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运男孩

出版日期:2016-2
ISBN:9787108055414
作者:[美]托马斯伯根索尔

作者简介

本书作者托马斯•伯根索尔是著名的国际法学者和大法官,幼年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对他的人格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引导他走上维护人权和国际法的道路。这本写于六十年后的回忆录,用孩子的口吻讲述了他17岁以前的生活,在凯尔采、奥斯维辛失去亲人、多次死里逃生的遭遇,以及从集中营被解救出来以后动荡漂泊的经历。书中朴实无华的讲述具有感人至深的力量,2007年德文版率先问世以来,已译成近十种语言在许多国家出版,中文版是首次推出。

书籍目录

中文版序  刘大群
前 言
第一章 从卢布赫那到波兰
第二章 卡托维兹
第三章 凯尔采犹太人隔离区
第四章 奥斯维辛集中营
第五章 奥斯维辛死亡之旅
第六章 解放
第七章 在波兰军队的日子
第八章 渴望团聚
第九章 新的开始
第十章 在德国的生活
第十一章 去美国
结束语
后记
附录:六十年后对奥斯维辛的反思
关于作者

内容概要

托马斯•伯根索尔(Thomas Buergenthal),犹太人,1934年生于捷克斯洛伐克,著名国际法学者。“二战”后,于1951年移居美国,他毕业于西弗吉尼亚州的贝瑟尼学院,又进入纽约大学法学院学习,并在哈佛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得克萨斯州大学法学院、美利坚大学华盛顿法学院、埃莫里大学法学院、乔治•华盛顿大学法学院等校任法学教授,2000年至2010年,出任海牙国际法院法官(美国籍法官),并兼任联合国、国际奥委会等多个国际组织的职务,为国际法研究院院士。
除本书外,还著有Law-Mak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International Protection of Human Rights (with L. B. Sohn,),Public International Law in a Nutshell (with S.D. Murphy,中文版2005),International Human Rights in a Nutshell (with D. Shelton and D. Stewart,中文版2010),Protecting Human Rights in the Americas (with D. Shelton)。


 幸运男孩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文/吴情说来奇怪,人是现实的人,却又同时是记忆的动物。然而,现实与记忆之间,仿佛总有龃龉。现实意味着当下,记忆则诉诸往昔过去。人,一方面始终往前进发,一方面也在不断回望。现实中有太多细节难以消化,记忆里有太多事物莫名其妙出现。记忆构筑了人之为人的全部,无论是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抑或是生活经验的积累。记忆的内容越多,生命也将越加拓宽。或许正如加西亚·马尔克斯所言,“生活不是我们活过的日子,而是我们记住的日子,我们为了讲述而在记忆中重现的日子”。不过,对某些人来说,追溯并讲述那些回忆,本身是一种残酷,比如从逃出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托马斯•伯根索尔博士。伯根索尔于一九三四年出生于捷克斯洛伐克,父亲穆代克·伯根索尔是一名酒店老板,母亲格尔达娘家拥有一间鞋店。父母亲一见钟情,很快便结为夫妻,之后便育有爱情结晶。伯根索尔一家生活富足,其乐融融。此时,欧洲局势日益严峻,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在欧洲掀起了反犹浪潮,之后建立了一座又一座集中营屠杀数以百万计的犹太人。伯根索尔一家也未能幸免,在逃难旅程中被意外抓住,送入集中营后前途未卜。几年后,当胜利的消息传来时,托马斯·伯根索尔最终顺利逃离绝境,却永远失去了父亲,几经辗转才终与母亲团圆。然而,母子团圆时,世事已变换人间,每个人早不是原先的模样。数十年后,托马斯将自己在集中营的经历著成《幸运男孩:从奥斯维辛集中营幸运的回忆》,一本打捞残留记忆的回忆录。尽管有人多次催促伯根索尔写作此书,但是,他仍然固执地在迟暮之际才开始动笔。他坦言,经过半个多世纪后,时间能够使他“以更超然的心态来看待”一切过往,“不至于陷入对历史细节的描写”,因而也更能讲述故事的重点。不为控诉历史,只愿为理解大屠杀提供又一双幸存者的眼睛。在他看来,大屠杀不是所谓的600万死难者,而是一个又一个有名有姓、也有灵魂的躯体,“每个人的故事中都能看到一张鲜活的面孔”。被送入集中营后,幼小的伯根索尔凭借自己的敏感、智慧和求生本能,避开了几次死亡筛查,硬着头皮咀嚼难以下咽的食物,昧着心性为当局人员前后奔忙,冬季刺骨的严寒甚至夺去了他两个脚趾,被送入医院后不得不截除。尽管坎坷辛苦,但伯根索尔始终不曾放弃生的希望,在绝境中给予其帮助的好心人也不曾放弃,比如奥德·南森。“二战”的胜利号角终于吹响,人生崭新的方向开始起航。一九五一年,伯根索尔移居美国,先后就读于纽约大学法学院、哈佛大学法学院,并最终取得博士学位,专注人权法和国际法的研究实践。从被侮辱被损害到保护别人免受侮辱与损害,伯根索尔不但不忌讳不堪的经历,反而将其化为奋斗的动力,在崇敬佩服的同时,我们还须深思,数十年后的今天,大屠杀是否果真会永远离我们而去?尽管苦难可以转化为人生的财富,但苦难毕竟仍是苦难,在一定时期内将人伤得体无完肤,大屠杀的幸存者莫不如此。关于大屠杀的故事很多,每一个故事都值得聆听。在出版之前,美国出版商曾对伯根索尔建议道,“‘关于大屠杀内容的书卖不出去’”,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幸运男孩》的英文版在德国一度成为畅销书。意义总是在不断生产中,大屠杀也不例外。面对大屠杀,每一个人都不是局外人或他者;将人类的苦难划归某一群体的做法是危险的,只有时时与大屠杀的幸存者沟通、对话,那句“莫让历史的悲重演剧”才不至于空洞和虚无。如要转载,【豆邮】联系。
  •     每一个人从集中营全身而退的人,多少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也许还有一部分他不想讲出或者努力遗忘的小片经历。作为一个曾专门去柏林达豪集中营(那是比起奥斯维辛集中营更温和一些的集中营)参观的人,很容易被这些叙述的细节触动。看起来很难有光依靠上天眷顾不倚赖他人而独立存活下来的幸存者。这类书写应该更多被挖掘发现,重现天日。
  •     我先看到书脊上的书名——《幸运男孩—从奥斯维辛集中营中幸存的回忆》。看到奥斯维辛集中营,不自觉的就将它从书架上抽了出来。看到封面上的黑白老照片,看到照片上那个小男孩和明显是他母亲的人快乐的笑,特别是看到那辆在封面中十分突兀的鲜红的玩具汽车,我毫不犹豫的将书带回了家。红车是作者托马斯小时候最喜欢的玩具。然后有一天,犹太裔德国籍的他和父母被要求离开他们的旅馆他们的家,离开他们的国家。临走前,小托马斯问:我能带走我最爱的小车吗?妈妈说:不行孩子,但我们还会回来的。下次回来,已是德国战败投降,柏林解放之后了。从犹太人强制劳动营到奥斯维辛再到柏林集中营和孤儿院,独自一人的小托马斯总是挺过了各种非 人的生活。以自传的口吻写出来的自己的苦难,和其他讲述奥斯维辛的作品巨大的不同就是这本书是基于一种客观且乐观的笔调写就的。它传递给我们的,不是彻头彻尾的绝望,和刻骨铭心的仇恨。它的确给我们呈现了一种痛苦,不但是汤米的痛苦,也是人类的痛苦。他甚至产生出了一种剥离感,除了对父母长者和帮助过他的人的感谢与爱,作者仿佛摒弃了自己的情感,只是客观的叙述一件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正如作者自己所说,自己曾经写过一些有关自己经历的文章,但发现自己总是充满仇恨,那是自己不成熟的表现。六十年后再写一次,他希望读者自己体会。人类是现实的动物,却对历史也从不小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已经七十年,在此期间,虽无新的世界大战,但人类自相残杀仇恨彼此的故事也不算少数。就像1994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一个民族因为自己的偏执和对另一个种族的仇恨而惨绝人寰的屠杀,造成了约一百万人死亡,我看到这里,看到图片上满地的骨骸和收缴的砍刀,背后冒起一阵冷汗,这,和纳粹自恃雅利安民族的优越而屠杀犹太人有何不同?只是更野蛮、更快、更残忍。所以,并没有所有人都正确反思二战时恐怖的历史,恐怖的历史还在重演。圣经旧约里面说,人类联合起来兴建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了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不能沟通,计划因此失败,人类自此各散东西。此故事试图为世上出现不同语言和种族提供解释。或许这也能为人们的互相残杀提供解释。历史总是再向积极的方面行进,我们要做的就是反思历史,就像德国在二战后对犹太人的致歉和对纳粹分子的严惩以及勇于让下一代直面错误的勇气。我们需要德国的勇气,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勇于面对历史和自己的错误,这样,错误才有希望被改正,错误才有希望不再重现。人都是有欲望和自私在心中,善和恶取决你表现出来的是多是少。人们都有一种从众心理,善和恶取决于在所有人都去做时,你能否守住内心的底线。人性在短期内是不可改变的,能改变的,是我们对善和恶的认知以及直面改正错误的勇气,以及明白所有恶在或近或远的将来都将受到惩罚这一事实。我们必须擦亮自己的双眼,来保证自己跟随着正确的领导,而不是让希特勒那样的偏执狂甚至说是疯子来主宰我们的世界。所以,我们必须教育每一代人,让他们不忘记过去,而不是像日本政府一样,一味逃避,把自己的错误抹去。像作者说的:“我们的学校、宗教机构和国家都有义务培养我们的子孙后代,使他们具有识别、抵制煽动仇恨的政治运动和意识形态的意志以及能力。我们的学校、我们的军事院校和宗教机构都必须教育下一代,要让他们能够不分种族、宗教、民族、人种出身或性取向,宽容和尊重其他人。我们的政治领导者、我们的政府都有义务确保这样去做。”

精彩短评 (总计38条)

  •     马丁尼默勒《最先他们搜捕共产党员》:当他们抓共产党人的时候,我没有说话,因为我不是共产党人;当他们关押社会民主党人的时候,我保持沉默,因为我不是社会民主党人;当他们搜捕工会成员时,我还是一声不吭,因为我不是工会成员;当他们迫害犹太人的时候,我依旧沉默不语,因为我不是犹太人;当他们来抓我的时候,已经没有人为我说话了。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作为邮递员,我对这项工作最不满意的是,从来没有一封邮件是寄给我的。 我用了更长的时间才认识到下面这点:只有奋力打破冤冤相报这个让无辜的人遭受更多痛苦的仇恨和暴力的怪圈,才能有望保护人类,使其不会像我们一样成为罪行的受害者。
  •     作者用真实的笔触描写了他所曾经历过的一切,反映出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丑恶!但这痛苦的经历没有让作者种下仇恨的种子,没有让他报以更残酷的报复!而是反思战争带给人类应有的启示!
  •     泪如泉涌。
  •     认真生活的人在不同阶段总归是会遇到贵人的吧?看的时候会不禁想起很多跟集中营相关的电影,例如:穿条纹睡衣的男孩/朗读者/美丽人生/辛特勒的名单。
  •     每次读到“我再也没见过他/她”,都会心头一紧。主人公的“运气”,印证的是人性最幽微而不灭的那点亮光。
  •     怎是“幸运”二字了得?
  •     在经历痛苦后,作者选择的是宽容,书上是这么写的,不要让肇事者的后人为其父辈们对我们犯下的罪行来承担责任,我们必须结束永无止境的冤冤相报,否则仇恨和暴力的怪圈将永远循环往复下去。宽容虽然简单两个字,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
  •     寒天吃冰水,滴滴在心头。就是这种类型的幸运。
  •     奥斯威辛幸存者的传记值得一看
  •     从孩子的角度更能击中真实的刁钻黑暗
  •     写得好,译得妙,白璧微瑕,瑕不掩瑜。
  •     这是我所有读的关于大屠杀的书籍里最正能量的一本,谢谢作者和译者,他让我们看到了更好的可能,在灾难之后,不是复仇,而是希望。
  •     2016年2月出版了两本犹太人的自传—《托尼·朱特自传》和这本书,这本书并没有太多的描述苦难的深沉,而是讲究求生的可贵,感觉作者身怀感恩之心,并且一路上的确得到了许多人幸运的眷顾,年轻时偶遇过一批伟大的人,最终的人生也非常辉煌,这种朴实无华的讲述,谦和而又实在,值得学习。
  •     以最平静口吻 讲述人类历史悲剧中 关于爱与信念的传奇
  •     我偏爱这样的非虚构历史书,个人在大历史中的真实视角,这才是真正的历史。当然作者是一个奇迹,也是了不起的人。书中可以看到他的父母以及朋友老师,是如何带给他幸运的,虽然这里面有上天的安排,但是人的因素还是起了主要作用。可以看到命运是如何在大浪中造就一个人,一个认真生活的人可以发展到什么样。诚意推荐,2016年读到的第一本好书。
  •     本书不能用文学性的眼光来苛求完美叙述和细节,这是作者的回忆录,更偏重于纪实,值得称道的是作者在经历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苦难后,还能够跳出仇恨,站在种族、人权等角度来阐释自己的观点。
  •     极恶之下也有各种行善,尤其是捷克人向死亡列车扔面包,更多的其实是运气,那么面对周遭的恶-呜呼,是不以物喜,不以几悲,还是弗兰克的自由意志,幸存的毕竟极少,而世界是变的稍微好点了吗
  •     以一个小男孩的视角以回忆的方式写了关于对自己在纳粹时期自己经历的事情进行了描述,看着看着越来的心疼他,小小年纪承受了我们常人不能承受的痛苦,他很坚强,他又很有勇气,同时,他也很幸运。幸运男孩,真的很幸运。反思过去,感恩当下,继续未来。
  •     作者在书里所传达出来的观点是积极的 除了在奥斯维辛的那部分内容稍微有点可读性 其他部分都显得乏味可陈
  •     对那段残忍历史真挚、朴质而充满温情的叙述。
  •     战争与历史 生而为人 我很抱歉
  •     著名人权大法官晚年回忆录。45年1月从奥到萨无顶棚火车过捷克大桥大量面包如雨而下救了他们;父母都是犹太人,父波兰地主出身,移居柏林银行高管,33年母来德邂逅生情;39年逃难到捷克酒店被夺父当推销员,母有急智驾照当护照,德军官边境发飙助入波;预言孩子幸运以后支撑母亲找子;去英日是侵波日铁轨被炸;波隔离区4年,44年8月入奥,逃过比克瑙筛选,焚尸炉烟雾使草不长鸟绝迹,因人少不够烧一次而被临时安置在医院得医生保护未被列入死亡名单但父亡,偷喝几口党卫军的牛奶鲜美无比一生记得,不去修道院跑过空地逃过两次筛选登上火车由挤到空,到埃切二脚趾治冻伤,一夜间医院无人被解放。随波兰军队去柏林,犹太孤儿院名人母亲来信偷渡边境见面。家教好德校严51年到美校自由,联系到南森获捐赠食品并访挪威。外貌像德国人也许是因
  •     用幸运一词概括似乎太轻,但却事实如此,作者确实幸运的活了下来。
  •     男孩残酷的幸运
  •     “我们应该致力于研究为什么人类会重复过去的错误,为什么会不断发生人类自相屠杀的现象,找出办法来破解这种恶性循环,为人类创创造更美好的生存环境,而不是一味自梏于过去的苦难之中。在书中,我并没有对这些问题提出我的见解,而是要读者自己去考虑这些问题。”对于当事人能用看似流水账式的口吻进行记录,这是需要多么大的宽容。
  •     最感动的是后面几章和帮助过他的几个人相逢的内容 原来一个人的命运是可以被别人所影响的 每个人都不知不觉成为一段历史的一部分 但是做出选择只是一瞬间的事 『看官们若有选择你会当受害者或刽子手』
  •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
  •     一个多小时读完,作者思路很清晰,天真平静中带有隐藏着沉痛忧郁,翻译也不错,好书。
  •     不知道说什么……
  •     人权绝对大于主权
  •     既是对人不应该有的样子的拒绝,更是对人应该有的样子的期待。
  •     对人性最深处的恶的解读,不加区别的复仇只会让更多无辜的人遭受痛苦和暴力。奥斯维辛的幸运存活者,德高望重的国际法大法官,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讲述了自己在奥斯维辛的经历,一切善恶,人性,清晰可辨。
  •     历史洗练过的笔尖下,才会刻画出如此波澜不惊,醇香如酿的记忆。
  •     再次发现会多国语言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     看这本书时,我哭了。伯跟索尔先生用他儿时语气写的回忆录让人感触很深
  •     究竟是人类本性中的什么东西使得这些人做出计划并实施了种族灭绝以及其他许多次针对人类的大规模屠杀?为什么在所有这些可怕的事件发生的过程中,一些人能够获得力量和道德的勇气去反对,或至少,没有去实施那些其他人轻易犯下的滔天罪行?
  •     作者以孩童的视角,展现他是如何“幸运”地一次又一次逃过被杀,再怎么一步步成长为海牙大法官。
  •     是足够幸运,却不够打动我,难道只有我觉得这是本乏善可陈的流水账吗?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