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苏归来》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 世界政治 > 访苏归来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4
ISBN:9787563344857
作者:纪德
页数:184页

我就这样断章取义吧

看过《赤都心史》,书中透露出一股默默地文人情怀,略带感伤的笔调,比较纠结的心理伴以优美无比的语言,让我忘了这是本纪实文学。其实纪实并不重要,记心即可。讲真话,让我想到了无耻的巴金。他是真话吗,一部《随想录》我看了三年,至今还没有读完,只因作者的人品流露。他只不过是随着上层的话语罢了。真话只是他的借口。同样是苏联题材的《访苏归来》,没有优美的文笔,却有着一颗真挚的情怀。一种理想破灭的无奈与愤恨。断章取义,有些时候是错误的,有些时候则被成为了借口。本书,就让我断章取义吧1、 我一贯明确地表示,一个人始终坚持己见,这种愿望多半有丧失真诚的危险。我认为真诚之所以重要,正因为事关大多数人和我们本身的信仰。2、 (苏联)从最明亮到最阴暗,过渡突然得令人乍舌。3、 谈及苏联,实话往往基于恨,假话往往基于爱。4、 真话,讲出来再怎么令人痛心,刺伤也只能是为了治病。5、 世界上无论何处也不像在苏联这样,无论同谁接触都能一见如故,立刻建立起真挚而亲热的关系。6、 我到苏联主要关注的是人,芸芸众生,关注能把人变成什么样子,已经把人变成了什么样子。7、 在苏联,社会问题从四面八方找上你,催逼你,挤压你喘不过起来。8、 从列宁格勒返回,再看莫斯科,就更不堪入目了,粗俗得压抑和削弱人的精神。9、 人们一味的大坎大伐,拆毁清除,再重新建造,一切都好像随心所欲。10、 每人都与众相同……一个没有阶级的社会,每个成员似乎都有相同的需求……个人完全融入群体里,一点儿个性也没有。11、 莫斯科人给人头一个强烈的印象是异乎寻常的懒散。12、 他五小时能干完八天的活。13、 苏联再也不存在少数人剥削多数人的现象了,这是巨大的成就。14、 每户室内,全是同样的难看家具,挂着同样的斯大林像,再也没有别的东西,没有一件私人用品,没有一样私人的纪念物。每座住宅都可以互换,一户户庄员似乎也可以互换,搬进另一座住宅似乎都不会有所察觉。15、 每天上午,《真理报》都教导他们应该了解什么,想什么,相信什么,决不能出格。因此,每次同一个俄国人谈话,就好像同所有人交谈了似的。……这种思想的塑造,从幼儿就开始了。16、 在这里,关键是让人相信,已经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幸福,以后会更好;还让人相信任何地方都不如他们幸福……他们的幸福是由希望,信赖和无知构成的。17、 “自我批评”出了揭发和指责,这种批评只限于弄清楚,这事或那事“符合路线”还是不符合路线。大家讨论的不是路线本身,他们讨论就是要弄清楚,某部著作,某种行为或某种理论,是否符合这条神圣的路线。谁企图再往前推进一步,谁就要倒霉。……危害文化的,莫过于这种精神状态了。18、 苏联公民对国外一无所知。他们唯恐我们对他们的成就了解的不够,而他们对我们的期望,不是告诉他们什么情况,而是恭维他们……在他们看来,苏联之外漆黑一片,除了几个无耻的资本家,世界上其他所有人都在黑暗中挣扎。19、 一个13岁的儿童带我穿过营地大花园时,指出景色多么美,像背书似的20、 贵族在这里不是指个人勇武绝伦,战功卓著的的贵族,而是思想正统、循规蹈矩者,下一代就变为拜金的贵族。21、 国家包揽一切,大家自然无需救助别人,尽管有同志的情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出现几分冷漠。22、 今天被视为“反革命”的思想,正是当初那种革命精神,使半腐朽的沙皇旧世界彻底崩溃的那种力量。23、 如今要求的是惟命是从,是循规蹈矩,如今要求的是赞同苏联所发生的一切,如今千方百计争取的是这种赞同不是迫不得已的,而是发自内心并且欢欣鼓舞的。24、 哪怕表示一丝一毫的异议,提出一丁一点的批评,都要招致最严厉的惩罚,而且当即就压下去。今天在任何别的国家,哪怕是在希特勒统治下的德国,思想还会比这里更不自由,更加低三下四,更加战战兢兢,更加俯首帖耳。25、 斯大林的肖像到处可见,斯大林的名字挂在所有人的嘴边,对他的颂扬,也无一遗漏的纳入所有讲话中。26、 如果“您”是指斯大林,那么仅仅称呼“您”是不够的。27、 专政,对,显而易见,但那是一个人的专政,不再是团结一致的无产者、苏维埃的专政28、 在一个国家消除反对派,哪怕只是组织反对派表达见解,形成力量,也是极为严重的事情:这要走向恐怖主义。29、 凡是简单化、一体化的企图,凡是要从外部挤压成形的企图,无论何时都是可憎的,会造成极大地破坏,会滑稽到令人发指的地步。30、 “我国的一位艺术家,首先必须路线正确。否则的话,多高天赋的作品也要看成形式主义。”在苏联,一部作品再怎么优美,只要背离路线,就要遭到遗弃。31、 无论革命之前还是之后,苏联造型艺术从未有过上乘之作。32、 以陀思妥耶夫斯基为例,他没有什么读者了,谁也说不准究竟是青年离开了他,还是有人将青年的目光从他身上引走。33、 如果是必须响应某种号令,那么思想至少还能感到不自由。然而这样事先就加工定型了,不待号令就先行响应,思想就连受奴役的意识也丧失了。34、 在一幅耶稣像下面,只见写了这样一句话:“根本不存在的传说人物”35、 马克思主义者随意的很,可以只谈历史,否定耶稣的神性,甚至随便否定他的存在,鄙弃教义,诋毁神的启示,完全以世俗的批评态度,对待一条神谕,尽管这种神谕给人世带来新的希望,并且是当时所能产生的最非凡的革命因素。36、 苏联的状况逐月恶化,越来越远离我们期望于她的当时和将来的样子。37、 某位著名学者主张的理论,只要显得不大符合正统,就不得不自我否定。某位科学院院士也承认“他以前的研究室谬误的”“可能被法西斯所利用。”38、 人们总抓住“取得的成果”,谁也不愿意那么快就放手,于是乎,失业没有了,卖淫没有了,男女平等了,人有尊严了,教育普及了……然而审视一下,就会看到这些美好的成果,每一样都缩水了。39、 既然有人不断要求我们拿苏联的现状同革命前作比较,我们就不能不指出,受苦阶级的状况,在许多领域都远远没有得到改善。40、 我反对你们出于盲目,活着昧着良心,将明显可怜巴巴的结果,当做辉煌的成就介绍给我们。41、 如果他没有入党,那么党员同志们就会起到他的头上。42、 除了掌握特殊的只是,还必须具备晚上的正统观念和献殷勤的灵巧手段。43、 一旦入党就再也不能退出,如果退党就随即失去地位和职务,也失去此前努力赢得的全部优惠,同时还会面临所有人的猜疑和报复。44、 一旦独立思考,随即就变成反革命,思想成熟了,就该打发的西伯利亚去。45、 晋升的一种极好途径,就是告发他人。46、 如果拒绝卖友,不肯于这种卑鄙的勾当,想救朋友,那他就要成为他朋友的陪葬品。47、 每个人都监视别人,监视自己,有被别人监视。48、 为免遭人揭发,最合适的办法就是先下手为强。49、 苏联工人变成了不幸的困兽,一旦失宠,就要挨饿,就要受挤压而被碾碎,甚至不敢抗议一声,甚至不敢高声发牢骚,他们又制造出一个上帝,要在祈祷中求生路,这有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呢?向人间能求助什么?50、 苏联无产者们开始丧失最终为自己劳动,从而赢得尊严的这种梦想。毫无疑问,剥削他们劳动的,不再是股东资本家了。然而,他们还照样受剥削,而且剥削的方式还特别狡诈,特别巧妙,特别迂回,弄得冤无头债无主,劳动者不知该向谁算账了。享受劳动成果,享受“超额劳动”成果的,不是劳动者自己,而是安歇受优待的人,那些红人,那些俯首帖耳、脑满肥肠的人51、 普通工人的低工资还是原封不动,这平均工资的上升,是大部分红人及其长高的工资给拉起来的。52、 明知道受剥削却弄不清受谁剥削了,自己生活穷困,又不知道该怪谁,该指控谁了!53、 民众投票,无论公开还是秘密的,都成为一种讽刺,一种走过场所有任命,都是自上而下决定的、产生的。人民仅仅有权选举那些内定的人。无产阶级被玩弄了,嘴塞住说不出话,全身捆住动弹不得,几乎不可能反抗了。哼!斯大林运筹帷幄,稳操胜券了,还赢得全世界共产党人的热烈掌声。这些共产党人还相信,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还会相信,他们至少在苏联取得了胜利,而且认为凡是不鼓掌的人,全是敌人和叛徒。54、 今天比昨天离目标还要远,我不仅仅指远离梦想的共产主义社会,还指远离了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阶段。55、 “确信苏联一如其他专政国家,是受一小撮人统治,在治理国家方面,人民大众根本每份而,有份儿也微乎其微。56、 共产党人被莫斯科欺骗了57、 三年来,我苦读马克思主义著作,过分浸润,结果到了苏联,反倒十分迷茫了58、 我确信无疑,满怀激情,去那里要赞赏一个新世界,不了他们为了把我笼络住,竟然向我展示我在旧世界深恶痛绝的所有特权59、 在苏联,穷困是让人瞧不起的,要掩饰起来,就好像是一种罪过60、 斯大林只容忍赞同,凡是不鼓掌的人他都视为对头。有时,他听到某种改革建议,随后也接受了。但是这种见解,他为了更好的据为己有,就首先除掉提出这种见解的人。这是他表明有理的方式。照此下去,过不了多久,让身边就只剩下毫无思想、不会揪他过错的人了。61、 没有一个政党——我是说能笼络住我——能阻止我把真理放在党之前,一掺进谎言,我就极不自在;我的作用就是揭穿谎言,我拥抱的是真理,加入党离开真理,我当即就离开党。

虽没经历过政治斗争,仍然佩服纪德的勇气

纪德在这里代表了知识分子的良心,做到了公正地为人类进步而战斗。一向不说谎的罗曼罗兰却自毁名声。今天看来,书中所写的斯大林时代苏联的缺点已是众所皆知,孰对孰错都很明了,只是当时指出真相却要承担巨大风险与压力。甚至在今天,这本小书中文版的前言后记里,也不敢把当时的苏联与文革中的中国做类比,即使大家一望便知,所犯的错误一模一样。一些众所周知的问题我就不提了,比如闭关锁国,令人民愚昧、盲目自大;生活贫困;互相揭发;思想统治,一切都要按路线来,消灭文化;个人崇拜。。。。。。我最在意的是那种消灭个人化到了极点,“与一个苏联人谈话等于与所有苏联人谈话”,而且即使是希特勒治下的德国,也做不到这一点。书中并没讲根本原因,我觉得这是由社会制度造成的。苏联和中国,都未经过资本主义阶段。而资本主义,正是以对人的解放为特点的,强调个人。而由封建主义直接跳到资本主义的社会,则必然带有封建主义的特点,不把人当人看,同时使剥削变成了官僚阶级对无产阶级的剥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基于资本主义的基础的,谁知实践他的理论的主力军却大都缺少了资本主义阶段的过渡。这使马克思的理论便显得有些理想化,只考虑到了生产力的发展,未充分考虑人性的复杂。

纪德的感慨

1937年6月,面对潮水般的指责声,纪德写下了访苏归来的补正。他写道:毫无疑问,任何民族都不会如此大气,投入如此险恶的一场试验。的确如此。

兴亡千古繁华梦

纪德的这本书比他的小说让我读着快捷,却比他的小说让我读得痛苦。完整看完之后,又重新放在桌上,等着慢慢再读。这个深秋初冬,它成了我桌上不离的伴侣,到我今天想要将它放进书柜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应该给它写几句。时政,是我早已经以“不复问人世兴衰”我托词再也不论了。纵然位卑未敢忘忧国,终究是说了也白说,干脆不说的。因为,历史一直是循环往复相似地演绎着,太多的人是口中说着“以史为鉴”,事实上,却是怎么也做不到的。纪德的书,其实就是这样的“以史为鉴”的书,而他写作并发表的时候,却是作为时政报道的。为此,这位研究了三年马克思主义的法国共产党人,变成了当时唯一的共产党国家的敌人。读《访苏归来》的人们,不知道是否了解,纪德,还是梵蒂冈的敌人。他的《梵蒂冈地窖》看得我毛骨悚然,不是说书如何恐怖,而是他的直白分分明明地让我替他担心。最后发现,他果然早已经是教宗认定的“敌基督”。说真话的纪德,和同一套丛书里的罗曼·罗兰、泰戈尔、瞿秋白一样,满怀了“理想国”的梦想,在1936年5月应邀去了当时的苏联参加高尔基的葬礼,随后到苏联各地参观,他充满了好奇的眼光看着这个新生的国家,这个用“人类最伟大理想”建筑起来的国家,“我唯一的希望”,他的视野一如既往地投向底层,关注一个社会最普通的人群,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学生,忽然他发现她们其实极度贫困潦倒,而招待他们的一切却又那么奢侈,(仅就这点,纪德甚至在书中用大量的数据对来证明的),这一切原来都那么的不真实了。然后,纪德便异常诚实地说:“我明确告诉你们,我贸然去苏联旅行,具有一定的悲剧性。我确信无疑,满怀激情,去那里要赞赏一个新世界,不料他们为了把我笼络住,竟然向我展示我在旧世界深恶痛绝的所有特权”无论是面对他一直尊敬的奥斯特洛夫斯基也罢,还是他出席的高尔基的葬礼也罢,以及他脱离苏联作家协会而私下去走访街头流浪儿,他都想要看见最真实的苏联,他能坦诚面对的苏联。他更明白比物质生活贫困更为可怕是苏联人思想的麻木,“每次和一个苏联人谈话就等于跟所有人谈话。”他敏锐地指出苏联的好大喜功和粉饰太平,背后隐藏着的所谓“路线正确”:“一个艺术家再怎么有天才,只要不遵循路线创作,公众的注意力便转移,离他而去;对于艺术家作家的要求,就是合时宜,合了适宜,其余的一切就会随之而来。”这也就是我们现在能理解的所谓的“政治正确”的内涵之一。纪德太真太诚实太直白,他说“斯大林的肖像到处可见,斯大林的名字挂在所有人的嘴边,对她的颂扬,也无一遗漏地纳入所有讲话中。”“是崇拜、爱戴、还是惧怕,我不清楚,反正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他分明在指出旧世界的独裁其实已经在苏联存在着。怪不得斯大林对他如此愤怒,也怪不得斯大林会给罗曼·罗兰那么大的压力。放弃了欣赏苏联迤逦的风光,专注在苏联的阴暗面的纪德,在当时看上去是那么的挑刺,事实上,如他所犀利地指出:“但是,为政党写些什么东西好让人利用,决不,这种事儿找别人去。我一同我的那些共产主义新朋友建立关系,就把话说在前头:我永远也不会是安分的新战士,一个省事的新战士。”在我们今天看来,他曾如此真诚地向往一个“理想的世界”,却如此的破灭,可以想象,纪德其实很伤心,正如他说的:“正是你们吹嘘的太高,我的信赖、激赏和快乐,才痛心地一落千丈。”“不,我特别要指责苏联的,是大肆宣扬那里的工人境况多美好,多么令人羡慕。”纪德又是很善良和宽容的,面对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人的指责,他悲哀而凄凉地说“苏联的朋友常常很不情愿看到苏联的阴暗面,或者,至少说不情愿承认它,因此,往往仇视苏联的人说了真话,热爱苏联的人说了假话,这种情况是太多了。”他理解封存自己的《莫斯科日记》长达50年的罗曼·罗兰。如今,苏联已经成为尘封的历史,那个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国家,现在不复存在,而纪德也过世多年了,这本书也从禁锢中释放。再一次掩上书的时候,写完如此字迹,初冬的窗外,迎来新的一波降温后,已经寒风习习了,如此画面,不免想起来儿时那部电影《苦恼人的笑》里那个有趣而悲哀的片段——老记者给年轻的记者说了一个故事:有个富翁好不容易得了一个儿子,办满月酒的时候,人人恭喜,人人说吉祥话,唯有一个人说,这孩子是要死的,于是,这人被乱棍打死。年轻的记者问,那我既不想说谎话,又不能说真话,我该怎么说,老记者说:那你就说,这个孩子,呵呵,哈哈,嘻嘻……“兴亡千古繁华梦”,诚实,本来的代价就是如此的。呵呵,哈哈,(*^__^*) 嘻嘻……【原文地址】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2996523&Key=748591581&BlogID=150117&PostID=27298245

我们是否还尊重内心的感受?

薄薄的一本小册子,这两天跟着我从上海到杭州出差、又去苏州扫墓,在苏杭阴冷的小雨中断断续续的看完。看完了之后,我一直在问自己一个问题:我们是否还尊重内心的感受?关于斯大林统治下苏联的种种不端的内容不再赘述了,随着前苏解体,比这更触目惊心的文字还比比皆是,但最让我觉得敬佩是:在苏联,在共产主义最高潮的时候,作者能够非常客观的记录,能够面对铺天盖地的诽谤和指责而不动摇,我们看到了他有一颗高尚的心。在这个多元化价值共存的社会,我们每天会遇到很多的价值观,遇到很多的组织,如何判断?如何去伪存真?我们的价值观在哪里?初中、高中那会我们好像也曾经接受过国家给我们的价值观,可是又有多少人能够记得价值观是什么?集体的利益大于个人的利益好像也是一条,但是如果集体在撒谎怎么办?怎么又能确保集体不是代言了某些个人?好像永远没有人能够告诉我们。我们的哲学永远是相对哲学,就像我们的酱香型茅台,需要凭借酿酒师的嘴来勾兑,这样才能绵绵流长。可是茅台毕竟还是好酒,还是要喝,酒后的另一个世界我们要尊重我们的内心。


 访苏归来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