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别,如果永不相见:张爱玲传》书评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2-25
ISBN:9787518001101
作者:朱云乔
页数:240页

一别,如果永不相见。

看到书名时,就喜欢上了。读过之后,更是喜欢。爱玲的华丽苍凉被刻画到了细枝末节里。不言伤,却句句都让人感伤,不说爱,却随处可见爱在流。张爱玲的传记读过很多,这本是我的最爱。也是从这本书开始喜欢上了朱云乔的作品,唯美易读,现在已经是忠实的荞麦粉。

一别就是一辈子,朱云乔写的张爱玲传记

再一次,在祖国大地上,绚烂无比,比五十年前还耀眼。但,韶华已逝,已无可留恋的了,她太累了,要走了,真的要走了。爱玲最后的日子,租住在西洛杉矶市一处极简单的无隔间公寓。房间里几乎没有家俱,除一台电视及收音机外,没有床,没有桌椅,个人物品也极少。她已没有精力打扫房间,餐具只是纸碗、纸碟,零乱地放着。这是一位怎样孤寂的老妇人?多少个难眠的夜晚,辗转反侧,望着窗外那轮异乡的明月,腮边也会流下一抹清泪吧。1995年9月8日,中秋节前夜。在美国洛杉矶的一所小公寓里,一位七十五岁的华裔老妇人躺在地毯上,身着一件磨破衣领的赫红色旗袍,盖着精致的毯子,默默地死去了,就像睡着了一样。她早为自己写下遗嘱:一、所有私人物品留给香港的宋淇夫妇。二、不举行任何丧礼,将遗体火化,骨灰撒到任何空旷的荒野。像她母亲一样,最爱自由,最怕束缚。9月30日,那天是她的生日,她的骨灰被洒向了太平洋。有一天,海水会把她的骨灰送回她魂牵梦萦的上海吗?就这样,这位上世纪中国最优秀、最惊恐不安,也最沉静的女作家,为其传奇般的一生画下了句号。“非常可笑,她忽然羞涩起来,两人的手臂拉成一条直线,就在这时候醒了。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她醒来快乐了很久很久。”这是《小团圆》里的一抹温暖亮色,张爱玲用这段话结尾,仿佛一个长梦,才苏醒。写完了,断断续续,颠倒时空,都不管了,放下笔,却心中一紧,一阵惆怅。过去的亲人,活着的或未活着的,都静静地躺在她记忆的血液里,她爱他们,却不曾想过去亲近,只是“她死的时候,那些已经死去的亲人,再随她死一次”。张爱玲这一生,到底想要个怎样的团圆?天伦之乐还是夫妻情深?怎样的都收不住吧。这个女人,在几十年的客居他乡,在生命的三分之二岁月里,孤独一人坐在窗前,在《小团圆》里轻轻地写着:阳光下满地树影摇晃着,有好几个小孩在松林中出没,都是我的。

张爱玲:她活过、爱过、写过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著名的女性作家,也是民国时期的临水照花人(胡兰成语),她的一生,大抵用她的作品《传奇》来形容最为贴切。她是名门之后,但从青年时期就过着用写稿来维持自身生计的艰辛生活;她有着独特的文学追求,也有着出名要趁早的小市民的庸俗;她是傲然于世、才华横溢的海上花,却在遇见爱人时低到了尘埃里,卑微着绽放着幸福之花;她一生最为熨帖的地方是上海,但自1952离开上海之后,终生未曾回到这块生养她的土地。《一别,如果永不相见:张爱玲传》(以下简称《一别》)作为张爱玲的传记,作者朱云乔以女性的细腻和敏感去关照张爱玲的内心世界,体察她的经历和感受,以她一贯优雅的、满含感情的散文化笔触向读者描绘了张爱玲充满传奇的一生。童年橙色的时光,少年惨淡的日子,青年爱过受伤过的体验,中年远走他乡的经历,晚年不为常人理解的隐居,作者以时间为经线,事件为纬线,编织了张爱玲独特辗转的一生。书中有大背景,有小人物,更有故事、人情、感情,所有文字流淌出张爱玲真实的一生。掩卷沉思,你不禁会感叹这个“活过、爱过、写过”的才情女子好像替我们许多女人都活过一遍似的。(李昂语)《一别》的封面是一个身着旗袍的女子背影,与书名《一别》相呼应,“一别”不仅仅暗指张爱玲1947年与胡兰成离婚后此生再未相见,也暗含了她自从1952年离开大陆,终生只能是遥望上海,这个悲凉的书名更是暗喻了她孤寂的人生和她所有文学作品中流露出的苍凉气息。张爱玲的传记林林总总,大约不下20种,该书以其通俗性和优雅性胜出,如果你也是文艺青年和张迷,相信该书会带给你独特的阅读体验,当你见证了张爱玲的传奇,亦会听到自己灵魂的歌舞之声。

别样朱云乔,别样张爱玲,最喜欢的作品一别,如果永不相见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七十多年前,一个十七岁的女孩子这样写道。苍茫的人生,一语中的。她出身名门,是清末重臣李鸿章的后裔,到了父亲辈,虽不复往日辉煌,但仍有家财万贯。锦衣玉食,以车代步,住洋房,念贵族学校…王公贵胄家的生活,她是尝过的。时代风云变幻,曾经的光亮黯淡了。天性懒散的父亲,时不顺意,遂而沉沦,自暴自弃。他变得保守刻板,乖戾暴虐,抽大烟,挥霍无度,喜怒无常。于家庭子女,冷漠,甚而残酷。母亲亦出身高贵,是个大家闺秀,家庭开明,思想西化。与父亲就像世界的两个极端,命运让他们结合在一起,对彼此均是不幸。婚后的生活矛盾重重,争吵不断,终致离婚。父亲很快续弦了,继母并不良善,他们的关系极为紧张。有一次,在继母的挑拨下,父亲狠狠地打了张爱玲,“我觉得我的头偏到这一边,又偏到那一边,无数次,耳朵也震聋了。我坐在地下,躺在地下了,他还揪住我的头发一阵踢。”之后,她被关进了一间空屋子,秋去冬来,她的人生仿佛也被冰冻了。她被关了好几个月,由巡警看管着,生了严重的痢疾,父亲也不给请医生,一直病了半年,差点死了。就这样被禁闭着,心也渐渐冷了,每天听着嗡嗡的日军飞机,就想,“希望有个炸弹掉在我们家,就同他们死在一起我也愿意”。后来,她逃到了母亲那里,母亲给了她两条路让她选择:要么早早嫁人,用衣装打扮自己;要么去读书,用学费装扮自己。毫无犹豫,她选择了后者。她是爱漂亮的,只是,她不想葬送自己的前途。母亲在拮据的生活费里,拿出一部分为她请了外籍教师。这时母亲已有了外国男友。张爱玲明白,母亲为她牺牲了很多,但渐渐地,觉得母亲距自己遥远了。她开始怀疑人间是否有完全纯真的感情,为什么连最亲密的人也有难以沟通的距离?“这时候,母亲的家亦不复是柔和的了”。后来,她又投靠了姑姑张茂渊,这个与母亲有着同样抱负的新式女子,终生未嫁。“人是最靠不住的”,这是她从青春磨难中总结出来的人生信条。话说得让人心疼。她一直过着动荡流离的生活,情感没有归依,家亦是一个住所而已,毫无温情可言。早年的生活,使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恐惧和怀疑,她在心里筑起了一道屏障,将自己与世界隔开,自己却总站在远处,冷眼观望着这浮世里的一切。缺少爱的家庭,在她的心里种下了一只阴郁的“虱子”,成了她一生都摆脱不掉的“咬啮性的小烦恼”。冷酷、沉闷的家庭生就了张爱玲一生的情绪基调,而时代的车轮同样是无情,她的梦一次次地被碾碎。中学时期,她已表现出过人才华,并且通过了伦敦大学的考试,可,战争爆发了,她只好弃伦敦而选择了香港。在港大的日子,凭借着聪敏慧质,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亦是最有希望被保送留学的,可命运弄人,就在毕业前夕,香港沦陷了。关于她的一切文件纪录尽数被烧毁。对于这件事,她只轻轻地说了几句话:“那一类的努力,即使有成就,也是注定了要被打翻的罢?我应当有数。”大有一种奈若何的痛,透着的满是绝望和无力。后来她去了上海,在这里,成了她一生最绚丽的日子。作品风靡大上海,一时间,她成了最知名最受欢迎的女作家,也是在她如日中天的时候,邂逅了可以让她“低到尘埃里”的男人。张爱玲似乎一直都没有政治观念,她的作品从不牵涉政治,而对胡兰成,也只是将其视为一个懂她的男人,而非汪伪政府的汉奸。这个男人,成了她生命里的一抹光亮。新婚之夜,他亲自写下,“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只是,短不过善变。他是有妻室的,但她好似不在乎,“我想过,你将来就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她曾在一封信里这样写。后来,她还是受不了了。“民国时期的临水照花人”终敌不过浪子的“博爱”。她让他在自己和那些个情人之间作选择,他不肯,她渐渐地死心了。自始自终,她没有半句怨言,更没有大吵大闹。他来找过她,试图挽留,但女人心已冷,世上最决绝之事不过如此。她在他一切都安定的时候,写来了诀别信,并附上了30万稿费,后来这笔钱救了他。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此后,她很少再去谈这段感情,她说,“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大陆解放后,她定居了美国。在美国的日子是相当艰难的,那里的出版商不认识她,甚至她费尽辛苦,用英文写的书稿被退回,使得张爱玲大哭一场。在那里,她结识了赖雅,两人的生活常常捉襟见肘、飘泊不定。后赖雅中风,卧床不起,她始终不离不弃,这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名门闺秀,充当了护士和保姆,甚至连心爱的写作也一度中断。但,这确是她认定的一段婚姻。爱、理解、关怀,是张爱玲生命里的罕有之物,她如此珍惜,以至甘愿湮没其中。1967年,赖雅离世,从此张爱玲深居简出。一过数十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1975年,沉默了良久的张爱玲开始重新拿起笔,写《小团圆》。“非常可笑,她忽然羞涩起来,两人的手臂拉成一条直线,就在这时候醒了。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她醒来快乐了很久很久。”这是《小团圆》里的一抹温暖亮色,她用这段话结尾,仿佛一个长梦,才苏醒。写完了,断断续续,颠倒时空,都不管了,放下笔,却心中一紧,一阵惆怅。过去的亲人,活着的或未活着的,都静静地躺在她记忆的血液里。对他们,也许她是爱的,却不曾想过去亲近,只是“她死的时候,那些已经死去的亲人,再随她死一次”。这个女人,在几十年的客居他乡,在生命的三分之二岁月里,孤独一人坐在窗前,在《小团圆》里轻轻写着:“阳光下满地树影摇晃着,有好几个小孩在松林中出没,都是我的”。张爱玲这一生,到底想要个怎样的团圆?天伦之乐还是夫妻情深?怎样的都收不住吧。伊人已逝,爱她的人,懂她沁人的冷、隐忍的痛、深埋的爱;在爱她的人眼里,她是永远的海上花。就这样,遇见了她,走近,倾听,并懂得。

非常好的一本书,非常喜欢

她穿着撞色的旗袍,颓废而华丽,眼神迷离,头颅高傲地扬起。孤冷的气味扑面而来,她的气势筑起了一道屏障,令人心生莫名的畏惧。都言浮生若梦,细细打开这一炉沉香,品味其中的故事,才明白,那冰冷坚硬的外壳,只是为了掩饰她的纤弱与敏感。 在世人的心里,如果给苍凉定义一种颜色,那一定是灰蒙蒙的,可是这位女子用传奇的一生告诉我们,真正的荒漠,却在那繁花似锦的幕布上。难怪有人说:“只有她能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 她有一颗柔软的心,也有一枝残酷的笔。她不愿让身穿华服的美丽少女演绎王子公主的童话故事,而是刻画其瘙痒难耐,低头捕捉虱子的窘态。上海是一个盛产故事的城市,一张张发黄的胶片和纸张,将昨日的灯红酒绿压成了标本,供人闲暇观赏。十里洋场里的风花雪月,有黏腻煽情,也有哀艳冷酷。她的文字正是后一种的典范,她的名字是这座城市的骄傲,她是张爱玲。“爱玲”的名字是“ailing”的音译,意为“烦恼”,是母亲随意所取。这个并不吉祥的名字在40年代红遍了大江南北,她硬着心肠,让笔下的女人们纷纷与爱情擦肩而过,而她自己,也被命运安排了颠沛流离的磨难。她说:“这世上的爱没有一种不是千疮百孔的。”一语成谶,她在最美的年华里遇上了风流倜傥的胡兰成,爱得低到尘埃里。痴情女和负心汉的故事屡试不爽,直到被胡兰成抛弃,她说,我自将萎谢了。彼时,她的理性被淹没,这个孤傲清高的女子,也不免俗地变成了昏头昏脑的零智商女人。曾经沧海难为水,爱情的句号描了又描,拦不住心里的苦。生活总要继续,张爱玲像是风暴过后的一叶孤舟,茫然漂泊着。上天垂怜,让36岁的张爱玲在美国认识了65岁的美国剧作家赖雅。风雨过后,方知平淡相依的温暖,但婚后5年,赖雅中风,张爱玲不离不弃,在困顿中依然倾尽全力照顾赖雅,6年后,赖雅去世。与子携手,却未能偕老。她说:“人生是在追求一种满足,虽然往往是乐不抵苦的。”或许这就是她与赖雅的爱所做出的注解吧。1995年中秋节,她用团圆的日子书写最彻底的离别,红颜凋零,她静静地躺了7天,那样孤独。这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女人,走的时候身上盖着一张薄毯,屋里没有家具,也没有床。落花散尽,老照片中的影像越来越清晰,那些时光的剪影代替了真实的音容笑貌,成为一种标志,轻薄地伫立在回忆里。物是人非,红颜凋谢,美丽与哀愁独留在时光深处,等着有心人去揣测与寻觅。有人说,张爱玲挖出了人性的底,洞彻人们心灵中的“虱子。但她却不是冷眼旁观的局外人,苍凉和虚无,是许多少男少女无处安放的强说愁,于张爱玲,却是最真实的内心体验。她用火热的心,和故作冷漠的眼,在人间烟火中摸爬滚打了几个轮回,尝尽辛酸。星月流转,历史沉默在时光的隧道里,世界依旧活色生香。张爱玲的传奇仍在继续。

朱云乔:我很用心地在写张爱玲

搁笔之时,已写尽了爱玲一生故事,然而,心中对她的情感,始终在汨汨流淌,难以停息。并非笔者执着,而是这样一个极致的女子,是一个让人无可抗拒的吸引。她生命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值得玩味的传奇。她有显赫的家世,在时代的动荡中看见了繁华转向衰颓的故事,她听得到那繁华落地的悲伤回响之声。一双冷眼,睥睨苍生。就如她所感受到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蚤子。”她总是能一语雕刻生命的本质。她从小缺少来自于父母的温暖,却在孤寂中,学会了享受生命的欢悦。她说出名要趁早,所以,她便早早地在自己的人生里,开始了传奇。她一路奔向梦想,在追逐的路上,散发着天才般得光芒。命运种种曲折,最终没有到达她年少渴望的地方。然而,她以笔墨,另辟了另一个天堂。墨色的故事里,尽是她主宰的人生沉浮。那些爱恨痴缠,那些繁华忧伤,是她心底情感的流淌。她的笔下,流淌着冷艳漠然的话语,总是轻易地,撕开人们心中血粼粼的伤口。那么痛,又让人欲罢不能。这是从她的灵性里透出的魅惑。她曾在旧上海熏风的夜空低声吟咏如水的文字,写民国风云里的爱情,于是,我们再也忘不掉那香港的繁华,上海的风烟……一段一段的时光故事,组成了她生命成长的轨迹,她以笔墨闻名世上,而爱情,却惊艳了她的生命,让她低到尘埃里去,又在尘埃里开出了灵魂之花。胡兰成,她的挚爱,却成了她的永劫。她在爱情里感受欢愉,在爱情里感受失落,又在爱情中感受深刻……时至今日,我们依然会感受到她曾经关于爱的一切。她的生命,也许就是一朵昙花,所有累积,都是为了那爱情短暂的绚烂,而后,繁华落尽,留下的是永远苍凉的回声。爱玲的那个时代,已经渐行渐远,但是她留给了我们不灭的梦。那个才华横溢的,穿着旗袍的女子,永远在人们的记忆中盛放。民国是一个不可复制的时代,那些关于爱玲的动人的故事,都淹没在了时光里,氤氲出一种独特的民国的韵味。爱玲,终将成为民国时代一个永恒而华丽的传奇,在那个烟雨迷蒙的时代熠熠生辉。张爱玲,一个华贵迤逦的民国梦境。她有着显赫的家世,在镀金的背景下开始传奇人生。生命辗转,她见识了繁华,也体会了繁华逝去后的颓唐。思想与磨难碰撞出花火,所有情绪在笔下生发出闪光的灵魂。她将心绪泼墨于纸上,晕染开来,成了一段段爱恨交织人生故事。所有的文字,在她的笔下,都赋予了独特的生命,钻进你的心里去,揭开伤疤,惹出滚滚热泪。她是傲然于世的海上花,才华横溢,惊艳文坛,却在遇见爱人时低到了尘埃,卑微地绽放着幸福之花。然而,在这滚滚红尘中,她满腔的痴情终是被辜负。当情缘散尽,她一纸信笺,了却情缘。可纵然是笔落书成,她绝望的心,始终还是爱着。因为,爱是她的信仰,她的生命。百转千回的人生路上,她就是这样,在世俗中精致地活着、爱着、痛着、执着着、悲伤着……这一篇文字流淌的,便是她最真实的生命。当你见证她的传奇,亦会聆听到自己灵魂的歌舞之声。

因为喜欢朱云乔,而喜欢新书《把最好的自己留给对的人》

岁月深处,花事从不重来。昨日还是芬芳绕指,繁花似锦,今日却可能已经倏然而去。所以,爱成为一种图腾,令人向往,也令人却步。是的,生命中的很多遇见,都成为了寂寞诗句,落在时间的褶皱里。一眨眼,青春就成了蝴蝶的尾巴,翩然飞走。可是,烟火一世,最暖心的,莫过于万家灯火中的一处微光。这应该是勇者一生的信仰,绝不因为失败而徘徊,因为心痛而转身。云乔的文字,并非手术刀,旨在剖开情感的脉络。如她所言,爱情没有公式可以套用。但是,若能于尘来尘往中坦然告别离情,翻过薄薄的一页劫难,或许,斯日繁花依旧漫途。愿本书能够唤醒更多沉睡的期待,愿更多人寻到永恒的爱,抵挡时间的流逝。但求日日岁月静好,但求人人无悔于时光。

企业高管朱云乔业余爱好出书竟然深受好评

她的人生,打从一开始,便已绝望了。那之后长长的岁月,也只是擅自背负着那份绝望,踽踽独行罢了。她长得很美,但对她来说确是不幸,没人会在意在那秀美的容颜下所隐藏的空虚。她的文字,透着末世的寂寥与狂欢,正如她在今生今世,且行且珍惜。她这一辈子,即使到了终结的那一刻,也是孤身一人的。她还活着,就已死去。说到底,她也只是一个张爱玲,如此而已。(一)张爱玲第一次被那个名为“父亲”的人毒打,是在几岁?这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这种殴打已经是家常便饭,她应该已经习惯了。不知道怎么的,谩骂、侮辱、拳打脚踢,这些东西在经历过一次之后,就能够平常看待了,加在一起,也无非是名为“恶意“罢了。命运中的不速之客永远比有速之客来得多。所以应付前一种客人,是人生的必修。看着那个人手中的皮鞭,一下一下的挥舞,然后将痛楚施加在自己身上,她忽然觉得那是如此强大的不能反抗的力量。旁边站着那个叫做“继母“的女人,一脸的得意神色,好像赢了,成为冠军一般。她想,这就是女人,这就是女人的人生。她忽然发现,她不再讨厌这样的女人了。亲生母亲早就离开这个家了,在外流浪。她生下后爱玲后就把她扔给了丈夫,弃如敝履,毫无不舍之意,好像这个小生命的到来只是自己一场意外的捡拾。母爱,那种东西早被她埋藏到了最深的心底。那个人虽然是自己的父亲,但是是个烟鬼、恶棍、无良的小市民、无知的没落贵族,说得无情一点,简直没有为人的资格,只是恶鬼在人间的皮囊。还有那个继母,虽然长得很美,虽然在一开始连自己都抱着被爱的奢望,可是果然只是长得美而已,除此之外,她什么都没有。从襁褓中的稚嫩婴儿,到现在的青春期,她就在这样的家庭下长大。与其说是家庭,倒不如说是下等的旅馆,写作“家庭“,读作”旅馆“。自己在这里的生活,也只是以”女儿“的名号换取一日三餐、睡床住所,而且得到的还是最下等的”服务“,自己连投诉的地方都没有。一个脆弱的心灵不敢凝视美丽,因为她知道所有的美丽都会褪色,所有的生命都将逝去。被毒打,被咒骂,被诬陷,被侮辱,皮鞭、拳头、巴掌,嘲笑、蔑视、无视,从孤立无援,战战兢兢到见多不怪,习以为常,这是她第一次尝到绝望的感觉、绝望的味道。只那一瞬间,她就爱上了这种感觉、这种味道。没有尝过幸福滋味的人会纵情于绝望,只有经历过幸福的人才知道如何把握。她只是一个没见过母爱、父爱、家族爱,甚至连普通的人类之爱也没尝过的小姑娘,她唯一接触过的、唯一熟悉的,就是那名为“绝望”的美酒,这是让她沉醉的东西。她见到亲生母亲的那一刻,心中竟莫名其妙的平静如水,没有一丝感情的悸动。她只觉得,这个跟自己长得很像的女人,只是一场血统的恶作剧。虽然十多年没见,但现在的两个人,也只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曾经的美好都是想象,一切都被现实击垮。母亲冷冰冰地给了她两个选项:要么嫁人,用钱来打扮自己;要么用钱去读书。母亲真是聪明人,早早的就洞察了女人的悲哀。生活在时代巨轮下的女人,要想活着,也只有这两个选择。虽然很可笑、很悲哀,但是事实如此,绝非人力所以撼动。张爱玲选择了后者。入学的时候,她觉得自己的原名“张瑛”叫起来不顺口,不够响亮。想改一个,但一时又想不起来,于是就把自己的英文名译成谐音,将就着吧。于是“ailing”就成了“爱玲”。名字这种东西,本就无所谓,人生在世,名字无非是被人叫的,叫什么都无所谓。自己改名字,也只是想改便改了。爱玲跟母亲的关系非常奇怪。本来应当亲近的两人,却感觉相当疏远。母亲常年流浪在外,根本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有亲人来到身边;另一边的爱玲则是根本不会与人相处,尤其是亲人,她所记忆的也只有皮鞭下的亲情。这样的两个人,若即若离,好像很亲近,实际却难以相处。唯一的母爱,也变得时有时无了。她越来越难以忍受与母亲在一起的时间,那越来越成为一种煎熬。每次看到母亲,心中总会如刀绞般痛苦,但是却连一滴泪也掉不出。爱,那种东西,十分里只有一分,剩下的九分,只是绝望与淡漠。她很快就和母亲分别,去香港读书。这时期的她,开始学着与人交往,学着接触世界。但对她来说,这些只是她的试探,她只是把一只脚跨出绝望的深渊,踏上希望的土地尝试一下而已,随时都能够抽身而出,重新跳下那悬崖。这世界本没有那么美好,她经历过,她了解过,罪恶、丑陋、贪婪、邪淫,她看得清楚,却无能为力。香港沦陷后,她便移居上海,那是的上海虽早已是敌占区,但毕竟列强租界尚在,依旧是歌舞升平,纸醉金迷。张爱玲选择上海,也是基于现实的考虑。在上海,她发现自己光是生活就已经是筋疲力尽了,没有钱的日子非常难过。对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女人来说,要想生活得好一点,只有两条路可走:要么嫁一个好男人;要么傍一个好男人。总之,女人自己是得不到幸福的,只有靠男人。

朱云乔眼中的张爱玲,两个不一样的女人

张爱玲似乎一直都没有政治观念,她的作品从不牵涉政治,而对胡兰成,也只是将其视为一个懂她的男人,而非汪伪政府的汉奸。这个男人,成了她生命里的一抹光亮。新婚之夜,他亲自写下,“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只是,短不过善变。他是有妻室的,但她好似不在乎,“我想过,你将来就是在我这里来来去去亦可以,”她曾在一封信里这样写。后来,她还是受不了了。“民国时期的临水照花人”终敌不过浪子的“博爱”。她让他在自己和那些个情人之间作选择,他不肯,她渐渐地死心了。自始自终,她没有半句怨言,更没有大吵大闹。他来找过她,试图挽留,但女人心已冷,世上最决绝之事不过如此。她在他一切都安定的时候,写来了诀别信,并附上了30万稿费,后来这笔钱救了他。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此后,她很少再去谈这段感情,她说,“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大陆解放后,她定居了美国。在美国的日子是相当艰难的,那里的出版商不认识她,甚至她费尽辛苦,用英文写的书稿被退回,使得张爱玲大哭一场。在那里,她结识了赖雅,两人的生活常常捉襟见肘、飘泊不定。后赖雅中风,卧床不起,她始终不离不弃,这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名门闺秀,充当了护士和保姆,甚至连心爱的写作也一度中断。但,这确是她认定的一段婚姻。爱、理解、关怀,是张爱玲生命里的罕有之物,她如此珍惜,以至甘愿湮没其中。1967年,赖雅离世,从此张爱玲深居简出。一过数十年,红了樱桃,绿了芭蕉。1975年,沉默了良久的张爱玲开始重新拿起笔,写《小团圆》。“非常可笑,她忽然羞涩起来,两人的手臂拉成一条直线,就在这时候醒了。二十年前的影片,十年前的人。她醒来快乐了很久很久。”这是《小团圆》里的一抹温暖亮色,她用这段话结尾,仿佛一个长梦,才苏醒。写完了,断断续续,颠倒时空,都不管了,放下笔,却心中一紧,一阵惆怅。过去的亲人,活着的或未活着的,都静静地躺在她记忆的血液里。对他们,也许她是爱的,却不曾想过去亲近,只是“她死的时候,那些已经死去的亲人,再随她死一次”。这个女人,在几十年的客居他乡,在生命的三分之二岁月里,孤独一人坐在窗前,在《小团圆》里轻轻写着:“阳光下满地树影摇晃着,有好几个小孩在松林中出没,都是我的”。张爱玲这一生,到底想要个怎样的团圆?天伦之乐还是夫妻情深?怎样的都收不住吧。伊人已逝,爱她的人,懂她沁人的冷、隐忍的痛、深埋的爱;在爱她的人眼里,她是永远的海上花。就这样,遇见了她,走近,倾听,并懂得。

张爱玲——传奇女人

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张爱玲有着高冷,孤傲,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性格,她的一生,写了好多著作,来源于她的贵族家族,给她的一生带来的影响,她的爱给了两个男人,一个多情,滥情的才子,一个年老的德国才子,一生清苦。张爱玲她就是一个传奇女人。但她没有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她提及第一个男人说:“因为爱过,所以慈悲;因为懂得,所以宽容。”她的天真爱错了一个滥情的才子,最后华丽转身。

朱云乔写的张爱玲传是我看到的迄今为止最唯美的张爱玲,最真实的张爱玲

繁华谢幕,荒凉便蔓延到了骨子里。岁月的暮鼓晨钟,叩响新的朝阳,却再也唤不回上海滩的那个才情女子。张爱玲说,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这是张爱玲眼中的幸福。然而幸福之于她,却太过短暂,如同流星飒沓,如同烟云过眼。最痛苦的,莫过于你爱一个人一如从前,而对方却已经移情别恋。亘古的风,吹拂着旧上海铺满青石板的小巷。鞠一捧细雨,煎一碗岁月的苦茶,虽然浓香扑鼻,啜饮时却是苦入心脾。张爱玲的苦,只有自己知道。那些萦绕周身的光环,曾让多少人羡慕甚至嫉妒。她在战火纷飞的光年里傲世独立,如同一朵与世无争的兰花,独自盛放在寂寞的山谷。纵使战火烧到眼睫,她的世界依然可以波澜不惊。她的笔下,曾经有过无数的婚礼,各种热闹的场景,各种温暖的祝福。然而当她终于成了新娘,除了证婚人炎樱外,竟是没有一个宾客。一场冷冷清清的婚礼,一张满载着美好愿望的婚书,已经让这个才情女子分外满足。当爱情来临,孤傲如她竟也会奋不顾身地选择飞蛾扑火。那张小小的婚书上这样写着:“胡兰成与张爱玲签订终身,结为夫妇。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在后来的日子里,这几句话中竟没有一句兑现。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原来是她永远的奢望。张爱玲没有做错什么,只能怪她在恰当的时间里却遇见了错的人。胡兰成本是荡子,纵使他爱她,纵使他在所有的女人中最爱她,那又有什么用呢?张爱玲要的,是一份完整而干净的爱。而她也曾天真地以为自己是唯一,最后却痛苦地发现,原来自己只是其一。他逼着她看自己写给另一个女人的甜言蜜语,一字字,一句句,都像一把利剑一般深深地刺伤了她的心。泪水与血水汩汩流出,终于淹没了最初的痴迷。她淡然凝眸,从容转身。没有迟疑,也没有留恋。

朱云乔眼里的文笔华丽张爱玲

只有一个孤独的影子,她,倚在栏杆上;她有眼,才从青春之梦里醒过来的眼还带着些朦胧睡意,望着这发狂似的世界,茫然地像不解这人生的谜。她是时代的落伍者了,在青年的温馨的世界中,她在无形中已被摈弃了。她再没有这资格,心情,来追随那些站立时代前面的人们了!在甜梦初醒的时候,她所有的惟有空虚,怅惘;怅惘自己的黄金时代的遗失。咳!苍苍者天,既已给与人们的生命,赋与人们创造社会的青红,怎么又吝啬地只给我们仅仅十余年最可贵的稍纵即逝的创造时代呢?这样看起来,反而是朝生暮死的蝴蝶为可羡了。它们在短短的一春里尽情地酣足地在花间飞舞,一旦春尽花残,便爽爽快快地殉着春光化去,好像它们一生只是为了酣舞与享乐而来的,倒要痛快些。像人类呢,青春如流水一般的长逝之后,数十载风雨绵绵的灰色生活又将怎样度过?


 一别,如果永不相见:张爱玲传下载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