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角馆事件》书评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6
ISBN:9787513312196
作者:(日)绫辻行人
页数:305页

那样的《十角馆事件》。

大概是因为期望过高 所以感觉怅然若失。《十角馆事件》在日本推理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和影响力。据说是一部打破“清张魔咒”,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这部作品发表后,日本推理文学进入了所谓的“新本格时代”,而作品面世的一九八七年则被称为“新本格元年”。这部作品的作者——绫辻行人,随着这部处女作的面世,更是被誉为“新本格派掌门和旗手”。国内出版社也纷纷打上“新本格推理起点”、“绫辻行人的巅峰”等等吸引人眼球和兴趣的标签。再加上岛田庄司、京极夏彦、乙一、小野不由美等人的“联合推荐”,这部作品似乎在宣传方面比原作更受人关注。因为,我就是这样入坑的=A=。冲的就是“新本格起点”这样一个噱头买下这本书。期待的是,在其中能读到社会派作品所缺乏的酣畅淋漓的推理和诡计。然而没有。“馆系列”是很出名的“建筑推理”系列,而《十角馆事件》据说也是受到《斜屋犯罪》的影响而产生的。但是整本书阅读下来,“十角馆”不管是对于案情还是作案手法都影响甚微。这是第一个失望的地方。这本书不厚,节奏也很紧,偏快。所以两天就断断续续读完了。然而也正是这样的快节奏,使得读者多少觉得缺了点什么。八天的时间,本土和岛上两个时空交错,最后时间和空间合二为一,案件真相浮出水面。推理小说比较重要的三个因素:凶手(who did it)、动机(why did it)、手法(how did it)在这部作品中都没能着重体现。这是第二个失望的地方。非要说的话,大概就是凶手的身份在最后能给读者震惊两秒了。但是也只是两秒,不能再多了。读者只要回头一想,反应过来“为什么非要用假名做代号?只是为了向众大师致意吗?”就能明白,那只是一个简单的“叙诡”。动机也很容易能看穿,而且描写得不够导致读者不能引起较大的共鸣,反而会觉得疑惑和违和。至于手法,确实是“惊艳不足”。因为是抱着“建筑推理”的期待在阅读,所以最终的真相居然和十角馆的关系不大,实在失望。虽然没有看过阿婆的《无人生还》,但也能想象得到这部作品与之的差距。最后岛上只剩下“埃勒里”和“范”的时候,他们两个之间居然没有发生任何的"争斗",也未免太过平静。按照“埃勒里”的警觉性和推理能力,不应该这样轻易"放过""范"。但是最后居然全然按照"范"的既定计划走,这是第三个失望的地方。说到这里,就顺便吐槽一下先生的文笔功力好了。虽然这样说很失礼,但是不管是人物刻画(性格和心理)、案情描述、动机阐释,都的确差了很多。看到另一篇书评说【诡计手法不及岛田庄司,动机描写不及东野圭吾】虽说是“大不敬” 但还是想点头赞同。再有就是作品中应当充当“侦探”角色的岛田洁——就这么打了个酱油。这是第四个失望的地方。结尾收得太急太草,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和可能性,但是因为前面的描写和铺垫不够,导致看上去很像烂尾。但是呢,这样一部现在在我们看来有种种不足的作品,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诞生了,就自然有它的价值和意义。只能说,菜肴花样越来越多,也越来越美味,所以人们的嘴就变得越来越刁,越来越挑剔了吧。至于绫辻行人老师,他的作品我还是会继续读下去的。

十角馆

不到一天就看完了。之前的珠海版一直都看到有,但是没买。看之前十分期待,毕竟被称为新本格的起点。看书名的话感觉故事的诡计会离不开建筑,而且前言也说过是受《斜屋犯罪》启发的。但是。。。建筑基本上就指使作为故事的地点,制造气氛。跟诡计本身没多大关系。不得不吐槽行人的人物描写---真是不行。人物性格的描写单薄暂且抛开,但是各人物对凶案的反应液太淡定了吧。。。故事的紧张气氛,暴风雪山庄式的猜疑恐惧在208页才有点起色。。。作为本格推理说注重诡计这个环节也不要这样嘛。。。本书的诡计还说得过去的,但说达到本格推理的浪漫,天马行空,差很远很远(有岛田作品对比)。不过这本书出版于那个时代,必然是个起点,影响之大应该无疑。

非本格的无人生还

这个零食老师呢,号称日本本格派的掌门与旗手,但是我觉得还是不太够格,所以我看了第七本,他的《十角馆事件》,虽然我还没有看过阿婆的《无人生还》,但是我还是知道这是阿婆的名作,这本书作为零食的处女作,确实在向阿婆致敬,但是这本书逻辑有待商榷,因为岛上一共七个人,死了五个,然后剩下一个侦探一个凶手,然后这个人设一直是冷静睿智的侦探突然间就lose his mind,相信凶手是岛外来客,并对真正的凶手信赖有加,结果被人灌了安眠药烧死了,我只想问一句。智商都去哪了,不能因为凶手智商不高,就把受害者的智商全都拉低了啊,而且这个how真是我无语,我以为精密的计划结果居然是无差别杀人,就是反正我人都要杀光,谁死都一样,(#‵′)靠,凶手不是号称“神”么,但是一切考虑是处女作,我姑且原谅你。7分。

十角馆事件。

十角馆事件 作者:绫辻行人译者:龚群类型:推理小说文摘精选:幻想成为神并不难,人就是人,无论是怎样一个天才,也不能十全十美。故事剧情:8分 文笔功底:6分 形象刻画:6分总评:6.7分简评本书成就极高,影响力极大,并且以其为标志,日本文学迈入了“新本格时代”。粗看此些噱头(姑且认为是噱头的东西),《十角馆事件》似乎颇为牛逼呀!而本作又是绫辻行人的处女作,究竟会不会很精彩呢?看完后,我可以负责地说,这是一本足够精彩,至少不会让人失望的书。但是严格地说,本书仍旧存在一些缺陷。比如人物刻画,略显简陋,比如人物心理描写,尚且不够细腻(比不上《无人生还》)等等。而所谓的侦探岛田洁(岛田庄司与其笔下占卜师御手洗洁的合体),有些打酱油之嫌,且结尾他莫名其妙地说了一些话,但他凭什么推理出来,仅凭想象力是否太过牵强?我觉得看此书前最好先把阿婆的《无人生还》看了,书里提到了一些《无》的内容,严格上说是剧透了。并且此书,从结构上与《无人生还》相似,可以说是对《无人生还》的致敬吧。最后说一句,序里说是因《斜屋犯罪》获得灵感而创作此书,可本作的十角馆,其实单单只是场所罢了,与犯罪有一小点干系,但却并无太大干系。

十角馆事件

朋友先看完,然后推荐给我的。他看的时候说这本书非常难改编成电视剧,当时没看这本书,不太懂。等我看完为绫辻行人的轨迹惊叹的时候,朋友又说起这个很难影视化。我当时脑海中突然有个想法,如果这个电影沿用书中的两条线叙事,一条是讲角岛上故事的,一条是讲角岛外故事的,那么是可以原味展现这个诡计的。角岛上以范的视角来叙事,范的眼睛就是摄像机,这样就可以掩藏住诡计的核心,岛外的故事还是用正常的叙事方式。因为两条线叙事,所以两种视角应该并不冲突。

看了十角馆事件

在看《十角馆》之前,先看了阿婆的《无人生还》,发现两者还是比较相似的。说说两者的相同之处,前者在情节和背景的设定上和后者共通处挺大的,都是去度假,地点都是一个密闭的岛上,还有一连串的杀人事件,以及所有涉及的人都被杀害了。不同的地方大概在凶手的动机和结局的安排上了吧。《无》最大的杀人动机旨在道德和审判,而《十》则的杀人凶手最大的动机在于复仇,而另一点,也就是《十》凶手的逃避众人的手法和结局就是区别《无人生还》的最大的亮点了。

一点疑惑

有个小小的疑问哈,最后范与艾勒里在地下密室中发现半腐尸体时,艾勒里的第一反应不应该是:我擦,凶手不是外来的青司,青司已死……至少应该对唯一还活着的范有所怀疑与警惕吧,怎么就如此简单的被杀了呢?而作者对此处理方式,艾勒里就只是简简单单的一句疑问:青司从何处找来做替身的尸体呢?这个,算不算有点烂尾啊

行人大叔和各位名侦探一起玩读者

刚开始读第一章的时候以为行人大叔就打算用这些完全分辨不清的名字写完整本书,于是干脆扔下不看了。后来闲得无聊又重新拾起来的继续读,读到本土的时候,发现原来行人大叔在用这些名字玩我们。既然岛内是用代号,基本上就表明凶手似乎是本土章节内出现的某人。到底是谁对应岛内那个人就要我们去猜了。宅女死得最早,女神和勒鲁不是杀人的料,卡尔急躁沉不住气(而且是某人的对头),作者把读者最怀疑的几个人留到最后(说实话完全不怀疑爱伦坡)。某侦探一方面很对应侦探那个牌子,另一方面作者一直在制造他是凶手的蛛丝马迹,有点太明显。很多硬伤、人物刻画什么的就不说了,大叔主要是为了抖最后的包袱。

我只是想知道那几个魔术的原理是什么!

本来以为艾勒里是凶手的说!关于脚印谜题都有了自己的思路了!结果倒是大出所料,完完全全的打时差也对,如今已不是《无人生还》那个科技落后交通不发达的年代了……只是艾勒里跪了就没人接答魔术的原理了啊!

没有“侦探”的推理故事

十角馆是看的第一部老师的作品,开头对环境的描写一下子吸引了人的眼球,对建筑物及内部环境的描写十分生动,令人产生空间想象的一种神秘和身临其境的恐惧感。一座孤岛,被焚毁的建筑,惨死的家族。故事要从一个内部结构怪异的十角馆展开。人物介绍上老师虽然刻画不多,每个人的基本性格也都简单体现出来了。故事很紧凑。一周的时间,二条平行线,三个场景转换(角岛,别府,江南行动路线)同时串连在一起,一边是与杀人凶手争分夺秒,一边是解开事件谜团到处奔波。最后空间与时间合二为一。有一种真相就在眼前但又感觉始终缺少一点什么的焦急。7名学生其实很有日本人特色。那些热血,伙伴,集心合力只是日本动漫而已。真正的日本人大多胆小怕死生性多疑。即使被害者接二连三的出现,他们为自保也不敢结伴的行为我倒也是可以理解的。从出行计划,行程中的交流看得出陆路和艾勒里应该是相处较好的,商量及倾吐对象。危险四伏的情况下陆路却单独行动,就有这种无法相信他人,可靠的只有自己。书中有几处也有类似强调。至于艾勒里作者其实把他刻画成一个不拘小节,对周遭不以为然,有点沉迷在自我的“侦探”他并非信任同伴,而是过于信任自己。深信自认青司是凶手的推理。玩魔术,秀推理,危急中不慌乱,其实是让读者对他寄予期待,认为他就是那塑料板上所指的“侦探”。我想他只一心沉迷悬疑事件,对现实世界的漠然就是他的死因了。作者有意将嫌疑放在爱伦玻,红次郎,已死的青司身上,其实凡斯也被贴上嫌疑标签,看似无意的赞助出行,主动第一个上岛,然后选房间及头2晚的早睡。巧妙地就是作者让7人均使用社团内称号登场,完美的混淆了读者的视线。使得凶手完美藏匿于层层迷雾之中。当无人岛无一人生还,发现尸体6具。章节最后守须淡定自若的说出自己的社团名“凡斯.但”那种让人猛吸一口冷气,背脊一阵恶寒的惊悚感,彻底感受到了故事高潮。唯一的遗憾可能就是缺少一个真正的侦探,来为我们抽丝剥茧阐述事件的来龙去脉。开头与结尾相互呼应。人无法成为神,只要犯罪终究会露败。从黑寂无生气的大海开始落幕与孩童嬉戏的海滩。留下一开捎带开放的结尾供读者自行臆想。。。。PS:有一处不得不吐槽1:青司的建筑家造一座青色的房子,然后把老婆佣人都囚死在内,对外宣告无论生死都要在他的控制中咯。典型小日本2:叫青司的建筑家那份强迫,偏执到令人窒息。典型小日本:3:叫青司的建筑家有一个叫红次郎的弟弟。这家人的爸爸也是个怪胎,又是青,又是红。。。典型小日本

封面个人挺喜欢 一度不舍得翻看 可是看完好失望

1.本土和岛上这种时空交错的论述手法个人不太喜欢,不知是文字不够吸引力,或许是翻译的不行?2.虽然诡计没什么惊喜,但结局处理的也太潦草了,煽煽情也好,但是没有;3.太本格了,以后还是看东野的书吧。

关于十角馆

关注日系推理的人不可能不知道绫辻行人的“馆系列”,作为系列之首的十角馆更是被奉为新本格推理的经典。对这次的新版我很早就抱以期待。拿到书后的第四天我就看完了。以这种速度阅读推理小说对我来说算是罕见,一方面书本身并不厚,好读。另一方面自然是对馆系列浓厚的兴趣。读过之后的第一感觉,全书很中规中矩,并没有我想象那种“神展开”。在八十年代这本书的出现或许意义非凡,但今天看来似乎略显平淡。八十年代以前,本格推理小说在日本式微,以反映现实的“社会派”推理小说大行其道。松本清张为代表的社会派作家地位难以撼动。推理小说被所谓“清张魔咒”笼罩。八十年代以后,本格推理再度复兴,一批作家尝试回归本格,绫辻行人的十角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诞生的。这一代作家的作品也就是后来所说的“新本格推理”。馆系列的灵感来自于绫辻行人的“师父”——岛田庄司的《斜屋犯罪》。十角馆就是首次尝试。这种在特殊建筑里发生故事的推理小说,之后大行其道。麻耶雄嵩的《萤》《夏与冬的奏鸣曲》、二阶堂黎人的《恐怖的人狼城》系列或多或少都受到了馆系列的影响。回到十角馆,十角馆是天才建筑师中村青司设计的正十边形建筑,也是故事发生的舞台。个人感觉十角馆对情节的影响甚少,略显“花瓶”。唯一的影响或许就是让人产生错觉,从而忽略了那个十一边形的杯子。书中凶手的诡计比较平常,惊艳不足。至于凶手的动机也无甚新意。中村千织之死或许还算一点障眼法。而凶手的身份对我来说算是全书唯一的惊讶(不过这其实也是绫辻的一点“叙诡”手法罢了,用些假名字)。最后吐槽下书里的名侦探岛田洁,这名字感觉真山寨(看过岛田庄司的都知道),而且也木啥推理戏份,还略装X。希望下一本水车馆能带来更多惊喜。

整体感觉一般般

先说下看完后的总体感觉:整体上一般般,但考虑到这是27岁作者的处女作,要求就不那么苛刻了。同时作为馆系列的第一部,算是开了个不错的头,对剩余的八部作品本人还是蛮期待的。杀人诡计方面确实很一般,可以说不需要任何精心的布局。比如像奥希滋的死,只要晚上偷偷摸摸进房间不被人发现即可;而卡尔的死是他自己运气不好,选中了抹了毒的十一角杯子;阿加莎的死像是老天在帮凶手的忙,如果不是阿加莎心血来潮改用抹了毒的红色口红,凶手可能要考虑其他杀人手法了,这完全是拼人品啊!剩下的勒鲁、坡和爱勒里的死法也是类似的性质就不细说了。不过这里要提一下作者在开头序章里他对理想的计划和成功要素的理解。“最理想的计划不是制约自己的行动,而是极具柔软性的随机应变。”“成功与否只能依靠自己的能力和手法,而最重要的还是运气。”好的计划应该是在既定的框架下有给人随机应变的余地,而要计划成功,除了有好的计划还要有好的运气。如果这就是作者通过小说想要表达的,那作者设计不那么缜密的杀人手法就可以理解了。关于最终的谜底采用凶手自白的方式来揭开,很多看过的人都在吐槽,觉得是败笔。采用自白的方式确实是淡化了本格味,没有了逐渐拨开迷雾接近真相的紧张和刺激感,但是在情感上却多了一份悲情色彩。不过如果作者不以推理小说的套路来写,而是以凶手的视角来描绘整个杀人过程,再加上凶手杀人前后的心理活动,相信会更加吸引读者。

让我小失望的第一本馆系列

第一次看绫辻行人的书,我看侦探小说也有些年头了,喜欢的有岛田庄司<占星术杀人魔法><斜屋犯罪>、阿加沙<无人生还><罗杰疑案>、江户川乱步<怪指纹><心理测验><孤岛之鬼>、金田一耕助<狱门岛><犬神一家族>、东野圭吾<嫌疑人x的献身>、福尔摩斯<血字的研究><恐怖谷>、挨勒里奎因<Y的悲剧>、亚森罗宾看过一些忘记了。看了本书的推荐和序我是非常期待的开始阅读,准备和作者进行一番智斗。1、关于十角馆建筑本身,我期待有隐藏的机关,不只是11个角的杯子和隐藏的地下室。2、关于岛上7个人的名字都用英文 一开始疑惑,到只剩下二个人的时候,我明白了作者的用意,知道守须是凶手 且和埃勒里或范是同一人,这个想法其实还是不错的。但是有大漏洞,挨勒里有推断出脚印的推理能力,但在岛上只剩二个人的情况下全然没有怀疑范 并且喝下了范准备的咖啡。(在无人生还中,最后二个人是互相搏杀的,这种心理比较合理)3、第一死者奥希兹死的有点诡异,除了爱伦坡谁都不让看尸体,爱伦坡是未来的医生,本来以为她们俩串谋,奥希兹没死出来杀人呢。。4、没有侦探的推理 凶手就让读者知道 这点,不能完全否定,但不得不说结尾太仓促。5、绫辻这本作品还是比较稚嫩,还买了一本<迷宫馆>,希望后面的作品能有更棒的诡计和描写。以上为推理小说迷的一点真知灼见。

拙劣的模仿

这本书中间看了好久才看完,好没意思。首先孤单模式阿婆的《无人生还》多么经典,这本就是个同人吧。为什么要打着阿婆的名义呢。其实中间的谋杀过程说明凶手做了充分的准备,所以只有提前到达的凡斯有可能啊。这不是很明显吗?作者想双线并叙,可是两条线都写的干巴巴的。第二条线就是为了介绍中村青司背景和做不在场证明的。岛田洁毫无亮点啊。他们借用名作者的名字看的我头疼,原来是隐藏了一个叙诡。最后这个动机太坑人了吧。果然日本少年的世界我无法理解。还有你让凶手自述解开谜团,就像是强行圆谎

氛围不错,推理不足

首先在这篇书评的最前,先声明我还没有看过阿加莎克里斯蒂的《无人生还》,所以在此也不做任何的比较,只谈谈我对这本书的感受。在这本十角馆里,很遗憾没有看到任何新奇的密室诡计、华丽的杀人手法、严谨的不在场证明,从这点来说是可惜了十角馆这么一个不错的可发挥的素材。(当然也有可能是“无人生还”这种模式的需要,每个幸存者都要有犯罪的可能性,以此来增加可读性)但我仍从010老师的叙述中得到很大的惊喜,本土和角岛、过去和现在,时间和空间的交错,给这个故事营造了非常好的悬疑氛围,也给读者放了很多的迷雾弹来干扰思考。美中不足的就是人物的塑造和都合的发展(只是一部分),关于这点放到后面再说。作为010老师的出道作,书的开头就借埃勒里之口表达了自己对当时流行的社会派推理小说的态度,颇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感觉。前面也说了,整起事件没什么新奇的手法,无非是勒死、毒死、砸死,但就这样竟然到后面成了近乎完美的犯罪,却在最后因自己“多余”的自赎行为得到了制裁,正好照应了凶手在开头的独白“人毕竟是人,成不了神”,有了点哲理味道。优点说完了,下面那么也该批评批评了。人物的塑造是这本书的一大缺点,拿埃勒里来说,这是个十分矛盾的人物。他在前面表现的既风趣幽默,又有出色的推理能力,却又马虎大意,认不清现状处境。全书我最喜欢的片段就是最后只剩三人,这种情况下坡又在两人面前被毒死,大半夜看到这里真的有毛骨悚然的感觉。后面两个人下到了密道,发现了那个失踪的人的尸体的时候,镜头戛然而止。我以为后面该是两个人的斗智斗勇了,但看到最后却让我哭笑不得,我们的“名侦探”竟然到死都认为凶手是外部的人。天真的想法和前面表现出的能力完全不符。都合的发展,明明每到深夜就可能发生凶案,仍没有进行分组在大厅站岗守夜,还是继续单独行动。这年头就连柯南里似乎都没有这么都合的展开了,这点真是无法理解,绝对的败笔。至于最后的揭密,我在这里复制来范达因定下的推理小说二十则中的一条吧:“控告凶手,必须通过逻辑推理,不可假借意外。巧合或没有合理动机的嫌疑犯自白。以后者的方式破案,无疑是故意驱使读者到一个不可能找到答案之处搜寻,等读者失败回来之后,才告诉他们答案从头到尾在你口袋之中。这样的作者,不会比一个笑匠好到哪儿去。”这么一看,结局是不是有了点讽刺的意味呢?

对于所谓“新本格推理”的看法

首先开门见山,表达我对于本书的态度——很一般。我思索了很久找不到其它形容词了,本想用“平淡”来形容,但发现“平淡”的褒贬或许不够明确,最后用了必是中性词的“一般”。至于为什么我认为本书一般,先不详细说明,接下来的内容恐怕也说明得不完全,但这跟我所选角度有关,并不是我打算片面的看待本书。言归正传,我之所以以探讨“新本格推理”来作为这部《十角馆事件》的主要内容,诱因是我在给这本书评分时,看到标签里有一条刺眼的“本格Mystery”,就在看到这中英混杂的标签的一瞬,我的表情想必是最近最扭曲与无奈的一个了吧,就在浏览器的可视范围内,我还分明的看到《作者简介》里有这么一句作为开头“日本推理文学标志性人物,新本格派掌门和旗手。”是吧,标签里还差了一个“新”字不是。不知广大读者是有意为之还是无意忽略,绫辻行人作为值得标榜的东西竟出现了偏差。但,或许这种偏差是一种真相。之前朋友向我提到绫辻行人的时候,也是将他的作品全归为“本格”,未曾透露过“新”字。最近读到这部作品的作者简介时,看到与网页简介中一样的第一句话时,觉得很是期待。我先说说我憧憬的“新本格推理”:  其一,必是要与“社会派”划清界线的。这本书前面也有提。就是将情感转移到更符合时代的人们的日常中来,使推理更为亲切。  其二,人物与故事性应该并重,提升人物的感情色彩。  其三,推理构架变得柔性。并非严密如条款,但也能合情合理。  读完之后发觉,其实只满足了预期中的第一条。至于原因,我认为是“新本格推理”这一词存在误导。  大家仔细阅读书之前的作者简介就可以明白,这里的“新本格推理”实际只适应于日本,是较“社会派”的旧才称之为“新”的,而在其它方面则没有实质性的改进。如此说来,“新本格推理”前实在应该加上“日本”两字才是。于是直接称其为“本格推理”也无大碍了。  本人虽不是将百分百的阅读精力都投入到推理中,但推理作品也着实读过不少,现代欧美的,日本的,都读过,较冷僻的心理类诸如《雪盲》也有所涉猎,却终究还是对阿加莎情有独钟。阿加莎的作品较之“社会派”也可以添上“新”,并且她的作品回过头来看是满足我对于“新本格推理”的三点期待的。  为什么我推崇阿加莎的风格为新呢?再确切的一说,为什么我想要看到推理小说的这种“古典复兴”呢?理由其实是对于现在社会现实的一些思考。福尔摩斯的那种与邪恶巨头斗争的年代早已渐渐模糊,猎奇向的心理推理等等或许能给与刺激但缺少一种很重要的共鸣,阿加莎的很多作品由于创作年代的关系,生活气息浓郁,情节与推理交融得十分之好,读起来时常让人忘记做推理,更多的像是在看一本饶有趣味的生活小品,并且结尾依然有惊奇。这在现代社会的日常中产生了神奇的、跨越时代的呼应。现代社会喜欢福尔摩斯之流的也不在少数,柯南·道尔确是大师,但时代印记过于显著本格意味过于浓烈。并且,我认为现在缺少类阿加莎的作品。  有人可能会说《巴别塔之犬》符合你的标准。但实际上《巴别塔之犬》过犹不及,在推理与情节的权衡上有些偏颇,并不是我想要的。这里就不展开讲了。  最后,《十角馆事件》是“本格”的,至于“新本格”实在有些勉强,至于为什么当时会想到这个略有夸张的词,我想大概是出版商的诡计吧。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5分扣2分,1分在侦探,1分在凶手

一开始就怀疑范,后来守须当安乐椅神探的时候也怀疑过,但我还是坚持阿红才是凶手。最终没想到他们是…突然间才明白代号的真正用意,单论诡计称得上上乘。但是侦探只是出来露个脸,解开了一个误导读者的线索,然后就开始打酱油,连最后的解密都是凶手自述(虽然是在向无人生还致敬)。作为连续杀人事件,偶然性太强:爱伦坡恰好拿到那根烟,凶手恰好发现那个十一角的杯子,勒鲁恰好被砸死没人发现…不够完美。

没想象中那么好

关于绫辻行人和馆系列在这里就不介绍了。开头的埃勒里的论述也算是作者对于社会派的批判吧,可见,树大招风。就像福尔摩斯中枪最多一样,对,着本书福尔摩斯又中枪一次。看过阿婆《无人生还》的人都知道这本书是在向无人生还致敬。不免想把这两本书做一下对比。对比无人,这本书明显气氛烘托不如无人,初出茅庐的绫辻和老练的阿婆写作功底自然没法比。但是起码对于岛上人物的行为挺符合大学生身份的,推理和想象力强,但是观察力弱。感觉前半段节奏很拖,到了一般左右才开始死人。岛外的人活动也比较乏味吧。。优点是突破了无人生还推理少的毛病,可是推理也不怎么给力。。岛上的凶手可以猜到,没有猜到另一个身份。


 十角馆事件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