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元经济学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年4月
ISBN:9787208068902
作者:[美]阿尔多·拉切奇尼 等
页数:269页页

后记

诞生于20世纪90年代中晚期的神经元经济学(Neuroeconomics)是经济学的最新分支和经济学前沿研究的最新领域,它运用现代神经科学的范式、方法和技术工具分析人类的经济行为以及脑组织(主要是神经元及其相关的神经突触和神经网络)在人类决策过程中的功能、作用和机制,把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经济学传统理论提出一系列意义重大的修正,从而为经济学的发展与深化开拓了一个全新的空间。考虑到首次正式使用“Neuroeconomics”,我们认为有必要对这一1990年代后期出现、至今还未收入牛津大词典的英文合成词作一个说明。根据唐孝威院士的意见, “Neuroeconomics”应该直译成“神经经济学”。但我们最后仍然把它译成“神经元经济学”,主要基于两点考虑:第一,1990年代以后,随着技术创新、尤其是功能性核磁共振脑成像技术(fMRI)的出现和应用,现代神经科学已经从关注较为宏观的神经网络现象深入到神经系统的内部组织(神经元);第二,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经济学与神经科学的跨学科研究,所关注的领域主要是神经元及其相关的神经突触和神经网络在人类决策过程中的功能、作用和机制。

作者简介

神经元经济学是经济学的最新分支和经济学前沿研究的最新领域。借助于现代脑科学的技术与手段,该领域的研究者们正试图重构古典经济学、决策理论和博弈论,以提供一个可以完整解释人类行为的理论框架。
演化社会理论的必要环节——为《神经元经济学:实证与挑战》序
导读:科学与实证——一个基于神经元经济学的综述
神经元经济学:现状和未来
神经元经济学:神经科学如何为经济学塑型?
神经元经济学:对决策的跨学科交叉研究
生理效用理论和选择的神经元经济学
神经元经济学:眶前额叶皮层的基数效用?
社会交往过程中他心理论的神经机制
附录:怎样科学地研究意识?
译名对照表
后记

书籍目录

演化社会理论的必要环节——为《神经元经济学:实证与挑战》序 导读:科学与实证——一个基于神经元经济学的综述神经元经济学:现状和未来 神经元经济学:神经科学如何为经济学塑型?神经元经济学:对决策的跨学科交叉研究生理效用理论和选择的神经元经济学神经元经济学:眶前额叶皮层的基数效用?社会交往过程中他心理论的神经机制附录:怎样科学地研究意识?译名对照表后记

编辑推荐

《神经元经济学:实证与挑战》:世纪人文系列丛书,世纪前沿,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论丛。

前言

我希望读者注意弗农·史密斯的思路转换。他因在“实验经济学”方面长期且卓越的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在转入“神经元经济学”研究后,成为哈耶克思想的几乎最热烈的当代推崇者。在晚近发表的一篇鼓吹哈耶克思想的文章里,他指出,哈耶克毕生试图论证这样一套看法: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其一是心智的网络,其二是市场的网络。关于心智网络的研究,是哈耶克早年的工作,最初只是一篇高中学生的论文,后来拓展为一部不大的著作,即《感知的秩序》。尽管这足被哈耶克视为他自己“惟一的”学术著作,但至今未能引起学术界特别是经济学界的普遍关注。在史密斯的热烈鼓吹之前,我在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的课堂上对哈耶克这部著作作了比较详细的阐释,后来收入我的著作《制度分析基础:一个面向宽带网时代的讲义》(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制度分析基础讲义Ⅰ:自然与制度现象》和《制度分析基础讲义Ⅱ:社会思想与制度》(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关于市场网络的研究,占据了哈耶克一生的大部分时间,直至晚年,他发表了《致命的自负:社会主义的谬误》,这一工作才以初步奠基的方式宣告结束。

内容概要

阿尔多·拉切奇尼(Aldo Rustichini):1987年获明尼苏达大学博士学位,曾担任鲁汶天主教大学经济学教授、纽约大学经济学教授,现为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他已在《经济理论学报》、《经济学季刊》、《计量经济学》等权威学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担任《经济理论学报》、《数理经济学报》等学刊的学术编辑。
保罗·格林切尔(Paul Glimcher):1989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学位,现为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与心理学副教授。他已在《自然》、《科学》等权威学刊上发表多篇论文,并出版了专著《选择、不确定性与大脑》(MIT出版社)。

章节摘录

插图:最后一个基本点是,同情更主要地是在对涉及他人事件的观察中引发出来的,而不是在对他人在事件发生后所表现出来的情感的观察中引发出来的。这就是说,同情来自对真实发生的事件的观察。举例来说,作为被观察者的他人,其肉体被施加某种痛苦后,旁观者进行推测,根据推测在自己内心建立起这一痛苦加诸于自身后的内心状态。然后,旁观者从这一个推论可能进一步推测出有关被观察者将会选择采取哪种行为的有用信息。我们将会看到,这和现代发展起来的对同情的分析有一个很重要的不同之处。在现代,我们是从对一个行为或者一种情感反应开始观察的,而且我们只是对那一个很可能已经在外部有所表征的内在心理状态进行推测。虽然“在一些场合,同情似乎只是来自(旁观者)对他人某种特定情绪的观察,……但这并不是普遍的情形,或者并不是每一种激情都是如此”(TMS,I.I.7)。斯密观察到,另外一些情绪,不能激起任何同情,反而可能诱发出同情的对立面。例如,当我们观察一个发怒的人,但又丝毫不了解他之所以愤怒的理由的时候,这种情况就发生了。不仅如此,对某些情感,如哀伤或喜乐的同情,虽然比较容易确认,但这种同情仍然是极不完全的,除非我们知道他们哀伤或喜乐的原因。“同情不是因看到他人的激情而产生出来的,而是从激发这种激情的情境中产生出来的。”

图书封面


 神经元经济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说起来浙江大学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中心翻译的《跨学科社会科学研究论丛》这套书是在是令人欢欣鼓舞的大好事。丛书的立意其实很简单,翻译一些国外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些经典论文。这些经典论文,对较专业研究人员是必读之物,本不是稀缺资源。但对希望了解社会科学进展的读者,却难以从非专业途径(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等)一窥其妙。既然研究人员都读过这些学术论文,多费一点力气把论文翻译出来,介绍给普通读者,岂不一举数得?但能够舍得多费这点力气,又有能力把这样的专业书籍系列出版,却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窃以为,这不但与上海世纪出版集团的眼光有关,更少不了汪丁丁主编的晕轮效应。这套丛书以人文和公民教育为尊旨,其设定的读者自然是非专业人士,可以说是社会科学的科普读物,但在学术严格和正确上也不能放松标准。可惜可叹的是,译者的翻译却多有可值商榷之处。以本书《神经元经济学:实证与挑战》为例,略举几处:书名中的关键词“神经元经济学”,英文为“Neuroeconomics”。按照神经科学(Neuro science)类的通例应译为“神经经济学”。自神经科学出现后,其下发展的各类分支学科均秉承了Neuro的前缀,并通译为神经××学,如同为近十余年神经科学明星的Social cognitive neuroscience,其中译名是“社会认识神经科学”,而不是“社会认知神经元科学”。值得说明的是,在后记中,主编之一提出了如斯翻译的两点理由:其一,现代神经科学关注的已经是神经系统的内部组织;其二,经济学和神经科学的跨学科研究关注领域主要是神经元及其相关的神经突触和神经网络。看到这两点理由,更加感慨。人们常常过分自信,但越是某个领域的大牛,越容易在非自己专业的地方过分自信。想来该位主编一定不知道在生物物理研究中经常做的神经元水平的研究是何意义,更罔论神经科学研究的层次。把这样违背专家意见的外行话郑重其事地放在书名和后记中,徒劳贻笑大方。公允地说,这本书的翻译态度还是很认真的。尤其对比导读后记与正文(前者的署名是主编之一,后者是其硕士研究生),正文中类似专业名词的翻译误用等明显少一些。如sympathy,虽然在导读和译名对照表中均译为了“同情共感”,但正文中还是以“同情”出现。严格来说,神经经济学虽然冠以“经济学”之名,但其研究方法、大部分研究的概念,都是出自神经科学和心理学,只不过主要研究对象来自经济学,或更精确地说,是心理学中的一个分支:行为决策(Behavioral decision making)。在上述两个学科中,各类专业词语早有通用或由专业名词审定委员会认定的译名。作为经济学者,不懂这些词汇极正常,但不能请教或核查其他领域中的译名,甚至罔顾相应专业人士的意见,自以为然地提出一套新译名。这样的专业书籍翻译,该称之为勇气可嘉,还是固步自封?只好让读者自己甄选,尤其在专业词汇处,还是万万以英文为准了。Btw,译者的中文文字表达水平也少有欠缺,以文中“洞见”一次为例,极端之处在四五行的一小段中出现了4处!唉,意见、观点、看法这些词,至少可以轮换着用吧?
  •     在《国富论》问世之前,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已经提出了“考察人性”。事实上,斯密的三部曲(《法哲学论》未完成)是要对人类社会的本质作一个统一的考察和解释。但后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经济学只把《国富论》作为了本源,于是就有了“理性人”的假设。与其说是后来的经济学家无意忽视了“人性”的重要性,不如说是在那个时代,还没法对“人性”作出科学的考察。斯密所能考察的“人性”,也仅仅是通过内省。类比着来讲心理学,无论是早年行为主义与“意识”分道扬镳,抑或后来认知心理学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脑,这两种科学手段的背后都有着与经济学当年共通的情形:对“意识”做科学的研究似乎是不可能的,至少在当时还无能为力。而如果时间跨越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以“意识”是没法科学地研究来质疑相关学科的新进展,那就不免有些和时代脱节了,但科学从来都是在受着公众如此这般的质疑中成长的。试问万有引力没问世之前,日心说没问世之前,又有几个人相信“力”是可以科学地研究或者地球是围着太阳转的?而几百年过去后,万有引力和日心说已然成为了常识,纵使我们从来就没有看见过“力”也没有离开地球去观察过它的运动。几个世纪前,人们觉得自然界的物理运动就是个“黑箱”,那么神秘又琢磨不透。当牛顿力学横空出世的时候,一时间,人们欣喜地觉得好像可以拿它来解释一切了。我们回想起这些“往事”,一切似乎顺理成章。可是一旦说到意识这个“黑箱”也正在打开之中,有些人就开始嗤之以鼻了,就有如牛顿力学之前的人们不相信“力”的那副神情。“力”怎么着也是物理世界的,可“意识”是人身上的呀,怎么就可能研究清楚呢?研究清楚了人还干嘛呢?但愿几个世纪后我们的子孙能够像今天我们说起自由落体一样轻松地谈论着大脑的思维吧,到了那个时候,有新的“黑箱”等着他们咧。甚至我们会想,要是在斯密的那个年代“人性”就已经可以做实证研究的话,今天的经济学会不会变成另外一副模样?而现如今神经生物学和心理学对于经济学的冲击,或许由不得它在“理性人”的基础上去不断修正了,也许需要的是一场“革命”。从牛顿到爱因斯坦,从詹姆斯到华生,科学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范式革命中成长壮大起来的。经济学给出的认为人才会有的理性模型,被生物学和心理学证实在近亲猴子甚至鸟类中都有发生,简直是浑然天成。这么一来,“理性”的概念就受到了挑战。同样的,经济学中的无比重要的偏好、效用(成本与收益)和博弈,加上“自由意志”等一系列原本脱胎于人文社会科学的非实证概念都面临着挑战甚至改写。并不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有仇,相反,来自实证的发现将极大促进人文社科的发展,只要你愿意接受这些成果。事实上,神经科学家就借用了很多经济学的术语和模型来阐释大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至少是在神经经济学的领域,生物学(进化论和生理学)、心理学和经济学的边界已经相当模糊,它们在很多共同关心的问题上融合着,也需要相互借鉴。拿《20世纪思想史》作者的话来说,就是“众多的思想方法、众多的学科正在汇聚起来讲述同一个故事”,即“诞生于20世纪的大叙述”。我们都想搞清楚的是,人是个什么东西?“思维”或者“意识”到底是干嘛的?我们不会仅仅满足于知道大脑在还原论层面上的“是什么”,我们需要理解的是大脑在认识论层面上的“为什么”。早在1898年,托尔斯坦·凡勃伦就循着达尔文的先声写道:“Why is Economics not an Evolutionary Science?”那时,距20世纪仅两年。等到两年后的1900年,弗洛伊德的“无意识”闪亮登场,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见天日,看来凡勃伦的问题提得早了点儿。现在该是回答的时候了。【附】关于本书的简评书名“神经元经济学”错得体无完肤,后记对此的辩护显得班门弄斧。序言写得比较扭捏,连“梦幻”和“肉身”这样的文学词儿都出现了。导言写得清晰简练,基本上把正文几篇论文表达的主要想法都讲到了。正文重点是《神经科学如何为经济学塑型》一文,其他几篇互作补充。附录《怎样科学地研究意识》回应了对意识研究的九个诘难,很思辨。正文加附录的论文都是同一位研究生翻译的,他却没能出现在封面上。有些心理学和生理学术语译法很不专业,有些经济学概念我很不专业。
  •     此老师专门负责给本人教授博弈论和制度经济学。是俺大学生涯最好的老师。听此老师讲课如泛舟归海,竹林觅幽。。。。水平高啊。。甚至本校的同学都愿意付门票来听他的课。所以他参与的书,我肯定买!!!

精彩短评 (总计23条)

  •     看看
  •     : F069.9/5044
  •     蛮好玩的
  •     就是几篇review翻译成了中文,不过也算知道神经经济学在做什么了。 Neuroeconomics比之前的Behavior更进了一步,也算是真正贴近了“微观基础”,哈哈。 不过它本身跟心理学的分野还是比较模糊,会做fMRI才是硬道理啊。 神经方兴未艾,而且大有可为。不过,我才不做,留给那些功成名就的大牛们做吧。 晚安。
  •     是神经经济学的很好的入门读物,曾经受教授的推荐阅读,后来从事相关的研究,现在的学术前沿已经把书中的很多内容加以发展和综合,即便如此,本书中的学科框架依然没有太大变化,学科的发展方向也基本按着书中的大方向前进着。本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决策方面,包括一般的赌博范式和多种形式的囚徒博弈、最后通牒等等,有意的同学可以多多交流
  •     我还是觉得,我的实验出不了结果,呵呵呵呵呵.....
  •     一直觉得神经科学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科学化的根本出路。学科交叉是必然的结果,而且也是最容易出激动人心的成果的方式。
  •     曾经汲汲希望有所了解的行为经济学的神经元经济学。
  •     翻译的不错,文章也很好,适合入门
  •     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     革命正在进行
  •     非常有意思。基础的物。
  •     翻译reviews和articles就出书了,真神奇
  •     就是几篇文献综述,总算搞清楚了“神经元经济学”这个概念
  •     看不懂
  •     拉切奇尼是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经济学教授,格林切尔现为纽约大学神经科学与心理副教授。神经经济学无论对于经济学还是神经科学都是新的。面对这样一个典型的新交叉科学,一本好的总论性质的书对想了解它的人非常有益。而《神经元经济学》恰是这样一本书。从本质上说,这本书是汪丁丁教授组织人翻译的拉切奇尼等人的论文集,但由于汪教授是浙江大学搞经济学的,所以在本书的翻译上就偏向经济学方面。我草草地翻了一下,一眼能看出的不妥之处还是有的,我觉得像这样的书还是要严谨些才好。
  •     虽然对神经元不大了解 阻碍了一些理解 但仍能从中寻得不少乐趣,绿头鸭实验,众多猴子实验,尤其最后用核磁共振扫描仪做博弈实验分析大脑活动区域。神经元经济学有意思 希望有好的发展
  •     認知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合作已經不算完全新的領域,而國內的相關研究卻付之闕如,本書作為對非專業人士的引導來說非常令人滿意。正文的第二篇綜述,即《塑形》一文最為詳細。
  •     很棒的一本书,迫不及待的想读另一本神经元经济学著作,这本书的"神经科技如何为经济学塑形"与“眶前额叶皮层的基数效应”都值得再读几次
  •     喜欢这本书,提供了新的视角
  •     【入门好书】神经+决策。 其中,提到reinforcement learning
  •     划了不少红线以后写计划书参考,看这书的时候总让我想到女神对自由意志和神经科学的回复www
  •     论文集,不如下原版更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