名著未曾聽過名字,即中國幾種重要叢書也未曾見過。這是學堂的不是,假定你們不會看書,因此也不讓你們有自由看書的機會。一天到晚,總是搖鈴上課,搖鈴吃飯,搖鈴運動,搖鈴睡覺。你想一人的精神是有限的,從八點上課一直到下午四五點,還要運動,拍球,那裡還有閒工夫自由看書呢?
而且凡是搖鈴,都是討厭,即使搖鈴遊戲,我們也有不願意之時,何況是搖鈴上課?因為學堂假定你們不會讀書,不肯讀書,所以把你們關在課堂,請你們靜坐,用「注射」、「灌輸」的形式,由教員將知識注射入你們的腦殼裡。無如常人頭顱都是不透水的,所以知識注射普通不大成功。
但是比如依我方法,假定你們是會看書,要看書,由被動式改為發動式的,給你們充分自由看書的機會,這個成效如何呢?間嘗計算一下,假定上海光華,大夏或任何大學有一千名學生,每人每期交學費一百圓,這一千名學費已經合共有十萬圓。
將此十萬圓拿去買書,由學校預備一間空屋置備書架,扣了五千圓做辦公費(再多便是罪過),把這九萬五千圓的書籍放在那間空屋,由你們隨便胡鬧去翻看,年底拈鬮分發,各人拿回去九十五圓的書。
只要所用的工夫與你們上課的時間相等,一年之中,你們學問的進步,必非一年上課的成績所可比。現下這十萬圓用到那裡去,大概一成買書,而九成去養教授,及教授的妻子,教授的奶媽,奶媽又拿去買奶媽的馬桶,這還可以說是把你們的「讀書」看做一件正經事嗎?
假定你們進了這十萬圓書籍的圖書館,依我的方法,隨興所之去看書,成效如何呢?有人要疑心,沒有教員的指導,必定是不得要領,雜亂無章,涉獵不精,不求甚解。這自然是一種極端的假定,但是成績還是比現下大學教育好。
關於指導,自可編成指導書及種種書目。如此讀了兩年可以抵過在大學上課四年。
第一,我們須知道讀書的方法,一方面要幾種精讀,一方面也要盡量涉獵翻覽。兩年之中能大概把二十萬圓的書籍,隨意翻覽。知其書名作者內容大概,也就不愧為一讀書人了。
第二,我們要明白,學問的事,絕不是如此呆板。讀書必求深入,而欲求深入,非由興趣相近者入手不可。學問是每每互相關聯的。
一人找到一種有趣味的書,必定由一問題而引起其他問題,由看一本書而不得不去找關係的十幾種書,如此循序漸進,自然可以升堂入室,研磨既久,門徑自熟;或是發見問題,發明新義,更可觸類旁通,廣求博引,以證己說,如此一步一步的深入,自可成名。
這是自動的讀書方法。較之現下上課聽講被動的方法,如東風過耳,這裡聽一點,那裡聽一點,結果不得其門而入,一無所獲,強似多多了。
第三,我們要明白,大學教育的宗旨,對於畢業的期望,不過要他博覽群籍而已,並不是如課中所規定,一定非邏輯八十分,心理七十五分不可,也不是說心理看了一百八十三頁講義,邏輯看了二百零三頁講義,便算完事。這種的讀書,便是犯了孔子所謂「今汝畫」的毛病。
所謂博覽群籍,無從定義,最多不過說某人「書看得不少」某人「差一點」而已,那裡去定什麼限制?說某人「學問不錯」,也不過這麼一句話而已,那裡可以說某書一定非讀不可,某種科目是「必修科目」。一人在兩年中翻覽這二十萬圓的書籍,大概他對於學問的內容途徑,什麼名著傑作版本,箋注,總多少有一點把握了。
現下的大學教育方法如何呢?你們的讀書是極端不自由,極端不負責。你們的學問不但有註冊部定標準,簡直可以稱斤兩的,這個斤兩制,就是學校的所謂「七十八分」、「八十六分」之類,及所謂多少「單位」。
試問學問之事,何得稱量斤兩?所謂英國史七十八分,邏輯八十六分,如何解釋?一人的邏輯,怎麼叫做八十六分?且若謂世界上關於英國史的知識你們百分已知道了七十八分,世上豈有那樣容易的事?但依現下制度,每周三小時的科目算三單位,每周二小時的科目算二單位,這樣由一方塊一方塊的單位,慢慢堆疊而來,疊成多少立方尺的學問,於是某人「畢業」,某人是「秀士」了。你想這笑話不笑話?
須知我們何以有此大學制呢?是因為各人要拿文憑,因為要拿文憑,故不得不由註冊部訂一標準,評衡一下,就不得不讓註冊部來把你們「稱一稱」。你們如果不拿文憑,便無被稱之必要。
但是你們為什麼要文憑呢?說來話長。有人因為要行孝道,拿了父母的錢,心裡難過,於是下定決心,要規規矩矩安心定志讀幾年書,才不辜負父母一番的好意及期望。這個是不對的,與遵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戀愛女子一樣的違背道德。這是你們私人讀書享樂的事,橫被家庭義務的干涉,是想把真理學問孝敬你們的爸爸媽媽老太婆。只因真理學問,似太渺茫,所以還是拿一張文憑具體一點為是。
有人因為想要得文憑學位,每月可以多得幾十塊錢使你們的親卿愛卿寧馨兒舒服一點。社會對你們的父母說,你們兒子中學畢業讀了三十本書,我可給他每月四五十圓,如果再下二千圓本錢再讀了三十本書,大學畢業,我可給他每月八九十圓。你們父母算盤一打,說「好」,於是議成,而送你們進大學,於是你們被稱,拿文憑,果然每月八九十圓到手,成交易。
這還不是你們被出賣嗎?與讀書之本旨何關,與我所說讀書之樂又何關?但是你們不能怪學校給你們稱斤兩,因為你們要向他拿文憑,學堂為保持招牌信用起見,不能不如此。且必如此,然後公平交易,童叟無欺。
處於今日大規模生產品之時期,不能不劃定商貨之品類,學問既然成為公然交易的商品,秀士,碩土,博土既為大規模生產品之一,自然也不能不「劃定」一下。其實這種以學問為交易之事,自古已然。子張學干祿;子曰「三年學,不至於谷,未易得也。」(關於往時「生員」在社會所作的孽,可參觀《亭林文集.生員論》上中下三篇。)
到了這個地步,讀書與入學,完全是兩件事了,去原意遠矣。我所希望者,是諸位早日覺悟,在明知被賣之下,仍舊不忘其初,不背讀書之本意,不失讀書的快樂,不昧於真正讀書的藝術。並希望諸位趁火打劫,雖然被賣。錢也要拿,書也要讀,如此就兩得其便了。

内容概要

林語堂
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十月十日的福建省龍溪(漳州)縣。他曾獲上海聖約翰大學學士學位、美國哈佛大學比較文學碩士學位、德國萊比錫大學語言學博士學位,是一位以英文書寫而揚名海外的中國作家,也是集語言學家、哲學家、文學家、旅遊家、發明家於一身的知名學者。因為翻譯「幽默」(Humor)一詞,以及創辦《論語》、《人間世》《宇宙風》三本雜誌,提倡幽默文學,「幽默大師」自此加冕;並著有《吾國吾民》、《生活的藝術》、《京華煙雲》、《風聲鶴唳》、《朱門》、《老子的智慧》、《蘇東坡傳》等經典名著。民國五十五年,落葉歸根的思鄉之情促使語堂先生離美返台定居。於民國六十五年三月廿六日去世於香港,四月移靈台北,長眠於故居後園中,享年八十二歲。


 讀書的藝術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读书的艺术》林语堂《读书的艺术》开篇即书名——《读书的艺术》,系林语堂为约翰大学所做演讲之讲稿,他引用杜威(约翰•杜威,John Dewey,1859—1952,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实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之一,功能心理学的先驱,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代表。)之语:“读书是一种探险,如探新大陆,如征新土壤。”开宗明义,道出读书乃人生一大乐事。教育之本意原是要教导学生识字,进而走进读书的世界,在其中探险之,享受之。可偏偏事与愿违,不仅是中国的教育,就连先进国家之教育,也同时存在误导学生的弊端。让读书变成一种求文凭,好同交了高价费用供子女上学堂的父母的一种交代。先不论这种做法之对错是非,但它与实际上之“读书”概念,相去甚远。那林语堂认为最理想的读书方法是什么呢?“最懂得读书之乐者,莫如中国第一女诗人李清照及其夫赵明诚。”(P13)应该是“兴味到时,拿起书本来就读。”(P13)但如果遇到不懂的书,该如何呢?“个人如能就兴味与程度相近的书选读,未有不可无师自通,或事偶有疑难、未能遽然了解,涉猎既久,自可融会贯通。”(P14)所以林语堂在演讲中,寄望莘莘学子要早日觉悟,不要在大好的时光中,只读教科书,只读不得不应付教学之书,而应该时刻谨记读书之本意,也要读读那些自己有兴趣的书籍。不读白不读,读了不白读!以上是对外国学生之说辞,那对国内的学生,林语堂老师又有何教诲呢?在复旦大学的演讲稿《论读书》中,林语堂谈到“读书本是一种心灵活动,向来算为清高。‘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但现在,已经不雅,不乐了。”(P23)这种情形,时至今日更甚,读书似乎成了上学的代名词,离开学校,读书变成种装小资,扮清高的行为。面对这种现象,林语堂提出了四不可:“一、所读非书:学校专读教科书,而教科书并不是真正的书。二、无书可读:因为图书馆极有限。三、不许读书:因为在课室看书,有犯校规,例所不许。四、书读不好:即书上怎么说,你便怎么简答,一字不错,照样答出,叫做记问之学。“(P23-24)这四个问题的解决之道,一在于学校的教育制度之改革,此乃外因,我们姑且不谈;二在于学生本身,要明读书之真意,“是使人较虚心、较通达、不固陋、不偏执。”(P25)根据自己的“兴味”而读,才能读出书籍之味。然后求消化,被吸收,方能有所得。具备第二点,则读书就成了乐事,与必须通过考试分数来衡量那种读书之苦事,全然不同。出生于福建漳州一个教会牧师家庭的林语堂,留学美国哈佛大学功获得硕士学位,再在德国莱比锡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学成归国后,曾在北京大学、厦门大学教书。林语堂受过中西两种教育,又担任过教师职务,其一生笔耕不辍,至七十七高龄完成他毕生最希望达成又最功德无量的作品——《当代汉英辞典》。特别提到这段经历,是想让以上两篇本书最精彩的演讲稿的分量更重一些,引起更多读书人之关注,进而丰富立体化先生所说的读书的意义。常听人言,读书最无用。我觉得这句话是书虫自我嘲讽的最高级幽默形式了。读书之所以无用,是因为对一般人而言,除了读教科书得了应付考试之外,并没有很实在很显著的功用。它纯粹就是能享受读书乐趣的书虫的一种爱好。爱好的形式多种多样,每人选择不同,而它能带来的享受又极为私人,除非遇到同类人,否则说多了都是废话。从此方面来讲,读书确实无用,它充其量只是漫长人生的一种消遣时光的模式。马来西亚华人圈里的名人出版社老板张永新说:“人总要做点有意义的事,这样子才快乐。”对于喜爱读书的人来说,这种无用的读书行为,就是这点“有意义的事”。私以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倘若我们能卸下责任,洒脱走四方,确实是比读书更有意义的事情。可是如果我们不能为之,读书起码是一种让我们心灵得以继续行走世界的手段,而且它更为自由。在有限的生存空间和时间里,我们通过写作人之手,去看人间风光无限,去体会冷暖情怀,开阔了眼界,通达了心灵,得以抛开日常琐事,享受片刻精彩,是多么幸福之事。此乃本散文书精彩之一。其二,我不得不在啰嗦几句在介绍的是,林语堂先生对于现代女性之观点。本书搜集了林语堂先生六篇关于女性观点的文章,分别为:《理想中的女性》、《摩登女子》、《论“性”的吸引力》、《女论语》、《婚嫁与好职业》、《家庭与婚姻》。首先,传统的妇女被要求当一个贤妻良母,即在家伺候丈夫及家庭成员,又要生育子女,养育孩子,终得身材变形,唠叨成性。同时要求她们要遵妇道,不许打扮得花枝招展,招摇过市。可私底下,却爱慕那些身材曼妙,浓妆艳抹的女子。女为悦己者容,乃女性之天性,却因为婚后不得为之而备受青楼子女、专业小三威胁家庭,此为男人之自私、无理的行为。其次,女性在婚后的地位被无限压低,她不得外出工作谋取收入,终身养儿育女责任重大,劳动强度重大,而不被重视之、“生育小孩,鞠之、育之、训之、悔之,以其自己的智慧诱导之以达成人,这种任务,在开明的社会里,无论谁都决非轻松地工作。为什么她要被视为社会的经济的依赖男人?”(P156),还只能乞求丈夫的慷慨施舍,付出与收入极为不平衡。最后,由于造物者的安排,注定男女性情之不同。在社会上,男女不平等,是因为体力和精力的不同,男人往往占据优势,而在家庭中,男女不平等,也因为体力和精力的不同,女人占据优势。所以从纯粹经济的角度出发,“在婚姻内,女子处处占了便宜,在婚姻外,男子处处占了便宜。”(P185)天生注定分工之不同,所以女性对于男性而言,倒真真像极了一份职业。这么说,可能有很多女性不同意。我原先也认为人生而公平,不论男女,所以不服输,不认输,想与男人一争高低。可是进入婚姻生活之后,特别在生育孩子之后,我确实深有体会,觉得说它是一份职业也无可厚非。不同于社会上的职业,婚姻职业中,老板是丈夫,客户是孩子。让孩子满意(这个满意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满意,它需要等到孩子脱离家庭独立生活之后才能体现一二,中间有各种生理、心理上的满意需要母亲去努力工作以达成),让老板开心。这么想有一个非常显然的效果,就是令我们当妻子做母亲的更能忍受老板和客户的无理要求和无端责骂,更好的维系家庭。我觉得不要把这种分工看成是不公平,而看成是天性之差异所造成,更来得自然易于接受。回过头来说,看大师谈读书之事,论人生之境况,甚为欢快。增识长见,让自己的思想有所回顾和展望,已然是收获。是有多爱读书之事,才能抵制电视节目的诱惑,在身心疲惫了一个星期之后,仍埋首读书,不敢怠慢,全是因为体验其中的乐趣啊!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有点陈旧,关于读书说的倒很对,不过道理都懂,似老生常谈,读来乏味。
  •     但如果教書之人 讀書之人能達到這個平均線 中國式教育還有得救;已經覺醒並餞行的人而言 借鑑作用一般 權當溫故知新了 不過講稿和文學作品還是有些差距 所以語言上會有點平淡 但首先可讀性還是要肯定的
  •     真正的文人的读书观,可以一看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