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不顺利抵达》书评

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211066865
作者:张哲
页数:328页

用温柔的方式看世界

国际新闻历来是群众装X利器。从巴以形势到追捕本·拉登,从二十年前的柏林墙倒塌到近期缅甸放开新闻审查,更别说每四年一次的大考——美国大选形势分析,都是人民群众饭桌最佳信息源。别急着控诉帝都司机天马行空侃大山,就在你身边也少不了侃侃而谈发表意见的战略家们,甚至很有可能,就是你自己。我也曾是其中一员。当年,还是年轻帅哥的水均益主持的《高端访问》,可是每周日晚8点必守候在电视前观看的节目。不论水均益对面坐着的高鼻梁是否叫得出名字,刚学会几个英语单词的我都会若有所思地一边看一边点头。《环球时报》也曾是最受欢迎的报纸呐,高中时班费定制一份,每期必被疯抢,穿着校服的我们对着黑色粗体大标题的美日新闻辩论得不亦乐乎。如今水均益的黑头发越染越假,《环球时报》更沦为你我嘿嘿一笑都懂得的代码,还有多少国际新闻在信息爆炸中能让你看得明白,读得清楚。这些年,被动辄庞大叙事、高屋建瓴的形势分析吓跑的我,早已对国际新闻免疫。历经世事的我们不再总是横眉冷对,开始慢慢学会用温柔的方式看世界。在与国际新闻绝缘多年后,完全因为文艺书名买下《纽约,不顺利抵达》,却没想捡了一个大漏。看惯了“指点江山、统揽世界”的国际新闻风格,读起从容又有情怀地描写哈马斯士兵的文字,即惊喜又有些不习惯。也是第一次,卡扎菲这个在新闻联播中出现了多年的名字在我脑中有了一个鲜活形象;也终于明白为何虽说昂山素季带领的民主浪潮在缅甸升温,但修改宪法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还第一次了解到中国企业在非洲开拓资源所受的非议,那些投向非洲的大笔资金并不能换来黑人兄弟的深厚友谊。而美国人民对大选的真正态度,更是在一连四篇的《美国选举观察》系列文章里展露无遗,读得我酣畅淋漓。总之,许多之前在各种传媒信息轰炸中并不陌生的国度名字,第一次这么真真切切地呈现在面前,而且说得这样清楚明白,讲得如此轻松平实。《纽约,不顺利抵达》,放弃了名词解释,也几乎不使用专业词汇吓唬人,只通过一个个行走世界的小故事来讲诉这个国家正在发生什么。作者张哲看世界的方式不慌不忙、自然随性。无论在战火不断硝烟四起的巴以边界,还是经济发达节奏快速的美利坚,他都是缓慢的、细致的。他从不匆匆跑过,而是一直慢慢走,慢慢看。一路走一路看见的世界化作文字流淌在书中,也轻易流进你心里。就好像这些千里之外的国度,你也去过。读完书中前三部分信息扎实的海外,第四部分回归中国。其中许多文字都是我读过并且印象深刻的报道。当在这本书中重读,我才知道,这些曾深深触动过我的文字都出自同一人之手。与这些专业的新闻报道比起来,我最爱这部分最末一篇汶川地震手记。抛开了所有的新闻写作要素,只是记录下那些作者不想遗忘的瞬间,读来尤为动人。在这篇手记最末,张哲说:“我们是如此无力。”这个曾行走世界的记者,曾用文字努力挖掘事件真相的记者,最后还是承认自己终究敌不过世间的宽广与困苦。这份坦诚,让我惊讶,令我尊敬。书的最后一部分是属于作者自己的记忆,写下他在北大和美国读书时的青春。与他自己的描述与回忆比起来,朋友写下的后记才是了解张哲的最好窗口。从朋友眼中看作者,总有新发现。后记中描写的张哲自由、随性、对世界充满热情,这些要素与他作为国际新闻记者互为映衬。但,朋友还写下了他的文艺范,他曾令人热泪盈眶的时刻,和这些年逐渐褪去的张扬,读来栩栩如生,与随书附赠的张哲摄影作品做成的文艺书签一脉相承。在一本书里,看清世界,也读懂中国,更得以“窥视”一名努力想要“永远简单倔强”的青年走过的青春路,无比值得。合上书本,我也假装认真地想了一下,如果有朝一日自己也出本书,会请谁来帮忙写下后记呢。


 纽约,不顺利抵达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