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书评

出版日期:2016-10
ISBN:9787508665635
作者:[美] 罗威廉
页数:368页

值得一读的大清史

说到清朝很多人会想到两个极端:一为清政府的无能;另外一边想到的可能是康熙、雍正与乾隆三位皇帝的能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切入点上选择的是:清朝是一个克服种种挑战、成就斐然而必须完整视之的重要断代,全书抛弃了清朝无能保守及中国近代史起于西力入侵的传统观点,以深入展现中国近代历史自身演变的特质。完整而深刻的诠释清代历史的重要意义。全书十个章节,章节之间按照其发展的大方向进行分类,不是我们平时看见的按照时间记录体系。书中介绍清朝的兴盛及其衰败;东西方文化的碰撞等等。封面开篇征服介绍“满洲”——什么是满族?是一种民族?有观点认为,这个继承明代皇帝的群体,不是种族上的满族,而是一个以胜站为目的,有意创造出来的人群组织。这个“征服组织”的领导者认为,分派不同族群认同给他的成员有利于政治上的管理。当然作为新的帝国统治者,也企图在为满族人营造一种独特的环境,在政治文化上保留自己彪悍,纵横天下的骑射优势和特质。不过在清朝走过了260度个年头之后,满族人口增加了20倍。不过那个时候所谓的满族人已经汉化了,只有衣冠制服和语言在使用。结合全书纵横看起来,也是满族及其汉族等多民族不断融合的一个过程。在清朝,什么是满族的文化精谧?皇太极总结为"国语(满语)骑射"并且把国语骑射和大清的国运联系在起 , 成为一国之本。为保住满洲人 “国语骑射 ”的传统 清朝的统治者还要求他们的子孙,必须学习满文。同时 , 满人若想通过科举求得升迁 ,那么翻译就是他们必考的一科目。雍正年初,增设了翻译秀才、举 人、进士三个层级,也就是说满洲人需要凭借着过硬的满语,才能谋得要职。康熙皇帝时候直接发展成为: 能否骑射上满洲若非此业 , 即成汉人 。目录关于发展——国家的治理和长治久安离不开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其体制。《大国的兴衰》中有这样一句话:“在中古时期的所有文明中,没有一个国家的文明 比中国的更先进和更悠久” (保罗 ·肯尼迪)。通过这点我们可以看到,西方人给中国的文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的帝国的兴衰和司法的公正,法律法规的完备是有直接性关系的。在国家治理上:儒家思想推行“仁政”,奇妙利用社会内部的自我规范集团,如宗教组织,农村,水利社群与商人或工匠的行会等。在行政创新与中央集权上:设立:理潘院,内务府,军机处。规定相关职权,进行国家管理。在财政上:农业税是国家财务的主要来源,在征税的过程中从人和地两个角度进行征收,在不同时间段有所调整 。在人才上注重科举制度,科举按照乡、殿不同等级进行划分为生员、举人、和进士。加以针对性的使用。清朝有其“光鲜亮丽”的一面:第一:在清朝全盛时期发展出来的行政与沟通体系是之前的任何朝代都不能比拟的,清朝是一种更有效率也更有效力的的方式存在。第二:清朝的生产力水平也是不容小觑的,在清朝能养活史无前例的众多人口。第三:清朝的经济管理体质也比之前的更加有效也更有野心的。插画机遇与挑战——“研究清帝国的历史学家在使用“帝国主义”一词时,至少有两种相当不同的含义。政治左派者,不论是中国人、日本人或西方人,倾向列宁“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the highest stage of capitalism)之定义(书籍中的话)。什么是帝国?帝国和我们现在的国家制度有什么不一样,在通常人的眼睛中中国的帝国就是,那么国家就是皇帝家的,天下就是皇帝家的天下,所谓的“家天下“就是在帝治条件下存在的。那么帝国主义是好还是不好呢?每个人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好坏也不能最终的进行定义,很多人在给大清贴标签的时候回用到“政治腐败”“经济闭塞与经济限制”“外交自大”“文化堕落”“司法不公”“停滞不前”甚至是“退后”等的词语,不过大清帝国是今日中国地区的政治实体中最庞大的一个存在,对于这本书来说大清就是一份不停移动的目标。大清的存在及其遇到的问题是正常的时代变更。中西方文化不断冲击,及其1842年之前所谓的“停滞”。正真的变化就是在于中国对西方的回应。关于清朝的危机。书籍中介绍的大清帝国的危机主要是来自三个方面的:第一是西方扩张的外来冲击;第二是:长期社会经济问题累积而成的长期危机;第三是:朝代循环模式相关的严重政府失能。其中第二和第三点,这两者发生得较早,且在当时人眼中更为严重。也导致很多中国认为,第一点形成就是后两点造成的。当然20世纪初中国史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是:试图从清帝国主义的遗迹中形成名族国家。目前大清帝国已经土崩瓦解,寻求它的的点点滴滴只能从历史书籍及其视频资料中进行寻找。《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从经济、政治、人口、宗教、文化等多角度对大清进行介绍,细致读来,对大清的认识是客观的辨证的,这样的书籍值得收藏阅读。

全清时代

全清时代一般历史书上,1840年的鸦片战争,外国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清朝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然而,实际上直到1911年,清朝才结束了长达260年的统治,而鸦片战争仍然是在继续着清朝的历史,并未终结。就如同整个汉朝,不能因为中间的王莽篡位,东汉就变成了别的朝代,实际上它仍然是一个汉朝的整体,虽然这个例子并不十分恰当。说到清史,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教授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的导言中说道:“过去欧洲挑战、亚洲响应的二分法历史被取代,新的历史强调欧亚大陆整体的不同部分沿着可相比较的发展轨迹而又各自不同的历史进程。”所以这本“哈佛中国史”丛书的末卷《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的清史“抛弃了清朝无能保守及中国近代史起于西力入侵的传统观点,将清朝视为一个克服种种挑战、成就斐然而必须完整视之的重要断代,以深入展现中国近代历史自身演变的特质。”罗威廉教授生于1947年生,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历史系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当代美国最有影响的汉学家之一。主要研究方向为近代东亚的社会经济和城市史,在国内出版有《红雨》《汉口》等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在写作观点上,它与《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宋朝在历史书上原本是一个重文轻武面对游牧民族时软弱无能的朝代,而在德国汉学家迪特-库恩眼中,它有着“模范的统治者”,开启了中国的“文艺复兴时代”,对于它的评价,褒多余贬。而本书同样重新用另外一个角度看待这个被认为是“保守闭关锁国”等固守的观点,将整个清朝完整的呈献给读者,给读者一个全新的大清。清朝实际上是一个成绩斐然的朝代,无论是人口还是疆域都远超前朝之多,明代。在清末人口已经达到了5亿 之多。有人把清朝刻画成西方国家以及后来的日本等帝国主义国侵略的受害者,实际远非如此,至少18世纪末之前不是。清朝的疆域的扩张同样是变相的侵略性的扩张,同样做过屠城等种族灭绝的战争,与此同时,移入大量的清国属民将“中国自身历史的一些特殊产物,如父系的家庭制度、财产诸子均分制、乱伦禁忌、婚丧礼俗、定居农业、土地产权登记制度与户籍制度,对中文的读写等等”带入了边疆地区,完成“文明的进化”。闭关锁国也并不是清朝的全貌。“中国的国内贸易字西方到达之前已经发展良好。”尤其是清朝中叶,“中国可能是世界最商业的国家。”“……18世纪中叶,清帝国可能比大部分的西欧国家有更繁荣的经济与普遍较高的生活水平。”清朝在逐渐走向稳定之后,康熙、雍正、乾隆等几位比较有做为的皇帝,开启了“康乾盛世”的局面,书中以“盛清”为单独一章,对清朝这种积极发展的繁荣面貌做了详细而准确的分析,并从中提取了“警讯”,“对于大多数学者来说,盛清结束于1795年乾隆正式让位于其子嘉庆……然而在官僚的积极性与士气上,困境之征兆早在此前就已经浮现。”摒弃旧的历史观点,用全新的视角系统展现大清帝国的方方面面,罗威廉教授的《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堪称数十年来海外清史研究最重要的通俗佳作”。尽管清朝已经在1911年结束了它的命运,但是它的历史为我们现在的“中国”政体与社会奠定了基本条件,一个时代的终结标志着另一个时代的开始,它对后来的社会发展和面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