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4.0

出版日期:2014-7-1
ISBN:978711147161X
作者:乌尔里希•森德勒
页数:197页

作者简介

“工业4.0”是德国联邦教研部与联邦经济技术部在2013年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它描绘了制造业的未来愿景,提出继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和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次工业革命后,人类将迎来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四 次工业革命。“工业4.0”概念在欧洲乃至全球工业业务领域都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和认同。西门子作为德国最具代表性的工业企业以及全球工业业务领域的创新先驱,也是“工业4.0”概念的积极推动者和实践者。

书籍目录

◆ 目录 ◆
前言
第一章 工业4.0:通过系统生命周期管理(SysLM)控制工业的复杂性 乌尔里希•森德勒(Ulrich Sendler)
/
第二章 软件:工业的未来 鲁思沃(Siegfried Russwurm)
/
第三章 作为下一次工业革命基础的创新 格哈德•鲍姆(Gerhard Baum)
/
第四章 中小型机械制造业——系统开发也是灵活和高度创新的 霍尔格•伯切丁(Holger Borcherding)
/
第五章 使用基于模型的软件和系统工程作为一致性系统生命周期管理(SysLM)的元素 曼弗雷德•布罗伊(Manfred Broy)
/
第六章 系统生命周期管理平台上基于模型的虚拟产品开发 马丁•艾格纳(Martin Eigner)
/
第七章 数字化企业的目标:实现生产与产品研发的数字可视化
胡桉桐(Anton S.Huber)
/
第八章 作为高档汽车关键指标的连通性 马蒂亚斯•施通普弗勒(Matthias Stümpfle)和赫伯特•科勒(Herbert Kohler)
/

内容概要

鲁思沃(Siegfried Russwurm)教授是西门子公司董事会成员和工业部的首席执行官(CEO)。在完成其制造工程学的大学学习后,鲁思沃教授于1992年作为医疗技术部门的生产计划员和项目负责人进入西门子公司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随后他在德国和瑞典担任了该公司的众多重要领导职务,其中包括运动控制系统的业务管理职务。
从2006年起,鲁思沃成为了西门子医疗系统集团执行管理层的一员。2008年,他进入西门子股份公司管理委员会,成为领导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劳动董事及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分公司负责人的主管。2010年,鲁思沃接管了工业部的领导工作和对企业信息化和企业供应链管理中央机构的监督工作。
乌尔里希森德勒(Ulrich Sendler),生于1951年,毕业于克雷菲尔德市恩斯特莫里茨阿恩特人文中学。在经过奥迪公司内卡苏尔姆工厂的模具制造人员培训和位于海尔布隆市的德劳茨模具制造公司的数控编程人员培训之后,进入海尔布隆大学学习精密仪器工程学,并于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
随后,他在总部位于内卡苏尔姆的科尔本施密特公司CAD系统开发部门任职,再后来成为海德堡CAD-CAM报告杂志的一名编辑。
自1989年以来,他成为虚拟产品开发和产品生命周期管理(PLM)领域的一位独立记者、作家和技术分析师。2009年,海德堡柏林施普林格出版社出版了由他主编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概论》。此外,他还是费尔达芬工业峰会——系统领导2030年的发起人和组织者。

格哈德鲍姆(Gerhard Baum)是IBM工业研究院的成员和IBM汽车部门负责欧洲及新兴市场汽车业务的副总裁。
在完成航空航天技术的大学学业后,鲍姆进入奔驰公司,开始了碳纤维技术开发和CAX应用研究的职业生涯。随后他逐渐接管了IBM德国、欧洲和全世界的销售、解决方案和咨询等领域的领导工作。
格哈德鲍姆目前的研究重点是先进的交通工具和产业转型。此外,他还是埃斯林根大学工业咨询委员会的成员。
霍尔格伯切丁(Holger Borcherding)教授曾在汉诺威大学学习电气工程,并于1999年在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直到2003年,他在哈默尔恩市的伦茨驱动系统有限公司任伺服控制器的开发主管。2003年,他被任命为德国莱姆戈市东威斯特法伦—利珀大学的电力电子技术、电力驱动技术和电磁兼容性教授。他与一个由13名科技人员组成的工作团队合作进行电驱动技术和电力电子的电磁兼容性的研究。
从2011年开始,除了教授职位之外,伯切丁教授还接管了驱动和自动化阀门领先者伦茨SE公司创新部门的专业领导工作。他负责协调伦茨SE公司内部和外部的研究工作,并成为伦茨SE公司在标准工作组和行业协会中的代表。
曼弗雷德布罗伊(Manfred Broy)博士是慕尼黑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软件和系统工程专业的教授。他的主要研究课题是软件在网络世界中的作用。
作为德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acatech)的成员,受德国联邦教育及科研部委托领导异度物理系统的研究,该课题广泛研究了在全球联网的下一阶段异度空间和嵌入式系统的联合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具备的潜力。
马丁艾格纳(Martin Eigner)教授于1985年成立了由其担任执行合伙人的EIGNER+PARTNER有限责任公司,并在公司转型为股份制公司后担任了董事长。2001年7月至2003年8月,他担任公司新总部位于马萨诸塞州沃尔瑟姆市(美国)的艾格纳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技术官一职。2003年该公司的一部分被出售给美国的Agile公司,2007年公司的剩余部分被出售给美国的ORACLE公司。艾格纳先生于2001年7月成立了ENGINEERING CONSULT咨询公司,并自那时起一直任该公司总经理一职。
在1980年获得卡尔斯鲁厄大学(TU)CAD领域的博士学位后,马丁艾格纳教授就成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业务部技术数据处理和组织的负责人。在这个职位上,他主要负责技术数据中心(CAD,CAE,工作计划,零件清单,数控等)的工作,还负责电子开发和微处理器应用、合理化(流程,材料和零部件的合理化)、产品许可和产品变更管理方面的工作。
自2004年10月1日起,作为工程博士的他成为凯泽斯劳滕技术大学虚拟产品开发教研室的负责教授。
1979年,胡桉桐(Anton S. Huber)在西门子公司半导体业务部开始了其职业生涯。在从事了各种人员管理和生产线管理方面的工作之后,1989年,他负责收购了美国的本迪克斯电子公司,并承担了随后将该公司整合到西门子汽车LP公司中的管理任务。1991年,胡桉桐成为了西门子汽车LP公司的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随后又成为巴伐利亚州罗达赫汽车空调系统业务部的负责人。1996年,他成为了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A&D)过程自动化及仪器业务部门的负责人。胡桉桐领导了西门子所收购的西屋公司与发电部门(KWU)中常规电厂的业务整合工作。
自1999年10月起,胡桉桐成为了西门子自动化与驱动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并负责研发和生产以及在亚太地区的业务发展。
赫伯特 K.科勒(Herbert K.Kohler)教授于1976年进入了当时的戴姆勒—奔驰公司,并任职于公司工厂的生产规划部门。1982年,他在斯图加特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
在赫伯特 K.科勒的领导下,戴姆勒-奔驰公司于1992年成立了“环境、技术和运输”中心。1993年,他加入了梅赛德斯—奔驰的开发部门并负责战略性产品的规划管理,该工作他一直做到1999年年底。1998年,他被授予斯图加特大学名誉教授称号。
在从事了产品管理、乘用车销售工作之后,2000年10月科勒教授开始负责车身与动力系统研究所的工作。从2006年8月至2009年3月,他负责戴姆勒股份公司新创建部门“车身与动力系统”的集团研究与预开发。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他成为新成立管理部门“电子驱动器和未来交通”在研究和预开发方面的负责人,其中也包括电池驱动的开发。
自2012年5月起,科勒教授负责戴姆勒集团新成立的研究和预开发管理部门。自2002年3月起,他成为戴姆勒股份公司的环保全权代表。
马蒂亚斯施通普弗勒(Matthias Stümpfle),斯图加特大学机电工程硕士学位(专业:通信原理),并在该校通信网络和计算机工程系获得了博士学位(导师是P.J.库恩教授)。施通普弗勒于1997年进入戴姆勒研究所,在帕洛阿尔托(美国)进行世界上第一台互联网汽车的研究。从那时起,他参与了从基于光纤的最新信息娱乐总线到利用后端基础设施的车辆互联网连接解决方案的多个架构项目。
施通普弗勒目前负责戴姆勒公司研发中心的“系统架构和平台”预开发部门。


 工业4.0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读完整本书,很怀疑译者的水平,言之无物,语句不通,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也许是值得炫耀的一种手段。整本书并没有表述清楚,工业4.0的特征在哪里?是什么驱动工业4.0?甚至让我们一度无法理解,这本书是在表述工业4.0吗? 面对艰涩、不通的句子,如坠云山雾海,只想说一句你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     工业4.0已经成为一个全新的概念了,不仅制造业各行各业都需要了解工业4.0的发展方向。所以,强力推荐这本书!!!!这本书是费尔达芬工业峰会——系统领导2030年的配套用书,它的主题思想是:从经济和科学的角度,深入探讨工业怎样才能使中欧工业到2030年仍能保持一个成功的全球生产基地的地位。到2030年,互联网和其他服务联网的系统将使所有行业实现智能化,并取代传统的机械和机电一体化产品。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在哪些领域,通过哪些产品和什么样的服务,可以使我们取得成功以及如何才能够做到这一点。本书试图为这些问题给出一个答案。除了主编的介绍章节之外,在这里,您还会看到在本届工业峰会上引起重大反响的发起人或小组成员的个人论文。在第一发起人鲁思沃教授的论文“软件:工业的未来”之后,小组成员的论文按照名字的字母顺序进行排列。成员中不仅有虚拟产品开发和计算机科学院系的代表,而且还有自动化工业、电子、中型机械工程、汽车业和软件业等各行业的代表。每个章节都从非常特殊的角度表达了对工业4.0的独特看法。所有这些观点综合在一起可以为我们清晰地勾勒出目前工业产业发展所处岔路口的情形。
  •     一个新概念的提出,初期的书籍一般都搭建一个基础理论框架。这本书较新,只看到“骨头”,没有看到太多“血”和“肉”也实属正常。个人理解梳理下:1、什么工业4.0?第二章里给了个大致说法:通过充分利用嵌入式控制系统,实现创新交互式生产技术的联网,相互通信,即物理信息融合系统(Cyber-physical Systems),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2、工业4.0涉及几个层面(1)体系结构----基础要实现工业4.0目标,最基础的就是体系结构的建立。它定义了系统的功能性和逻辑性。它必须使尽可能抽象和简化的,以确保灵活性和延展性。(2)模块化----内容工业向4.0迈进,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生产力的大幅度提升。它将整个工业系统纳入到一个体系结构里,为了减少信息不对称和标准不一致所导致的重复劳动。将工业和产品涉及的每个领域建立模型,各个模块既是独立的又是可以灵活组合的。每个模块的参与者(不同的制造商和用户)都可以参与进来。(3)标准和范式----方法为了保证所有参与者的充分参与,必须统一沟通媒介。这里边媒介涉及两个方面:一方面工具的统一。信息技术和软件是实现工业4.0这一宏大远景的工具,通过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必须人人读懂,就必须建立统一的标准。另一方面流程的统一。要将整个工业统一到一个体系结构内,必然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系统工程,今后的产品开发也是在需求定义和实施之间快速迭代的过程,需要打通各个学科之间的专业术语壁垒才能实现。工业4.0的基础创新(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系统集成……)不赘述了,看第三章。各个具体方面的书也不少。3、技术变革与社会变革----附带思考题纵观人类文明史,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都会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等深刻变革。通常技术变革的速度远远大于社会变革的速率。此书第一章有提及“对企业组织的挑战”,工业3.0模式下,企业的各个部门是专业化、相互分离的。对企业组织来说,如何才能改变目前这种开发、实验、生产规划、制造和服务相分离的局面?P52里提出“这种转变的前提由技术创新所决定,而它的成功实现则取决于整个企业、工业和经济区位的转型”。在人类社会普遍联系的工业4.0时代,等级观念终将不复存在,人的观念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社会组织形式将由金字塔状变为网状。工业4.0下,我们是不是可以期待这一次的技术变革和社会变革齐头并进?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看了这本书就更了解差距有多大了,中国制造2025也就工业2.0吧,撑死都到不了3.0。
  •     趋势和未来
  •     文科生表示只能理解精神了,书还是很不错的
  •     毫无逻辑关联的几篇合辑
  •     一群德国人十分审慎的态度描述了一个革命性的未来
  •     读不懂
  •     工业4.0就是原来提到的柔性制造吧!
  •     趋势,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造物体。更精密智能的产品正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
  •     继蒸汽机的应用、规模化生产、电子信息技术等三次工业革命之后,迎来工业4.0——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CPS)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由德国联邦教研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提出,概念上是好的、但是这本书真无趣。
  •     工业4.0源起之地给的脚注,但全书最精华部分就在于书名,其余大部分是生拼硬凑。
  •     为了京东凑单买回来,一看竟然是个书摘…
  •     到达4.0的路径及挑战
  •     虽然很多概念都已经接触,但还是看得有些吃力,另并未增长太多姿势= =可能能力有限。读了百分之四五十。
  •     看看
  •     想入门级了解工业4.0,我个人觉得《解读中国制造2025》可能会比较合适点。GM写的《工业互联网》也还不错。另外推荐个订阅号,“德国工业智库”(deguogongye),一群在德国工作学习的人搞的,提供了不一样的思维角度。
  •     翻译看得很累,不受用,不推荐。
  •     给我这种小白科普了什么叫工业4.0,对于数据交互和动态的结合上升到了新的层次,后面的实业部门没看懂,已经非常启发了。
  •     除了第一章跟工业4.0有点关系,其他各章节都不知所云。给人的感觉就是德国的软件和系统工程很弱,通篇都在讲软件和系统工程的重要性。
  •     2016年12月最后一周读本,坦白讲读完3/5的时候都有点不知所云。就是说制造业会越来越重要,德国在这方面做的很到位,物联网,云云,是这样咩?最后讲到汽车与互联网的时候才算懂了一些,我的理解是针对出行场景的人群,软件与硬件联动,可以实时跟进汽车的故障和性能,然后和维修点连动,在汽车到维修店的时候,维修工已经了解了汽车的状况,车主也了解维修店的状态,需要排队还是闲置。可以跟充电桩联动,周围提供一些可以打发时间的商场、咖啡厅等等。实际上也等同于现在国内比较火的智能硬件,监测身体的各项机能,只是目前还仅能停留在数据指标指导的状态,如果以后能和医院联动,这些数据都能存储在电子病历里,在患者到医院之前已经了解了科室、医师的状态(忙/仙),医生也可节省诊断时间,至少仪器监测可以部分被取代,也是功德一件!
  •     实在是基础薄弱,读的很艰难
  •     文艺的脑子装不进,枕头书,翻翻想睡
  •     和从0到1一样,看完了书也只能记住书名-_-#
  •     一群弱智
  •     通过传感器和执行器,为每一个工业品建立一个虚拟的数字品,同步设计、生产、测试,服务。这相当于把人脑知识结构的外化和虚拟化。工业规模越大,越有优势。
  •     垃圾。
  •     对外行不友好
  •     还不错。但是对于我来说。内容还可以再深入一点。不能满足我的知识系统。单纯了解下是不错的。。里面有很多很好的不错的概念。非常有意思。推荐。值得一读。
  •     这本书犯了和《分享经济》同样的毛病,找几个专家写了自己的一段感受,几乎都没有窥见未来,让读者更迷茫到底什么是工业4.0?机械出版社的数据太难咬文嚼字了。比较有思想可读性强的还属于黑天鹅图书。以后规避机械出版社的书籍。
  •     #2016BOOK63#感觉是一次研讨会的PPT详解合集~前半部分算是科普的好书,后半部分我就完全云里雾里(好吧其实就是看不懂),不过呢对于目前流行的概念还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下次领导就别拿硬词儿吓唬人了嘻嘻
  •     是关于工业4.0的论文集,关于软件在制造领域的应用研究,重点关注产品管理流程PLM、系统生命周期管理sysLM、系统建模的跨学科整合对未来数字化制造业的冲击以及西门子在工业领域智能制造的部分实践,论文集难免缺乏系统性,只言片语仅供参考。
  •     很好的一本书,作为从业相关,这本书大致描述了以后的工业发展方向,专业软件的开发和应用于自动控制系统的作用不必多言,我更看好模拟软件和自动随机模拟并测试的ai,monte Carlo法类似那种,不过这些距离国内生产太远,工业4.0对于发达国家就是演化,对中国则是革命,但我们完全没有准备好。
  •     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写得太理论的问题,看着好别扭。
  •     德国作为欧盟的发动机,确实得想法子避免高端被英美的互联网公司降纬攻击,低端被东亚国家慢慢一节一节吃竹子;感觉工业4.0 就是互联网+工业嘛;想法是好的,只是担心被忽悠瘸了得土耳其德国能不能有足够的复合人才懂工业又懂信息技术,比较目前互联网称雄的没有欧陆的位置了。
  •     怀揣着对德国的情怀买了这本书,却发现是拼凑的一本合辑,排版混乱,插图粗糙不清晰,讲述道理不够平民化,即使专业的人看了以后也觉得似有似无,也许这是政策领导者需要把控的事情,与我这种基层机械知识学习者并无太大关联。 自己对于机电一体化和机械制造信息化并不感冒,有的机械性能的确可以通过电控和信息化优化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以我个人观点来看,还是要以传统机械为根基,因为无论软件怎么更新换代、无论信息化如何普及提升,大数据的支持还是需要深厚的基础。
  •     作者是德国人。算是在工业领域比较有经验的大牛。但书写得太“泛”了。该详细的没有说清楚,不重要的举了太多无趣的例子。看完就知道人工智能,软件,机械化,大数据是未来的方向!
  •     泛泛而谈
  •     似懂非懂的感觉,论文合集,没什么大的意思,倒可以给中国制造2025提供一些参考。
  •     这本书在尝试从工业视角看软件,并表达出以软件为依据的关联化工业的模型,以及对软件等复合人才的强烈的紧迫感。
  •     几篇论文合成的一本小书,所谓的工业4.0,就是以CPS(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基础,以生产高度数字化、网络化、机器自组织为标志的第4次工业革命。这是书里的概念,接地气点,就是使工业信息化,那让智能化和物联网融合起来。美国“再工业化”、欧盟“新工业革命”以及德国“工业4.0”,不知道宁波能不能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引擎?
  •     书是从朋友那里借来看的,门外汉也不大看的懂,比较生硬枯燥的描述,可能境界还不够。我的感悟
  •     感觉写的有点浅,体会不到那种震撼
  •     书的专业性太高,如果是非专业人员,建议看前50页和后20页关于汽车行业的就可以了
  •      一开始以为是跨时代的书。说到工业就想起有机械专业同学为之骄傲的作品(如果能插照片,我会把螺帽放上去2333)。想仔细拜读一下。看到一半发现是给西门子做铺垫的。类似于学术报告的一本书。额.....好吧
  •     工业4.0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向纵深的终极体现,是中高端制造业深度工业信息化的标志,相比结果,更精彩的是从工业3.0向工业4.0转变的过程。作者以冷峻的态度描绘着过去未来,工业的生存图景:过去已成历史,未来以“私人订制”为代表的“个性化”、“智能化”生产会带来怎样的体验值得期待。
  •     很纯粹的科普读物吧,并没有多大意思,用来张涨姿势。
  •     写的有点泛,后来知道只是几篇论文合集,看完仍然不太明白。。。
  •     问你飞机怎么飞,你和我说飞机面临的制造难题
  •     还不错啊 然而的确可读性不强 是德国书的风格
  •     有点看不下去,好无聊
  •     未来工业发展的关键是物理信息融合系统的发展; 需要重点关注及创新的技术包括:移动计算、社会化媒体、物联网、大数据、分析和优化/预测; 高科技战略的五大需求领域:气候/能源、健康、机动性、安全和通信; 系统工程、仿真技术、信息融合/最优化技术、软件工程很重要; 教育和再教育很关键。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