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士政治

出版日期:2014-5-1
ISBN:9787203085120
作者:罗伯特·D.卡普兰 (Robert D.Kaplan)
页数:211页

作者简介

(他的书使克林顿决定不向科索沃派兵,被布什列在“必读”之首,一本被美国总统、国务卿、国防部长热捧的书!)
在一个由不稳定国家、不确定未来组成的世界中,为了前方的道路,我们越来越迫切需要从过去获得武装自己的智慧。
作者罗伯特•D.卡普兰认为,这个世界既不是现代的,也不是后现代的,而是古代的延续。因此,在本书中,他从孙子、修昔底德、马基雅维里、霍布斯等人的永恒著作中汲取智慧,告诉今天的领导人如何在政治水域中破浪前行。
华盛顿挤满了向军方探听消息的记者,军方却在向卡普兰探求信息。
——《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这是我最近读到的最能启发思考、最深刻的书之一。可读性强,激动人心。
——亨利•基辛格,美国前国务卿
卡普兰灵巧地为今天的领导者抓住了古典政治理论的实用性,无论他们是在董事局会议室还是在椭圆形办公室里管理危机。
——威廉•科恩,美国前国防部长
我入迷地阅读《武士政治》。卡普兰有力地证明,对于今天的安全问题,大哲学家的洞察力是有实用价值的。学者们会读这本书,那些负责做出决定、影响到我们国家安全的人也应该读这本书。
——威廉•J.佩里,美国前国防部长

书籍目录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不存在“现代”世界
第二章 丘吉尔的《河上的战争》
第三章 李维的布匿战争
第四章 孙子与修昔底德
第五章 马基雅维里式的美德
第六章 命运与干涉
第七章 伟大的扰动者:霍布斯和马尔萨斯
第八章 “浩劫”、现实主义和康德
第九章 阿基里斯的世界:古代战士、现代武士
第十章 战国时期的中国与全球治理
第十一章 提比略
部分参考书目

内容概要

罗伯特.D.卡普兰(Robert D.Kaplan)是《大西洋月刊》的记者,此前著有多部畅销书,包括《巴尔干幽灵》(Balkan Ghosts)、《地球的尽头》(The Ends of the Earth)和《一路向东到鞑靼土地》(Eastward to Tartary)。


 武士政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1、全球化使得生产力的发展超出了国界,由之产生的两极分化又使得世界上出现了富裕的极少数和落后与非现代的大多数,并迫使后者以种族、宗教的纽带结合起来在现代化的世界中重新确认存在,同时大资本的发展使得发达国家内部矛盾越来越无法调和,而帝国体系的崩溃又是其不能承受之重。于是乞灵于自身的历史(尤其是代表先进性的扩张时期的历史)并呼唤强有力能统一资源化解分歧的领导人也就是题中之义了。2、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国虽大,黩武必亡。由工业化带来的现代化的成绩,并不是殖民者能够拿来自夸的事物,一如生产力的发展不能为阶级统治的必然性辩护。而当罗马或英国的扩张超出了自身能力的界限之后,反弹也便成为必然。由于殖民后遗症带来的民族、宗教与区域矛盾,恰恰不是因为脱离了殖民,而是产生于为了便于殖民和榨取殖民地资源所引发的矛盾及此后的诱导与纵容,一如掠夺性开采矿产后的环境问题。丘吉尔所被推崇的,是对一个帝国的忠诚与惋惜,而这正源于帝国先进性丧失后的不思进取使它汲取资源引发的破坏超过了它所能提供的秩序。于是它掠走了财富,留下了问题,并让世界的秩序在被严重破坏后必须经过新的长期破坏与重建,才能有暂时的稳定。3、本书中所有以勇气与光荣为依归而试图将美国在过往战争中的正义性与当下领导困境所联系起来的论述,无不尴尬而一厢情愿的反映出当下美国无以建构自身帝国统治合法性的现实。易言之,当帝国汲取资源引起的破坏超过所能提供的秩序而成为单纯的寄生虫时,试图用简单的历史对比而以领导力为借口试图重现帝国荣光的努力无殊于缘木求鱼。4、恐惧、私利和荣誉归结为私利,结果的良好论证了目的的良好,而良好的定义则由现代化这一西方主导的进程判定。在这一大前提下,从中华体系吸取的也只有作为表象的用间和止战,而不明真正意义上和而不同的均衡。结果就是以碎片式的相似性论证今日选择的正当性,却陷入哲学的贫困而不自知。5、在鄙视理想主义的道德敏感后,自身也掉进了以道德评价而非国家利益决定干涉的窠臼。如同第三章说对于经典重要的不是细节而是价值判断一样,作者把手段当成了目的而把宣传当成了理想。领导人需要高尚的品德和坚毅的决断,但决定他们成就的只会是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国家与历史的需求。干涉的道德冲动与付出回报的实际权衡,决定了这种两难之下只能向领导力要求整合的困境,一如管理学泛滥于科技的停滞时期并且很少留下可以称之为持久的有益效果,或者崇祯无奈中激发天良的呼声。6、考虑到2002这一出版时间,对于干涉的认同与今日在阿富汗和伊拉克精疲力竭的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把对地区问题的淡化当作绥靖,结果必然是四处灭火疲于奔命而渐星火燎原。如里根所说,最大的问题是政府本身,那么最大的国际问题当然也是那个自诩国际政府的大块头本身。当它摧毁了挑战者,而在中东和东欧留下破坏殆尽的秩序后,试图以自身意志重塑的努力绝不可能像把推倒的积木重新搭起来那么简单,而更像一个拙劣的渴望让死尸复活却最终改造出弗兰肯斯坦的谋杀犯。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于美国短暂的历史中不曾有足够长的时间去经验和组织对不同境况的应对,更不知道保留一个恰当对手的重要,于是它总是陷入孤立主义与全球帝国主义两级摇摆不定的无所适从。当拨开道德的伪善面纱,美国的对外干涉(尤其是以国家利益为旨归的)往往在第三世界带来更多的问题,而作者给出的答案却是:没有及早干涉来制造问题。结果就是只能归因于发挥的主观能动性不够,缺乏历史因而无视历史,继而破坏历史,又试图掩饰历史,那还能从它津津乐道却并不全面甚至真实的历史中得到什么教训呢?7、当且仅当作者只是老实阐述而非阐发前哲观点以牵强的符合现实时,才有了那么一点可读价值。毫无疑问的,这是由于他看到了疾病,却既不深究它的病源,也不知道什么是合适的药方,只好用简单的类比把完全不同的两种疾病因为同样具有发热表现而视为一种。8、物质的繁荣使人们能抱有更多的利他情绪,但没有世界性的利维坦那就只是盲目的乐观,而为利维坦提供合法性的应是结果道德而非程序道德。作者再三强调以异教徒公德实现基督教私德,是对白左政治小清新的哀其不智怒其不争,并希望以适当的干预实现美国的私利,世界的公利。遗憾的是,美国本身又没有能力去有限度而恰到好处的实现这一目的,于是不仅深陷泥潭,还创造了比敌对政权更大的麻烦——极端主义游击者。不妨说,衰弱的帝国不可能仅靠明智的领导人而非革命性的变动重新振作。因为它自身的吸血鬼们不仅要吞噬它,还要吞噬整个世界,于是它自诩为秩序的干涉,往往只是给食利集团提供了舞台,而破坏了外国更破坏了自身的秩序。9、以文明人自诩而将对手妖魔化为野蛮人,将世界主导权毫不掩饰的视为自家物事,再一次显示了这本书由于被致命的自负蒙蔽双眼(只要记得它的出版时间)而只能作出治标不治本的无用功:没有能力提供公平而使人信服的秩序,没有能力消灭被现代化抛弃的反对者,又不能放手霸权带来的好处,于是负担愈重而脚步愈缓,只能死抱着霸权沉沦——希望那时它不会带着整个世界殉葬。10、作者眼中的顺理成章,却不免于读者眼中的图穷匕现,正是冷战后美国趾高气扬时代的体现。如果说世界治理体系能从中华的天下观中吸取什么营养,那么首先必然应该是和而不同。由于不合理世界秩序造成的问题,绝不可能由它的最大既得利益者主动解决。如国内一些帝国霸权奴才一样,以正义保护者面目出现的,往往是为了假弱者名义使自己站在舆论高地而能分得更多排他性利益,甚至破坏社会秩序而不惜。一个不能解决本国贫富分化与社会稳定的国家,又有什么方案能够证明这个世界在它手中会更好而不是沦为它予取予求的乐园?对自身“拯救者”历史的自豪,对干涉的挑肥拣瘦,对问题浮于表面限于现象却对深层原因避而不谈的分析,想从中得出天启式的“美国使命”,结论之荒诞恰与论证之牵强交相辉映。11、至此,我们终于可以得出结论,作者的主要目的在于呼吁那些他试图影响的人们成为这样一种领导者:有强烈的使命感,不要考虑媒体与弱者,追求历史而不是现实的荣誉,把美国打造成一个罗马一样的千年帝国,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供秩序使世界赢来和平与稳定。姑且不讨论这种缘木求鱼的一厢情愿有无实现的可能以及实现后世界会否更为糟糕,只要看看今天美国的战略窘境就可以知道,新保守主义不仅给美国带来了泥足深陷因而难以光荣离场的结果,更使得它越来越丧失了干涉的道义资源与实际能力。或许我们应该感谢美国这些自信满满而南辕北辙的引路者兼掘墓人,正是他们鼓吹下的美国用自己血的教训为我们写明了四个大字:此路不通。
  •     《读药》第128期:《武士政治》——反恐、全球化背景下的“新帝国主义”专题地址:http://book.ifeng.com/shupingzhoukan/special/duyao128/ 文/柳承旭凤凰网读书频道《读药》周刊独家专稿,如无授权,请勿转载。在自己网站的个人简介里,罗伯特•D.卡普兰(Robert D.Kaplan)选了一张用“伦勃朗布光法”拍摄的个人照,这种摄影技法会运用强烈的侧光,将人拍成“阴阳脸”。这种技法常用于明星的摄影作品之中,用于突出冷峻、坚毅的气质,而作家和学者很少选用这种让人望而生畏的照片,以免与读者产生心理上的距离感。而卡普兰则不然,这正符合他美国“鹰派”知识分子的风格。一、 本书题眼:何为“异教徒的精神气质”书如其人,《武士政治》也是一本让人“望而生畏”的书。卡普兰自信地写道:他要从孙武、修昔底德、马基雅维里、霍布斯等人的永恒著作中汲取智慧,告诉今天的领导人如何在政治水域中破浪前行。而这些一般只出现在学术专著里的名字,足以吓跑对政治哲学涉猎不多的普通读者,再加上一个令人困惑的副书名——“大国领袖为什么需要异教徒气质”,就更让中国读者云里雾里了。但实际上,这本书所讲的都是一些很简单的道理。虽然这是一本登上过纽约时报排行榜的畅销书,也是前总统小布什最喜欢的一本书,但你千万不要被目录里的一大堆历史学家、哲学家的名字所吓倒。读懂本书的关键,就是理解副书名中“异教徒气质”的含义。卡普兰所说的“异教徒”就是不信仰基督教的人,而“异教徒气质”强调的是——重利益而轻道德、重应变而轻秩序,审慎冷静而又不失决断。这种领导风格是与注重道德伦理、程序正义、法治秩序的基督教传统所不同的。简而言之,卡普兰所主张的是,对内治理讲究伦理道德,讲民主讲法治;国际事务信奉利益至上,摆实力拼拳头。如果在汉语里寻找与“异教徒气质”含义相近的词语,可能是“现实”或“现实主义”。也就是说,卡普兰想用《武士政治》这本书告诉我们:大国领袖,首先应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在实用主义传统极深的中国,卡普兰所说的不过是些再普通不过的道理。翻一翻市面上的官场小说我们就会明白,中国读者从来就不相信在政坛上有什么仁义道德。所以,从核心论点来看,中国的读者可能更容易接受卡普兰的观点。但是,《武士政治》并无意讨论官场厚黑学,本书汇集了卡普兰在The Atlantic Monthly(大西洋月刊)和The National Interest(国家利益)上发表的专栏文章,所讨论的是大国外交中的手段和策略。纸面上的道理浅显明白,而现实中的具体情形则就没那么简单了,再具体到外交事务,更是受到既定立场和既有惯例的诸多约束,在卡普兰看来,重伦理的基督教传统就是美国外交的桎梏。二、理论短板:理论杂糅,互不协调甚至根本对立从书的编排和主题上看,《武士政治》非常像一本政治哲学专著,马基雅维利、霍布斯、康德都是政治哲学领域内里程碑式的人物,而卡普兰则以学者的身份重述经典、借古论今。但深入地读下去,你就会发现这些都是错觉。卡普兰既没有、也不想触碰这些理论的核心,他对于这些经典学者的选择是“拿来式”的,他对于经典著作的引用是“摘抄式”的。他并没有系统地阐述这些理论,而只是选择性地引用了经典著作中支持自己观点的部分。换言之,李维也好,康德也罢,卡普兰只是用他们来装点一下门面,全书的观点与这些政治理论相比,更多的只是具有表面上的相似性而已(或许连表面上的相似性都不存在)。因此,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武士政治》存在着巨大的理论冲突,众多互不协调甚至根本对立的理论被卡普兰糅合在一起,而他自己还未必支持这些理论中的任何一个。卡普兰推崇霍布斯的敏锐观察,但同时又拒绝霍布斯《利维坦》中最核心的绝对中央集权理论;他在书中引用了康德的大量论述,甚至包括著名的绝对律令法则,然而,康德作为道德绝对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理论与卡普兰“重利益、轻道德”的观点相去甚远,反而是与康德所批判的功利主义,与卡普兰有异曲同工之妙。卡普兰自己很清楚这一点,他在该书的“前言”中写道:“我从来没有在大学教过书,没有在智库当过全职分析员……我提供的视角是基于一种不同的教育——25年驻外记者的工作。”他也不掩饰自己在学术方面的外行,相反,他认为这种外行反而是一种价值:“初涉经典著作的门外汉,就像初到陌生地域的旅行者,他会误读一些事情,但也会发现当地居民不再注意的东西。”许多学者穷尽一生,才得以进入经典理论大厦之门,而卡普兰则对此毫无兴趣,他只是以收集了一些学术上的边角料以资自用。他强调:“在本书的以下各章里,我仍然是一名记者:汇集经典著作和当代学者的观点,把它们综合成一篇故事,这种做法就像所有记者处理手头零散素材的时候一样。”然而,但这是一种两面不讨好的做法,普通读者被一大堆人名和理论绕得云里雾里,而专业学者又会因经典理论的滥用而大为光火。《武士政治》的理论基础是非常薄弱的,探讨经典理论本也不是记者的强项。三、论调产生之因:新时代与“武士”的出现对于一本资政类的著作而言,《武士政治》在理论上的薄弱是很可以理解的。政治家所需要的不是坚实的理论,而是实用与灵活。没几个政客是学究,也没几个学究能做得了政客。对于政治家而言,敏锐的判断力和观察力要比学术素养更为重要。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卡普兰把准了政客们的脉。如上文所说,卡普兰认为:大国领袖要具有现实主义(异教徒)精神。例如:他很反感美国在人权问题上不断地指摘中国,并赞赏克林顿将人权问题与延长中国最惠国待遇相脱钩的决策。同样,他也对美国不断地在全球强力推行民主的做法提出质疑,在他看来,激进的民主化进程反而会给当地的社会秩序带来混乱。卡普兰声称:“能够保护人民的专制政府比不能保护他们的民主政府更加符合道德标准”。卡普兰的观点更多地来源于一种“敌我势力”的崭新判断。他引用了前美国安全分析员Ralph Peters在1999年(911事件发生之前)发表的观点:现代国家的敌人,已经不是成建制的军队,而是武士(Warrior)——他们有狂热的信仰,崇尚暴力,是一群不受制度约束、不按牌理出牌的暴徒。在卡普兰看来,这也是当今世界格局的一个必然趋势。而“异教徒精神”也是建立在这种大国冲突淡出舞台,恐怖袭击和宗教冲突日益加剧的情势之上的。“武士”们的出现,使得传统的政治体制捉襟见肘。民主秩序的低效无法及时地应对突如其来的暴力袭击。与按部就班的投票相比,卡普兰更为鼓励领导层的决断,首先解决问题,之后履行程序。读完全书我们或许会有些困惑,卡普兰究竟是如何看待美国社会的主流价值的?他是一个拒斥自由、民主的反对者吗?还是一个对美国的未来充满质疑的悲观者?在全书的最后两章,卡普兰终于表露了一些自己的态度,他并不是认为伦理道德和民主法治不重要,相反,他非常肯定这些价值的重要性,“除去民主,美国将一无所有,美国是自由的家园,而不是种群的聚集”。卡普兰认为,冷战的胜利标志着美国开始拥有主导国际社会的能力,美国不仅是一个合众国,也同样是一个帝国(在国内,卡普兰一直被认为是“新帝国主义者”的鼓吹者),借助这种帝国的影响力,美国得以将其核心价值观推向整个世界。但是,这个价值的推进过程应该是谨慎的、无形的,而不应是一种标榜自由和民主的强制过程。他所强调的不是核心观念的转变,而是推行方式的转变。再回头看全书的论述,卡普兰并没有对美国的核心价值观展开批判,他将自己的论述谨慎地限制在外交事务之中,换言之,也就是美国价值的输出过程、美国武力干预他国的种种。他所探讨的是技术问题、是行事方法。在骨子里,卡普兰仍然抱有一种大国的自负,只是呼唤一种更为谨慎和妥善的态度。正所谓爱之深、责之切罢了。
  •     卡普兰的作品我早在欧洲留学时就读过(《The Coming Anarchy》),非常惊艳的国际关系著作,夹叙夹议,极为吸引人,不过那时他的作品还没有后来这样深刻的理论性,主要还都是驻外记者特有的直观印象和感慨,一晃十来年不读他的书,没想到这哥们现在闹大发了。。。前几天刚读完他的《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发现他早已超脱了驻外记者的水平,旁征博引挥洒自如,古今中外的巨著都信手拈来,完全成为国际政治理论大家,那种自信和才气,那些不容置疑的箴言和结论,我只在基辛格和亨廷顿等极少数西方政治学大师作品中见过(福山的作品也有一点)。现在读的这部《武士政治》,在气势上、广度上和深度上,更是胜过了上述两部作品,如椽巨笔胆大包天,目光如炬入骨三分,很多精彩论断甚至把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都比下去了:未来将变得越来越野蛮和冷酷;缔造和平将越来越困难;地球村只是媒体的陈词滥调;必要性和私利得到准确的计算,才是“英雄的”;当指挥官得到足够多的信息时,做什么都太晚了;拒绝犯较小的罪,因此招致更大的错误;时代变迁比我们想象的小;外交政策与博学之才无关;对私利的战略性追求并不冷酷,也不是非道德的;历史常常由暴力推动;某些学究企图把世界归纳为观念,却忽略了权力;伤害别人的能力就是讨价还价的能力;价值需要武装的支持,权力和私利推动政治;秩序先于民主,利维坦能制止自然状态的混乱;调节大国关系的是某种决斗准则,而非国际法;。。。这些箴言仅仅是全书的百分之一,这本书的正文只有200页,13万字,却都是干货,没一句空话套话,这11个章节(其实就是卡普兰陆续发表过的11篇政论文章)都是实打实的心血论断,充满了当代各国学者罕有其匹的历史感和大局观(也许只有基辛格可以媲美之),其战略学术思想的大胆露骨程度,我只在米尔斯海默的不朽经典《大国政治的悲剧》中见过!卡普兰和米尔斯海默,这俩美国佬一个是犹太人,一个是德国后裔,都以精明冷峻著称于世,都不是省油的灯。这两本书,都是我案头的必备。很明显,卡普兰是目前美国最悲观、最现实、也许还是最正确的国际战略大师,从十几年前我读他的作品就感觉到,他对世界动荡局势的未来发展很不乐观,对人性阴暗面看的非常透彻,这在《武士政治》中频频列举马基雅维里、霍布斯、以赛亚·伯林、孙子的言论就不难看出,因此,现实主义是他的根本立场,权力和人性恶是他的关注点,放弃幻想冷眼看世界是他的方法,运用谋略取得制高点是他给出的唯一应对之道。任何对国际关系感兴趣的、想在领导岗位上(无论官场还是商界)立于不败之地的朋友,都应该反复细读卡普兰这部奇书,其中有太多的管理学、谋略学和政治学智慧和深度值得我们一再研究,不要因为他的记者出身就看轻他的博大精深,不要因为他不是教授就误以为他的作品没有学术深度,英雄不问出处,遇上好书是一辈子的缘分。附:目前中文网上关于这本《武士政治》的几篇书评都是笑话,什么柳承旭的《难以掩饰的大国自负》、刀尔登的《读<武士政治>一则》、牛新春的《为新帝国张目的另种说辞》,我读了他们的书评,太可笑了,要么吹毛求疵要么大帽子扣死,就差没搬出“阶级斗争论”胡咧咧了,这几个小五毛跟卡普兰的学术差距和鸦片战争之前清朝官员对英国海军的蔑视和无知一样醒目!当今中国政治学术界的眼光和水平连郑观应和左宗棠都不如,目光短浅清谈误国,除了高唱和平发展就是跟随新华社通稿歌功颂德,这些文痞也配评论卡普兰的经典作品?先把“孟夫子、孙子、蒋介石、孙逸仙”这几个人名的外文翻译搞清楚再写文章吧!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不知所云
  •     理论性太强,不太好懂。
  •     绝对好书,符合中国的历史观!
  •     颇有智者预言式的论述,整体比较好读,一气呵成问题不大。
  •     或许评述当代事件的记者出身,使作者面对历史材料时也更容易理会各种著名时期在其当时展开的时刻的“当代性“。可读性很强,整本书展现了作者对同时为共和国和帝国、而明智地不以帝国命名自身的美利坚国的历史期许。@szbc
  •     现实政治之于理论政治上的最大不同,在于其并没有那么多可以拿来用的东西;能够为现实所用的东西,早就产生于现实之前的年代了。那些复杂的理论,更多的只是拿来点缀这个世界的装饰品而已。
  •     牛逼
  •     仅凭印象而言 马基雅维利是对任何时代的政治家 领导人影响最深远的人
  •     啥破玩意。
  •     观点很招骂,但很有勇气,也有见地,但论证比较弱,难以服人。
  •     这几年读过最酣畅淋漓的政治学方面的著作,作者现实、睿智、有才情,旁征博引,精彩论述不断。虽然只是个记者,但远超同类书籍的水平。当然,这本书也见证了我十几年来政治观的变化。悲观、保守。现实最好的写照吧。
  •     世界的未来在古代已有迹可循,因为人类的群体和智慧变化不大,本书从古代战争研究著作和哲学著作分析入手,提示未来战争的可能形态。翻译有些奇怪,阅读需要整理。
  •     这本书是真诚的,也是能自圆其说的
  •     很有想法,但是寫作不繫統,思維跳躍太大,雜亂,強行套用某些過去古人的思維太牽強,而且多半都是針對美帝現狀自己侃侃而談。作者真正想說的其實就是”溫故知新,通古知今“,”現代歷史只是古代歷史的延續“,但是問題是這個論題黑格爾已經用一句”人們從歷史中獲得的最大經驗教訓就是不會從歷史中吸取經驗教訓“蓋棺定論了啊...另外這翻譯有些人名和橋接翻譯略逗...
  •     1政治应当是结果道德。2社会秩序比社会道德重要3缺乏“利维坦”的时候,各个组织的关系类似春秋战国,不能委身做巨物的器官,要自己五脏俱全。4战争没有规则,战争与和平没有界限。
  •     真知灼见与非凡的灵感;敏锐的嗅觉与充满自豪感的帝国主义。作为政治哲学可能漏洞百出,却是实用主义的宝书。
  •     路上读物
  •     读完后读君主论真的好强
  •     有点难读懂,不过还是挺有启发的。
  •     在气势上、广度上和深度上胜过了卡普兰的其他作品,如椽巨笔胆大包天,目光如炬入骨三分,很多精彩论断甚至把马基雅维里的《君主论》都比下去了,11个章节都是实打实的心血论断,充满了当代各国学者罕有其匹的历史感和大局观,其战略学术思想的大胆露骨程度,我只在米尔斯海默的不朽经典《大国政治的悲剧》中见过!卡普兰是目前美国最悲观、最现实、也许还是最正确的国际战略大师,现实主义是他的根本立场,权力和人性恶是他的关注点,放弃幻想冷眼看世界是他的方法,运用谋略取得制高点是他给出的唯一应对之道。任何对国际关系感兴趣的、想在领导岗位上(无论官场还是商界)立于不败之地的朋友,都应该反复细读卡普兰这部奇书,其中有太多的管理学、谋略学和政治学智慧和深度值得我们一再研究
  •     good
  •     1496.没什么感觉……除了投合学问重返政治的风潮之外
  •     一口气读完,过瘾~ 国务家的智慧箴言集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