勃朗特姐妹的世界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3
ISBN:9787807000303
作者:(英)简.奥尼尔(Jane O'Neill)
页数:231页

作者简介

一个多世纪以来,“勃朗特姐妹”――夏洛蒂・勃朗特、艾米莉・勃朗特和安妮・勃朗特的作品――《简・爱》、《呼啸山庄》、《艾格尼丝・格雷》吸引、鼓舞、震撼了千百万读者,她们的作品以及她们的生活已经成了亘古永恒的文学话题。本书展现了处在社会大变革过程中的勃朗特姐妹的生活以及她们的文学世界。作者把她们置于当时的背景之下,探究了社会环境对她们的创作的影响。

书籍目录

引言
勃朗特一家生平年表
第一章 勃朗特姐妹是谁
第一节 帕特里克
第二节 玛丽亚
第三节 到哈沃斯之前住过的地方
第四节 哈沃斯的牧师住宅
第五节 夏洛蒂
第六节 布兰韦尔
第七节 艾米莉
第八节 安妮
第九节 伊丽沙白・布兰韦尔
……
第二章 勃朗特姐妹的著作
……
第三章 勃朗特姐妹所到之地
……
第四章 勃朗特姐妹的时代
……
第五章 勃朗特姐妹的传奇
……


 勃朗特姐妹的世界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材质、印刷、排版不错。但翻译不够精准、表述不够清晰、引用断章取义、图文对应不当,错误百出的一本书。原本可以因其较为全面的内容,做为研究或了解Bronte sisters的绝好翻译汇集资料,可惜因上述各种原因整体质量令人难以满意。————————————————下面稍举有代表性的几例错误:扉页“The Word of Bronte Sisters“中“Word“应为“World“。p39,引文“在她天真无邪的情……“。疑为“情感……“,落了“感“字。p45,墓碑照片上刻的是“MAY 28TH 1849“。但文中写得是“她1849年3月28日在那里逝世“。文中时间错误,照片上时间是正确的:Anne Bronte逝世的时间应该是1849.5.28。p68~69,两张图片说明文字应相互交换位置。p68页的才是盖斯凯尔夫人p71,“……因为她在28岁时就死于霍乱。“这里的“她“应为“他“,指代“威廉·维特曼“牧师。(p.s.文中很多地方“他““她“混乱)p79,引文“……他在伤心的日子和患病的夜晚……“。疑在“他在“后落掉个“我“字。p82,引文“……爱米莉同样拿了一个说那是她的安妮下来时说她也拿了一个。……“疑在“爱米莉同样拿了一个说那是她的“与“安妮下来时说她也拿了一个“中间丢失掉了部分文字。
  •     诚然,如其他评论说得那样,这本书在花哨的装帧下包裹的是粗糙的翻译和不负责的编辑——语句不通顺,图片名字张冠李戴,还有一些常识性的错误(比如译者似乎一直不明白1800s其实是19世纪,而不是18世纪)。但是,作为一本更偏向社会学著作的介绍性书籍,这本书还是给我提供了很多有关勃朗特姐妹生活背景的信息。而根据这些信息,我也对她们的作品有了更深的了解。一、 关于19世纪初人们的收入问题勃朗特姐妹的父亲帕特里克是哈沃斯郊区的牧师,他的俸禄是一年两百英镑。而以这个收入来维持一大家子的生活,其实还是比较拮据的。而那时候的女性当家庭教师或者是学校教师的话,一年的收入据《简•爱》里叙述约有十几到三十英镑左右。而如果是一个下等的女仆,一年在主人家的辛劳只有几磅的补贴,虽然她们的吃住也由主人家提供。之所以对当时人们的收入很感兴趣,是因为在《简•爱》里有说到简继承了一笔5000英镑的财产,而她就因此跃升成为了一位富婆。对于这里的叙述,我一直心存怀疑——想象《傲慢与偏见》里面的Mr. Bingley每年就有四、五千英镑进账,简真的能靠这一笔5000英镑和罗切斯特安乐过下半生,而不用考虑工作?不过对比了当时牧师的年工资,似乎这笔5000英镑也不能算太少,如果简单、节俭一点过的话,也许还真能安心过一辈子——只要他们不生孩子、不要添置太大的房子就好。当然他们还可以考虑投资,例如股票或是储蓄。这样看来,小简的幸福的确还是有一定资金的保障的。二、 关于女教师据书中介绍,“根据1851年进行的调查、几乎有265万位‘女士’登记为家庭教师”(p.192)。那个时代中产阶级的女性大部分都会被送去女子学校镀一、两年金,然后去更富裕的家庭做家庭教师以减轻家庭的负担。这多少是因为当时中产家庭“崇尚上层阶级的生活方式,以家中妻子和女儿未经过家务训练为荣”(p.203),于是这些女孩子们虽然学习到了少许的知识,却缺乏系统的训练、也很少有机会将这些知识学以致用、更没有适合他们的职业可供选择。于是只能选择到人家家里去做一个孤独的女教师,或者是直接嫁为人妇。当然在那个时代女性不幸的命运不只集中在中产阶级上——那时候上层阶级的女孩儿一到年龄就要忙着寻找夫婿,否则就只能一辈子靠父亲养;而下层阶级的女性则从很小的年龄就到人家家里帮佣,或者去工厂里做劳工。总之,女性想有体面的工作、独立地养活自己,那简直就是痴人说梦。这也无怪乎《傲慢与偏见》里的人一天到晚都参加舞会和宴会,其实最终目的就是结婚;当然这也更容易理解为什么勃朗特姐妹的作品里面,会出现这么多女子教师的形象。三、 勃朗特姐妹的生平让我比较吃惊的是,勃朗特的父亲帕特里克和她们的母亲玛利亚结婚的时候已经35岁,而她们的母亲那个时候也已经29岁,结婚年龄并不小(可为什么简•爱19岁就想着要和罗切斯特结婚了?)。另外两个人也可以算是闪婚一族,1812年7月份两人第一次见面,8月份玛利亚就答应嫁个帕特里克,12月份就正式结婚了,效率之高让人咋舌。不只结婚效率高,婚后夫妻俩生孩子的效率也很高,9年里生了6个——五个女孩、一个男孩。估计是因为当时人们的死亡率太高,所以多生点会比较有保障。9年后,玛利亚癌症去世,夏洛蒂的两个姐姐也在读女子学校的时候,染上结核病而相继离去了。可以说勃朗特一家人的命都很短,艾米丽、安妮、布兰韦尔(家中唯一的男丁)都在30岁左右就去世了,没有结婚。而家中唯一结婚的夏洛蒂也在仅仅享受了几个月的新婚生活后就与世长辞了。家中活得最年长的父亲帕特里克临去世时,竟一个送行的子嗣都没有。也许是太常目睹死亡(不只是家里人,也包括哈沃斯教区里其他的可怜生命),使得勃朗特姐妹对英国国教是极度虔诚的,而他们的作品里带有的一定的宗教色彩也就容易被人所理解了。四、 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应该说勃朗特家并不能算有钱,所以他们所能享受的教育环境并不是最顶级的。但是令人羡慕的是,勃朗特姐妹三人和弟弟布兰韦尔、竟都是对文学和艺术有极度好奇心和创造力的人。从小他们就一起围坐在火炉边编故事、画画、交流心得。这种互动而又竞争的氛围,可以说为姐妹三人后来创作出著名的文学作品做了必要的准备工作。书里还有很多的小材料,让我对18世纪末以及19世纪初的英国社会有了具体的了解,是帮助理解勃朗特姐妹作品的一份很不错的辅助材料。读完之后,我的脑子里一直会浮现这样的场面,在融融的火炉旁,夏洛蒂、布兰韦尔、艾米丽、安妮一起围坐在饭桌旁,一起看书、一起编故事、一起临摹画画。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场面,而这种温馨会同她们的作品一起,留在人们的心底。

精彩短评 (总计38条)

  •     没有简那本好
  •     看过这本书我越来越喜欢夏洛蒂而不是艾米丽。
  •     好书
  •     原来大神都像古人一样活着。给二星是因为不够翔实。
  •     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非常棒的传记!图文并茂,是喜欢勃朗特的朋友们不可错过的!
  •     好无聊啊 摔 在十八世纪的最后几年和十九世纪的上半叶,报刊被看做是潜在地散播极端言论的危险工具,任何传播媒介如果可能让人们更多地认识到他们的罪恶,改正的可能性,甚至传播他人反抗不公正和压迫的消息,对一个早就担忧社会动乱的政府来说是具有威胁性的。
  •     这套书没法评价。中文版的流水线上的所有参予制作者都该打板子。其中的这一本稍微好一点点,所谓的“矮子里头拔将军”。
  •       材质、印刷、排版不错。
      但翻译不够精准、表述不够清晰、引用断章取义、图文对应不当,错误百出的一本书。
      
      原本可以因其较为全面的内容,做为研究或了解Bronte sisters的绝好翻译汇集资料,可惜因上述各种原因整体质量令人难以满意。
      
      ————————————————
      下面稍举有代表性的几例错误:
      
      扉页“The Word of Bronte Sisters“中“Word“应为“World“。
      
      p39,引文“在她天真无邪的情……“。疑为“情感……“,落了“感“字。
      
      p45,墓碑照片上刻的是“MAY 28TH 1849“。但文中写得是“她1849年3月28日在那里逝世“。文中时间错误,照片上时间是正确的:Anne Bronte逝世的时间应该是1849.5.28。
      
      p68~69,两张图片说明文字应相互交换位置。p68页的才是盖斯凯尔夫人
      
      p71,“……因为她在28岁时就死于霍乱。“这里的“她“应为“他“,指代“威廉·维特曼“牧师。(p.s.文中很多地方“他““她“混乱)
      
      p79,引文“……他在伤心的日子和患病的夜晚……“。疑在“他在“后落掉个“我“字。
      
      p82,引文“……爱米莉同样拿了一个说那是她的安妮下来时说她也拿了一个。……“疑在“爱米莉同样拿了一个说那是她的“与“安妮下来时说她也拿了一个“中间丢失掉了部分文字。
      
      
      
  •     那个时代,那个世界
  •     书还是不错的,完全被翻译毁了。
  •     有同感~楼主好细心哦
  •     风华绝代
  •     咦 我看的不是这个版本的 那本纸张的感觉非常棒
  •     個人一直不是很喜歡勃朗特姐妹的作品,但對她們的生平經歷卻有興趣。或許是對境遇坎坷、性格乖戾、孤獨早逝之類的元素永遠缺乏抵抗力罷。尤其是排行第二的艾米莉的形象,于三人之中最甚。(ps:關於封面上她的畫像,書中謂之“有力量的面容“,頗爲傳神。)
  •     奔着艾米丽去看的,虽然也许多数人更喜欢夏洛蒂
  •     俺认为,翻译得很有问题。而且前前后后看这很费劲。不过书籍无论从纸张上看,还是排版上看,都很精致。
  •     虽然有些资料很是珍贵,但是译者的水平太有限了,很多话都翻译得牵强,而且某些常识性的错误太让人失望。
  •     编辑有非常明显的不严谨的地方,读起来有点牙碜,但资料详实,印刷精美
  •     干净漂亮的书页,作为传记有些缺少激情,但是给人极好的资料
  •     To be read continued.
  •     初一
  •     的确翻译不够精准,i mean precise!
  •     装帧不错,不过不值它那个价钱。
  •     装帧还行。但全书有用信息不多,作为名人传记来说太欠缺了。
  •     里面很多错别字……无语
  •     可以从书中了解到勃朗特一家的情况,但是当时的社会环境与作品的关系呈现地不紧密
  •     敷衍之作,翻译也是一样
  •     她的生命虽然短暂,但却短暂得地久天长。
  •     书中有些许不足的地方,比方错别字啦,语句不通啦,但是前半部分内容还不错,可以看看,后半部分讲勃朗特姐妹时代啦背景什么的很容易犯困,还是对她们的生平和经历、作品比较感兴趣。书的结尾也很显仓促。
  •     这种传记形式不喜欢,不过也是一种特别的形式。
  •     第一次读到如此条理清晰的传记,可用参考
  •     翻译一般,但信息不少!
  •     爱尔兰北部的荒原,我永远记得。。
  •     前半部分翻译错误较少,读起来也还不错。随着错别字的增多,本书的可读性也逐步降低。更何况后面那几十页早已烂熟的维多利亚女王家事...
  •     2006年4月阅读。勃朗特三姐妹的传记,还不错。
  •     很好的书,感觉,就像在将一个故事,一个很老的故事
  •     购于长春 上海书城
  •     似乎翻译比另外两本稍微好一点?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