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奴役之路

出版社:桂冠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1990-02
ISBN:9789575510916
作者:海耶克

作者简介

《通往奴役之路》(The Road to Serfdom)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里克·哈耶克的最知名著作,这本书最先在1944年于英国由Routledge Press出版,接著在1944年9月由芝加哥大学出版。读者文摘在1945年4月也出版了稍微减缩的版本,最后总共销售超过600,000本。Look杂志在1950年左右出版了加上图片的版本,后来又被通用汽车公司以小册子形式大量发放。这本书被翻译成超过20种语言出版,哈耶克称要将这本书献给“所有党派的社会主义者”读一读。该书的第50周年纪念版本则由米尔顿·佛利民(另一名诺贝尔奖得主)撰写序言。《通往奴役之路》一书是对古典自由主义和自由意志主义理论的阐述中最著名、而又最受欢迎的书籍之一。


 到奴役之路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0条)

  •     这本书看的我非常痛苦,哈耶克的行文不是那么易读,而且前后看的两个翻译版本都有些问题,开始看的是社科版的,但社科版忠所谓实于原文连英文句式都原样照搬相当的雷人,看了几页放弃,又找到殷海光的译本,殷的文本在理解上到没有什么话说,但有几个问题,殷译本不是全译是选译,同时在文字中参杂了大量的译者言,言语间带有很强的个人色彩,通篇读完以后,有一种不是哈耶克的《通向奴役之路》,而是殷海光的改编的《到奴役之路》,这种感觉个人不太喜欢。对于这本书,没有什么说的,对极权主义和计划经济批判的经典,但我的建议大家如果英文好的话还是读原著啊,也期待有好的译本出现。
  •     任何想创造人间天堂的政权,最后为民众创造的必定是人间地狱20160307-20160816,五个多月的时间里,断断续续缓慢而艰难地读完了,有些不好懂的地方,因为有殷海光的批注补记,而变得好懂了。这应该算是今年到目前为止对我思想影响最大的书了。极权统治者只需要一种人——唯命是从的奴才。集体主义的初衷是想创造人间天堂,可发展到后来,只会为民众打造一个人间地狱。用集体主义的方式铺就的必定是一条通往奴役的道路。
  •     最近张维迎在达沃斯论坛火力全开,炮轰继续搞计划经济是无耻的表现,算是引起不大不小的风波。想起之前刚啃完了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借此机会唠叨两句。计划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证明其优越性的一大利器,本质上是政府掌握着一切优势资源,国家的经济活动依政府的指令或计划进行,个人的能动性被压抑,成为国家机器上的螺丝钉。虽然上个世纪社会主义阵营在与坚持市场经济的国家之间的全面竞争被爆出屎来,纷纷改换门庭,连死要面子的中国都暧昧地承认要坚持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不过,好了伤疤忘了痛向来是我们民族一大特色,某些人或出于利益或出于健忘,虽不敢明目张胆的全面支持计划经济,但也不间断为政府干预摇旗呐喊,在他们眼里以来政府和市场被视作一对好基友,市场更是被包装成了傲娇受是不是会撒娇卖萌,需要政府这只大手宏观调控安抚一番,并时刻掌握着国民经济的命根子。问题在于,倘若市场的表现没有达到人的心里预期,究竟是市场的失灵还是心理预期的错误?更重要的,政府何时出手,以什么方式出手,何时收手都没有明确的论断。哈耶克并不反对政府适时的干预,也承认市场会失灵,因为人的理性有限,知识有限,当然会犯错误。但并没有理由相信政府官员或是立法者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纠正错误,指望政府是万灵药包治百病并不靠谱。事实上,市场竞争是一个发现过程,人们会在学习中磨练、改进自己的理性和能力。同时,吾人须知,政府的财富不是凭空而来,每一个公共工程的背后可能是私人投资机会被掠夺。社会主义者坚持计划经济的另一个原因便是认为相比于市场,计划经济更能节约资源优化配置。工厂,学校,企业都有计划,但是这些计划都受到价格机制的支配,民众可以用货币投票。计划的好,可以增加福祉,计划的不好,就要承担损失。 当一种生产要素上涨,投资者会跟进,直到供需平衡,价格下跌。这其中当然有损失,但计划经济就优于市场配置吗?非也,在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政府掌握着优势资源,一切配置听从老大哥安排,生产效率高效与否不过老大哥一句话而已。正如过去社会主义国家一个显著的社会现象便是重工业发达而涉及到民众普通生活的轻工业稀缺,即使有人质疑,他们也会动用宣传机器告诉你帝国主义忘我之心不死,我们要勒紧裤带抵御“欧亚国”,困境不过一时。与此同时,计划经过臃肿的官僚系统的过滤势必又会扭曲,奥威尔在《1984》描绘出大洋国的生产指标不断被肆意更改的混乱情景就是侧证。所以哈耶克才会说,“计划与竞争只有在为竞争而计划而不是运用计划反对竞争的时候,才能够结合起来。”一些人心存幻想到,我们仅仅是把经济权力交给计划当局,政治权力仍然掌握在民众手中,我们仍然保有一个民主社会的本质。针对于此,哈耶克借用希莱尔•贝洛克的观点予以回应:“对财富生产的控制,就是对人类生活本身的控制。”连小学生都明白谁掌握着零花钱就得听谁的。民众交出经济权,被迫按照计划行事,个人的一切经济生活将会受到掣肘,人的命运似浮萍,无时无刻不受到强权这只大手的操弄。何况,且不说一无所有的民众能否限制得住掌握着一切经济权利的强势政府。单说这般南辕北辙地监督和扯皮政府计划为何不让政府限权,由民众自由选择?现代社会发展到今天,分工越来越细化,经济运行越来越复杂,这就导致企图制定经济计划的某个中央机关根本不可能注意到影响经济运行的所有因素,而且这样一个机关也不具备应对各种经济变化的充足知识,因而计划的制定必然是相当困难的,即使制定出来,也无法有效指导时刻处于变动中的经济运行。其次,民主只是手段而非目的,它只是现行政体中维护自由的不太坏的一种,妄图代越庖俎操纵他人的生活,那只会是“致命的自负”。诚如译者殷海光所言, 民主形式是易被利用的。举凡开会也,选举也,议事也,立法也,举手也,无一不可表 演得惟妙惟肖。自由则不能被导演。自由是个体之自主,自发,自律的思想,言论,与行动。写到这里,想起李敖在大陆演讲中曾说过的一句话,过去因为人太自私所以没有实现共产主义。这大概也是不少人心中存在的谬误。马列教徒攻击资本社会物欲横流,人民向金钱低头,被分成数个阶级。而在共产主义社会实现了公有制便能保证人民的平等。马克思看到了“私有财产制度是给人以有限的自由与平等的主要因素之一”,而他所做的则“希望通过消除这个制度来给与人们以无限的自由与平等”。在哈耶克看来公有制下的平等不过是“迷惘的平等”,这种公平的本质不过是靠掠夺私产进行名义上进行平均分配。亚当斯密就曾说过:“酿酒师酿酒,面包师烤面包,屠夫卖肉不是出于仁慈,而是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实现原本他们无意实现的目的:增加社会财富。”社会财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蛋糕任人掠夺,而是可以通过分工和交易越做越大,理论上达到帕累托优化。人们对金钱的着迷并不是对金钱的本身,而是希望通过金钱交易获得其他服务和商品。马列教徒批判西方社会沉迷于“拜金主义”,然而在一个自由竞争的社会,想要获取更多的金钱除非暴力掠夺就必须向他人提供优质的服务或者商品,客观上也服务了社会。更何况人的要素禀赋各不同,同样一张嘴,有的人爱听郭德纲,有的人爱听王菲,这些特质我等凡人一辈子也学不会,为了公平难道就得给他们割喉?一个公平的社会是应当是最大程度营造竞争的氛围,让每一个社会人利用自己的禀赋参与到社会分工中。马克思曾描绘了一幅“按劳分配,各取所需”的共产主义乌托邦景象,似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人都是魔法师,想什么有什么。事实上,人的需求向来抽象和滞后, 福特就曾说过,如果我问从来没见过汽车的顾客他们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一匹更快的马。”更为重要的是,财货和资源都具有稀缺性,无论如何分配也不会达到“各取所需”,因此未来社会不会过渡到社会主义或者共产主义,而是分工更精细市场化程度更高的社会。本书另一个探讨的话题是为什么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最终都走向集权社会。倘若引入奥尔森的集体行动逻辑就不难理解,在奥尔森的理论体系中,除非一个集团中人数很少,或者除非存在强制或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以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事,有理性、寻求自我利益的个人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社会主义的目标不可能得到全民的认可,其带来的利益也无法适合每一位社会成员。并且,“随着范围的扩大,持有不同价值观念的人们必然越来越多,达成一致意见的困难必然越来越大,这就要求必须存在一个民众共同信仰的完整而准确的伦理准则体系或价值序列最为标准来保证计划的达成,但这样一个公认的伦理体系或价值序列显然并不存在,那么,除了倚仗强力和强迫以外,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达成这样一个计划。”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精辟至极。殷海光的评注也很有帮助。自由主义的必读书。对于计划经济和极权的关系及后果分析鞭辟入里。
  •     比社科的那本好得多
  •     看的我太痛苦了。。语句痛苦。。电子版痛苦。。。越看越迷糊
  •     在新浪爱问上下载的电子版,翻译很通俗易懂,但也被译者删减了很多。主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批判共产主义,把共产主义和纳粹主义并提。某些论点和《一课经济学》很类似,都反对国家强行干预经济。殷海光的评注就跟金圣叹似的。和《乌合之众》一样充满了一种激进而偏激的才华,但我第一读后感并没有觉得特别好。
  •     这本书看了两次,第一次是看大陆的版本,这次是看台湾的版本。这个版本翻译更加容易懂,译者加了很多自己的看法进去。有些看法有点偏激,但也不至于影响阅读。
  •     这是我遇到的最会彰显自身存在感的译者。。。
  •     台版翻译的好活泼,比商务出的好懂。5.10,译者的话太多了,几乎每段都能看到译者的评论,建议本书改名为殷海光评到奴役之路。最后,经典永远是经典,准备重新撸一遍英文版
  •     初读不理解殷海光的言辞为什么那么激进,越读到后来越能感受他的忧心切切,尤其考虑到他那个年代经历的苦难,似乎愈加感受满纸辛酸泪!身在天朝的我看到最后两章简直老泪纵横!
  •     看外文书 最重要的就是选对译者 有能力还是看英文版吧 翻译过的的确是二手书
  •     凡出卖基本自由获以冀获得暂时经济安全的人,既不配享有自由,又不配享有安全。
  •     吃紧
  •     殷海光的注评实在有些画蛇添足
  •     单纯对译者删节加大段自己解读各种加戏的做法表示科科
  •     2013~54/100
  •     英文差太吃亏了…
  •     鞭辟入里 深入浅出 我等当慎之又慎 大爱殷海光先生
  •     应该成为必修课
  •     翻译并不出彩,而且译者你加入的个人观点太多了吧,虽然我基本都同意你的观点,但毕竟是译著啊。
  •     20160307-20160816,五个多月的时间里,断断续续缓慢而艰难地读完了,有些不太懂的地方,因为有殷海光的批注补记,而变得易懂了。 这应该算是今年到目前为止对我思想影响最大的书了。 极权统治者只需要一种人——唯命是从的奴才。 集体主义的初衷是想创造人间天堂,可发展到后来,只会为民众打造一个人间地狱。 用集体主义的方式铺就的必定是一条通往奴役的道路。
  •     就是译者话多了点
  •     电子版
  •     比原先读到的大陆译本语言要流畅很多,不过译者做了不少删节,且加入了大量译者按,让人不爽,但无碍这是个很好的译本。 这是个堪称伟大的书,写于上世纪40年代, 但中国的现状很多都能在内找到解释。儿子长大了一定要推荐给他读。
  •     自己走在这条路上而无力换道
  •     更通俗的翻译
  •     译者添减了很多内容,但是却十分好读。Hayek这本书真的是太经典,句句有犀利的见解。
  •     缺点:评语过多,干扰原文;为反共而反共,有些硬扯;翻译不全,删减过多。 优点:原著还是不错的,学的东西多了不少。文笔还是很流畅,不像教科书一样死板。
  •     可以不懂政治,哲学.但不能不去看,不去关注.
  •     這本書是我最苦悶時的一道光。誠然若以翻譯者的位置他是不算上選的,因有個人過多的意見;但以批註形式來看,這本確實是殷批了。 凡對於自由主義有疑慮的,都該看看這本書。然後看英文的原版,體認海耶克平穩的敘述,自可比對體會殷海光初讀時的「激越之情」。
  •     注解继续向右拐
  •     很好奇上一代人看过会是如何感想。
  •     自由主义怎么说都有理。想看哈耶克和凯恩斯现实中交锋。"Fear the Boom and Bust" a Hayek vs. Keynes Rap Anthem @ YouTube
  •     翻译得不怎么样,读起来拗口。有删节
  •     没有外界评价的那般优秀。
  •     和社科版差别比较大,文字比较通畅,可惜只有11章
  •     时至今日读这本书,冲击没那么大,但不时有毛骨悚然之感。 译者的文笔令人惊叹!
  •     这本书对我的教育比我所受过的二十年学校教育的总和还要多。一字一句地读它,我才知道,我原来只是一个小学生,我需要静下心来,从零学起。于是,我用精读的办法一本接一本地读名著……我的生活才真正开始了。对比大陆译本,殷海光的翻译及注释好得太多, 王明毅、冯兴元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1997-8,这玩意儿太害人,一翻开就是一处硬伤:《1984》译者没读过,因此搞出“乔治·奥威尔在1984年写的书”之类的笑话。还是殷版的好!
  •     有的地方翻译不好
  •     内容上的确开阔眼界,不过殷海光极强的倾向性或者叫世人皆醉的优越感看着别扭
  •     一针见血,鞭辟入里,深刻解析“人民民主”之不可能。美中不足,此为删减兼译注版。阅读体验很奇妙,感觉在窥视他人的读书笔记。不过,好作者和好读者相映成趣,也是一件美事。
  •     感谢一位反共人士译了一本反社会主义的书,由此我听到自己脑袋里南墙轰然倒塌的巨响
  •     作为粉丝,把偶像的东西翻成这样,不被偶像待见也是情理之中了吧。
  •     2013.4.4 失意的我坐在办公室里看完了这本启迪之作。
  •     光是序言就不知比国内的译本高到哪里去。。。
  •     囫囵吞枣
  •     下面没有了
  •     每再读三句都能感到又他妈中枪了,哈耶克太犀利
  •     这些年来累积的众多意识疑问好象慢慢的得到了答案。
  •     殷海光先生在里面夹杂了不少私货,哈耶克这本书确实可以与密尔《论自由》齐名,对自由主义作出了深刻的阐述,自由主义伦理基础还是人本主义。
  •     人生就过程来说,有些像一支蜡烛。这支蜡烛点过了以后,永远不会再燃了。我从来不做秦始皇那种求长生不老的痴梦。那些借语言和幻想编制一幅图像来把自己躲藏在它里面的人实在是软弱的懦夫。世界上最刚强的人是敢于面对逆意的现实真相的人,以及身临这样的真相而犹怀抱理想希望的人。——殷海光
  •     很有意思,值得努力思考!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