獾的礼物

出版社: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6年9月
ISBN:9787532469406
作者:苏珊·华莱
页数:23 页页

作者简介

充满智慧的獾离开了他的身体,也离开了所有的动物朋友,虽然他在生前已常常告诉朋友他只是到了隧道的另一头,大家不要为他难过。但是,在寒冷的冬天里没有了獾,这对大家来说,实在是太难过了。直到春天的来临,所有的动物聚在一起怀念獾,说着獾以前与大家相处的种种,大家的悲伤才慢慢抚平,因为獾虽然永远离开了,但他所留下来的“礼物”却像是矿藏一样,永远都在帮助有需要的人。

内容概要

苏珊·华莱(Varley,S.),1961出生于英国的黑池(Blackpool)。自幼喜欢画图,所以,很自然的,在完成义务教育后,便选择到曼彻斯特综合技术学院学习插画。四年的学院生涯,由于良师益友环绕,对她日后的发展,带来了决定性的影响。 
1984年,当她还是一名学院学生时,就完成了第一本图画书《獾的礼物》。此书一出,即一鸣惊人。苏珊·华莱不仅获得了鹅妈妈新人奖的首奖,还在法国获得了数座奖项。


 獾的礼物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明天是清明,清明的意思是清淡明智。“清明”是夏历二十字节气之一,自古以来,在我国的广大地区都有在清明当天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后来,清明就演变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国文学史上,会读到很多以“清明”为题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七绝诗《清明》。当我们谈论这个节日的时候,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死亡。可是死亡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实在不是一个想去触摸的话题,有谁能知道当我们生命中所熟悉的一个鲜活的生命消失后,我们的痛彻心扉!又能有谁知道这种伤心和痛楚会在我们的记忆中持续多久!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我们基本上对它讳莫如深。可是这个话题本就是人生的大命题之一啊,有那么一天,我们都会去面对,尽管很多时候我们是被动的,我们是不得不的。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小孩子呢?我们该怎样对着孩子来讲述生命的终老呢?这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哦。獾就这样走入我们的视线——它已经步入人生的暮年,它知道自己的胳膊腿儿没以前有劲儿,行动没有以前敏捷,无法像鼹鼠和青蛙那样冲下山坡,甚至它老到知道自己快要死了的地步。此刻的獾并不怕死,它只是担心当他离去之后朋友们的感受。于是,它决定更多地把自己对于生命的通达感悟、面对死亡召唤的淡定从容展现给朋友们。它告诉朋友们它将要离开大家,去一个遥远的地下长隧道而不再出现。当朋友们得知獾死亡的消息后悲痛不已,就像我们无法接受曾今在我们生命中与我们亲密无间的那个人的离去一样。冬天来了,漫天飞雪,白雪能覆盖住山野,可是白雪怎能覆盖住朋友们的悲伤和思念呢?大家无法抑制地说起獾,想到自己从獾那里得到的教诲和帮助:从獾那里,鼹鼠学会了用一张折纸剪出一长串手拉手的鼹鼠。青蛙学会了滑冰并成为一个滑冰高手。狐狸学会了系领带。兔子太太学会了制作美味的姜饼。几乎每一个跟獾亲近的朋友都从獾那里得到了特殊的记忆。在不断的追思中,大家终于明白獾给每一个朋友都留下属于各自的珍贵礼物——獾教过他们的一些事情,他们现在都做得好极了。这种离别礼物,大家可以永远珍藏下去。朋友们的思念映照出曾今的美好时光,所有关于獾的美好记忆也都将在这种辉映中永生且美丽!终于在冬去春来,最后的积雪都融化之时,朋友们的悲伤也慢慢地融化了。终于,大家可以在心里那个最柔软而又安静的角落来安放这种美丽。终于,当春风徐徐吹来的时候,鼹鼠来到了最后一次看到獾的山坡上,想要谢谢獾送给它的离别礼物,它轻轻地对獾说——谢谢你,獾。它相信獾一定能听得见,我也相信,你信吗?苏珊·华赖的绘本文字简单表达准确,绘画线条简洁明了,色彩清新自然,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忧伤。图画与文字配合得十分完美。一页页看去,仿佛能看得见原野上四季变换的气息。特别是最后一页,鼹鼠独自站在它最后一次看到獾的山坡上,对獾表的感谢之情的那幅图画,天上云卷云舒,鼹鼠站在早春的原野上,草木萌生、绿意盎然,春的生机勃勃昭示着獾的生命会和它的离别礼物一样永远留存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     獾离开了,大家聊起了獾还活着的日子,獾教鼹鼠剪纸,教青蛙学溜冰,教狐狸系领带……就是獾留给大家的礼物. 一边读着故事,一边想起亲爱的人离开自己的心情.就是像动物们一样,抱着怀念又悲伤,又很感激的心情想念他.看着看着就十分想念心里的那个他,鼻子酸酸...活着的时候能带给他人一些快乐和帮助,多好啊!即使是小小的快乐,小小的帮助...大家都记得獾,记得它曾经到过这个世界...真实而美好!
  •     最近,几位朋友都在关注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的话题。一个朋友还在自己的博客里挂了一段相关讨论的录像。我没有看,不能说什么。不过我对此很有兴趣,巧的是,前不久写的一篇读书笔记也是关于这个话题的。那就顺着它说下去。我在读书笔记中写到,《獾的礼物》给我起起伏伏的情感体验。因为这个简单的故事既让我感受到死亡、别离的伤痛,又让我体会到生命延续的欢愉。生和死在獾的身上发生着奇妙的转化。转化使死亡这个冰冷的话题变得很温暖。死亡是最平常不过的,死亡也是令人恐惧的。恐惧来自于对失去生命之后的状态的无知。于是人们对这未知的世界展开丰富的联想。在中国文化中,人死之后都要去阴曹地府,生前做的好事多,就少受些苦,尽快投胎转世,生前做的坏事多,就要下油锅上刀山入火海,投胎做牲畜。阴间是阴森恐怖的,谁都不想去,死亡的话题自然不能谈。特别是不能和小孩子谈。这和西方人不同,他们大都有宗教信仰,有天堂的概念。天堂是无限美好的地方,死了之后去天堂是令人向往的事情。因此西方国家很早就有死亡教育。据称,美国在一九七六年就已经有一千五百多所中小学开展了死亡教育。由此我想到,对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死亡教育,是必须的,问题是怎么教。我的意见是两个字——温暖。死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摆脱对死亡的恐惧,逐渐学会平静地看待死亡,由认识死亡进而更珍惜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摆脱恐惧需要在平和安详的情境中实现。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段充满温情的话语,一种温馨的气氛肯定比过早地让学生体验生离死别更有教育效果。说实话,我很羡慕那些生活在有宗教信仰的国度中的孩子们。他们可以有美妙的梦,可以自由地幻想,那些梦想将生与死这样严肃的大题目变成美丽的童话。等长大了,他们便能懂得敬畏。现在的中国人不讲究敬畏了。我们只有许许多多的忌讳。有趣的是越忌讳,相关的话题就越多。比如忌讳谈论死亡,可中国的鬼文化却异常发达。发达到几乎每一个小孩子都说过或者听过“鬼来了”这样的话。今天是冬至,小时候大人总是提醒我们,小孩子在冬至晚上不可以出门。母亲刚才特地来了电话,关照今晚不能带允成外出。那就在家先给儿子讲故事,等夜深人静再躺到床上翻翻《子不语》,应该很有趣味吧。2006年12月22日

精彩短评 (总计67条)

  •     冬天过去,人们渐渐忘掉了獾的离去。
  •     生命教育。探讨你能给别人带来什么,还有正视死亡。
  •     https://www.douban.com/photos/album/40624058/?start=0
  •       我看到的这个版本,前面是一大堆的引导语,后面是一大堆的总结语,这离好的绘本实在是差了一万八千里了。
  •       有些大人总是忌讳给孩子说到“死”,仿佛对一个刚来到人间的宝贝,说“死”是一件很残忍的事情。其实“死”并不是什么可怕的东西,就像走向一条长长的隧道,或者仅仅是自己离开了自己的身体。
       这是一个略带忧伤的故事,偏冷的色调和简洁的疏密有间的线条,勾画出一种伤感沧桑的氛围,又有些梦境的色彩。而关于动物朋友对獾留给他们“礼物”的描述,朋友开始伤感后来温馨的回忆,似乎又把故事上升到死亡与永恒对话的哲理高度,原来,一种对朋友的关怀和帮助,将会长久的留在他们的心里,即使你永远离开了他们。这使我们想起周围的很多人物,和这么一个温馨感人又富有哲理的故事相比,也使我们想到从小受到的思想教育方式是何其的僵化教条。
       这个故事给孩子们一个对“死”平和坦然的态度,这种态度有那么一种超然的意味,又不乏情绪的自然流露。其实,生老病死就是人生一种自然的过程,如果我们象獾那样坦然,还给朋友留下那么多看似一般却非常珍贵的礼物,那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
       值得注意的是,故事里提到的“礼物”,没有一件大而贵的东西,全是一件件帮助朋友的小事,把一件件相助的小事当作珍贵的礼物,把对一个人的离去回忆和与一个人曾经的友好相处结合起来,对孩子的成长又有一种积极的诱导。
       最后,送大家一首自创的(儿歌)生老病死歌,希望喜欢。
       娃娃问妈妈,妈妈轻声笑:生是日东升,老是夕阳红,病是阴云起,死是入海流。
       娃娃问爸爸,爸爸高声笑:生是浪打浪,老是树常青,病是修理工,死是组装厂。
       娃娃问姥姥,姥姥摇头笑:生是狗下崽,老是鸡没蛋,病是藤缠树,死是满天星。
       娃娃问爷爷,爷爷点头笑:生是小溪流,老是大海深,病是夏夜短,死是冬眠长。
       娃娃问姐姐,姐姐抿嘴笑:生是春发芽,老是秋结果,病是打妖怪,死是捉迷藏。
       娃娃问哥哥,哥哥咧嘴笑:生是个子长,老是学问高,病是身子懒,死是话太多。
      
  •     从柳林风声开始,獾就在儿童世界里稳固了长者与尊者的地位。“赠人玫瑰有余香。”教给孩子,给予才有回报。
  •     学前教育
  •     感动
  •     这本儿也挺喜欢的!往旁边一看怎么网店都没得卖了……上次在实体书店看到没买…………焦虑…………下次让我把他买回来(
  •     很感人
  •       充满智慧的獾离开了他的身体,也离开了所有的动物朋友,虽然他在生前已常常告诉朋友他只是到了隧道的另一头,大家不要为他难过。但是,在寒冷的冬天里没有了獾,这对大家来说,实在是太难过了。直到春天的来临,所有的动物聚在一起怀念獾,说着獾以前与大家相处的种种,大家的悲伤才慢慢抚平,因为獾虽然永远离开了,但他所留下来的“礼物”却像是矿藏一样,永远都在帮助有需要的人。   《獾的礼物》是英国的苏珊•华莱的第一本图画书。这是一本简单精致的书,没有曲折复杂的故事情节,但有大幅的精美的图画,让看书的人能很快地进入到书中的境界。如果能配上一些舒缓的轻音乐,能更让人入情入境。  獾离开了,大家聊起了獾还活着的日子,獾教鼹鼠剪纸,教青蛙学溜冰,教狐狸系领带,教兔子做兔子饼……就是獾留给大家的礼物.。大家都记得獾,记得它曾经到过这个世界……真实而美好!  当我第二次翻看这本精致的图书时,发现它的卷首写着一句话:献给我的导师。又把这本简短的图画书看了一遍,掩卷而思,生活中我们身边像獾这样的人很多,他们总在默默地对我付出,关心我,爱护我。学会感恩,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亲人和朋友,不要等到失去时才想要去挽留。  站在孩子的角度看,这本书首先给孩子一个委婉的死亡的概念,死亡是自己的身体离开了自己,去了一条长长的隧道。其次这本书会带给孩子感动,感动于朋友之间真诚的友情。
  •     一个人存在价值的大小,不是看他占有了多少,而是看他付出了多少,让别人得到了多少。
  •       对于喜欢欢乐有趣的故事的孩子,也许还不适合。但是真是一本好书
      
      买的时候没看过简介,看题目和封面本来以为这本书讲的是关于友谊~礼物的温馨快乐的故事。读了几页就开始明白了,原来如此淡淡的伤感---关于死亡,关于怀念,关于爱。3岁的孩子可能没有明白这个故事的深刻含义,对于字数也不少的书,她安静的听完了。没说话,没表情。--我,是感动了,这是一本多么美好的书啊,也许,孩子,你以后会懂的。
      死亡,并不可怕。老了,很老了,走不动了,要死去了,会去一个长长地隧道,扔掉拐杖和老花镜,自由自在的奔跑。。。
  •     生命的精彩在于留给世间的美好。
  •     哇。。。好深刻的读物。
  •     让孩子明白什么是生死的一本好绘本。现在生命教育的绘本多了,看花了眼。早两年,这种画风我会非常非常喜欢。现在,会觉得类型化太厉害。
  •       今天,在课上给学生读了《獾的礼物》——一本精致简单但却隽永的童书。我把书放在投影仪上,一页一页给学生读,给他们看那精美的插画。教室里极安静,连最调皮的学生也聚精会神地看着,听着。我慢慢地读,既讲给他们听,也讲给自己听。
       獾的死给他的朋友带来伤痛,虽然獾要大家不要难过,但是不难过是不可能的,鼹鼠甚至哭湿了地毯。大雪纷飞,大家只能躲在家里,没有人陪伴的孤单独自悲伤。冬去春来,大家聚在一起。隆冬的雪沉淀出大伙儿对獾的爱的回忆——鼹鼠告诉大家獾是怎么教他剪纸的;青蛙告诉大家他是怎样跟獾学习滑冰的,他现在已经可以旋转了;狐狸想起了獾是如何教他系领带的,现在狐狸系得很棒,而且还能系很多花样,兔子太太说起獾是如何教她烤点心的…… 插图上的画面如此熟悉,爷爷曾经教我用钢笔画兰花,曾经教我包粽子;曾经教我做小墩布当劳技作业,直到我不能完成,就替我扎了一把;爷爷还曾经带我去早市买新鲜的莴笋喂学校的兔子……他如同獾一样毫无保留地爱护我,陪伴我。直到他也如獾一样走向那长隧道的另外一头。
       生与死是一对连体婴,从一来到这个世界,死就在某个路口等着我们。别人,或者我们自己的。这是世界上最令人难过的别离,因为是永恒——世界上唯一的永恒。可是,每个人都要面对。
       所有的动物,都会想起一些和獾有关的事。獾教每一只动物,学会了一些事。它留给大家的这些礼物,就好像是矿藏一样,大家常常利用獾留下来的这些礼物,互相帮助。
       雪融化了。温暖的春日,鼹鼠爬上山坡,那是他最后见到獾的地方。他轻轻地说“獾,谢谢你!”他相信獾一定能听见。
       伤痛总会慢慢褪去的,活着的人会再找到生命的动力,而这生命的动力,正是死者留下的最珍贵的礼物~~~
       “谢谢你!”你一定听得到的,对不对?
  •     乏味
  •     初中。这本书适合0-99岁。
  •     陈年旧文,还有人看咯~~~~
  •     没看过简介,看题目和封面本来以为这本书讲的是关于友谊~礼物的温馨快乐的故事。读了几页就开始明白了,原来如此淡淡的伤感---关于死亡,关于怀念,关于爱。3岁的孩子可能没有明白这个故事的深刻含义,对于字数也不少的书,她安静的听完了。没说话,没表情。--我,是感动了,这是一本多么美好的书啊,也许,孩子,你以后会懂的。 死亡,并不可怕。老了,很老了,走不动了,要死去了,会去一个长长地隧道,扔掉拐杖和老花镜,自由自在的奔跑。。。
  •     ] [PUOI[
  •     死亡教育可以不恐怖,可以很温暖,正视死亡,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     幼儿的生命教育
  •     芬芳生命,留下美好,我们不会忘记的。忘了我吧。
  •     有些伤感的故事,但人生有相聚就有别离,理解这些情感可以让孩子的心智发展完善。虽然读完后,小朋友有点感伤,默默地。
  •     2013.10.07 王府井书店
  •     死亡是可怖的,但是《獾的礼物》里死亡的话题却是那么的温暖,有一种淡淡的伤痛,伤痛过后是温暖的平静。从最初的伤痛到最后的释然,这其实才是獾留给朋友们最珍贵的礼物。
  •     死亡並不可怕。離開的人會永遠活在愛人的心中。
  •     温情
  •     这是我六岁的表弟推荐给我看的,看完了觉得很感动。一直都觉得死亡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被别人长久的记住,惧怕被遗忘。看了这本绘本,突然间觉得其实并不是那样,在生命的过程中,能够将自己的生活和他人的紧紧联系在一起,其实是一件很永恒的事情。
  •     内涵很深,2.5岁看不懂。
  •     特别好的一本书,简单,朴实,自然的图画和文字,却很好的诠释了如何面对生命的离去。
  •     关于死亡主题绘本,这本更容易让小孩子接受。
  •       全书的内容:http://zhangruipingjing.blog.163.com/blog/static/63251754201351491839429/?newFollowBlog
      其实有关于獾离开时候的“幻觉”,与《死亡回忆》中的濒死体验十分相似,不知是巧合还是创作者做足了功课……
      
  •     这么两页,我还是比较宽容的。
  •       獾离开了,大家聊起了獾还活着的日子,獾教鼹鼠剪纸,教青蛙学溜冰,教狐狸系领带……就是獾留给大家的礼物.
      一边读着故事,一边想起亲爱的人离开自己的心情.就是像动物们一样,抱着怀念又悲伤,又很感激的心情想念他.看着看着就十分想念心里的那个他,鼻子酸酸...
      活着的时候能带给他人一些快乐和帮助,多好啊!即使是小小的快乐,小小的帮助...
      
      大家都记得獾,记得它曾经到过这个世界...真实而美好!
  •     关于死的领悟
  •       最近,几位朋友都在关注小学生的生命教育、死亡教育的话题。一个朋友还在自己的博客里挂了一段相关讨论的录像。我没有看,不能说什么。不过我对此很有兴趣,巧的是,前不久写的一篇读书笔记也是关于这个话题的。那就顺着它说下去。
      我在读书笔记中写到,《獾的礼物》给我起起伏伏的情感体验。因为这个简单的故事既让我感受到死亡、别离的伤痛,又让我体会到生命延续的欢愉。生和死在獾的身上发生着奇妙的转化。转化使死亡这个冰冷的话题变得很温暖。
      死亡是最平常不过的,死亡也是令人恐惧的。恐惧来自于对失去生命之后的状态的无知。于是人们对这未知的世界展开丰富的联想。在中国文化中,人死之后都要去阴曹地府,生前做的好事多,就少受些苦,尽快投胎转世,生前做的坏事多,就要下油锅上刀山入火海,投胎做牲畜。阴间是阴森恐怖的,谁都不想去,死亡的话题自然不能谈。特别是不能和小孩子谈。这和西方人不同,他们大都有宗教信仰,有天堂的概念。天堂是无限美好的地方,死了之后去天堂是令人向往的事情。因此西方国家很早就有死亡教育。据称,美国在一九七六年就已经有一千五百多所中小学开展了死亡教育。
      由此我想到,对小学生开展生命教育、死亡教育,是必须的,问题是怎么教。我的意见是两个字——温暖。
      死亡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摆脱对死亡的恐惧,逐渐学会平静地看待死亡,由认识死亡进而更珍惜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摆脱恐惧需要在平和安详的情境中实现。一个动人的故事,一段充满温情的话语,一种温馨的气氛肯定比过早地让学生体验生离死别更有教育效果。说实话,我很羡慕那些生活在有宗教信仰的国度中的孩子们。他们可以有美妙的梦,可以自由地幻想,那些梦想将生与死这样严肃的大题目变成美丽的童话。等长大了,他们便能懂得敬畏。
      现在的中国人不讲究敬畏了。我们只有许许多多的忌讳。有趣的是越忌讳,相关的话题就越多。比如忌讳谈论死亡,可中国的鬼文化却异常发达。发达到几乎每一个小孩子都说过或者听过“鬼来了”这样的话。
      今天是冬至,小时候大人总是提醒我们,小孩子在冬至晚上不可以出门。母亲刚才特地来了电话,关照今晚不能带允成外出。那就在家先给儿子讲故事,等夜深人静再躺到床上翻翻《子不语》,应该很有趣味吧。
      2006年12月22日
      
  •     豆豆
  •     内容很感人,把死亡写得很轻,很轻,那些死去的人,带给活着的人的记忆,却是永恒的。
  •     赞书评!
    你的爷爷真爱你!
  •     温暖,关于爱,关于友谊。
  •       
      我是今天早上方从一个友邻推荐的《生命最后的尊严》里第一次得知了这本绘本的存在。很多年前,一次地坛书市,让我邂逅了图书《善待生死》----一本关于安乐死的书,讲述患者的临终故事及家人痛苦的抉择过程,是我读过的最好的几本书之一。从这以后,凡是涉及临终尊严的文字我都会多一分留意,而这正是我当即决定放下手里的书,先看《獾的故事》的原因。
      其实看过后觉得《獾的故事》和临终尊严没什么关系,然而它却讲述了死亡来临时生命的意义。老獾死了,他的友爱和善良却在其他动物中传播开来,这些就是老獾留下的礼物,这些就是老獾生命的意义。活在这个世上,我们既是一只只帮助别人的老獾,也是一只只被老獾帮助的其他动物,尽管生命仅有一次,然而每一天对前一天来说都是全新的,每个夜晚对前一个白天说晚安时,我们都翻开了新的一页,那么,只要真诚地生活,真心对待身边每一个人,每一天,我们都会留下礼物给明天。
      下班时,同事不知怎么弄错了时间,误说今天是感恩节,却让我的脑海中在一瞬间涌现了很多只獾。很多年前,父母同时下岗后的第二个月,我离开家乡去千里之外读大学,至今,我都认为那个城市的人情和那里冬天的冰雪一样寒冷,然而,也正是因此,那些獾给予我的真情就更显珍贵。家道在瞬间中落总是需要面对很多细节处的尴尬,一段日子之后,我再也吃不惯食堂了,然而饭钱就那么多,于是就隔三差五跑去义和路上的义和食府,那是个类似食堂似的快餐饭店,我总是只买几个豆包,或者再加一碗粥,不吃菜,就那么用2、3块钱把一顿晚饭对付过去。也许是因为多年来特别爱笑的习惯,反正一来二去,我和那位盛菜的姐姐熟了。那个小饭店的规矩是用钱买饭票,再拿饭票打菜,记不得是从什么时候起,那个姐姐就故意多找我些菜金,她眨动的眼睛让我知道她是故意为之,后来甚至有过找零比我付账的总金额更多,在之后的那半个学期,她总是用这样的方式帮我,尽管我们并不认识,只有相见时彼此的莞尔。春节前,她曾留了一个联系方式给我,后来终因几次打电话到她家她都不在而再没联系上,再后来那家饭店转让让我们彻底失去了联系,那张纸条我弄丢了,10年后,只记得她的名字里有个“霞”字。无论怎么说,其实我们的行为算是偷窃了,并且那笔大概一两百的钱我再也没处还了,这也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都犹豫着没有把那段经历落笔的原因,然而,就是这段并不光彩的行为却在一个严冬给我留下了最多的温暖,也给我往后的岁月留下了最最美好的回忆。于是,很多年后,我也成为了那只獾,有人问我,为什么你会对人那么好,我说,因为我被人很好地对待过。
      在不是感恩节的感恩节,借着这篇文字,不管那位獾姐姐是否能看到,我要向她说声谢谢。顺便推荐两个网址,其一是之前提过的文章《生命最后的尊严》的原载地址:
      http://www.bshare.cn/burl?id=aPlCU
      另一个是百度的捐旧衣服吧,如果你有不穿的旧衣服,请找一个地址捐过去,记得去邮局时一定要用绿色的单子,不要用黄的,绿的比黄的能便宜三分之一甚至更多,还有就是用编织袋,不要从 邮局买箱子,箱子贵而且沉,无形中要多花很多邮资。百度捐旧衣服吧地址如下:
      http://tieba.baidu.com/f?kw=%BE%E8%BE%C9%D2%C2%B7%FE
      
      
  •     好长好长的隧道,獾一直在奔跑
  •     信誓旦旦地讲,这故事里有只獾,它到一个好长好长的隧道里,然后死了,拐杖也扔在里面了。
  •     我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为我爱的人们留有这样一份礼物
  •        明天是清明,清明的意思是清淡明智。“清明”是夏历二十字节气之一,自古以来,在我国的广大地区都有在清明当天进行祭祖、扫墓、踏青的习俗。后来,清明就演变为以扫墓、祭拜等形式纪念祖先的一个中国传统节日。在中国文学史上,会读到很多以“清明”为题的诗歌,其中最著名的应该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七绝诗《清明》。当我们谈论这个节日的时候,就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死亡。可是死亡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实在不是一个想去触摸的话题,有谁能知道当我们生命中所熟悉的一个鲜活的生命消失后,我们的痛彻心扉!又能有谁知道这种伤心和痛楚会在我们的记忆中持续多久!所以,不到万不得已,我们基本上对它讳莫如深。可是这个话题本就是人生的大命题之一啊,有那么一天,我们都会去面对,尽管很多时候我们是被动的,我们是不得不的。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小孩子呢?我们该怎样对着孩子来讲述生命的终老呢?这的确是一个棘手的问题哦。
      
       獾就这样走入我们的视线——它已经步入人生的暮年,它知道自己的胳膊腿儿没以前有劲儿,行动没有以前敏捷,无法像鼹鼠和青蛙那样冲下山坡,甚至它老到知道自己快要死了的地步。此刻的獾并不怕死,它只是担心当他离去之后朋友们的感受。于是,它决定更多地把自己对于生命的通达感悟、面对死亡召唤的淡定从容展现给朋友们。它告诉朋友们它将要离开大家,去一个遥远的地下长隧道而不再出现。当朋友们得知獾死亡的消息后悲痛不已,就像我们无法接受曾今在我们生命中与我们亲密无间的那个人的离去一样。冬天来了,漫天飞雪,白雪能覆盖住山野,可是白雪怎能覆盖住朋友们的悲伤和思念呢?大家无法抑制地说起獾,想到自己从獾那里得到的教诲和帮助:从獾那里,鼹鼠学会了用一张折纸剪出一长串手拉手的鼹鼠。青蛙学会了滑冰并成为一个滑冰高手。狐狸学会了系领带。兔子太太学会了制作美味的姜饼。几乎每一个跟獾亲近的朋友都从獾那里得到了特殊的记忆。在不断的追思中,大家终于明白獾给每一个朋友都留下属于各自的珍贵礼物——獾教过他们的一些事情,他们现在都做得好极了。这种离别礼物,大家可以永远珍藏下去。朋友们的思念映照出曾今的美好时光,所有关于獾的美好记忆也都将在这种辉映中永生且美丽!终于在冬去春来,最后的积雪都融化之时,朋友们的悲伤也慢慢地融化了。终于,大家可以在心里那个最柔软而又安静的角落来安放这种美丽。终于,当春风徐徐吹来的时候,鼹鼠来到了最后一次看到獾的山坡上,想要谢谢獾送给它的离别礼物,它轻轻地对獾说——谢谢你,獾。它相信獾一定能听得见,我也相信,你信吗?
      
       苏珊·华赖的绘本文字简单表达准确,绘画线条简洁明了,色彩清新自然,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忧伤。图画与文字配合得十分完美。一页页看去,仿佛能看得见原野上四季变换的气息。特别是最后一页,鼹鼠独自站在它最后一次看到獾的山坡上,对獾表的感谢之情的那幅图画,天上云卷云舒,鼹鼠站在早春的原野上,草木萌生、绿意盎然,春的生机勃勃昭示着獾的生命会和它的离别礼物一样永远留存在人们的记忆深处。
      
      
      
      
  •     关于死亡和离别的故事,适合小学生阅读
  •     关于离别~
  •     可以算是关于死亡的一本绘本。当我们怀念一个人时,他就为我们留下了丰满的礼物。
  •     五岁的女儿追问老和死的问题,她说等她老了我们都死了
  •     死亡教育是从小开始的,给予他人,怀念,就是留存一世的意义吧。20161129
  •     小朋友的绘本,但是把生死讲的好有意义
  •     帮助别人被记得
  •     好的绘本,不管是成人还是孩子,都会为之感动。
  •     每每读到这样的文字 总觉得这世间值得感激的东西 太多
  •     故事温馨细腻,慢慢讲述了死亡这件事,虽然悲伤,但是更多的是美好的回忆。
  •     清明节你是怎么表达对失去亲人的哀思的?
  •     死亡,只是灵魂离开身体。
  •     我想知道你你的学生几年级?
  •     我今年41,这本书适合所有年纪。生命是美好的,伤痛总会过去。
  •     这一切都是獾送给我们的礼物
  •     帮助孩子理解死亡和生命的意义。适合三年级左右的孩子。
  •     推荐!2016-9-28
  •     你给的礼物温暖了所有人,可惜的是等你走了,我们才渐渐领悟。
  •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