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书评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2
ISBN:9787513311052
作者:(日)东野圭吾
页数:240页

用电影的方式认识东野圭吾

前些日子读了日本推理小说家东野圭吾的自传《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讲述了自己是怎样一步步阴差阳错地成为推理小说家的,非常有趣。不过更有趣的地方在于,这居然是我读到的东野圭吾的第一本书。然而我又对他的作品如数家珍,拜网络所赐,我对东野圭吾的全部认知,都来自于影视作品。以至于每次编剧史航和学者止庵在网上卖弄他们的东野圭吾作品喜爱排行榜,遇到榜上有名我却不知道的作品,心里就想,赶快拍成电影吧。影视改编,可能是通俗小说作家相对于严肃文学作家的一个巨大优势。能够帮助他们迅速打开知名度。在我心目中,就有太多这样的伟大作家了,比如科幻小说家飞利浦·迪克,他的作品我一本没看过,但又可以说我已经看过很多了。如果你是个影迷,估计你也会有同感,比如《银翼杀手》《全面回忆》《少数派报告》《记忆裂痕》《命运规划局》,和克拉克、阿西莫夫那些写科幻史诗的大咖相比,他的作品格局小,情节紧张,最适合改编。再比如恐怖大师史蒂芬·金,多了不用说,列举三部就让他名垂影史了:《闪灵》《危情十日》《肖申克的救赎》。说回到东野圭吾,像他这样作品被改编的如此之密,跟风如此之紧,在日本很难找到对手。为何他这么受宠呢?水平高是一个原因,但最大的原因还是向我上面所讲,容易改编。这就不得不说几句日本的推理小说了。推理小说起源于欧美,但在日本被推上了极致。日本这个国家就有这个能耐,把别人发明的东西拿来推向极致。在日本,推理小说门类众多,科幻的、玄幻的、神话的、言情的……随便嫁接。不过最著名的分类法还是本格和变格。所谓本格,就是以推理为核心,作者和读者来一个智力竞赛。而变格,就是借推理这个题材,夹带作者的私货,比如对社会人生的看法。前者最有名的当然就是横沟正史的金田一系列了,而后者,森村诚一和松本清张是佼佼者。喜欢老译制片经典的影迷不会不知道《人证》和《砂器》这两部杰作,就分别出自这两个人之手。当然,我不看推理好多年,基本上已经形成代沟了,如今日本推理小说家,我比较了解的也只有东野圭吾了,这还是因为他太出名了,躲不开。就好像即使你不看足球,也知道贝克汉姆。给东野圭吾分类,不太容易,因为他兼各家之所长。这么形容吧,在推理小说界,他是言情小说写得最好的,在言情小说界,他又是科幻小说写得最好的。即使有谁能在作品上达到他的水准,他还能在长相上把对手灭了,他绝对是日本推理小说界的贝克汉姆。但我也不得不指出一点,那就是东野圭吾多少有些样样通样样松,这让他恐怕很难达到我前面所说的那几位推理小说大师的高度。小说家渡边淳一就特不待见东野圭吾的作品,东野圭吾曾经5次入围直木奖评选,都失之交臂,这和渡边淳一担任评委有很大关系。即便是他那部最终获奖,甚至横扫日本小说界各大奖项的作品《嫌疑人x的献身》,也被渡边淳一批了个体无完肤:“我表示不满,如果他这回获奖的话,那就等于降低了以推理小说敲开直木文学奖大门的门槛儿,仅此而已。”但越是通俗易懂的作品,反而越容易被影视作品改编,而且往往更能接近专著的水平。反过来,越是高深莫测的作品,越不容易改编,改编了也容易挨骂。说东野圭吾是推理界最好的言情小说家是有原因的,因为他大部分作品的内核,是爱,尤其是男女之爱,把这份爱放置在犯罪这个背景下,碰撞出最极致的人性。这就是东野圭吾的魅力所在。而在所有作品中,玩得最绝的两部,就是《白夜行》和《嫌疑人x的献身》。这两部恐怕也是被翻拍次数最多的作品了。《白夜行》这部作品,说起来都不能算是一部典型意义上的推理作品了,着重讲述的是男女主角那绝望的、禁忌的、隐秘的爱情,小时候受尽摧残的女主角就一门心思往社会顶层爬,而男主角就豁出一切地奉献自己,像影子一样追随对方,为对方扫清一切障碍,当太阳升到最高处的时候,影子就消失了。这片子我看过三个版本,个人最喜欢的,还是韩国版,由孙艺珍和高修主演的。相比于日本的版本,韩国版演员阵容更强,气氛搞得也更为惨烈,同样的故事,韩国版本的胜利,其实是韩国电影工业的胜利,相比韩国的版本,日本的版本多少显得有些简陋。不过在《嫌疑人x的献身》身上,日本版大获全胜,倒不是韩国版拍得不好,实在是因为日本演员 堤真一奉献了神级的表演。他最后的失声痛哭,令观众痛彻心扉。这是为东野圭吾带来巨大声誉的作品,甚至也是东野自己最得意的作品,他在小说的封面上写道:这是我所能想到的最好的诡计,最纯粹的爱。在这里我就不做剧透了,大家可以去看看,一个自闭的数学天才,是如何表达他的爱情的,惊天动地。在一次接受媒体访谈的时候,导演宁浩说:“他最大的愿望是成为一名画家,不过如果不能成为一流画家,是很难养活自己的,于是他选择成为一名导演,他说在中国一个二流导演会活得很好。因为相比于绘画这种纯艺术活,电影是有很多技术成分的,只要是技术的,就都不难。”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文艺工作者在“技术”这一块是十分欠缺的,这不仅仅表现在电影方面,同时还表现在文学创作方面。套用宁浩的划分方法,如果纯文学是一种纯艺术活的话,那么文学领域同样也有技术含量很高的类型,比如科幻小说,比如推理小说,显而易见,在这些领域,我们的优秀作品也是凤毛麟角。有人说,科幻小说家刘慈欣凭借自己的力量把中国科幻文学提升到了世界的水平,这个评价对于刘慈欣来说是个褒扬,但对于中国科幻文学来说,却是个尴尬的现实。而在推理小说领域,我们连这样的尴尬都没有。科幻和推理,是人类对自身智力的挑战,在这方面,我们却乏善可陈,是没勇气呢,还是没有能力?

向所有以生命作賭博的人賭徒們致予崇高的敬意!

月魔Moon使用的是暗夜精靈族,但他使用的暗夜精靈族簡直就不是人們所熟悉的暗夜精靈族,那簡直就是與暗夜精靈族截然不同的新種族——第五種族,這是賦予給他的榮譽;東野圭吾寫的是推理小說,卻完全跳出了推理小說的範疇,不落窠臼,他成為暢銷君,也因為他給不懂欣賞純推理小說的人也帶來推理小說的樂趣吧。我看過他寫的那幾本書,四大名著《嫌疑犯x的獻身》、《惡意》、《放學後》、《白夜行》,還有《湖邊兇殺案》、《聖女的救濟》、《信》,風格詭異多變,題材多種多樣,無論是本格派、社會派還是其他,他總可以在那領域插上一腳,大放异彩。看著他寫的小說,你會有這番感概:“那些千篇一律的都是某個令人費解的案件然後主要描述偵探破案的推理小說是多麼的dull。”看著Moon的比賽,你會有這番感概:“那些千篇一律的都是在某些耳熟能詳的戰術上死鑽然後勝利的比賽是多麼的dull。”新穎、飄逸、不落窠臼、突破。兩人都在冒著風險突破自己本身的局限。我無緣出生於那個傳奇的競技年代,無緣在那個顛峰時期就瞭解魔獸,經歷那個瘋狂的時代。 吹風流、亂礦流、熊鹿流,換手保存,獸王,黑暗遊俠,Moon的印記已深深的鐫刻進這些詞語,賦予了它們新生,人們說起這些詞語腦子已離不開Spirit_Moon的ID。那時候,觀眾甚至把猜測他的首發英雄是什麼以諄諄樂道,想像一下,與主流不同的首發,意味著又是一個天馬行空的戰術,又是一個打破固有認識的想法。雖然他落到難以挽救的困局中,絕大多數人都會GG的絕境,他仍多次打出難以置信的翻盤,他的力挽狂瀾會讓我們這些玩家等到他放棄才放棄。 是的,war3是體育競技遊戲,它跟籃球、足球等等沒什麼區別,非專業的玩家難以達到職業選手的水平,但即使是欣賞職業選手的比賽也可以帶來愉悅,當然平時也可以親自上陣,酣戰一番。是的,你仔細端詳,比較一番,你就會發現,war3稱作體育競技遊戲,在wcg中勝利的選手可以受到蓋國旗這種與Olympic冠軍一樣待遇當之無愧。你喜歡看一個不拘一格、飄逸的選手打比賽,還是想看為了拿到冠軍而死死用著陳舊的戰術的因循守旧的選手打比賽?但是你願意做一個帶給別人偉大的比賽而冒著極大風險輸掉而失去經濟來源的選手,還是願意做一個拿冠軍十拿九穩、中規中矩的選手?這樣,你就會理解,為什麼當Moon輸掉最後一次WCG決賽,甚至一直都沒有過WCG冠軍,在領獎臺,中國的選手領冠軍時,中國作為wcg主辦方,臺下觀眾不約而同喊得是此起彼伏的“Moon”,而不是冠軍的“Th000”;會理解,為什麼選手下臺時,主辦方不得不讓Moon留下,對觀眾發言這連冠軍也沒有的待遇。會理解,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平生不識張戴豪(Moon),玩遍魔獸也枉然”因為他就是無冕之王。幾乎砍獲所有比賽的冠軍,顛峰時期以全胜未负一场的不可思议战绩夺取得冠军,未用一兵就打得別人丟盔棄甲,輕鬆的戰勝作弊的玩家,迫使創建遊戲的暴雪公司不得不幾次出補丁來限制削弱,他是魔獸爭霸中的bug。範式被打破,你固有的概念牢籠被打破所帶來的驚喜,愉悅,快感,乃至於超越那束縛插上騰飛的翅膀,是至高無上的享受,宛如凤凰涅盘般浴火重生。最開始設計盲文的人因為他不是盲人,陷入了常人視覺的範式,設計的盲文也是我們用的文字。而布莱叶則因自身是盲人而設計出当今世界盲人都在使用的盲文点字符号。數學中, 笛卡爾的平面直角座標系給形插上座標這騰飛的翅膀, 歐拉的圖論將複雜的過橋問題簡化為奇點偶點的簡易圖,伽羅瓦的群論將耳熟能詳的算法再抽象,康托的無窮王國突破了我們的想像;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 圖靈對停機問題的精妙解決,鏈表的出現、后綴表達式解決四則運算、霍夫曼樹實現壓縮等。無非就是我們平常熟視無睹的東西的研究擴充,但卻有著源源不斷的生命力。正因為我們平時就在用著 ,才發現不到這些東西,太理所當然了。《食夢者》中曾經說過,他們畫漫畫的就是賭徒,將才華,時間,精力,生命全都孤注一擲在漫畫上;在這個時代,獻身於別人看似極不靠譜的一些事物上,是需要極大的勇氣以及熱情的,將自己燃燒成雪白的灰燼。可是,我覺得,日本是漫畫之國,漫畫家畢竟是正當職業;但是,立志且致力於成為職業玩家的人才是真正的賭徒,家人定必萬般阻撓,並且認為你是網癮少年,失去經濟來源;一旦不能略有小成,便全功盡廢且沒有獲得多少,背負一身罵名。。。設身處地想,我自己並沒有這樣的膽量。中國第一人Sky,在自傳《李曉峰是怎麼成為Sky》中將他跌跌撞撞的WCG二連冠娓娓道來,他自己也坦然承認,自己的成功不過是好運而已。他是成功的賭徒。一將功成萬骨枯。向所有作生命做賭博的人賭徒們致予崇高的敬意!——————————————————————————————————————————————其實是很久以前就對比過這兩人, 然後最近又一直在看《編碼》這本書,又結合以前看過《科學革命的結構》,就興致勃勃地寫了

最后的最后和日常的日常

假设对看完这本书的读者进行一个调查,给出的问题是,你对东野圭吾的作品是中毒了还是解毒了呢?调查对象CZ说,我还不知道东野圭吾除了白夜行和嫌疑人献身原来还有这么多作品啊,以后我可以慢慢找来看了。调查对象GM说,看了作者对自己作品的评价,我就知道哪些作品是不用看的了,因为作者都认为没写好。例如早期的一些作品,那时候作者还没意识到怎么写小说,只是探索阶段,慢慢就摸索到了写作的规律,作品才入评委们的法眼。调查对象TL说,我没看过东野圭吾的小说,只是看过他的影视作品。真的很好看啊。作者也认为改编得好,以后有机会可以找原著来看看。原来作者在他的电视剧和电影里有客串的啊,我当时怎么没看出来,要找来重新看一下哇。调查对象DW说,我从来不相信评委或者书评家,当然也不相信出版社和作家,我只相信我自己。根据我把东野圭吾作品全部看过两遍的经验,以下是我对他所有作品好看程度的排位……(周围的人已走空)调查对象MQ说,为什么现在的小说家都喜欢写个书介绍写作经验呢,还有Stephen King和岛田庄司也是,我是来看小说的,我要看小说,谁要看这些杂七杂八的鬼东西。调查对象HY说,我原来还觉得东野圭吾的小说不错,虽然有一些很普通,但有一些却很出彩。现在看来能达到Astonishing这个层次的来去还是那几本,其它的就越来越难看下去了。——————————现实的分割线——————————我只看过东野圭吾的一部分作品,具体意见可以参见我的书评。和大部分人的意见都差不多,他的小说有的好看,有的一般。但看书之前你很难知道你将要看的书是好看还是不好看,所以还是要自己看,除非你有一个很好阅读助手,喜好和你完全一致,你要看的每一本书它都已经看过并且能随时给出回答。看书没有亏与不亏,只有买书才有。买了书不看,那是最亏,买了看完了,就没那么亏。看完再出售,就更不亏,甚至还是赚了。大部分东野圭吾的书都是不亏的。一个看过千本书的人对一个看过百本书的人说,东野圭吾的书我觉得很一般啊。对方说,不是啊,我觉得很好看啊,那你觉得什么好看?千本人说,很多啊,例如……(举了一堆后者闻所未闻的人名)。百本人说,谢谢你,我还是继续看东野圭吾吧。如果BLIZZARD的智能系统可以移植过来就好了,瞬间给你找到一个“旗鼓相当的对手”,然后告诉你应该看什么。书名里的“最后致意”,看似直译,实际上也是有玄机的。一般的读者看到可能没觉得什么,但看Holmes的人(当然是指小说,而不是电视剧什么的)就会有一定的心理暗示,因为这是Holmes系列的一个书名。另外,原名是《たぶん最后の御挨拶》,大陆版中文书名里的东野圭吾四个字是另加的。应该译成什么,看后记就知道了。说起两岸的翻译,大陆这次又输了。不过会输还不是因为读者。

一入东野似海深...

最开始知道东野君,大概是去年七月《东野圭吾推理系列》开播时在人人影视上看到的,彼时对日系作家的认知仅限于村上春树,以及川端康成,芥川等名家了。说起这部日剧,多半是短篇改的,质量一般,不过中井贵一略显诙谐的演绎还是蛮对口味的。末了跑去学校图书馆借了本《宿命》,算是正式入坑了。了解到东野君如此高产后,阅读得以继续,看完《宿命》时的惆怅和感怀也得以延续下去,自以为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感怀。读书的时候我依旧很懒,懒得去思考作案细节,更关注的是动机,而这也是东野通常会着墨更多的地方。虽然“怀着最坏的恶意”去推测X-man会很准,但去接受这其中的感情流露却往往比较艰难和心痛。关于这本随笔,会有冷不防的笑话,没事读读还是蛮有趣的。连续读的话乐趣会冲淡不少。读的时候也会会心一笑,嗯,这就是东野君的风格无误。

有趣的人

记得看和东野圭吾有关的电影,便是那部打分并不太高的、由堀北真希和高良健吾主演的电影《白夜行》。其实电影的叙事挺清晰,真相大白的时候也能让人感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只是让读过原著的人很失望,因为书中那种对人性“恶”部分的描写,电影表现的太不够给力。但抛开这些,这本书,还有随之改编的电影电视剧,还是让没怎么看过推理小说的我眼前一亮。看悬疑剧的时候,我喜欢在剧集给出线索后暂停,然后根据这些线索去推测结局。当然这是基于本格派的理论,读者和书中人知道的线索一样多。但习惯了这种方法,看此类作品都喜欢用这个方法,但看白夜行的时候,还是没推测出来……于是注意到了东野圭吾(其实人家那时候已经很有名了好不好?),他的作品看的不算多,但大热的嫌疑犯X、伽俐略这些倒是都看了看,感觉……怎么说呢,感觉很奇特,就是感觉这老头什么都敢写,而且写起来还那么入情入理。比如他的《分身》,竟是写于1993年,那个时候连多利都还没出生啊啊啊啊!他居然就写出了克隆人。但你能说他是胡编乱造吗?于是这本《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一出就迅速买来看,看完了就两个字的感觉“好玩”。都说作家本身应该就是有趣的人,这样才能写出有趣的作品。这本书里东野写了许多自己的事情,年谱、作品、改编影视情况,还有他的爱好他的回忆。先入为主的感觉是他会像所有爱惜羽毛的人一样写自传,但其实没有。书封上写:水瓶男的可耻卖萌与自曝八卦,其实不如说这正是东野的有趣之处吧?十五次大奖落选,他写来轻轻松松。甚至于靠版税收入已进入作家富豪榜的畅销作家,被他自己写来,也是一副调侃笔触,真是……好玩儿。当然还有很重要的感觉,天道酬勤啊,努力总是有回报的吧?东野努力了二十年才成为畅销书作家啊!!!

只是读后感

侦探小说这东西,读得多了,总是觉得套路就是那些了,上大学的时候读英文版的福尔摩斯,后来读英文版的阿婆,大致如此。所以每次读的时候很上瘾,读完几本就提醒自己换个严肃和沉重一点的东西,因为这样读很容易疲,或者“殆”。读东野圭吾也是一样,为了娱乐读了几本,就在我要叫停的时候,遇到了《白夜行》,我一直觉得《白夜行》是当之无愧的侦探小说佳品,于是读完又把日本拍的11集电视剧找出来看(就是圭吾在这本中提到的那部)。作为一个读文学评论的硕士这些年来我一直想要为我这些年为娱乐而读的某一本书写一篇像样的评论,而至今也没有写一篇,大概是觉得,做学生的时候为了完成作业制造的垃圾已经够多了。既然是为娱乐而读,我只需要记着它的好,就很好了。读这本也是为了娱乐,或者为了自己读过的《白夜行》支持一下。全篇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写在电影<信>上映之际》,我喜欢这种呈现一般人很难看到的谜题的方式和作者的思考方式。我自己,每次看到犯罪或不公,也常常在微博上跟着起哄,往往,这个话题很快就过去,却很少有人跟进,我这样的大众,也很少有人会去想,这些事件给当事人及其家人造就了怎样的创伤,有没有人去帮助他们从中走出来。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很多创伤,真的是很难一辈子走出来的。跟作者有很多认同。比如对朝九晚五的公司生活。我一直觉得那时候选择去公司里上班就是为了学到那些东西,七年后从公司里出来的我简直堪称圆满。我第一次创业做的不错,全靠当年在公司里的收获。每次我跟年轻人说这些,说哪怕公司里没有自己觉得很佩服的人,也可以从反面学习,那是一个很难得的平台。自然是永远都没有人肯听。我们的父辈太急了,我们太急了,下一代,大概更急。

谦虚细致的一本书

今天终于把这本书看完了。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写这篇文字时,锅里正炖着排骨汤,衣服还没有洗,我甚至还想看《港囧》,你看,我把时间排得满满的。还有那本《浮生六记》还没看完呢。还有《霍乱时间的爱情》我还可以再忙一点,把那些工作都重新做起来,不见得有多大意义,可是说不定能混个生活呢,今年收益足够好,所以我不想做那些工作了。好吧,再说到东野圭吾吧。有一篇《撑死也要吃》写得很好看,东野不算是专业吃货,可是他写这种随笔性的文章也是循序渐近,一点也不枯燥,也没有水份,读完感觉完全是干货。还有一篇写泡面的,开始看得一点趣味也没有,忍耐着看到最后,啊,是写泡面,让人忍俊不止。有一天,我一边在看书,一边在听你闲聊,那天你讲了两个笑话。我越来越难以分清你们两个人了,啊哈,还有另一个。一样的吃货,一样的有些小孩子气,一样的应该喜欢小姑娘吧,另一个,那么仔细地和我说过,喜欢小姑娘。和东野圭吾有一点象的呢。隔着远的距离看男人,他们真的那么有趣,这样的有趣有时候让人不忍心接近。尽管我并无接近的机会。也想到生命中其他的一些男孩子,想起他们可爱的一面,还真是孩子,然而也只是一些细碎的记忆飘浮着,心里面不是很愿意想起具体的影像。或者我多少被他们所伤,而不再愿意想起那些细节来吧。而亦舒大人是完全不同的。我又想,我生命中,受亦舒大人影响有多深啊。相同的是,东野圭吾和亦舒大人都是勤奋的人。当然,写作写得好,得到认可,被人喜欢也是很大的激励。可以激励着让人继续写下去。我是真的很喜欢看这本书的,但喜欢看的前提是东野圭吾在小说界有了巨大的成就,这本书作为附属喜欢看而已,谁喜欢看失败者的哀鸣呢,成功成功,这应该不是一个庸俗的名词吧。被人喜欢,何尝不是一种成功呢。

卖命可耻?

人到中年特嫉才,逃走的是青春,逃不了的是命运。扒八卦,卖点萌还是有市场的。然而,口直心快,毒辣笔锋一点也不减功力。作为一个畅销书作家,写点轻松娱乐性的东西,或许可以多卖出些。东野君,很卖力。不会让人失望,即使不喜欢看推理小说,也应该会觉得无所谓。

向东野圭吾致意

这是号称日本推理小说天王、东南亚畅销作家东野圭吾的一本自传性随笔,主要讲他的创作经历。《东野圭吾德最后致意》是我读过电子书后又特地去买来的纸质书并且重读。这是我读过最奇葩的创作开始。1982年的一天,东野圭吾无意中看到乱步奖评选及投稿事项,“既然知道了投稿方式,我就下定决心一试身手了。” 于是他奔向文具店买了550张某品牌的稿纸,这是乱步奖规定的字数上限。第二天就开始写作,当时没有成熟的想法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故事开始就死人了但是还没有确定谁是凶手。他天天数页数,好不容易达到最低的350页稿纸了,还是没决定谁是凶手。到截止日前一个月,总算弄出一个凶手。重读故事后发现了好几处矛盾,他已经没时间修改了,另外,因为他没有打草稿,是直接写在了稿纸上,也无法改。于是他只有把这个充满矛盾的原搞投出去,到这时他还没有定下小说的题目,犹豫到把书稿装进信封的前一秒,才最终把小说定名为《人偶之家》,这本小说从未发表过。不知是他运气好还是什么?就这个不打草稿之作,获得第29届江戸川乱歩奖二次予选通过。第二年,以480张稿纸的《魔球》获第30届江戸川乱歩奖最终候补。第三年,以截稿前三天完成的《放学后》,一举夺得第31届江户川乱步奖,从此开始专职写作。东野圭吾有好多让我惊异的的地方。比如,文人作家都号称自己饱读诗书,可东野圭吾就说自己:“高中之前很少读书”。上高中后读了《阿基米德借刀杀人》后迷上推理小说,顺便知道了乱步奖。后来读了松本清张的《高中杀人事件》、《点与线》、《零的焦点》,于1974年开始写推理小说,在高中时期写了两部,由于高考落榜而终止。其实他的写作是很严谨的,应该得益于他的理科出生。曾经有读者问他:小说中为什么没出现过具体的地名,他认为要明确写出地点就要了解那里才行,那时,他从不旅游,熟悉的地方仅限于他的家乡大阪和爱知县,所以不敢明确写出地点。另有一次,他发表的一部小说前半部分设定在20多年前,他描绘不出20多年前东京的样子,为了不降低作品的质量,只好把小说的前半部分写为大阪。不禁想到那个叫《极地营救》的电影,没见过也不查证,把西藏拍成热带雨林的场景,看电影时我刚从西藏自驾回来,愤愤然!由于东野圭吾曾经在中学教过书,所以他的作品很多都涉及到升学问题、校园暴力问题、家庭教育问题等中学生的生活。几乎所有的作家写随笔和自传,要么就把自己写得多么牛逼、多么有见识、去过多少地方、读过多少书;要么就写自己如何如何贫寒、如何凄惨、如何受人欺凌,在逆境中战胜困难、不折不挠、最后走向成功。东野圭吾的这部随笔,却带着他的幽默,先把自己推下粪坑自黑一把,喜欢这种调侃淡淡的笔调。读过他的16部作品:《解忧杂货店》、《雪国之劫》、《放学后》、《嫌疑犯X的献身》、《恶意》、《白夜行》、《新参者》、《红手指》、《麒麟之翼》、《伽利略的苦恼》、《单恋》、《幻夜》、《湖边凶杀案》、《祈祷落幕时》、《彷徨之刃》、《杀人之门》。最喜欢《嫌疑犯X的献身》,设计构思巧妙完全出乎意料,是所有侦探推理小说从未想到过的结局;不喜欢号称无冕之王的《白夜行》和他的姊妹篇《幻夜》,罪犯逍遥正义得不到声张的揪心;喜欢加贺恭一郎系列,充满爱与人性,特别是《新参者》;毫无疑问,东野圭吾是个高产的作家,由于他是理工科机电专业出身,所以他设计的小说场景和别的作家完全不一样,有很多物理、数学以及实验室、车间、工厂等场所。也是由于理工科的缘故,他逻辑推理细致缜密,结果出乎意外。他的推理小说涉及题材广泛,很多尖锐的社会问题。如《放学后》校园暴力;《嫌疑犯X的献身》爱情的无助;《恶意》文人的嫉妒;《红手指》家庭教育;《麒麟之翼》青少年犯罪;《单恋》性别认知障碍;《湖边凶杀案》升学的问题;《祈祷落幕时》父母之爱的伟大;《杀人之门》把金融诈骗的各种手段揭露得凌厉精致。下面是这本书中所列的创作年表,由于此书成于2006年,所以只有2006年以前出版的作品共61部。2007年至2013年还又出版了23部。1985年《放学后》获乱步奖奖1986年《毕业——雪月花杀人游戏》、《白马山庄杀人事件》1987年《大学城杀人事件》、《十一字杀人》1988年《魔球》、《香子的梦——女招待杀人事件》、《浪花少年侦探团》1989年《十字公馆的小丑》、《沉睡的森林》、《鸟人计划》、《空中杀人现场》、《布鲁特斯的心脏》1990年《委托人的女儿》、《宿命》、《没有凶手的杀人夜》、《假面山庄杀人事件》1991年《变身》、《回廊亭杀人事件》1992年《交通警察之夜》、《雪地杀机》、《美丽的凶器》1993年《同级生》、《分身》、《浪花少年侦探团2》1994年《怪人们》、《从前我死去的家》、《操纵彩虹的少年》1995年《平行世界的爱情故事》、《那时我们是傻瓜》、《怪笑小说》、《天空之蜂》1996年《名侦探的守则》、《谁杀了她》、《毒笑小说》、《恶意》、《名侦探的诅咒》1997年1998年《侦探伽利略》、《秘密》1999年《我杀了他》、《白夜行》2000年《再一个谎言》、《预知梦》、2001年《单恋》、《超•杀人事件》、2002年《湖边凶杀案》、《时生》、《绑架游戏》2003年《信》、《我是冷面老师》、《杀人之门》2004年《幻夜》、《挑战?》、《彷徨之刃》、2005年《黑笑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科学?》2006年《梦回都灵》、《红手指》、《使命与心的极限》其中被搬上荧幕的有:《秘密》、《绑架游戏》、《湖边凶杀案》、《变身》、《信》两部搞笑小说集:《怪笑小说》、《毒笑小说》随笔集:《那是我们是傻瓜》、《挑战?》、《科学?》、《梦回都灵》、《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

东野圭吾,随笔。

我第一次看《尼罗河上的惨案》和《放学后》都是某人的书桌旁,那年我刚刚高考完,从中国的东北飞到西北,不知道最后会被北医还是人大收过去。我第一次见到他就喜欢他,他穿淡紫色的运动外套,皮肤细白,带细黑框眼镜,是还在生长发育的男孩子,已经长得像青葱白杨一样挺拔,笑起来时候黑眼睛湿润动人。他帮我拉开白色吉普车车门的时候,我半眯着眼睛在后座盯着他的后脑勺,旅途疲惫迷迷糊糊地想,呀,上帝造他的时候一定格外细致。那个时候他刚刚中考完,我们正好差了三年。别人说他像当时的俞灏明,我心里他更好看得多。他买了书从来不看,拿着PSP打游戏,要不就是对着当年那个价值15千的四核超大笔记本噼里啪啦朝我显摆他的网球拍。可是从此以后我看了所有的Agatha Christie所有的东野圭吾。我留着他给我的一本一本攒齐的柯南剧场版。我想念他贴过来的脸,我想念他腻在我身边的样子,我喜欢他黑白分明的单眼皮大眼睛。其实东野圭吾是擅长写的是社会小说,而不是本格推理。就好像江户川乱步看起来牛叉嘻嘻的,其实是个猎奇主义者,写荒诞剧一样,无法解释的时候就说主角心理变态。横沟正史呢,反倒可爱地紧,金田一的故事里,连小小帽针都有自己的可爱美感。从东野圭吾有中译本的所有小说上看,他是一个隐蔽的虐恋不伦爱好者,他喜欢非平等的不见光的感情纠葛,《白夜行》啦,《秘密》啦,《分身》吧啦吧啦的都是如此,偏偏用一看就是大叔的文笔写出来,倒少了少女漫画才会有的旖旎浪漫禁忌之美。题外话是,父女兄妹之类的伦理禁断漫画,似乎都是小学馆出版的。小学馆在longlong ago不是专门出版小学生教辅的么?

表面像段子文集,回味之后却是一纸辛酸泪

归类是散文,但却是回忆录的体质。得奖,辞职,作家圈的甜酸苦辣,离婚,梦吉。作者努力用轻松的说段子的口吻来叙述一段人生行程。但是用写作讨生活真的很残酷。读了 黑笑小说 发现三,四篇作家等待颁奖的短文的心理描写出奇的精彩,出处正是东野自己的心路历程。

其实真没介绍说得那么好

正如东野所说,这是他最后一本随笔集,所以也是比较用心和放得开的,总的来说值得东野迷一看。说到了很多他书中的素材来源,果然都是来自生活的啊,想像力不足的人还是需要体验更多的生活才会有更多的灵感,而且最好写自己喜欢的擅长的东西。这样的东野圭吾才是东野圭吾,普通的作家普通的人而已。

有想法又好玩的人哪

这本书一共200多页,分为七个部分,是东野圭吾的自传体随笔集。以前也常被新星的小编安利,在图书馆看到就顺手拿回来了。东野圭吾的大名知道,最开始看的是《嫌疑犯X 的献身》,就是因为太著名,借来看,看的我很紧张,中间部分草草略过,最后真相大白时候感叹太伤心了太想不到了,对罪犯都有同情了。后来买了《信》,写作为罪犯的亲属如何在社会立足,真的不是“大家应该一视同仁”这句话就可以交代的,看的人很沉重,那本书没有诡计没有犯罪现场,但是很压抑,觉得无解。在然后就是到处都是他的书,我也就不看了,不想动脑子也不想压抑到影响情绪。根据他小说改编的电影电视,只看过 《秘密》(广末凉子演得真好)我还看过韩国一个版本,不知道是不是借鉴他的--李秉宪主演的,也非常好看,令人唏嘘。还有福山雅治 的《神探伽利略》看了两集,原理太神奇了。我不是福山的份儿,也不了了之了。对了我还买过一本东野圭吾的《圣诞阿姨》,特价只要5块五,脑洞大开的小书,为什么不能有女圣诞老人,为什么不能结婚,为什么穿一样的衣服,真亏他想得出来。他真是个会讲故事的人。这本书开始是年谱,他小时候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孩子啊,读过什么书,上了什么学,然后是每年写了哪些作品,为什么想到写那本书。当然萌点甚多,他高中以前不喜欢看书不喜欢语文。理科更好些,落榜一年才考上一个名气不大的学校,很谦逊很有趣,不惜自黑。每时每刻都在安利自己的小说,一直在说那些奥妙,他设计的诡计,他想到的人性的黑暗都在他书里,去看吧去看吧,很好玩。真吐得一手好槽,卖得一把好萌。写到小说影视化的那部分,也许是写的早,只写到秘密 变身湖边谋杀案等,没有更著名的白夜行 那些。后面就是一些回忆喜好跟体育的相关以及他想到的日常。就是拉杂的各种材料汇成的一本书。随手翻翻,一点也不累。我大概翻了七天,基本一天一部分。越翻到后来越佩服他。他真是爱钻研的人,遇到事情就会琢磨一番。会有什么点子。或者根据什么性格设计什么诡计。为了小说题材努力涉猎各方面的生活,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去看芭蕾舞 听音乐剧看舞台剧 去搭高尔夫去滑雪。坐在电车上看着各色人等都能构思故事。人真是不是随随便便成功的,他还特别写了“十连败之后”,多次冲奖不果,还是老老实实的写下去。我最感慨的是他写的看了音乐剧《歌剧魅影》之后还要想一想,补全这个故事,想魅影是怎么隐身的,怎么构建地下宫殿的,在哪里教授女主,为什么喜欢女主等等,真是爱动脑子的人啊。他还写到在饭桌上喜欢聊科学的话题,以理科下酒,太有趣了。都很简单,不用动脑子。我直接被他说中两点、1 在图书馆借来的。谢谢买书的人,让我有新书看。2 看到封面上的猫觉得很亲切,他做陶为了能卖出去,说特意画了好些猫上去吸引人购买。确实好主意。前些天看了他的《解忧杂货店》,我觉得他的那些感悟啊回应啊都很有趣,就是把大家都联系起来的设计太刻意了,格调不够高。哈哈,这一点就是他之所以能成为畅销大王,作品也更容易影像化吧?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东野圭吾的自传式社会脸谱

一旦成为畅销作家之后,他的所有作品都会被出版商们镌刻特殊的光环,这是商品经济时代的本质。一方面读者爱屋及乌,在选择与甄别上缺乏更多的考虑;另一方面,出版商用心打造的噱头充满了诱惑,读者难以抵挡。所以不仅仅是畅销与获奖作品,即便是以往滞销的书籍,可能也会突然具有冲击各大书店销售榜单的潜力。莫言在获奖之后,其作品突然呈现出洛阳纸贵、一页难求的局面,这都是毫不夸张的市场反应。所以我们能够理解各大出版商在市场利益的驱动下会要求我们的畅销作者做一些什么事情,而其提出的条件往往都是难以拒绝的。因此阅读他们的散文、随笔、诗集、日记或者私人信件都会成为一种时尚,而那些真正想要更多了解作者的读者则有幸成为这一市场行为的唯一受益群体。当我拿到东野圭吾的这部散文集时,就是在这样的心理暗示下完成阅读的,从结论上讲,我并没有太多失望。我在更早的时候便知道独步文化出版了一部名为《大概是最后的招呼》的散文集,现在想来,新星出版社翻译的书名的确不如台湾的制作商。“最后致意”怎么看都像是一个吸引读者的噱头,而且与东野圭吾先生的本意也相去甚远。在这部散文集里,我们可以读到有关东野圭吾的一切:他幼时的经历、乱步奖前后的轶闻、成名前的无奈与直木奖后的兴奋,当然也少不了他的兴趣喜好与自我见解。通过这部可能是他最后的散文集,我们无疑可以了解更加真实的东野圭吾,毕竟这是他亲自提笔书写的事实。只不过,无论是作品自我解说还是作家的日常似乎都无法满足我对作者本身的好奇欲,至于他对高尔夫与动漫作品的喜好在我看来却又感到无趣至极,可见东野圭吾在“究竟散文是要写些什么?”方面与读者想要了解的情况似乎并不对等,这的确不属于东野圭吾的领域范围。记得在刚刚翻开书本的时候,我还害怕因为阅读东野圭吾作品的数量有限而无法探究这个集子的全部奥秘。结果东野圭吾似乎并没有提到太多关于作品本身的东西,我在颇感到失望之余也发现了一些有趣的事,在这里略提几件:比如《没有凶手的杀人夜》曾经刊载于EQ杂志,而且是东野圭吾先想到标题,才构思故事的;再比如东野圭吾写作生涯最大的转折点,按照他的说法是《同级生》;还有,继《名侦探的守则》与《名侦探的诅咒》之后,还会有《名侦探的使命》将要问世;原来《嫌疑人X的献身》是在东野圭吾决定主角的性格特质后,才思索适合的诡计,因为这样比较容易有灵感。这确实是一些有趣的发现,我想对热爱推理小说创作的朋友来说,多少也会有所启发吧。至于生活中的东野圭吾,倒是没有引起我多大的共鸣。如宣传所说,这些八卦式的脸谱和幽默风趣的文字让东野圭吾的形象越来越鲜明,但是同样也可能影响到读者对其的期待与评价。在后记中,东野圭吾声称不再创作散文,以便更用心的致力于推理小说的创作的确是一件让我感到欣慰的事情,类型文学作家就应该将主要时间和精力放在创作更加优秀的作品上才是。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

畅销天王东野圭吾唯一的自传体随笔集!每一个字均为原笔原意!一部搞笑到了极点、充斥着八卦与卖萌的读物!你可以不喜欢他的《嫌疑人X的献身》或者《白夜行》或者任何一部小说,但是——八卦永远是有市场的!卖萌永远是无罪的!在这里,你将看到日本推理第一天王的内心独白;将目睹他是怎样从一个任何作品都卖不出去的废柴男成为畅销君!

这绝不是最后的致意

看过圭吾君众多小说,这是第一次看他的自传随笔集。   虽然作者在最后写到:“原本我就不擅长把自己的想法直接用语言表达出来。多数情况下,这些想法不能形成明确的形态,只能含混地飘荡在脑海中,而我选择小说作为表达方法,请读者通过我的小说感受一下这种“含混”,把想要倾诉的东西融入小说之中,这就是我的做法,毕竟写小说才是我最拿手的,的确,这本随笔集相比《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等小说会“没味”点,但这不乏我依旧对它的喜爱,因为这让我看到一个更加新鲜生动而闷骚的圭吾君。   书的开篇便是长长的年谱,从1958年出生写到2005年,简略地写道各个作品的诞生以及人生的曲折,于是我似乎又看到了心目中的神作再次重生。是的,看完那一段,我似乎又想起了第一次看第一本书的时候,坐在教室的后排翻阅着《放学后》,这本书开启了圭吾君的写作生涯,同时也开启了我的追书生涯,从此以后,每周买本书便是惯例了。于是,《白夜行》《时生》《恶意》……接踵而来,在当时,南海出版社开始大量出版此类书,想必也是收获了巨大的成功,这也见证了东饭的巨大影响力。当然每个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在06年圭吾君才收获了推理界的大满贯,85年写书的他不可谓不顺利。正如书的引言一样,他曾租住在不足十平米的平屋里,上厕所要跑去屋外,屋里会有蜈蚣光顾;他曾经被读者和评论界抛弃,甚至跑到了书店买自己的新书以求提高销量;他曾经消沉了十几年,甚至打算用笔名重新出道……记得其中一段,圭吾君第一次去书店签售时,书店里门庭若市,于是第二天又举办了一场,但被当时的狂妄给打败了—这次变得门可罗雀了,因为第一次来的人大多数全是亲朋好友来“友情赞助”的,于是他暗暗发誓再也不举办签售会了,虽然十五年后又举办了但这次他真正的见识到了拥趸们真正的热情吧。   在回忆里你可以看到一个正直鲜活的圭吾君,就像热爱自己的工作—制造业的工程师;就像他热爱搬家从而了解到了真正的东京一样;就像他热爱滑雪一样,其实他也是一个正常的普通人,他在这部自传中写道虽然他不想把生活搬进小说里来,但是小说中处处有着生活,可以他对生活那股浓烈的热爱吧。   作为东饭,我可以狂热地去买任何他的书,因为日系小说的精致,以及天王级的情节连贯让我等欲罢不能,不禁让我等暗暗叫好,又久久不能自拔。而我除了买书支持也就写篇这微不足道的书评来表示我那深深的爱了,就像《白夜行》里的写的一样,但至少我们平常人的天空至少还有过晴天。是的,东野圭吾的作品陪我成长,如今我也成为大学生了,我想我仍会依旧无条件支持,因为这毕竟不是最后的致意。

你永远不知道学过的东西能在什么时候派上用场

一直以为我认识的东野圭吾就是写《白夜行》,《放学后》和《嫌疑人X的献身》的那个内心阴暗的大叔,描写黑夜的绝望,制造密室的诡计,或者设计为爱而生的伪装阴谋。《嫌疑人》是前不久刚刚看完的,不论是看电影还是看小说,我一向不是猜结果的高手,所以尽管拿笔勾勾画画在本子上分析来分析去,也没能理出个头绪,直到知道结果之后吓了一跳,感觉出乎意料,并且从这本书里面得到了绝佳的阅读体验。出于最普通与平常的好奇心,我翻开这本最后致意一口气读完并且写下这些不算是读后感的小感想。东野大叔在书里说他以前在汽车制造有关的行业工作过,所以当别的作者笔下的人物是职员的时候,多数都是一些普通行业的普通员工。但他的人物可以是工科的技术宅,可以是制造汽车的理工男。也许他也没想到当初在造汽车的时候,能为自己以后的写作提供灵感吧。我想起我上高中那会儿,对数学实在是不感兴趣,每天上课都抱着小说看,心里还特别叛逆的想说学了这个又没有用,难道以后我要靠数学找工作么。结果直接导致高考数学惨不忍睹。虽然高考没能决定我之后的道路,但是上了大学之后,尽管国外的学校不用学高数,但是学的是商科相关专业,统计学会计学总是绕不过数学。所以这是不是以前蔡康永说的,当18岁有个男生问你要不要一起去游泳时,你只好说,我不会耶。年轻的时候越懒得学,就越容易错过想要的风景。随着越来越长大,越来越发现,自己的知识,根本没有随着自己一天一天的努力而变多,反而因为知道的更多,看到的世界更大,而显得愈加渺小。终于真真切切体会到时间不可能停下一秒钟等待我的努力。于是每一天都努力看很多书,于是想着下周就开始学吉他,于是觉得自己该学学写作。谁知道呢,学过的东西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就像东野大叔那样。当然,这本书传递的另外一个重点就是勤能补拙。东野大叔一次次写,一次次投稿,甚至于这一篇送审的稿件还没有评选结果的时候就赶快开始写下一篇,以免错过下一个奖项的评选。人好像总是选择性的看到别人风光的一面,就好像他的第一部作品就是《放学后》,又有谁能看见之前多少个夜晚他对着稿纸一笔一划书写自己的梦想。所以呢,努力吧。谁能知道今天多看的这本书能对未来的自己派上用场,谁又能预测今天多背的这个英文单词是不是等于明天考场上的一分,谁又能完全肯定的说你的明天不会出其不意,精彩非凡呢。晚安,今天。加油,明天。:)PS 最后,《毕业》那本书其实真的没有看很懂,但是东野大叔说他的《毕业》里面,雪月花仪式很复杂,也有漏洞,所以这算不算是给自己找的借口?

来聊聊东野圭吾

我一直觉得作者和读者之间是有缘分这件事的,比方说几乎同时从大陆小众推理圈进入大众视野的岛田庄司和东野圭吾,我就觉得东野和我比较有缘分。我读到占星和斜屋的时间和读神秘联盟上香港的路人甲先生翻译的《名侦探的守则》的时间大概差不多,但现在想起那时候GFinger他们扫的exe格式的《雪地杀机》《恶意》和《放学后》,还有某年寒假回家,从伤痕手里借来独步第一版大红封面的《嫌疑犯X的献身》,多少都有点唏嘘感慨的意思,这些年的岁月过去,东野变成了畅销君,而我们也都老了。那个时候我刚出国不久,开始学着上yes asia、金石堂和博客来买台版书,最喜欢搜索的名字就是东野圭吾,也用实验室电脑上过好多次日文维基东野的页面,浏览他的作品列表。那个列表很长,其中的四分之三连台版都还没出。所以这次在《最后致意》里看到“年谱”和“自作解说”两个部分,在朦朦胧胧的时间背后,我忽然又看见了当年那个傻里傻气的自己,然后对着东野不正经的自述文字,就好像遇见老同学,找到了久违的亲切感。饶是当年那样认真阅读,我发觉对他的创作轨迹,还是有点误解了。最早我觉得他偏社会派的转型之作是《宿命》(现在看来这个观点当然很瞎),结果竟然就只是想要探索脑科学写出来的一本小说啊;而东野本人认定他写作生涯的转折点无疑是《秘密》,我承认广末凉子主演的那部电影真的很好看,可是那本书我从没觉得它有那么重要;曾深深震撼过我的《单恋》、《白夜行》、《幻夜》、《信》、《彷徨之刃》,在作者本人的描述里,都不曾诞生于高深的立意或宏大的野心,好像是他有了某个小小的想法,然后让故事自然生长至此了;当年读《名侦探的诅咒》,以为那是他对本格推理的告别宣言,结果又是我想多了。不过让我欣慰的是原来东野也认为《信》的谜题是无解的,“从一开始便困难重重”……“不过,世间本就充满矛盾,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如此痛苦。直面无解之题却只能束手无策”。我那位喜欢跟着我读点日本小说,记性又不太好的母亲大人,常常把东野圭吾和村上春树的名字搞混。我对她说,东野就是那个写“娱乐小说”的呀,可这同样是很艰辛并且重要的工作。连他自己都说,“娱乐大众决不能偷懒,所谓的娱乐必须得这样才行!”不仅作品如此,他简直有点用生命在娱乐的架势。比起村上春树在《跑步》一书里流露出对痛苦的执着,以及对自己人生的控制力,东野在随笔里表现出的态度不但嬉皮笑脸,而且充满了走一步看一步的随性。我曾想象他在乱步奖之后、日本推理作家协会奖之前那段不甚得志的日子里是什么状态,写出三笑小说、超杀人、名侦探天下一大五郎系列的东野是不是充满仇恨、咬牙切齿的呢?现在看来好像也不是,似乎机缘巧合、以及吐槽自己的心情反而比较多。又或者他其实太勤奋了,一年写三本长篇小说,一直试新的题材所以要到处考察,还要滑雪跟打高尔夫,大概是没什么时间用来咬牙切齿的吧。对,娱乐和不勤奋其实是两件事,东野的早期写作颇有些楞头青往前冲的意思,题材铺得广,但没有很大的野心,先写出来再说。这样写的话,是要累积个十年的阅历,才能写出《白夜行》的吧。不过他还是很有商业头脑的,知道在写出《秘密》之前一年不出书,就会让人有所期待;还有陶艺做得不是很好就在上面画猫,把目标人群对准爱猫族。那个时候就大致可以窥见今时今日他对影视化的双手欢迎,可同是娱乐产业的一环,自己的作品影视化在他看来是好事一桩也还真的无可指摘。让我惊讶的还有他平凡的青少年,连读者都说,“……东野先生您小时候就是一个放在人堆里都没人多看一眼的普通小孩儿呀。”仔细想想,厉害的作家真的不需要小时了了,甚至,他的平凡在某种程度上养成了他体贴的个性,所以才会考虑犯罪者家属、以及担心阪神大地震过去许久后,当时的灾民仍然无法从心理创伤中恢复,这些多数人不大会注意到的细节。搬出古人说的“文章憎命达”,写作的人真的不能太骄傲,才能保有开放的观点和好奇心。总之东野这本随笔刷新了我对他的很多认识,也终于了解读者与作者间无需了解、只要各取所需的规则。过去每年都会看个几本东野的小说,这几年已经没这个习惯了。不过这次看了“自作解说”,我又对其中的好几本书产生了兴趣,所幸如今大陆出东野出得如火如荼,想看到都很容易。要是东野本人看到我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一直忙着为自己打广告的他应该会非常高兴吧。

圭吾桑是很有趣的。

大概全書主旨就是:原來這麼厲害的推理作家也是和我們一樣有著平凡生活的呢。最佩服大概就是辭職做作家無論有沒有獎書賣不賣得動都一直堅持如此多年。 美中十分不足的大概就是譯本的語言翻譯還不夠精緻吧。第一部分實在看得很難受。

所以,没有理由不做小说家

所以,没有理由不做小说家——《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其实,我从来没有看过东野圭吾的小说。这样一来,买下这本书的缘由就很值得琢磨,也许是想要先了解一下这个早已耳闻的人。说来,我也是有在豆瓣收藏过《分身》的啊,所以看这一本书也不应该归于到装逼一类去。总而言之看起来还是很快乐的,总共耗时两天的早晨。大概是因为之前看《全球通史》的时候看的实在太过艰难,不过剩下两百多页的上部足足看了一整个暑假,看到最后都要怀疑自己对读书的热情。但是,那样的书就是要用热爱的煎熬的吧。言归正传,我之前没有看过东野圭吾的小说,关于这个人也只是耳闻。所以,在我的想象里,东野圭吾应该是一个中年的清瘦男子,会有些搞怪、有些宅、有些小小的骄傲。可是,翻开来一看的时候才知道,人家明明是五八年生人,掐指一算的话也要有五十五岁了,但是通篇看起来还是有些高贵、有些宅、有些小小的骄傲。这是要闹哪样?!我想的话,大概这个和译者也有些关系,搜了一搜的话也没有搜到关于潘璐的过多信息,百度百科的上面那一个潘璐也不知道是不是就是我要找的潘璐,如果是的话,也实在是太年轻了,不能模拟东野圭吾的心态也是正常。不过书上所附的译者信息也显示潘璐之前翻译的是动漫一类,对这一类也没有多少接触。但话说回来,我也没有看过其他的日本小说,对这些翻译也不甚了解,东野圭吾的小说更是一本没有看过,所以,五十五岁的东野圭吾是不是还保留了少年一样的心态,我怎么可以妄下定论。但是,东野圭吾是一个有趣的人,真是太好了!这一本书买下来看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东野圭吾是一个出名的小说家,所以他一定会透露出如何成为成功的小说家的信息。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其实是如何成为小说家手册吧。一开始看的时候抱着很大的吐槽心态,看到一些奇妙的地方,比如东野圭吾的户籍出处的时候都忍不住吐槽道,哎呀,我没有这样无厘头的父亲,没有这样有趣的经历,难怪现在还不是一个小说家了。诸如此类。但是,书里面提到的读者来信说东野圭吾是一个普通小孩的时候还是给了好大的安慰,这样想或许有一些不对。但是,也确实看到了东野圭吾的努力。花了三年之久的取材,努力培养自己对其他原先陌生的事物的兴趣,都是抱着对小说家的目标的努力。还有要说的是,出现了很多现实的原型,果然空中楼阁并不是好建的,空中楼阁也不是可以长存值得起推敲的。相反来说,如果什么时候我能构建出一个值得起推敲的空中楼阁的时候,我也就达成了目标才对。这本书的封面是金黄的蓬松的毛皮,看完全书以后,大概能猜测到这个是在指东野圭吾的那只梦吉了,也许是梦吉。另外要说,全书出现了十分多次的东野圭吾的书,推销嫌疑愈演愈烈,但是最后自己有坦诚的说自己有这样的小野心什么的完全怪罪不起来啊,真是的。

一个很好了解东野圭吾很好的途径

书中内容诙谐幽默,里面有东野圭吾自己对作品的评价和想表达的内核,让我对他的作品有了新的理解。能很好的了解东野在从学生时期到推理小说家的心路历程,给人的感觉他是一个很孩子气的作家,很有趣的一个人。他对由自己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的看法很独到。但是日文原版很早就出版了,没有他对神探伽力略的看法,让我有点小失望~这本书对东野迷来说值得一看!

结识了可爱的东野大叔

东野君的推理小说读过六本(实在算不上资深书迷),想象中他是那种冷静阴郁的理工男,估计是摩羯座或处女座。大概是《白夜行》的文法太缜密考究,嫌疑犯X大叔性格太沉着冷静,不由得把他小说中的气质带到他本人身上。由此看来,作家的人格大都分裂,在卖萌的性格下隐藏了一颗腹黑的心。对了,他是水瓶座,风向星座。这本书值三星,我是很喜欢东野君的性格和他自传时直白可爱的文风的,不过书里真正的自白部分也就占了全书的五分之一(第一部分的年谱),后面收录了一些他对于电影、体育、生活的随笔,时间跨度很大的文字,不能纵容这样就出书的编辑和出版社!东野君是那种幽默搞怪的宅男,自传写得有些流水账,但又会被他思维的跳跃或偶尔的幼稚逗笑。他让我想起一个好朋友,他们的文风都让人无法捉摸,永远充满惊喜。他总是自认为是个普通的傻瓜,却不知不觉成了文学天才。他说起小时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孩,所有的成绩都是三分(average),却因为演讲中把同学们逗笑了而当选成为儿童会(就是类似少先队那种组织)的会长。他见到美女演员会犯花痴,为了写小说发展了许多类似于滑雪、芭蕾的有趣的爱好,当得知自己某个亲戚是游泳选手就傻乎乎的和人家拉关系加油。对了,他还养了一只猫,名字很是可爱叫梦吉,性情凶悍无比……他无疑是那种在自己世界就活得丰富多彩的人,写出缜密的推理小说就是为自己能编出一个意外的诡计而沾沾自喜。很多作家的笔耕不辍是共性。他在谈及自己的高产量口吻很是轻描淡写——XX年发表了五部小说,卖得都不好……入围某奖项,又落选了……或是意外卖得不错,加印了,谢谢各位捧场,诸如此类。他直言不讳对于奖项和销量的关注,但又似乎没那么在意。因为他才不会故意讨好谁呢,无论是读着还是评论家!把想写的故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我知道他就会一直这样写下去了!附上我看过的东野圭吾小说清单(他的小说前期重推理,后期更多注重文法的新意,或是带出一些人性的刻画,也是和年龄阅历的增长有关),有我没看过的又很不错的小说,欢迎推荐!《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分身》《恶意》《回廊亭杀人事件》《侦探伽利略》

但愿是最后的招呼

花了两个下午将这本书看完了。 在日本推理小说的翻译大概都有点糟糕,以致于无论你看哪个作家写的作品,你都会觉得是一个作家写的,没有像村上春树作品一样独特的文字气味。更要命的是,里面的语句还非常的不顺畅,尤其是在叙事的时候,整部书看起来就像一部高中生的记述文(也许优秀的高中生比这个还是要好一点点)。整本书都是很小很小的一些短文组成的,大部分控制在两页左右,大多数是一些生活中无聊的小事。比如和人一起去吃饭,自己喜欢什么什么,完全没有把握好读者的心理,吃饭这种事谁没遇到过呢?最要命的是,全篇都是一些这样的东西。他的叙事方式也很有问题(我想大都是因为翻译造成的),可以说是漫无目的,比如第201页:   啤酒和头道菜一起上来了。我们在异样的气氛中具备,阿福和流浪汉新野立刻畅饮啤酒,而我只抿一小口。 和以往一样,菜肴鲜美无比。大家吃得都很满意。尤其是带鱼和金枪鱼寿司端上来的时候,阿福特别高兴。 “这一刻最幸福了。”他眯起眼如此说道。 怕算的流浪汉新野一开始就被醋拌凉菜打击到了,吃得不太起劲。    5 综合拼盘  6 螃蟹  7 生鱼片这篇《撑死也要吃!》的文章大概说的是东野叫了些朋友,去吃了些什么东西,他叫朋友不要去那家店吃东西,因为那里上的菜太多了。朋友不听,非要去吃,结果真的没吃完。就这么个无聊的故事,写了10页纸。 强忍着性子将全书看完了,心理边骂娘边想这可是19.3买的书呀!一般而言,作家出自传,要么励志,要么教大家写作,要么写一些作家不同于常人的事情,在这方面,此书可以说很少,而同样是写自传,斯蒂芬·金的就写得要好得多。在书的最后,东野说:也许原本就不该出版此书——明知自己写得很差劲,还要结集成册,标价出售,令我倍感踌躇。不过,因为这是“最后一次”,我也就决定厚着脸皮出版了。我觉得以他自己的这段话来形容我看完书的感受再贴切不过了,但愿您老这是最后的招呼!

野百合也有春天,闷骚男也能登上神殿

闷骚是英语“Man show”的音译,最早见于中国港台地区。现逐步成为年轻族群的流行词汇。闷骚一般是指外表冷静,沉默而实际富有思想和内涵的人。此类人群不轻易表达和外露个人喜怒哀乐和情感变化,但是在特定的场合或环境中,往往会表现的出人意料。这种表现有一定Show的成分,但是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个人真实的内心活动。以上一段原封不动摘录自度娘百科,如此的“拿来主义”到不是因为偷懒——好吧,我承认是因为我懒,但我依然觉得“闷骚”一词用来评价东野圭吾是非常精准的。那个悲天悯人的作家形象在《最后致意》中被东野自己亲手撕碎扔进风中,剩下的就是一个100%生活化的屌丝宅男回忆录。这部涵盖了2006年之前的入行随笔,并不适合初阶的东野圭吾读者群,毕竟圭吾在洋洋洒洒数十篇的短文中提到的作品,即使是我这样的中度推理爱好者(号称)都存在不少的阅读盲点。如果仅仅读过《白夜行》、《嫌疑人x的献身》之类的热卖作品,那么势必理解不了圭吾在有些自己颇为钟爱的小说出版后遭受冷遇的失落,这种私下的吐槽实际上和折原一在“倒错”系列中对出版社的怨念异曲同工。然而实话实说,畅销君的作品并不是每一本都如同腰封上描述的那么有趣,至少我就曾经一度酣睡过去,脸上还贴着看到一半的《鸟人计划》。本书最大的意义,在我看来,是通过一部如同冷笑话集锦的专属自白,让人第一次将“幽默”和“东野圭吾”联系在一起。相比较造神封神,还是把他们从神坛来拉下,一起喝杯清酒来的轻松自然。在文字的觥筹交错间,我们明白了不光是野百合也有春天,闷骚男也能登上神殿。

爷爷式“傲娇”

(≧∇≦)“腹黑水瓶男的自嘲和傲娇-”封面宣传这样真的好么?!封面的猫咪不会是梦吉吧(°_°),东野的随笔集充满了乐趣,东野的名字由来好随意啊,只是因为地方名好听!东野好调皮,小时候竟然摔得那么严重,东野也是从崇拜一个运动员到喜欢这项运动的啊……东野的好多趣事,各种^_^。东野的奋斗,关键在于能承受住打击,能创新、不放弃,这点是他写作成功的关键。看了书才知道,东野也是普通人,也不是什么天才,能写出令人惊叹的作品也是自己努力的结果,真难想象东野还有这么风趣的一面。

屌丝男是这样逆袭滴

我对东野圭吾有了解还是最近几年,那会在北京西单图书大厦看到畅销书架上摆了很多《嫌疑人X的献身》,觉得这个名字取的很特别。那是我买的他的第一本书(一般情况下我很吝啬的),看到一半的时候觉得买的不值,这跟我很少看推理小说不无关系,平淡如水的叙述一个数学老师屌丝男和一个离异带着已经上中学的女儿的女人,屌丝男貌似喜欢这个女人。看到2/3的时候就更后悔了,同时对不负责任的书评开始极度的蔑视,我白花花的银子啊。看到倒数几页的时候,屌丝突然逆袭,被震惊了,被感动了,差点落泪,自此,才喜欢上了东野圭吾这个人。没想到,看了《最后致意》才知道我很幸运,看的第一本就是他获奖的小说(废话,不获奖我也不买啊,要知道连百年孤独我看的都是电子书),更没想到,正是我这样众多的人让他很不幸,十几年如一日写了那么多书却一直不获奖,大部分销量平平,因为不获奖啊,这就是懒驴上磨死循环。后来一口气看了《白夜行》、《秘密》、《信》。首先说《信》,不是推理小说,推理作家不一定写的全是推理小说,这应该也正常吧。社会对罪犯家属的歧视和由此给罪犯家属带来的痛苦这种题材也或多或少有点过时,不是我喜欢的类型。但现在我终于知道你为何要让主人公到那样的一家公司去上班啦。《白夜行》是一本写的很好故事很阴险让我无论在读的时候还是之后都很苦逼的书。不得不说,自此以后我对长发披肩将一边头发拨到耳后的漂亮女人有了全新的看法。至于为何苦逼恰如你所说,谁杀人、谁自私、谁爱谁除了书中人物大家都知道。你在《最后致意》中说还有地方用到了你家附近的烂尾楼和里面的通风管道,我想大概就是这里吧。没想到就是一个简单的构思,就能写出《秘密》这样的小说,结局我不喜欢,但恐怕就是因为结局不喜欢书才喜欢吧,真不知道自己老婆的灵魂附到女儿身体里和别的男人滚床单是何种悲催的事情啊。东野圭吾你让主人公够惨的了!你也够惨的,写了那么多小说,屡屡入围却屡屡落选,但是从你身上还是看到了很多正面的东西,比如每次你都在一本小说还没开始或正在进行评选就开始下一本小说的写作了,还有虽然抱着最大的获奖期望但始终未被落选所击倒,这种“放下”和“坚持”,是值得我和许多人学习的。你很幸运,最终成为日本著名作家并一举拿下乱步奖和其他大奖,作品还被拍成电影,还做过客串。其实仔细想想,即使至今你都未获奖,我想你也是成功的。我想,这就是积极努力和坦然面对的结果,我想,在今后工作生活中稳打稳扎,积极向上的精神,就是从你得到的收获。

深得我心,不能更赞!

1、这本书是妹子送的毕业礼物。还记得在十二点半的楼道看见她拿给我这本书真的是惊叫出声激动的蹦了起来!( ⊙o⊙ )哇简直不能更赞了好么!上一次看见礼物蹦起来是得到一条施华洛世奇吊坠好么!上一次看见书蹦起来基本就是拿到《白夜行》了,当然再之前就比较难追溯了。总之就是亲爱的小伙伴送的礼物正中心坎的状态,再加上里面附的文字戳心的很(在此不表),觉得这应该就是不能更赞的状态了吧。妹子真文科女,平时根本不看这种通俗作品的。她只是知道我看日本推理而已。所以收到这个礼物,更是感动。唔,我最近两年基本都在看日系推理,后来推而广之,I313.4的书几乎都摸了个遍啊。2、接下来我们言归正传说这本书。后来在高铁上慢慢的翻完了,看的过程中无数次想给东野圭吾老师跪了,真的。大叔有点逗比以及卖萌真的可耻。哦对了,这本书是日本推理小说届的畅销君东野圭吾老师的自传性质的作品。整本书正如腰封上写的“水瓶男的可耻卖萌与自曝八卦”,恩这本书的腰封没有那么神经质深得我心。第一部分是年谱,从一九五八年到二零零六年,每一年东野老师都要写点也都能写点。关键是字里行间充斥着槽点满满的感觉,大概——我高考语文跪了原谅我在这里做个不恰当的类比——大概就是我平时讲段子的那种语气。(语言好苍白。。)自认为东野老师的小说以及影视化作品看的非常多,东野圭吾作为理工科出身的男性的又是推理小说作家,我一直觉得他的文笔是偏冷峻的,例如东野圭吾笔下没有真挚的情感,几乎都是背叛欺骗报复。还记得看完《白夜行》后我的精神都是恍惚的,看完《濒死之眼》本来困得要死立即打了个冷战。我一直以为是个硬派的离异的中年男子呢。结果年谱没看完一个风趣幽默的(确定不是逗比么)大叔形象在我心里树立了起来。我实在是觉得我的语言太苍白了,怪不得被paperpass虐【这是扯到哪里了。。我们来举个栗子。在本书的第七页。东野老师说:顺便一提,这一年(一九六八年)发生了三亿日元事件。三亿日元,就是三〇〇〇〇〇〇〇〇日元。因为这个金额实在高到没有天理,所以圭吾并没觉得犯人是坏蛋,反而觉得他是了不起的大英雄。周围的大人们也夸那个犯人头脑机灵,也许这就是我开始关注智慧型犯罪的契机吧。在本书的第二十八页。东野老师说:我暗暗期待着自己的长篇大作成为热门畅销书,但是事与愿违,书根本就卖不出去。为了使销量好看一些,我走遍东京各主要书店,在每家店都买两本。然而,销量全无好转的迹象。后面的不说页码了。想到哪里贴哪里。年谱之后是自作解说以及关于影视化的那些事。【话说,父母对我写小说的事完全不知情,他们看到儿子每天伏案奋笔疾书,还以为我在认真学习。“最近终于知道努力了啊!”听到母亲的话,圭吾不禁一愣,但是说实话太麻烦了,于是就随口敷衍道:“你儿子我也在好好考虑升学问题嘛。”】【回想起来,那时可爱的女生实在很多,傻乎乎的男生经常发起“可爱女生Top 10”的评选,自行投票,自行决定他们心中的女神,而圭吾则养成了每次都会爱上这位“女神”的习惯。也正因为如此,这段时间我经常被发好人卡。“我觉得和你做朋友比较好”这样的话不知听到过多少遍。直到今天,我偶尔还会听到类似的话。呵呵呵。】【从今年开始,更确切地说,是从去年年末,我就迷上了滑雪。因为去滑雪场的次数太多,我就琢磨着写写关于滑雪的随笔,顺便也可以把滑雪的钱纳入写作经费中。结果,这个想法遭到了大家的一致鄙视。】【雪化完了,随笔的题材也没有了,于是我开始挑战一些新项目,冰壶就是其中一项。但是,我玩冰壶的时候出了一点儿事故,脸上缝了二十五针,真是人算不如天算。不过,我儿时摔歪的鼻梁却因此正过来一些,我心里多少有了点儿安慰。】说道《同级生》(一九九三出版):我想再写一本自《放学后》之后就没再写过的本格校园推理。然而,作为一个三十四岁的大叔,描写起高中生活来实在有些吃力。我一直提醒自己要充分展开想象,千万别写那种老掉牙的东西。而且,我也不想只着重于诡计,我希望这本书能揭示社会现实。事实上,对于我来说,这本书是我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关于《时生》:我想写个傻瓜男人的故事,这本书的主人公宫本拓实就是个地道的傻瓜。写傻瓜的故事让我觉得很开心,也许是自己内心深处许多封印被解开的缘故吧。关于《杀人之门》:杀人是什么滋味呢?大多数人都想过这个问题吧。我想写一个故事,那里面的主人公从小就抱有杀人的念头,长大也一直被这个念头掌控。在《白夜行》里,我只是客观描写了主人公的行为,而在这部作品中,我运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手法直接展现了主人公扭曲的内心世界。如果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情不自禁地对主人公喊出“还磨蹭什么!快杀了他呀!”,那么作为作者,我将感到无上的满足。关于《黑笑小说》:书里涉及了很多文坛八卦,编辑也曾再三提醒我要悠着点儿写,别爆料太多。顺便提一句,本书单行本的封面上正是作者本人和编辑们,地点在市内某烤串店里。据说那位店主做梦也没想到自家店面的照片竟然被用于此种用途。可是,并没有对店家起到任何宣传作用,真是抱歉。关于《秘密》影视化:我希望深田恭子演。”萝莉控的O村先生眼睛变成了桃心。关于《秘密》影视化:那天,首先是和演员们互相认识。我头一个看到的是岸本加世子小姐。我第一次看到她演的戏是电视剧《人性的证明》,戏里不时插入她的独白,那种虚无缥缈的语调真是棒极了。篠原友惠小姐就像在电视剧里见到的那样,又可爱又亲切。石田百合子小姐则给人一种文静优雅的感觉。而广末凉子小姐,用一句话概括,真是美人。在电视里看到她时觉得她是个很可爱的女孩儿,但她本人五官更为深邃,鼻梁更为秀挺。我猜想可能是因为她在短时间内突然成长为成熟女性了吧。总之,女演员们个个都比我想象中的更为纤细,脸庞也更为小巧,这种反差简直让我怀疑是不是眼睛出现了错觉。我忍不住把她们与H田小姐和《ALL读物》的B小姐作了一番比较。依然是《秘密》影视化:话说这天,间濑先生突然提出一个意外的请求,他请我参加演出。这不是开玩笑嘛,我一口回绝了。但是间濑先生可没那么好打发。在我准备回家的时候,他就把我说动了。“有两个角色可以选择,一个是寿司店的客人,还有一个是大学教授。”间濑先生竖起两根手指,开心地说。真是困难的选择。寿司店的客人没有台词,只要坐在广末小姐和小林先生旁边吃寿司就行。而大学教授则有上台讲话的重要戏份。光这么一听,大家都会觉得寿司店客人好演吧。但是,这个角色需要一项厉害的演技。他要看向广末小姐和小林先生,露出“啊?他俩到底什么关系?”的诧异表情。换句话说,要用眼神演戏。犹豫了好半天,我终于选择了大学教授这个角色——用眼神演戏实在太难了。而教授虽然有台词,但那就是一个讲话,不需要什么语气;而且台词全写在纸上,只要照着念就好了。八月五日,我来到位于八王子的某大学,拍摄工作在此进行。许多大学生打扮的群众演员来回走动,仿佛真的置身校园。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些群众演员全都是剧团成员,个个端正秀丽,身姿优美。尤其是看到啦啦队的女孩儿时,我脸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笑容。“哎呀,来得真是时候啊!”听到我的喃喃自语,O村先生说:“别这么色迷迷的好不好!”接着,他又在我耳边悄声说:“其实,下周要在所沢的高中拍外景。到时候会来很多扮演高中女生的群众演员呢。”他说完,还嘿嘿嘿地笑出声来--到底是谁色迷迷啊!【制作发表会时,我和广末小姐只是简单打过招呼,但是那一天我却有幸与她一起接受记者采访,也顺便和她聊了几句。聊天的内容记不清了,但是后来在电视节目中播出时,我看到自己一脸傻笑,说话前言不搭后语,实在对自己很失望。】【“稍微有点儿磕巴也没关系,请像教授一样,有气势地发表讲话。”泷田导演的指示就这一句,但是这个“有气势”是最难的地方。谁叫我一直以来都活得不够有气势呢。】【我的演技(如果那也能算演技的话)好歹帮助我一次就拍好了。我由衷地松了口气。要是在这种热带地狱里还连续NG的话,可真没脸面对工作人员和其他演员了。】【记者会波澜不惊地结束了。“波澜不惊”就是说没有特别刁钻的提问,也没有什么新发现。不用说,会场里大批的记者和摄影师都是冲着两位主演来的。第二天看娱乐新闻,果然没有拍到我。】关于《绑架游戏》影视化:【回想起来,我在《秘密》这部电影里也扮演过一个小角色,还要说相当长的台词,真是愁死我了。这次我事先讲好条件,我只演没台词也不需要演技的角色。】【但身为男性的藤木先生居然也可以用“美人”来形容。他五官端正漂亮,令人惊叹;皮肤也光滑无瑕,肉眼都看不出是否有毛孔。什么是美男子,看看他就知道了。而且,藤木先生毕业于早稻田大学理工学院。那是我想上却上不成,甚至想参加入学考试都被补习班老师说是浪费报名费的大学啊。可恶,年轻帅气,脑子又好,还没有毛孔。而我前几天刚受了重伤,脸上缝了好几针。不过算了,王八嫉妒月亮这种事也只有漫画里才有。】【我在走廊里看见主演藤木直人先生也正要赶往片场,于是就厚着脸皮凑上去打招呼。走近看,他还是那么帅。恕我啰唆,他真的没有毛孔。】关于《空中杀人现场》:故事本身还挺有趣的,不过我把主人公的绰号随意取为“小A、小B”这一点确实有图省事的嫌疑,我自己也反省过了。3、其实想让我写这篇文章的是下面这段:【关于《秘密》的创作缘由:我曾读到一本书,写到在一场伤亡惨重的事故中,有个年幼的孩子获得了身旁死去的人的记忆。这个情节给了我很大启发。我最先想到的是如果恋人的魂魄附在小女孩身上,那么滚床单的事应该如何解决呢?】真是满脑袋黑线加无限省略号。4、(写到这里好像又有点写不下去了。。我果然三分钟热度。。)总之,这书里充满了东野叔抖机灵的逗比段子,老师确实是个...好人。感觉随便抓一句都是段子,这满满的槽点真是深得我心。这本书超级赞,当然东野老师和东野老师的非常多的书更赞。看罢此书,对东野老师的热爱又多了几分。以及东野老师确实是个离异男子。你以为我会说什么?我会说所以小说里没有真挚的情感,女性角色都挺那啥的。啧啧,因爱生恨。最后点个题,不能更赞!(好像什么都没写出来。。那感谢看到这里的人吧。)

所有谜题解答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

东野圭吾,当代最知名的日本推理小说作家,无可争议的畅销小说天王。如果你只看过他的小说,如果你只知道他是个畅销作家,那么,你真的不了解真实的东野圭吾!如果你希望了解这个水瓶座男人,请仔细阅读这部“最后的致意”吧!问:书中有没有图?答:没有。问:书中的“我”是谁?答:本书是东野圭吾的自传,“我”是东野圭吾本人。以下的问答也采用第一人称进行。问:到2006年为止,我一共出版了几本书?答:60本。(51-70页)问:为什么书名叫“最后致意”?答:这是我的最后一部随笔集。我不擅长写随笔,写小说才是我最拿手的。(229-230页)问:《谁杀了她》系列第三部作品的计划?答:与《谁杀了她》、《我杀了他》同系列的第三本书我已经有想法了,名字叫《你杀了人》。(63页)问:《名侦探》系列第三部作品的计划?答:我早晚都要写出名侦探系列第三部《名侦探的使命》,不过具体时间未定。(62页)问:哪些作品是我的得意之作,但却遭到读者的冷落?答:1、《鸟人计划》(1989年)。这是我的自信之作,结果被完全无视。(30页)2、《假面山庄杀人事件》(1990年)。除了大雪或暴风雨,还有别的办法使山庄变成一个密闭空间。这个点子真的很妙,可是却无人欣赏,书也根本卖不出去。(55页)3、《变身》(1991年)。这本书绝对是我的自信之作,结果读者却不买账(57页)。书卖得很差,评论家对此书视而不见,文学奖也没能入围(93页)。4、《雪地杀机》(1992年)。我相信这次的诡计肯定会让人大吃一惊,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这本书没有引发任何话题。(56,33页)5、《分身》(1993年)。我想通过本书一雪前耻,但这次希望又落空了,再次让我痛心地感受到,卖书实在不容易。(57,34页)6、《从前我死去的家》(1994年)。这本也是我的自信之作,但是却又一次遭到了冷遇。这本书连书评都没人写。从那时起,我就开始以怀疑的目光看待评论家。(58,35页)7、《天空之蜂》(1995年)。 取材和写作共花了四年时间,我抱着成败在此一举的念头,全身心创作本书,坚信一旦成书必将大卖(60,34页)。出版后,我还坚信我的书会大卖特卖,然而我的期待全盘落空(36页)。这本书为何被无视,至今还是未解之谜(37页)。问:哪部作品虽然卖得很差,却引起了一些人的注意?答:《变身》。影视圈的人来找过我几次,希望把这本小说改编成电影。(93页)问:哪部作品在出版时完全卖不出去,很快从书店下架,却在十年后加印?答:《交通警察之夜》(1992年)。(33页)问:哪部作品连我自己也觉得写得一般,结果遭到了铺天盖地的恶评?答:《美丽的凶器》(1992年)。从此我暗下决心,自己不满意的书决不出版。(33页)问:我成为作家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期是什么?答:新生代作家的崛起期间。新本格派作家轻轻松松赢得了大量读者,而对读者和评论家来说,我的名字不再新鲜。自以为写出好作品,却从一开始就不受注目,也不可能成为话题。(223页)问:我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转折点是什么?答:1993年的《同级生》。从此开始,我不只着重于诡计,而希望这本书能揭示社会现实。(57页)问:我最终还是大获成功了。例如哪些作品?答:《名侦探的守则》(1996年)成为一大热门,受到了极大好评。《名侦探的诅咒》(1996年)卖得相当好。《恶意》(1996年)真的大获成功。《秘密》(1998年)的销量比我做梦想象得还好。《谁杀了她》(1996年)和《我杀了他》(1999年)引发了网友的激烈讨论。 (60-63页,37页)问:如何评价对于《白夜行》的评论?答:自以为是的评论实在太多,我只能闭口不语。(64页)问:如何评价《幻夜》?答:这是很难评价的一部作品。我也无法说出本书与《白夜行》的联系。(68页)问:读者与作者间的规则是什么?答:读者不能直接问作者“如何解读小说中的某情节”。必须依据书中所写内容,自己去思考小说的含义。(197页)问:我最宝贵的财产和武器是什么?答:是我在汽车零件制造公司的五年上班经历。当工程师的经历,使我的作品很多与科学技术相关。工作的经历给我的小说创作带来了很多灵感(103-104页)。我在职时曾有诸多不满,但如今回想起来,没有在公司的那段历练,也就没有作家东野圭吾(26页)。问:有几个作家曾经在制造业当过工程师?答:只有我一个。(104页)问:我当作家前,在哪家公司上班?答:日本电装公司,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的开发与生产。(15页)问:从汽车公司辞职,改行当作家,我的收入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我的收入与在公司上班时基本持平。(223页)问:我在汽车公司的工作业绩如何?答:老实说,我不是那种能干的员工。(16页)问:我结婚了吗?答:我25岁结婚,妻子是女子高中的代课老师。婚姻最后的结果并不理想。(19页)问:我抽烟吗?答:我在23岁时下决心要戒烟。(15页)问:我几岁开始创作推理小说?答:16岁。我的第一部作品名为《智能机器人的警告》。(11页)问:家里人知道我写小说的事情吗?答:除了几个好朋友,我没有把我写小说的事告诉别人。我父母和两个姐姐完全不知情,直到我获得了江户川乱步奖,他们才知道。(12,20页)问:我曾经有过哪些兴趣爱好,后来又是怎么开始写推理小说的?答:我从小就喜欢模仿。曾经画漫画、弹吉他、作词作曲、画插画。上高中之前,我的语文成绩还惨不忍睹,我一点儿也不喜欢阅读。后来我看了《阿基米德借刀杀人》,然后读遍了松本清张的作品。喜欢模仿的我终于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 我能不能写出推理小说呢?(217-218页)问:我有过哪些梦想?答:初中时代,我曾认真考虑过要不要当一名插画画家。大学时代,我的梦想是当电影导演。虽然读的是电子工程专业,但我还是读了一些书,为将来当编剧打基础。但最后我成为了一名工程师,实际上我从小就喜欢摆弄机械,成为工程师也是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梦想。(217-218页)问:当工程师,真的是我的理想吗?答:的确是。但是我如果就此终老一生,不去追求其他的梦想,真的不会后悔吗?在公司的研究部门,我没有任何研究成果,开始考虑转行。24岁那年,我终于决定成为小说家,要报名参加江户川乱步奖的投稿。(219页,16-17页)问:《放学后》的书名起得好不好?答:讲谈社出版该书时,提到小说题目应该改一改,“放学后”这个题目过于简单,应该改为“被密闭的放学后”或者“放学后的密室”。而现在很多人都夸“放学后”这个题目取得好。(23页)问:什么样的作家能够功成名就?答:只有少数意外抓住好运的作家才能功成名就。(30页)问:优秀作品能不能造成轰动?答:不一定能。每位作家都在勤奋笔耕,放眼望去,没造成轰动的优秀作品比比皆是。我自己就有好几本书,明明写得非常努力,却没有一本卖得好。(30页)问;作家理想的写作环境是什么?答:不要在家里写作,要在工作室。最理想的是,尽量像上班族一样每天在固定的时间离家和回家,最好乘坐电车或公共汽车。我曾经有两年是这样写作的,但现在我就在家里写作。(119-120页)

看到了风光,却没看到心酸

原以为东野圭吾从放学后开始就一直被神眷顾一般好评如潮书籍畅销,看了前几十页才知道原来是这么心酸,以前只看他的书没关心过他的人,看来要出人头地除了天赋,努力,还要忍耐,耐得住时间的考验,东野一等就是二十年,最后换来了人生的春天,假若他放弃了,现在也就没有这本最后的致意了。支持!

他的致意——告诉我们他的日常~

一直想知道能够写出这么多惹人喜爱的作品的作者是什么样子的,生活中的他是不食人间俗烟火还是一个简单可爱的中年男子。看了这本书后,听他诉说了这么多自己的故事还真真的又对这个男子产生了敬仰的感觉。东野的书读了很多本,大陆出版的基本上都有所拜读,喜欢他的风格,有时候心情被他笔下挥洒的人物牵着走还不知道,等到剧情澎湃,结局揭晓,书页合上,总是会轻轻地叹一口气,或悲伤或轻松,或喜悦或不舍。记得读过《白夜行》的时候,感到了一种想哭却哭不出来的心境,那是第一次有那样的 感觉,懒在床上,任思绪继续徜徉在书中,过了将近一个星期才缓缓恢复,然后才投入到另一本东野的书中。读这本书,从开始就抱着一种轻松旁观者的眼光,想知道这个不平凡的人的不平凡的生活,当然他生活的不平凡是我所想象的,因为时势造英雄,所以东野的生活应该也有不同寻常处吧,读了后没有那种觉得 他的经历有多跌宕起伏的感觉,但是也绝没有失望,以为从这本书中读到了一个天王的成长史,他也有他叛逆不羁的青葱岁月,有他执着隐忍的奋斗历史,他用自己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叫做成长。而且这本书从头至尾都是很诙谐的字句,就好像他在和你谈话一样,这是旁日从他的作品中读不出来的。东野圭吾,今日的辉煌,逃不掉昔日的奋斗。今日的闪耀,抵住了曾经的湮没。光环背后,他只是个简单可爱的中年男子。。。

总有完美的一面,也总有庸俗的一面

《嫌疑人X》是完美之作,东野君的其他作品也就挺一般;大爱这本书的前49页,越往后看就越觉得一般。如果只让我看到《嫌疑人X》,如果只让我看这本书的前49页,东野君的形象大概在我眼中就是完美吧!不过完美并不真实,这样庸俗的废柴男东野君才可爱真实不矫情不做作吧。“我暗暗期待着自己的长篇大作成为热门畅销书,但是事与愿违,书根本就卖不出去。为了使销量好看一些,我走遍东京各主要书店,在每家店都买两本。然而,销量全无好转的迹象。”腰封上的这句话,真让人欣慰!


 东野圭吾的最后致意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