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经济学 (平装)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3-9
ISBN:9787208016835
作者:茅于轼
页数:258页

作者简介

《生活中的经济学》共有三篇: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以及经济体制。第一篇微观经济学触及到搬家、超级市场、旅游环境、能源等与老百姓日常生活联系的方面。第二篇宏观经济学中触及到银行、国民生产总值、通货膨胀等美国社会的宏观方面。第三篇经济体制中联系中国当时的发展状况。


 生活中的经济学 (平装)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08年在国图看见的这本书,就借回来略读了一遍。部分原因是因为茅先生的一些有关耕地红线和经适房的言论在网络上引起了争论。也是从这本书开始,我开始对经济学感兴趣。看的出来,茅先生是个学者。做学问的人往往不谙政治,也或者不屑于理会政治,我想这也是茅先生在网络上备受攻击的原因。那些骂房地产商的人,除了可以博取大众的支持以外,不会对问题的解决有任何益处。就好比那些整天骂贪官,却对政治体制上的根本问题避而不谈的人一样,其结果是转移了大众的注意力,其目的不可而知。这本书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说起,诙谐中透着睿智,短短两百页,却几乎描绘了整个经济学的全貌。值得一读!
  •     书写老百姓自己的经济学□百越客经济学可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看经济学家在电视上做节目,看他们写的文章,满眼满耳都是些云山雾罩的术语,深邃得让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望而却步。可以认为,那些深奥的理论,在以经济为业的人中间,有着相对固定的读者群。但问题在于,现实生活中还存在着像我一样,不是专业人士却又渴望对现实中的经济学现象有所了解的人。实际上,这个群体的数量是如此庞大,如果能满足这个群体的阅读趣味,其市场应该相当可观。对于经济学家茅于轼来说,《生活中的经济学》应该是让他感到幸福的著作。正是这本书的问世,使一个经济学大师真正走向了民间和大众。这本书是他1986年旅美经验的经济学阐释,他像一个长者,私语于自己的后学,言辞娓娓,平实生动。更可贵的是,已经过去20年了,但他叙说的经济学观念并没有随着年华的流逝而褪色。比如他对边际效用理论的解释,“同样一块面包,饿的时候边际效用高,吃了几块之后边际效用就降低,所以边际效用是以前消费量的函数”。他进一步延伸,“这个理论提示了一个最平凡的然而也不太被人理解的道理,即一物的价格在某些情况下由消费者对它的评价决定,而与它的成本无关”,比如,一个成本为一元钱的面包,在面对饥饿的消费者时,可以卖到10元甚至更高的价钱,“遗憾的是,成本定价的‘理论’把我们的脑筋束缚得太久了,接受新理论并不容易”。这种紧贴生活的经济学分析,本身就充满了勃勃生机。即使再过若干年,这样的阐释还会显得有趣和生动。经济学还有一种向老百姓靠近的方法,——讲故事。梁小民大概知道这种趣味,所以就有了《寓言中的经济学》。他把深奥的理论通过分析故事展示出来,让人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得到知识的增长。梁小民分析了65篇寓言,不能说每篇都很到位,但可以说每篇都很生动。比如《如何让狼不能吃羊》把狼比作垄断行业,把羊比作消费者。羊要如何才能避免被狼吃掉?作者开出的药方是,“一方面,要对垄断者的行为进行限制”,“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打破一家垄断,促进竞争”。但作者也说:“比喻总是蹩脚的,寓言总不能与现实完全一样。所以,还没有找到狼与羊共荣共存的寓言。不过这个道理对垄断者与消费者来说还是正确的。”这个叙述非常富有现实意义。在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垄断无时不在侵犯着我们的利益,《反垄断法》也正呼之欲出。读到这样轻松但内涵深刻的文章,不期然地会引起一丝内心深处的共鸣。经济学是一门让人感到幸福的学问。如此轻松的经济学作品,自然不能涵盖经济学的全部,但它可以成为经济学大树的一个小小的枝柯。经济学家不一定需要它,但我们老百姓需要。它是我们身边的经济学,自然、生动,富有生活的情趣和魅力。(《生活中的经济学》,茅于轼著,暨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3月,定价20.00元;《寓言中的经济学》,梁小民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1 月,定价28.00元。)载《徐州日报》等
  •     有人说,经济学其实是一种思考问题的方法。它可以让你以一个经济学者的眼光,中立客观地去看待社会生活中发生的事情。如果你不是要成为一个经济学家,而只是要学会这样一种思考方法,并且了解一些生活中的经济学常识的话,那么,这将是一本你不可错过的书。茅于轼老先生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这本书中大部分文章是他之前在访问美国时,给国内某内部杂志所写的专栏文章。因此,文章常常着眼于生活中的小处,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经济学家对生活和社会问题的犀利思考。强烈推荐。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借用一句话:经济学随笔难就难在把它通俗的表示出来。毛老做到了,所以我也很敬佩他!
  •        初次“认识”茅于轼先生是品读了《中国人的道德前景》。书中的所描述的诸如道德是一种没有契约的相互服务,只有在自利的情况下才可能实现他利等观点正是我这个一介书生无法用朴实的语言说出来的,这些观点我也是举双手赞成的,所有对他老人家有了点崇拜之心。
       再见见面是他批评政府建设的廉租房根本就不是经济适用房,说出“经济适用房就是没用独立卫生间的”。此举找来批评声可以说是一浪高过一浪,但是我觉得茅于轼老师说的一点也没错。理由——在批评他的队伍中没有要买经济用房的。
       读过矛老写的书和一些评论,很想给矛老冠以自由主义经济学家的头衔,用我们熟悉的话来说就是右派经济学家。他学的和接受的就是西方的自由市场经济,理所应当阐明和维护市场经济的正确之处。就像我国另一个有名的经济学家郎咸平所说的“我是喝西方经济学的墨水长大”一样。
       书中所介绍的经济学知识对我来说并不感到陌生,因为自己平时就对经济感兴趣,所以有所摄取。但是很是佩服矛老能够把复杂的经济道理用非常浅显的言语来解释,能够把生活的琐事和经济学知识联系起来。可能这就是一个经济学爱好者和经济学家的差别吧!在他老人家的思想里毫无疑问地认为只有市场经济才能救中国,只有公平合理的竞争才能实现资源的节约,也只有市场经济才能实现中国人崇高的道德前景。
       一句话,借用一句流行的广告语对这本书的评价——简约而不简单。
      
  •     比较杂,比较乱,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随意。 也许生活本来就琐碎,真理本来就隐晦。
  •       如茅老在“第三版前言”中所述:“我希望读者们把它当作理解世界、理解人生的工具,并且从阅读中得到乐趣。“
      书中叙述的不仅仅是经济学中的关键理论、市场机制等,而是融合了茅老个人看待经济学、社会发展的深刻观点,尤其是在讲述过程中不时地引入商业环境中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念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不完全脱离于人的存在来讲解知识点的书籍,是最能让我有热情、乐趣一直往下读完的,很庆幸我第一本读到的经济学读本这么适合我(我一直比较看重个人道德(或者说公德)的必要性、重要性)。
      
      由于是随笔类的文章,可以各章独立地、分散地读,而且非常贴近于生活,容易理解。文章的一大特点是:茅老在讲述完美国市场经济的现实特点之后,仍不忘适当地引入相关话题下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并对此进行对比、剖析。以至于不会让我觉得所有的理论知识、市场经济都只是离我那么遥远的米国,而实际上应该是息息相关的。
      
      但不知为何,总觉得茅老在利用美国市场经济的特点对比中国时有点儿欲言又止的感觉,是点到即止吗?而且感觉茅老对此又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无奈之心。看到最后简短的”评传“才知道原来茅老与其父亲曾有过不简单的经历,评传中说”没有好好研究‘政治学’“...此时我似乎有点儿明白。
      
      对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问题,我看到较多的是用”不患寡而患不均“来形容的,最终使得大家都做穷人的想法、做法多么无知!
      
      更为可敬的是,从书中内容可以大概看出,茅老并没有被困于常规的观点、理论、权威等等,而是总可以看到他对一些问题的个人理解、坚持等。总之,我喜欢这本书、茅老及其观点。下一本应该就是《中国人的道德前景》,我期待着...
      
      此外,本书的封面、封底的纸质都让人感觉很不错,封面上的【生活中的】4个毛笔字以及那中国画背景,给我一种传统稳重的感觉。
      
      附第一遍草草读完本书的摘句(仅限于 第三篇 ”经济体制“ 之后的,前面的读着读者忘了做笔记):
      
      《生活中的经济学(第三版)》-茅于轼
      
      ★ 一个社会的工作效率很大程度取决于社会的道德水平。P97
      
      ★ 功利主义并没有什么不好。如果道德与一切人的利益恒相对立,我怀疑这种道德原则能否坚持下去?它和苦行僧哲学有多大差别?它是不是人类理智的产物?问题只在于这个功利是个人自己的还是全体人群的功利。P188
      
      ★ 企业必须通过赚钱来满足人们的需要。...因为企业不可能知道人们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P191
      >> 企业通过价格反映的供需关系生产人们需要的产品,追求利润,也就是赚钱。
      
      ★ 价格可以自由浮动,企业追求利润是有益于社会的,这是市场经济中是非观的基石。百姓的需求通过价格来反映,社会能够做到物尽其用。P192
      
      ★ 贫富悬殊有可能但并非必然引起社会的不安定,理解这一关系的关键因素是弄清贫富不均的原因。P192
      >> 看富人之所以富的途径,非法、不道德的将引起社会不安;合法、积极上进的将成灰鼓励社会成员创造更多财富的动力。
      ★ 我们需要的是铲除社会的不公,而不是完全消灭贫富差距。P192
      
      ★ 赌博是财富的转移,没有任何创造,而商业交换式有财富创造的。...在一个平等自愿的市场上,一切交换都能使全社会的财富有所增加,因为双方同意的交换必定同时对双方有利。P207
      >> 分工与专业化带来的好处。
      
      ★ 自动化机器可以从国外进口,但保护和发展买和卖的社会环境却无从进口。P208
      
      ★ 一个国家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穷而不知道穷的元婴,更可怕的是错怪了穷的原因。P208
      >> 有人说中国穷是因为帝国主义侵略。这在过去确是如此,但不能成为现在穷
      的原因。果真如此的话,中国的穷就没有办法改变了,因为帝国主义侵略已
      是一个历史事实,而历史是无法改变的。
      
      ★ 一个交换十分困难的社会必定是一个穷困的社会。P208
      
      ★ 一个人为了生存而出售自己的劳动,决不会轻视自己的饭碗。我们的铁饭碗制度并不
      把劳动看作是商品,不把职业看成是自由选择的结果,甚至找机会刁难和奚
      落顾客作为自己劳动的特权和乐趣,这才是厌恶劳动、厌恶为别人服务的真
      正原因。P210
      
      ★ 历史上阶级矛盾总是少数人压迫和统治多数人。P211
      
      ★ 幸福只能感觉而无法计量。P212
      
      ★ 个别的小股东如果不满意董事会的决定而又无力改变,可以将股票出售,这就是所谓的“用脚投票”(走出企业)。出售股票的人多了,股票将跌价,所以董事会不敢藐视小股东的合理意见。P221
      
      ★ 产品质量,或更确切地说工作质量,是市场道德中最重要的内容。P231
      
      ★ 尊重别人是市场文化的核心。它不但表现为服务态度,尤其重要的是协商精神。P232
      
      ★ 说到底,道德和利益应该是一致的。...道德准则也是全社会长期利益的准则。但当这种准则成为每个人的行为习惯,一个人依此准则办事脱离了任何利益考虑时,这些准则已上升成为道德。P233
      
      ★ 交换之所以发生,即同样一件商品会从卖者手中转移到买者手中,是因为他在出售方的估价低于购入方的估价,否则任何交换都是不可能发生的。P237
      
      ★ 买卖双方对商品的有不同的稀缺性而构成了估价的不同。估价的区别往往是各方约束条件不同而造成的,出售方受约束而做不到的事收购方却可以做到。故能够通过企业重组而赚取更多的利润。P237
      >> 判断一个企业并购成败的标准就是并购以后利润能否增加。企业并购时医治一个有病企业的最有效的方法,社会应该鼓励企业并购。这是增强国力的简便易行之道。P237
      
      ★ 财富的不平等比之权力的不平等略为可接受一点。因为财富的获得机会在市场经济中不具备垄断性;而权力肯定是具有垄断性的。P242
      
      ★ 社会的良性发展应该做到:不让有钱的人有势,不让有势的人以权弄钱。P242
      
      ★ 一般均衡状态:一切商品的价格均已调整到使商品的供应和需求相等。P243
      
      ★ 在一般均衡状态下,钱具有度量一切商品价值的特点。均衡价格是价值的真实度量,这种价值与商品内包含多少劳动无关,与商品用了多少成本来生产也无关,它只和商品的有用性和稀缺性有关。(例如吉利号码)P244
      
      ★ 经济制度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商业规则或交换规则。P249
      
      ★ 优势劣势不能由主观感觉来决定,它们是比较的结果。P262
      
      ★ 各人用自己的优势在市场中交换,会发生供应和需求是否匹配的问题。市场培育了各人的相对优势,提供全社会一切成员都能利用的优势机会。P263
      
      ★ 囚犯难题具有极深刻的含义,它解释了何以短视地以利益为目标将导致对大家都不利的结局。“文革”中坦白从宽、抗拒从严的政策之所以能使一大批人承认自己的“罪行”,其奥妙即在于此。P266
      
      ★ 从更广泛的意义来理解囚犯难题,它实质上对道德的本质作出了深刻的
      说明。一般人对道德的理解是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保证别人的利益。这种对道
      德的理解的根本弱点是没有注意到,自己又是别人的别人,而且别人也是他
      自己。因此从社会的整体来看,牺牲自己去帮助别人是讲不通的。
      
      ★ 囚犯难题确切地说明了在什么情况下个人才需要克制自利的动机。...商业交换同时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动机在起作用:交换本身是受自利动机的驱动;然而交换必须遵守市场规则,这是受道德约束限制的,它是反自利的。P268
      >> 一个成熟的市场体制最根本的特征是自利动机和道德约束协同作用。P268
      
      ★ 建立市场规则 = 从囚犯困境中解脱出来。P268
      
      >> 离开了均衡价格,一切经济评价都是不可能的。P274
      
      >> 稀缺性决定价格。劳动是稀缺的,因为人好逸恶劳,人不会无缘无故地为别人劳动。P276
      
      >> 劳动是一切价值的泉源,但这与劳动量决定价值是两个不同的命题。P277
      
      >> 与其号召人们不要瓜分别人的财富,不如让每个人都有权获得自己该得的部分。->纠正不正之风P285
      
      >> 具备价值观是人类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一个根本性标志。归根结底,价值观是从价格来的,价格是从交换产生的,这一切都是物与物相交换时比较各自的稀缺性而产生的。P287
      
      >> 社会之所以富裕,是因为它能有效地配置资源。而有效配置资源的必要条件是有正确的价格信号,光有科学技术是不能形成生产力的。P287
      
      >> 经济学家的视野往往只限于经济领域,忽视了其他社会后果。通货膨胀的一个严重后果是降低了社会的道德水平。P288
      
      >> 通货膨胀是对所有权的慢性侵袭。一切侵犯所有权的政治行为都为经济上严重的不良后果。P289
      
      >> 消费者偏见:从自身作为消费者的利益出发,去认识一个需要全面理解的理论,从而产生对理论的片面性观点。P291
      
      >> 大多数人都是消费者,于是并没有“生产者偏见”,而是习惯于从消费者的立场看问题。P292
      
      >> 社会科学是研究包括研究者本人在内的人类社会现象的。因而,如果社会科学中的某一“客观”规律果真被发现并被人们所掌握,这个规律本身就会其变化,换句话讲,社会科学不存在客观性。(人们改变自身行为使得规律本身发生变化)P292
      
      >> “是目标而非现实。”P338
      
      
  •     茅老用通俗语言 和生活中显而易见的例子 给你讲解枯燥的经济学原理 祝愿你的研究所越办越好
  •     我唯一见过的顶级经济学家
  •     茅老师80年代在美国的见闻和经济学分析、思考。很多已经成为现实。拿来给孩子做生活中的经济学案例分析,还是挺不错的。
  •     一个竞争者比十个物价监督员的力量还要大
  •     晚上翻电脑PDF电子书发现,这书两三年前看过的,好像忘光了呀
  •     20-年前的书,今天读起来依然受益匪浅
  •       马克思说过,无产阶级只有解放了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
      
      这样的说法好像把无产阶级比作先天下忧、后天下乐的背负者,只有当所有的苦都过去之后,才可以享受。
      
      很显然,这跟现在的无产阶级思想有相悖的地方,因为无产阶级的论点告诉我们,要公平,要和谐。
      
      多少年前的大锅饭现象被现在的人们否定了,但是深层次上却没有被理解。我们为什么要公平,是因为我们要一起进步,而不是一起原地踏步甚至倒退。
      
      公平不是靠法制,这改变不了人心;公平也不是靠强权,这只是会引起法抗而已。
      
      道德才是公平的骨架,没有道德的支撑,公平的方向牌只会指向原始社会罢了。
  •       一个竞争者比十个物价监督员的力量还要大,这一点我们至今还没有明白过来——茅以升 摘自#生活中的经济学
  •     很旧的一本小书,在盒子咖啡看到的。有些东西返回来看,很有意思,作者也都预见的很对。
  •     美帝生活指南。。。。
  •       在判断一件事物诸要素的重要性时,我们常用一种似是而非的逻辑方法,即用假设缺少了某一要素的后果来判断。而应该从具体情况出发,用增量分析法,对每种要素增加的一些数量,比较他们的结果何者最有价值。如粮食已经足够多,增加少许粮食的价值退居次要的地位,可能增加一些交通方便反倒更重要。
      
      一件生产出来的商品是在出售给消费者的那一瞬间实现了自己的价值,而不是消费者将它用掉的时候才实现价值的,所以生产商品的目的是为了销售而不是为了浪费。这种逻辑在市场经济的社会成了天经地义。
      
      市场制度不能将损害环境的影响考虑进去,因此不能最有效地利用环境这种资源。市场制度鼓励消费,造成了消费的低效率。这方面如不能有所改变,当今的市场制度将受资源的约束而失败。改变的前途说到底,在于重塑人们的道德观。
      
      政府支出的主要项目还不是公路和治安,开销最大的是国防,其次是为国债支付的利息和教育,再后便是社会保险。总的来说,政府提供的服务有两重目的,一是保证公民有一个适宜的生产和生活的环境并维持市场规则;二是保证社会中最富有者和最贫困者的生活差距不太大。
      
      只有价格才能适当地照顾到一切资源的合理利用。当一种资源变得更稀缺时,由于市场的作用价格会自动上升,当事人便会更经心地节约它,用不着第三者操心。法规和价格各有其作用的范围,逾了界,事情就要乱套。
      
      不论生产和消费,各种投入品存在着相互替代的可能,而绝没有什么固定的比例。当价格变化时,利用替代关系就可以得到节约。用行政命令搞节约往往是节约了一种资源,同时却浪费了另一种浪费。法律和市场各有其作用范围,不能误用。
      
      爱斯基摩的土著语是食生肉者。
      
      住房改革如果只提高房租而不允许代替,将不能达到改进住房利用效率的目的。
      
      货币的实质是支付能力的信用凭证,凡能起到信用凭证作用的也都可以当货币来流通。
      
      人口越多,则人均资源成发比例减少。可是从一个家庭看,都一个人即多一份劳动力,显然可以增加收入。这两者的矛盾在于,人均资源减少的影响由社会上全部人口负担,而增加劳动的收入增加却归家庭所有。
      
      物质既不能被生产也不能被消灭(除掉涉及原子核的反应)。生产物质财富只是改变物质的理化特性,移动其位置,改变其排列和组合。而物质财富的消费也同样是这些性质转化的过程。
      
      生产要素能创造财富的确切含义是,当它们被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时,能使生产中所使用的原材料、动力、辅料等,通过形态的转化增加他们的价值。
      
      私人所有的土地绝不会长期搁置而不加利用,私人的资本绝不会投资于无效益的生产。但私人占有要素的制度可能产生贫富差距。
      
      纸币只是一张纸,它之所以有购买力,纯粹是因为接受纸币的人相信别人同样会接受它。
      对不合理价格的调整可以改进物资的利用效率,从而增加社会的总产出,当货币供应量不变时,物价总水平还会降低。这正是调整物价的目的,而不要以为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总是低一点比高一点好。
      
      真正有针对性地解决老龄化问题,必须投资于节约劳动力和节约资源的项目。
      
      美国人信奉基督教,基督教的道德观鼓励拾金不昧,但他们同样重视道德的功利效果。
      
      收入差距大未必引起社会动荡,关键在于造成差距大的原因何在。把帐算清楚,可以避免产生忿忿之情。
      
      一个社会经济效率的低下将导致整体的贫困,要提高经济效率必须改善经济环境,它包括资源的合理配置,生产要素的最优结合,人们的商业道德和法治观念。这些条件也可以称之为经济制度,或生产关系。
      
      
      买卖是联系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纽带。在市场经济中人人都为别人生产,又消费别人的产品,所有人人都买,人人都卖。此种交换引起了分工,培养了专业化生产,推动了科技进步,并且改变了人与人相处的准则。
      
      一个成熟的市场体制最根本的特征是自利动机和道德约束协同作用,商业道德是一种公共服务,它能使一切从事交换的人得益。它不能依靠某一个人去建立,但在建立过程中需要每一个人的积极参与,建立之后还需要每一个人珍视它维护它。
      
  •     读过的第一本经济学书籍
  •     怎么评分这么低捏~~个人觉得还可以~
  •     看过这本书,又听了他三年前到师大的讲座。一位学以致用的大师。
  •     我所读过的唯一一部和经济相关的书,其实我们的生活和经济息息相关,如果单单去读一些经济学的大部头,怎么也不会象这样浅显易懂。
  •     真正的学问其实就在每天的生活中。
  •       从微观到宏观、从浅显到深入。有力的例子加于对两国之间的理解、构成了生活中的经济学。
      这本书的好处在于简单易懂、运用平常普遍的生活实例来诠释不同经济。
      赞!
  •     64
  •       1.逻辑思维训练读本。很多内容可以直接翻译成托福高分作文。
      
      2.经政常识。说这么通俗,也不容易。高中生要是学这个,中国公民意识和道德就五年一个台阶了。
      
      3.美国移民生活经济手册。提前看看吧。
      
      4.疏树立比较优势意识。在市场经济中,为了生活,每个人可以也应该就自己的专长和兴趣,选择一种能满足别人需求的职业。少数人靠求乞、掠夺、欺诈、剥削生存,只能以寄生的方式存在,永远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体。
      
      一个人从幼年受教育开始,就要为今后成人谋生做准备。他必须培养出一套对社会有用的本领。职业学校、大学分科,都是为了这个目的。可惜从来没有人告诉我们,所以我们毕业前几乎全部活在虚拟的社会。
      
      财富即交换。市场按规则运行、交换顺利进行,是市场经济的基础。进入市场与其他社会成员交换时,比较优势是我们进行交换的资本。比较优势,包括体力、智力、天赋、兴趣、所处环境、资源、忍耐力、冒险能力、肉体等。一个人如何确定自己在某一方面具有优势?这不能有自己的主观感觉来决定,因为优势是比较的结果。市场提供了鉴别比较优势的客观标准。一个人从事某项活动,由于成本(时间、精力等)比较低,收入比较大,从而能赚钱,就证明有优势。
      
      什么都愿意做,说明没有培养起比较优势。除非能发现并培养自己的比较优势,否则必定一事无成。
      
      下一部:如何理解自己的比较优势。成家,要成什么家。
      
  •     茅大师需要向重口味文风转变,才能吸引我们这些初级读者。
  •     尊重个人的价值,杜绝贪污腐败,尊重人权法制,尊重市场。90年代就有这么深刻地认识实在不容易。
  •     毕业前两年读的
  •     非常经典的一本书,通俗易懂。
  •     说得这么通俗的书评,可见作者理解很深。
    特别欣赏最后一句话:“什么都愿意做,说明没有培养起比较优势。除非能发现并培养自己的比较优势,否则必定一事无成。 ”
    我们就是过多的考虑平衡,而忽略了真实的社会经验。没有比较优势,可能什么都不是。
  •     一个社会应保证最贫穷的人也过得下去,而不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幸福而牺牲少数人
  •     經濟學入門;科普;生活;通俗讀本,適合不懂經濟學的人看
  •       这本书的特点就是没有一点涉及到专业词汇,全部都是通过一个个小故事来阐述经济学原理,适合经济学入门,不过读完这么一本故事大全书也实在不容易,每天零零散散一到两篇文章,花了近两个月才读完。
      本书的作者茅于轼把美国的经济和中国的经济进行比较,并阐述了中国经济发展上的不足。从微观经济学到宏观经济学再到经济体制,无所不包。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说到了平等的概念:市场经济的发展基础就是交换,但是交换的前提是平等。怎么平等,就是在金钱面前人人平等,而且还得是自愿原则,而不管你是平民还是大臣。而如果当官的可以剥夺平民的财产或者强买强卖,那在这个社会还有谁会去想着交换,直接去争权夺利了,那么社会中估计也不会有人喜欢自己生产了,自己生产哪有权利获得的价值大。而在中国这种现象还是很普遍的,拆迁的例子足以说明我国的社会问题。而这么多人挤着考公务员而不是自己在社会上努力就可以得知中国官本位的严重性。
      然后是税收的机制,人人平等说的是人人都可以交换,而不是人人的财产相同。人人的财产相同,或者说平均主义,只会导致人们生产积极性的下降,人民公社就是一例,而多劳多得才能激发人的积极性。富人辛勤劳动却要被多收钱,穷人不劳动却被少收钱,这才是不公平。那为什么大多数人觉得富人被多收钱很合理呢,因为商人在人们眼里的印象是无奸不商,而不是辛勤劳动。殊不知真正的不劳动而又多收入的是政府单位或者国企,而他却是向其他人收钱的。
      希望中国能够给所有人一个公平的环境去发展自己。
      
  •     第一本经济学的书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