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初中期文艺思想研究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305111648
作者:包兆会
页数:366页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首先介绍了西汉初中期文艺思想的概况,接着分道家、儒家、文艺思想与士人主体的关系、学术思想取向等各个角度对西汉初中期文艺思想做了全面细致的探讨。作者不是简单梳理、排列文艺思想观点,而是自觉运用文化诗学的研究方法,注重从文化史、学术思想史、主体心态角

书籍目录

序 第一章 西汉初中期文艺思想概况 第一节 汉初文学对先秦文学的承传 第二节 西汉初中期辞赋的文学思想 第三节 西汉初中期诗歌的文学思想 第四节 西汉初中期散文的文学成就 第五节 西汉初中期艺术的表现及其社会文化内涵 第六节 西汉初中期文论总体发展概况 第二章 西汉初中期道家文艺思想的表现 第一节 先秦道家思想及其在汉初的演变 第二节 先秦西汉道家生命意识与汉代文论的“养气”说 第三节 贾谊、刘安、司马迁的道家文艺思想 第四节 《淮南子》的新道家文艺思想 第五节 西汉初中期文学作品中的道家思想 第三章 西汉初中期儒家文艺思想的表现 第一节 西汉儒家思想统治地位的确立 第二节 经地位的确立 第三节 经学语境中的文论思想 第四节 董仲舒的“天人思想”及其对汉代文论的影响 第五节 《乐记》的文艺思想 第六节 《毛诗序》的文艺思想 第七节 西汉初中期文学作品中的儒家思想 第八节 西汉初中期儒家文艺思想与先秦儒家文艺思想比较 第四章 西汉初中期文艺思想与士人主体的关系 第一节 西汉初中期的政治文化结构与文学、学术中心 第二节 政治结构中的士大夫群体与士人文学精神的形成 第三节 西汉初中期土人文化心态对汉代文论的影响 第五章 从学术思想取向及士人境遇看汉人对《楚辞》的接受 第一节 贾谊、刘安、司马迁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 第二节 扬雄、班固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 第三节 王逸对屈原及其作品的评价 第四节 对屈原及其作品评价的得与失 第六章 《诗》在汉代的经典化及其权力运作 第一节 《诗》经典化的物质基础:《诗》文字文本的形成 第二节 《诗》经典化的文化基础:《诗》作为一种礼乐文化的表意实践 第三节 权力参与下的文化生产行为等级秩序 第四节 《诗》经典化的权力保证:以对文化资本的控制为例 第五节 对《诗》的经典化及其权力运作的反思 第七章 《诗经》的传播及阐释:齐、鲁、韩三家《诗》学研究 第一节 三家《诗》特点 第二节 三家《诗》的退出与《毛诗》的流行 第八章 论汉赋、汉画像艺术成“像”方式的相似性 第一节 “像”的构成类型 第二节 “像”的造型风格 第三节 “像”的展开方式 第四节 成“像”方式背后的时代精神 第九章 《山海经》与汉画像中的西王母形象变异 第一节 作为部落神和宇宙神的西王母形象 第二节 西王母形象视觉表现模式的变异 第三节 变异背后的时代动力 参考文献 后记

编辑推荐

《西汉初中期文艺思想研究》作者包兆会博士多年前曾就读于北师大文艺学专业,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位勤于思考且善于思考,在治学上颇为自信,甚至近于执拗的青年学人。后来他到了南京大学,学业不断精进。近年来我们在学术上常有合作。兆会为人言出必行,重然诺,颇有汉人风范。每次答应的事情,必然依约完成,绝不敷衍拖延。他多年来致力于汉代文化史、学术史、文学思想史的研读,功力深厚,创获颇多。这可从这部专著中看出。

内容概要

包兆会,男,1972年生,浙江临海人。现为南京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艺学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美学、文艺学和庄学研究。香港道风山汉语基督教研究所访问学人。曾主编《中国美学》杂志。著作有《庄子生存论美学研究》、《庄子》、《文学变体与形式》(合著)等。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在先秦时代,在上者勤于干戈,在下者亦忙于迁移到那些施行仁政的国家。到了汉初,民心开始知倦,战争的创伤还未过去,老百姓不再向往以前那样到处迁移漂泊的生活,社会也需要安定,所以汉初的当权执政者迎合当时社会需要,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以黄老之说治国,内则主申韩刑名。及至文景,经过几十年的休养生息政策,社会富庶且开始充满活力,这时先前所提倡的休养生息政策已不适合,尤其是面对经过休养后社会财富的大量积累,人之欲望的激增,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地方诸侯势力的极端扩张,这时候需要国家有新的法度和纲纪来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和行为,而不是一任汉初的自由散漫和无为。另,在汉武帝时,先前困扰中央政府的功臣、外戚、同姓三系之纷争也基本结束,中央政府的统一权威已开始确立,而边境匈奴的骚扰因先前的忍让而变本加厉,在本朝国力日趋强盛之际,有必要给予其教训甚至重创。在这种情况下,武帝时期的政治文化之变革势在必行。钱穆先生分析说:“及于景帝,既平七国之变,而高庙以来功臣亦尽。中朝威权一统,执申韩刑名之术,若可以驱策天下,惟我所向。然申韩刑名,正为朝廷纲纪未立而设。若政治已上轨道,全国共遵法度,则申韩之学,亦复无所施。其时物力既盈,纲纪亦立,渐臻太平盛世之况。而黄老申韩,其学皆起战国晚世。其议卑近,主于应衰乱。惟经术儒生,高谈唐虞三代,礼乐教化,独为盛世之憧憬。” 所以,汉武帝执政时期采纳了研治春秋公羊学著称的儒生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尊孔子所编订的五经,以效唐虞时代王官之学,以统一全国言论,加强中央集权。同时,兴太学,置明师,推广教化,扩大儒家思想影响。将解读经书与仕宦利禄结合起来,选官择吏取儒生,尤其是将布衣出身的儒生公孙弘拜为丞相,封平津侯,致使儒学成为当时代表官方意识形态的学说。 对于当时儒家以外的各家学说,执政者也能兼容并包,并未米取强制性的罢黜运动。吕思勉先生曾指出:“汉崇儒之主,莫过于武帝。其为治,实亦儒法杂。”武帝的继承者昭帝、宣帝在行政中也兼综合各家思想。宣帝曾公开宣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西汉后期元成诸帝偏重儒术,儒生势力空前膨胀,经学昌盛。清皮锡瑞在《经学历史·四》中说:“上无异教,下无异学,皇帝诏书,群臣奏议,莫不援引经义,以为依据。”


 西汉初中期文艺思想研究下载



发布书评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