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7
ISBN:9787563353552
作者:王铭铭
页数:259页

作者简介

在写作本书时,我的主要考虑是要对中外社会人类学者研究中国问题时提出的论点进行较为全面的评述。此外,我还想通过此书的写作对社会人类学视角及其在具体研究中的运用作出一个交代。第一章是对社会人类学和中国学关系的简要评论,其目的在于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者引入“中国社会的人类学路径”,提出社会人类学与汉学人类学之问关系存在即问题。第二章总结吴文藻、费孝通等开创的中国社区研究学派的理论,但是也试图把它们放在社会人类学民族志方法问题中讨论,其中涉及的“民族志方法是否足以代表中国社会”的问题也将与中国人类学未来面向的讨论联系起来。第三章是对被称为“汉学人类学导师”的英国人类学家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理论的评述,其焦点是中国宗族研究中社会与国家关系分析的内在困境j听要解决的是社会人类学从“简单社会”转入“复杂的文明社会”之后出现的方法论和理论独特性问题。第四章评述的是施坚雅(G.William Skinner)的中国乡民社会之经济人类学理论,所提出的问题仍然与中国社会人类学理论方法的独特性有关,但是,其切入点是“理性经济人”(rational economic man)模式的弱点。第五章概括了社会人类学者对中国宗教和仪式的论述,并力图从这一概括中提出中国文化大、小传统的关系、传统与现代性的关系、历史与人类学的关系问题,并主要涉及武雅士(Arthur Wolf)、马丁(Emily Martin [Ahern])、王斯福(Stephan Feuchtwang)、桑格瑞(Steven Sangren)、萧凤霞(Helen Siu)等人的理论。第六章从近年社会人类学的理论转变和“反思人类学”(reflexive anthropology)的出现观察西方汉学人类学的危机,重申“汉学”与人类学关系的复杂性及其社会理论背景。第七章是围绕“本土人类学”展开的,其前一部分是有关在西方出现的本土人类学潮流的概观,后一部分则是对中国本土人类学的评论。通过国内外本土人类学的比较以及对个人经历的回顾,我试图为中国学界未来的发展提出若干可供进一步讨论的问题。最后,我把有关本人近年研究的介绍和一篇近作放在两个附录中,供了解本人近年力图实验的主要研究取向。 ――王铭铭

书籍目录

引言
致谢
一.社会人类学与汉学
1、社会人类学及其基本特点
2、汉学人类学:中国社会的人类学探讨
二.从民族志方法到中国社区论
1、太平洋民族志模式在中国的传播
2、社区研究的新试验
3、社区中的历史与社会一文化力量
4、小地方中的大社会
三.宗族、社会与国家
1、“宗族范式”的谱系
2、弗里德曼的悖论
3、“边陲地区”的社会
4、宗族:国家与社会
5、宗族与现代性
6、汉学人类学的概化困境
四.市场与社会结构理论批判
1、核心地点的级序
2、宏观区域的结构功能与发展周期
3、国家行政网络与非正式权力对经济区系的依赖
4、对经济空间理论的挑战
5、经济人类学的启示
五.象征与仪式的文化理解
1、民间宗教的界说问题
2、民间宗教与“大传统”的关系
3、民间宗教的社会与文化分析
4、民间宗教与区域历史中的社会
5、民间宗教与现代化理论
6、民间宗教的再体验
六.“反思运动”及其理论挑战
1、三十年来社会人类学的理论变化
2、多元变异中的主题及其对汉学人类学的启示
七.社会人类学的本土化
1、西方人类学回归本土的试验
2、中国本土人类学的思考
3、“颠倒的东方论”的危险与中国人类学者的使命
八、结语:汉学人类学的继承与反思
附录
(一)关于中国人类学及其发展的对话
(二)人类学的中国相关性――围绕《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的对谈
(三)寻找中国人类学的世界观
参考文献
索引

内容概要

王铭铭 1962年出生于福建泉州。1987年厦门大学人类学硕士,1992年伦敦大学社会人类学博士。1993、1994、1995年伦敦城市大学、爱丁堡大学、北京大学博士后研究。现任北京大学副教授、北京大学人类学与民俗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兼秘书长、伦敦城市大学中国研究所兼职研究员、英国皇家人类学会会员。已出版译著《当代人类学》、专著《文化格局与人的表述》、《社区的历程》,另发表中外文学术论文四十余篇。


 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王铭铭先生在这本书中主要对汉学人类学的四个流派作了介绍和评述:以费孝通《江村经济》为代表的社区研究、弗里德曼(Maurice Freedman)的宗教人类学、施坚雅(G. William Skinner)的区系论、武雅士(Arthur Wolf)等的宗教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汉学人类学研究为人类学方法和理论带来贡献过程中的困境和前景。王铭铭先生认为,汉学人类学存在过功能主义范式之下的社区研究(如费老的《江村经济》)、埃文斯-普里查德和福蒂斯非洲宗族范式之下的弗里德曼理论、经济空间秩序论之下的施坚雅区系论、宗教人类学之下的汉人民间宗教研究。在本书中,他分别对后三种理论进行了介绍和评述。弗里德曼的宗族理论,是为了回应埃文斯-普里查德和特纳等人在非洲等地对努尔人、泰兰西人宗族的研究。埃文斯-普里查德的《努尔人》,着力探讨的是在一个没有国家的地区,政治的稳定是何以实现的。在这个问题指引下,普里查德发现了努尔人的政治稳定,是通过宗族制度来实现的。通过不同宗族内部的团结和之间的冲突,实现地区政治的稳态。而弗里德曼,正是希望探讨,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宗族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但是,在王铭铭先生看来,虽然弗里德曼企图通过对中国“国家”背景下宗族的作用的考察,探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但是,在研究中,其实际上选择的是华南等地的政治”边陲地带“,在此基础上提出其结论。这与之前普里查德等人选择在非洲原始部落进行的无国家背景的研究,没有理论上的差异。因此,其妄图超越之前人类学家通过对无国家地区的人类学研究而建立起来的人类学理论的雄心,没有实现。而施坚雅的区系论,是建立在西方人文地理学中的经济地理模型上的对于中国现实的分析。施坚雅通过对中国经济地理的分析,将中国分为若干个区域,而这些区域的划分是与经济状况相联系的。施坚雅认为,中国的历史,不应该单纯按照朝代史来划分,而是一部经济史。朝代的建立兴衰,以及行政区域的划定,都是由区域经济决定的。在王铭铭看来,这样的分析建立在西方“经济理性人”的基础上,简单的用西方人文地理学中的经济地理理论来分析中国实际,忽略了中国复杂的政治、历史和文化,因此说服力不足。而武雅士等人的宗教研究,首先要回答的一个问题是,中国存不存在宗教。之后,它们要回答的另外一个问题是,中国的宗教(或者我们常说的仪式),与中国官方倡导的传统文化有什么关系,究竟是民间宗教(所谓的“小传统”)影响最后变成了官方文化(所谓的“大传统”),还是官方文化衍生出民间宗教仪式。在这些分析中,很多学者指出,民间宗教仪式中的三类划分:神、祖先和鬼,实际上代表着传统民众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三类人:官、家中的长辈、陌生人。而他们在仪式中对待这三类群体的方式,实际上正是他们日常生活的反应,如对于神,采取讨好和贿赂(比如烧纸钱)的态度;对于祖先,是敬仰、供养又祈求庇佑的态度;对于鬼,则是施舍和敬而远之。类似这样的分析,正是汉学人类学的宗教研究带来的启发。提到汉学人类学的未来,王铭铭先生认为,人类学家的本土化,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当年费孝通先生在开弦弓村做微型村落研究,写出博士论文《江村经济》,马林诺夫斯基就断言说人类学的中国研究将会对人类学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因为这正意味着人类学从非洲原始部落这样的“简单社会”转向到中国这样的“复杂社会”。但是,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类学的传统理论(那些在非洲原始部落形成的方法和理论),无法适用于中国社会研究。弗里德曼的宗族研究和施坚雅的区系论,都试图将非洲人类学调查模式应用到中国,但都没有取得很好的成果。而宗教研究,则更多地用于解读中国,没有形成体系化的人类学理论。因此,王铭铭先生认为,在后现代主义思潮下,汉学人类学的前景,不是作为“写文化”一样来对西方社会进行反思,而是作为一种人类学的本土化力量,一方面为加深我们对自身民族的理解而作贡献,另一方面则是为人类学理论贡献力量。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当年考研时要看的,一晃都两年了
  •     某花的ex老板。我看得满心欢喜。
  •     主要看了前面四章,對海外人類學者的中國研究梳理清晰。後面賣弄太多概念,就沒看了。
  •     三星 不打分是怕豆瓣给我乱推荐~~
  •     Justice老师是说多看看王铭铭早期的东西。
  •     启发甚大
  •     写的确实蛮好的。。
  •     恐怕是他最好的书了吧
  •     王铭铭真的那么棒吗?我还是境界太低看不出有什么好的来啊~
  •     宗教部分的整理给我的毕业论文很大的帮助啊。
  •     很清晰呀
  •     还不错其实,当教材用最好了
  •     艰深的理论
  •     人类学中国的研究的必读之作,在中国学术对外界“无知”的那么久之后,此书的问世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很多人是因为读了此书之后才知道弗里德曼,施坚雅的。
  •     我还没到那功力
  •     抄袭本也再版
  •     通过下面引文找到不少汉学家经典的著作。对汉学家借用西方人类学理论进行中国研究进行评述,同时也指出他们的局限所在。不过要加深对其研究的影响,还需要慢慢读下去,从我个人来说,目录学的书吧。好些地方看不大明白,局部有懂,整体迷惑。这是我阅读不够所造成。
  •     中国学者对西方学者汉学研究的文献综述,西学理论对应中国现实的困境,对门外汉而言,可以有个初步了解,就是觉得有点有想法无创见吧。。。人类学的发展,是不是也算一种探寻自我与他者矛盾的过程
  •     唉~~~
  •     后面有拍砖大集合
  •     总结的挺好~
  •     去年十月下旬读的,受益匪浅,里面的议题内容我很喜欢,社区研究、中国宗教和仪式、对中国本土人类学的展望,综合很多学术大家的思想,王老师自己的观点,很棒。真希望能亲身感受王老师讲课。可惜和北大无缘哦。
  •     王铭铭的课,就记着他那个怪味弥漫的烟斗。
  •     小地方与大社会;民间宗教与大传统
  •     读完再评
  •     虽然已出版十几年,今天读来仍十分受益,对学科发展的脉络和社会学的中国研究理论有个宏观的认识。
  •     说的比较全,脉络还是很清晰的
  •     支持下MM的著作 还是不错滴
  •     人类学入门
  •     前头看一堆疑惑和批判,后面附录的几篇对话记录挺好看
  •     介绍了汉学人类学。
  •     从一开始我就不太理解 对ethnography的翻译,民族志其实根本不是个合适的翻译。至少这本书最开始对 费孝通的 “社区”介绍和捍卫是至少让人欣慰的,其实我也不确定费孝通当年在英国用的是 什么单词,但是我不喜欢太过理性的解析。但是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关于中国人类学的书,也第一次看到人类学概念的中文翻译,甚是不妥也不好说,个性特点也不能说。还是随之去吧,一时不好接受。
 

农业基础科学,时尚,美术/书法,绘画,软件工程/开发项目管理,研究生/本专科,爱情/情感,动漫学堂PDF下载,。 PDF下载网 

PDF下载网 @ 2024