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军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5
ISBN:9787214069160
作者:汤普森
页数:373页

作者简介

《远征军:二战缅甸正面战场亲历者口述(亚洲突击真实版)》内容简介:“二战”中的缅甸战场。是最残酷也是最血腥的丛林战。《远征军:二战缅甸正面战场亲历者口述(亚洲突击真实版)》采集了173位亲历者的口述实录,还原了历史真相。每一位参战个体都回顾了战斗细节和心理体验,鲜活得如同发生在眼前,为研究丛林战提供了翔实的实战样本。在丛林战中,身边的一切都包含着恐怖,当你以为身边是自己的战友时,冒出来的却是敌人的身影。这里已没有了胜负,也没有了英雄,有的只是能活下去的侥幸心理。

书籍目录

自序
鸣谢
前言
撤退
侵略和灾难
从仰光到曼德勒
从缅甸中部到印度
反击 若开之战的第一回合
反击 钦迪特的第一次远征
受训
跨越钦敦江
疏散、返回印度
为若开而战 第二回合
若开东部
在加拉丹山谷的西非人
星期四行动 钦迪特的第二次远征
第16旅到达因多
乘飞机到达的其他旅
向北行进以帮助史迪威部队
危机点 科希马
日军的袭击
攻城战开始
向科希马突围
撬开日军的防守
冲出英帕尔
转折点 英帕尔
钦敦江边一片宁静
撤回英帕尔
包围
冲出包围,返回缅甸
到仰光
若开
跨过伊洛瓦底江
仰光公路
围捕
结束语

编辑推荐

  中国远征军与英国远征军、美国远征军、印度远征军、西非远征军、澳大利亚远征军在缅甸丛林并肩血战的真实历史记录!  震撼欧美的“帝国战争丛书”的扛鼎之作,军事类畅销书的典范!  关于“丛林战”的实战军事教材!  朱利安·汤普森的《远征军》是一部伟大的文献,它完整再现了缅甸战场那些被尘封了半个世纪之久的战斗场面。勇士们大无畏的精神永存!

内容概要

朱利安•汤普森( Julian Thompson,1934- ),曾在皇家海军陆战队服役3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指挥第三突击旅成功登陆众多岛屿,又在陆战中取得全部胜利,因战功卓著,升任少将,退役后成为伦敦国王学院战争研究所的客座教授和军事顾问。帝国战争博物馆为了全面记录“二战”历史,启动大规模的“反对遗忘”高级档案搜集行动,朱利安•汤普森负责东南亚战区缅甸战场的采集任务,前后历时五年。朱利安•汤普森最终完成了这份军事报告,收入“帝国战争丛书”,他也因此成为最受军事爱好者喜爱的畅销书作家。

媒体关注与评论

  《远征军》是一部伟大的文献,它完整再现了缅甸战场那些被尘封了半个世纪之久的战斗场面。勇士们大无畏的精神永存!  ——英国《每日电讯报》  这些幸存士兵的口述,鲜活得如同发生在眼前!那些残酷而血腥的战斗细节。仍然令人不寒而栗。  ——美国《星期日晚邮报》  你根本无法想象战争的残酷和悲壮,无论是对正义还是邪恶的判别,最终都是炮火刀枪浴血厮杀之后的遍地横尸,分辨不出将士和敌人。所有人的脑海里只有—个字,那就是“杀”!  ——缅甸战争亲历者、二战同盟军第14军少将阿博特·巴雷特  在这场极具毁灭性的战争中,远征军立功异域是以十倍甚至几十倍的死伤为代价的。他们的事迹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不为人知。朱利安·汤普森让亲历者说出自己深藏心底的经历和感受。让每位读者看到从前的真实场面。这是对捍卫和平而奉献自己生命的勇士的祭奠和尊重,也是对历史真相的尊重。  ——大英军事博物馆战争史研究员亚历山大·斯特林  一位参加缅甸战争的士兵告诉我。当枪炮不绝、血肉横飞的时候。子弹和刺刀穿进身体居然是一种巨大的快感,哪里还有什么疼痛!那完全冲破了身体和意志的极限。  ——英国著名战地记者克劳德·伊维特

章节摘录

  1941年12月14日,日军占领了缅甸南端的维多利亚角,此时,日军已经入侵了香港和马来半岛。1941年圣诞节,香港失守,而在1942年2月15日,新加坡也被日军占领。在新加坡失守的前一个月,日军占领了缅甸的克拉地峡、丹老、维多利亚角以及土瓦的机场。紧接着,由第33师和第55师组成的日本第15军被部署在了暹罗(现在的泰国),当马来半岛的战争接近尾声之时,日军正在等待时机占领仰光。  最初,缅甸的军队由两支英国军队、四支英国在当地招募的缅甸步枪军,以及六支缅甸边防军组成。这些军队的首要任务是维护国内治安的稳定,遏制持不同政见的缅甸人。1941年期间,英国通过增加缅甸步枪军的人数,以及组建缅甸第1师和两支印度航运步兵旅,缅甸的士兵人数得到了大幅度的增加。  缅甸步枪军由克伦人、克钦人和钦人组成,其中也不乏英国人,这些英国人是他们的军官。大多数人认为,缅族人不适合服兵役,因为他们既不够忠诚也不够英勇。尽管在政治压力下,一些缅族人在扩编缅甸步枪军的时候被招募进去,但事实证明,大多数缅族人是不可靠的。在经受战争考验的时候,他们甚至是非常危险的。  在入侵过程中,日军发现缅甸第1师和印度第17师负责了缅甸的国防工作,他们都处于J.T赫顿的领导之下。赫顿命缅甸第1师前往缅甸中部保护湄公河谷以东及缅甸、印度和中国的边境地区。杰基·史密斯少将的印度第17军奉命控制萨尔温江沿线并保护仰光。  1942年2月23日,英军不知所措。因为他们遭受了锡当河的灾难,当英军已经毁坏了锡当河上唯一的一座桥时,他们一半的士兵都还在河对岸。紧接着,上级命令同盟军撤出缅甸,这是英军历史上战线最长的一次撤退。此次撤退有1100英里。5月10日,当英国撤人阿萨姆并穿过缅甸东北部的钦敦江时,这场撤退才完全结束。其实,如果防卫得当,锡当河将是英军拖延日军的一个很好的地方,如果他们在这里拖延了日军,就会为更多的英国援军到达缅甸赢得时间。因为想控制前线,也因为低估了敌人,英军失败了。而让毫无经验的士兵去迎战世界上最精锐的部队无疑会使情况变得更糟。  侵略和灾难  约翰·杰基·史密斯少将(印度第17军总指挥官)  作为缅甸战场的指挥官,赫顿节节败退。当亚历山大抵达缅甸并接管军队时,为时已晚。如果他早点到达那里,澳大利亚的总理可能就会派遣澳大利亚的两个师去缅甸。当然,锡当河的灾难也许就不会发生了。  在十二月初期,后来担任印度最高司令官的韦维尔告诉我,我的两个旅正被派往新加坡,这个消息对我来说简直犹如晴天霹雳。在我即将前往缅甸战场之时,我只能带着一个旧旅和两个新旅前往那里。韦维尔竟然并不认为去缅甸会很危险。  安东尼·狄龙中将(格洛斯特军团第1营)  我的营驻扎在明加拉当机场,那里靠近仰光,我们认为这里不会有危险。战争还要持续很长一段时间,但大家都很漠视它。在日军进犯缅甸之前,我们很少进行军事训练。因为缅甸经常发生动乱,所以我所在的部队负责维护国内治安。  我们的装备非常落后,日光反射信号器和通讯连续系统是我们传输信号的方式。我们的武器非常少,我们的迫击炮和机关枪都装运在骡子背上。我们不适合在现代战争中作战。在日军袭击珍珠港之前的那些日子,大量的美国救援物资通过海路到达仰光,而后又通过缅甸公路被送往中国。当日军轰炸仰光之时,那些运往中国的交通工具和武器装备被遗弃在了仰光的码头,而这些东西恰好有助于增强我们的作战力量。  内维尔·霍根士兵(缅甸步枪军装甲车分队第2旅)  我是一个居住在仰光的克伦人,在那里我的父亲是一个货运经理。战争爆发之前,我加入了缅甸辅助军仰光分队。为了能够加入这支部队,我谎报了年龄,我给招募中士看的是我哥哥的出生证明。  大多数的缅甸平民都反对英国的殖民统治,他们想要独立和自由。克伦人、钦人和掸人都喜欢英国人。战前的缅甸军队中有很多都是克伦人。。  1941年的12月,我是缅甸步枪军装甲分队第2旅的一名士兵。当时,我们旅驻扎在明加拉当机场。日军在圣诞节轰炸了我们。我军没有伤亡,但是我们四辆装甲车中有两辆都被炸得满身窟窿。随后,我们目击着仰光人口的锐减,那里的平民(大部分都是印度人)都纷纷步行前往距仰光12英里的明加拉当机场,仰光瞬间变成了一座魔窟。那时,我的母亲和妹妹去了缅甸北部,紧接着,她们去了印度。   ……

图书封面


 远征军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最近几年,关于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作战的影视作品《我的团长我的团》、《中国远征军》,让中国观众开始关注二战中的缅甸战场。不过,与此同时,一种不好的倾向在滋长,缅甸战场上英军的贡献被忽略了。某些人甚至偏执地认为缅甸战场的英军只是一支不停撤退的军队。英国将军朱利安汤姆森的《远征军》一书,通过口述史的方式,细致地呈现了英国军人的角度披露英军在缅甸战场的战斗情况。它不仅为对中国读者和军事迷呈现了缅甸战场英军的艰难与英勇,还是帮助广大读者了解二战期间缅甸战场复杂军事形势的一本好读物。根据战争亲历者的回忆,缅甸战场的形势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日军处于优势,英军虽然顽强战斗,但是不得不以撤退换取更加时机;第二阶段,英军以印度为基地,与占领缅甸的日军处于相持阶段;第三个阶段则是英军第14集团军从印度反攻,中国远征军从云南反攻,逼迫日军向南向东逃窜。缅甸战场形势的确错综复杂。中美英三国虽然是盟军,但对缅甸战场的态度其实并不完全一致。美国承诺给予中国物质支持,让中国更好地拖住日本。当时,中国的出海口全被日本占领,临时抢修的滇缅公路成为援华物质运输的大动脉。中国出兵缅甸,直接目的是保护滇缅公路。英国本土遭到德国的直接威胁,政略重心无疑是在欧洲;亚洲战略更多是注重防守,底线是将日军挡在印度之外,保存实力,等待时机,收复东南亚殖民地。缅甸战场第14集团军因为战略问题,一度被英国政府忽视,有人干脆称之“被遗忘的军队”。英国、日本、缅甸民族主义者在缅甸战场上的关系也异常复杂。缅甸的民族主义者一直希望早日结束英国的殖民统治,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日本与英美作战,并且打着解放亚洲被压迫国家的旗号,迷惑了不少缅甸民族主义者。战争开始时,他们热烈迎接日军的到来,四处袭扰英军,缅族群众甚至主动帮助日军搜索、逮捕受伤躲藏的英军士兵。缅甸国父昂山将军甚至在日本支持下成立独立军,帮助日本人战斗。这直接导致了英军腹背受敌。英军士兵的口述史还反映出一些问题。战争初期,缅甸战场上英军虽然数量庞大,但是武器装备极为陈旧落后,很多士兵甚至是战争爆发时临时征召入伍的,部队甚至缺乏最适应缅甸战场的丛林战训练。而当时的日军,经过长年的实战磨练,加上军国主义思想的毒害,战斗力十分强悍。根据英军士兵的回忆,他们在第一阶段几乎就是一触即溃,不停向印度撤退。英国士兵撤入印度阿萨姆,甚至还受到当地农民的嘲笑。日本军人也嘲笑英军士兵“娇生惯养”,还不无得意地自称“铁血战士”。英国退守印度,缅甸战场重要性凸显出来,战争形势逐渐发生了变化。政治上,英国为了换取印度人民的支持,承诺战争结束允许印度独立。他们还扩充军队,加强训练,加大对缅甸战场的投入,积极准备反攻。缅甸内部的局势也有了变化,独立军与日本的蜜月期结束,慢慢认清了日本的侵略本质,逐渐向同盟国靠拢。尽管第三阶段的战争依然艰苦卓绝,但相对于第一阶段的悲观失望来说,英军士兵在战争中明显表现出积极的“革命乐观主义”,以及英军的真实战斗力。缅甸战场形势对东南亚、南亚国家战后的历史走向的影响,在《远征军》一书中也已经初现端倪。缅甸民族主义者掌握的军事力量,英国对印度人民的承诺,增加了历史走向的变数。英国固然赢得了军事胜利,但是在缅甸和印度的直接殖民统治似乎走到了尽头。战争不仅是政治的延续,还会对政治的未来走向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刊载于《晶报》2011年6月19日B06版《深港书评•内地》
  •     书中才用口述的方式,展现了二战时期真实的缅甸战场的战争画面,使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各国远征军都在这里为反抗法西斯主义洒下了一片热血。对于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们,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过去,熟悉这段历史有很大的帮助。历史不能被遗忘,这些为了自由而战的战士不能被遗忘。
  •     远征军的口述历史拼图■禾刀作为二战亲历者的朱利安•汤普森,静心聆听173位缅甸战场亲历者的口述,终汇聚成这部超三十万字的沉甸雄书——《远征军》。透过这本书,我们于是获知,缅甸战场上除了中国人、美国人、日本人、英国人、缅甸人,还有印度人、孟加拉国人,甚至包括骁勇善战的廓尔喀人(尼泊尔)。从兵种上看,有步兵、装甲兵、空军等诸多兵种。《远征军》通过这些亲历者的个人视角,首度向国内读者揭开了一些鲜为我们所知的内情。比如,因把日军的侵略看成是摆脱英国殖民的契机,当日军打算接管一个村庄时,“缅甸人要为他们举办一个公民招待会”。当英军小分队经过一些村庄时,有时会遭到村民们的伏击,有时会被一些看似友善的村民,偷偷带往日军驻地,领取50卢比的酬金。人人都知道战争十分残酷,但在口述者的眼里,这种残酷不仅仅表现在敌我双方的生死搏杀,有时还有面对战友的痛苦却无以相助,因为神经的高度紧张,那些生活中最为人乐道的人道主义色彩,在战场上不知不觉地失去了应有的光芒。在撤退期间,盟军军队里流传着这样一条不成文的军规,即一旦身负重伤,将被迫留在村庄中养伤。基于许多村民对英军是否友好的不可确定性,这样的军规,很大程度上无异于将重伤者的命运,转手交给那些残忍的日军。如同我们影视作品中的熟悉桥段,也有的重伤战士为了不拖累自己的战友,毅然选择自我了断——原来英国军人的血管里,同样也有这样的侠肝义胆。这部口述史并未过多涉及中国远征军,从整个内容看,英军的许多表现,并未摆脱中国人的既有评价。战争开始,英军只是不停地撤退,这一方面可能源自战略的考虑,另一方面,英军对日本人的恐惧可谓已达极点。即便是战争结束后,许多士兵仍旧坚信,日本军人是世界上最富战斗力的敌人,其战斗力超过德军,难以战胜。正因此,许多英军士兵,哪怕只是见到一个日本人,如果没有接到明确的命令,第一念头总是想方设法,尽快脱离战争,以免“被日军切断后路”。这样的评判到底是否真实公允,日军第55师第112团连队副指挥金泽悟少尉的那番口述无疑是最好的解答。当他们占领孟都的英军物资储备基地后,发现了大量的牛肉、腊肉、奶酪、香烟、朗姆酒、杜松子酒,他简直不敢相信,“这些士兵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中打仗的吗?这也太夸张了吧!如果他们占领的是我们的营地,除了一些干鱼片和大米外,他们找不到别的任何东西。”飞行长官罗杰•科柏利则进一步提供了佐证,“航空兵每人每个月有四瓶啤酒,长官每人每个月有一瓶杜松子酒或威士忌”。近年来,致力于口述史的崔永元团队,已经采访了4000个人,300多份口述历史影像资料,500万张照片。按照崔永元的理解,收集这些人类文明的碎片,“千百年后让后人有一个研究的参照”。透过这173位亲历者的口述历史碎片,我们可以尝试复原历史的拼图。相较于我们司空见惯的全局性宏观式描写,这173位亲历者的口述,不论敌友,无一不是充满个人的体温。不过,别试图一一记住这173位亲历者的名字,他们只不过是缅甸战场上的一副群雕像:疲惫、饥饿,浑身散发着连自己都十分讨厌的汗臭味。某种意义上,他们只是战争机器驱动下的一堆活物。

精彩短评 (总计8条)

  •     另一角度的滇缅战争
  •     亲历者口述的二战
  •     如果太平洋战场对美欧来说是后娘养的孩子,那么缅甸战场则是看见就心烦的私生子:不想管又不能不管。此战场上出兵最多的是英印,人数五六十万,几乎是中国远征军人数是十倍;美军人数略少于中方,约60000人,基本是空军及技术兵种。人数劣势、与蒋反目决定了史迪威黯然离去。喜欢看全景故事的推荐作家版的《滇缅公路》。
  •     肩并肩的战士们,夺回了失地
  •     #毛概论文
  •     很真实哟
  •     没有读完,可读性很低,没有一条完整的线索能将整个历史过程串起来。太多琐碎的片段,细致而缺乏重点,枯燥。
  •     好书,就是好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